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浅析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教学点(班):
自贡市大安职业技术学校 专
业:
学前教育 年
级:
2016级 姓
名:
唐洁 指导教师:
曾毅
定稿日期:2018年04月24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概述·················································1
(一)含义·································································1
(二)我国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的现状分析···················2
二、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的误区·············································2
(一)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2
(二)重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3
(三)重分科教学,忽视艺术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有机整合·····3
(四)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评价························4
三、如何提升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效果的策略··································4
(一)巧妙利用环境怡情,熏陶幼儿艺术情操···································4
(二)运用情感激发,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5
(三)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兴趣···········································6
(四)引导幼儿自主创作,快乐享受活动过程···································7
(五)在艺术教育中,促使幼儿建立各种感觉以及感觉与知识、智力的整合·········7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结束语···································································11
浅析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唐洁
摘要:在幼儿艺术领域教育中,人们往往过多关注幼儿艺术技能的获得,有意无意地忽视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的精神追求。如何在精神层面思索幼儿艺术教育的真谛,是广大幼儿艺术教育者无法回避的课题。教师要在幼儿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中自然、随机地激发幼儿与艺术对话的渴望,在对话中不断提升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最终实现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艺术;幼儿艺术领域教育;艺术技能;精神追求
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开设艺术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智力水平,给幼儿带来美感和愉悦,带来自信与成功,儿童都是艺术家,而开展艺术教育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
一、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概述
(一)含义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幼儿的兴趣、需要、愿望、及长远出发,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艺术审美教育形式,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平衡发展的教育形式。幼儿艺术领域教育包括幼儿美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和幼儿舞蹈。
(二)我国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的儿童艺术领域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儿童对艺术技能的模仿,而忽视儿童在精神层面的传达、表现和交流。因此,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在不丢弃艺术技法的同时,应该注重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追求。当前,许多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往往重“术”不重“道”,自觉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衡量儿童艺术学习成果的标准;社会上的一些艺术教育机构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要求或为了树立自己所谓的“形象”,也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艺术技能训练上,强调儿童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练习……教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拔苗助长现象也无处不在:绘画时,教师只强调儿童要画得与范画一致,很少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乐器时,教师只关注儿童技艺的熟练程度,不关心儿童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跳舞时,教师只要求儿童肢体动作到位,很少考虑儿童的内心感受。教师的这些做法忽视了儿童对艺术的感受和表达,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造成了儿童艺术学习的精神缺失。
二、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的误区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仍存在很多误区。
(一)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
当前许多幼儿园设置艺术课程,艺术教育活动流于教授表面性的东西,诸如跟老师学会唱一首歌,模仿老师学习几个舞蹈动作,完成老师要求画的一幅画等等,或只是把其视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本义:是萌发幼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情趣,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对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审美特征不够重视。因此让教师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成为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根据《规程》中有关的教育目标,遵循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遵循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制订发展目标。如在教小班新入园的幼儿唱《我爱我的幼儿园》一曲,要求不单教会幼儿唱,还要求幼儿学习随音乐节奏拍手、拍腿,让新入园幼儿的小手参与操作,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对新生幼儿来说如何通过歌曲的学习,让他们爱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而选择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而不会选择坐在教室教师唱一句幼儿学唱一句的教法。让幼儿经过活动真正认识到幼儿园可爱的地方,从而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思想感情,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为幼儿今后在园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整个活动既有音乐知识的了解,又发展了动作技能,又从视觉中欣赏到幼儿园的美,更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又体验了幼儿园生活的愉快,丰富了幼儿的感情。所以教师对艺术课程教育的目标意识正确、全面,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二)重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幼儿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这时期存在许多学习敏感期,学习合适的艺术课程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另一方面,幼儿的许多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数量过多、授课过频、不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艺术课程反而使幼儿发展的脚步变慢。长期以来,幼儿园艺术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上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往往被忽略。如何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常游离于教师的教学视野,有的甚至把情感培养、审美能力视为附属目标,这导致了量化结果,注重知识技能的结果。幼儿艺术教育经常把所有儿童都看作是具有艺术天赋的“神童”来进行训练,很少关注幼儿艺术创造力、感受力以及幼儿人文意识的培植,主要追求幼儿艺术技能的提高,其结果自然是牺牲了大部分幼儿享受艺术的权利,甚至会导致幼儿对艺术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的提高有害无益。
