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毕业班应用题复习方法与策略
六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
复习方法与策略
小学阶段《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总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所以《实践与综合运用》复习教学应适当降低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整合性、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成份。这里就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复习中的一些想法。
一、分类复习,理清知识脉络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所学过的应用题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知识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版块”。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整数、小数应用题
(1)基本数量关系
部总关系:部分数+部分数 = 总数
总数-部分数 = 部分数
份总关系:每份数×份数 = 总数
总数÷份数 = 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 = 份数
相差关系:较大数-较小数 = 相差数
较大数-相差数 = 较小数
较小数+相差数 = 较大数 倍数关系:比较量÷标准量 = 倍数
标准量×倍数 = 比较量
比较量÷倍数 = 标准量
这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
(2)一般复合应用题:由几道相关联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在解题时,要通过分析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道简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中间问题。
(3)典型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① 抓住问题,确定“总数量”与总数量对应的“总
份数”。
② 运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解题
归一问题:① 求出每份数
② 根据问题用乘法或除法解答
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① 分数、百分数的基本应用题
A、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B、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C、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② 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③ 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1”,工作效率 = 1÷时间 ;
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1(3)比和比例应用题
① 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② 正比例应用题
依据两种相关联的量,抓不变量,列方程解
③ 反比例应用题
无论多么复杂的应用题都要运用基本数量关系一步一步的计算来解答。因此,在复习时,特意安排了一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练习题。
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4,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
如:“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
如“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百分之几”等。
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典型性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易混的术语,如减少了和减少到等要让学生区别清楚。
二、改变呈现方式,讲究解题策略
《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例如:请你到三家文具店采购相同的作业本,作业本的价格都是每本0.5元,不过店家的优惠措施有所不同:
新华店:一律九折优惠,文斋店:买5本送1本,立方店:满55元八折优惠。
六(1)班要买100本作业本,去哪家商店购买比较合算?请写出思考过程。
0.5×100=50(元)
1、新华店:50×90%=45(元)
2、文斋店:50×5/1+5≈42(元)或买84本送16本共42元。
3、立方店:55×80%=44(元)(110本)
从价格上看,在文斋店采购有最省钱的优势。但从立方店采购也可以用较少的钱多得10本作业本,同样可以考虑。
无疑这样的教学使解题策略多样化,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注重反馈,深化拓展
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对错例的分析与拓展也由为重要。例如以下的几道典型错题:
1、足球有60个,比篮球的3/5还少20个,篮球有几个?6 0 ÷3/5-20=80(个)【没有找准对应关系】
2、客车行一段路程,前4小时行了240千米,后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0+80)÷(4×2)=40(千米)【受到前一条件的负迁移影响造成失误】
3、修一条600米的路,甲队单独修需20天,乙队单独修需30天,两队同时修共需几天?600÷(1/20+1/30)=7200(天)【对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好,易把具体量和分率混淆】
4、老王先用4千克黄豆做了12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再做75千克豆腐,前后共需多少黄豆?12÷4×75+4=229(千克)【没有正确求出实际解题所需的每份数】
5、在相同的时间里,小王每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共加工了80个。小李每加工一个零件用8分钟,则他可以加工几个零件?
