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齐读“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帝康熙命名的,“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先把生字读准这篇课文有4个生字,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读好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说说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这些强盗掠走了圆明园的多少珍宝?(出示ppt)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6)(将三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还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王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四.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2.以捕排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第二篇: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一、入题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课题。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生跟师写“圆”)
师:你来。
生:“圆”是圆满无缺的“圆”。
(指名读3个,再齐读,老师对第一个发言的孩子提出要求:要读大声,字字读清楚。接下来发言的孩子均能做到这点。)
师继续写明
师:“明”是光明普照的“明”
(同样指名读3个后齐读。)
师:“园”是皇家园林的“园”,一起说。
师: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
(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毁灭两个字可不能这样读,听好。
(师范读,将毁灭2字读轻了。)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两次)
(这个开题开得好。)
师: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先把生字读准这篇课文有4个生字,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读好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说说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向学生提出读书第一层次的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二、感知课文第一段。
师:好,很好很认真读完了最后一个字,来,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圆明园很宝贵。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了圆明园很宝贵?
生:它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板书“不可估量”再要求孩子把话完整说一遍。
生:不可估量
师;你再把这句话说一遍
(当孩子没有听清老师的指令时候,老师并不姑息,这就是课堂上的细节地方。)
生再说
师;你这句话说对了,但是这个字错了,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师很耐心为孩子纠音,并且对了后要求再读2次,同时要求学生齐读2次,同样对于重要的词语纠正后因为继续巩固。)
师追问:什么意思?
生:不可估量就是无法估计它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就是无法估计它的损失,还有什么理解?
生:简直无法估计。
生;计算不了了。
生:无法推算。
师:这简直无法估计,无法推算,计算不了了的是圆明园的什么?
生齐答:是圆明园的毁灭。
(老师喜欢把几个孩子的回答一并重复并语气加强,造成气势,这样既可以与学生再次对话,产生共鸣,还可以在运用语言上看出了其技术。)
师仍旧把话筒给第一个发言的孩子,顺势而导:你刚才话还没有说完呢。继续。
生: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节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技巧的,这样可以继续刚才孩子的思路,同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从学生表情看来,师继续板书:不可估量
师:是啊不仅是我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谁把这两个不可估量圈出来?那赶紧圈出来,学语文一定要敏感那。
师:圈了几个不可估量?
生:2个
师:大声地说,几个 生:2个
师:连续两个不可估量,这篇课文第一段话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第2 还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拿起书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话。
师:面对这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内心是怎么样的?
生1:我觉得这些英国的鬼子和法国的鬼子这样伤害我们非常地不好。
师:非常不好,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这两个字不足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可不是简单的不好啊,孩子。来你说。
生2:我非常怨恨他们,希望他们现在通通死去。
师:我发现你说话的时候手在抖啊,怨恨不足一表达你的感情,把怨恨该成——
生:愤怒
师:把怨字改掉,保留恨字。
生:愤恨。
师:好,愤恨,痛恨。
生:我发现他们是最可耻的。
师;把可耻换成——
生:是无耻的师:是的、生;他们根本不是人
师;是什么
生:是畜生。
师:是畜生,是禽兽,说得好。
师:带者这样的感受再来读第一段
(师范读,生齐读。老师在学生的感悟基础上层层递近,深入。)
师:因为这两个不可估量,你内心的感受可以估量吗?我们学语文不仅要关注印在纸上的文字,更要关注你的感受和心情。
师板书不可估量。
(一个不可估量,竟然有好几个层次的教学,从学生回答引出不可估量,再理解字面意思,再用这个词语说感受,最后提升到自我生命体验的层面。)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这是文章的第一段,那么学习了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国的园林艺术之宝化为灰烬
师:你希望老师把哪个词语写下来?
生1:化为灰烬 师:很好,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
师板书化为灰烬。
师: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生1:我国园林艺术至宝。
师:还有什么?
生1:建筑精华?
师板书化为灰烬。
师:孩子们还有什么化为灰烬?你读
指名读
(第一个孩子朗读水平一般,老师请他读3次,并无过多指导。第2个孩子读一次还好。第三个孩子声音平淡地读。)师:孩子,你为什么要深沉地读这一句话?
