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阅读课堂“少教多学”模式微探
语文阅读课堂“少教多学”模式浅探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李大兴
当前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减少时间,提高效率是必然的趋势和少教多学的首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善于诱思,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老师的一味讲解,才能做到 “少教多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母语的基础课程,历来就是被关注的对象,但以前大多停留在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重视了听、写,老师的说,学生的练习和书写。但是现在阅读教学中的好坏直也被重视起来,阅读有丰富知识的作用,有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课堂如何来提高效率,体现出“少教多学”哪?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让学生有意识地研读课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用的是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研读的方法。甚至老师在讲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本内容一片茫然。教师一堂课下来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根本不知其所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应该把阅读课堂交给学生,只有学生能有意识的去学习,有目标的去学习,才会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老师的讲解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单元教学中,每个语文单元都是一个主题的文章组成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去通读、有意识的研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收集一下课堂效果,我相信没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好的一面,他会很好的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会做出圈划。
2、课堂设疑,带着疑问去学习,少教多学的有效捷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的接受和记忆。”其实,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只是表面而肤浅的认识,是教师“自我感觉”满意取代了学生的感觉。那么有没有更好地方法来做到阅读课堂以点带面作用的方法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课堂设疑,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而且能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实现“少教”。
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语文课堂是思想的对话,是精神的陶冶,是感情的共鸣。我们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都是老师的满堂灌输,这在评价教师时也作为了这个老师讲解得好不好的标准,课堂听起来好像非常精彩,老师非常有学问。殊不知我们课堂不论是语文还是英语都有一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学会了,而不在于老师的讲解是否精彩绝伦。这也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改革方向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还政于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们教师要作为引路人和指路人存在,适时点拨。
4、让学生说起来,在课堂上思想动起来。
语文教师要改变“一人讲课,满堂安静”的思想认识。课堂太安静,就没有思想的波动,没有思想的碰撞,那怎么会是有收获的课堂,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语文课堂是思想的放飞,是感情的奔流,是唇枪舌剑的辩论。陈旧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学要求。乱而有序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就会主动而愉悦的学习中去享受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的思维就会不再囿于书本,而会把书本知识延伸到其他的阅读,并将会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5、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教师要善于诱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诱思,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进行质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我们学习人教版五年级的《晏子使楚》这一课,我先板书“晏子”这个词,让学生谈谈这是什么意思,是个什么人物,一下就勾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再板书课题“晏子使楚”,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个人要到楚国而去,所为何事?这些都让学生内心有了牵挂,然后让他们去读课文,在读完一遍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深,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反复读几遍,学生很快地并能准确的总结出晏子使楚的目的: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为盗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
少教多学做为一种理念、教学行为,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面对的学习内容也是不同的。对每个学段、每篇课文阅读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孔子说因材施教,我们现在也是提倡要因人而异是同样的道理。
再者一堂阅读课,老师一味的说教,只能使内容无色无味,学生听了这样的课,只能是觉得没意思,昏昏欲睡没有新鲜感,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也累的够呛。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进行阅读,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阅读。学生多读多思,自己进行感悟,学会阅读。同时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只有主观的能动性才能带来更好地效果,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后进生,要让他们感觉老师眼中有他,对他有目光的期待和语言的鼓励,及时消除他内心的自卑感和障碍心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渔。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自行发现,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教师真正做到“少教多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篇:“工作坊”式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模式微探
摘要:目前我国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但相当多的高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与现行的翻译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笔者针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翻译工作坊”理念引入具体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实战翻译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已成为翻译市场需求主流,应用型翻译人才社会需求十分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 到2009 年,中国翻译从业人员达 50 多万人,但专业翻译人员却只有 6 万人左右,尤其是具有扎实翻译功底和翻译能力的人才严重不足,缺口高达90%。尽管各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逐年扩招,但相当多的毕业生并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尤其是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达不到市场的要求与目前的翻译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笔者针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材料陈旧、评价机制单一和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将“翻译工作坊”理念引入具体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从而实现大学专业性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翻译工作坊
二、教学实践
根据“翻译工作坊”理论,笔者对我校英语专业2009级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证,以期为日后新教学模式的推广获取第一手资料。两个班学生人数均为28人,英语水平大致相同。两个班均进行了一学年的汉英和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对英汉思维和文化差异有所领会,基本掌握英汉词汇、句子和语篇方面的差异以及基于差异的相关翻译技巧。为了方便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教学规划
在对照班的课堂上,笔者布置翻译材料,同时介绍翻译策略和技巧,允许学生查阅词典,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翻译练习,然后上交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对于实验班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方式,笔者将其划分为 7个工作坊,每组 4人。在工作坊内,学生仿照翻译市场进行工作流程划分和任务分配,包括承接任务、了解客户要求、翻译团队成员确定、成员间任务分配、交付成稿。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教师将所选翻译材料提前1-2周分发给学生或上传至班级公共邮箱;学生以工作坊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和平行文本,并将材料共享;各工作坊讨论平行文本和资料的行文结构、逻辑安排和语言特征,对翻译材料进行仿写和翻译,可以使用翻译软件,最终形成译文。