解:设小李他可以加工X个零件。80∶5=X∶8;X=128【判断正反比例时只注重不变量,没有联系两个变量而造成判断错误】
学生解题错误正好是信息的一种及时反馈,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获得正确解决方法。同时,抓住时机适当拓展深化。如上述例题2的正确解法是:(240+80×4)÷(4×2)=70(千米);但由于时间相同,则可简化为(240÷4+80)÷2=70(千米)。还有例题4用比例方法解,则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
四、突破壁垒,促进融合应用题教学和运算教学紧密结合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应用题教学 改革的核心内容。这是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相联系的。因此,学生解决问题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应用题复习中不应过分强化类型。只有把情境和运算意义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
例如: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8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结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可有下列解法:
1、80×(1+20%)×12.5÷80=15(天)
2、12.5×(1+20%)=15(天)
3、设计划用x天完成。
80x=80×(1+20%)×12.5; x=15
4、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①80∶80×(1+20%)=12.5∶x; x=15
②1∶(1+20%)=12.5∶x ;x=15 上述几种解法分别是按解一般应用题的思路、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方程解的思路和用比例解的思路进行分析的。
再如:5吨菜籽榨菜油2吨,8吨菜籽可榨菜油多少吨?(归一)
8÷(5÷ 2)
2÷ 5× 8
×(8 ÷5)
5∶ 2=8 ∶ X
上述几种解法除了用归一法解,还用到了倍比、分数百分数、比例等方法解题。
例:两个城市相距5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行完全程需8小时,货车行完全程需10小时。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行程)同样可以用(行程)以外的方法解答。通过这些应用题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过的解应用题的各种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深入分析,强化思维训练
例:六(1)班参加数学趣味小组的人数是未参加的1/3,后又有4人加入趣味小组,这时参加数学趣味小组的人数是未参加的1/2。六(1)班共有几人?
由于表面上本题中的标准量“未参加人数”是一个变量,造成学生解答困难。但如果抓住不变量“总人数”作为标准量,则问题迎刃而解:4÷(1/3-1/4)=48(人)。与这种变中求解的解题策略相比,列方程解应用题则相对稳定得多了。引入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使应用题(主要是逆思考的)化难为易,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列方程解应用题并不像算术方法解题那样已经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进行一些对比性强的适应性训练,以突出方程解的优势,养成习惯(如上述错例中的1、4、5等)。让学生可以根据应用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较简便的解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六.差异对待学生,使其各显特长
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分为不同等级,也把应用题分为不同题型。如:纯粹模拟迁移的基础题,基础知识的延伸题和综合性的拔高题。不同层次学生与题目对应而做,这样无论是从题量还是从题目的难易程度上都能因为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体现的是按能分配,各尽所能。关注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的思维过程,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同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实践与综合运用》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1、去年农业收入是30万元,今年收入比去年增产15%,增产多少万元?
2、一件上衣的售价是480元,比原价降低了20%,降价了多少元?
3、12元钱,够买24支圆珠笔,或40支铅笔,现在两种笔要买同样多,并且要把这笔钱用完,两种笔各能买多少支?(用两种方法解答)
4、一个零件,原来做要56 小时,现在做要45 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5、2000年我市农业收入是1500万元,比2004年的1/3 多500万元,2004年我市农业收入是多少万元?
6、客车从始发站开出时正好满座。到湖滨站时,有25%的乘客下车,又有21人上车,这时9人没有座位。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镇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镇,货车离乙镇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3∶4,甲乙两镇相距多少千米?
8、利民个体服装店上午卖出两套时装,卖价都是480元。其中一套亏损20%,而另一套赚了20%。该店卖出这两套服装后,实际赢利或亏损多少元?
9、甲车间与乙车间的人数比是7∶8,如果乙车间调16人到甲车间,两个车间的人数就一样多,甲、乙车间各有多少人?
10、用五块长1.2米,宽0.3米的木板做一张最大的圆桌,(1)给圆桌的四周包上铝条,每隔20厘米钉一颗铜钉,至少要几颗铜钉?(π取3)(2)给这张圆桌配一块和桌面一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要多少平方米(π取3.14)
11、现有含药60%的消毒剂2千克,需要加清水配成含药0.5%的药水进行消毒,需加清水多少千克?
12、果品公司购进桔子5.2万千克,每千克进价0.98元,付运费开支1840元,预计损耗为1%。如果希望全部进货销售后能获利17%,每千克桔子零售价当定为多少元?
1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24天完成,丙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如果三队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1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15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甲乙合做5天后,还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15.一份稿件,单独一个人抄,甲要8小时完成,乙要12小时完成,如果乙先抄3小时,剩下的甲乙合抄,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16、一批电风扇,原销售价为200元,在甲、乙两家商场均有销售。甲商场用如下方法促销,买一台单价为195元,买两台单价为190元,依次类推,每多买一台单价减少5元,但每台最低不低于150元。乙商场一律按原价的88%销售。不考虑其他因素,你认为去哪家商场更合算?