生;因为他非常气。
师:非常气啊 好好
生4读,接着老师语气高昂,问;什么化为灰烬?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还有什么被化为灰烬?(师板书。)
生:人民艺术化为灰烬。
生:我对圆明园的自豪感也化为灰烬。
生:建筑工人的心血化为灰烬。
生:我们智慧的结晶也化为灰烬。
生:圆明园的一切珍贵的历史文物也化为灰烬。
师:化为灰烬的不仅仅的建筑的精华,不仅仅是艺术瑰宝,化为灰烬的是人民最高的智慧。再读这一段话。
(老师感情高昂,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学习中间的段落。
师:这是学习了最后一段知道的,现在快速看看中间的部分,看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圆明园很大。
师;很大,大这个字眼可不太适合圆明园了吧?能换个词吗?
生1:雄伟
师板书雄伟建筑
生2:我知道里面的东西都是古代人的珍贵文物。
师:所有的文物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2:珍贵文物。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3:我还知道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什么意思
生:全世界都闻名的,师:哪个意思是全?
师:全世界都知道是谁?
师:全世界都听过的是谁
师:全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的神奇的幻想之都是谁?
生均答圆明园。
师:圆明园举世闻名的是
生:雄伟建筑
(师:圆明园举世闻名的是
生:珍贵文物
师:圆明园以„„而举世闻名
生:雄伟建筑。
师:圆明园以„„而举世闻名
生:珍贵文物。
师;我们的圆明园是——
生:举世闻名的。
师:请你找到写圆明园建筑的一段话,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其余同学找一找它一共用了几个“有”。
先自由读
(指名读,其余找)
生:一共有8个有。
师:找到了一共整整8个有,我们一个个去看一看,圆明园有什么?
师:(指名8人)第一个有——生接:金碧辉煌的殿堂
第二个有——生接:„„
„„
(师:整整8个有,再来读读。)生齐读。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 4个孩子都回答数也数不清个有。
师:找跟据,就在这一段话里找根据。敏感的不止找到一处两处,习惯好的,而且已经动笔把它记下了。如果我们作者妙笔生花,要写尽所有景物,所有景观,所有建筑还要用多少个有字?
生1:„„我从等字看出来的,等还没有写完,所以有好多个有
师:说的好,就一个字,看出了许多有,画出来了吗?这是依据之一。
生2;从等后面的很多看出来了。
师:从很多看出很多是天经地义。依据二
生3: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看出来,以为他并没有说有哪些 师:是啊,民族建筑有多少,西洋景观由有多少。这是依据3 生4;我从天南海北看出来
师:是啊,放眼望去,天南海北,那得有多少个有去描述它啊。
生5:我从饱览中外名胜看出来了
师:是啊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这是依据5,依据六?
生6:我觉得从饱览就可以看出来
师;是啊,要不然,我们凭什么去饱览,饱览什么呢?
生7:我从漫步看出来了
师:是啊,这是依据7 还有依据8 依据9 „„想去这个地方吗?
(从找简单的有入手上升到深层探究性阅读。)
生:想
师:进去吧
出示“漫步„„境界里。”
齐读
师;孩子们进去吧,走进这置身幻想境界之园,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之园,走进我们的圆明园吧!
齐读
指名读
师:谁愿意带领大家走进着充满幻想的圆明园。
师:孩子,你愿意离开吗?
生;不想,因为圆明园太让人迷恋了。
师:你读懂了,你知道了圆明园的是那样让人留恋往返。因为你置身与充满幻想的境界里。谁还愿意带领大家走进圆明园。
师:你陶醉了吗
生:陶醉了
师:因为只有置身于这样一个境界里这样一个世界里,你才会深深陶醉。让我们一起来陶醉吧。
生:齐读
学生把眼睛闭上,我们再去看看圆明园。读好后放出音乐和圆明园的图画。
师:这就是我们的圆明园,就是人间的天堂——圆明园,这就是我们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让你留恋往返,让你置身在幻想境界的圆明园,(师范读)圆明园美吗?
