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单纯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历史教师,由于历史作为记载过去的学科,时间久远,理解史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感知历史;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容易被新鲜事务所吸引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例如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来使我们的历史课更加生动、高效。下面我以《戊戌变法》一节课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形象导入本课,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设计的有的放矢。
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上课时先播放《中国近现代史》声像资料,仅用了六七分钟就介绍了戊戍变法从开始到失败的过程,以及变法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边浏览课件边重点分析戊戍变法的内容,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评价戊戍变法,在这里不仅给出了大量的各派的观点、学说,而且适时点拨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形成对戊戍变法的正确的认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剖析历史事件。
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对本节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3、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模拟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讲解贯穿全课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模拟历史剧:一是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让学生自己表演,并适时用投影仪显示论战时的插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论战的激烈情景。二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情景。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重温了这段历史,而且对袁世凯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袁世凯的阴险狡诈,为以后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作了铺垫。同时,设计了一个列表归纳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对谁有利)、一个材料分析(光绪颁布诏书的真正含义)和一个关于爱国主义(谭嗣同自愿牺牲的意义)的小讨论。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配合信息技术的声、图、影效果,能使他们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趣激情,寓知于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乃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之快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姓名 :
李世银
学科 :
历
史
职务 :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单位 :湖北省宣恩县长潭中学
手机 :***
地址:湖北省宣恩县长潭中学
邮编 :445504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摘要:近年来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我们今天的教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一直是我国中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多媒体
众所周知,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网络教学也应运而生。目前信息技术已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包罗万象,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诸多方面,农村中学在历史教学中如运用信息技术所负载的丰富网络资源,则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拟谈以下两个方面的看法。
方面一: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积极影响
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积极影响,我主要谈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容置疑,历史是开放性的课程,它应该力求改变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旧局面,那么,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本身具有速度快、信息广、检索简捷、使用方便、内容质量高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育教学资源。以往教师获取资料的渠道狭窄、手段落后,引用的资料往往陈旧、滞后,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能因为与实际情况不吻合而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生疑。而网络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有利于教师筛选并链接相关背景,也有利于图文并茂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赤壁之战、红军长征、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美国西进运动、莫斯科保卫战等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就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强烈刺激,这将有效地增强所授知识的生动性、真实性,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虽然不可重复历史,但可再现历史情境。我们利用影视资料、文物图片、地图影像等就可以显示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内容,这样我们就为历史教学营造出了生动形象、声像图文清晰的历史“场”,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采用信息技术平台,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刺激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优化历史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知识不仅很丰富,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我们可分专题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历史资料呈现给学生,还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基本概念、有关史实时,做到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成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从而使历史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不可否认,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可增强历史的可信性,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可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它使声像并茂的历史场面多次再现,打造出历史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同学们的情操。网络资源表现力丰富,信息直观性强,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将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憾。以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这些教学内容为例,历史久远,属于世界古代史范畴,教材对它们的讲述又偏向纲要性,且缺乏易于理解的解释性文字,这就极易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并运用之。因此,我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很有必要,因为它能助我们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第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学习力
素质教育强调每个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可操作性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开发个性潜能和创新思维。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也不在于单纯记忆一些历史知识,了解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资料、推敲历史证据,形成综合、分析、甚至运用史料的能力,形成辨证思维和有效的批判意识,树立唯物、科学的历史观。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之下,学生和老师有了平等享受参考知识的地位,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贯彻研究性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体到历史学科,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操作简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青睐。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昂兴奋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步步提升。方面
二、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于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设备和技术日趋成熟的当代,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最关键因素。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教师都支持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却是参差不齐。加之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冲击。所以有必要在此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明确运用信息技术目的。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使用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而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进行通盘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提醒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二、要进行合理设计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无论是课件的设计,还是教案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还要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另外,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我们应该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组织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
