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23:0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小学数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

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首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变抽象数学为生活的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十分难懂得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如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计算电费、水费、储蓄利率、日常买菜、购物等问题,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共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所学所做的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学起来、做起来,饶有兴趣。再如,教“圆的认识”时,先出示大量的生活模型(光盘、圆镜、钟面„„)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引出“圆”的概念。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既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从而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其次,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感,以美的形式去感染、诱导学生。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如: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端庄匀称的五角星中,都充满了黄金分割的比例数字。数字“1”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筐苹果、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图形面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所有这些,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体会到数学是何等的简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形象的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美,进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而人人参与的活动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让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源泉。如,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基本图形之后,设计了“拼组图形”的操作活动。教学时,不是直接出示拼好的图形让学生模仿,而是鼓励学生尽情展示自我,用手中的基本图形学具动手拼摆,“比比看,谁拼得最多、最漂亮。”学

生兴奋不已,结果拼出了一组组精美的生活图样。

21世纪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竞争的成效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与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拓广思维空间,学会用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与交流中受到感染与鼓舞。如,口决背诵、口算这样的习题,检查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小组有异议的由全班共同讨论。再如,教学“年、月、日”时,要计算平年总天数,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创造性地得出好几种算法。再请学生说说各种算法的理由,然后评议哪种算法较简捷。这样,既让学生交流了多种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使创新思维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发。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姓名:张海涛职务:教师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单位:北义城教学区手机:地址: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南义城小学邮箱:的思考

***

634126685@qq.com

第二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很大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计算机教育的观念转变。大家普遍认为,改善和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顺利进展。

2.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努力在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达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有关要求,以把自己培养成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烈的育人意识、个性意识、层次意识、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的学者型、技术型、专家型教师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必要的工作。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教学研究非常活跃,教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学校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发扬个人特色,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加强与其它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课程整合的方式,为新课程的科学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角色的转变,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其次,帮助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另外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意识,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而且依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师逐步探索全面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尝试运用表现性评价、作品评价与考试测验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方法去评价学生。将平时表现与最终考试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意识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比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

第三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的拓展渗透,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师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

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

理论基础在小学教学上多数是指小学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等。之所以要掌握这些理论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教学及交流方式。在数学教学上,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时刻研究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状态,总结出一条教好数学的教育规律。这些都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育理论,这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础。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教育观——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的要求中逐步走向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课程观——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教学观——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总之,《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新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充实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石坡小学王锦

2013年9月5日

第四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位一线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重庆市育才中学

400050 余朝元

一、新课改到底想要什么

从2004年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有七个年头。各地的各种经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露了出来。然而,人们往往忘记了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新课改到底要改什么。就像夏丏尊所说,我们关注池子是长方形的,还是其它形状的,却忘了池之所以为池的原因。我认为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呢?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下面几点最重要。

于公来说,首先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做一个共和国的公民。也就是说有爱国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其次要让孩子具有普遍的人性。如果没有人性,就会出现开车把人撞了以后再连捅八刀的不可思议的行为,就会出现把含辛茹苦送自己留学的母亲刺伤的无法想象的行为。如果没有普遍的人性,就会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就会在面对日本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时幸灾乐祸。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大师,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拔尖人才,民族也会在世界的竞争中日趋落伍。我们剥夺了孩子们太多的与生活的联系,包办了太多的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事,承担了太多的应该由他们自己来承担的责任。所以,我们的孩............................子们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成了只会空谈,却不会做事的孩子。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回归生活,把事情交给孩子来做,把责任交给孩子来扛。

还有要让孩子学会合作。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比较偏于内向、含蓄。一般来说都比较善良,但是却很难真正信任别人;能独立成事,却往往很难合作成事。然而,现代社会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科研,都成为了非常复杂的系统任务,靠单枪匹马已经很难高效完成。所以要培养孩子们学会合作。

