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王崧舟先生《与象共舞》课堂实录
与象共舞
一、检查预习导入
师:好,孩子们准备上课,可以了吗? 生:可以。师:上课!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齐读课题。
师:把序号读进去。
再齐读课题。
师:真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把它学完,课前老师布置了两项预习任务:第一,通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然后去查找一下带“睹”字的成语。第二猜想一下这个课题,假如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与象共舞》,请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你重点会写什么?两项任务不多,但是有点难,做了吗? 生:做了。
师:举手示意一下。好的,不错,把手放下。我来检查一下。
二、字词检查与拓展
师:这是这篇课文当中出现的一个新词,谁来读一读。1.理解“熟视无睹” PPT:熟视无睹 生读:熟视无睹 师:真好!一起读!生齐读:熟视无睹 师:再读!生齐读:熟视无睹
师:什么意思?把手放下,不要查字典,自己看这个词,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个词当中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生:我觉得应该是视和睹。师:什么意思? 生:都是看的意思。
师:没错!都是看见、看到的意思。你再看,有两个词的意思正好相反。好,你请!生:熟视和无睹的意思正好相反。师:先说熟视。生:熟视就是经常看见。师:再说无睹。生:无睹就是没看见。
师:合在一块,经常看见的变成没有看见的,这个意思用成语来表达就叫—— 生齐读:熟视无睹 2.拓展带“睹”字的成语
师:没错!其实在我们的汉语当中还有许多带“睹”字的成语。查了吗?比如: 生:以快先睹
师:说反了,先睹为快,再比如 生:睹物思人、睹物兴情 师:不错,一口气两个,还比如
生:惨不忍睹、耳目共睹
师:好,又是两个,我知道有很多,不说了,你们刚才说到的这些个带“睹”字的成语我们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写的,我们也来一个“先睹为快”!师:来!一起读!
PPT: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生齐读
师:好极了,有时发现个挺有意思的成语把它作为线索,顺藤摸瓜,你就能抓住一串和它有关的词,这也是一个积累语言的好的办法。好!这是第一项,其实在我们的课文当中还有一些带生字的新词,你能发现有几个词可能读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谁来读一读? 3.巩固新词
PPT: 松驰 按摩 尴尬 气氛 生个别读
师:真好!我的顾虑完全消失了,读得字正腔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两组词语搁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好极了,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应该是第一个举手的!
4.运用带“睹”字的成语 PPT: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驰下来!生: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驰下来!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继续看。谁来?有人疑惑不解,好,请你!
PPT: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生: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先睹为快。师: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机会!真好!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一次机会,准备好秒杀啊!
PPT: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的事儿,你不必惊奇,也不必尴尬。
生: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有目共睹的事儿,你不必惊奇,也不必尴尬。
师:挺好,刚才你为什么犹豫了一下?
生:我觉得我读错了,然后在想是继续往下读还是重新再读。
师:读错了更要往下读,不然就要没机会了,好,真好!我们继续看,还有最后一次机会,把眼睛挣大了往前看。
PPT:在泰国你()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生:在泰国你耳闻目睹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诶,细心的孩子有没有发现你们刚才做的四句话正好是我们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内容。很好,第一项预任务已经完成,而且圆满完成了。现在我们看第二项预习任务。再读课题,齐!生齐读:21与象共舞
三、课题猜想
师:就字面的意思看,什么意思? 生:从字面上看,就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师:答对了,把这句话写到题目的旁边。
师:都写了吗?现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与象共舞》,经过审题我们已经搞清楚了它的意思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假如请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什么?会的举手,我刚才已经看见了,我的猜想应该是这样——和大象一起跳舞啊!那么当然写和大象一起跳舞啦,先写怎么跳,接着写跳得怎么样,最后写跳舞什么感受,我会把我的笔墨,把我的重点集中在我和大象是怎么跳舞的,这是一般人看到这个题目弄懂题目意思之后一定会组织的自然的想法,但很奇怪,这样一篇课文,不信你打开课文,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你会发现出问题了,打开书,最快的速度浏览,一目一行,一目两行,一目三行,一目十行,你会发现这篇课文出问题。
生:我发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写和大象一起跳舞的。师:是啊,补充。
师:题目是与象共舞,和大象一起跳舞,第一段写了吗? 生:没有。师:第二段写了吗? 生:没有。师:第三段写了吗? 生:没有。师:第四段写了吗? 生:没有。
师:只有第五段才写了,是吧? 生:是。
师:跑题了!你们说说看,不对呀,怎么可以这样写呢!跑题了呀!说说有没有。生:没有。
四、细读重点语段 1.学生默读
师:跑题了呀!这样既然大家的目光都已经聚焦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先好好地琢磨琢磨,这样一段话,读一读,这段话是原汁原味地写与象共舞的,你看,这段话当中,哪些描写,哪些地方,哪些细节让你难以忘怀?用波浪线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师:好家伙,一口气全画了,全画了等于全没画。师:好的,来读一读,你画的难以忘怀的句子。生: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师:好,我们一起来来读一读。2.研读句1 PPT: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生齐读
师: 没错,这是写大象跳舞的,作者写得好生动,好具体,你发现他写大象跳舞写到了哪些笨重?第一个。生:摇头晃脑。
师:没错,把它画下来。你画过了可以圈出来,第二个。生:踮脚抬腿。
师:是的,圈出来。第三个? 生: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
师:恩,没错。不着急,还有一个问题,把它浓缩成四个字。生:颤动身子。
师:圈出来。四个字:颤动身子。第四个。生:在空中挥舞。
师:我没让你缩呢,你读吧!生: 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师:你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它浓缩成了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空中挥舞。师:啥在挥舞? 生:鼻子在空中挥舞。师:太多了。生:鼻子挥舞。师:说反了。生:挥舞着鼻子。
师:着不要,挥舞鼻子,圈出来。加上左右调换的记号这就清楚了,写大象跳舞四个动作,第一,摇头晃脑,二踮脚抬腿,三颤动身子,四挥舞鼻子,是吗,既然如此,我把这句话改 成了这样。3.研读句2 PPT: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生齐读
师:你看,动作变了吗? 生:没有。师:顺序变了吗? 生:没有。师:意思变了吗? 生:没有。师:什么变了?