2.各工作坊推选代表阐述对平行文本和相关材料特点的归纳总结,并对其他工作坊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参与讨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英汉思维模式和语篇的异同;各工作坊推选代表做presentation,对译文进行展示,并对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解释和说明;其他工作坊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总结;各工作坊对译稿进行讨论和修改,将最终成稿上交,并撰写本次翻译的自我评价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译文展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二)教学实例与分析
笔者选取了一段商务合同作为翻译材料,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证教学,说明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译文结果的差异。例文如下:
兹经买卖双方同意由卖方出售买房购进下列货物,并按下列条款签订本合同:
„„
经销人如果发现供应人的商标、专利、版权或其他工业产权被第三者侵犯时,应立即将此事通知供应人,并协助供应人采取必要的步骤,有效的保护其权利。
双方同意各方均等出资,分期建设工厂。按照业务发展需要,估计投资总额将达到人民币一亿元。
„„
对照班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在课堂上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上述翻译练习。实验班的7个工作坊通过网络搜索平行文本和相关资料。在对两个班施行不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对译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关于约首的翻译,格式相对比较固定,实验班的工作坊受平行文本的启发进行套用,而对照班因未采用团队讨论的学习模式,并且没能参照平行文本,80%学生的翻译与合同约首的习惯翻译相差甚远。
3.对于翻译第二句中的“应”这类合同中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的词汇,实验班工作坊注意到了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大部分出色地翻译成“shall”,但对照班80%以上的同学按照中文对应翻译成“must”。
4.英语商务合同中多使用被动句,并且必须用完整的句子结构表示,而汉语中通常将“被”字隐含在句意中。如对第三句中“分期建设工厂”的翻译,实验班工作坊大多将其与前句分开,翻译成被动句“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ctory is to be carried out in phases”,而对照班同学多将其与前句一起翻译为主动句。
三、教学实践总结
经过一学期“翻译工作坊”的训练,实验班同学在文本分析、英汉思维方式转换和语言表达习惯处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班相比较,提高幅度明显。经过实证研究,笔者发现“翻译工作坊”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引入与商务贸易紧密结合的翻译材料,有助于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题材资料和平行文本使学生在阅读和仿译的过程中明悉商务类文本翻译的要求和功能特征,有助于学生跨越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的障碍,提高外语综合能力;以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翻译,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合作和竞争意识,这些都为学生日后踏入社会从事职业翻译提供了准备。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较弱,应试取向明显,团队合作中有“搭便车”现象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第三篇:少教多学论文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自己都能够学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也能使班级里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句“错的好!”就能是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3.给学生更广的天空去飞翔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对学生有很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似乎什么内容都要讲,唯恐哪里少讲了,漏讲了,课堂往往会演绎成教师的个人演讲。实际上,学生知道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进行内容筛选,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投入静思默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
4.以大数学的眼光看教材,精选课题,知题善任
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节,一种方法一道题,要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能做的题进行训练,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来拓宽思维,感受数学之美。
5.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创建特色,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少教多学”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或不同的课型上,例如习题课和例题教学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但是,创新是对原有方法或关系的变革与调整,而不是彻底否决,因此创新一定要有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好比无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从理论来看,新旧迁移是构建知识的基本形式;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状况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且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需要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事实也正是这样,因为缺少必要的预备与介入,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困难重重,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
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会有个性与特色。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教师,无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的善于设问与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与启发诱导;有的善于组织教材与素材;有的善于变式教学与组织练习;有的善于归纳与复习;有的善于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有的注重合作学习,有的强调自主探究„„.他们在教坛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学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其本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新意不等于创新,引进不等于成功;个人有个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
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自己都能够学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也能使班级里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句“错的好!”就能是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3.给学生更广的天空去飞翔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对学生有很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似乎什么内容都要讲,唯恐哪里少讲了,漏讲了,课堂往往会演绎成教师的个人演讲。实际上,学生知道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进行内容筛选,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投入静思默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
4.以大数学的眼光看教材,精选课题,知题善任
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节,一种方法一道题,要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能做的题进行训练,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来拓宽思维,感受数学之美。
5.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创建特色,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少教多学”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或不同的课型上,例如习题课和例题教学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但是,创新是对原有方法或关系的变革与调整,而不是彻底否决,因此创新一定要有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好比无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从理论来看,新旧迁移是构建知识的基本形式;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状况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且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需要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事实也正是这样,因为缺少必要的预备与介入,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困难重重,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
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会有个性与特色。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教师,无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的善于设问与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与启发诱导;有的善于组织教材与素材;有的善于变式教学与组织练习;有的善于归纳与复习;有的善于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有的注重合作学习,有的强调自主探究„„.他们在教坛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学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其本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新意不等于创新,引进不等于成功;个人有个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
