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思考
连明生
伴随着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并逐步深入,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如课堂容量同课时有限的矛盾,历史课知识结构的板块模式同学生难适应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针对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和提高。
我认为在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实践中,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容量与课时有限的矛盾。高中课程改革后,一个主要的思想是把教本变成读本,使学生自读,并能从中认识和思考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可深入、可拓展,从中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基于这一理念,课程伸缩余地增加了,导致教学容量自然增加,造成了矛盾。
从原因和对策上思考: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是前提。抑或是对课程标准吃不透、把握不准的缘故,教师很难在知识的外延上、内涵上控制教学过程;二是,教材挖掘的空间大了,教学参考资料来源广泛而庞杂,若处理这些材料时取舍不当,也会导致上述矛盾的加剧;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新观念,却不能创新新教法,教学依然回归到传统的方式上,甚至坚信多讲就可以多获,把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者的地位忽视了,相反,也有出现利用主动者——学生的活动充斥教学全过程,把此作为“新”之所在,拖延了时间;四是,对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和应变能力未能跟上新型课堂要求,无力应急处理生成性问题,导致课程重心转移,教学时间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吃透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的充分和最大化,从而真正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实效性。
第二,历史课知识结构的板块模式给高中学生学习带来了难适应,因此陷入应对无策的困境。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宏观目标、功能作用、分层推进、框架构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和较好的协调机制。课程设计的功能目标和实际操作中的功能发挥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从教学管理层面到教师操作层面,都难以站在高屋建瓴的地位来思考这个问题。只有在强烈的责任意识面前,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弥补这种学习困境。
初中历史教材以通史结构呈现,应该是高中历史模块式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中缺乏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整体认识和学习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加之中考历史学科比例有限和整个社会对历史教学在塑造人的教育中的功能认识偏差,致使初中毕业生的通史知识浅薄,历史学科学习简单,历史意识没有形成,所以,不足以驾驭高中模块历史知识学习的重任。模块教学的跨越性和初中历史学习的浮浅性,造成学生历史知识系统缺失。
第三,高中新课程的知识内容加深了,难度加大了,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知识专业性方面更加深入了。例如:物理学领域中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光电量子论等;政治学领域所涉及的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剩余价值学说、智者学派、逻辑学、国家政体等,都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深入,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否在同时期其他学科中同步进行,如果不能够同步而行,学生不具备这份“资源”,历史教师若再不具备这份“资本”,那么学生很难吃透这类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因而,教学深度的把握和正确传输历史知识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教学时效很显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做一个涉足各领域各学科的博学型教师,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需要。
第四,体现学生为主的课堂,究竟“主”是什么含义,定位的差异、理解的不同,便会造就课堂“形”与“质”的差异、“虚”与“实”的难辨,如何体现“主”的地位,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从原因上看,我认为应从生理、心理学理论的相关要素去理解和思考。所谓“主”,有外形与内在之分,所谓“外形”,即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调查、搜集资料,联合完成某些制作,课堂上学习成果的展示、讲述、表演,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表现出了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所谓“内在”,即思考了、辨析了、心里感受了、触及情感了,便是“主体”意识和“主体”思想、情感的呈现。年龄的不同,学习过程的“主体”表现形式不同,要求也不同。
高中学生,课堂“主体”的外在“形”的表现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而“质”的主体表现意识会逐步上升。因此,教学中若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辩论中、探讨中找到思辨问题的路径和增强主动意识,并将个人情感融入公共意识流,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得到有效表现,这就能避免仅靠合作学习体现出来的生硬的“主体性”。
第五,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但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以人为本”的实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用形式上的尊重人代替实质上的对“人”理解和对“人”培养。例如:我们经常简单地激发大课堂中提问学生的次数、人数,或是提供学生表现 自己的机会等,抑或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异议等,认为这样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历史课程是内省性质的课程,真正本质性的是让“人”学习自己解放自己,让“人”懂得为什么要解放自己,让“人”思想在遵循自然中获得大释放、大解放,从而懂得并自觉地从树立人格的意义上学习历史课程,这样成长中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公民。所以历史课程是公民教育,即培养有真正公民意识的人的教育。
教学中,落实这样境界的教学,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解放意识的代表,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引领人,是一个“思想宝库”;其次,拥有内化、融合、海纳历史文化要素的素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氧吧”,从教师自己的成长体会中,折射出历史教学的内涵——人和人的塑造途径,这是一个没有定式的途径和方法;其三,寓师生共同情感于历史课堂的教学之中。历史知识只是个载体,其中再现、重述的教学过程,本身又含有思想情感、认识态度、精神元素;同时,也必须融入研究精神和理论观点。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熔炉”,在融合中锻造,在接受中重塑。
第六,教学方式的甄别。其实,课程进入改革的初始阶段,我们都在换脑中,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于是一种模式就把课程改革的真谛掩盖了。方式多样、灵活是受条件、前提、针对性、目的性等多重因素制约的。但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如果我们追求课堂方式新颖、特异的话,课堂时间往往是不允许的。其实我们多是变换着方式实现着教师刻意设计意图。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方式的变化是不是就是课程改革的内涵,是不是就是课程改革的真谛?答案是否定的。教学方式的甄别标准应该有原则,即在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的同时,本着我们自身成长中所需要的要素,例如:信任、尊重、人格、美德、关心、情感、方法等等,给课堂注入更切实际的学习元素,必然能创造出多种教学方式。所以,方式不在于新,而在于作用目标时是否适合;方式也没有一种固定模式,只要适合学科适合学生就是科学合理的。所以,我们无论在课堂实践中还是在教学成果的评价中,都切忌搞一刀切、形式主义,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使课程改革不至于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
第七,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倡生成资源的发现、利用、组合、发挥,这使我们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预设。更做不到利用再生资源深化教学,创造实效课堂。
真正的课堂生成包括知识性的、技能性的、思想性的、精神性的等资源,正说明是学生课堂最需要的,是与课堂自然要求和学生思维能力相适应的。