17、张、王、李三人组建了环球电脑有限公司,一年后环球电脑有限公司的股东分红大会开始了,张总经理宣读公司经营状况及各股东的入股情况:“本公司今年盈利80万元。张持有50000股,王持有30000股,李持有20000股,盈利的一半用于今后公司的发展,其余的钱分给各股东。”请你帮助他们算一算,张、王、李每人应分得多少?
18、王叔叔贷款10万元买一辆汽车跑运输,贷款年利率5.49%,计划三年还清贷款和利息。他用汽车载货平均每月运费收入0.7万元,其中开支有三项:油费是运费收入的10%,修理费、养路费和交税是运费收入的20%,驾驶员每月工资110 万元,其余才是利润。请你算一算,三年的利润能否还清贷款和利息。
19、为了有效地使用电力资源,宁波市电力局从2002年一月起进行居民峰谷用 电试点,每天8:00至22:00每千瓦时0.56元(“峰电”价),从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时0.28元(“谷电”价),目前不使用“峰谷”电表的居民每千瓦时0.53元。明明家在使用“峰谷”电表后,四月份付电费95.2元,经测算比不使用“峰谷”电表要节约10.8元。
(1)如果不使用“峰谷”电表要付多少元?
(2)四月份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
(3)四月份“峰电”和“谷电”各用多少千瓦时?
20、王丽的父亲上月从工作单位取得当月工资1600元,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规定,每月的个人收入超过1200元的部分,超过部分不满500元的,应按照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
(1)王丽的父亲这个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如果杨洁的父亲上月缴纳个人所得税是25元,王丽的父亲与杨洁的父亲比较,哪个人的工资高?杨洁的父亲月工资是多少?
第二篇:小学毕业班作文复习方法
小学毕业班作文复习方法
作文,历来是毕业班复习的重矢之地。教师对之可谓是既爱又恨,大家都希望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更多时候,希望就是希望,永不能成为现实。只感觉是有劲无处使,有力无处用。
一、在标准中明确目标。(1)、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年段目标: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二、在总结中明确类别和要求
1、记叙文(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详略得当,真情实感,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2、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突出说明重点,条理清楚,表达得当)
3、想象作文(想象丰富合理,围绕主题表达,有条理,真情实感0
4、读后感(分清主次,感想具体,联系生活,有鲜明的观点)
三、在训练中实现提升。习作训练样式五条: 样式一:审题要严谨
样式二:开头结尾要精彩(如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歌曲或名人名言引入等;总结升华)
样式三:行文要扣题
样式四:巧用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通过叙述,描写,夸张等表现事物特征)样式五:结构完整、严谨,有条理(如首尾呼应,倒叙,运用叙述词串联)
依据上述五个方面,对基础差点的学生可以组织孩子们精选优秀的小作文、大作文进行教师指导下的修改,既培养改的能力,又提升习作的素养。还可以进行佳作欣赏,以此激发孩子们对习作的兴趣。但一定要联系实际,融入自己的生活,付诸真情实感。
四、在讨论中激发兴趣审清题意,自主命题。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这其中包括:时间范围,地点范围,内容范围,数量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
五、定好中心。
第一、中心要有意义的积极的健康的。
第二、中心要集中明确。
第三、中心要新颖。
六、认真选材。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准)
第二、要选择真实的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真)
第三、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新)
七、提纲撰稿。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所选材料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照应?这些都要认真构思,进行整体设计,这也就是布局谋篇。
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仅以此“四大点”进行作文复习指导,是绝不会有可喜的收获的。甚至可能会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以至造成“事倍功半”、“劳而无获”的可怜后果。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复习呢?对此,我谈几点粗浅意见,敬请指正!
