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现在教学科研的一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展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层意思:(1)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2)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这样的整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在语文教学的渗透和应用,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许多特点。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由于电脑具有强大的集图、文、声、影象、动画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和人机交互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因而在教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提供动态图象演示,强化直观教学;能实现快速处理,增大课堂容量;能实施个别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所有这些优点,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就语文这门古老的学科来说,若能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的特殊性而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能,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借助听觉媒体,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语感是对语文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特别说明了修订课本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可见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语感训练,其途径主要是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实践。这一实践在课堂上则要通过朗读、吟诵而获得。文质并茂的文章尤其是高二两个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利用课件制作将播音员语言规范、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出来,将书面文字变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在语言、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示范,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学生或者仔细倾听规范的读法,或者与播音一起朗读,或者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由此,他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还对文章尤其是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畅达感、分寸感等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长期下去,学生对语言文字刹那间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明白美丑、善恶,获得情感、意感,达到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教学的功劳。
《滕王阁序》一文中“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优美景致。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直接的美感,此时可以用音像材料,通过镜头的缓缓移动接近。古乐《渔樵互答》的轻轻流泻,将学生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反复吟诵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在愉悦中更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高效的实现。
(二)创设情境,图文结合,化解重、难点。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再现情境,可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使所教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学生亲临其境。因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反映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历史的、现实的、哲学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学艺术的„„几乎无所不包。从文章教学角度来看,有些写景抒情的诗词,描写壮美山河、宏伟建筑的散文,刻画人物的佳作等,倘若采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学生对于其中深远的意境、活生生的形象、深奥的科学道理以及陌生的生活画面,往往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情境的创设,要依赖于多媒体的展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指导。“整合”为语文教学创设的形象情境,能为学生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形象的启示,或者说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深入探究,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更深入地去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及主动探索求知的创新型思维习惯。
比如有一位老师制作了这样的《窦娥冤》课件片段:在空旷的刑场,围观者身着单衣,远处传来了悲怆而冤屈的控诉声。此时,天空飘起了白雪,围观者议论纷纷。通过多媒体的虚拟演示使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形得以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味,换位思考,甚至站在作者的高度,对课文进行全新的审视,极大地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道士塔》展示敦煌文物,让精美绝伦的敦煌艺术激发学生对美的思慕和追求以及对破坏掠夺美的行径的愤慨;《神奇的激光》中激光的有关知识及图片《烛文武退秦师》《过秦论》《六国论》中的历史上的各国地理形势图亦能激活学生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更感受美感熏陶。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是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的课程。语言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情感的陶冶,美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应用,又为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1、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语文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由于学生受到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参差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线条、插曲、插图、音响等,从各个方面营造出一个具有审美性的教育场所,使教学全方位地诉诸于学生的心扉,使其受到震颤,进入心灵活化的境界,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调动起强烈的登险峰以见奇观的求知心理。这种对象与文本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审美境界,对人的培养熏陶也就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2、动静结合,领略意蕴美。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论天说地、谈古道今、写景抒情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所以,语文教学应努力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走进作品去领悟,从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注重媒体表现出的图象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和谐的色彩,又表现出高雅的音乐美。比如《古都的秋》,结合教学进度,通过信息技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展示静晨观花图、轻扫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闲人图、胜日秋果图,并分别配以平静、柔和的音乐,这样的动静结合,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和作者一起感受了北国之秋特有的魅力。而像《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豪放的词,如果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图片背景配以激烈的音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体会豪放的词风。
3、时空造境,感悟和谐美。诗歌教学不仅注重领会极其精练的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诗人那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空,主题、情感、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节奏的处理,无不展现美的身姿,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在这里,多媒体那缩短时空,增加信息密度,扩大信息容量的优势是派上用场了。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把那高大雄伟、拔地耸天的天姥山,阳光明媚、瑰丽美好的仙镜,以风为马,以彩虹为裳,结队聚会,欢快愉悦的仙人等,或通过网上下载图片,或绘制成图,创造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利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教学,教师结合讲解进行演示,学生也会如入其境,又加深了对诗的语言的理解。
