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治第二小学版画教学案例[模版]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第二小学
版画教学案例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第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成立于2005年。现有学生1100余名,教职员工60余名。办学六年来,学校坚持“艺术第一”教育理念,积极营造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个真善美爱的儿童世界。目前,学校已经构建出“一日活动都是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框架,开发出了学校艺术教材和艺术节系列活动,提出为师形象“慈和、智慧、优雅”。让老师成为美的引领着;追求“学校就是一座艺术殿堂”的校园文化建设境界;艺术走向生活、社会、育人、环保。过学校的不断努力,学校已经成为深圳市艺术特色学校、广东省儿童版画教育与创作基地;作为深圳市窗口学校,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的团队六百余个,参访人数上万人,受到来访者的一致称赞。
版画是我校艺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是我校实现“学校就是一座艺术殿堂”的一个载体。
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选择了版画
版画是绘画和工艺有机结合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动手动脑方面的训练比之其他画种,有更明显的独特作用;版画创作过程具有多种转换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必然得到更好的发展;版画这种特有的多种材质的接触使用、多种工具的运用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版画的多种操作更符合儿童好动、好试、好玩的心理特征。因此开展版画教育对艺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多角度的特点;另外,版画学习有较为复杂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工作习惯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说,版画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为此,学校坚定不移地把儿童版画教育当作学校的特色项目常抓不懈。
二、走在儿童版画教育的路上
1、加大投入力度,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为了让版画特色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第一个建起来的功能室就是罗丹工作室——一个设计新颖的180平米的美术专用教室,购置三台版画印刷机及各种版画用具;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2007年我们又建起一个120平方的美术教室——鲁班工坊,充分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
2、培养专家型美术教师队伍。
为了学校版画教育更好的发展,学校对美术教学和专业发展都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让美术老师接触各种版画教育及版画专业活动,积极进行交流学习,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美术教师队伍。如参加东海全国版画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学习,我们了解了全国各地版画教学情况,看到了全国各地老师对儿童版画新材料的开发情况,开阔了教育教学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版画教育发展的方向。为了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美术老师虚心向靳保平、隋烝等老师请教;全国版画家论坛上,聆听版画家们对版画的阐释;2010年学校派两位美术老师参加了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广东省美术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2011年学校又派一名美术老师参加了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宝安区美术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教育教学上,我广东省教育厅周凤甫主任、国家教育部侯令老师等专家学者们都给与了我校极大的关心与指导。
3、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①、面向全体抓普及
“教育不是哪一个人的特权”。也不是说有几个学生一年拿几个大奖回来就是好的美术教育。基于此,我们的版画教育走进课堂,面向每一个孩子。每一学期,结合美术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年级每个班都会有四至六节课上校本版画课。其中,一年级以实物拓印版画为主,二年级以软版画为主,三、四年级以纸版画为主,五年级以粉版对印为主,六年级以版画欣赏及刻纸版画为主。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觉,版画普及工作是一件特别费力的事,尤其是低段,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能及时学到版画知识、技能,又便于课堂操作,我们选择了实物版画,如:印手印、树叶拓印、鞋底拓印等,孩子们接触后即新奇好玩,又便于操控。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我们开始学习软版画,结合教材内容,改变表现形式,如:我在上《美丽的鱼》一课时,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加入了材料的尝试——用版画的形式来表现,孩子们对于这种神奇的画画方式非常感兴趣;有时,我们甚至尝试让学生直接拿软板对物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有些老师可能会有疑问,每个学期一共才几节美术课,你拿四到六节来上版画,教学任务能完成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关键是整合教材。