所谓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是要在我们备课、预设课堂环节、有目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原来课程改革前就存在于课堂的生成资源,用我们新的理念和思维,发现、整合、利用,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资源之一。这样既可以实现当堂教学,又可以积累课程资源,以便在以后教学中用于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为打造有效课堂服务。当课程改革的这些要求为我们教学提出方向的时候,我们目前是不是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是不是能够驾驭课程实施中的预设、发现、利用课程生成资源来提升教学,这是我们不仅要思考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努力尝试和研讨的问题之一。
其实,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无止境的,我们课程改革越深入,暴露出的问题也就越充分、越复杂,所以,寻求对策就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催化剂。我们的教育教学深化本身是未尽的事业,所以,我们仍需要追寻和探求的精神,并坚持改革与创新的路,一直勇敢地走下去。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是历史专家制订的,属于高中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学生状况综合制订的,属于具体目标。整体目标是具体目标的依据,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落实具体,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2.提高弹性,监控成效。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目标,但课堂教学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调整,坚持教学目标,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尊重差??,分层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背景、基础、能力和个性,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点。
历史知识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确定核心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对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这样,教师就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分配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查阅资料。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遵循教学目标设计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学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第三篇:浅谈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
宾阳县高级中学谭俊华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改目标要求和教学实践,从立体化教学的角度探索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 立体化教学有效性
在当今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现诸多高中历史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因为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改革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变革;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进行重编排列组合,以适应新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程标准要求和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改善教学方法为路径,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载体,并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积极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模式,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他能力提升的总目标。笔者认为立体化教学是高效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手段。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境界化、整体化、形象化、民族化、艺术化、科学化,呈开放性而又综合性强,有时空感,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多方面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笔者在新课标要求下从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角度对当前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钻研课标,活用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在以往的“大纲”教学时代,教学大纲对教学控制是刚性的。如大纲对教学知识点作了详尽的要求,对教学顺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教、学、考皆以教材为依据,大家只要按教材顺序把内容讲深讲透,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显然,大纲和课标承载的使命是不一样的。研究课标应成为中学历史教师当前的日常性工作。那么,钻研课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根据课标设计三维目标,尤其要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笔者以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人的终身发展是最有用的,应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下面以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之《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为例,具体展开论述。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标志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内外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分析德国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方式上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使学生认识“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虽然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德、日法西斯的形成和猖獗,使学生明确,法西斯主义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恐怖主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感。
2.立足课标确定教学的深度
先给出一段描述经济危机时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商品而资本家确将大量商品销毁的材料,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明白“生产相对过剩”的概念,再针对“生产相对过剩”来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资本家掌握经济命脉,并且过分追求利润造成贫富差距,使农民越来越贫困无力购买商品,最终限制了消费能力。(2)当时盛行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致使资本家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供需矛盾的尖锐。(具体原因)(3)股票的投机活动,使股价大幅度哄抬进而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最终导致华尔街股票的崩盘引发经济危机。(直接原因)(4)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根本原因)让学生看书得出特点 在这样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各国都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引导学生先看第一个国家—美国。
邵瑞珍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教材作为一种最普通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媒体,在传播知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根据教材安排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和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估;学生根据教材进行预习、复习,做各种练习。因此,教材对学校的教学内容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何谓教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就是课本。在贯彻教学新理念的今天,这一概念显然已不适用。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资源,已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历史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各种各样的读本、视听教材均被列入教材的范畴,教材正在走向立体化、系列化。