(三)重分科教学,忽视艺术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有机整合 艺术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中发生、发展的。比如,艺术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很多艺术的素材和形式来源于日常生活;艺术的发展史浓缩地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艺术与哲学、科学、宗教等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艺术学科内部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语汇,等等。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艺术成为幼儿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一位幼儿园教师以“有趣的乐器”为题,组织幼儿用瓶子、碗筷甚至自己的身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以及声音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在此基础上,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比如将碗、筷、瓶子等制作成一件件“原始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音乐。在此过程中,幼儿深刻体验到了乐器就来自他们周围的环境,并对乐器的发声原理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四)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评价
完整的艺术活动包含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或评价。感知为创作提供了前提,创作基于感知和反思,反思评价有助于梳理感知。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幼儿评价为辅,许多老师总是低估他们的孩子,认为他们不具备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即使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的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往、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一要求,必将使艺术反思与评价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得到强化。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它不会让幼儿做“陪读生”而浪费时间和智力资源。
三、如何提升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效果的策略
针对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下几点,希望可以提升艺术领域活动的效果。
(一)巧妙利用环境怡情,熏陶幼儿艺术情操
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艺术教育活动,侧重幼儿学习掌握有关艺术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情趣。除此之外,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游戏及其它教育活动中进行渗透性教育,也是艺术教育可循的途径。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各环节有机地把音乐、色彩带进去,如主题墙的布置、幼儿园播放的歌曲,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视听环境,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的主题的、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形象性发展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日常观察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艺术环境,让美好的艺术语言经常围绕着儿童,以唤醒儿童的艺术意识,激活儿童的艺术灵性。“比如一个布置得当的教室,一个布置得当的校园,都会成为一种适合艺术教学的‘磁场’,会自动向学生释放出各种审美的和艺术的信息。” 在很多时候,环境中获得的艺术感受和体验比直接学习艺术本身更能让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教师本身的表情、眼神、语言等也应该成为整个艺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儿童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所以必须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在教室里有意识设置艺术角,提供油画棒、颜料等绘画材料,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文学作品、故事书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另外,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空间,《情绪心理学》中指出:“情绪和情感像是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我们也经常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忧郁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创设游戏化的练习,创设愉快积极的情绪,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
(二)运用情感激发,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而制定发展目标,通过艺术教育让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塑造,注重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针对孩子自身的心理、性格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天性和创造力。教师要从艺术本身的审美特性出发,努力使艺术内容和艺术教育形式相适应,以唤起儿童的审美情感,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艺术技能而教儿童学习艺术。艺术教育指导中,教师的情绪表现,是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理解作品情感的催化剂。教师对作品表示喜爱之情,并把作品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指导中,感情溢于言表,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传递着作品的情感,这样就能唤起幼儿情感的共呜,激起幼儿投入,与作品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我园的一位舞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幼儿进行训练的,在训练中她善于利用情境语言激发幼儿联想,产生恰当的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比如,有位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去花坛观察鲜花并准备引导幼儿尝试画花。有个幼儿马上摘下一朵花送给教师。这时这位教师不仅拿这朵花作示范,教幼儿怎样画花,而且还重点告诉幼儿,花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被摘了下来,非常伤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就将死去,太可怜了。幼儿深受启发,在内心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画出了一幅幅花妈妈拥抱花孩子、花妈妈寻找花孩子等情真意切的画。幼儿画的花是否逼真并不重要,由这次画花活动而引发的幼儿爱护花草的情感体验才是这次活动最珍贵的成果。
(三)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幼儿是好动的,充满好奇心的,他们乐意动手去探索接触新事物。作为教师,不要急着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学会等待,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成长。法国教育家卢梭非常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艺术教育激发兴趣应该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开始阶段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进智慧。在结束阶段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幼儿受身心发展的制约,感知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色彩、声响等的意蕴,调动想象、思维、动作、语言的参与,反馈感受程度,促进理解。如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组图片,听一段音乐,做做动作,编个故事等,帮助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了解,以达到准确表现的目的。
(四)引导幼儿自主创作,快乐享受活动过程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成年人,他的思想感情已与儿童的思想感情有着质的不同。如果教师强行把自己成年人的“世界观”(或世界形象,对世界的理解)强加到儿童身上,这无疑对儿童是一种压制和打击,甚至给他们造成痛苦的经验。正如西方美学家罗恩菲尔德所说:“艺术对儿童来说与成年人太不一样,它对儿童来说纯粹是表现自己的手段。由于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思维,他的表现就与成人不同。由于成年人同儿童在趣味方面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一致,就造成艺术教育中的困难和干扰……”教师要学会站到幼儿的视点看世界,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考察事物和衡量评价幼儿的表现。这样,可以使教师更能发现幼儿作品中的闪光点,共同发现。言语的融合。教师向幼儿学习,学习他们诠释事物的语言,并用这些儿童化的语言来设计活动,指导幼儿,演示作品。这样可以是幼儿更感亲切,易于理解产生“共同语言”。因此,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如美术活动中,要让幼儿自由畅想,随意作画,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如果教师因一些常规和技能上的问题打断了幼儿的活动,幼儿会很不情愿,有的会继续自己的活动,即使教师讲完后他们也难回到先前那个“快乐的世界”,因此幼儿作画时切忌随意打断,应让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探索。
