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2: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

《中学教学参考》2014.08 朱绚丽 ISSN: 1674-6058 CN: 45-1372/G4

历史虽是目前文科中的重点学科,但其具有一定的人文特性。一段历史中有兴衰荣辱,可以认为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将史实从头到尾串讲一遍,督促学生背诵课本重点。这样的方法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让学生厌恶学习历史。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清晰把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尝试对目前此学科的教学现状提一些改善的措施。

一、立足教材、搭建框架

高中历史主线明晰,但涉及面广、内容量大。学生在记忆时往往会出现“混搭”现象,比如将一个地区的经济与另一个地区的经济混淆,将一个朝代的人物记成另一个朝代的人物,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学生。解决“混搭”问题的一剂良方为“总结”。教师可以将一个时代的史实从横向、纵向等多个方面搭建框架,下面再分几个小的分支,从而列出一个树状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挑出某一个章节,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历史,看到历史变迁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另外,在框架搭建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知识的突出与扩展,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篇幅和格调不利于学生识记,更不利于学生对重点的把握。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有重点、有主次的建构框架。

例如,必修三第一单元介绍了从春秋到明清儒家思想的演变,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其中的一些思想文化离现实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搭建一个框架就会使内容明确。如这一单元可分为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明末清初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又可以有不同的分支。比如春秋战国可分为三个部分:儒道墨法各家的形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以及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儒学。西汉可分为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汉武帝实行一系列尊儒的措施、影响四个部分。宋明时期可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部分。明末清初可分为异端和三大进步思想家两个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从横向、纵向对历史有了清晰的框架,也更容易把握历史知识。

二、巧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其实就是对以往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学生是否愿意主动接受取决于这个故事是否吸引人,老师是否抓住了学生喜欢的焦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趋向于情景教学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转换成真实的情景演绎。但是由于高中课时紧张、任务重,不允许每节课都采用情景教学的形式进行详细讲解,教师可选取一节课的重点或将几节课合并为一节课来进行演绎,中间穿插课本上没有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此外,除学生们自己演绎历史故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来辅助教学,再现历史情景,让他们走近历史。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时,教师可以选取“日内瓦会议”这一内容让同学们简单编排话剧。由5个学生代表5个大国的领导,部分学生扮演其他国家,还有学生则负责旁白解释。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道具把各国讨论恢复印度支那问题的经过展现出来,特别是当扮演美国代表的学生阻碍和平解决此问题时,扮演周恩来的学生提出好的建议的场面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整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演绎了这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最近比较流行的诸如《建国大业》这类历史题材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历史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不仅会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还会增加他们探索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兴趣。

三、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仔细品读历史,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很多情况都和历史上的某个现象相似,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历史不仅是要学生们掌握历史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让他

们增强历史意识,能用正确的史观去指导他们的实际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来审视我们现在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都要尽可能地联系我们实际生活,以史为鉴。

比如教师在讲授古代中国的选官用官制度时,会向学生介绍西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同时会告知他们各种选官制度的标准不一,有的注重出身,有的注重才学,有的注重品行。这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并说说他们的想法;尽管出身贫苦,但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即使成绩再优秀,品德不好也会遭他人唾弃;即使出身再好,自己不努力也会日益颓废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的我们既要注重才学也要注重品行,让学生能用正确的史观指导现实中的自己,这才是最终的教育目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历史的教学内容更加偏重于专题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迅速适应新的改革形势,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正在以强大的力度向各省份全面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活动全面铺,作为第一批参加培训的教师。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联系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地组织高中历史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想 :

一,提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

新课改培训提到一个思考:西方国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观念是“兴趣是不能培养的”。对这观念的理解也许存在东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但更多地体现了东西方对受教育者的角色问题的观念差异:西方强调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的主动性,而中国传统教育反映了学生按教育者意愿被动接受培养对某学科兴趣,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别,一种教育的人性化程度的差别。推行更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那么,每一门学科,尽可能地展现学科的魅力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是挖掘学生学科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