如何使用教材?现在教育界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笔者认为应从“活用”教材这一点上去理解该观点,而非简单地抛弃教材,否则教和学都会失去抓手,产生更大的教学失误。因此,“活用”教材是使用教材的关键。
对教材的“活用”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改编乃至增删。具体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点讲授不同版本教材的交叉处
如必修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关于唐诗,人教版教材讲得很细,讲了初唐诗人王勃、陈子昂,盛唐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以及中唐诗人白居易,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而人民版只讲了李白和杜甫,因此,李白和杜甫应是首选的知识点。
2.切实补充教材缺漏处
如课标明确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而人民版对京剧只提了一句话,这就需要补充。
3.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
例如,人民版教材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采用的是阶段性整体叙述的方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把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按文学、音乐、美术分类后再讲解。
二、问题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测评
如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可以进行以下问题设计,以有效地测评学生的学习状况。
(1)背景
为加深学生理解和感性认识,可以给学生看一组材料经济危机时的材料,为加深学生对罗斯福的记忆,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可以结合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对罗斯福进行简单地介绍,思考题: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将采取什么手段渡过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a 整顿金融 b 调整工业 c 调整农业 d 积极推进以工代赈。讲内容时,要涉及到新政的目的、特点这有助于学生认清新政的本质,并可以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新政做铺垫。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结合刚学的知识学生先思考“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然后强调罗斯新政不会彻底根除经济危机,但是它确实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结合书本明确影响。通过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进入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后两个小节的正文部分,并思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时间、标志和影响、内外政策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课堂是教师焕发教学魅力的场所,更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创新的绝好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青春亮丽、个性彰显,有的则大气潇洒、热烈奔放,有的善于煽情、诙谐幽默,“余音绕梁,有的逻辑严密、长于对话,不同的教学风格均在搜求教学资源、设定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敲定教学流程、控制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都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供着动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更好地将自己的精神、理想、思想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化入教学设计之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师教学的智慧,这就要求从旧教材走过来的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
1.增强教学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注重教学语言的意蕴
在课程改革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有意淡化讲授的倾向,突出地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中回避、低评讲授法的现象。不可否认,在现代教学中,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讲授法的局限性日渐显露,但这并不能否认讲授法自身的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讲授法都将长期存在于中学课堂之中。只要我们注重讲授语言的内蕴讲授方法的生动,必能充分发挥讲授法的魅力与作用。
3.创设有效活动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等
4.用好板书
板书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一些教师一板书就写错字的怪现象。笔者认以为,板书不是可用可无的点缀品,而是随机提示教学重点和呈现教学线索最简捷方便的方式。讲述提供了瞬间的印象,而板书则留下长久的印象;板书能留存教师的教学思路,成为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和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受,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必能使学习成为学生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活动过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期待是梦境掠过的思念,乍寒还暖;期待是清风抚摸的瞬间,扰人心田;期待是泪水滴落的刹那,丝丝恼人;期待是阴霾里的笑靥,扣人心弦; 期待是擦肩的邂逅,美妙难言;
期待是春风和雨的温暖,缕缕灿烂;期待是夏阳似火的炽热,焦燥难耐 似乎等待了一百年,忽然明白,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 发表日期:2013-03-31的烙...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发表日期: 2012-05-01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 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 发表日期:2012-05-01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不想再随便的开始
一段恋情,不想再开始泡面恋爱,想找个一起转动的齿轮,能一起看电影的,能一起牵手散步 的,能一起逛街的,能一起抬杠的,能经...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 发表日期:2012-04-23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让大家都看到你的坚强,离开他你也可以过得很好。离开以后,大声的告诉他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你的权利,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平静的回忆 你们的过去,然后哭吧。...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 发表日期:
2012-02-15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总有一个人是经遇见就再不 能割舍的。遇见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等待。而遇见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相守。有一 天那个人走进了你的生命,...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 发表日期:2011-08-13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也会让我有希望而快乐地活着。天亮了 我在每 天的开端等你;夜来了 我在梦乡中等你;春 我在姹紫嫣红中等你;夏 我在流火如金中等你; 秋 我在悲风呜咽中等你...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 发表日期:2011-07-30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不明白忍受的极限是什么,不明白现在为什么 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为什么会像疯子一样抱着膝盖哭了,为什么总会有想要放弃自己的念头,想过离开,想过放弃,但是...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 发表日期:2011-07-10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请不要那样轻率地选择拒绝。这世 间的缘分并不像空气那样廉价,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与相识。在亲情以外,没有谁人能够轻易而 又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发表日期: 2011-06-30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 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
