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728中学音乐教学法 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 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音乐教学法试题
课程代码:007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挑选喜欢与不喜欢的艺术作品的标准是像不像是______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A.4—7岁 C.9—13岁
B.7—9岁
D.4—9岁
2.______,欧洲多数国家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比较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成为普通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A.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D.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3.“五四”前后,______提出的“五育并举”、“美育救国”等主张,推动和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A.陶行知 C.王国维
B.萧友梅 D.蔡元培
4.______就是对偶发事件进行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A.冷处理 C.热处理
B.温处理 D.超热处理
5.在声部划分中,两声部合唱的高声部的音域为c1—f2,低声部的音域是 A.a—d2 C.g—d2
B.a—e
2D.g—e2
6.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个性、健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的过程称之为 A.教育过程 C.发展过程
7._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为人师表 C.诲人不倦
B.教书育人 D.学而不厌
B.教养过程 D.学习过程
8.目标是探讨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制定从小学到中学循序渐进的新型课程指南和有关的教学材料的是______音乐课程计划。A.卡巴列夫斯基
B.卡拉博·科恩 C.苏霍姆林斯基 D.曼哈顿维尔
9.人的多种感官以______在学习中所起作用最大。A.听觉 C.视觉
B.触觉 D.嗅觉
10.在考核成绩评定时,评分必须体现教育性,一般为______的常态分布曲线。A.从低到高递增 C.从高到低递减
B.两头大、中间小 D.两头小、中间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11.柯达伊教育体系采用的首调唱名法包含的内容有 A.固定音名唱法 C.节奏读法 E.首调音名唱法
12.音乐教育的分级目标分别是 A.行为目标 C.认知目标 E.本体目标
13.小学的歌唱技能训练主要包括 A.正确的歌唱姿势 C.恰当地运用呼吸 E.多声部合唱的技能
14.下列属于音乐教学媒体中的视听媒体的是 A.教学电影 C.教学录像 E.计算机辅助教学
15.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 A.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C.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 E.广博的文化素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1904年,清政府明令规定师范生要学习______和______。17.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______、______和审美理想。18.我国最早的学校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家______编写的______。
B.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D.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 B.投影器 D.音响设备 B.清晰的咬字、吐字 D.科学的发声 B.社会目标 D.根本目标 B.字母谱 D.手势 19.合唱分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的合唱,一种是______的合唱。20.欣赏音乐的阶段分为初步感知、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21.音乐能力倾向测验属于______,也可称为音乐适性、______。
22.音乐教学的电教媒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形成表象;创设意境、建立体验;______、便于模仿;呈现过程、说明原理;设疑思辩、解决问题。
23.铃木的才能教育的五项原则是:更早的教育、______、更好的指导方法、更多的训练及______。
24.音乐电化教学能够提高______和______;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以提高信息增殖率。
25.适合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创作教学可分为______、______、简短歌曲的创作和音乐或音响的探索。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音乐课的结构 27.律动教学 28.乐队排练合成阶段 29.因材施教 30.六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1.简述教学评估的意义。32.简述教材编写的原则。
33.简述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师期待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论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调控中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控制。35.论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音乐哲学思想及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二篇:自考音乐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 ”课程。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 和 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一、,其体现在:
1、美化心灵的作用。
2、调节情感的作用。
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
二、,其体现在:
1、超越现实的作用。
2、振奋精神的作用。
3、信号象征的作用。
三、,其体现在:
1、健全大脑的作用。
2、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
四、,其体现在:
1、愉悦养性作用。
2、怡情健身作用。
3、参与自娱作用。
12、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
13、《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音乐教育具有、、、的作用。
(二).简答题
14、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15、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归纳,作为简要的概括。音乐发展主要特征
16、音乐审美能力
17、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
18、影响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
19、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包括:
20、以中小学为主要对象常用音乐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我们根据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对当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四、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21、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22、音乐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23、常见的音乐教学媒体:
24、运用音乐教学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人与工具的关系,态度积极。
二.正确处理主与辅的关系,讲求实效。
三.正确处理优势与局限的关系,整体优化。
25、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学原则
26、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27、奥尔夫乐器分类
打击乐器
音条乐器
28、卡巴列夫斯基主要音乐教育主张:
29、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观点:
第三篇: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音乐教学法试题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音乐教学法试
题
课程代码:0072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音乐教学过程具有______等特征。A.耦合性、审美性、综合性 C.耦合性、导向性、综合性
