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亦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革命的支柱。
近一二十年来的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无疑是地区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其中也不乏影响颇大、在省内乃至全国推广的成果,然而,前几年,最为人诟病,受到“炮击”最猛烈的也恰恰是语文教学。原因在于,以往的教学改革往往注重的是教法的改革,而“教无定法”决定了由一名或一群具有特定个性的教师针对一群特定个性的学生实行的教法未必适合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这种教法的推广应是违反教育的强烈的个别化原则的,亦与个性愈加丰富、张扬的时代精神不符。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应局限在“媒体论”的阶段,不能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应该认识到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最佳环境,对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甚至是教育体制产生深刻的变革。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亦应有不俗的修养。
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4、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单独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而应有机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在未来社会中,获取、选择、加工信息也将成为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5、不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应重视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对高考策略的研究,否则在社会、家长与学生的多重压力之下,网络教学难免“逃生无门”。
6、软件重于硬件,观念重于设备。
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确给教学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备课找资料、上课用课件,课后写反思;视频、音频等生动又活跃气氛、PPT幻灯片显示鲜明又快捷,反思电子化便于归纳修改。教研活动可突破传统形式进行网络式沙龙。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如资源、交互用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刃上,并且能坚持下去,才能使教学真正优化。由于使用不当,而没有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竟成为束缚,这也是始料不及的。由于这些吃“螃蟹”的人,也许吃相不太好看,也许吃了还腹泄,总之让其他围观的人敬而远之。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青年教师加强业务素质。
青年教师有冲劲,有干劲,同时也有革新的意识。除了鼓励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要多培养对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纲要求学生 达到哪些要求,高考中的阅读教学有哪些注意点、规律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青年教师还需向老教师请教。
二、教育部门开展交流活动。
由于这种模式比较新颖,大多数人都未熟练使用。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应该注意,我们都在摸索着。专家的讲座不少,组织参赛的不多。这样下去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应该多开展示范课交流活动。小到一个组、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市区、一个省份,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家评评议议,扩大影响。否则,这种模式会慢慢地淡出视线。
三、教研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网络化、系统化,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教研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虽然网络上的课件眼花缭乱,但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教研组可以根据年级组分派任务。各年级组可根据教学任务,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可根据板块意识,有些篇目采用PPT,有些篇目采用网络化,制成之后,再集体备课,讨论其中的欠缺之处。上完课后,根据课堂的状况,可再作修改,使课件与网络设计不断完善。
四、师生合建博客团队。
博客是极具个性化的空间。学生的博客可以记载他的生活感受,学习心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的脚印更加清晰,既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也可以赢得关注度。而教师的博客可以记载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感悟等,可以吸引学生去关注。在相互来往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交流阅读中的感情,能够解决课间不能解决的问题,使评价更加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把原本意蕴无穷、魅力四射的“文本”弄成天花乱坠的新玩意去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所好,而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在媒体的选用和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课件的选择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要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优化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最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第二篇: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定稿)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
黄鑫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作用。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能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能力。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在我地区实施已三年有余,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校几乎普及了“白板教学”,事实告诉我们,它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更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高中语文的历史必然
语文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高中语文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硬灌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激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高中语文学的历史必然!
二、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内容整合的意义重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内容的整合可使课堂教学高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蜀道难》一课,对什么是蜀道,蜀道的建造外形、特点如何,如果没有对蜀道的了解,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只看文字,就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一段古蜀道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蜀道的建造外形、特点及蜀道建造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学习理解课文,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整合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整合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课堂又怎么会不高效呢?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可以深度挖掘课本的内涵,还可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更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来,不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实践和体会》禹飚
2、《激活网络环境优化语文教学》施妮
第三篇: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范文模版)
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网上英语课堂”,除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外,在另外开设的阅读欣赏、新闻英语等栏目中,学生可以读到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文章、时事新闻等;通过网上的英语俱乐部,学生还可以欣赏到影视的精彩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个人兴趣、陶冶了情操,了解了外国的风土人情。此外,“网上英语课堂”设有的BBS公告栏,作为语言教学的专题讨论、习作刊登、消息公布、师生交流等用途,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发挥创造思维,全面提高其素质。
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信息教育技术的技能,然后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这些技能,为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而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四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
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
王玉敏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让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不但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有效
正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让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不但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软件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幼儿,自然的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情境,激发幼儿情绪,开启幼儿心扉,使其尽快进入学习主体地位角色,以收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如大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海底世界》,若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片呈现幼儿,画面是静态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样的鱼在海底游来游去,自由“舞蹈”,千姿百态,同时配上欢快活泼的音乐,孩子们感觉到大海似乎就在他们身边,使孩子们对深海的鱼有了一定的表象,创作欲望剧增,从而创作出一幅完美的图画,发展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
计算机多媒体动画功能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种子发芽、生长、枯萎的过程编制成课件,使幼儿直观感知动植物从生到死的过程,从而理解“有生命”的概念,同时激发起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技术,增进幼儿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特点,而多媒体能以静化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如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生宝宝》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蜻蜓、青蛙、乌龟、母鸡生宝宝的过程,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的映入幼儿的眼帘,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直观画面,理解了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各个领域中的有效运用。
