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名言10
语文教学经典名言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语言学家 吕叔湘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特级教师 李吉林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特级教师王崧舟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虽然不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语文的殿堂,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索,去感悟。——佚名
▲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语文不应是虚无飘渺的,不是多媒体的整堂展示,而是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师生思想的互动。理想的语文课是学生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畅所欲言,是紧扣语言的特征,师生互动的心灵交流。——特级教师 于 漪
▲凡人有悟性、记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后,知识渐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明末清初)陆世仪
▲ 好课是拥有“五实”的课,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 华东师大教授 叶 澜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 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 语文是大漠孤烟的雄浑;
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佚名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
▲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经典诗文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它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佚名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 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
——特级教师 朱敬本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
——语文教育家 刘国正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
▲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 ▲“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培养语感,读、听是基础,是关键。”
——语文教育家 王尚文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
▲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劝诫我们要进行大量的积累,才能提高鉴别力。——佚名
▲中国太极拳最讲究动静结合,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两者相互转化,互不分离。太极拳动作徐缓舒畅,如大海,滔滔不绝;如腾云,有飘然之意境。其实,万事万物是相通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动静结合。
——佚名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
——语言学家 吕叔湘
▲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育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特级教师 于漪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英)萧伯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 特级教师 沈大安
教学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全国小语会会长 崔 峦 理想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追求,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理想的课堂就是要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拥有“精骛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我想说:钟爱教育,钟爱学生,理想的语文课堂就会降临于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揣着教育的理想,向着理想的教育不断追寻和探索吧!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文件 ▲多用右脑,多训练右脑,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提高几百倍。所以,希望你们教育工作者要很好地研究右脑。有人说下个世纪的十年是右脑开发的十年。哪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哪个国家就有活力。而我们中国有先天的好处,因为我们用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本身就是用的右脑。但是我们没有自觉地用各种方法来开发右脑。——前国务院副总理 李岚清
▲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李连宁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前印度总理 尼赫鲁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
——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里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的确,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走进汉字,也就走进了连绵的画廊,那人那物可情可观可闻可触,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你们看——每一个汉字都布满了行走的脚印,充盈着生命的呼吸。它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富有生命活力!——文字学家 安子介
▲你看,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借此引发孩子无限遐想,催生他们的创造吗?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特级教师 于 漪
▲要把符合儿童心理与符合字理结合起来,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子„„可以说,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认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语文课标组成员 陆志平
▲ 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走进汉字,也就走进了连绵的画廊,人那物可情可观可闻可触,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你们看——每一个汉字都布满了行走的脚印,充盈着生命的呼吸。它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富有生命活力!
——佚名
▲ 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 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必须是有趣的东西。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二要以身作则;三要加强写字的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阅读教学
▲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语言学家 吕叔湘
▲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长道短,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也许,这样做对学生搜集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再去延伸、拓展呢!——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 ▲最近,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发出一些疑问:“我怎么现在不会教语文了?难道我们过去的做法都不对吗?”有的教师竟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有的教师虽然也能说一些改革的新名词、新概念,但在实践中不知如何去做;也有的教师把课上得很热闹,但细细想来学生收获得不多,学得也不够扎实等等。这使我仿佛有一种语文教学的常识失落的感觉。我国的语文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已体现出语文教学规律和原理,规律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原理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做起来应该是稳中有改,固中求新。
——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一股漠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潮流正在涌动。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让学生读书、感悟,那些行之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已难见踪影了。„„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层面,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而不能淡化语言文字训练。
——南京师大教授 倪渝根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把研究重点聚焦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于是又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
——上海师大教授 吴忠豪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个来回, “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 ”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语言学家 张志公
▲多数语文老师不知道教语文是用来做什么的,尽往不切实际的地方瞎钻研。他们不懂得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进行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不管人们对“训练”提什么看法,我仍然坚持一个观点:“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的最佳方式;生动活泼的、高效的语文教学只能是生动活泼的、高效的语文训练的结果。
—— 上海特级教师 钱梦龙
▲缺乏“规律”意识正是我国语文教育质量长期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中央教科所 戴汝潜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讲,对一些典范的作品,只要牢牢地记住即可,不可能也不需要让他透彻地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深透就可能导致繁琐的分析或倾盆大雨式的讲解。
——全国小语会副事长 丁培忠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我们教师应放心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佚名
▲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叶圣陶
▲古人云:“诗者,可以合乐而歌。”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叶圣陶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习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语文课程标准》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著名作家 巴金
▲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也没有学过文艺理论,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著名作家巴金
▲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
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改作文的最好办法,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特级教师于永正 ▲作文的根本出路在于“双积累”和“两结合”。“双积累”就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两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在作文教学时注意写读结合。
——特级教师黄亢美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
▲贴近生活,选好话题; 多个回合,切实交际; 双向互动,变换主体;
学会表达,善于倾听。
——特级教师黄亢美
第二篇:语文教学名言
知识·能力
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6、“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7、“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著名语文专家 吕叔湘
8、“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9、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程·方法
1、“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特级教师 孙双金
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6、“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2、“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3、“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4、“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5、“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
6、“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特级教师 李吉林
7、“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8、“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9、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0、“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1、“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12、“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
13、“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
——著名特级教师 朱敬本
4、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
——著名特级教师 朱敬本
5、“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6、“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7、“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8、“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9、“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育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于漪
10、“我认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实质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具有特殊的、深刻的教育特征,决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文字的学习。”
——中央教科所所长 阎立钦教授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语文教育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13、“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三关于自主·合作·探究