(五)在艺术教育中,促使幼儿建立各种感觉以及感觉与知识、智力的整合。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潜在的感觉整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可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对单独感觉过分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早期对感觉的自然联系。应该说,各种感觉的交汇融合是人的创造力、想像力的源泉,而且与单一的感觉相比,它能够使人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事物。尽管每一种艺术形式在发展人的感官方面各有侧重,但艺术活动的发生需要调动全身各种感觉器官,需要视、听、触、动等多种感觉的协调配合。比如,完美的器乐演奏一定要依靠肢体某些部位细致、精确的运动才能完成。同样欣赏者也只有调动了全身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艺术。所以,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鼓励儿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参与艺术活动,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这将有效地促进他们整合性感觉、整合性理解的形成,使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进发出更多的想像与创造的火花。
结语
艺术教育强调儿童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决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思考教师应在何时何地发挥何种作用,才能既满足儿童的自主发展,又不丧失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艺术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状况:一是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安排详尽的教学环节;二是在创作中完全放任孩子,教师游离于活动之外。其实,这两种状况都使教师的作用定位发生了偏差。在第一种状况下,教师完全控制着教学的环节、进度和内容,儿童只能跟随教师既定的方向前进。儿童是受控的、非自主的。后现代课程观特别强调课程的确定与不确定性、预成与生成的统一。这要求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关注随机事件、情境,及时调整和变更教学,以适应和促进儿童更好发展。这时课程教学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成为一个开放流动的、师幼不断对话建构意义的过程;儿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课程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每个人都能运用活生生的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诠释和丰富。所以,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必须从预设、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细心观察,及时抓住儿童的兴奋点,把“制度课程”融入具体的教育情境,通过师幼的相互作用,共同解说,使课程向新的方向延伸。在强调儿童自主性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大包大揽一下子跳到袖手旁观。其实,凸现儿童的主体性与教师作用的发挥是不矛盾的,关键是教师怎样起作用。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儿童探索艺术与世界各种关系的欲望,帮助他们形成从多角度看待艺术的思维方式;引发儿童艺术地表现人生的欲望,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因为当孩子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但又缺少一定知识技法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最适时和最有效的。另外,在反思评价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必须引导儿童对自己、他人的艺术成果进行评判,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多维度对儿童的艺术学习给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8.〔2〕邓肯.邓肯女士自传〔M〕.于熙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3〕滕守尧.生态式艺术教育与联通〔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319(1):6-8.〔4〕常俊玲.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儿童审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3,243.〔5〕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2.〔6〕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4.致谢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的时光就要结束了。微笑回首来路,一幕幕,宛在昨天。而三年前那个懵懂无知的我,现在已满怀信心与激情。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日子,父母的疼爱关心,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熟。
首先,我要感谢一直以来无私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们,在这三年里,我在你们身上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感谢我的室友和朋友,谢谢你们在这三年里给我的关心和帮助,我的这三年时光因你们而精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没有人比你们更爱我,谢谢你们给我的爱,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你们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永恒动力。
结 束 语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的关于《浅析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的论文终于完成了。从最初的选材开始,我都是一头雾水的,因为不知道切入点在哪里,也不知道论文究竟该如何写。但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还是克服了一切困难,完成了这篇文章。我在文章中对当前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文中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
导语:为了让小朋友更有兴趣去学习,幼儿园老师一般会用一种很艺术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欢迎参考!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一】
一天班里的孩子过生日,他跟大家说:“早上我妈妈给我做了长寿面吃。”顿时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兴趣,大家开始讨论。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你会做面条吗?我也想学做面条。”怎样才能使幼儿的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呢?观察现象之后,开始从幼儿兴趣入手,紧紧地围绕《纲要》中艺术领域总目标展开美工活动《撕面条》。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色纸进行撕面条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认识面条,知道面条长什么样子。
2.能两只手协调配合的撕面条,并发挥想象,大胆创新,能够将撕好的面条放在盘子里。
3.乐意参与撕纸活动,体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快乐。
锻炼幼儿双手协调能力,乐于参与活动。
双手协调配合撕面条(撕纸时,小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1.物质准备:一碗彩色面条、彩纸、盘子
2.经验准备:认识面条并知道面条长什么样子、会唱《拍手歌》
导入语:小朋友们好,今天呀,小猫贝贝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她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可是她的妈妈不在家,她好想好想吃长寿面。她听说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都会做长寿面,想让我帮她过生日,做长寿面吃。可是呀,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为小猫做生日礼物--长寿面。
过渡语: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学做长寿面给小猫吃呢?
提问语:小朋友们都想给小猫做长寿面,那你们吃过的面条长什么样子的呢?
过渡语:哦!小朋友们说面条是长长的、细细的、白白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面条吗?
提问语:你们瞧,老师手中的面条长什么样子呢?
小结语:哦,原来呀彩色的面条也是长长的、细细的、不同的是老师手中的面条是五颜六色的。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不仅认识了面条还知道面条长什么样子,彩色的面条可好看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为小猫做彩色的面条呢?
(一)、教师提供操作要求并示范。
引导语:老师呀,今天为你们准备了彩色的纸和漂亮的小盘子,一会老师就请听话的宝宝来当小厨师,用这些彩色的纸来撕面条,为小猫做长寿面。
现在请小朋友们坐好,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老师手中,老师现在教你们撕面条。
操作要求:
教师示范:伸出你们的小小手,用你们的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要慢慢的撕,要撕的细细的、长长的,不可以把它撕断,那样做出来的面条才好吃哦。
提问语: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我现在应该将撕好的面条放在哪里呢?
提问语:有小朋友说放在嘴里,小朋友们说对不对呀?
小结语:嗯,面条是给小猫做的生日礼物,我们不能吃。有小朋友就很聪明,看到老师这里有漂亮的盘子,要把面条放在盘子里。
(小朋友们、学会撕面条了吗?哦、有的小朋友说会了,可还有小朋友说不会,那现在老师再示范一次,这一次呀,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看,一会要自己动手撕面条哦!)