2.______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A.器乐教学 C.欣赏教学
B.歌唱教学 D.创作教学
B.审美性、趣味性、多样性 D.耦合性、指向性、多样性
3.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______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A.优秀的教学方法 C.民间音乐
B.好的师资 D.丰富的教材建设
4.______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A.1897 C.1904
B.1907 D.1903 5.柯达伊教育体系采用的首调唱名体系包括的内容有:首调音名唱法、节奏读法、字母谱、手势和 A.固定视唱体系 C.固定唱名唱法
B.首调唱名唱法 D.固定音名唱法
6.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是指以______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常识教学。A.基本乐理 C.歌曲基本结构常识
B.视唱练耳 D.识谱法 7.课外音乐活动应以______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A.全校性音乐活动 C.音乐社团活动
B.集体活动 D.校外音乐活动
8.______就是将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运动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目的。A.“声势”活动 C.律动教学
B.“元素性”音乐 D.课外音乐活动
9.音乐学习成绩考核,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者班级、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______要求掌握的程度。A.教育目标 C.课时计划
B.教学大纲 D.教学内容
10.奥尔夫的______的基本原则逐渐发展成为其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
A.“体态律动” C.“才能教育”
B.“元素性音乐” D.“声势”活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1.“教学论”又称教学理论、教材及教学法,过去曾称为教授学。
12.演奏浅易的器乐合奏曲,是现行的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器乐教学的要求之一。13.课外音乐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限制。
14.音乐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5.现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四项:即唱歌、器乐、创作、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16.校外音乐活动是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补充形式。
17.音乐电化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创设音乐情境。
18.音乐能力测量即潜在能力测验,是在给予一定的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19.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是对教师言行提出的道德要求。20.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是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之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1.音乐教育是学校______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促进______的有力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2.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三个基本因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3.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音乐课类型是______。24.中学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25.音乐课堂教学学绩考核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测验法和作品创作法。26.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的听觉媒体是______。
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学门类下将“教材教法”研究定为______,确定了学科教育研究的地位。
28.在歌唱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重视______的教学。
29.变声是由于______引起的声音(音色、音质)的改变,男学生比女学生更明显。30.奥尔夫乐器有四大类: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音乐教育的目标 32.实习法 33.听唱法 34.单一课 35.“声势”活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6.简述达尔克洛兹的教学内容。37.简述初中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
38.简述在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体验原则的注意事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9.结合教学工作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谈谈有别施教的方法。40.试论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四篇:中学音乐教学法试题
中学音乐教学法试题 2008年06月06日 星期五 14:4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_________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2.7~9岁的儿童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_________”。
3.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_________。4.198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_________课程。
5.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是指以__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常识教学。
6._________是编订音乐教材、进行音乐教学的依据。
7.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音乐课类型是_________。8.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的听觉媒体是_________。
9.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_________方面的知识、能力及修养的总和构成音乐教师的素质。
10.中学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分为全校性音乐活动和_________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音乐学习成绩考核,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者班级、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_________要求掌握的程度。()A.教育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时计划 D.教学内容
2.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提出_________的教育口号,主张必须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性的音乐教育。()
A.音乐能改变灵魂的品质 B.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
C.音乐教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 D.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
3.课外音乐活动应以_________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A.全校性音乐活动 B.集体活动
C.音乐社团活动 D.校外音乐活动
4.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_________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A.优秀的教学方法 B.好的师资 C.民间音乐 D.丰富的教材建设
5.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_________更名为“学科教学论”。()A.“教授法” B.“教授法研究”
C.“教材教法论” D.“教材教法研究”
6.音乐教学过程具有_________等特征。()A.耦合性、审美性、综合性 B.审美性、趣味性、多样性 C.耦合性、导向性、综合性 D.耦合性、指向性、多样性