历史的教育功能是通过回顾历史,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做到尊重历史,追求真实,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怎样把历史课上得精彩生动,把历史课打造成为魅力学科,我想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课前准备充足的教学素材。素材内容可以涵盖中外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也可以是浩瀚的史海中提炼出来的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使史实全面生动地再现。如讲到德意志的统一,抓住俾斯麦打败奥地利却没有攻陷维也纳的细节,表现俾斯麦高超的外交手腕。讲到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关键时刻的犹豫,给了联军绝处逢生的机会,增强了战争惊心动魄的气氛。引用罗斯福记者招待会上以借给邻居水管为比喻的援英的新思路,展现了罗斯福杰出政治家的远见等等。

其次,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素材内容。一句睿智的名言,一个幽默笑话,一幅入木三分的漫画,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系列的数字,一张直观的示意图,一段震撼人心的影片,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马恩河,凡尔登战役双方兵力损失,用数字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课用图片形象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的经济困境。讲到对毛泽东的评价,引用名言:“老鹰有时飞得比鸡还要低,但鸡永远飞不了老鹰那样高”作为导入。总之,让学生用心贴近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辩证的分析思维,从领略历史的浩瀚和博大,到感受历史人物的远见卓识,感受充满智慧与气魄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把对历史的感悟,凝聚成一股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更好地发现自己学习历史的潜力。

第三,采用丰富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情景再现,分组讨论,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主动提问题,由学生利用黑板画图,列表展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表现个体能力的机会,提供同学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通过在与他人的交流,感受到同学的情谊,老师的关爱,从喜欢老师,同学,喜欢课堂,到喜欢学习,到自主探究课本以外的学科相关知识,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这样,学习不再单纯是孤单的个人行为,更是有同龄人的并肩作战,共同奋斗的事业,而课堂成为了一个实现成功事业的重要平台。

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教学驾驭能力,提高教育指导水平。

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有一个开阔的胸襟,一颗包容的心。新课改培训中提到美国“允许落后”,“包容失败”的观念给我们的启示,让我深受触动。中国自古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成语,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的,按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的强大压力,而少有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现和对其发展的提供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看到更多的是对孩子成材的热切期待,却少有对孩子遇到困难的安慰和鼓励。

一.具备一颗宽容的心。

二.

第三篇:浅谈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

宾阳县高级中学谭俊华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改目标要求和教学实践,从立体化教学的角度探索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 立体化教学有效性

在当今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现诸多高中历史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因为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改革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变革;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进行重编排列组合,以适应新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程标准要求和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改善教学方法为路径,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载体,并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积极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模式,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他能力提升的总目标。笔者认为立体化教学是高效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手段。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境界化、整体化、形象化、民族化、艺术化、科学化,呈开放性而又综合性强,有时空感,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多方面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笔者在新课标要求下从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角度对当前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钻研课标,活用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在以往的“大纲”教学时代,教学大纲对教学控制是刚性的。如大纲对教学知识点作了详尽的要求,对教学顺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教、学、考皆以教材为依据,大家只要按教材顺序把内容讲深讲透,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显然,大纲和课标承载的使命是不一样的。研究课标应成为中学历史教师当前的日常性工作。那么,钻研课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根据课标设计三维目标,尤其要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笔者以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人的终身发展是最有用的,应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下面以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之《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为例,具体展开论述。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标志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内外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分析德国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方式上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使学生认识“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虽然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德、日法西斯的形成和猖獗,使学生明确,法西斯主义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恐怖主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感。

2.立足课标确定教学的深度

先给出一段描述经济危机时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商品而资本家确将大量商品销毁的材料,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明白“生产相对过剩”的概念,再针对“生产相对过剩”来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资本家掌握经济命脉,并且过分追求利润造成贫富差距,使农民越来越贫困无力购买商品,最终限制了消费能力。(2)当时盛行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致使资本家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供需矛盾的尖锐。(具体原因)(3)股票的投机活动,使股价大幅度哄抬进而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最终导致华尔街股票的崩盘引发经济危机。(直接原因)(4)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根本原因)让学生看书得出特点 在这样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各国都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引导学生先看第一个国家—美国。