②、以点带面抓提高。普及很重要,但只普及不提高,版画教学的整体水平很难进一步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两个版画专训队,专训队的学生都是自愿报名,并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因为我们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参加版画专训的学生有七十余人,训练时间为每周的二、三、四、五下午4.20——5.30。着力打造了一批版画尖子生,让这批尖子生回到教室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儿童版画用什么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非常值得研究,因为儿童身体发育还不完全成熟,注意力易分散,做事较为感性等年龄特征,要求我们在指导儿童版画制作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危险性和程序的繁杂性,尽量增加制作过程的趣味性,因此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为此,普及课上,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段安排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材料,小学低段的学生尽量使用软板、实物拓印,刻版使用铅笔等较为安全的工具,中段的学生则选用劳动强度稍高一点,挑战性更大一点的贴纸版画,高段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更多一些,对画面的掌控能力更强一点,于是我们就选用简单套色版画;专训队的学生也同样分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低年级组尽量使用软板、纸版创作,高年级组使用胶版、木板创作。印刷则主要采用传、帮、带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印刷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完整的版画制作过程。
③学生习惯的培养
目前,我们正在做题为《儿童版画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养成性教育》的课题研究,因为我们看到了版画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性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版画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更由于兼具绘画和工艺的特性,版画有更突出的动手的实践性特征和动脑的创造性思维特征。一件版画作品的形成往往要比其他作品经历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构思─画稿—制版—刻画─印刷。这个过程不但需要较强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更需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拿养成教育来说吧,印刷这个环节最能考验老师和学生的智慧和工作习惯。不怕大家笑,记得刚刚教学生印刷版画的时候,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手忙脚乱,每个人的手上、衣服上、教室的地面上、印刷机上,到处都是脏兮兮的。怎么样解决这些难题,到底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从起稿到印刷有条不紊,为此我们一再尝试,可效果总是欠佳,校长对我们的这一状况非常无奈,常常是一边鼓励,一边督促我们想对策。经过进一步的努力,问题终于基本解决。具体方法是:我们让学生自由结合,两个人一个互助组,印刷时,甲同学负责挤油墨、给底板涂色(用油滚)、把涂好油墨的底板放到印刷机上,这个时候乙同学拿画纸在印刷机上给放好的画面对版放纸、印刷、印刷后揭开画纸放到晾画架上,甲同学在乙同学印刷时清理给画面上色时留在桌面上的墨渍,准备下一幅印刷时又保持一个干净的环境,当乙同学揭下画面后,甲同学从印刷机上取下底板开始第二次印刷。这样一来,印刷出来的画面也干净了,美术教室的卫生问题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而我在这个工作中也提高了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真可谓教学相长。
4、把艺术教育延伸到课堂教育之外是艺术生活化的具体体现。为真正落实学校的艺术教育方针,提升学生的爱美、审美、创美的能力,切实抓好版画教学,我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创造育人氛围。
第一,打造一个学生喜欢的创意空间。
美术教室是我们和学生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学生喜不喜欢美术室关系到美术教育的成败,所以,对美术教室的布置我们颇花心思。墙壁是我们创造育人氛围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把学生的版画底版装在墙壁上,即装饰了墙壁,更制造出育人氛围;把版画知识做成学生喜欢的图片,放在学生能看到的地方,方便学生学习;把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不知道墙壁上不仅是美化教室,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肯定的;美术室内外的墙壁上还专门开设版画作品长期展出展板,供同学们参观学习。墙体文化,我们称之为课室文化,每一块展板我们都会精心制作,讲究美、和谐统一。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学校对美的要求不只局限于美术教室、美术课堂,我们要求的美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希望据此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创美。
建立版画特色教育书架,使我们的一个小亮点。为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两个美术教室都摆放里大量的专业、非专业书籍,方便学生随时借阅,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去抄,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抄”优秀的作品,抄方法、抄构图、抄色彩、抄造形、抄花纹,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绘画方法。
第二,搭建我校特色版画教育的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了更好的做好我校的版画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版画教学成为我校的一个特色品牌,学校搭建了一系列特色版画教育的研究、展示、交流、宣传平台。