一、整体把握,增强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时,以下问题首先必须心中有数:《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教材是怎样安排的,学生的水平怎样,哪些地方还有待解决,复习时间如何分配等等。教师要在复习之前,立足作文复习的总体要求,制订一个较好的计划。
1、整体把握。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它也指出:第三学 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有意识地丰富自己地见闻,珍视个人地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独特感受”即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培养学生地创新意识。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修改地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作文条理性方面提出了“能根据习作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或不写命题作文。
把握教材。现行十二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读后感;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考虑作文复习。
2、突出重点。整体把握,但切忌平均用力。首先,作文复习要突出重点。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 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薄弱环节下功夫,比如记叙文中的叙事、状物,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顺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物体的形状、作用叙述清楚;写人、写景,重在求“异”,即抓住特点,写出该人物、景物与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处。
3、有计划性。一是作文复习的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作文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根据复习总体目标及学生作文能力的状况合理安排。如记叙文与应用文的复习时间安排,前者要多一些,后者可少一些;再如作文复习的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要具有恰当的时间比例。二是作文复习的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先安排单项复习,然后再相对集中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复习训练。三是每节课的作文复习要有计划性。每节课复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复习?要认真做好作文复习教学设计。二、一题多变,训练多用文。
一题多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一个基本作文题,变出多个相类似的题目。就好比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所以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如果我们 老师也有“七十二般变化”,学生肯定会非常佩服和羡慕。而“多用文”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一篇文章适合多个作文题目。当然,实际操作中也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
细细回忆一下,你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写人的作文题,写事的可以吗?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题是《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通顺。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与其类似的,如《这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
三、别具匠心,谱写生命文。
掌握了“一题多变”,训练了“多用文”,是否就马到功成了?答案当然是非也。不妨让我们看同学们的作文,似曾相识的多,老调重弹的多。为什么?构思不巧(内容不新,角度不巧等),作文没有创造力,没有表现力,也就没有生命力。作文怎样才能构思新巧且有生命力呢?可从两个阶段下点功夫。
①厚积阶段:加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广开渠道,学会观察、思维、表达、修改的方式方法,此为作文成功的必要前提。
②薄发阶段:也是同学们动手写作文的阶段,不仅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运用学会的写作技巧,更要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写出富有灵气,浑然天成的作品。
八、作文修改
1、教师的修改(字,词,句,结构,批语带有鼓励,明了简洁)
2、学生的修改(看,读,改写,再读)
学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生活底蕴,写起文章来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动手写文章时,更要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创造性地发挥出自己的作文水平,才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文来。
其实,关于如何进行作文复习辅导?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一样!
第三篇:2014高三政治复习方法与策略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与策略
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综高考命题大致呈现出如下特点:试题既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试题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立意,强调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学科性和综合性相渗透,寓能力考核于知识考核之中。今年《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小,高考命题将保持稳定。
【大纲解析】
在政治高考内容上,今年高考内容有三个变化:一是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二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三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十一)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改为“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济建设的要求”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一)1.删掉“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三)3.删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增加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删掉“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
(四)2.调整到“
(四)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部分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删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今年政治高考大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主观题的评分标准上,除了原有的按采分点给分外,又新增了“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评卷时增加了导向性机制。“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主要分4个档次,最低档是答题引用材料,不用相关知识;第二档是能够运用知识去阐述问题,但阐述不够准确;第三档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知识,逻辑性较强;第四档是能够准确运用知识,材料结合合理。评卷时,达到每个档会结合采分点给予相应分数。
【备考建议】
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针对高考制定了周密的备考复习计划:
一、高考政治整体复习策略与方法
(一)一轮复习:全面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三轮复习有所侧重,殊途同归。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二)二轮复习:把握重点,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1、作好充分准备,从容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切忌浮躁,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
(1)加强理解领悟《考试大纲》。从去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况且它还为我们去分析说明、解释评价解答更大量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那么第二轮复习,恰恰应倒过来,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第一,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第二,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第三,发生在我们周边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
(3)围绕重点进行攻关复习。第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第二,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
(4)主动关注高考新的动向。近两年来,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方面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
2、注重复习方法,脚踏实地取得实际效果。
在高三的全年复习中,教师要精选试题,精讲精炼,充分利用练习、试题的分析讲评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二轮复习要进行知识专题复习,要重点突破重、难点知识,学科主干知识。