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第四篇:少教多学总结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分,是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艰难性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它不仅占去了师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构建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目前,“还课堂于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顺应历史潮流。
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激发教师能主动运用并探索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进一步提升我校老师综合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质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随堂听课,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干预性、有效性、主导性,寻找提高课堂效率,尝试寻找还原学生自学时间的操作方法
2.中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个体上要“自主”,整体上要“合作”,过程中要进行“探究”,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
(1)小学低年级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更高效”的课堂模式的研究
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的方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则采取“唤起参与—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小组展示—自我小结”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通过“说一说,问一问,演一演,唱一唱,辩一辩,访一访”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2)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整合了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导入激趣→自主发现→探究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层次。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实践和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实践和研究,逐步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一引三练”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及像我校这一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指导。
2、案例研究法。走进课堂,听课,议课,反思,改进,再“听——议——思——改”,如此反复,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3、比较研究法。比较、借鉴全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4、行动研究法。
5、实践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5----2012.6):准备阶段。
⑴确定课题名称,研讨撰写课题方案.⑵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⑶搜集相关理论资料。
⑷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方案,准备申报,进行课题论证;
⑸确定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2、8—2014、6)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
⑴收集文献资料,集中学习理论,培训实验教师。⑵探索落实小学“少教多学”。对各个阶段的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展开深入的研究。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讨论并分工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研究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
⑶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一引三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一堂课有效首先是目标,一个主要目标:可以结合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一种学习方法,一个关键问题等都行,一堂课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目标。即“一课一得”。
三练:
独学独练——①这个知识点定义检索,学会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储存——检索作用,识记作用,目的是想学。
互学互练——②让这个知识点回归生活,延伸社会,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等相结合,一引三练,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是乐学与会学。
群学齐练——③这个知识点通过读中感悟,品读回味,熟读成诵,目的是学会。
一引:教学目标(导学案)
三练:预习:①独学独练;②群学交流;③形成共识。
展示:①组长发言;②组员补充;③解答质疑。
反馈:①巩固练习;②检测过关;③评比激励。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巩固过关)
⑷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分析讨论,可取的地方继续实施,不足的地方讨论修改,使此种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并使研究更加深入,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
⑸阶段性成果鉴定、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
⑴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⑶汇编课题案例、论文、活动光盘。
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六、课题的组织机构
组
长: 负责人: 组
员:
七、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xxx:本科学历,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
xxx:一级教师,专科学历,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xxx: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大专学历。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曾主持市级课题研究。
xxx:一级教师,专科学历,湟源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⑴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研究,领导全程管理。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
⑵时间保证: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科室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⑶硬件支持: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室。
⑷软件支持: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
⑸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在研究过程中,打印经费,开题论证等费用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八、预期成果
教师论文、案例
导学案集
结题报告
九、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确定课题,撰写方案。
2012年5月到6月,从接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通知以后,我们学校的领导就高度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认真阅读了该课题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教科室人员认真研究和讨论,准备实施《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课题实验。
课题名称确定好以后,我们从学校教师中精选语文骨干力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接着课题组成员就搜集相关理论资料,拟定了课题的实验方案,准备申报,并进行了课题论证;最后确定了我校《“少教多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二)培训教师,更新观念
为了搞好我校的课题《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研究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员的培训,多次派课题组相关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帮助实验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切实提高了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员的研究水平。
(三)实践研究,探索范式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进行科学分工,确保小学低段、中段、高段都有实验研究人员。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分三步进行。
1.模式的培训。
首先,我们召开课题实验小组人员会议,由教教研员把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操作步骤给课题组成员进行讲解培训,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2.模式的实施。模式的实施分以下几步进行。
(1)小组建设。
“少教多学”的目的就是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建设是关键。于是,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确定实验班级第一个月的实验主题就是小组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xx学校课堂改革的小组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必须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且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想一句有激励作用的口号,给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组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在此项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了“小组建设有效性评价”活动,分别从小学和初中各评选三个小组建设优秀班级。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实验,促进了班级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并且把小组建设的经验在全校推广。