六年来共组织过: “黑白之间”版画课堂作业展;“一个孩子一个梦”主题版画展; 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彩印童年”儿童版画专题展,“彩印童年”儿童版画回顾展等六个版画展出活动。出版画册两本,编写校本教材一本,组织区级版画特色教学展示活动一次,六年来,接待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尼、香港等专家、学者参观交流团五十余次,接待北京、上海、福建、江西、贵州、江苏、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团队一百余批,广东省内等地的考察、交流团体不计其数。交流丰富了师生的视野,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第三,丰富多彩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
从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社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版画学习之路。
六年来,我们每一年都会组织学生到参加校外的版画学习、交流活动,如:多次组织学生到观澜版画基、关山月美术馆、大芬村等地参观学习名家画展,组织学生参加深圳市国际创意博览会参加涂鸦大赛,带领学生到野外写生等等。
三、正在展开的迷人画卷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校版画教育已经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家长的积极参与就开始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褒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家长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艺术教学中来。在我们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家长的身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分享课堂的乐趣;星期天,家长也会出车和我们一起带领部分孩子走进美术馆,登山写生;
学生学习版画的高涨的积极性是对我们工作的正面回应。几年来,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热情之高,超乎我的想象,就拿本学期讲,开学报名的时候,要求参加版画专训队学习的同学多达一百多个,教室黑压压一片,有些家长为了能够进入版画班学习,甚至找到校长说情。我们原定的下午5.30下课,但有些学生六点钟还在忙碌,多次劝说,才不情愿的离开教室。有时候,连上午的大课间他们也会悄悄跑到画室忙自己的画面。碰到这样的学生,我只恨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满足这些小“海绵”。另外,版画教学也带动了学生学习手工及其他种类画画的热情;课室文化建设方面他们更是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他们的美术才能。
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展赛获奖人数百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儿童版画展赛获奖十九人次,四幅作品被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收藏,五十余幅版画被香港、马来西亚友人收藏;《中国中小学美术》针对我校的艺术教育专门对我校满小螺校长做了个专题访谈。省市多家媒体对我校的艺术教育都作过专题报道,社会反响极大;目前,学校已被评为深圳市艺术特色学校、广东省儿童版画教育与创作基地。
乔效武
2011年7月16日
第二篇:《学画农民画》教学案例
人美版四年级下
《学画农民画》教案
崂山区宁真海尔希望小学 赵洪月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像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加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应会: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改画,添画农民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法学生热爱民族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农民画,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画的?
勤劳的农民不仅把庄稼种的好,这些美丽的画也出自他们勤劳的双手。
(二)了解农民画:
让同学通过欣赏农民画,感受农民画并要求学生给农民画起名字,知道我国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结晶。
师小结: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鞋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三)认识农民画:
多媒体播放农民画
⒈农民画的发展和分布:在我国广东的龙门和舟山群岛地区、陕西的安塞、云南的腾冲、西安的户县等地区的农民画很有代表性。
⒉农民画的艺术价值。(学生通过欣赏画面讨论得出)
农民画,源于农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其艺术最大的特点。
⒊农民画的创作风格:(看画面,小组讨论,教师归纳)⑴构图上多采取散点透视或俯视、仰视、反视等视觉方式,多平面结构,整体讲求较强的装饰效果。在用线上力求简练而具有概括力,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农村生活气息.⑵农民画在造型上大体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剪影两种方式。外轮廓线既“单线平涂”,这种装饰性平面构图为目前农民画的主要造型方式。剪影造型方式是剪纸造型的唯一方式,它的特点是抓住典型动态,夸大特征,造成强烈的形式张力,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
⑶农民画的题材以农村的生活为主,体现不同地区的民间特色。
⑷农民画的色彩来自民间年画的表现,用色对比强烈。
⒋农民画的造型特点分析。
结合民间剪纸、泥塑、年画、刺绣等艺术形式分析不同地区农民画的造型特点和色彩。
5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教师讲解;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6介绍民间装饰色彩的特点。
(1)用原色、间色,很少用复色,整幅画面色彩艳丽、饱和夺目。
(2)每幅画面都根据内容确定主色调,如红、黄、蓝、绿等,其他色则起陪衬、点缀作用。(强烈的对比色是农民画的一种用色特点,而这个美术概念也是四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首先是要给予肯定,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的教会学生用美术语言来表达所见所闻。)
反映农民的纯朴、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此步要让学生了解农民画以生活为题材,特点有哪些?