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应试技巧的指导。具体来说,读题、审题要仔细、慎重,客观题要审题干和题肢。审题干找“题眼”,即“关键词”;审题肢要判断正误;将题干与正确题肢相对应,正确做答。主观题要进行“二审”:第一要审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目立意。第二要审设问:设问类型和设问角度。从设问类型来看,近几年高考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大都可以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种类型。“是什么”一般在图表题中出现,一般分值不高。高考更多的考察后两个设问。要让学生明确遇到“为什么”的设问,一定要从“原因和意义”两个角度去回答;如果单纯问“意义”,又要注意从“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两个角度回答。对于”怎么样”设问,学生一定要用“应该做……”的口气来回答,书写答案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分析。关于设问角度,就是学生要明确该设问要求用那个模块甚至用该模块的那些知识来回答。
答题能力方面,客观题要求学生一律最好用排除法,先排除“错误项”,后排除“无关项”,同时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要随意改动自己的选择。解答主观题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观点(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A、答案语言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B、答案要要点化,避免重复回答;C、一定要用学科语言;D、观点和材料一定要有机统一,避免观点材料两张皮。F、卷面要整洁、干净,字迹清楚。同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在二轮训练时,老师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根据高考的题量和时间的分配,我们规定学生,选择题1分钟完成一道题,主观题7分钟完成一个设问。一套完整的文综试卷政治部分试题必须在50分钟内完成。这就要学生必须有紧迫感,必须将答案简明扼要,减少无效语言的过多出现。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备课组共使用了25套专题训练题,再加上每周的周考,真正做到了因材制宜。
(三)三轮复习侧重热点复习,关注热点和考点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认识热点问题,三轮时复习老师要重组几套综合模拟试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进一步梳理教材主干知识及知识网络,将老师所教授的一般应试技巧贯彻在每一个试题中。
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学生要回归课本,重新对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新增知识进一步熟练记忆,对错题进行反思、归纳。学无定法,殊途同归。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与自身相符的学习方法。
由于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通过这几年综合考试的摸索,我们觉得考生在第三轮复习中应做到: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学生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浏览重点、热点问题。高考一直都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冲刺阶段,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给出的时事复习资料,或者参考相关的时事政治书,把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熟悉事件中的关键词。
(4)画联系图。以社会重、热点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将与其联系的所有政治知识挑选出来标在周围,增加对重点、热点问题和学科知识联系的熟练程度,为辨析、论述等题理顺思路。例如,在就业、再就业问题上就可以联系到经济常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政治常识中的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哲学常识中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
(5)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比较、对照,找出正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做材料题时要先看到底要考什么,然后从所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编写答案。注意写材料题的答案时,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恰当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知识和术语,条理清楚的表述。
总之,学生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文科综合或者政治科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四篇:生物高考复习方法与策略
生物高考复习方法与策略
当前大多数高中的生物教学仍然是从高二开始的,到高考只有不到两年的学习时间。如
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摆在每一位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本人自生物恢复高考以来连续几年担任高三教学任务,其中两年兼高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生物教学高考复习做了一定的探索。下面我就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便给各位同仁尤其是初次参与高三教学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的依据
1、《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
《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
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
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
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
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
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2、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尤其是上一年试卷)
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考试热点的重现率,命题的素材等。因此,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
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策略。
3、各类正规渠道获得的高考信息 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或复习
资料,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间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
二、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安排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一般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专
题复习(第二轮复习)、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9月初至翌年1月,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
3模拟测试阶段
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有个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并反映在习题的解决上。通过这种适量的模拟测试过程,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以提高,并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4查漏补缺阶段
查漏补缺阶段的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到高考前,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适应高考环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进入高三后往往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选修内容教学,因此第一轮复习在时间上会推后和延迟,可适当对复习时间进行调整。
三、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方法策略
策略总纲:
1、发挥《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纲精神和要求的反映,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和特点。也就是根据考纲的内容和变化、高考试题的内容来合理地确定高考复习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3、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4、突出能力训练。
5、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具体方法: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点上。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本阶段习题重点选择基础题突出中档题避免综合题。
2专题复习阶段。本阶段复习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通过各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专题复习宜精不宜多,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前二年高考试题有目的的选择。本阶段习题以综合题为主。