于私来说,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幸福的生活。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可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幸福更多是一种观念,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一般来说,有健康的体魄,优雅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有温暖的家,有一生相爱而不离不弃的爱人,有几个知心朋友和铁杆兄弟(姐妹),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样的人幸福指数是高的。我们的孩子们幸福指数高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大多数是近视眼,作业多得让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不能去学他们自己喜欢的学问;刻骨铭心的喜欢一个异性,却被父母、老师、学校棒打鸳鸯,美其名曰为了未来,却忘了孩子们活在今天„„要让孩子们在学校就学会幸福的生活,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交往,学会爱人。

二、新课改到底要改什么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人其实是人云亦云,根本不知道新课改到底要改什么。还有的是各种理论满天飞,说得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新课改要改的很清楚,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改课程。过去的课程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没有选择性。每个孩子天赋不一样,兴趣不一样,然而却学着完全一样的课程。有的孩子被这种完全一样的课程折磨得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实,教育不是生产,而是服务,它应该成为课程的超市,除了为学生提供必需品之外,也应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自己想要的产品。再比如,过去的课程也很呆板,缺乏丰富和生动。所以,新课改增加了校本选修,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增加了通用技术等等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之外,还在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

其次是改课堂。过去的课堂也有很多优点,比如高效率。能在较短的时间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优秀资源。但是,过去的课堂以传授为主,比较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基础,也不顾及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不顾及学生是否消化得了,不顾及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学生很快就出现分化,甚至出现“马太”效应,优秀的越来越优秀,差的越来越差。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会自己看书、记笔记,学会监督自己,学会评估自己,学会自我调整。新课改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自己思考,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大胆的求证,最后得到自己的结论。新课改强调合作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一起解决复杂的问题。总之,新课改改变课堂,就是要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不管遇到什么新知识,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因为学到的知识是很容易遗忘的,一般来说,一生之中,一个人能够记住所学知识的20%左右就很了不起了。而学习的方法却终身不忘。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让一个人终身受用。

最后是改评价。过去评价学生,高考分数是唯一标准,至于这个学生道德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学习能力怎么样是不管的。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变化在两方面。一是全面评价学生,不仅看分数,还看其它方面,所以提出了综合素质评价。二是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不仅看考试结果,也看学习过程,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等等。过去评价教师,也是看高考成绩,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课,不管学生在教师课堂上是否得到人文素养的濡养,也不管学生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能力,只要高考分数上去了,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平等的首席,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三、对当前新课改的反思

近一年来,我很有幸参加过全国和市内的多种学习、培训,作为分管新课改的教务主任和一位学科老师也亲身经历了新课改。我以为全国各地的新课改虽然轰轰烈烈,但新课改却存在着失败的危险。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任何改革都既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何况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多还都是失败的。新课改的确存在着很多问题。

问题一,重课堂轻课程。前几年,新课改的热潮主要集中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选修课和通用技术的开设。而最近这两年,在全国风头十足的新课改经验则转向了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变革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为那些只抓高考,只抓分数的学校又提供了理由,课程的改革可有可无,抓好课堂就行了。于是校本选修、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只是存在于课表,只是检查时才存在,根本没有常态化。学生每天在教室学习的时间仍然很长很长,课业负担仍然十分沉重,依然没有任何选择,还是与社会、与生活严重脱节,还是找不到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我相信这与新课改的初衷是违背的,也是教育的巨大悲哀。

