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19-05-12 23: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篇: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字数:2679 字号:大 中 小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呢? 让学生充满兴趣

有兴趣,才乐意做,乐意做,才积极主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古董”味较浓,学生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鉴于这些情况,语文课要上得饶有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学表明: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从上课的对象上变出趣,让学生做一次老师,各组请二个人上课,一个主讲,一个补充。看哪个组讲得好、教得好。学生听自己上课,也特别有劲,个个都很专心,重点部分都能讲到,字、词、句、篇的分析,基本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可以互补。因为学生回家预先精心准备了,超出原先的预期效果。一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用这种方式上,学生记忆深刻牢固,因为重点部分各组都讲了,起到反复巩固的作用。这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2)从教材内容上找出“趣”。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喜欢哪些动植物,再让学生谈谈七彩的校园生活,然后导入新课,看看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呢?百花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小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让学生思路清晰

一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主要是指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清晰,重点、难点清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清晰这堂课了解多少、懂得多少、必须学到掌握多少。师生共同透明度高、清晰度高,而不模模糊糊。这样更利于学生去主动学习。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如果要学生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记叙、议论、抒情”,做到“安民告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接着用肢解法,让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也可叫一个有朗诵水平的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抒情与议论。然后用默看3个小故事来理解记叙,再阅读全文让学生议论出记叙文中这三者的关系:必须以记叙为基础,抒情、议论为突出中心服务,起到感染读者、升华主题的作用。最后让一个学生口头讲述班中的一件好人好事,然后为这件好人好事的口头作文配个抒情议论性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学生在课内就完成模仿——迁移——创造的过程,掌握了记叙、抒情、议论。当然,由于各人的理解水平、原有基础不同,掌握得好坏不一,但是这三者是清晰了,知识也学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发挥。

让学生读最好的书

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教师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学生心灵的书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臭烘烘的垃圾堆和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是一样的吗?它们在学生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学生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还愁不主动去读书吗? 让学生主动探索

4.1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教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4.2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亲自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于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多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

第二篇: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南省商丘市 王明超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导着教师观念、角色、及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重教书更重育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心灵交流,并使学生形成从生活中学习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兴趣 全体 参与 实效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落实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关键是如何把这种共识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我认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一下几点做起。

一、要善于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这是自然给她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他们可以用它除去生来的无知,所以我们应该加以鼓励2。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我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和引导○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七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七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而且还要让学生自己设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陈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整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4。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们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譬如我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我在讲台上以侧身卖出一大步,让学生看着像什么字,同学们说像个“人”字; 1 我又张开双臂做出一个张臂拥抱大树的姿势问同学想什么字,同学们说像个“大”字;我又举了木棍上火苗煽动是个“火”字;火上盖上土就是“灭”字;屋外下雨屋里也下雨就是“漏”字······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条件,努力去探究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最终把这探究过程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要形式多样提高学习热情。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学习又是枯燥无味的,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的人,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她们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

5。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维未斯说:“理论是容易而且简短的,但是除了它所给予的满足以外,没有别的结果。反之,实践是困难而且冗长的,但有极大的效用。”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找出一种容易领导青年人去实际应用自然力6。比如我在教《猫》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猫的形态、神情、爪子等特点,再让量的方法○学生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这些看似在玩的活动学生很愿意去做而且做得特认真。到上课的时候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当我讲到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几多小梅花时学生马上就知道那是猫的脚印,因为他们观察了猫的脚掌,当我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和猫之间的感情如何时学生的表现更是高涨,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在这里都派上了用场:有的学生说猫第一次接近人时总是先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接触的人,然后慢慢的接近,在确认安全之后才会静下来;有的学生说猫只和关系特别好的主人玩耍;有同学说作家在写作时最讨厌被打扰了,而作者却任由小猫在自己的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特别喜爱······不用老师细讲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特别深刻,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得更加透彻。