1、“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5、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6、“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 萧伯纳
7、“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7、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9、“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10、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关于语文教学策略
1、“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2、“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拼音、识字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
2、“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天津师范大学 田本娜
3、“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5、“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二要以身作则;三要加强写字的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7、“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8、“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9、“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
5、“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善,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7、“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8、“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讲,对一些典范的作品,只要牢牢地记住即可,不可能也不需要让他透彻地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深透就可能导致繁琐的分析或倾盆大雨式的讲解”。——全国小语会副事长 丁培忠
9、“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0、“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创造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1、“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2、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著名作家 巴金
13、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教授
14、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习作教学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
2、“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语文课程标准》
4、“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5、“习作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
2、“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3、“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教学的自信力来自教师深厚的学养。一个有胆识的教师必然是好学深思的,能够身体力行的。
·我们确实要有点文化积淀。我们的语文内容丰富复杂,它的家属成员很多,它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字词句篇,读写听说,并且跟很多学科都有关系。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作出哲学思考。
·你有了底子就能辨别这是科学的,还是伪科学的;是真正反映规律的,还是三流化妆。三流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化妆是精神的化妆;我们要的是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就是语文,我和语文是融为一体的,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教学中,不要涂脂抹粉,满足于三流化妆。
·品味语言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但它是双刃剑,弄不好就掉进了语言的陷阱。为什么这么说?言过其实,就是语言的陷阱;我们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也被消解了,一直被词句拖着走,文没有了,被肢解了。
·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它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实践语言文字的场所,要让学生亲自实践。·事情是干出来的,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捧不出优秀教师,也捧不出领军人物。一定要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哪些做对了,哪些错了,用流行的话讲,就是反思。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
·我们听了很多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丝丝入扣,分秒不差。对怎么教考虑得很多,但对角什么考虑得显然不够。
·我们太需要全国性的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可是没有个性就根本没有可能领军,不可能出类拔萃。出类拔萃需要智慧。我们的课堂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包括时代精神的交汇点,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个场所。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智慧。智慧的起点就是思考。
·模仿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它不可能有创新。因此我就想,如果我们总是跟在人家后面走,那是永远不能超越的。什么叫超越?要赶上人家,超越人家,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做法。·语文是陪伴人的终生的,没有一个人一辈子不跟语言文字打交道。传统不是“统”,传统就是把我们最精彩的传给我们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第三篇:语文教育名言
语文教育名言
一、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
过程•方法
“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 “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
——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 “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
“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 “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育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文教学名言名句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著名作家萧伯纳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
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
——刘国正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我们教师应放心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
第四篇:语文名师名言
语文名师名言
1、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于永正
2、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靳家彦
3、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王崧舟
4、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 ——刘云生
5、对新课文应一见钟情;对旧课文应旧情复燃,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盛新凤
6、语文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日常语言水平,把学生初步掌握的老百姓日常语言提升成一种比较精致的“规范语言”——王晓春
7、把全部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功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王尚文
8、我呼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理性思维,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马国山
9、“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余映潮
10、工具论也好,文化论也好,都不能忘记语文既是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载体,同时还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顾明远
11、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曾祥芹
12、讲讲文法,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建议——刘富道
13、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其实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
14、学习知识,剖析事理,品评欣赏——邵 俊
15、语文教育中的“情”是何物?我说,是忧患意识、人文精神、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虞晔如
16、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说”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朱永新
17、工具性与人文性从来就不该对立,如果把它们分为两张皮,那么每张皮都是单薄的——洪宗礼
18、解决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还有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功能——温儒敏
19、为了语文知识的“实用”而进行的教学,才是货真价实的语文教学——王荣生
20、要以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为主,重视优秀言语作品的教学,特别是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从言语形势通向语感——王尚文
21、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
22、苦、得、趣,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出发点是学生实际,目的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满感情地去学,切实提高语文能力——于 漪
23、首先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再教给方法,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
24、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韩 军
25、空谈人文将使语文教育走向死胡同——张大文
26、语文人格教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程红兵
27、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像语文课。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的——黄厚江
28、在语文教学中,将听、读、说、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安排,那样语文课的效率会高得多——方仁工
29、语文教学的第一位应当占有言语本身——沈江峰
30、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老师就不能跪着教书——王栋生
31、有的语文老师的课是一堵墙,而我们老师的课是一扇窗。我很害怕自己是前者,所以提醒自己要时时反思——郭初阳
32、留住了诗意,就是留住了语文教育的生命——袁卫星
33、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郑桂华
34、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邓 彤
35、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毛荣富
36、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就有了活效,为此,我主张语文活动式教学——肖家芸
37、文本解读要“回到常识”——孙绍振
38、语文教育的价值维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维度,其终极意义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潘新和
39、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好,上得让学生入迷,就是最大的人文精神——程少堂
40、不管采用什么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凡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不体现着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育精神——李镇西
41、语文教得好的标志是使学生有思想,会表达,懂审美——王泽钊
42、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余映潮
43、汉民族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上,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阅读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便成了学习民族语的必由之路、主渠道——钱梦龙
44、语文教学的魅力来自教师对文本个性的感悟和教学风采的展示——金志浩
45、语文教育的唯一宗旨,在于为年轻的生命提供明丽而充沛的阳光,使学生把人文的阳光溶化为自我的肌肉和血脉——皋玉蒂
46、戴着镣铐也要跳好舞——钱梦龙
第五篇:激情语文之一名言
砺志名言警句集锦
星期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万事空。(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星期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8)凡事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9)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星期三
(11)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2)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能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
(13)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14)挫折就象一把火,既可以把你的意志烧得更坚,也可把你的意志烧成粉末。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星期四
(1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7)知识就是力量,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1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星期五
(2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21)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
(22)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那只有学习!再学习!
(2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的生活就像没有罗盘 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