邵瑞珍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教材作为一种最普通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媒体,在传播知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根据教材安排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和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估;学生根据教材进行预习、复习,做各种练习。因此,教材对学校的教学内容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何谓教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就是课本。在贯彻教学新理念的今天,这一概念显然已不适用。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资源,已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历史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各种各样的读本、视听教材均被列入教材的范畴,教材正在走向立体化、系列化。

如何使用教材?现在教育界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笔者认为应从“活用”教材这一点上去理解该观点,而非简单地抛弃教材,否则教和学都会失去抓手,产生更大的教学失误。因此,“活用”教材是使用教材的关键。

对教材的“活用”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改编乃至增删。具体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点讲授不同版本教材的交叉处

如必修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关于唐诗,人教版教材讲得很细,讲了初唐诗人王勃、陈子昂,盛唐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以及中唐诗人白居易,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而人民版只讲了李白和杜甫,因此,李白和杜甫应是首选的知识点。

2.切实补充教材缺漏处

如课标明确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而人民版对京剧只提了一句话,这就需要补充。

3.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

例如,人民版教材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采用的是阶段性整体叙述的方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把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按文学、音乐、美术分类后再讲解。

二、问题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测评

如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可以进行以下问题设计,以有效地测评学生的学习状况。

(1)背景

为加深学生理解和感性认识,可以给学生看一组材料经济危机时的材料,为加深学生对罗斯福的记忆,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可以结合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对罗斯福进行简单地介绍,思考题: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将采取什么手段渡过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a 整顿金融 b 调整工业 c 调整农业 d 积极推进以工代赈。讲内容时,要涉及到新政的目的、特点这有助于学生认清新政的本质,并可以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新政做铺垫。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结合刚学的知识学生先思考“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然后强调罗斯新政不会彻底根除经济危机,但是它确实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结合书本明确影响。通过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进入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后两个小节的正文部分,并思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时间、标志和影响、内外政策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课堂是教师焕发教学魅力的场所,更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创新的绝好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青春亮丽、个性彰显,有的则大气潇洒、热烈奔放,有的善于煽情、诙谐幽默,“余音绕梁,有的逻辑严密、长于对话,不同的教学风格均在搜求教学资源、设定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敲定教学流程、控制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都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供着动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更好地将自己的精神、理想、思想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化入教学设计之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师教学的智慧,这就要求从旧教材走过来的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

1.增强教学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注重教学语言的意蕴

在课程改革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有意淡化讲授的倾向,突出地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中回避、低评讲授法的现象。不可否认,在现代教学中,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讲授法的局限性日渐显露,但这并不能否认讲授法自身的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讲授法都将长期存在于中学课堂之中。只要我们注重讲授语言的内蕴讲授方法的生动,必能充分发挥讲授法的魅力与作用。

3.创设有效活动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等

4.用好板书

板书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一些教师一板书就写错字的怪现象。笔者认以为,板书不是可用可无的点缀品,而是随机提示教学重点和呈现教学线索最简捷方便的方式。讲述提供了瞬间的印象,而板书则留下长久的印象;板书能留存教师的教学思路,成为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和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受,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必能使学习成为学生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活动过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篇:教学反思·新课改下关于高中历史选修课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关于高中历史选修课的一点思考

齐慧慧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编写除必修课分为三个学习模块外,还包括选修六册内容。必修内容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历史内容,分专题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史分裂,失去了三者内在的关联,使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为弥补通史的不足,于是以选修的课题弥补。

自这一学期开始,我校高二年级学生进入选修部分的学习,在教学中慢慢对有些问题有些思考。

一、考试问题。高考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高考所涉及的内容中,有无或怎样体现历史选修课的内容,对历史选修课的开设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目前,其他课改省份对于选修课的考试主要是100分中占20分,显性分值看上去好像不是很高,但从从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关系看,是知识的螺旋上升,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所以考试中还有很多隐性的选修部分的分值。从知识内容特点看,必修内容重内容的全面性,重基础,重纵向形成系统,另外选修内容重内容的重点性,重点上进行深化。