生:我觉得是形容词变了。
师:形容词变了,这个不用说,地球人都知道。不着急,读!好好地读!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好好地读,放开声音读。谁有感觉?你来跟大家说说。生:没有原来写得生动具体了。
师:就是少了一些字你感觉不生动、不具体了,是吧?谁还有不一样的? 生:不通顺了。
师:不通顺了吗?没有啊。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不通顺吗? 生:好像是。
师:好像是,感觉有错误。有点难哦。生:感觉干巴巴的,没有刚才那么多好词好句。
师:有点意思了。来,同学们,我们读第一句话。先读第一句,谁来?注意听,舞蹈的大象在跳舞毫无疑问,它随着什么在跳舞?开始。
生: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师:你再听王老师的,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发现了什么?请问,舞蹈的大象随着什么在跳舞?
生:舞蹈的大象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师:把“节奏”这个词圈出来。孩子们,听过音乐吗? 生:听过。
师:感受过音乐的节奏吗? 生:感受过。
师:只要是节奏,它就一定有变化,它有快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慢的时候。
师:它有强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 弱的时候。
师: 好极了!它有长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短的时候
师: 它有强烈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弱的时候
师:没错,这叫节奏。音乐有节奏,舞蹈呢? 生:也有节奏。
师: 音乐有节奏,舞蹈有节奏,语言呢? 生:也有节奏。
师:看来,前后两句话,哪句话给你有一种有变化的节奏感?请两个孩子读一二两句。第一句谁来,第二句?
生: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生: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师:哪句话带你给有变化的强烈的节奏感? 生:第一句话。
师:毫无疑问,那是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跳,那是轻盈的灵动的大象在跳,那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的大象在跳,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读!生齐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师:而读第2句的时候你还有那种节奏感吗? 生:没有了。师:如果说第一头大象是活的大象,第二头大象那就是—— 生:死的大象。
师:没死,那是机械做的大象。真好,这就是语言的味道,同样的意思,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顺序,不一样的写法就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味道。好,这是第一处,谁还找到不一样的,特别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
生: 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涌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师:看看,就才是真正的与象共舞。我们一起来。
PPT: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涌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生齐读: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涌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4.深入理解课题
师:如果说题目与象共舞的意思就是说和大象一起跳舞的话,那么真正写到和大象一起跳舞的就在这里。然而,你再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明明是写和大象一起跳舞的,而作者写观众的第一个动作却不是跳舞,而是—— 生:拥
师:真好。孩子们,什么叫“拥”? 生:跑。
师: 三三两两几个人进去了,那叫拥吗? 生:不是
师:想象一下,从这个“拥”你发现了什么? 生:大象和人很多。
师:很多啊,很多很多的人都进去了那叫“拥”,再瞧一瞧,那种井然有序的鱼贯而入,排着队进去那叫“拥”,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在场的人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大象的表演。师:听听,什么是“拥”,一个词?你刚才已经说了。生:迫不及待。
师:对!只有迫不及待地、争前恐后地进去和大象一起跳舞那才叫“拥”啊!来,带着这种感受,带着迫不及待地、急切的、急迫的心情回顾这个与象共舞的场面,表演的尾声,也是 最高潮,预备齐——
生齐读: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涌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师:我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这样迫不及待地拥进去和谁一起跳舞? 生:和大象一起跳舞。师:不怕吗? 生:不怕。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象被人驯养过后很温顺。
师:啊,我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你这样迫不及待地拥进去和谁跳舞? 生:我跟大象一起跳舞。
师:那样粗壮的身体就在你的旁边扭来扭去你不紧张吗? 生:我不紧张。
师:你就不怕大象的腿踩了你? 生:不怕。师:为什么?
生:它跳舞的时候那么灵活不会踩到我。师:所以,此时此刻,你对大象是什么感觉? 生:舒服。师:你怕它吗? 生:不怕。师:你不紧张吗? 生:不紧张。师:你恐惧吗? 生:不恐惧。师:你需要戒备吗? 生:不需要。
师:所以,你对大象的感觉是——,心情是—— 生:心情是——
师:瞧我把你给逼的!你来说? 生:我的心情是—— 师:瞧我把你给囧的。生:我们的心情很松弛。
师:松弛!这个字眼用得多好啊!是的,你是怀着非常松弛的心情,没有任何戒备的心情进去的呀,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齐——
生齐读: 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涌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师:有这个“拥”字,我们分明还能体会到人们对大象的那种感情,孩子们,那是一种什么感情?
生:那是一种很喜爱、很亲切的感情。
师:好一个喜爱,好一个亲切,那还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毫无戒备的感情。
师:毫无戒备,是啊,多么喜爱,多么陶醉啊,没有一点戒备,这样的感情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叫——亲密无间。把这句话写下来。师:孩子们,再一起读一遍。生齐读:21与象共舞
师:读到现在为止,特别是当你那么深入地体会到的新的味道之后,你觉得与象共舞还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新的收获?请你。生:我觉得是大象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深。师:一个词来形容。生:亲密无间。
师:没错,在这与象共舞很显然不仅仅是和大象一起跳舞,更是和大象—— 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再读。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再读。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如果你明白了这一层含义,回过去看一、二、三、四,你就有新的发现。你看!第一段它写: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这不正能看出,人和大象的关系是—— 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没错,第二段它说象是泰国的国宝。既然是国宝,那人和大象的关系自然早已变得—— 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是啊,第三段它说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那不正说明了和象之间的关系也已经变得—— 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再来看第四段,它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特别写到一个感人的细节,大象给人做按摩,这个时候,人和象之间,象和人之间,早已变得—— 生齐读:亲密无间
师:这样看来,我们课文的每一段话、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其实都在写,读—— 生齐读:与象共舞
师:孩子们,这样的写法,我们就把它叫做——一语双关。记下来。师:所有的困惑都已经解决了,作者跑题了吗? 生:没有。
五、题型扩展
1.理解“与XX共舞”的含义
师:紧扣题,所以与象共舞,与XX共舞,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词语,它往往表明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比如:有一个人他特别喜欢蝴蝶,把蝴蝶当作自己的朋友,研究它、驯养它,你写这个人,起一个题目,可以叫作—— 生:与蝶共舞
师:好极了!比如:有一个人特别爱读书,痴迷书籍,为读书他废寝忘食,写这样的人,你给它一个题目,可以叫作—— 生:与书共舞
师:恩,没错!再比如: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挺怪的,他居然喜欢上了一头狼!狼本性残忍,人们都怕,他不怕,他在大草原上和大头狼交到了朋友,相依为命,于是你可以把他叫作——
生:与狼共舞
师:没错!听过这个名词吗? 生:没听过。
师:有一部电影,名字就叫《与狼共舞》,那也获得过奥斯卡大奖。我从网上找了一些与XX共舞的词语,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有一字入题的,一齐读 2.一字入题 PPT:与龙共舞 与鲨共舞 与雪共舞 与墙共舞 生齐读:与龙共舞 与鲨共舞 与雪共舞 与墙共舞 师:四个“共”,哪个“共”让你犯困? 生: 与墙共舞 师:说自己的困惑。
生:墙不会动,那它怎么跟它成为相依为命的友人呢? 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要不你先猜猜看? 生:可能是——
师:真猜不出来啊,哦!你猜出来了。
生:老师刚才说与书共舞,书也是没有生命的,我觉得与墙共舞,墙和书是差不多的。师:所以,与书共舞是天天看许多书,与墙共舞是天天看着墙,今天看墙,明天看墙,今年看墙,明年看墙,是不是?不是,那就傻了!