特点:
1、生活为题材。
2、人物造型多用夸张、变形等大胆的方法,无拘无束。
3、色彩艳丽,多用原色,有主色调。
四创作:
对比学生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习改画和添画:
改画:以一部分为基础将部分内容进行改画。
添画:以一部分为基础进行添加。
作品展示
【通过作品展示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陡然间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教学总结:
农民画自诞生以来,它流传于各个地区并产生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它来源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农民画的天地更为广阔,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向了世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四.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在最后的小结当中,要充分的肯定学生们的创作,要保留和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与对自已创作的能力,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最后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我们都当了出色的农民小画家,设计了自已美好生活。
希望同学们运用自已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设计更多美丽的装饰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将来真正成为一个出色的小画家。
【将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思维再次得到升华。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灵感火花的闪现便不会转瞬即逝,这种通过写作来提高想象的方法一定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反思】
民间艺术之美,值得我们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赏,跟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而把民间艺术介绍给孩子,我觉得还是一份责任。
因此,如何使优秀的民间艺术与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创作有一个较好的结合,成为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重的是让孩子最广泛地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民间艺术,通过大量的农民的画的作品给他们最大的视觉空间,感受空间,同时,不拘形式地给他们最大的描绘空间,再创空间。
在《学画农民画》的课时里,我通过网上收集的农民画的作品,民间剪纸,年画,还有不同风格的农民绘画作品使学生欣赏,还给他们讲述一些民间艺术的渊源和故事,孩子们很感兴趣。如此我讲到民间老虎帽的民间故事学生非常有兴趣从中贯穿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民间老虎帽,每个帽子都有一个主人,他蕴含着长辈对儿女健康成长倾注的深情和希望,并且造型,色彩和所用的材料都是智慧的创作。当学生去临摹或画农民画的创作手法的表现,孩子们的表现力变得特别强。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其丰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对农民画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幸福、吉祥的主题是我国民间美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人们热爱美好生活,祈福纳祥的希望和信念。
农民画突出的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了农民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容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质和审美修养。
在这一课前,我通过充分准备,带领学生认知进入“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单纯、淳朴”的土生土长植根于农村或乡镇的美术作品。在欣赏分析农民画中指导欣赏作品,尝试进行分类和特点归纳,然后临摹、写生、观察、教师示范等,学画农民画。从而注意到运用民间美术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想:
1.教师要在平时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更有利于在这种非固定模式的课堂中灵活机动的运用所学引导和启发学生,令学生信服。
2.在课前学生探索阶段要密切关注各组学生的进展情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有些学生热情很高,选择的内容太过庞杂,教师应在先肯定其热情的前提下巧妙的引导其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但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3.上课前要对各组学生探究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时间,调动课堂气氛。
第三篇:《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案例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洛南县西街小学刘秋霞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他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国勤学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之情。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世界”。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前后两次写到外国学生的对话,从嘲笑到认错,前后照应,彰显主题。
第一课时,了解题意,弄清文章思路,分段,概括文章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语句的含义。
2、感情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感受徐悲鸿坚定的信念和真切的爱国之情。
3、语文能力训练重点:用“心”读好这句话。
课前准备:写有外国学生两次对话和徐悲鸿“必须用事
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过人”的小黑板《骏
马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
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
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精读品味:
(一)、学习“受辱立志”:
1、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
辱立志)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
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
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
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是因为一个外国学
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环境中去学画也不能成才。
生:学到死也没有用。„„
5、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
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
人。”)
读书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
用“心”读好这句话。)
指生读,读出坚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谈谈你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气的人。就是不怕困难的人。是有志气、有恒心的中国人。„„
(二)、学习“勤学苦练”:
1、徐悲鸿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学习这首
乐曲的“高潮”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把文中写徐悲鸿怎么做的这些有力的音
符找出来。
2交流: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
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以前的他努力吗?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
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b、生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什么叫“潜心临摹”?临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
念?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
齐读这句话。)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
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
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用
“心”读好这句话。)
3、大家齐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
之间的关系。(总分)
其实前一个自然段还是承上启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学习“轰动世界”:
1、徐悲鸿的努力有没有白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
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2、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你下了苦功,黄天不负有心人,你肯定会成功的。„„
3、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
(出示: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指生读,读出愧疚的心理。
(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4、师:这样的“尾声”你满意吗?