师;这一切的一切早已不存在了,着一切的一切早已永远化为灰烬,这一切的一切早已被2个强盗一把大伙化为灰烬。
师板书“0”。
(从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美后,又把感情的基调回归到对英法的愤恨。)
五、默读课文,质疑。
师:请你再读读文章,对于圆明园,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问些什么。
师:对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问这些鬼子,他们没有后悔吗,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师:他们是强盗啊,是畜生啊,怎么会后悔呢?
生2:我想知道他们那颗贪婪的心什么时候才会满足?
生3:我想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霸道。
生4:我想问他们在毁灭的时候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去阻值呢?
师;问得好问得痛快,早就应该问这样的问题了。
师: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都哪儿去了?
生5:为什么要让他们入侵,而且火烧3天3夜呢?
生6: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懦弱,而不组织起来反抗呢?
师:不是没有,孩子你读 了那段历史你会明白的。还有谁想问吗?
生7: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在刚着火的时候去救火,而是在毁灭的时候去救火呢?
生8: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火烧的时候去救火,而要在毁灭后后悔呢?
师:世界没有后悔药啊,我们悲哀,但是能仅仅沉浸在悲哀中吗?
生9:为什么我们要悲哀,而不是去救火,那么我们现在就不用悲哀了。
师:当然是美好的愿望,但是这样的愿望已经被残酷的历史毁掉了。我知道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很多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份资料,能帮你解决一部分问题,发下去看看,说说你又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此环节看出这个班学生的质疑能力很一般,同时倾听能力也很一般,因为有3 个孩子问了差不多同样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就文章精神内容提问,同时也要学会听得懂别人的问题,既然别人问了和自己差不多的问题,就不必重复。)
学生看材料。
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1:我对建造的钱印象特别深刻。
师:我知道你对某个数字产生了兴趣。
生: 9000多万。
师:这对圆明园的所有文物来说,它只是九牛一毛。
生2: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建筑规模。„„
师:足足有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请你闭上眼,放眼看去,1个足球场,10个足球场,50个足球场,500个足球场,640个足球场,望得到边吗? 生:看不到边。
生3: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有很145处景观,有亭台,楼阁,水榭140多处。
师: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要写尽这样的景观,这样的建筑,还得有许许多多的有啊。
生4:对圆明园的历史印象最深刻,它经历了6个朝代。
师:它经历多少年那?
生:151年。
师:它整整建造了151年,15代人的心血,6朝皇帝那,全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的规模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圆明园那。
(老师将质疑和资源拓展巧妙地相结合。)
师: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园林,却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课件展示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最终定格在大火)
师:面对这把大火,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一个词一个词写下来,不仅写到纸上,还要写在你的心坎上。
生:(自由写)老师巡视。
师:好,停下笔,让我们再来看一眼,圆明园。这被英法强盗毁灭的圆明园的焦土,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对英法鬼子说你们真的忍心放这把火吗?你们是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我鄙视你们。鄙视这种遗臭万年的行为。
师:孩子有志气!
生2:中国人民永远憎恨你们,憎恨你们那颗无耻的心。
师:要牢记这一笔血债啊。孩子,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生3:英法联军,我们会永远记得这把大火,我们会以两把大火还给你们的。
(众笑,掌声。)
师:我知道这是你内心的两把大火,这必将是化做你振兴中国,富强国家的力量啊。
生4:这把大火毁灭了我们圆明园的雄伟建筑,举世闻名,可见放这把大火的英法联军多么地残忍啊。
师: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痛恨上,面对这把大火,我们还应该对自己说。
生5:中国人一时的懦弱造成我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的毁灭。
师;从这把大火中,孩子你读出了一点,落后就要挨打。
生6;中国人啊,你们怎么会那么懦弱呢,一场大火都不敢救,你么应该对猪狗不如的人来点压力啊。
师: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你对当时的清政府,当时的军队不满,如果那时换做你,一个血性的男儿会挺身而出,有志气啊。
(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师: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话要说。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烧醒了中国人,烧醒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烧醒中国人要崛起,要强大的决心,在今天,在永远永远的未来,都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下课。
孩子们没有反映,师再次说:下课。掌声响起。
(在高潮中结课。)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余秋雨
曾经有一把大火——
它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它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它烧毁了中国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烧毁了中国人的自尊和骄傲!