生:我觉得他可能是靠着墙看书,靠着墙吃饭,靠着墙睡觉。
师: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也傻了不是,不猜了啊。其实,与墙共舞写的是一个画家,你知道他画在哪吗?在墙上作画那叫墙绘。画得特别好,他对墙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所以写他就叫——与墙共舞,看到这个题目你就想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题目的魅力。这是一字入题的,我们再看二字的。一齐读。3.二字入题
PPT:与肖邦共舞
与风筝共舞
与压力共舞
与飞碟共舞 生齐读:与肖邦共舞
与风筝共舞
与压力共舞
与飞碟共舞 师:最感兴趣的?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与飞碟共舞。师:不会吧?看过飞碟吗? 生:没有。
师:我看到过,在电视上。你说。生:现在坐的那飞行器,有人就叫飞碟。
师:你对飞碟也有研究,是吧。哦,那是假的啊。好,不讲了啊,我们再继续往下看,还有三字的,读。4.三字入题
PPT:与《红楼梦》共舞
与世界杯共舞
与奥运会共舞生齐读:与《红楼梦》共舞 与世界杯共舞
与奥运会共舞
师:与奥运会共舞我们2008年已经感受过了,是吧?我还找了一个史上最牛的题目哦,读 5.史上最牛的 PPT:与上帝共舞 生齐读:与上帝共舞 师:牛不牛? 生:牛。
师:见过上帝吗?咋回事呢?居然有人和上帝共舞,咋回事呢?明白吗? 生:可能是一个人特别信佛教,他特别信仰上帝。
师:后半句话没错。他特别信仰上帝,所以和上帝共舞,是吧?所以写他就是与上帝共舞,是吧?这是一种可能。可是很遗憾,不是。
生:我猜想是一个外国人看圣经,里面有个人物是上帝,他很喜欢上帝。师:还是往这一路去想了。也有这种可能,但也不是。生:可能是一个人死了,他去见上帝。
师:好,什么不好想,想到死啊,但死咱也不怕,因为可以见到上帝。好,不猜了,其实啊,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你一跳,他写的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是个营业员,是个卖东西的,为什么题目叫与上帝共舞呢?因为在营业员的眼中,所有的顾客都是他的—— 生:上帝。
师:没错,其实啊,上帝应该加上—— 生:双引号
师:这样就更好了。很多人都想找共舞的伙伴,但还真有人找不到,于是他只好改一改,读 6.内化“与XX共舞” PPT:谁与共舞 生齐读:谁与共舞
师:没人和我共舞,没人和我亲,没人和我和谐相处。其实,同学们,不要感叹,不要感慨,在我们的生命里最重要的是和自己共舞,和自己的内心共舞,和自己的内心亲密无间,和谐相处,只有这样,你才能和天地万物和谐共处,才能和天地万物亲密无间,孩子们,让我们和自己一起亲密共舞。谢谢孩子们!
附:课文
与象共舞
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必惊奇,也不必惊慌,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dǔ),它会对着你摇一摇它那对蒲扇般的大耳朵,不慌不忙地继续走它自己的路,一副悠闲沉着的样子。
象是泰国的国宝。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曾经以一当
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不奇怪。
在国内看大象,都是在动物园里远观,人和象离得很远。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很多次,我和象站在一起,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象的鼻息喷到了我的身上。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chí)了。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在泰国,大象用它们的行动证实了这种说法。在城市里看到的大象,多半是一些会表演节目的动物演员。在人的训练下,它们会踢球,会倒立,会用可笑的姿态行礼谢幕。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mō)。成排的人躺在地上,大象慢慢地从人丛里走过去,它们小心翼翼地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落脚点,每经过一个人,都会伸出粗壮的脚,在他们的身上轻轻地抚弄一番,有时也会用鼻子给人按摩。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有一次,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然后卷着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脱皮鞋的大象一点儿也不理会女士的喊叫,用鼻子挥舞着皮鞋,绕着围观的人群转了一圈,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身边,把皮鞋还给了她。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gān)尬(gà),只见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然优雅得像一个彬(bī)彬有礼的绅(shēn)士。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演。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第二篇: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王崧舟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王崧舟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王崧舟【1】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与象共舞》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抓住主要内容,通过不断的朗读、思考和探索了解泰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并加以运用,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人与大象的亲密、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与象共舞》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它饶有趣味的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现了泰国人独特的地域文化。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单独成段,围绕这泰国人与大象关系亲密展开。第一自然段概述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第二自然段讲述在泰国象是国宝,第三自然段讲述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第四自然段讲述在泰国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述了在泰国最使“我”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也能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学习状况,在设计本课时本着“尊重学生,放手自学”的原则,从学习目标的制订就开始放手,逐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感受自我学习的快乐。
1.认识“睹、驰、摩”等8个生字,熟记“松弛、按摩、尴尬、绅士、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来品读课文,领悟课文段落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3.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1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布置任务:一是读通课文,要特别注意带注音的字;二是去搜集一些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或者图片。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泰国神游一番。
简介: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万象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我们既不去欣赏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
1.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组:松弛按摩尴尬(ɡà)绅士气氛
2、说到人象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我想你们脑海里面一定会有一幅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特别深刻的场景,哪一个,在脑海里面迅速搜索一下,哪个画面哪个场景让你一下想到最能体现人象之间和谐亲密关系?