第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图表法、朗读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体现出整体的功效。另外,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第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能够驾驭这些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就教学理论而言,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因素,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于历史教学,更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一言以蔽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意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既有利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能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大势所趋,我们历史教师足可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杜芳信息技术融入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J ].中国电化教育 2008.4
3、时冬梅浅议多媒体与历史教学 [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20
4、尹继彩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 J ].新校园(理论版)2010.10
第三篇: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历史科组:朱铁甲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仅就应用计算机进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谈一些浅见.多媒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包含了三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类型,这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Instruction)和超媒体教学(Hypermedia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设备呈现教材内容,以及进行展示资料,模拟情境,提出问题,评定答案等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种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超媒体教学则不仅包括多种形式的信息,而且与学习活动连结起来,提供浏览检索工具,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可以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以及进行相互交流.这三种类型实际是反映出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即由单机演示发展到各种设备的联机操作,进而发展到运用电子技术创建编辑环境,形成所谓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ectual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ICAI),使学习者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其基础设备是计算机,其关键是计算机课件的编制.在编制历史课件时,要确定教学课题及其重点内容,选择各种教学资料和素材,编辑课件脚本,设计界面图形,连接方式,流程控制等,还要在制作完成后进行预演操作以便验证,加以修改和补充,并熟悉课件演示的方法和过程.历史的多媒体课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史料提供,图片展示,图示说明,影像播映,情境模拟,动画显示,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这些类型往往是经过有机的整合,形成教学的实用材料,在课堂上即时使用;或把教学课件改编成学习课件,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下自学.当前也有一些计算机公司制作和发行历史教学的软件,如备课系统,教学课件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进行再编制,以适应教学实际的具体情况.(二)网络教学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教学改革的一大促动.现在的教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单纯传授,机械记忆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实际探索的教学方式,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 [1].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了基于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收集,掌握和运用,而网络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网络教学的研究和实验,虽然刚刚起步,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也在进行着网络教学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式的.例如: 1.网上参观.向学生提供有关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的网站或网页,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浏览,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了解真实的历史原貌.利用网络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借助网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历史的事物,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2.网上阅读.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即时检索到相关的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3.网上搜索.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历史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网上搜索要有具体的目的,但无论是进行资料查寻,汇集,还是进行资料加工处理,都是把网络的搜索作为工具,是为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存取大量的信息,而是为了理解信息而对其熟练地进行组织和处理.在历史课堂中能够存取和检索信息是较低水平的能力(即使在处理网络搜索的能力上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使他们在存取信息后有够进行分析和整理” [2].4.网上讨论.这是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的方式.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5.网上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现场在线介绍和交流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6.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7.网上课堂,即“空中课堂”,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进行录像,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或是在网上同步进行.网上课堂既可用于远距离教学,实现异地,异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各种选修课的教学.以上所举的这些网上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中运用;既可以用于集体学习,也可以用于个人学习.另外,教师的备课,上课,教研,进修等活动,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进行的.例如,历史的教师开展网上备课,可以使不同学校的教师,甚至是不同地区的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商议,互相切磋,交流材料,合成教案.现在有不少省市的历史教研机构已经建立了教学网站,汇集各种历史课件,提供给教师进行备课,这样就利用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过去的“人自为战”,转变为“大兵团作战”,大大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效益.二,历史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教学设备和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最关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3].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操作设备和演示课件时手忙脚乱,遇到技术障碍时束手无策,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节等.这些都说明,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态度.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4].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进修,加强实践和总结.这里,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传播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国外的学者认为:”历史教育应在帮助学生有理解地掌握信息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信息传播技术的性质对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充分重视信息传播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潜力,就要对之有清晰的思考和有效的传播.清晰的思考之一,就是认识到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5]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2.合理设计.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3.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4.综合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5.调动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实际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等技术上是学得快,用得活的,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6.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理论方面讲,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1]引自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4月.[2]James Arthur and Robert Phillips.Issues in History Teaching Routledge,London.2000
[3]参见丁婧,李艺:《普通中等教育的网络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11,12期.[4]Terry Haydn,James Arthur and Martin Hunt,Learning to Teach Histor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Routledge,NY, 2000.[5]James Arthur and Robert Phillips,Issues in History Teaching,Routledge,London.2000.