它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梦想!
但是它——
它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它烧不毁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它烧不毁中国人民的仇恨!它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它烧不毁中国人民曾经创伤!
但是它——
是否真的烧醒了中华民族曾经的愚昧落后?是否烧醒了中国人民从此后要强大的决心?是否烧醒了中国人民每一根脆弱的神经?从此清醒而顽强地活着?是否真的烧醒了懦弱无用的清政府?至少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还是饱受外来者的压迫,侵略,侮辱。
圆明园的价值我想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乾隆写了一篇文章叫《圆明园后记》他这么概括的,他说:“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具有人道主义的法国作家雨果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雨果又说:“圆明园如同月宫式的仙境,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无可比拟的杰作”。就这样的一座圆明园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黑烟迷漫,掩蔽天日,万千火舌,往外喷发,火声若吼,草木箫瑟,悲戚之状,惨不可言。三天三夜的火烧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鲜血淋淋,伤痕累累,是毁灭,是葬送,是愤怒,是憎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恨结千团绕梦乡,难堪接断肠”。是“道不尽春夏秋冬”。如果说: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那么这个悲剧,我们付出太多太沉重的代价!忘掉历史意味着背叛!
第三篇:王崧舟课堂实录(定稿)
教学过程:
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其写过一首歌,叫做《涛声依旧》。听过吗?喜欢吗?我觉得不但曲谱得好,歌词也好。(出示歌词片段)“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用大白话说,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师: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
生:钟声。
师:这钟声是从哪儿来的生:寒山寺
(出示:200多年前,王士桢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指名读后点评。这是古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奇怪的是作者为了听寒山 寺的钟声,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出示:500多年前,高启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更让人奇怪的是,高启只要听到钟声,就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张继何许人也?
(出示:800多年前,陆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从诗中可以看到,陆游曾经到过哪里,听到过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诗人还会怎么想?
师生对句: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钟声,所以在陈小其的笔下有这样的钟声,(生读)200多年前的王士桢有这样的钟声(生读)„„„„
质疑
师:问题来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同的诗人都会写到寒山寺的钟声?
生:为什么四句诗中都提到了钟声?
师:是啊,寒山寺旁边有那么多景物,为什么诗人只关注到了钟声。
为什么这钟声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和一首诗有关,都和一个人有关,这首诗就叫枫桥夜泊,这个人就是张继
二、承:张继卧听寒山钟
1、通读《枫桥夜泊》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诗,直到读熟为止。
(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评价
正音后再指名读,要求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
师评: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仅嘴巴在读,用表情在读,用整个身体在读
(3)、师生对读,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反过来师生对读,有了刚才老师的范读,学生能学着老师刚才的读调读后三字。
船为什么要读得这么长
(4)、学生读整首诗,2、整体感受诗歌的情绪
师:读诗不但要读出味道,更要去体会诗给带给我们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词?
生1:愁、生2:忧愁、生3:愁眠、师: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4:神秘。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生5:幻
师:好一个传神的幻、生6:我的感觉是朦胧
师:月朦胧,鸟朦胧,夜色更朦胧。
3、品读诗歌的意象
师:你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肝有朦胧的感觉吗?为什么枫桥夜泊会带给你幻、愁、朦胧呢
再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在这个地方做一做记号。(生自由默读、画)
师:你们记下的不仅是符号,因为符号的背后是你们的思考,有你们的感觉。
这个晚上,张继睡了没有,睡着了没有,何以见得?诗中的哪个词在直接了当告诉了你张继根本睡不首。(愁眠)把愁眠圏出来。再说愁眠的近义词,反复读这个词,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我们按诗中写的顺序一件一件说。把这些词划下来。
生:月落(师板书)
生:江枫
师:你们看到江枫了,你们看到的只是江枫两个字。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想象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师描述:月亮西沉,天地一片 秋风瑟瑟地吹过,你看,那江边一株两株一排一片那是枫树,那是枫林,仔细地看,你看到了吗?睁开眼,说说你的眼前出现的关于枫树的画面,有一幅画面在你的眼前定格,那是什么?