三、用“心”对话:
徐悲鸿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有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为我们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
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先在本子上试写,再全班同学交流。)
第四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范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讲述了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其高尚的精神品质较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全文的语言材料有形象支撑,并饱含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契合。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生动的词语,突出了徐悲鸿的高尚品格,如课文中的“潜心”深刻地表现出徐悲鸿提高画技的刻苦精神。又如第六自然段中的“一间”、“一杯”、“两张”这三个量词突出了徐悲满怀物质生活的极端清苦,还如第八自然段中的“震惊”逼真地体现了外国学生看到徐悲鸿的作品后十分惊讶的表情„„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本课时可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语言因素。
学习活动一:
师:“潜心”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他的神态、动作会是什么样?谁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徐悲鸿两眼紧盯着大师的作品,全神贯注地临摹。生:徐悲鸿的双手不停的在画板上临摹,一刻也没松懈过。生:徐悲鸿就这样一整天一整天的画,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了下去。„„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请你想想看,他在这一整天里会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
(出示填空: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生:他忘记了吃,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全世界。„„
师:是啊,徐悲鸿就是这样投入、认真,这样“潜心”地临摹,刻苦地学画。自评: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抓住“潜心”一词想象,通过想象中的徐悲鸿的样子感情语言,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象”材料,从而促使学生领会到徐悲鸿当时的那种忘我的境界。
学习活动二:
师:面对着徐悲鸿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那位曾对他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震惊”了。“震惊”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惊讶,非常诧异。
师:假设你就是那个外国学生,谁能将它表演出来?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师:谁又能把“震惊”的表情描述出来? 生:那位外国学生瞪大了双眼,嘴张得老大。
生:那位外国学生目瞪口呆,还往后退了几步。
生:那位外国学生嘴里连连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师:那位外国学生为什么会“震惊”呢?请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生:因为他没想到徐悲鸿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所以他非常震惊 生:因为他未曾料到徐悲鸿会有如此惊人的画技,所以他非常震惊。„„ 自评:
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先用表演的手段让他们设身自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再让他们辅以想象性的文字描述,二者结合,使“震惊”这一较为抽象的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逐渐鲜明具体的图象,进而再让他们理解外国学生此时心中的惊叹之情。
针对本次案例,我主要秉承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创设情境,在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及积累运用语言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作为获得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学习语言,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让我和学生都别有一番收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领悟,不再只是字典上的解释,而能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一些抽象的语言因素用丰富的形象材料来支撑,如第五自然段“潜心”一词,查字典解释是“十分用心”,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我通过调动学生进行推想、表演、用语言描述、口头填空等种种方式,引导他们明白了徐悲鸿学画是何其的勤奋刻苦,体会到了作者于词句中所流露出的对徐悲鸿的深深地赞叹。(2)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当然是朗读。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积累语言、树立形象、体会情感等。若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活动起自己的五官,效果会更好。如理解“震惊”一词时,我就请学生自己上台表演出这个词的意思来,通过肢体语言给了他们最直观的形象感受,从而较快地学习了“震惊”这一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理解语言并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点,只有当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算真正地学会了一处语言。如学生在充分弄清徐悲鸿励志成才的经过后,自然懂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含义。此时,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实际,也用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说一段话,从而最终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达到了“读出去、记得住、用得出”的目的。
四(7)杨凤
《普罗米修斯盗火》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呢?
片断:
师:《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主神宙斯和普罗米修斯。先说说宙斯吧。
生:宙斯是个残忍而没有同情心的暴君。
生: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能过上光明和温暖的生活,但宙斯却狠狠地惩罚了他,真是是非不分,外加心狠手辣。
生:还可以用“冷酷无情”来形容宙斯。
„„
生甲:我觉得这样评价宙斯不公平。因为虽然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但他毕竟触犯了天规,既然是触犯了天规,那宙斯惩罚他也没什么不对。再说,如果宙斯不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话,其他神可能会觉得破坏天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宙斯还怎么管理天庭呢?因此,我认为,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是公正的,也是出于无奈,不能认为他凶残冷酷。
生:对呀!如果众神都来破坏天规的话,那天庭就该乱套了。
生:照你这种说法,普罗米修斯受罚是罪有应得?
生:难道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还帮错了?
(不少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困惑的神色,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期待教师作出评判。)
师:哟!甲同学开动脑筋,有了自己的新见解,还勇敢地说了出来,真了不起!让我们为他鼓鼓掌!