(四)视听媒体下指导协作,训练口语交际。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上,几种能力相对而言,学生听话得多说话得少,阅读得多写作得少。新教材的说明特别将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与阅读教材兼顾,可见对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重视。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阐明了作者一旦被激发了内心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精选方法引导学生描绘语境,学生就有可能写出佳作。借助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去激活学生,创设美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语境,由此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现代教学媒体集声音、图象、色彩、文字、符号于一身,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挖掘、去感受语境美,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因此,利用计算机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信息时代,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我们便可以将各种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及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作一些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再次观察,或者教师也可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融入所观看的内容之中,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在学生观察录象情节或幻灯图片之后,学生需要做的除了思考以外,还应该口述看到的内容,将情节复述下来,然后把学生的复述与录象进行对照,找出遗漏,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复述、对照。在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利用口语表达,阐述个人的观点、看法,尤其是对当前正在播放的影视作品与相关课文内容的比较,对学生的口语与写作的训练亦不失是一个好机会。学生在认真研读原文后,可以仔细观摩影(视)片,把影视作品与原著相比较,通过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口语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串联成文,对不同档次的文章拿到全班一起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加以修改。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综合力、思维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既动脑又动手,学生的左有脑都受到了刺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了大脑的聪明才能,真是一举两得。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介绍了电子白板的功能,并根据多个案例说明了如何才能合理使用白板,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深层次创新教学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电子白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中学教学中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信息应用软件和硬件,尤其是自2OO6年我国教育界开始使用电子白板以来,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笔者欲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才能让电子白板使用更
加充分、功能发挥最大化。
一、电子白板简况
电子白板又名交互式电子互动白板,有的教师在口语中将其形象化为“电子黑板”。它实际是一种多功能一体的教学软硬件系统,是融合了投影仪、计算机和
白板投影屏幕等在内的集成系统,也是传统黑板的进化版本。在传统黑板应用中,粉尘大、书写耗力耗时、互动性差等都是长期以来的缺陷,而电子白板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教学更加顺畅、沟通更加有效、互动更加频繁,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从实际使用分析,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随意书写,不再有粉尘影响健康,也 能让课堂效率大幅提高。也可以在白板上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更
能集中注意力、让教学在内容上更加有针对性。还可以创设较好的教学氛围和情
景,通过音频、视频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学习更有动力和兴趣。在课件的融合方面,白板可以通过批注等功能让教学更加有力深入。总之,白板能够让教学更加有效、学习更加有益处。可以说,每一次教育技术革命都能给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带来巨大的变化,电子白板的使用也是如此,不仅已经给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益处,还将在以后的进化中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二、如何让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功能
一是营造教学情景,通过电子白板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教学氛围。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功能很强大,可以将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材料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巨大的视觉、听觉冲击,让他们的感觉更加全息,帮 助他们快速融入教学环境和氛围。这点尤其在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有用处的,比如在开始一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对该课文的来龙去脉有形象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感情、同类文章的优缺点等等,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加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从而能够做到认真、全面分析文章。比如在教授《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堂课,笔者就使用白板来形象化呈现这篇文章,从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审美认识,锻炼学生思维的辨证性、表达的逻辑性。
二是催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电子自板的使用给新形式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使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方式来教与学。比如对于较为新潮的合作学习来说,在 以前一块黑板、几只粉笔的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使用白板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沟通更加顺畅、学习更有效率,时间使用上更加从容、让学生有充分的参
与。在比如在探究式教学方面,之前教师主导了教学的进度,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力都普遍不足,而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来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问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很多时候都值得笔者深深思考,这无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提升。以笔者教授 《声声慢》为例,之前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主来说明诗词意境,而且是通过对“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字词的分析来达到目的的,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用画面和音乐来表达这些字词的内涵,将这些内涵具象化,并能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供大家一起分析、分享。这种交流过程可以通过白板的使用更加有效、全面、及时地呈现出来,无疑增强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也让教师更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避免了学生看不见、看不全的尴尬,让学生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效掌握。
三是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工具影响下,师生、生生的互动多是片段式的、低效率的,教师在使用电子白板后,就能够有效扭转这一困局,因为白板的使用可以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更加自由的空间内分享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比如在分析字词句时,学生可以使用电子笔标注词句并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师生可以良性互动以修正
为完善相关问题的答案,让最终答案的生成更有群智群力性,学生还可以给文本
增加诸如声音、图片等,让语文课堂更加活泼、有声有色。以 《春江花月夜》教
学为例,笔者在讲解月色江水之美、思妇与游子之情时,光靠几句解析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声光色音来充分表达这些优美意境,在第一步可以先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通过管弦丝竹来体会体会融景物、哲理和情感于一体的美妙意境,在通过一些图片展示、动画效果让学生对诗词意境有更深的领悟。随后,就可以鼓励学生集中讨论,让他们充分互动,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甚至可以通过集体朗诵来体会诗词之美。这样,教师就不需要像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一样,得赶着、鼓励着才形成互动,通过白板的使用就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关系达到空前的和谐。
四是协助教师提高教学管控能力。教师在准备电子教案时,电子白板是一个