过渡语:嗯,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撕面条,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动手开始为小猫准备生日礼物--长寿面。
(二)、幼儿自主体验撕面条。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坐好,老师开始给听话的宝宝们发彩纸和小盘子(老师的小盘子可漂亮了、小朋友们要好好爱惜)。在老师没说开始撕面条之前小朋友们不准撕,要听话,要等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东西后一起做面条。
再次说要求(小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
提问语:小朋友撕面条时呀、还可以对手中的面条说什么呢?
小结语:哦,可以念儿歌。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撕面条。
撕面条、撕面条、面条长又长。
引导语:瞧、我们都撕好了面条,可老师呀,想给面条里添一颗小青菜,小朋友们想加些什么呢?现在呀,就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为小猫的长寿面加一些东西吧。
过渡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长寿面,五颜六色的,可真香呀!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做出这又香又漂亮的面条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结果和经验。
提问语: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的面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小结语:哦!小朋友们真棒,都为小猫做了长寿面,都知道撕面条的时候,小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这样才能撕出又细又长又好吃的面条。
过渡语:小厨师的手可真巧,撕出这么漂亮的面条。有长长的、细细的、还有小朋友们发挥想象添的荷包蛋、香肠。闻着可真香。小猫肯定饿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面条送给小猫去。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二】
1.了解快速传送信件的不同方式,理解快递的意义;
2.激发想象,尝试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3.体会歌曲中令人温暖、快乐的情感。
1.录音《谁是快递》
2.《谁是快递》图谱
3.包裹
(一)出示快递包裹,引出快递。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对,是礼物,老师的好朋友,她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后天就生日了,她家这么远,我要怎样把礼物送给她呢?
(二)引导幼儿理解快递的含义并欣赏歌曲。
师:什么是快递啊?快递叔叔有一辆专门运礼物的车,我们把东西礼物装好后,他会把礼物快快送到好朋友的手里,快递快不快啊?
师:老师啊还有几个特别的礼物,他们是白云,贝壳,春天,你们猜猜我请谁当快递?把他们送哪去了?老师把答案藏在一首好听的歌里,我要请最认真听的小朋友起来告诉我。
(一)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依次展现图谱内容。
师:我要找出最聪明的小朋友,首先你听到歌曲里面谁是白云的快递啊?为什么是风当快递呢?把白云送哪去了呢?白云在天空中,那天空像不像白云的家啊?
师:那谁是贝壳的快递啊?为什么大海是贝壳的快递啊?大海把贝壳送哪去了?大海是快递将贝壳送到沙滩上,沙滩那么大,贝壳是不是在沙滩的怀抱里啊?贝壳温不温暖?
师:那春天呢?谁是快递把春天送花那?春天开了很多花,小蜜蜂是不是把春天送到每一朵花的心里呀?
师:我们已经找出了3个快递了,歌曲里唱到几个快递?谁能告诉我第4个快递是谁?他又送了什么呢?给谁啊?这时候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啊?
(二)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引导幼儿边表演动作边朗诵歌词。
(一)教师弹奏,幼儿跟着音乐大声唱歌。
师:小朋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啊?我们也来当快递把好听的歌大声地唱给我们的好朋友听。
(二)组织幼儿分组练唱歌曲。
师:两队小朋友比赛,看哪边的小朋友唱得更好听。
师: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看看哪个快递最棒。
四、引导幼儿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歌,用动作表现歌曲。
师:我看看哪位小朋友动作表演得漂亮,请她到台上表演,我还要送他小红花,请她当快递,回去送给妈妈。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谢谢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终于可以在好朋友的生日前用快递把礼物送给她了。以后我们也要做个有爱心的小朋友,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幸福……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三】
1、通过欣赏活动,感受画家夸张的表现手法。
2、大胆作画,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
1、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纸张。
2、哈哈镜,教育挂图。
1、让幼儿到哈哈镜前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2、幼儿欣赏毕加索名画《镜前的女孩》,感受画家夸张的绘画手法。
3、教师重点讲解示范镜里、镜外的基本表现形式,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方法,有信心地去表现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形象。
4、幼儿自画哈哈镜中的像。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
幼儿艺术领域说课稿
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姓名:李丹 班级:2015级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201512122148 课题:《数鸭子》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数鸭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叫李丹,来自2015级学前教育一班,今天我说课的领域是中班艺术领域,音乐活动,《数鸭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重难点、四说活动准备、五说教法和学法、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活动中,能做些简单的律动如兔跳、鸭走、大象走等,根据唱歌教学要求幼儿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通过唱歌教学对幼儿进行教育,主要是以歌曲的思想情感影响和感染幼儿,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的要求。《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歌曲前后皆有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们在门前大桥下数鸭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爷爷风趣幽默的口吻教育孩子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别贪玩忘了上学,还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考试时千万别抱回“鸭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1.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数鸭子》,数板与歌声能很好地衔接,把握节奏能跟着伴奏音乐背唱《数鸭子》。
2.用钢琴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感受四四拍歌曲的特点。
3、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发展音乐记忆力、表现力,培养幼儿宽于待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性格。
4、引导启发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通过简单的表演动作理解歌曲。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会演唱,在唱歌教学中,会唱歌是培养幼儿审美素质及各种唱歌技能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将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习演唱,把握好歌曲的节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运用表情、动作与同伴交流表现歌曲。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活动准备、1、与《数鸭子》内容相关的课件
2、歌曲中鸭子的头饰
五、说教法、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情境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3、游戏法:谜语导入
此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表演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表演《数鸭子》,体验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表演歌曲。
六、说教学过程
《数鸭子》歌曲教学之前,设置二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培养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第一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念数板内容,一组模仿鸭子的叫声。
