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21)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2019-05-12 23:2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21)第三单元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21)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21)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总第 43-45 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 shēng jiē fā xí jī jù pà()()()()fú lǔ jiān miè xié dài jū gōng()()()()二、比一比,组词语。

乞()揭()惧()庞()访()

气()喝()俱()宠()仿()

三、照样子写词语。

相貌堂堂 风度翩翩()()()欣欣向荣 亭亭玉立()()()

四、照样子,将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

春天来了,小草穿上了绿衣服。

1、小河哗哗地流向远方。

2、秋天,树上的苹果红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空中霸王“指的是————。“空中霸王”的克星是————,它是鸟类中体形最————的。

2、漂浮在水上的————不是真正的山。课文中冰山的“身高”指的是冰山的————。在海洋上漂流的“大个子”指的是漂浮的————。

3、小猴知道了哺乳动物有————的鸭嘴兽,有————的蝙蝠,还有—————的海豚。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枣树

春天来了,杨树、柳树都发芽了,惟独枣树在懒懒地睡大觉。这一不长叶,二不开花,树干上爬满了密密的皱纹,像老人的脸;长满了小黑疙瘩的枝枝杈杈,静静地伸向天空。它默默无闻,长得一点儿也不起眼。

这小芽芽长得可快了,不几天就抽出了几片叶,那浅黄色的叶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真是新鲜可爱。

接着,枣树开花了,六个尖尖的花瓣,像是金黄的六角小星星。它们混在树叶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招来了许多蜜蜂。听大人说,枣树蜜还是上等蜜呢。

枣花一落,就长出了小枣子,绿色的,像一粒粒小糖豆,不大好吃。这小青枣长得慢极了,老不变红。

到了秋天,枣子长大了,像麻雀蛋圆滚滚的,也变红,红亮亮的。远远望去,绿叶丛中缀满了一只只“小红灯笼”,真美呀!那脆生生的红枣一吃到嘴里,就有一股甜味往嗓子里钻,使人越吃越爱吃。啊!枣树,春天到来时,你不像杨树、柳树那样绿袍,争着比漂亮。但到了秋天,你却献给人们甜脆的果实。这种高尚的品德,值得赞颂啊!

1、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值得注意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老为变红”中“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懒懒的睡大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枣树的可爱之处有哪些?

七、作文。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有你喜欢的小动物,请选择一中写下来。要求:注意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与400字。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17长城

一、创设情境

1.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以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生字词:老师检查。

2、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你找到了没有?

出示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刚才读这句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哪个词语?(2)理解什么叫奇迹吗?再读

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自主探究(1)品“长”,感悟气势。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游览长城,去解开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奇迹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板书:远看 解疑合探

谁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一段)长(第二句话)提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山海关嘉峪关)你想在地图上认识 山海关和嘉峪关吗?出示课件。(地图上指出长城经过哪些地方?)在这里你体会到什么?(长城的长)板书:长追问:(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举例理解一万三千里的长度。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带着这份理解,能不能读好(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齐读。

气势(第一句话)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一个蜿蜒盘旋就写出了长城的形态。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再齐读。(评价:不错,美中有气势。)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品“高大坚固”,感受巧妙。(课件出示第二段)近看长城,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长城?能用这个段落中的一个词来说吗?自由读。高大坚固板书课件出示:(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那你们读读这一句话,哪里看出了它的高大坚固?(3)(让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同桌合作)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射口瞭望口方形城台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小组交流。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

六、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搜集资料,建立资料袋,为后面的课文和语文园地做好准备。七.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

气魄雄伟近看

高大坚固

构思巧妙

古代劳动人民 教学反思:

18颐和园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依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同学探究中国的 “世界遗产” 的兴趣。4、学习依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同学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同学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同学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同学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同学视野。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一起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播放CAI课件:《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同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自探提示1、同学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协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同学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教师随同学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同学找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课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协助同学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同学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安排练习

自身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颐和园的长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绝美

3、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一、设疑自探: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的美。)

2、引导质疑:是啊,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来赞美长廊——“长廊,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1)、长廊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哪里?(2)、长廊的绘画艺术体现在哪里?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1)、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找出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语句,在旁边做出批注。(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

(一)、欣赏长廊的建筑美过渡: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首先我们来欣赏长廊的建筑美。1、感受长廊的造型美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读了这一句,你发现了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读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感受长廊的风水“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挡住了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如果你行走在这里会什么样的感觉?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一下?