(2)导学案的撰写研究。
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施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主动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变成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那么,要实现这一转变,精心设计导学案这一任务就成为关键。首先,我们学校设计了“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旨在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让大家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每月都对老师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3)课堂范式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的少讲,尽量的让学生多学。于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放手”才能学会“走路”,放手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我们推门进课堂听课,课后与老师们探讨交流;我们召开课改实验研究会议,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在本学期积极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示范课教研活动,评出了课题实验优秀示范课及优秀课题实验教师。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语文课改实验工作走向深入,同时激发了全体语文教师参加课改实验研究工作的兴趣。3.交流与反思。
我们一边进行课改实验研究,一边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小组建设阶段,我们组织课改实验教师撰写了小组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并且进行了经验交流,实验教师高永兰、韩云等作了经验介绍。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撰写了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课题实验相关成果,评选出了优秀课改实验教师并进行了奖励。
十、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活动,我们的“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多次的外出培训、教研员和校本教研活动,老师们已经转变了教育观念,从思想上积极地要求进步,从行动上也开始大胆地进行尝试研究,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2.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班级的课桌都是按小组摆放,学生都进行了科学分组。通过“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基本从形式上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正在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基本能自觉、主动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并且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积极地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已经逐步演变成导演,成为了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了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成为了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3.实现了实验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在本期的各类教研活动中,他们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学校举行的校本教研活动当中,课题组成员xxx三位老师带的班级被评为“小组建设优秀班级”。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都提交了两篇以上的教研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总结等)。
十一、今后打算
我们的课题实验才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在进行中。我们会在后期的实验阶段进一步做好相关实验工作,并且一边实验一边总结,准备把该项课题实验活动推向纵深,力争取得更加丰富的实验成果,并且把实验成果向其他学科推广。
1.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121”课堂教学模式。
2.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
2013年12月
第五篇: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的几点体会 伊宁二中 吴俊芳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达成有效教学?“少教多学”给了我启发,如果能让学生先学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那么老师课堂就会很轻松,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习,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体会。
一、先学后教
首先,先学和自学立足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通过先学和自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学习者必须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通过先学的实践锻炼,可以培养学习者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并在先学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就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先学和自学可以让学习变得有准备,布鲁姆认为:“学生在校的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预先学习的基础之上,即学习每一任务都要具备某些必需的预先学习。这种预先学习带有认知的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主要变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先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同时也是唤起过去相关经验和发现学习困难的过程。通过学习者的先学,可以使让未来的教学变得有准备。有了先学和自学的基础,后面共同学习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有了更好的保证,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做起来都可以事半功倍。我在教学时主张学生预习,也就是先学自学。预习内容包括字词的注音释义,课文的阅读标注,查阅作者资料,在书上做标记找出你感觉美的语言或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试着写批语,每课提出你不懂的问题若干。课堂上字词我不讲,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注音解释,我就让学生造句理解词义,并找出同义词加以辨析。作者资料生平简介我不讲,学生自己汇报相互补充,如果有知道背景的就更好了,我只补充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课堂上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研讨课文内容,而不至于重复罗嗦,导致学生厌烦。
再次,先学和自学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新材料更具有探究和发现性,更容易激发和满足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欲望先学和自学提供学生接触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更有效地引发学生获得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和快感,获得“我能行”的自我认同感。课堂上,我让学生将预习作业中在书上标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就不讲,解决不了的我在讲,大家才会注意听,而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学生还很有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在品读析句时,学生将预习时划出的句子进行赏析并说明理由,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阅读感悟能力,我只讲重点句以及难理解的句子,我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我引导“你知道”,从而使“你”不断地“有”。预习无疑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鼓励和培养学生预习。
二、不会才教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有效地教学既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不仅意味着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合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意味着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我们要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同意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用标准答案来固定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问题,我加以点拨,比如:这学期学说明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学生以为题目就是说明对象。但我让学生深入的读课文后学生才明白课文不是主要讲恐龙和沙子,而是通过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证明“板块运动理论”,通过在恐龙灭绝的地方发现“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而“斯石英”只有通过巨大的撞击才能形成,从而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而不是“火山说”。所以短文两篇的说明对象是“板块运动理论”和“恐龙灭绝的原因”。分析完课文,学生豁然开朗,A本来很难理解的事理说明文在我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另外,我在让学生总结写作特点时,我会结合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将写作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总之,“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就是需要我们教师以自己的“无为”方式促进学生的“无不为”。我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吴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