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我们在教授《扁鹊见蔡桓公》这样一篇文言文时,可以对于蔡桓公所说的“寡人无疾”这句话,让学生模拟蔡桓公说话的语气、神态,使学生很好地体会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再如在教授《卖炭翁》一文时,对于文中“手把文书口称敕”这句话,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模仿,使学生体会宫廷爪牙的蛮横和卖炭翁的艰辛。再比如,我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我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对剧中人物和性格也做了简单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顽皮的女儿。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目的。三位教师都注意了精心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学生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张扬学生个性。

7。让更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一种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参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的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情况下还是重复发言,其他学生呢?也许有的在思考,也许有的一头雾水,也许有的开了小差,也许有的什么也没想——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从更多学生的眼光来看,“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老师惟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了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 2 还有些老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要体现出一名导演的素质,它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的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8。语文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使人热泪盈眶或是黯然神伤,这是为什么呢?的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个性的阅读主体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理解,所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9。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要点面结合积极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开展学生活动要面向全体,并不是说搞什么活动都是“大轰隆”:一起读、一起答、一起背„„实践证明,过多的搞学生集体活动,只有“面”,没有“点”,效果往往不理想。应该做到点面结合,多搞一些学生的个别活动。我认为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他就会把精力始终放在教学内容上,随时准备“出击”,这样就会少开小差、少走神;第二个好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为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第三个好处是,多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助于抓好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为了搞好点面结合,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什么样的学生来解决,应该心中有数,避免开展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老师要给学生阅读、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氛围,尽快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情与感的交融,使学生产生爱与恨的情感,让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在碰撞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说,他从小智力平平,生性顽皮,不爱学习,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创下了三次留级的“记录”,老师送给他的评价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阴影一度笼罩着他,使他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但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给钱梦龙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每次学新课前,把课文里的生字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一个长期被同学看不起的“老留级生”,居然还能承担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由于爱语文老师,也爱上了语文课,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看来,教师的期待和欣赏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可是,我们语文老师往往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因此学生的活动很难让他满意,特别是老师执教公开课,总是希望学生的活动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进行,一旦学生回答出了偏差,就不知道如何应付了,甚至对配合不好的学生“恨”得咬牙切齿,语文课上学生动辄获咎,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哪里还有什么参与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批评,我们应该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是我们课堂评价的“底线”。当然,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要有诚恳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要因人而宜,不能是老生常谈式的赞语和“礼物奉送式”的奖励,更不能搞成对学生的无原则的迁就甚至是曲意的迎合。

五、要讲究实效切忌表演作秀。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往往离不开五花八门的活动。趣味盎然的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表现;是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有效载体;是学生乐此不彼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不仅限于“文本”的传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工具性是语文的一个特征,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它不仅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它是以教材为载体传授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比如识字教学,它不仅是要学生掌握这个字的音、形、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个字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与之音近、形近、意近的字,并掌握听音思意辨字形、望形读音明字意的方法,形成认知生字的能力。

所以教师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拿学生活动为老师的语文课“贴金”,片面追求课堂上的轰轰烈烈,无视学科特点、冲淡教学重点、脱离教材特点,花样百出,哗众取宠,这种表演作秀式的学生活动往往会使我们的语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很可能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写起来、用起来却破绽百出的尴尬局面。如我在讲作文课《我快乐》时,学生以我为中心踊跃发言,列举出了取得优异成绩、拾金不昧、做出难题、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心集体······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例。按说我已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却不满足,我感到选材太狭隘,实力太假,于是我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题中的我除了是自己还可以是谁?是妈妈行吗?是老师行吗?是街上的清洁工行吗?是树行吗?是花行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发散思维,写出了许多生动的作品,而且感情真挚,题材各异。开展学生活动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开展学生活动当作教学改革的点缀,否则,就会陷入为开展学生活动而开展学生活动的形式主义误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把握课堂的动态发展,讲究开展学生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保学生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高标准。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携起手来,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实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教学目标。