3模拟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安排适量的模拟测试。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试题内容可单科训练也可理科综合训练,但试题覆盖面要尽可能全。试题的来源以组题为主。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测试题,但教师可以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本阶段复习要注意讲练并重,精讲精练。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查漏补缺阶段
在这个阶段,把时间主要交给学生自己,由他们自己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安排,但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回归课本,各科复习时间和高考时间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在这个阶段,我们在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重点、特点、热点的基础上,结合大多数学生尚存在的薄弱
环节,自编两套高考冲刺练习题,试卷格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均与高考试题相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查漏补缺学生不仅发现良己存在的不足,而且体验和感受到摸拟环境对自己产生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同学间通过交流彼此的感受取得经验或教训,从而为学生迎接“3+理科综合”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实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制定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充实准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第五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
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以下是总结的小孩子数学应用题解决方法。
方法一:数量关系分析法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
(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
例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
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 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
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 生:用乘法35 ×3=105(人)。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 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 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 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
生:
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 生:140+12=152(人)
方法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
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孩子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即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探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的量,就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还是以上面这一道应用题为例来谈谈吧。
解题思路: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题里面寻找那一句关键的信息提示呢?
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看来,现在要解决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才是更关键的。那么这个问题能一下子解决吗? 生:不能,因为三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知道了,可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知道。师:那么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又怎么求呢?根据题中的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列式是35 ×3=105(人)。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接下来第二步求什么/怎样列式? 生:
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是多少?105+35=140(人)。师:接下来呢?
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140+12=152(人)
方法三: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
运用图示法解析应用题,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图示法不仅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启发孩子的解题思路,帮助孩子找到解题的途径,而且通过画图的训练,可以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先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用图表示出来,然后通过图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如列表法、比较法、方程法等,注重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使孩子能逐步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如下四种具体应用题题型详解 1.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例题: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思路分析:
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2.典型应用题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中,有的题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典型应用题。
(1)求平均数应用题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对应总份数=平均数
注: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要抓住的是对应关系,可根据总数量来划分成不同的子数量,再一一地根据子数量找出各自的份数,最终得出对应关系。
例题: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
思路分析:
要求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这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一天包括上午、下午)。
②这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上午的4小时,下午的3小时)。③这一天的总数量是多少?这一天的总份数是多少?(从而找出了对应关系,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2)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题目结构是:
题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题目的后半部分是问题,也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其中有一个量是未知的。
解题规律: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再根据问题,或求单一量的几倍是多少,或求有几个单一量。例题:6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00亩,照这样计数,8台拖拉机7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思路分析:
先求出单一量,即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再求8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的亩数。
3.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
①相遇时间=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例题: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
②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例题: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③甲速=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例题: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64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遇问题可以有不少变化。
如两个物体从两地相向而行,但不同时出发; 或者其中一个物体中途停顿了一下;
或两个运动的物体相遇后又各自继续走了一段距离等,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另:相遇问题可以引申为工程问题:即工效和×合做时间=工作总量
4.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问题。
题目特点:
工作总量没有给出实际数量,把它看做“1”,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所求问题大多是合作时间。
例题:一件工程,甲工程队修建需要8天,乙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两队合修4天后,剩下的任务,有乙工程队单独修,还需几天?
思路分析:
把一件工程的工作量看作“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1/8,乙的工作效率是1/12。已知两队合修了4天,就可求出合修的工作量,进而也就能求出剩下的工作量。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就是还需要几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