(师微笑着带头鼓掌,学生甲满脸兴奋。)
师:(拿起书)不过,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像甲同学那样,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获得更深切的体验和理解,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学生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几分钟后,开始踊跃发言。)
生:宙斯作为主神,看到人类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不但毫无同情心,还惩罚帮助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所以我仍然认为他是很冷酷的。
生甲:但盗火毕竟是触犯天规的行为,宙斯不得不罚普罗米修斯,不然的话,难以服众。
生:我不认为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是出于无奈,因为课文第四自然段说“宙斯觉得还不解恨”,由“解恨”二字可以看出,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解心头之恨。所以,我赞同宙斯是凶残冷酷的这一看法。
生:我看这天规本身就有问题!凭什么天上可以有火,而人类只能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
生:这种不合理的天规应废除!普罗米修斯违犯了这样的天规不该受罚!
生:对!可宙斯呢?明知道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造福人类,并不是有意要违犯天规,却狠狠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要是我是宙斯,一定不惩罚普罗米修斯。
生:宙斯不但把普罗米修斯用铁链绑在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日晒雨淋的折磨,还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让他生不如死,手段真毒辣!
师:(微笑着再次带头鼓掌)看来,你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是啊,咱们先不论这天规是否合理,单看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手段,就足以看出宙斯的狠毒与冷酷。这就好比是,你们因某种原因没做作业,我让你们罚上个几百遍,你们会认为我这么做是公正的、出于无奈的吗?
(孩子们笑着摇头)
生甲:(表情夸张地)老师,如果你像宙斯那样心狠手辣,那我们可就惨啦!
师:下面,该评评故事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了。
生:普罗米修斯真勇敢!他为了造福人类,挺身而出,破坏了不合理的天规。
生:人间没有火,这事本跟普罗米修斯无关,他完全可以过自己快乐的神仙生活,但他却极其同情人类,想方设法为人类盗来了火种,真是一位善良、机智、勇敢的好神!
生:普罗米修斯为了使我们人类摆脱寒冷与黑暗,明知会遭到坏宙斯的严厉惩罚,却毫不犹豫地为人类盗火,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普罗米修斯在受到那么残酷的惩罚后,始终不屈服,真令人敬佩!
生:我喜欢普罗米修斯!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时候,一定也会去救他的。
„„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不能以呵护一个学生的独特思维火花为满足,而应以此为燎原火种,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形成合理、清晰的个性化体验,获得积极思维的乐趣。教者在成功地创设了一个相互信任、畅所欲言、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后,抛出一个与文本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而学生产生分歧的焦点问题:“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形成“愤”、“悱”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生生、师生间的再次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如果说,学生第一次认识到宙斯的凶残冷酷还处于模糊状态的话,那第二次的认识则来自于他们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和深刻体悟。这也使后来学生们评价普罗米修斯时充满了真情实感。
可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乃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来倾听、理解、甄选学生的独特体验,燃起学生的思维、情感之火,点石成金,使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奏出更动听的乐章!
四(7)杨凤枝
第五篇:《学画》教学反思
《学画》是写古代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课文的第二段写了大雨后荷花的美丽风姿和王冕学画荷花的原因,语言优美。在教学这一段时,我的做法如下。
1.图文结合,初步感知内容。
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接着让学生轻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并将描写荷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指名五名学生逐句朗读,并说说每句讲了什么;最后重点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并让学生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想象,激发审美情趣。
我让学生再次仔细看图,并借助课文中的有关词语进行想象。先让他们说一说:图上的荷花像什么?宽大的荷叶像什么?荷叶上亮晶晶的水珠像什么?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满湖都是这粉红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面对着这么多的荷花,你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呱呱地叫个不停?还看到了什么在荷花上飞来飞去?大雨后的空气怎么样?天空怎么样?周围的景色又是如何的?这时,学生的感情激发起来了。他们一个个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打动,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3.产生共鸣,品味优美词句。
我再问学生,这景色多美啊!这时,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还想做些什么?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王冕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深切地体会到了王冕的内心活动。最后,我让学生诵读这一段,咀嚼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这些优美词句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中抒发愉悦的感情。
在这一段课文的教学中,通过想象,学生形象地感知了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想象,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再现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雨后荷塘图,在对大自然的美景的观赏中,在对优美词句的品味中,他们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审美的情趣得到了培养。在这段课文的教学中,通过想象,完成了语文教学的多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