预设1:
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
预设2: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3、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指名读。
4、角色置换
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热烈的气氛!如果你就在泰国、就在东巴乐园,你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个观众吗?愿意的,你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多么欢快的舞蹈!多少热烈的气氛!如果你就在泰国、就在动巴乐园,你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头大象吗?愿意的,就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毫无疑问,他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这时,他们在音乐声中翩翩舞蹈,是多么的快乐,这时,他们的心中没有人与象的区别,有的是相互之间的信赖,这时,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那么和谐,同学们,这就是——读题:与象共舞
5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配乐齐读这一段。
同学们,此时人是那么高兴,象也那么快乐,实际上就是人和象之间的一份和谐,达到了人象亲密无间的境界。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直接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总后分。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总分结构的?找出来
2、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还想看看大象与人们和谐相处的其他画面吗?老师也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泰国的大象是出色的画家。……
4、课堂交流。
人们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们,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这种彼此的信赖足以让我们看到与象共舞的和谐画面。也能看到——呈现一组组大自然和谐的画面,升华主题——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泰国大象的知识么?那你可以课后去做一做:
1.读一读《泰国自由行》、《动物百科全书》中介绍大象的部分。
2.上网查资料也可:百度搜索——泰国象
3.《与象共舞》作者:赵丽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元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王崧舟【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依托重点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和精确,体会人和象关系密切,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2.理解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题目的双关作用,扩大命题范围。
1.课前播泰国风光图片及音乐:课前我们先欣赏一些异国风光好吗?
2.简介泰国。
2.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在泰国“与象共舞”的美丽。
1.课前老师布置了两项预习任务:①通读课文,并找一找带“睹”字的成语。②猜想一下这个题目,假如是命题作文,《与象共舞》,你会写些什么?完成这两项预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2.大投影出示:熟视无睹
这是这篇课文当中出现的一个新词,也是一个成语,还带一个生字,谁来读?
知道这个词儿的意思吗?在这个成语中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谁发现了?“视”——看见;“睹”——看见
更巧的是,这个成语当中两个词语意思是相反的,谁知晓了这个秘密?整个词说的是——。
析字解词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再一起读读。
3.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带“睹”的成语?
指名学生回答。
刚才你们所讲的这些带“睹”的部分成语,我们“先睹为快”吧。
1.第一项预习任务的检查已告一个段落。请看第二项预习任务。一起读课题。
2.从字面上看,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同样的意思,如果选用题目,我们仍然会选用——,因为它——。
3.那么,假如请你来写这个题目,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并且你没有看到过这篇课文,要紧扣题目——与大象一起跳舞,你会写些什么?
4.那么,赵丽宏先生呢?他的写法很奇怪。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你会发现什么?这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不是一直都在写跟大象一块儿跳舞?
5.学习第五自然段。
是啊,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请你轻声朗读这一段,你发现大象怎样跳舞了吗? 动笔画出来。
1.课文学到这里,你对与象共舞这个词还有没有别的理解?仅仅说的是与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觉得其间还隐含着什么?
回头再看前四个自然段,你在其间还能发现大象与人和谐共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境吗?
2.速读课文。速读之前,老师先提示大家:
①这4个自然段在叙述方式上与第五自然段有相同之处吗?
② 既然都是概具关系,是围绕中心句叙述的,想想,速读中该怎么做就能便捷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后汇报
①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实际上写的是人与大象的关系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写出的是人与大象关系是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人与大象
④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而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我们看到的是,大象与人
……
4.其实,人与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中吗?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5.所有这些,不正说明人与象之间和谐共处吗?文章的题目并没有偏题,这样的写法叫做一语双关。
1.“与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要反映的是与某某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和谐。
如:当你非常喜欢蝴蝶,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你可以说——与蝶共舞;如果你特别喜欢读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与书共舞。
2.出示:
与龙共舞
与鲨共舞
与雪共舞
与荷共舞
与墙共舞
哪个词最吸引人?你对哪个词有疑问?
3.这是一字入题的,还有二字入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词?
4.也有三字入题的。哪个词让你驻眼停留?
5.其实不管与谁共舞,它要表达的都是人希望与人、与自然间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6.选一个你心中共舞的对象,把你《与
共舞》的事写下来。
提示:别忘了用上“概具关系的”叙述方式。
第三篇:王崧舟《与象共舞》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与象共舞》课堂教学实录2011-04-11 13:29 在思维的断裂处邀您共舞
——《与象共舞》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课例说明】
2010年7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推出新课——《与象共舞》。在这个课品中,王老师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课两上”,或者叫“一个人的同课异构”。他根据不同的课堂价值取向对同一篇课文进行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不同的两个班分别进行教学实践。此课一出,全场震惊。听者不仅沉浸于《与象共舞》的两种不同的诗意,更被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超越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两节课,一节课以“阅读本位”为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一节课以“写作本位”为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指向“对言语形式的理解和运用”。在思维的断裂处,我们分明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张力,看到一种惊世的美丽。现将其教学实录整理编辑,献给所有语文路上的探寻者。实录
一、与“读”共舞:指向理解与感悟
(一)触摸词语,初步感受“象为国宝”的独特风情
师:《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课题上板书略读课文的符号“﹡”),课前老师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第一,读通课文,特别留意课文中标注了拼音的生字;第二,去搜集一些反映泰国风情的文字或者图片。这两项预习任务不难,但真要做起来可能有点儿烦。我来了解一下,完成这两项具体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真好,个个举手,自信满满。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看——
(屏幕出示:熟视无睹 冲锋陷阵 小心翼翼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
师:这是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五个成语,有的带生字,有的没带,但都是新出现的词语。谁来读一读?
生1:(朗读词语)
师:真好,字正腔圆!
师:谁再来读一读?五个词,一口气,行云流水!
生2:(一口气,熟练地朗读词语)
师:真好!读得熟啊,熟能生巧!来,我们一起把这五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词语)
师:还记得吗,这五个词语在咱们这篇课文当中都是写谁的?