二、师资问题。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拥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它要求教师掌握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又要懂得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确实使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拓展历史视野,发展个性。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办法只有一个,即“学习与培训”。今年我有幸作为新教师参加了孝感的一次新课改,收获颇丰。但类似的培训有点少,针对这一点,我想向学校提点建议建议:学校在做好“岗前培训”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岗中培训”,突破过去课改前“一次性”培训的框框,实行“问题培训”,即有问题就培训、就学习,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而言之,建立一支能开设选修课的师资队伍是上好选修课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的问题。高考对于选修内容的考查,题型是很多样的,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做研究和尝试。如2010年的广东高考文综38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考察中国历史上几个社会群体的兴衰,其考察范围将高中历史必修的三个模块所涉及的主干知识融于一体,同时立意又贴近现实。因此,教师要创新教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方式学习,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另外从必修与选修知识内容和发展关系看,两者是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能力发展的关系,必修面对全体学生,重在全体高中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养成。选修面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学生,重在这一方面学生个性化的需要,重学生能力发展。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整体性阶段性和个性化,首先,针对高中三年历史学习中选修课的内容,结合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要提出一个整体的思路和设想;其次,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把六门选修课分学期、分学年分解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和目标,使其更有计划性和操作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

选修内容有利于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我校高二年级目前的历史课堂使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经轻车熟路了,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这一方法已经广泛使用于课堂,也逐步接受,成效颇为显著。

选修课的开设对于我校历史课堂来说是第一次,当中有很多的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第五篇:新课改下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做到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的素质,能够让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历史素质。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建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认知;建议

在实行新课程之后,高中的学习越来越有效率,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出现更是让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一、新课改的主要目标

1.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不但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智商,同时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才还应该拥有较高的情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国现代课改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单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也具有了较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因此这就要求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强调教学过程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动作用,让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知识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作用,因此我国新课改就要求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善。采用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完善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和研究,进而提升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让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和研究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1.设置情境教学方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需要搭建一些相应的教学场景,在具体的场景中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中的相应是非观。同时,搭建教学场景还能够激励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全方位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在教育系统中,历史教学是有很多相应的教学素材可以利用,这些历史故事和典故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教学场景的优秀素材,为探究式教学而服务。

2.在高中历史探究式实施中要注意教师因素,改变教师的观念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时间和方式的把握是尤为必要的。在恰当的时机利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针对历史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这对于完善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综合素质还体现在对于学生思考方式的引导上,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深刻地理解,并且让学生积极地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

(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素,承担着进行高中历史探究式实施的角色。高中历史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因此,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够适应高中历史的探究式教学,传统的思想观念往往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进行对知识的传授,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在课堂进行问题的思考,进行知识的探索,因此教师的观念急需改变,从而适应探究式教学。

(2)教师在进行探究式的课题的选择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结合区域的因素、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状况进行高中历史探究式课题的设计。此外,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对必要问题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3)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及时地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此次教学的反思。在实施高中历史探究一阶段的完成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地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变的方式都要做出合理的评价,方便下一阶段的探究式的实施。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本次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出本次教学优秀的方面以及不足的方面,然后,在进行探究式的过程中要规避不足,逐渐地完善和发展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三、实施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需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需要做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体,让高中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历史研究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式的改变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姬天舒.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做法与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2.宋东宇.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3.樊友双.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第一中学)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下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期待是梦境掠过的思念,乍寒还暖;期待是清风抚摸的瞬间,扰人心田;期待是泪水滴落的刹那,丝丝恼人;期待是阴霾里的笑靥,扣人心弦; 期待是擦肩的邂逅,美妙难言;期待是春风和雨的温暖,缕......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的编排,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做出合理......

    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具有科......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合集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等建构自主探......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1 时光飞梭,47天的兵二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已经结束,在学习的日子里,天天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体而言,我的体会有以......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简介】 本课主要是根据新高中历史课程的变化,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新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引导学员认真钻研历史课......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摘 要:历史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始终落......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发布者:陈琳 发布日期:2011-12-01 2009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我省全面推行。这对我们而言,既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