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23: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

第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

【内容摘要】:新的数学教学课堂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具能使教学探究过程具有简便性、直观性、趣味性,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具对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了教具在数学课堂使用的意义,分析了教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具使用的方式,使用教具的细节等方面总结了教具使用的必要性和原则。【关 键 词】: 初中 数学教具 必要性

一、初中数学教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数学教师使用的教具形式单一,只带三角尺和圆规进课堂,致使教具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具体问题有:

(一)教具的不当使用。

有些教师不是不喜欢使用教具,而是认为教具在课堂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所以有的教师宁可不使用教具,在课堂上仅用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自己既不用准备教具,也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但教具所应起的作用被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忽视教具的使用效果。

使用教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教师不管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将教具统统搬进课堂。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具应有的作用,还给极少数的教师提供了偷懒的机会,教具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必要性。

(一)教具乃至自制教具能够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重大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的知识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足够的动力来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才能为更好地学习数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具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教具帮助学生创造自己动手操作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创设比较活跃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时,本人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给出的多边形的特点,总结出多边形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裁剪出边数不同的多边形,接下来把学生手中的多边形按照边数的多少进行分类,组织学生拿出笔和尺寻找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和边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对角线条数与边数之间的公式。

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通过自己制作的简单的学习模型和教具来获取有关多边形的知识,满足了好奇心,能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不但体

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能够顺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具能够发挥自身适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发展。以教师为组织中心,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数学课堂,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团结其他学生的力量一起来解决问题,顺利获取准确、科学的数学知识。为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好发展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运用数学教具,不断地研究和创造,从而清

楚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无论是制作教具的过程,还是使用教具来亲自探索的过程,都会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若是自制的教具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喉等多种感觉器官,促使学生协调这些器官共同参与学习环节,通过自己亲身探索和发展,真正验证数学知识,让数学逐步内化,从而从表面现象升华到更加抽象和逻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深度再上升一个台阶,让学生清楚地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学习“三视图”知识,对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在学习三视图知识时,如果教师仅简单地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立体感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就有些让学生为难了。本人在讲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知识,课下让学生运用橡皮泥制作一些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图形。在课堂讲述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这些正方体摆出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立体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物体,得到每一次观察之后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联系和特点。这样,学生便会通过自己手中简单的模型来亲身感知三视图的知识,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五)教具的使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使用教具的主体,教具的选择是否合理,呈现的时间是否恰当,使用是否到位和贴切等方面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每一件不起眼的教具都要求教师赋与极大的耐心去善于选择和应用。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充分的把握和理解,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理论联系实际也即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非常自如的融合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平时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特别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六)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利用教具乃至多媒体教具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细节。

数学教具在一堂课中真正起到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合理的选择或自制教具,适时的呈现教具,结合现代手段使用教具。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切实的落实这几点。

(一)积极动手,创作教具。自制教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适合教学的工具。通常教师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加工和创作制作教具。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本人就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几根同样长度的木棒,并把这些木棒用绳子首尾相连成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然后作为教具在课堂上双手握该四边形的对边,扭动该四边形,使该四边形成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以此说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又用双手握三角形扭动,发现三角形扭不动,以此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学过之后影响深刻,也就不容易忘记,从而使该教具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二)妙用粉笔盒。在讲“蚂蚁怎样走最近”时,我们可以利用粉笔盒这个现成的长方体模型,将粉笔盒沿三个不同方向展开,从而得到三种不同的走法,通过计算以后再比较三个距离的大小,最终求得最短距离。

(三)利用多媒体。现在各个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这就给农村初中创造了条件。多媒体可以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平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具进行教学,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具使用的原则。

(一)在课堂上适时呈现教具是使教具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要条件。教具呈现的时间过早,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了,教师在讲课时致使学生没有心思学习该学的知识点,而一整堂课的兴趣都在教具上,忽略了课堂的重点,喧宾夺主,结果没有达到使用教具的效果,这就直接导致教具使用失败。同样教具呈现的时间太迟了,该与知识点配合使用的教具没有配合使用,在知识点学习都快结束的时候再呈现教具,则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具起不了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在讲解内容之前呈现教具起引导作用还是在讲解完后让教具起总结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慎重选择。教具呈现是否及时、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具的呈现时间得看教学需要而定。作为新课引入用的教具须在课前呈现,但是一旦引入之后必须马上把教具收起放好,不能让教具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中途配合知识点的教具应放在学生看不到的角落,待到要用时在呈现,用后及时收回,这样不仅能让教具起到应有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得理解,避免使用教具的弊端。

(二)教具的选择余地很大,范围也很广,但并不是教具选择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使用教具。一堂课,一个知识点,需要使用的教具不能少,但不需要使用的教具就不要使用,省得到时浪费时间又无益于知识点的学习。教具的使用得看课堂的需要。数学课程中一般情况下学到几何的知识点时用到的教