生:大象。
师:没错!都是写大象的。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大像的呢?我们看——
(屏幕出示: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师:五句话、五个词儿都在写大象,谁来读第一句?
生1:(朗读句一)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
师:也就是说大象看到人群跟没看到似的,是吗?你不觉得这有点儿奇怪吗?第二句——
生2:(朗读句二)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
师:噢!原来大象曾经是战象,是吧?曾经和武士们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好的,第三句——
生3:(轻声、慢速地朗读句三)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
师:嗯,你也读得够小心的。大象用什么给人做按摩呢?
生3:用粗壮的脚。
师:嗯,粗壮这个词用的好,还有鼻子,是吗?你想一想,大象粗壮的大腿,肥大的鼻子,居然会小心翼翼地给人做什么?
生:(自由应答)按摩。
师:你不觉得这有点奇怪?好,继续读下一句——
生4:(朗读句四)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师:最后一句,谁来?
生5:(朗读句五,急促地)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师:流畅地完整地再读一遍,不着急!
生5:(再读句五,语气舒缓)
师:不错。大象如此庞大,如此魁梧,如此粗壮,居然能够和人群一起干什么?
生:(自由应答)跳舞
师:翩翩起舞。你不觉得这更让人奇怪,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吗?来,我们一起把这五个句子读一读!我读“大象”,你们读后边的部分,明白吗?
师生:(合作朗读句一至句五,教师通过每一句的主语“大象”示范引领句子的情感、语气)
师:多么独特的风情啊!你们知道如此独特的风情作者是在哪儿看到、哪儿听到的呢?
生1:在泰国。
生2:在泰国。
生3:在泰国。
师:记住了,是在哪儿?
生:(自由应答)泰国。
师:没错,是在泰国。在咱们中国能看到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到。
师:去澳大利亚能看到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到。
师:去美国能看到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到。
师:去法国德国意大利能看到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到。
师:去埃塞俄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看到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到。
师:只有——
生:(自由应答)泰国。
师:你不觉得奇怪吗?你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冒出来想问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吗?
生1:为什么在泰国大象会这样?
师:是啊,我跟你想的一样,怎么在泰国大象就变成这样了?
生2:为什么泰国的大象就能给人小心翼翼地做按摩?
师: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呢!
生3:为什么泰国的人不怕大象?
师:对呀,换了你,你第一次看到大象怕吗?
生3:怕。
师:毫无疑问,肯定怕!问得好!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问题,重要的是思考,重要的是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课文,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遍,思考:课文有五个自然段,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在写些什么?如果能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出来就更好!开始!
生:(浏览课文,师巡视指导,用时约2分钟)
(二)把握中心句,深入理解“人象无间”的浓情厚意
师:第一段写什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你请!
生1:第一段,概括了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是吗?写到大象的样子了吗?再读一读,请坐。
生2:写了在泰国如果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师:嗯,再简单一点!就刚才你说的那句话再简单一点。把话说简单了、说到点子上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是吗?哪怕减少一个词都好。看看,行不行?孩子,行吗?——别对我说不行!
师:在泰国——
生2:在泰国遇到大象——
师:是——
生2:是很自然的事。
师:好极了,我知道你准行!就是这一句。咱们一起读——
(屏幕出示句一:在泰国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
生:(齐读)在泰国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
师:把它划下来。就在第一句话中,但是你可以少划一些词儿。
师:好的,把笔放下。第二段——
生3:象对泰国人很好。
师:象对泰国人好,所以象在泰国人心中,在泰国的地位,它就是——
生3:国宝。
师:把那个句子读出来!
生: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好极了,就是这一句,把它划下来。
(屏幕出示句二: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好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句
一、句二。)
师:两句话,两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你有没有发现就在你们刚才的概括当中藏着一个诀窍——谁发现了?(师环视,见举手的学生不多)因为是诀窍,自然发现的人就不多,我们来听一听。你的发现是——
生:这一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师:没错,而且这个中心句的位置在哪儿?
生:在第一句。
师:没错,就在第一句,这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而这一段的中心句,正好概括了这一段的段落大意。这就是你们刚才发现的诀窍。这个诀窍到底灵不灵呢?咱们拭目以待。用这个诀窍再去看看一看下面的三个自然段,看你能不能很快地概括下一段的段落大意。
生:(自读课文,找中心句。约1分钟后,生纷纷举手)
师:你看,方法一对头,速度就加快了,这就叫事半功倍。
师:第三段,来,请讲!
生1:在泰国人和象没有距离
(屏幕出示句三:在泰国人和象没有距离)
师:真好,把这句话划下来。好的,继续第四段,来,你请!
生2:据说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气的动物。
师:老师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想一想,根据下文的内容,“据说”这个词还需要使用吗?
生:不需要了。
师:为什么不需要了?“据说”是听人家说,那么象的聪明和灵气在作者来说,只是听说吗?还是——孩子,他看到吗?
生:看到了。
师:那么“据说”这个词还需要吗?
生:不需要。
(屏幕出示句四: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气的动物。)
师:来,把这一句话划下来。好的!还有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实不用多说,不用多问,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划下来了。咱们一起读——
(屏幕出示句五: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生:(齐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师:是的,没错。大家看,五个自然段,五个中心句。
(屏幕出示:句一至句五。)
师:正是这五个中心句把咱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网打尽。来,我们捋一捋这篇课文的内容,跟老师一起读。
师:在泰国——
生:(齐读)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
师:注意第二句,在泰国——
生:(齐读)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糟糕!在泰国——
生:(齐读)象是国宝。
师: 聪明!再来。在泰国——
生(齐读):象是国宝。
师:在泰国——
生:(齐读)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在泰国,大象用他们的行动证明——
生:(齐读)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
师:真好!在泰国——
生:(齐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师:好极了,多么奇特的风情!这也只有在泰国才可以看到,才可以听到。还记得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还记得吗?其实你们刚才思考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谁发现了?你觉得其中的哪句话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你那么多问题的答案?
生: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再读一遍!
生: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太好了,一起读!
生:(齐读)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没有距离。孩子们,把这四个字,写在课题“与象共舞”的旁边。
生:(动笔批注)
师:好的,把笔放下,抬头看黑板。看王老师写一个字,(师在课题下板书“人”)孩子们,我在这个位置写一个“人”字,你想一想,这个“象”字应该写在哪儿?谁来写一写?好的,你请!