7.奥尔夫的_________的基本原则逐渐发展成为其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
A.“体态律动” B.“元素性音乐” C.“才能教育” D.“声势”活动
8.音乐教育的_________也就是音乐教育自身的基本任务,它包括对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A.本体目标 B.社会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9.从根本上讲,教师的天职就是()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培养人才
10.教育实习是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A.教学计划 B.教学目的 C.教学大纲 D.教学实践 中学音乐教学法试题(2)2008年06月06日 星期五 14:44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音乐教学具体方法千姿百态,但总起来说,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因此参与活动原则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2.通过音乐教育进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使青年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3.节奏训练是律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动作的本身。()
4.课外音乐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限制。()5.音乐电化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创设音乐情境。()6.指导学生进行歌唱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歌唱的表现力,这是歌唱教学的最根本的目标。()7.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是对教师言行提出的道德要求。()
8.音乐能力测量即潜在能力测验,是在给予一定的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
9.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是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之一。()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音乐直觉感兴力 2.听唱法 3.律动教学 4.单一课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第3小题6分外,其余每小题5分,共21分)1.简述在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体验原则的注意事项。2.简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3.简述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原则。4.简述奥尔夫乐器的几种不同类型。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论中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的方法。2.简论铃木教学法的原则及特点。
第五篇:06057生理心理学 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 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但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效率和速率的化学物质称为 A.调质 C.递质
B.激素 D.因子
2.美国学者贝克西因为提出行波学说而获诺贝尔奖,行波学说是用来解释 A.电磁波传播 C.神经传导
3.对面孔知觉最敏感的脑区是 A.颞上回 C.梭状回
B.顶上小叶 D.额中回
B.水波运动 D.听觉编码
4.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对视野中各种特征并行加工的非意识活动属于 A.选择注意阶段 C.前注意阶段
5.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 A.神经递质的传递 C.核糖核酸的合成
6.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C.元记忆障碍
B.逆行性遗忘 D.以上均有 B.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D.离子通道的开放 B.不随意注意阶段 D.后注意阶段
7.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行为表现是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它们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幼年轻度脑损伤
C.大脑皮层长距离神经纤维发育不足
B.早年受虐经历
D.大脑皮层灰质神经细胞发育不足
8.使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的处理方式是 A.脑干以上横断 C.脑干下位横断脑
9.海马损毁以后,动物和人变得 A.狂躁不安,暴怒不止
B.情感淡漠,退缩反应 B.脑干中部横断
D.给脑干上部注入麻醉剂 C.恐惧焦虑,惊慌失措
10.同一个运动功能柱的神经元支配 A.同一个动作的运动
C.同一块肌肉在同一关节上的运动 11.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认为男性 A.在E-S维度的E端
C.大脑白质相对较多而灰质相对较少
D.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B.同一系列动作运动程序
D.同一块肌肉在不同关节上的运动
B.在E-S维度的S端
D.执行语言作业时两半球双侧激活
12.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成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为 A.超柱 C.知觉柱
13.由腹侧通路实现的知觉加工包括 A.空间关系、长度、宽度、颜色 C.空间关系、空间频率、运动 14.联络区的多模式感知细胞的作用是
A.将视、听、嗅等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B.实现同一种感觉通道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
C.将颜色、形状、朝向、运动等基本特征整合成一个客体 D.以上均是
15.重复刺激时,朝向反应各种生理变化中最先消退的是 A.脑电α波阻抑反应 C.眼动
B.血管运动反应 D.皮肤电反应
B.运动、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D.长度、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B.多模式感知细胞 D.皮层柱
16.“怪球范式”中的小概率事件引发明显的ERP成分是 A.MMN C.P3a 17.在初次应用新异刺激时出现于顶颞区的是 A.顶负波 C.不匹配负波
18.舞蹈、体操等熟练技巧的记忆属于 A.情景性表述记忆 C.习惯性记忆
19.短时记忆生理基础在于 A.通道及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C.突触生长
20.电休克以后病人往往发生
B.合成新蛋白质 D.以上均是 B.语义性表述记忆 D.非表述性程序记忆 B.顶正波 D.不匹配正波 B.CNV D.N200
A.顺行性遗忘 C.癫痫发作
B.逆行性遗忘 D.脑震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1.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但其作用只有两种:一种能引起____,一种能引起____。
22.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____,并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____进行编码。
23.面孔知觉的专家理论认为面孔识别能力是____的结果,与之对立的观点认为面孔知觉特性是____的。
24.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认为,____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____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25.脑机能的____与____同时存在于学习过程,是脑功能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26.脑震荡以后首先出现短时期的____遗忘症,但几乎不会出现____记忆障碍。
27.利用PET技术,采用减法实验设计,彼得森等人发现,语言感觉、语言运动功能并不局限于经典的____区和____区。
28.下丘脑内5-羟色胺通路与去甲肾上腺素通路平行分布,生理效应相反,其中____引起进食增强效应,而____则对摄食行为有抑制作用。29.边缘系统在____和____中具有重要作用。
30.关于技巧与技能的形成,是以小脑为基本中枢的____机制,边缘系统参与的情绪性快速学习机制,以及____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视感受单位 32.异源性突触易化 33.晶态智力 34.单突触反射 35.入眠前幻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6.试述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方法。
37.试述支持情感性障碍单胺假说的主要证据来源。38.试述雌性动物性行为的调节。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39.试述割裂脑病人的思维特点与割裂脑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