非常有用的助手,可以说如果不准备充分,电子白板和黑板的功能没有大的差异,而通过使用白板,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有创见的体会和想法记录下来,从而有效积
累教学资源,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电子白板可以全面有效地记录师生互动过程,这种记录对于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也是有巨大帮助的,可 以全面回顾自己的所得所失,对 以后的教学也是一种促进。笔者自己切身感受是,通过这种动态的全面记录,笔者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对 以后的语文教学更有信心了,对自己业务提升能力帮助很大,电子白板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管家。
总之,作为一种较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子白板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都是有诸多益处的,笔者相信,随着电子白板技术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行会喜欢并乐于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受益。
参考文献: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3)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摘要: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实用学科,不论从应试制度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的应用角度,语文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改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加强语文情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所带来的优势。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机结合,使得语文课堂不再只有声音,而是图片甚至视频的多方结合,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散发出时代的光彩。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语文课堂的情景式教学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只有声音的课堂,图片、视频的出现使得学生更能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去,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和课堂质量。例如,在学习《关雎》这篇唯美的古诗词时,经过精心制作的相关视频配上朗诵者深情的吟诵,使得学生们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那个宜室宜家的窈窕淑女,也感受到了男子对于此女的相思之情,这种直观具体的感受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了学生与两千多年前那位作者的距离,将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的更加到位。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因此,教师会不断找机会,锻炼学生演讲的能力,但是,老师的能力毕竟有限,不能将所有演讲的精华仅仅通过一张嘴讲出来,更多的需要学生对于一些名家演讲进行细致品评和模仿,这样才能掌握演讲应该注意的眼神手势等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演讲技巧的目的,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完美结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使得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得以大大提高。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语文古文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其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枯燥说教的内容使得很多学生对其望而却步,尽管许多语文老师想了许多办法,但是却收效甚微,而信息技术的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例如,在学习逻辑思维较强的《鱼,我所欲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关于这篇文章的漫画版视频,其中孟子可爱的形象配上他故作严肃的表情和摇头晃脑的动作,加上容易理解的漫画情节,使得这篇文章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了,同学们再学习古文的时候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结束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语文课堂内容更加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和可实践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教师教学形式的可选择性。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必然引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必然引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而终极目标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并使学生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的特点。
一、整合的特点
知识、能力、素质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三特点:
1.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导,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如讨论、辅导和答疑等,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能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
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建,首先在于教师的新型理念,其次是建立了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程序:在课堂上通过导向、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的有序传递,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导鼓励、诱导启发和疏导整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创新和自主探索学习的教育理论。
二、整合的模式
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其基本教学模式表现为: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2.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三、整合的实例
1.课文学习。
可采用离心发散拓展式。这是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把小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如教《登泰山记》一课,我先用动画引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直奔中心,再通过网上图片,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入境始于亲”的效果;又借助语言文字的载体,运用网络教
学的声、像及大量信息品评词句,体会情感,使学生全方位参与,自主学习,达到“入境悟其神”的境地;接着让学生谈感受,有选择地表达情感,自悟想象,突出个性;最后通过旅游写真形式,锻炼学生以读促写和整理编辑处理信息的能力。
2.名著研读。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的做法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高一上学期是《三国演义》,下学期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红楼梦》的研读网页。
如我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首先用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作为引子,引入课文,简单介绍作者作品及主题之后便进入到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精读“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片段,并观看这一节的影碟片段,然后略读全文抓文中的片段细节来逐一分析人物,学生可以把课外收集的影音文献等资料拿来作为人物形象分析的补充。通过这种扩展性的学习,学生对于王熙凤这一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后学生共同建立了《红楼梦》研读网站,内容包括:《红楼梦》全文,《红楼梦》电视剧本,大量研究《红楼梦》方面尤其是其文学成就方面的论文,《红楼梦》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红楼梦》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红楼梦》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红楼梦》论坛。
3.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①经常组织同学们收看中央台的访谈、论坛之类的节目。如组织学生有空就观看中央台的“人物”、“百家讲坛”等节目,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世界名人多些了解,扩展了学生的人生阅历。让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人物谈谈个人的认识,写写个人的感受。
②我利用当班主任的优势,每周利用班会的时间进入一些读书网,让学生听一些优美的散文,老师与学生共同发表感慨,课后写写读后感,并在网上共享。结果让人惊喜,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在这种浓郁的写作氛围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写作爱好者,其作品在省级市级校级等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
当然,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带有挑战性的。这是在学习上、教学上、思想上的一种全面的挑战。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