第四篇: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浅谈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历史这门古老学科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也要注意科学性、互动性、实效性。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优势
方法
问题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优势
1、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能让多媒体功能全部展现出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用大银幕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当时林则徐用海水、石灰来销烟的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效果更加到位。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要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仅仅让他们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战争片段进行思考、研究,那么,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海战役、平壤战役、与日本签定不平等条约等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同时,借助课件交互功能,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动态演示历史战争的具体过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过程”时,制作一个Flash课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战船就会沿着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并且会在每一个重要战场闪烁和模拟爆炸声。这样,真实而动态的演示过程就能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战争的具体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三、强化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的电影电视画面与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例如讲述 “朝鲜战争”内容时可播放资料片《抗美援朝战争》,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古代埃及》这课时,教师首先利用首页向学生展示的是多幅古代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在输入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比如讲埃及金字塔时,在网站的思考园中,让学生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以及监工残酷对待奴隶等三幅图片进行观察分析,说明其反映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浏览网页(含超链接)主动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尤其是挖掘静态图片后的动态信息,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历史学科有其科学性、真实性。网络资源的运用要有选择性和准确性,千万要避免一些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资源的引用和使用,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2、教学流程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
总之,信息技术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已展露出端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能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使历史课堂充满灵动的光彩。
第五篇: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三中学
林碧中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但我们仍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新课改开启了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崭新篇章,这既是充满希望的,又是富于挑战性的。新时期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手段结合历史教学的自身特点,正越来越密切地融合到历史课程教学当中,前所未有地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有哪些,最后针对目前实际历史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缺陷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整合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便利,还在教育事业上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历史所讲述的是关于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通晓过去,启发未来,它具有时间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不宜天马行空地添加过多的渲染色彩。怎样才能既保证历史的客观性和严肃性的同时,又可以生动、明晰地把各种繁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满怀热情地主动投入到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此,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帮助人们实现了这个愿望。所谓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就是指:以历史教学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结合历史教学的自身特点,大力地提倡并发展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这种整合并不只是各种数字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各个部分经过优化、重构,有机结合起来,以整体层面的效果为判断依据,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包括哪些含义
1、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易于取得。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加入一些图片,声音,视频以及flash动画等元素,更能帮助学生从视听感等多角度快速准确地理解所描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过去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由于知识体系抽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很容易主观臆断而产生的一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偏差。现在多媒体的介入使得历史知识更为形象化、具体化,相比于单纯的文字描述,图像信息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长久地储存在脑海当中。在播放多媒体资料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把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停顿,对课程当中的重点疑难点进行扩展性的讲解或概括性的总结,还要注意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全消化本环节的知识再开展下一环节的学习。比如在讲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时,通过数字和影像资料直观地展示出当时的抗战局势,为学生建立起一个认知的环
境;播放一些经典抗战电影的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时抗战形势的艰苦性和紧迫性,从而推理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了广泛深入的人民战争的必要性。通过展示根据地的军民组成和军民互助合力劳作的图片,展示出根据地军民在抗战的最艰苦阶段,进行轰轰烈烈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使学生真切地理解大生产运动为巩固根据地人民抗日政权,渡过严重困难,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最终不仅让学生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那段历史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还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使用简便和内容丰富的优点,尤其是它的动态演示功能很有效果,但将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只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鞭辟入里的分析,幽默诙谐的例证,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比如,在课堂上展示古代铜钱实物,并让学生模仿一段古人进行商品交易的小品,寓教于乐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唯信息化是从,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整合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
1、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中学生出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往往会对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信息技术自身具有创新、先进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历史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一定会吸引学生的目光。一旦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就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出学生积极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2、轻松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的时间性特点就是指它所讲述的都是关于过去的事情。对于大多没有什么阅历的学生来说,时间、空间、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在理解某些成因复杂的历史事件时难以理清头绪。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将该历史事件的特定背景逐一罗列出来,并辅以重要人物的简介,通过图片,动态影像的展示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或总结。只有这样,课程才能看得透、记得牢。历史教材通常内容繁杂、知识结构不很系统化,所以往往造成教师在课堂上板书辛苦,学生疲于应对,没有消化知识的时间,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采用信息化教学后,老师可以在课下就提前将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轻点鼠标就能把历史教材的内容清晰条理地把更多的内容展示出来,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多维感官刺激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的研究发现,视听并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加快人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相比于传统的授课手段,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感官氛围,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形象化,使学生自觉进入眼、脑、手、耳协调一致的高效率学习模式,达到加快理解速度、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
四、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避免内容臃肿、结构杂乱的情况。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在保证涵盖整个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量突出重点和难点,授课过
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对辅助性的背景介绍要一带而过,对重难点要深入讲解;如果片面地追求课件内容的充足,而不其质量加以控制,那么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在本质上无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还变本加厉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会过多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住课程的主脉,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好奇心,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
3、教学过程中切忌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如果过度地依赖信息技术,而放弃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使用,就很难实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初衷。说到底,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一种优化教学的辅助手段,关键还在于信息技术的驾驭者,即授课老师所能发挥的主导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失了人的能动作用,学习就成了照本宣科的机械复制过程。授课老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一套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新方法,比如开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主动性,最终由老师进行概括点评,纠正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共识。参考文献:
[1] 何克拉.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电化教育研究, 1999(1).[2] 杜芳.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7,(4).[3] 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与方法.中国电化教育研究, 2003(9).[4] 彭伟国,张文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