1、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小班语言活动《小雨点找朋友》,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老师讲故事,接着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故事的题目,故事中的人物,最后知道故事中发生的事。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后,当用大投影播放了配乐、配画的故事时,幼儿被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丰富的故事内容所征服,陶醉于故事的意境中。当老师点击画面时,小朋友感觉就像在看魔术表演一样精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由此可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从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从传统科学教学来看普遍采用添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如《黄豆爷爷找宝宝》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许多豆制品给黄豆爷爷过生日为主题,让幼儿了解到豆制品的种类。其中一些重难点通过图表、动画的方式,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将相互联系、变化无穷的科学知识形象地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幼儿,可以在扩展经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课时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在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多半是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这样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不浓厚。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以实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创作的火花。如,在进行美术绘画活动《京剧脸谱》时,我跟小朋友一起观看了课件《有趣的京剧脸谱》,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脸谱的特点。如果没有直接观察,幼儿绘画时,无论老师怎样启发,都无法让幼儿想象出形态各异的脸谱的。而当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进行教学时,这一重点、难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通过实物展台和电脑将形态各异的脸谱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是那么的神奇、有趣,使幼儿一目了然,再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脸谱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有了直接观看的愉快体会,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绘画时就能轻松自如地、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形态各异的脸谱就跃然纸上。
多媒体动画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了教师示范背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的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
同样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于幼儿,如《京剧脸谱》欣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京剧脸谱,了解脸谱的种类,使幼儿感受京剧脸谱的对称的特点,以生动的形象,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来让幼儿了解学习京剧脸谱这一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强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的情绪、情感及所表达的意愿,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4、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歌曲《秋天》时,让幼儿观看有关秋天的风景片,幼儿对《秋天》所要表达的歌曲内容一看便知,树叶到处飞呀飞的情景深深的印在幼儿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幼儿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多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个个小动物以及它所以发出的声音展现出来,让幼儿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幼儿仿佛置身于大森林里,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5、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健康往往是教师不被重视的领域,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进行中班健康活动《无处不在的细菌》时,幼儿可直观的感受到细菌的外形特征及繁殖速度,了解到细菌对人体的危害,知道细菌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重要性。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就会使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绽放魅力,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从宽泛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教育也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当下的信息时代环境中,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但更不能忽视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可或缺。?
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使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软件,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文本的引入,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我虽然献身于现代科学,但我对我承受的中国传统和背景引以为豪。”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因素,是极佳的学习材料与内容。?
1.课前练习,潜移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起步阶段,指法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课前通常都有一些上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笔者在这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打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古诗等,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一首古诗„„但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学生练习指法时在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对这些经典篇章进行理解、鉴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课堂操作,顺势引导?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操作性较强,在课堂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呢?信息技术教材上的文本材料往往比较单一,如《图文并茂赞西湖》只有《西湖的来历》这样一篇文字材料,在备课时对文本材料进行一些处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插入与调整图片,但这些都是在基于文本的内容之中。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文字材料,如白居易、苏东坡的介绍与西湖的渊源、有关西湖的古诗、西湖的来历„„赞美西湖就得了解西湖,在动手操作前花几分钟阅读一下自己感 兴趣的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寻找合适的图,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运用插入图片,进行美化,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更深入了解西湖。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考虑一点,那么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进一步得以延伸。?
二、教材的理解,传承传统文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学内容。如四年级的《丰富多彩的节日》、五年级的《身边的礼仪》。这些都是很好的材料,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与智慧。?
教学《丰富多彩的节日》时,学生通过网络能比较容易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这时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一下传统节日,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知道有这些节日后,学生结合自己交流所知的传统节日,然后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要求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相关诗词„„保存自己所建的文件夹中,最后同桌互相交流。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了解资料,在搜集中为自己所用。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礼仪的教学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下有一单元文明小使者,专题教学时更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本单元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介绍礼仪,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图片、音乐等对象做成演示文稿,在搜集资料时也是对礼仪的学习,音乐的插入教师提供如《茉莉花》、《高山流水》、《广陵散》等传统音乐,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作品制作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内容,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进行宣传介绍。学生介绍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样的学习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三、活动的结合,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非常丰富,信息技术课程也应紧密结合这些活动。如本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我以唐诗宋词为例进行教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的讲解下,学生通过设置竖排文字与古籍的装帧方法(让学生通过实物用word进行封面的设计),对唐诗宋词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
教学自选图形中,结合读书节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字与自选图形设计一枚属于自己的读书章,教学中出示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理解这枚印章中的中华文化元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学生设计自己的读书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信息技术课程也有自身特点,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种尝试。这些策略并不是适合任何一节课,只是希望通过这些尝试,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