参 考 文 献

赖德胜出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赖德胜

2001年7月

第2页 ② 约翰·洛克著

教育漫话

傅任敢译

第一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鲁民

1999年9月 第102页 ③ 赖德胜出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赖德胜

2001年7月

第15页

约翰·洛克著

教育漫话

傅任敢译

第一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鲁民 1999年9月 第36页 ⑤⑨ 钟启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237 239 240 页

⑥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傅任敢译

第一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韦禾

1999年5月

第149叶

赖德胜出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赖德胜

2001年7月

第1页

⑧ 李炳亭 杜郎口“旋风” 第一版 山东文艺出版社 刘文 2006年7月

第三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关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在本次课内比较学活动中,我们八年级语文教师总结出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能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力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不是学生单人的学习行为,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共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像一篇文章的字音、词义,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认知,尤其是词义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知,并且标注在书上,养成习惯,自己动手去做。文学常识让学生利用工具自己书查阅。对于课文内容自己要能概括,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对于重点词语、句子、精彩部分等有自己的所得,简要的批注在字里行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认知、感悟、思考,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就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一部分学生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理解课文重点如学习《三峡》一文时,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后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教师梳理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为什么?

步骤1 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 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 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讲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能说说理由。(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

步骤5 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生1:三峡的水急,流速快。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生2:三峡的水清。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生3:三峡的水绿。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4:三峡的水深。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后归纳综合,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认识也加深了。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施语文口语训练“生活化”。新教材构造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摆在突出的位置。要讲究口语训练的“生活化”,就是做到训练应面对生活的实践,着眼于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重心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说的内容、说的方法,给学生以充分说的机会,给学生创设语文“生活化”的情境。例如进行语文课堂内的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音乐化、故事化,从而达到对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另外,还可充分利用课

前三分钟的演讲,引导学生评论发生在身边、周围的人和事,或评论校园生活。

实施创新作文训练“生活化”的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述。强化作文训练“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它每天每时每刻或多或少会生发出些许的感动,正是有了这些许的感受因而使我们能捕捉瞬间的灵感,从而点滴成文。因此,语文教

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写实感;要指导青少年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注重捕捉生活小事中点滴;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伟大文学家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的警觉,把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把这些与本身已有的感知素材融化,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开流掘源,把握其内涵,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从教材中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可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以“生“为本,注重优质高效。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课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就一定找到更多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让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明亮。

第四篇: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有人问,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答案很多,其中一定会有人回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许多教育工作者就有点困惑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仅能使他们在小学的教学阶段收益,更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生自身所有的特性和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制定多种的学习方案,从而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主动学习的前提就是要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自己学习路上的传授者更是自己最亲近的好朋友。如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会上,香港代表黄锦燕老师所上的《漫谈沟通》一课,不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方法,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内地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黄老师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每个教学环节不忘尊重学生,不忘面向全体同学。在每位同学发言结束后,黄老师总要道一声“谢谢”,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真诚,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黄老师所表达的完全是从她心底所发出的声音。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黄老师总会习惯的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而学生们随即回答:“谢谢老师!谢谢客人老师!”可黄老师与众不同地说:“请在座的老师把掌声送给上课的小朋友!”多好的良师益友啊!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氛围的前提就是师生关系平等,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使同学们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新的知识。

2、尊重的学生的情感表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所感受最多的是同学对老师的情感是真诚的,比如学生遇到老师的时候都会说:“老师好”,每逢过节的时候,特别是在教师节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给老师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祝福卡片,我们教师在高兴的同时也应该十分尊重学生的这份礼物。如若把学生高高兴兴送上的礼物仍在一边,同学们会觉得老师不喜欢或者认为自己送的礼物太不值钱了,因此,学生心里会不开心,还会产生自卑的情绪,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本身,更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生活上要主动的去关心他们、在学习上采用鼓励的方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在利益的争取上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与他们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自身个性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自身所有的特点,采用有所区别的教学方法对待。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可分不同的要求进行。如背诵名篇佳作,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同学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全文背诵,而对于智力水平较差的同学可以降低一些要求,教师可以挑选一段或几段让他们背诵。又如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必做题和难度较大的选做题。这样做不仅能使学习基础扎实的同学有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可让基础较差的同学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