具比较多,代数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教具配合使用的就比较少。笔者在学习习近平均数时通常用多媒体比较多,多媒体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很清楚的向学生展示需要用的数据。如,本人在上平行线的第一节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用生活当中的实例引入,这些实例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但是在讲解正课时关闭多媒体,不然的话学生会沉浸在那些漂亮的图案中,忽略重点知识的学习。在讲解线段的长短比较时,笔者带了两根不一样长和不一样粗细的线段进教室,而没有用幻灯片,也没有用其他的教具,就这两根线段就足够了,用这两根线段让学生明白线段的大小比较不是比较线段的粗细,而是比较线段的长短,并且掌握如何利用线段的长短比较画线段和与差。

(三)要遵循简化教学的原则,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位似图形”的知识时,本人亲手制作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并且在课下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两个相似的图形。当走进数学课堂的时候,本人首先运用自己手中的两个相似图形来研究位似的条件,通过改变两个相似图形的不同位置来寻找构成位似图形的条件,然后再组织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自己手中的两个相似图形,探究何种情况才能够构成位似图形。学生这样在反复的操作中领会位似图形的特点,不但能够全面灵活地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而且这样运用教具开展的教学活动也使得原本很难理解的位似知识更加轻松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数学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能够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当然,教具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讲究实用性,即使再简单不过的教具,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最好的教具。也只有这样适宜的教具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所教的数学知识,大胆创新使用或制作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利用这些工具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但是数学教具的使用不是天生的的运用自如,需要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教具会成为数学教学中得力助手。教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透彻,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发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中有王

《注重数学教具的使用》

[2] 张孟贵

《浅谈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篇: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具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具

我认为,教具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做秀,图热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用具的应用能使学生感性地了解语言材料,为学生提供真实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作为教师,在客观条件(比如教师的时间、精力,教具的来源等)受到限制时,应根据实际选用、自制教具,巧妙地组合运用教具,使现有的条件和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达到教学的目的。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课堂本身也是一种教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构成了活生生的语言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殊的教学用具,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聪明好胜,求知欲强,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如果没有实物,也可用自制的卡片作为教具。卡片游戏简便易行,方法灵活多样,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氛围异常活跃,能让学生保持永久的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自己制作的卡片,更可以使这种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并结合教材,有所创新,使画面更形象,更实用。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小学高年级的拼读单词本来显得比较乏味。然而通过“记忆王”游戏,就能成为一种愉快学习。学生四人组成一组。老师出示6—10张卡片,亮几秒钟后小组讨论。能用英语全部说出卡片的组或个人就获胜。此活动既熟练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以愉快的情绪学习,印象深刻。利用卡片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总之,只要我们英语教师多动脑筋,恰当灵活地使用教具,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提高数学教学中教具使用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数学教学中教具使用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在教学实际中,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要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要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还要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

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

1、学具存放有序。

2、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8+9=17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8根,再数出9根,我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7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8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

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6<7”、“7>6”,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或“>”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或“>”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我曾经这样引入一副信息窗:“小朋友,一年级和二年级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谁想去参加啦啦队?大家参加啦啦队的时候,不光要为他们加油,还要仔细观察看看谁知道的多,提的问题好。”接着,我利用投影仪把信息窗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画面,随后找到了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了数学问题。再比如,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用一个布袋把要认识的东西装进去,藏在桌子下,上课时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老师这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能变出很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后我拿出装饰精美的口袋,接连掏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让学生认识,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的特征,我拿起一个长方体边看边摸,边故意作出神秘的样子说,这个长方体藏着很多秘密,看谁先找出来,学生学老师的样子,很快找到了物体的特征。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三、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

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如“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练习: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

完成操作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是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过程,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时,学生往往把解决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相脱节,不能用语言正确叙述这一过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算理,一句句教给他们,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培养了思维能力。

四、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位互找几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可见,合理适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好地掌握知识。

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学具的选用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知觉,它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另外,教具学具数量、操作递减有序。教具学具操作的目的,是用直观感知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具学具的数量和操作的次数亦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操作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应尽可能利用记忆表象来帮助儿童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应通过观察、了解,评估,允许发展较慢的儿童使用学具,操作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要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篇: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

(重庆市数学教学论文二等奖)

内容摘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变理念为行为是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形成概念 理解算理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育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人求真,变观念为行为。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其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给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所有学生负责。学校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是变理念为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学生通过亲手操着学具,不仅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三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8÷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

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8根合并成18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6根(6个1),个位商6。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由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手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可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我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思考的地方。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

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另外两种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再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

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八、使用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脑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右半脑支配左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右、左半脑的协调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九、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9年5月,教育部在北师大召开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研讨会,会上强调指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过去对它却不够重视。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十、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