生1:(在黑板上紧贴“人”的下面写了一个“象”)
师:孩子,不好意思。向你讨教一下,为什么这个“象”字写在这儿?
生1:因为人骑在象的上面。(笑声,掌声)
师:人骑在象的上面,他们之间还有距离吗?
生1:没有。
师:谢谢,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书写啊!孩子们,这就叫人象之间——
生:(自由应答)没有距离!
师:这又叫象人之间——
生:(自由应答)没有距离!
(三)聚焦重点语段,升华感悟“与象共舞”的天地奇观
师:说到人象之间没有距离,我想你们脑海里面一定会有一幅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特别深刻的场景,哪一个?在脑海里面迅速搜索一下,哪个画面、哪个场景让你一下子想到人象之间一点距离都没有?
生1:看大象跳舞。
生2:象在给人按摩。
生3:人和象在一起跳舞。
生4:人和大象在一起跳舞。
师:是的,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孩子脑海之中会留下这幅画面,这幅画面就是人和大象一起舞之蹈之。这也是作者赵丽宏最难以忘怀的一幅画面。来,打开书,默读这一段,看看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人象之间没有距离。
生:(默读第五自然段)
师:好的,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画面,谁来读一读“与象共舞”的画面?
(屏幕出示: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生1:(看屏幕朗读)
师:好,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与象共舞”的画面。“在欢乐的音乐当中”,起!
生:(齐读段落,朗读过程中师纠正“踮脚抬腿”的读音)
师:孩子们,请你特别留意大象跳舞的动作,你仔细看一看,随着音乐的节奏,大象时而——
生1:摇头晃脑。
师:时而——
生2:踮脚抬腿。
师:时而——
生3: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
师:时而——
生4:长长的鼻子在空中飞舞
师:没错,就是这样的节奏,就是这样热烈的气氛。读一读吧,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来,谁来读一读?读出欢乐、读出热烈、读出舞蹈的节奏!
生1:(朗读段落)
师:好,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在欢乐的音乐中,象群翩翩起舞。”
生:(齐读课文)
师: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热烈的气氛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就在东巴乐园,我想你一定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名观众,是吗?愿意做观众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好的,把你们的这种陶醉读出来,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观众、我们就是人群,我们就是舞之蹈之的每一个人,请把带有符号的词语换成“我们”。
(屏幕出示: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我们都拥到了宽阔的广场上,我们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我们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生1:(替换角色朗读)
师:记住,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人群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人群!来,我们一起和大象舞之蹈之!起!
生:(集体替换角色朗读)
师:多么热烈的气氛,多么陶醉的场景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就在东巴乐园,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一头舞之蹈之的大象,是吗?愿意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好家伙,都想做大象。请你记住,我们就是大象,我们就是陶醉其中舞之蹈之的象群,请把带符号的地方读成“我们”。
(屏幕出示: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广场上,人群和我们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我们,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我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生1:(替换角色朗读)
师:还有谁也想成为大象?来,我们站起来,我们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语言,用自己的声音,和大象舞之蹈之,起!
生:(全体起立,替换角色朗读)
师:注意,舞蹈的我们加上动作读,预备起!
生:(教师进行动作指导,部分学生边读边模仿大象跳舞的动作)
师:你听!你听!舞之蹈之的观众在对大象说:朋友——朋友在哪儿?
生1:朋友,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吧!
师:大声地喊出来!
生1:朋友,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吧!
师:你再听,舞之蹈之的大象在对观众说,朋友——
生2: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大声地说!
生2: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好,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我们一起来吧!
生:(齐读“与象共舞”的场面)
师:请坐,孩子们。你想一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舞之蹈之的大象和舞之蹈之的观众还有距离吗?
生:没有。
师:除了身体,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距离?
生1:心灵。
师:心灵也没有距离!还有什么呢?
生2:友情。
师:友情没有距离!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距离?
生3:亲密无间。
师:好一个亲密无间!是的,所以你想一想,此时此刻,在舞之蹈之的观众眼中,大象还是大象吗,大象就是——
生4:我们自己。
师,所以你再想一想,在舞之蹈之的大象眼里,观众还是观众吗?
生:不是,观众就是大象。
师:没错,孩子们,这就叫人象之间——
生:没有距离。
师:这就叫“人象合一”。作者赵丽宏也曾这样说:“那真是天地间的美妙奇观,那真是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与象共舞的美好奇观,再一次感受这人象合一的天作之合!
生:(声情并茂地齐读“与象共舞”的场面)
师:毫无疑问,我和你们一样,陶醉在与象共舞之中了!下课!
第四篇:王崧舟课堂实录(定稿)
教学过程:
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其写过一首歌,叫做《涛声依旧》。听过吗?喜欢吗?我觉得不但曲谱得好,歌词也好。(出示歌词片段)“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用大白话说,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师: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
生:钟声。
师:这钟声是从哪儿来的生:寒山寺
(出示:200多年前,王士桢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指名读后点评。这是古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奇怪的是作者为了听寒山 寺的钟声,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出示:500多年前,高启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更让人奇怪的是,高启只要听到钟声,就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张继何许人也?
(出示:800多年前,陆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从诗中可以看到,陆游曾经到过哪里,听到过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诗人还会怎么想?
师生对句: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钟声,所以在陈小其的笔下有这样的钟声,(生读)200多年前的王士桢有这样的钟声(生读)„„„„
质疑
师:问题来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同的诗人都会写到寒山寺的钟声?
生:为什么四句诗中都提到了钟声?
师:是啊,寒山寺旁边有那么多景物,为什么诗人只关注到了钟声。
为什么这钟声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和一首诗有关,都和一个人有关,这首诗就叫枫桥夜泊,这个人就是张继
二、承:张继卧听寒山钟
1、通读《枫桥夜泊》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诗,直到读熟为止。
(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评价
正音后再指名读,要求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
师评: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仅嘴巴在读,用表情在读,用整个身体在读
(3)、师生对读,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反过来师生对读,有了刚才老师的范读,学生能学着老师刚才的读调读后三字。
船为什么要读得这么长
(4)、学生读整首诗,2、整体感受诗歌的情绪
师:读诗不但要读出味道,更要去体会诗给带给我们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词?