3、感觉长廊的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竞没用一颗钉子。”读这一句,你想说些什么?

(二)、欣赏长廊的绘画美。

“在273间长廊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画有什么来历,画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时计默读第十自然段。请大家展开想象,这些画还会画些什么?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三、质疑再探:1、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新的疑惑?2、盘点收获: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四、运用拓展:

1、自编习题:请你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编写两道习题,可以从词语积累、口语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教学反思: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不朽艺术价值、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引导质疑1、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2、学生质疑,老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被称为

“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

阅读课文解决类,查阅资料解决类,正在探索研究类。简单的枝节性问题当即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朗读,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与生字要读正确。

2、学生独立默读思考、批注、查阅资料。

3、按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在全班发言的要点与理由。可以适当作一点儿浅显的记录。

三、解疑合探

在学生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下要点采用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相机渗透相关资料,指导有感情朗读:1、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老师相机出示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2、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相机理解“乘”的含义,简介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3、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这是引导理解感悟的重点。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数字中,从比照周围事物中感受“规模宏大”。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可以把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想像神态与动作,照样子模拟形象结合起来,如两人一组,一人读句段,一人模拟神态与动作,并在班上适当展示与评议,在模拟表演与评议中形象地理解词句,感悟课文。

四、畅谈感受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中国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1、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2、自主积累喜欢的词句:感情读一读,再抄一抄。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三篇是精读课文,一篇是阅读课文。走进课文,有如诗般美丽的秋天,微笑着向你走来,无私地为人们送来快乐的银杏树和充满童真童趣的海滩雕塑。《一粒小豌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育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 “自主阅读园地”,会引领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习惯,以及运用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释词的能力。文质兼美、富有情趣是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批读文”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文

7课时

2、积累运用

5课时

3、复习课

1课时

4、单元测试

2课时

5、试卷讲评

2课时 总计

17课时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

(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相机板书:桂子飘香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1)指名朗读第1节。

(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

(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

(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

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

秋天(带来了)

桂子飘香

秋色迷人

果实成熟

惹人喜爱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教后反思:

2、三颗银杏树

累计课时数(3-4)

教材分析:

《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了解银杏树在不同季节的样子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题质疑(5分钟)

1、(屏幕上打出一株茂盛的银杏树)孩子们,你们见过银杏树吗?看,这就是可爱的银杏树,能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教师简介简介银杏树和作者叶圣陶。(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3、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

a、三棵银杏树长在什么地方?

b、银杏树的干、枝、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c、作者为什么要写三棵银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一)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

偶然

停泊

袅袅

一缕缕

果仁

伸展

忽略

屈曲

赤裸裸

赤裸裸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3、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讨论思考题。(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三、了解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样子(10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这四句是怎样连起来的?(2)这三棵树各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内容画出来。

3、同学解答。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和周围的环境。第二句说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第三四句具体讲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大致的样子。从后一句中可以知道三棵树的位置和样子。一棵临水,两棵在中央,中央两棵高矮相当,距离较近,枝叶搭在一起。)

4、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A、请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与下面这一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话,而后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叶,枝连着枝。B、朗读训练。

C、抒发作者什么情感?(作者把树比成亲密的朋友说明对树的喜爱。)

四、熟读课文,初步感悟(5分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温故导入:

回想上个课时,作者分别写了银杏树的什么?