问题二,课堂变革平庸化。现在一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概的流程是这样,学生先自主学习或者叫结构性预习,然后是就老师预设的几个重难点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生再分组汇报展示,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点评,甚至没有点评,也没有小结,最后完成练习。这样的课堂变革,在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应该说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难以深入和平庸化的倾向。首先,问题是真问题吗?很多问题是不是值得讨论?在书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需要讨论吗?没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讨论吗?学生确实动起来了,但更多的是假动,而不是真动。外在动起来了,实质并没有动;浅层次动起来了,深层次的思维还没有动。创造力更无从培养。其次,就算问题是真问题,学生能深入的,有效的讨论吗?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他对问题的思考一定是浅薄的,所谓的讨论只能是隔靴搔痒。而现在我们的社区和学校还做不到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们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图书吗?可以很方便的上网吗?可以很轻易的与社会生活接触吗?合作学...习很好,但不能代替独立思考。现在的很多新课堂,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却忘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会合作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在很多时候需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变得人云亦云,失去主见。老师作为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并未充分得到利用。一些新课堂,学生活动的时间占了70-80%,甚至更多,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学案,组织讨论展示,少数做得好的能够引导学生。但是,老师毕竟比学生阅读量大得多,思维深刻得多,方法掌握得更好、更多,这个现成的优质资源不应该好好的利用吗?还有就是学科特色逐渐失去,所有的课堂千篇一律,变得平淡如水。那些生动的讲述,那些以前教师翻遍文献才找到的经典的语言,那些丰富而生动的细节,那些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故事,在课堂上找不到了。

问题三,看不到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评价学生?高考分数仍然是目前各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各高校也进行自主招生,但其录取或者降分的标准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很难用科学来评价,而且数量极少。很多省市区也已经为学生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或者实行了学分制,但更多的是一种形式。首先是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学分制的科学性存在问题。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整个国内都还没有一套比较好的评价系统。其次是可信度存在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学生的很多东西都未必是真实的,比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等。学校、老师对学生也会手下留情,让每个学生都顺利拿到学分。这样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学分制当然不能、也不敢作为录取的依据。所以,政府陷入两难。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评价教师?其实这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新课改后才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凭借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受学生欢迎,但高考成绩一般,这样的教师是不是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讲课非常沉闷,学生并不太喜欢,但是他教的学生高考成绩就是很突出,这样的教师是不是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文章写得多,写得好,但是他的课不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是不是好教师?不要以为这是我胡编乱造,上述三种教师在各个学校都存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评价学校?如果一个学校高考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却完全是靠时间加汗水堆出来的,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以失去自己的青春为代价,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好学校?如果一个学校每年考上50个北大清华,500个重点大学,但是却有1500个学生考试失败,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好学校?如果一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在校园生活很幸福,但是高考成绩一般,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好学校?新课改的评价成为了目前所有学校、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目前新课改的瓶颈问题,也是目前最没有进展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些其它问题,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我想,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的教育需要变革,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新课改的理念,所有的人都不想我们的新课改失败。在这里,作为一个基层教师,我想提出我的建议。

必须以行政力量强制执行新课程改革。具体到一个地区,必须要以当地政府................的力量强制推行,严格执行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严格执行新课改的课时安排。现在是有令不行,监管不到位。很多学校根本不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任意增加课时,尤其是高考学科,准备两张课表应付检查。他们担心的其实是如果我不加课,其它学校加课,那我就吃亏了。政府的督查机构要深入学生、深入教室、深入课堂进行督查,而不是听学校的汇报。对督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对屡次违反的要对校长进行降级、降职或者撤职处理。中国也是一个行政力量至大的国度,只要政府认真,敢于逗硬,学校是能执行的。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既需要观念的转变,也面临利益的冲突,需要有商鞅变法的勇气和魄力,否则不可能会成功。

加大课程设置改革力度。课程设置改革的原则是既有利于学生活在当下,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建议增加体育、艺术的课时。体育增加到每天一节,艺术增加到每周两节,其中一节音乐,一节美术。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都能接受音乐、美术的熏陶,让学生从小开始就有强健的体魄、高雅的情趣,我想少上一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应该强制要求各学校每天上课时间不能超过七节,下午四点钟以后不准安排学科教学,只能安排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活动课程。让我们的校园真正吸引学生,是生机勃勃的校园。建议增加安全教育课,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拥有处置危险状况的能力,拥有逃生的技能。我担心现在的学生在面临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或者面临战争,甚至是一些小的安全问题,都可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大胆删减教学内容。新课改之前,大家都说要删去繁难偏旧的内容。新课改........之后,教学内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繁难偏旧的内容是不是都删去了呢?我看不是。各个学科都从自身的学科利益、学科地位出发,巴不得把所有有价值的内容都写入教科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除了我们的专业之外,我们其它的学科知识到底有多少还记得呢?到底有多少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呢?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基础教育?哪些是我们一生需要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素质就是离开学校后还能留下的东西。我想说基础就是离开学校二十年后对你还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不删减教学内容,就无法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或者正如前文所述,陷入平庸化。建议删减掉那些与生活实际离得很远的内容,建议删减掉那些对大多数人终身的基础没用的内容。我看,把每个学科的内容砍掉一半,然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自己学习、自己探究,没什么不好。至于那些更高深的内容,就让那些专业的人去学吧。