生1:愁、生2:忧愁、生3:愁眠、师: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4:神秘。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生5:幻
师:好一个传神的幻、生6:我的感觉是朦胧
师:月朦胧,鸟朦胧,夜色更朦胧。
3、品读诗歌的意象
师:你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肝有朦胧的感觉吗?为什么枫桥夜泊会带给你幻、愁、朦胧呢
再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在这个地方做一做记号。(生自由默读、画)
师:你们记下的不仅是符号,因为符号的背后是你们的思考,有你们的感觉。
这个晚上,张继睡了没有,睡着了没有,何以见得?诗中的哪个词在直接了当告诉了你张继根本睡不首。(愁眠)把愁眠圏出来。再说愁眠的近义词,反复读这个词,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我们按诗中写的顺序一件一件说。把这些词划下来。
生:月落(师板书)
生:江枫
师:你们看到江枫了,你们看到的只是江枫两个字。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想象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师描述:月亮西沉,天地一片 秋风瑟瑟地吹过,你看,那江边一株两株一排一片那是枫树,那是枫林,仔细地看,你看到了吗?睁开眼,说说你的眼前出现的关于枫树的画面,有一幅画面在你的眼前定格,那是什么?
生:看见火红的枫叶。
生:看见一片片枫叶落到江面。
师:是啊,因为愁眠,诗人发现了江枫
师:愁眠啊愁眠,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师板书)
师:找一个词来形容江中的渔火
生:微微的,暗,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
师:面对着暗淡的、微微的、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渔火,诗人睡不着觉了,因为愁眠,诗人的耳边突然响起了什么?
生:乌啼(师板书)
师:当乌啼划破深夜的宁静,忽然寺院边响起了——
生:钟声(师板书)
师:那是在夜半的时候,那是从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补充板书)
师:还是因为愁眠,诗人的感觉然发生了变化,诗中的三个字告诉了我们(霜满天)补充板书
你们看到过霜满天吗?霜是在地上的,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可能满天呢,只能是满地,张继写错了,你是怎么看的呢?
生:这是作者的一种遐想。
师:女孩的心思就是细腻啊,她告诉我们作者看到霜满天跟什么有关系(作者的心情)霜满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冷的感觉。
张继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怀才不遇
生:因为当时政治腐败,他觉得心灰意冷。
生:可能是被人诬陷了,师:有太多的可能了,现在我们谁也不清楚是因为什么而心冷,而心愁,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霜气满天的冷意和愁意。
三、转:月落钟声对愁眠
师:江枫是景,乌啼是景,渔火是景,这景层层包围着谁,伴随着谁,用张继的话说,这是江枫渔火对愁眠,注意到这个对字了吗?
因为这个对字太普通太平常,太容易被人忽视了。知道这个对的意思吗?出示选择题。你选第几种意思。
(1)对付
(2)面向 张继面向着什么?
(3)对面,敌对
(4)使两人东西互相配合、接触。
师: 什么配合他愁,似乎天地万物都陪着他一块儿愁眠,仿佛天地之间只写着一个字“愁”。就这样,张继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枫桥夜泊》
师配乐朗诵
生配乐齐读(在悠悠的音乐声中,学生入情入境)
师:月亮低沉,乌啼声声,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就在客船之上,张继辗转反侧,这首诗不是从他口中出来,而是从他的心底缓缓流淌出来。再指导朗读
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乌鸦也消失了,(擦去乌鸦)
那满天的霜气也只是用心感觉到的,(擦去霜满天)
那江边的枫树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擦去江枫)
那渔火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擦去渔火)
那寒山寺也看不到了,(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
师:天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可能相对的了。就在这个时候,你听(放钟声)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寒山寺的钟声穿过枫林贴着水面来到了客船之上,那声音那样真切地传到了张继的耳边。那声音仿佛在对张继说,此时此刻,你就是钟声,你来到江边,你来到客船之上,你来到张继的耳边,款款地,深情地对他说
出示: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
学生练习写话,交流写话
师:写多写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笔的时候你有一种感觉,你有话想对张继说,其实不是钟声,而是你的心声。
钟声悠悠传来,钟声终将消失,随着钟声的消失,张继的忧愁也终将消失。
四、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1、强化文化语境
师:古今中外写愁的诗举不胜举(课件出示)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你一定发现,诗人的愁都和一种景物联系在一起。你想过吗?要是这个晚上没有月亮,这满腹的愁又将托付给谁呢?再读诗句。诗人把愁绪托付给了夜半钟声,从此,在中国诗人的诗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思的景物,这也是张继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所以从张继开始,这钟声„„但没有一个人能把钟声写得那么传神。那钟声在陆游笔下回荡,(课件出示诗句)
(再读开篇写寒山寺钟声的诗句)
2、融合生活语境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经典 文化)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品读了寒山寺的钟声,想象一下,十年过去了,你终于有机会到苏州去了,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那就枫桥,你来到桥上,你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是谁,突然想到了一首诗,那是谁,突然想起了十年前一个姓王的老师曾经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张继的诗。(齐读这首诗)
虽然相隔千年,你突然觉得张继并不陌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第五篇:诗意语文:浅谈王崧舟的《与象共舞》
诗意语文:浅谈王崧舟的《与象共舞》
徐家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暑假,在山东风筝城潍洲剧场,现场聆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与象共舞》一课,真正感受文学底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力。这是小语界首位一个人的同课异构《与象共舞》。不同的课堂,不同的价值取向,可是每一节课都是那样智慧,感性,诗意。
静静地听着王崧舟老师的两节课,诗意的语言,舒缓的语速,无不是一种享受。那紧扣文章主题的渲染,让学生不断发展提升着学习状态。他们慢慢被王老师感染,同样富有诗意的学生发言一次次创造着课堂精彩的生成。两节课上得均是五年级下册的《与象共舞》一课,是王崧舟老师自己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第一节课,从形式各样的朗朗读书声中,你可以感受到,王老师的教学侧重点是阅读;第二节课,从预习作业的不同,就可以知道,王老师要从写作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会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由此及彼,充分发挥课文是个范例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写与()共舞或与()()共舞的文章该从何处着手。两堂课都抓住了与象共舞的主要段落,人、象舞蹈的场面进行分析交流。