第二步:学习歌曲《数鸭子》 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给幼儿留下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第四篇: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常用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四类:一是语言性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数指导法;二是直观性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三是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四是研究性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发现法。
一、语言性教学方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主要传递形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能教迅速、准确而大量地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讲授法。
1、讲授法
⑴ 讲授法的涵义和类型
所谓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评五种方式。讲述,多为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者描绘所讲对象,此法在文科教学中应用较广。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等进行说明、解释、分析或论证,此法在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讲读,即教师把讲、读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多用于语文和外语学科。讲演,即教师以演说或报告的形式,用较长的时间来口述较多的教材内容,其表现形式较为活泼、生动、形象,并注意运用态势语言,多用于中学高年级和大学的教学。讲评,即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一现象或事物不仅进行适当地讲述和讲解,而且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评论,多用于介绍某种新观点或新方法。
⑵
讲授法的优势与不足
讲授法师最为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也是当代社会遭受诟病最多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能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覆盖的教学对象面较广,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且这种教学方法还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学科运用面也较广,几乎所有的学科都适合采用这种教法。因此,它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讲授法之所以受到较多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不当,这种方法的不当使用,很容易造成教学的“满堂灌”的现象。
当然,由于讲授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的,客观上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很难顾忌学生的个体差异;讲授更多的教师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而很少涉及师生、生生以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过分的讲授,会占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学生独立探索各种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3)科学应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科学地应用讲授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无论是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还是阐述概念、论证原理,都应当准确无误、翔实可靠。
② 讲授的过程要具有渐进性和扼要性。要根据教材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从简至繁,循序渐进。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疑点,或使描绘的境界突出,或将蕴含的情理点破,或将深邃的讲解点明,使之意味隽永、情趣横生。
③ 讲授的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要把讲授法与其他方法诸如谈话、读书指导、演示等交互作用,还要与复述、提问、讨论等方式穿插进行,以求综合效应,防止拘泥一格。④ 讲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总的要求是:叙事说理言之有据,富于科学性;吐字清晰,措辞精当,力求准确;描人状物逼真细腻,生动形象;跌宕有致,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巧譬善喻,旁征博引,加强趣味性;解惑释疑,意味隽永,富有启发性。
⑤ 运用讲授法教学,要配合恰当地板书。板书要字迹工整、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布局合理。
⑥ 要善于在讲授之前和讲授过程中,设计或寻找“先行组织者”-能够将新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的过渡性知识模块,以便于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找到结合点。⒉谈话法
⑴ 谈话法的涵义和类型
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它一般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启发性或开导性谈话;二是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三是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四是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⑵
科学应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谈话前,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材重点、摸透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拟定谈话的提纲,精心设计谈话的问题,审慎选择谈话的方式。谈话时,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紧扣教材、难易适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谈话后,教师要及时小结,对学生零乱的知识进行梳理,对错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对含混的答案予以澄清。
3.读书指导法
(1)读书指导法的涵义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读书指导法=学生读书+教师指导,其中学生读书是核心与基础,教师指导师关键和前提。
(2)科学应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①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科书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不用的阅读方式。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阅读时能提出问题,找出重点难点;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依据教材释去疑点、突破难点、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复习、记诵等。
②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首先,要帮助学生有计划地选读有用的书籍。选读参考书,既要防止机械重复或漫无边际的广泛涉猎,又要杜绝读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使其拓展思路,领略要旨,融会贯通。
③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教师要教会学生选用适宜的读书笔记形式。或索引式、抄录式、引语式、或批注式、补白式、摘要式,或简报式、札记式、日记式等,还要教会学生在书上做记号、画重点、提问题、谈见解、写眉批、旁批、尾批等。
二、直观性教学方法
直观性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实物或教具进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实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其特点是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学生视听结合,记忆深刻,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演示法
⑴ 演示法的涵义和类型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通过陈示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种类很多,按演示教具分,有实物、标本、模型、照片、图画、幻灯、录像、教学电影以及具体实验的演示等;按演示对象分,有单个物体或现象的演示,有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演示。
⑵ 科学应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演示之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演示目的,选好演示教具,做好演示准备。演示时,教师要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演示活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对象,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表象。此外,演示时要配以讲解,引导学生全神贯注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演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及时地根据观察结果作出明确结论。