提供丰富而且方便的资源,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经常听到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报告,练习题很少,作业基本都是课题。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自己调查、访问、查阅文献,对问题必须要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很羡慕这些学生,很羡慕这样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是真正乐在其中。但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很容易、很便捷的能够获得想要的资源的基础上。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学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没有方便的电脑网络,想主动探究学习却缺乏必要的外部资源条件。尽管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特殊资源,但文献资源是无法代替的。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政府拨出一笔经费,真正解决学校图书配置不够的问题,解决学校没有电子阅览室的问题,尤其是薄弱学校。同时政府要花大力气在社区、街道、农村建立起公益的、免费的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馆,让全中国每个地方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他们想要的资料。不要舍不得这笔钱,这是真正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转变。否则,就算学生想转变,也很困难。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评价。我相信有很多机构和专家在研究这个问题,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但我想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

一所好学校,需要有优质的课程资源。比如优秀的师资、丰富的图书、宽广的运动场、各种功能的综合活动室等等。一所好学校,需要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属于学校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是全校师生身体力行的。一所好学校,需要有自己流传百年的校本课程,比如伊顿公学。一所好学校,需要有一种积极上进、勤奋好学、师生友爱、生动活泼的氛围。一所好学校,需要给所有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无论他是学习优秀、文体优秀,还是善于交往、演说,或者暂时没有发现任何突出的长处的人。一所好学校,一定是所有的学生都为之自豪的学校,一定是所有的学生都终身留恋的地方。

一位好教师,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永远也不会打瞌睡。他需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需要尊重学生;他需要始终和学生保持相似的话语系统;他需要始终与学生保持亲近;他需要与学生共同成长,终身学习。一位好教师,一定是对学生终身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能力、方法,更主要的是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包括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等。一位好教师,一定是学生一辈子怀念的老师,是经常想要回到母校看看的老师。

一个好学生,他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他需要有爱心、同情心。他需要是健康的,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他要悦纳自己。他需要是乐群的,能尊重不同的人,能与不同的人进行合作。他需要是乐观的,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的心里、脸上总是有着笑意。他的考试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在良好以上。他需要有创造力,在面临各种情况的时候,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需要有做事的能力,交给他的大多数事情,都能很好的完成。

作为一个一线最基层的教师,我特别希望这次新课改能够成功,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

第五篇:走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推荐)

走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改革从来就是艰难的,不付出巨大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课程改革中总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合作学习的平台。

五、构建和谐的教育格局。

1、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相互渗透;

3、坚持“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

4、坚持“标准”与“多元”合为一体;

5、坚持“主体”与“主导”互动互补;

6、坚持“实”与“活”的有机结合。

六、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七、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5、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下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论文[合集]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影响了我国下一代......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体会和思考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体会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钱建平(浙江宁波镇海三公司学校 31520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代替了原来的大纲指导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的框框条条,删......

    浅议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心学校邓相俊邮编:644007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生活中有数学,数......

    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经过一段的教学改革学习与尝试,我感觉收获的东西很多,不仅仅是更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更可贵的是我在自己以及其他教......

    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考 乐山外国语小学黄强 著名学者恩格斯曾经把数学定义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不仅有助......

    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数学论文

    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数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与数学实验教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

    数学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调研目标:基本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县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调研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调研对象:××市××中学。调研方式:抽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