生:看见火红的枫叶。
生:看见一片片枫叶落到江面。
师:是啊,因为愁眠,诗人发现了江枫
师:愁眠啊愁眠,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师板书)
师:找一个词来形容江中的渔火
生:微微的,暗,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
师:面对着暗淡的、微微的、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渔火,诗人睡不着觉了,因为愁眠,诗人的耳边突然响起了什么?
生:乌啼(师板书)
师:当乌啼划破深夜的宁静,忽然寺院边响起了——
生:钟声(师板书)
师:那是在夜半的时候,那是从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补充板书)
师:还是因为愁眠,诗人的感觉然发生了变化,诗中的三个字告诉了我们(霜满天)补充板书
你们看到过霜满天吗?霜是在地上的,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可能满天呢,只能是满地,张继写错了,你是怎么看的呢?
生:这是作者的一种遐想。
师:女孩的心思就是细腻啊,她告诉我们作者看到霜满天跟什么有关系(作者的心情)霜满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冷的感觉。
张继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怀才不遇
生:因为当时政治腐败,他觉得心灰意冷。
生:可能是被人诬陷了,师:有太多的可能了,现在我们谁也不清楚是因为什么而心冷,而心愁,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霜气满天的冷意和愁意。
三、转:月落钟声对愁眠
师:江枫是景,乌啼是景,渔火是景,这景层层包围着谁,伴随着谁,用张继的话说,这是江枫渔火对愁眠,注意到这个对字了吗?
因为这个对字太普通太平常,太容易被人忽视了。知道这个对的意思吗?出示选择题。你选第几种意思。
(1)对付
(2)面向 张继面向着什么?
(3)对面,敌对
(4)使两人东西互相配合、接触。
师: 什么配合他愁,似乎天地万物都陪着他一块儿愁眠,仿佛天地之间只写着一个字“愁”。就这样,张继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枫桥夜泊》
师配乐朗诵
生配乐齐读(在悠悠的音乐声中,学生入情入境)
师:月亮低沉,乌啼声声,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就在客船之上,张继辗转反侧,这首诗不是从他口中出来,而是从他的心底缓缓流淌出来。再指导朗读
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乌鸦也消失了,(擦去乌鸦)
那满天的霜气也只是用心感觉到的,(擦去霜满天)
那江边的枫树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擦去江枫)
那渔火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擦去渔火)
那寒山寺也看不到了,(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
师:天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可能相对的了。就在这个时候,你听(放钟声)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寒山寺的钟声穿过枫林贴着水面来到了客船之上,那声音那样真切地传到了张继的耳边。那声音仿佛在对张继说,此时此刻,你就是钟声,你来到江边,你来到客船之上,你来到张继的耳边,款款地,深情地对他说
出示: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
学生练习写话,交流写话
师:写多写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笔的时候你有一种感觉,你有话想对张继说,其实不是钟声,而是你的心声。
钟声悠悠传来,钟声终将消失,随着钟声的消失,张继的忧愁也终将消失。
四、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1、强化文化语境
师:古今中外写愁的诗举不胜举(课件出示)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你一定发现,诗人的愁都和一种景物联系在一起。你想过吗?要是这个晚上没有月亮,这满腹的愁又将托付给谁呢?再读诗句。诗人把愁绪托付给了夜半钟声,从此,在中国诗人的诗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思的景物,这也是张继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所以从张继开始,这钟声„„但没有一个人能把钟声写得那么传神。那钟声在陆游笔下回荡,(课件出示诗句)
(再读开篇写寒山寺钟声的诗句)
2、融合生活语境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经典 文化)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品读了寒山寺的钟声,想象一下,十年过去了,你终于有机会到苏州去了,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那就枫桥,你来到桥上,你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是谁,突然想到了一首诗,那是谁,突然想起了十年前一个姓王的老师曾经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张继的诗。(齐读这首诗)
虽然相隔千年,你突然觉得张继并不陌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第四篇: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王崧舟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
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之二(王崧舟)
王崧舟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6)(将三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还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王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
四.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
2.以捕排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执教:王崧舟
上课地点:浙江省委党校文欣大厦
全国新生代教师成长论坛 拱宸桥小学上课班级六(3)班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
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
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
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