⒉参观法
⑴ 参观法的涵义和类型
参观法师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调查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参观的类型主要有四种:感知性参观,是使学生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而组织的参观;并行性参观,在学习某一课题的过程中,为便于理解、丰富和记忆知识而组织的参观;验证性参观,在某一课题的结束后,为了用事实来检验和论证学生已学到的知识而组织的参观;总结性参观,在讲完某一课题后,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到现场做出结论或验证结论而进行的参观。
⑵ 科学应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参观前,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根据教学要求和现实条件,确定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地点以及参观的重点内容,并在校内外做好充分准备。
参观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参观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听、主动问、认真记。
参观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参观计划,指导学生座谈收获,整理材料,找出问题,写出报告,及时总结。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
实践性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等实际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法。
1.练习法
(1)练习法的涵义和类型
练习法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有意识地反复完成某一活动,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按练习的任务分,有说话练习、解题练习、绘画制图练习、作文和创作练习、文体技能技巧练习等;按练习的形式分,有口头和书面练习、问答和操作练习、课内和课外练习等;按练习的方法分,有重复练习、变换练习、循环练习、综合练习等;按练习的特点分,有模仿性练习、训练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
(2)科学应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具体的要求,练习要有周到的计划与适切的步骤,练习要有恰当地分量和适当的难度,练习要有科学的时距与有效地方法,练习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练习要有及时的检查与认真的总结。
2.实验法
(1)实验法的涵义与类型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要求,利用指定的设备,采用特定方法进行独立操作,并在观察研究中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学习理论之前进行的感知性实验;学习理论之后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巩固已学知识时进行的复习性实验。(2)科学应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①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准备并全面检查有关的仪器、材料和用具等,向学生讲明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划分好实验小组,必要时需进行示范实验。
②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巡回检查,具体指导,确保实验程序科学、操作规范、结论正确。对差生要进行个别帮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③实验后,教师应指定学生报告实验的进程和结果,然后由教师作出简短的概括和小结,指导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3.实习法
(1)实习法的涵义和类型
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实际工作,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理论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实习法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按场所分类,有课堂教学实习、校内外工厂实习、农场和实验园地实习等;按学科分,有数学课的测量实习、理论课的技术实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实习、地理课的地形和地貌测绘实习等。
(2)科学应用实习法的基本要求
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关的理论知识、实习任务与操作规程,落实实习场所,备妥实习用具,分好实习小组。教学实习要搞好试讲。
实习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做好操作示范,把握实习进程,检查实习效果,及时查缺补漏。
实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总结,评定实习成绩,开好总结大会,并为每个学生写出公正、客观的评语。
四、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以学生间的集体讨论或自我发现等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具有探讨、商榷、深化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和发现法。
1、讨论法
(1)讨论法的涵义及类型
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用于扩大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综合性课堂讨论;就某门学科中的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专题性课堂讨论;就某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而组织的研究性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讨论法经常与讲授法配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法也被称为“讲授—讨论法”。
(2)科学应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讨论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简易到繁杂,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能得到锻炼。对学生的讨论还要及时总结归纳,且归纳要既合理又有条理,归纳中形成的对学生讨论观点的判断,既要恰如其分,又要具有引导性和鼓励性。为此,教师应当对讨论法使用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有周到的把握。
讨论前,教师要列出讨论题目,提出讨论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始终紧扣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疑点,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倾听别人发言并认真做好记录。
讨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2、发现法
(1)发现法的涵义及基本过程
发现法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景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应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点;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引导学生对假设和答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检验、补充、修改,并解决问题。
(2)适合使用发现法的三种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法的使用主要使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先呈现概念的例证,但不直接告知这些例证的共有本质特征,而使要求学生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一直到它们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学生在提出和检验假设时,教师可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示。其二,在教授规则或原理时,教师只提供规则或原理的例证,而不呈现规则或原理本身,让学生通过规则和原理的例证,自己推断出规则或原理。其三,利用先前学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新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发现新的规则并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科学应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
创设问题情景时,激发学生质疑,使其产生“发现”的愿望;明确“发现”的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提供探索的条件,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推测或答案;拓展学生思路,分析有关资料,开展自由讨论,引出应有结论;引导学生展开争论,检验假设,审查结论,或对假设及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补充与修改;对争论作出科学总结,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第五篇:民间艺术游戏在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运用1
《民间艺术游戏在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运用》