一个结局;我不知道,这样我还 是否有想你的勇气;思念,...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 发表日期:2011-05-30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 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 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 发表日期:2011-04-17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1-02-15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 发表日期:2011-02-13
有时候,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需要不断的切削与打磨,才 会在电光石火的那一刹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 发表日期:2011-02-10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life,而不是用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世上的爱情,没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发表日期:2010-11-13
多少人在说我会等你,等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等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我 会等你,等你离开那个人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然而人们可曾知道,世上的爱情,没 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 发表日期:2010-11-05
有人说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在数个关于等待的夜晚,也许少年也会熬成白头。我时常 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 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
2010-10-24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 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 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15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要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分享一些,不要等失败后才想起别人的忠告,不
要等别人受伤才去乞 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03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 life,而不是应该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2010-10-01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 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 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
不是蝴蝶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发表日期:
1970-01-01 曾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以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 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第五篇: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的编排,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变化,这样才能营造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历史课堂,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下不稳定的教学环境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下,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直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未能注重对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探索,只采用硬性灌输历史知识的方法,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很难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深入的学习。
2.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方式没有经验可循
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学方式新的历史变革,但是新课标的要求却使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没有可以借鉴追寻的经验,致使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改变教学模式,只是在课堂上增添一些有趣的元素,不敢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学生无法完全达到自主学习状态,也就无法达成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式探索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是重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历史教学能够修正并完善他们自身成长中的缺陷与发展。历史教学能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的智力、道德修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将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3.合理减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
高中时期可以说是学习生涯中最累的时期,尤其是历史、政治等需要背功的学科更是令人望而生叹。高中学生减负一直都在呼吁,但面对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却从未真正落到实处。而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减轻学生压力,根据新的内容合理布置家庭作业,给其足够的空间采取自己掌握。领会的方法指导其自己寻找资料自己学习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印象当中文科的学习尤其是历史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难免提不起兴趣,其实不尽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在导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教学结束时,要做一个精彩而又能激起学生更强学习兴趣的小结,既让学生对本课重难点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让学生为下节课积极做准备。
5.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标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以往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要求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即通过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其实,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价值,只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出合理的、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6.问题情境要兼顾情境和问题
问题情境应该包含情境和问题两个要素,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直观过渡到物理抽象,而问题则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问题的探究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就要注重在情境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中,教师以运动员百米赛跑和火车出站的案例来导入,然后提出问题:“百米赛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以上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接着问题以实例引入实验求证,自然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学习,可见问题推动了课堂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结合高中生的自身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探讨实践中掌握历史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