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白板教学

浅谈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课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确立阐释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在多媒体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演变,提升,便是对于教育发展最好的阐述。

一、传统多媒体课件与电子白板。

从教工作二十几年来,见证了教学多媒体的发展过程。从幻灯片开始,画面单一,没有动感。有时教师为了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还要自己制作幻灯片。描图,上色,定框,耗时耗力。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直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以求能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随着电子化产品的日渐成熟,更加适应课堂教学的一种先进的多媒体机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

二、白板应用,助力教学。

1、电子白板的优势。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数学知识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电子白板能在展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2、电子白板陪伴学生的成长。

我校自2009年在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不仅在功能上继承传统的黑板,投影仪这些教育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以实现人和机器的互相交流。高清的液晶显示,使每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清晰的看清教学内容,内置的书写白板,可以让老师随意擦写。同时通过提供大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佳丰富的学习资源。

3、在“数与代数领域”使用电子白板。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而白板的适时使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生活中的负数——温度》一课中,导课时我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图片导入功能,导入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片,然后使用多媒体链接、音频功能插入音乐背景,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不同的温度。有零上的度数、零下的度数、还有0摄氏度,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中,体验了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实际意义。为了便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我引出了数轴,我先后采用电子白板的隐藏、拖动、放大、显示功能,通过隐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拖动,进一步刺激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能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成“代数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发现负数、0、正数在数轴上的排列规律,真正理解正数、负数、0的意义及大小,同时为了下一节可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抽象出正、负数奠定了基础。

4、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使用电子白板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不仅包括人们所习惯的标准的平面图形,而且还包括大量的空间中的问题。所以发挥白板优势,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白板上进行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一点不输于与黑板,在白板上不仅可以像在黑板上画图,描点,同时修改起来更加方便,清晰,同时在白板上还可以对生成的图像进行放大、缩小、克隆、复制、平移、旋转、着色等多个操作,并且效果明显,比例精准,特别符合数学学科严谨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配合幕布、回放、导入、导出、播放等功能。还可以进行动感的播放,尤其是画立体图形真是达到了信手拈来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几何图形,教师在上几何课或者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只要直接点击相应图形,可快速画出几何图形,要是需要修改图形的大小、角度,还可以点击图形上的“编辑形状点”进行修改。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学生特别喜欢测量开口朝右的角,而对于其他开口方向的角度量起来就不是很得心应手,于是,我充分利用白板的旋转功能来完成。通过白板画出组合图形后,然后对于开口方向不同的角让学生上白板上操作测量,有了白板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加大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使用白板教学的一点思考

1、提升白板操作的熟练度。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还应该多下功夫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功能,就像使用粉笔一样熟练,自然,使电子白板技术真正的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因为在平日的教学中,有些白板功能经常用,比如说抓屏、照相、拉幕、探照灯;又比如说白板中的勾画、拖放、复制功能,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而且学生们也很感兴趣,所以用起来非常熟练。而工具栏里的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则容易导致老师的忽略,所以还是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立足于数学学科,深入研究怎样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2、关注白板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

白板课件应凸显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致力于解决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从而设计出精准简洁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而整堂课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用白板课件掌控了整个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表情、板书都成了附属品,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优教通及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课件,一些老师不考虑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下载下来不加修改就直接使用,不是因为“需要”而用,而是因为“现成”而用。尤其在数学课堂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应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的,比如有一次听《圆的周长》一课,其中教师要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结果整节课全部用白板覆盖,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通过白板设计得到,最后学数学,变成了背数学。

3、白板设计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共筑完美课堂

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时需要注意使用的时机、目的,在每次使用前多想想为什么要用,起什么作用,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尽量少设计几个问题,把尽可能多的问题预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运用白板课件的教学并不是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现代教育应该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应该是相互分离,而是相辅相承,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不必要进这种技术,我们还是可以回到传统的课堂中,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与汇报,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教育效果。

浅谈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课的影响

执笔人:张吉笑

位:本溪市东胜小学

下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实践经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证明:用教材的语言文字唤起的表象,远远不......

    蒙氏数学教具使用

     蒙氏数学部分教具使用方法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纺锤棒箱 一、教具构成:45根纺锤棒,纺锤棒箱(两个样式相同的木箱各分为5格,印有数字,一个箱子印0-4,一个箱子印5-9)。二、教育目的: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合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是知识的载体,它最根本的价值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学学具就是通过“做”数学题的机会,让学生......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 ----白小晶 有人说,如今信息数据是国之重器。此话一语道破信息技术在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担当的重要角色。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倚重多......

    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具学具(五篇)

    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具学具 ——《教具学具的使用》培训总结 南坳明德小学余翠平教具和学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使用。合理使用教具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精)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

    浅谈自制教具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五篇材料)

    自制教具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晴隆县中云民族职业中学 李星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实践活动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