【摘要】 教育是幼儿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将民间艺术游戏引入幼儿艺术领域教育,能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的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社会文化背景,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同时,民间艺术游戏常常是科学、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是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怎样合理开发运用并将其作为对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文化资源,是一个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艺术游戏、艺术领域、特点、融合、运用 一.民间艺术游戏的含义和特点
艺术游戏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游戏是艺术的创造者,它是人类形成社会审意识和创造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游戏起源于生活,来自于民间。因此民间艺术游戏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流传的艺术游戏活动,是表现喜闻乐见、传递思想感情的一种模式。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民间艺术游戏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以能激发人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以幼儿视角看民间艺术游戏,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是喜欢民间艺术游戏的,其原因如下: 1.民间艺术游戏的民族性、地方性强。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艺术游戏。由于民间艺术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的歌谣一般是当地的语言,所配的舞蹈动作也是具有当地民族特点的动作,这些都使得民间艺术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2.民间艺术游戏的材料丰富性,操作性强。
民间艺术游戏具有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的素材、材料
是来自于生活的、多样的、开放的。如民间美术游戏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积累并提升的,它的实践性、操作性正满足了幼儿爱玩的天性。民间美术游戏种类的丰富性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其活动中提供的多种材料与工具——黄泥巴、剪刀、小木棍、皮筋、针、毛线、各色颜料、染料、民间皮影、木偶等,能把幼儿带进完全的、自由的世界,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幼儿通过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流入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尽情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也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3.民间艺术游戏的娱乐性、好玩性强。
民间艺术游戏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载体。为缓解劳动中的辛苦、劳累并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劳动人民创造了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快乐。如集艺术性、娱乐性、节日性为一体的舞狮、舞龙、杂技、魔术、腰鼓、扭秧歌等:嬉戏、诙谐、情趣横溢的歌谣《对歌》、《小调》、《问答歌》、《颠倒歌》、《丢手帕》等,这些都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愉悦。在幼儿眼里民间的舞狮,腰鼓是好玩的:用泥巴、纸张毛线等制作动植物、人物是好玩:用木棍、皮筋、颜料进行扎染是好玩的:边唱歌曲边游戏是好玩的。4.民间艺术游戏的随机性强。
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游戏,愿意玩,就可以在走廊、活动室的一角、花园、操场或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
5.民间艺术游戏的易学性强。
民间艺术游戏来自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其易懂、浅显、通俗、直观,很适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如民间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可以一曲多用,游戏歌曲短小质朴,歌词通俗如话,结构简短,重叠等,这些都切合了幼儿学习记忆的特点。
基于上述特点,将民间艺术游戏引入幼儿艺术领域教育,能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的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社会文化背景,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同时,民间艺术游戏常常是科学、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当幼儿与民间艺术零距离接触后,他们接纳、喜欢民间艺术,会对民间艺术产生一种自发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而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主动追求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民间艺术游戏的现状分析
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 大的基础。但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艺术游戏频临失传的危险。
1.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民间文化意识快速淡化,“土味”文化被逐渐抛弃,“洋味”文化成为追求的时尚。
2.幼儿园各科教学的功利性以及一味的创新忽略了民间艺术游戏的开展。
3.民间艺术浩如大海,博大精深,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时代性差、地域性强、良莠不齐。
因此,为了拯救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幼儿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认知,奠定未来文化传承的情感基础,从实情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以及院内外教育资源状况和教育的需要,将民间艺术游戏渗透到艺术领域,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走进幼儿生活,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三.民间艺术游戏和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融合
民间艺术游戏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然而将民间艺术游戏融于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由于受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的限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条件完成内容完整、全面的民间艺术教育。因此,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民间艺术游戏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教育。
(一)民间艺术游戏与艺术领域教育融合的目标 1.总目标 纵观《纲要》,其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民间艺术教育中,应认真分析、制定民间艺术教育中幼儿可能实现的情感态度、知识经验、行为方式和多元智能四方面的发展目标,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2.领域目标
在《纲要》中,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五个领域,并同时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民间艺术教育中,可以按学习过程中知识特性的不同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划分为民间音乐教育和民间美术教育。
3.年龄目标
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及生理、心理的年龄特点,在民间艺术教育中划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目标。
(二)民间艺术游戏与艺术领域教育融合的内容 1.民间音乐
(1)从民间儿歌中选取以民族欣赏习惯为主的五声调式歌曲结构的数字歌《字头歌》、游戏歌《丢手帕》、动物歌《小兔乖乖》、趣味歌《斗鸡鸡》、问答歌《什么结子高又高》、景色歌《茉莉花》、劳动歌《加油干》等歌曲,对幼儿进行民间歌曲教育。
(2)从民间舞蹈中选取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体现民俗风情的苗族猴儿鼓舞、土家族摆手舞、东北大秧歌、傣族孔雀舞、藏族踢踏舞、新疆舞等舞蹈小组合对幼儿进行民间音乐舞蹈教育。
(3)从民间器乐中选取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二胡、唢呐、竹笛、琵琶、古筝、京胡等乐器及由它们所演奏的《二泉映月》、《百鸟朝凤》《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夜深沉》等片断对幼儿进行民间器乐教育。
(4)从民间戏剧中选取广泛流传、影响较大、风格鲜明、唱腔优美、内容易懂的《花鼓戏—刘海砍樵》、《黄梅戏》、《京戏》等几个主要剧种供幼儿民间戏剧欣赏教育。
(5)从民间曲艺中选取说中有唱、唱中有说,结合得自然贴切的《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民间曲艺熏陶教育。
2.民间美术