第一堂课,王老师的语言极具感染性,让每个孩子都愿意化身为共舞中的一员——人或者是一头大象,从不断的朗读中感受人象合一的和谐之美;而第二堂课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象舞蹈的样子,从动作描写进行语言文字的比较,进而抓住“节奏”一词让孩子们去感受语言文字的节奏之美,感悟人与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主题。
观王老师的课不仅仅是对其教学艺术的汲取与赞不绝口,更为重要的是对其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崇敬。
课后,王崧舟老师还给大家做了报告,不仅结合自己的课堂交流了许多教学经验。还介绍了自己管理学校的心得体会。王崧舟老师作为一名校长不仅把自己的学校带入了杭州市金字招牌学校的行列,还把自己学校的老师也都带向成功,让他们也成为名师、骨干,更重要的是王老师没有放下自己的业务,依旧醉心于自己热爱的语文教学。
“同课异教”我是第一次听。我们先来看看王崧舟老师的第一节课:
第一步,让学生看课题。《与象共舞》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1节课讲完。第二步是齐读课题。第三步,检查预习情况。乍一听和我们平时上课的流程差不多?其实在这看似平常的开场中蕴含着不平常,王崧舟老师在一开始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他选的课和常人优质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一节略读课,是没有人在大赛中敢于涉足的。后来全国小语会理事长李春旺的评课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称王老师敢于挑战,不仅如此,还敢于拿同一篇阅读课文用两种教法来教学,这种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第一节课的教学是按从前到后的段落依次进行的。他抓住了5个重点成语(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体现出了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5个成语都是写谁的?是怎么写的?从重点词语的教学转到了重点语句的教学。大屏幕上出现了含有5个成语的句子,充分指导学生朗读,加深印象。然后小结并引出问题,“这真是独特的风景,知道是哪的风景吗?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接下来引领学生学习第1、2自然段,用原文缩减或提取来概括段意,在文中画出来。并问学生:“你们概括段意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好办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快速概括后3个自然段的段意,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有扶有放。
在让学生齐读画出的5句话的基础上(段意),提问:你们提的问题就藏在这5句话中,谁看出来了?(引导学生说出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让学生在书上课题旁写“没有距离”。后面紧紧抓住“人和象没有距离”重点教学第5自然段,这一部分的教学也是整堂课最精彩的部分,王老师设计得非常巧妙。
王老师板书设计也很巧妙。他先写一个“人”字,然后问学生:“让你来写象,你会写在人的什么位置?”每一个学生写完并说出理由后,李老师都会问一句:“人和象之间还有距离吗?”紧紧围绕“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来教学。最后老师总结:无论象在什么位置,象和人之间没有距离。为后面与象共舞做铺垫。在这部分教学中,老师还充分重视了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想象“与象共舞”的画面,充分读出了感情,还让学生在每句的前面加上“我们”来朗读,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让学生想:在这样的与象共舞的场景中,大象在对观众说:“朋友,„„”(学生自己接,比如你也变成一头象和我们一起跳舞吧)观众在对大象说:“朋友„„”(如上)在再一次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人象合一,板书“○”,把刚才的板书内容圈起来,让我们走进这热烈的气氛中,感受人象合一。
最后一句“毫无疑问的,我们也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情境当中。”结束了这堂课。
王老师的第二节课是这样安排的: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提要求:第一,认读生字词;第二,想假如让你写一篇命题作文该如何写。
2、多媒体出示成语:熟视无睹。提问:在这个词语中,其实有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视”和“睹”都是看的意思);另外两个字却是相反的(“熟”和“睹”),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带“睹”的成语?(惨不忍睹、睹物伤情、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然后多媒体出示和“睹”相关的成语,让学生齐读,再出示和词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填空。
3、学习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看课题“与象共舞”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和大象一起跳舞”,老师肯定并让学生写在课题旁边。用一句“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与大象跳舞?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引领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同时通过改写的一段话和原文比较哪个更有节奏、更好一些,指导学生句、段的写作。
4、接下来,抓住一个“拥”字,引出了“与象共舞”的另一层意思。李老师问:“拥”写出了观众的什么?(人多)还写出了什么?(急迫的心情)让你和大象跳舞你怕吗?(不怕,是人类的朋友)引导学生说出人和象亲密无间,并板书:亲密无间。
师:学习到这里,你还觉得“与象共舞”只是和大象跳舞吗?(还有亲密无间)
5、回过头来看前面几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教师总结:其实前面几个自然段都在写大象与人亲密无间,这样的写法就叫“一语双关”,板书“一语双关”。
6、扩展练习
(1)你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你可以写„„?(与蝶共舞)与凶狠的狼有某种关联,可以写„„?(与狼共舞)与某某关系亲密无间,就可以写与某某共舞。比如你喜欢大海,可以写„„?(与海共舞)你喜爱读书,可以写„„?(与书共舞)
师:我上网搜了一下与谁共舞,还真有不少,先来看看一个字的。(2)出示:与龙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
你喜欢哪个题目?对哪个题目有困惑?(与墙共舞,因为他是一个画墙体画的人)
师:有两个字的。
(3)出示:与肖邦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风筝共舞。你对哪个题目感兴趣?为什么?(学生发言:与压力共舞,有压力,想要摆脱压力)
(4)师:有三个字的,出示“与红楼梦共舞”;还有恐怖的,出示“与吸血鬼共舞”;也有美的,“与上帝共舞”,你认为谁是上帝?(顾客,因为作者是一个推销员)
(5)师:许多人都在找共舞的对象,就叫做“谁与共舞”。
7、总结:今天这节课,与谁共舞?(与师共舞,与语文共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与心灵共舞。
如果说王崧舟老师的第一节课从5个成语入手→含有5个成语的句子→自然段的教学,侧重于教给学生用原文提取或缩减概括段意,紧紧围绕“人和象没有距离”进行教学的,那么第二节课则从一个“睹”子入手,直接抓住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第5自然段讲起,然后回过头来简略学习其他自然段,引领学习全文,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怎样写这种题材的作文。
听王老师的课,感觉平稳扎实有效,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教法“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得言得法。我想这和王老师的文学底蕴深厚、教育理论充实、人生阅历丰富有关,人如课,课如人,一样平稳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