(板书:位置、干、叶、花、果,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归纳梳理:

学好这一课,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 预设:

银杏树的干、叶、花、果分别有什么特点? 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教师巡视指点,掌握学情留足时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感悟银杏树的形体美。

师:作者按照冬、春、秋的季节变化,具体描绘银杏树干、枝、花、果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

1、交流描写银杏树干的句子:

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屈曲的很古怪,像画上的画。屈曲的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一动不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

师: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银杏树的干像一幅画?你从中体会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15)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是一部永远也翻不完的神奇的书,它的奇妙让人叹服。在空中,那庞大的老鹰盘旋;娇小艳丽的蜂鸟勇敢地向它挑战并大获全胜,赢得了“‘空中霸王’克星”的美誉。美国衣冠楚楚的快餐店老板真诚地“向大树道歉”,他深切地认识到善待树木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在南北极,“漂浮的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了解冰山的高度、外形和漂浮的特点。哺乳动物大家庭可真热闹,检票员小猴闹出一场“联欢会的**”,却结识了更多的成员。人与自然相依相存,让我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共同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本单元课文有故事,有童话,有说明文,以不同的形式述说自然界的故事。孩子们会随着生动有趣的描述而心跳惊叹,小脑袋里定会埋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定会急切地到自然王国去探秘。“积累与运用”,安排了“a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综合性学习”、“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六项练习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中,“综合性学习”力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海拾贝”更是通过富有人情味的广告语,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本单元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掌握生字,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领悟课文内容,抓住关健词.句体会人物情感的波动。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重视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观察课文图画,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造句理解。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体验进行习作。

第五篇: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

(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相机板书:桂子飘香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1)指名朗读第1节。(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

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 桂子飘香

秋天(带来了)果实成熟 秋色迷人 动物欢歌 惹人喜爱 黄叶飘落 教后反思:

5、火烧云

累计课时数(18—19)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作者观察认真、仔细,叙述中语言优美朴实,自然流畅,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课文想象丰富、有趣,引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6分钟)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自由说一说)并及时表扬孩子们能在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出示火烧云图片)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些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画面,就是美丽、神奇的火烧云。(板书

5、火烧云)

3、《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恍惚 揉 模糊 红彤彤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1)读准字音

乘凉 红彤彤 跪着 脖子 模糊 小庙 揉眼睛(2)认清字形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跪”、“揉”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形;“糊”与“湖”,“脖”与“勃”引导学生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彤”字的左边是“丹”而不是“舟”。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理解词语

说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新认识了哪些词语,弄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 去)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颜色 形状)

三、熟读课文,深入感悟。(9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以上两个问题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多指名说。

2、霞光照耀下的地面景色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3、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先写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我们来探讨一下火烧云在怎样变化?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师相机板书:快、多)

2、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3、“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_一样的_____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4、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生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提示: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如: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柠檬黄„„)

5、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6、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评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快 多)

3、作者在描写形状变化时,描绘得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 它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多指名汇报。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 “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千变万化的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呢?你想展开想象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 变化”------“ 消失”的顺序说一说。(出示课件)

9、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请你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怎样呢?(留恋 惋惜)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指名读,评价,再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描绘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火烧云图片、2、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预设:

1、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

2、萧红还写有哪些精彩的文章? 推荐书目:萧红的《呼兰河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可引导:从写法上谈;从文本内容上谈;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如:观察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教师总结: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绮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幸福和多彩!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板书设计:

颜色(多)色彩斑斓 5 火烧云 令人叹为观止 形状(多)瞬息万变

下载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21)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21)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8)第二单元分析(范文)

    第二单元分析(打印) 走进本单元,变幻英测的火烧云让人着迷;《英泊桑拜师》会让人知道英泊桑因为“肯吃苦,勤练习”,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的金光大道,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一次特殊......

    三疑三探教案

    九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 理......

    三疑三探教案

    我和乌丽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10)6.莫泊桑拜师(模版)

    6. 莫泊桑拜师 总第 18-19个教案 共享备课(设计者:杜晓孟)审验签字(王金英)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13)积累运用二

    积累运用二(打印) 总第23——27个教案 共享备课(设计者:黄晗) 审验签字(王金英 )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有六个方面的练习。 “温故知新”把前面学过的有关句子集中起来,......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

    采蘑菇教案 三疑三探[定稿]

    g 采蘑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灰兔和白兔采蘑菇的事。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灰兔、白兔去采蘑菇;第二段写灰兔嫌太小太少;第三段写白兔不论大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组课文,热情的欢迎我们去沐浴大山的晨曦,去欣赏山里学校的美景,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山里孩子学习的快乐。这是《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现的画面。《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