(1)从民间绘画中选取反映民族审美观、形式美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民间绘画艺术的教育与陶冶。如版画、水墨画、印染画、年画、工艺画等。
(2)从民间工艺中选取易于操作、喜闻乐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民间工艺艺术教育。如剪纸、撕纸、折纸、泥塑、扎染、蜡染、中国结、刺绣等。
(3)从民间风土人情中选取的反映民间美术内容。如节日装饰、环境布置、民间建筑、民间雕塑等。
(三)民间艺术游戏与艺术领域教育融合的形式 1.专门性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
专门性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专门组织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组的各种类型的民间艺术教育学习活动,它是实施民间艺术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民间艺术游戏活动、节日活动等。
2.渗透性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
渗透性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是将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其它各类活动之中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渗透于环境中、渗透于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渗透于游戏活动中及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四)民间艺术游戏与艺术领域教育融合的环境创设
新颁布的《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应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本着“环境即课程”的指导思想,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以下特点:
1.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
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应具有突出的艺术性,让其在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如在色彩上较多利用红、绿、黄等对比色,或将这些颜色组成大色块的图案;在形式上可利用剪纸、撕纸、染纸、扎染、泥工、中国结等形式的作品表现主题内容。同时还应注重科学性,保证将最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幼儿。如在专用美术室里,可以将湘西土家族研磨染料,逐步扎染的过程,用照片实录并布置在展板上,让幼儿清楚、生动了解到最原始的扎染工艺,对其有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2.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刺激的综合
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对幼儿所起的作用应该运用多种感官刺激来达到它的教育效应。如:晨间及下午起床时间。可播放民间音乐、乐曲、戏曲共幼儿欣赏;在活动室展示具有民间色彩和特色内容的图片、装饰材料等
3.教师参与和幼儿制作的结合。
在环境创设中,应注重从幼儿的可参与性出发,实践证明,有幼儿参与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研究兴趣。如在《剪窗花》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窗花贴在教室窗户、走道、大门上,让幼儿在相互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快乐,激发不断参与的愿望。
四.民间艺术游戏在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运用
根据儿童情感与认知发展规律,以民间音乐和民间美术为基本内容,建构艺术领域民间艺术教育体系。
(一)以某一民间艺术内容为主题活动的横向单元式教学
民间艺术游戏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民间艺术具有各自不同的特
点,其教育价值也是不同的的。某些种类的民间艺术形式或作品往往具有它的独特社会背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某一民间艺术内容作为主题活动,采取横向单元式的教学形式,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整合艺术教育思想。因为音乐、美术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其内在的审美要素是一致的,将两种艺术活动内在的审美要素进行横向组合,能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使其对民间艺术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如以花鼓戏《刘海砍樵》为主题的大班主题活动,既有音乐又有舞蹈动作还有道具、服装等多种艺术元素,如图所示: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图谱,选择以音乐欣赏---花鼓戏《刘海砍樵》为中心教育内容,以舞蹈活动---《刘海砍樵》、美术欣赏---《美丽的戏曲服装》、绘画活动---《美丽的戏曲服装》、手工活动---《装饰道具》等为辅助教育内容的横向单元式教学。
(二)以某一个民间艺术内容为系列活动的纵向螺旋式教学
由于民间艺术游戏种类丰富,有的形式或作品蕴含的文化价值较少,其更适合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亲历创作作品的方式进行感知、理解、体验、从中丰富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相关经验。将某个民间艺术内容作为系列活动,采取纵向螺旋式的教学形式,能加强各教学活动的纵向联系,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某种民间艺术形式的操作过程并尝试创作作品。民间艺术系列活动在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不
同的时间段都能分阶段组织开展。如在“端午节”——民间美术系列活动中,小班开展泥工活动——《三角粽子》,中班开展折纸活动——《有趣的粽子》,大班开展绘画活动——《我包的粽子》。又如在《染纸》——系列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及多种的折、染技法,实施纵向螺旋上升的审美教育。小班以学习揉纸、多色沾染、对折浸染的方法开展——《彩色的图画》、《小花伞》等活动。中班以学习浸染与点染相结合、吹染的方法开展——《漂亮的手帕》、《美丽的花园》等活动。大班以学习滴染、夹染、吸附、将染好的纸运用剪、撕再创造的方法开展《有趣的染纸》、《染纸世界》等活动。
(三)以某个民间艺术内容为单个活动的整合性教学
民间艺术游戏中,许多单个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其范围
往往不仅涉及艺术领域,而且涉及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其它领域。如民间歌谣《丢手帕》活动中,幼儿通过学童谣、音乐配唱、体育游戏等多种的形式感受、理解、学习童谣。多个领域互相渗透,互相迁移,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育效果。五.民间艺术游戏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及困惑
将民间艺术游戏引入幼儿园艺术领域,是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丰富和拓展,也是对现行幼儿艺术教育的补充。如《竹竿舞》、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童谣、集体舞都来源于民间游戏,其在幼儿园运用的最大好处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整合性。但由于民间艺术绵延不断、多姿多彩的历史发展,它琳琅满目、门类繁多。因此,教师在选择、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方性强。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方面对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内容要加以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增强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受本地区思想文化的局限,幼儿对掌握整体民间艺术感到困难。幼儿仅仅对本地区的方言理解,对其他地区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方言,(如东北、广东、西北等地区的方言)难以理解,这给全面推广民间艺术教育造成一定困难。
(二)随意性突出。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主要依靠口传心授,民间相传,这不仅给搜集整理民间艺术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民间艺术作品本身内在的构成也往往变化无常。如民间音乐中的歌曲往往音域跨度大、民间舞蹈中的动作难度大,民间美术中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均衡,这给教师编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
(三)时代性差。有一些民间传统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的消失了,不仅幼儿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而且有的教师也了解甚少,这就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影响教学。如何将这一宝贵财富的价值发挥的更大,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民间艺术游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著:《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施良方著:《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赵玉兰、蔺江如、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论文发表网
5.苏连第著:《中国民间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秦 枫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