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有助于学生克服自身缺点,促使自己去维护尊严。如果在学校的教育中一个同学的自尊心长期受到打击,他就会失去自信,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主动、积极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教育手段的前提是切实保护、强化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观念。

5、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尊重学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在旁人看来也许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也许是他进了全力才取得的。他们也需要别人的肯定、赏识,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认可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认同与赞赏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享受成才所带来的喜悦。之前听过一节课:课堂上老师让一位同学读一篇文章,可是这位同学的阅读能力又非常的差,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位同学不可能读完整段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有了一点的烦躁,但上课的这位老师却非常认真的听完了那位同学的阅读。他非但没有指责这位同学反而用温和的声音说:“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种评价不但没有伤害到学生,又给了学生的自信,这是多么值得我们许许多多的老师学习。任何一位同学身上都会存在一些优点,教师需要从学生身上寻找这些闪光点,并在教学中多对这些闪光点进行些表扬,对不足与缺点少些职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一想学生。要与学生多交流,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上应做到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浅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其教学目标也有所改变,如今,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以后的体育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探讨探讨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以期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1.体育基础知识素养

所谓的体育基础知识素养是指学生的体育知识储量(包括基础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知识储量要赶上甚至超过小学体育教学进度,这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

2.体育精神

即学生可以从体育比赛中感受到的体育精神,并能够转化为对自己有启迪作用的思想感悟。体育经验总结素养是较高等级的核心素养,培养时间最长、培养难度也最大。[2]

3.其他核心素养

(1)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利于学生发现体育学习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2)体育知识实践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增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是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1.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当下,教师不应再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应认清当下的教育形势,摆正自己的教学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作为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2)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见成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小学体育作为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师自身只有具备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从而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

(4)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现代教育虽然还处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但是学生应明白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注重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继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5)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尝试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学习困难,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先试着自己解决,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去请教老师。

(6)学生要进行体育知识补充:体育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学生应在课外多阅读一些体育材料或是看一些体育纪录片,不断补充自己的体育知识,从而为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即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2)教学结合原则:教和学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的过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是平等的,即学生也可以教给老师知识,师生在良性的互动中共同培养核心素养。

(3)方法适应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合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依笔者看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只要善加利用,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法宝。

3.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1)生活化教学法:即通过创造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现代化教学法,体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借助生活场景(体育场景)再现,学生在学习时将容易很多。[3]

(2)任务教学法:即以任务为课堂知识载体,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任务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3)分组合作教学法:即通过合理分层、分组,实现“上拉下推,左帮右扶”的教学效果,让学习好的学生承担更多的课堂责任,让学习差的学生能够跟上课堂教学节奏,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并让学生合作学习知识,是借助集体力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方法。

4.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1)拉近师生距离: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平等交流和互动,从而创设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运动和成长,要做到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敢于承认自己的教学失误;最后,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体素质,做到因材施教。

(2)循序渐进不冒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耐心和恒心,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即使面对身体素质或身体灵活性较差的学生,也要沉下心来耐心辅导。

(3)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即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其次,教师要尝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胆大心细”,在不断摸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分为体育学习素养和其他基础学习素养两大部分,针对这些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虽然不够全面,但希望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沈兴华.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7(23).[2]周文冠.浅谈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3).[3]王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196-00196.

下载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更......

    跨越式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跨越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听过很多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做的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后,我感觉到:“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小甸子中学听课体会 东港市第三中学 高一语文组 温长军 2010年4月27日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未能摆脱......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语文是工具课,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全面完成“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单靠教师讲授或......

    强化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风建设 陈楠 陈西府 赵兴博 周海 (盐城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224051) 学风指的是学校治学及学生学习的精神与风气,它是一所高校灵魂与气质的体现。学风......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的增长知识了......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高高在上,以绝对的权威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学生一味的洗耳恭听,习惯于教师讲什么,他们记什么、学什么,根本不会有“异想天开”的时候,也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把对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知识的传授主要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合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