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大全
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摘要】: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已全面实施,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农村中学因独特地理状况、办学条件、人文素质等地域性影响,形成了客观上的后进,特别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新课程 对策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是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由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各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农村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对课程资源的不足
首先,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的缺乏,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 PH 计,就连老师也没有见过。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像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这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或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学生活动指南,教师用书不仅是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好助手,更是让教师发挥创造潜能的助推器,学生活动指南、学生练习册帮助学生尽快的以新的学习方式投入新的学习,比如上教版的《学生同步学习手册》为学生提供了内容提示、问题与启示、练习与实践、阅读与思考等多个学习栏目。
二、评价方式滞后制约课程改革
尽管中考的考试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但学校和师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考试的压力,某些农村中学的一些做法更是偏离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新课提前结束、延长复习时间、新老教材一起用,依然是题海战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何改变这种阻碍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新《标准》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提倡另外两种新的评价方式,即“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法和活动表现评价法。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纸笔测验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查,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自评):包括实验过程记录、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小论文、调查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等。化学学习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3、活动表现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包括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等近年来我市实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表现评价方式。
三、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课程改革
在农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和“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依然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思想,而且得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想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制定教学目标。
2、极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像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实物、图片、模型等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景。
3、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4、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的联系。
5、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四、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化学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农村中学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研究往往就很难进行更不要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也难以做到的有些问题,即使是教师也不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才刚接入互联网,且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根本就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进过网吧,而进网吧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而已,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根本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思维呆板迟钝,几乎不具备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科学素质。所以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肥皂泡。
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非常有效,但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教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实验因为仪器设备有欠缺而难以完成,如,电解水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教师的猜测得出,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的意味可言。又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只能由教师个人来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容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再就是新教学实践中学生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往往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掌握到哪里,教师好不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上课也热闹起来了,可成绩往往是下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更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这在如今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时候,又有哪位教师敢把学生前途当儿戏?学校不乐意,家长更不会答应,所以新教材改革与学生升学压力的矛盾不解决,改革往往会雷声响雨点小。
在农村中学,一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仍然存在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教师理解新教材、建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素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认真参加新课程的培训,更新思想,转变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改变了教师是课程从属者的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乃至课程本身。
2、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必需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3、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学、心里学的相关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4、现代教学技术:《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极其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它是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或基本功,是教师发展的新领域。
五、与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要与实验区的老师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中学的教师切忌单打独斗。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坚信,为了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归纳以上的各点可知新课程实施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二是教师误解误用新教学方式;三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跟不上新课程教学要求;四是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落后;五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价没有改进。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困惑,必须“对症下药”。首先,教师自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与新教材编写者,都要关注新课程实施情况,切实改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管理与评价,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化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化学教学的前景才会美好,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5]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二篇:农村中学在新课程实施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报告(本站推荐)
农村中学在新课程实施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研究报告
组长:陈 *
组员:周 *
付 ** 刘 *(女)
单位:*******
农村中学在新课程实施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了将近5年,但教学中教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师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不仅造成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学生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没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谊。师生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
在师生关系形成的研究上,国内外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提出了:“安其学而亲其师”;“隐其学而疾其师”的观点。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交往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不同,它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对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不断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及社会经验、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修正和提高自我认识。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教师的期望与要求。18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只有这三种教育协调发展,才能使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要做到三种教育协调发展就必须使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天性的发展,配合自然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三种教育和谐发展,并趋向于“自然的目标”,才会有成功的教育。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对儿童的发现》一书中说:“新的教育学要建立在客观研究的基础上,要直接接触儿童。假如不用科学方法更多地了解儿童,不能脱离一般学校采用的旧办法,就无权称为科学的教育学。他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卡尔·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和教育改革家。个体产生了“积极关注的需要”和“自我关注的需要。前者是指对温暖、友爱、关怀和尊敬的需要,后者则指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与怀特研究后,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一是专横式;二是放任式;三是民主式。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的教师,作风专横,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采取放任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如同路人,淡漠无情。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以民主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创
造能力较强,容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这些都说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根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进行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评价的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价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有助于教师与学生间相互悦纳,改善教师、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状态。
〔三〕、有助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1、理论目标:研究在新形势、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新特点,针对当今学生的生理、心理等个性特点,揭示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教学策略、心理机制、行为表现和评估机制;
2、实践目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关系的潜在价值,改善教师、学生的生活状态,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
3、课题的具体内容(子目标):(1)师德建设与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研究(2)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研究(3)班级文化建设中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研究
(4)教师性格与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研究(5)校园文化建设与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研究
当前,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对师生关系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学生思想教育、家庭环境、教师课堂艺术、等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课题主要将师生关系锁定在农村初中这个范围内,主要要从教师师德素养、性格特征、班级学校文化、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空间与频度等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从事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我校05级、06级学生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得师生关系现状的相关数据。
3、行动研究法:倡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
4、案例研究法:拟在每所学校选择师生典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寻找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㈠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切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学生在陈旧教学观念引导下,只能跟着教师学生,复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学生的智慧
和个性遭到扼杀和摧残。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不会学。正值花龄的中学生处于求知旺盛期,好奇心、探索欲异常炽烈,此时教师如果用一桶桶陈旧观念的冷水浇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怎样的尴尬。
因此,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走好这第一步,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下理念: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重过程而不是重结论;教学主要是关注学生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科教学;教师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唯有心存以上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才能跨越多年来深掘的鸿沟。其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运用、反思、改进,使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减轻、去掉对学习的厌烦感,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打开大门。我校2007年春期推行“四步五节”教学模式,它是在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的启示下构建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上学生“想说、敢说,想评、敢评”的目标。八三班是推行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班,从问卷中发可以发现该班的师生关系比较和谐。如问卷题“老师对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吗?”选C项“对好生差生一样好”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七。A项“对优生好于差生”B项“对差生好于优生”就没有人选择。可以看出老师们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就能有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和谐的师生关系。态度是思想的真切反映,一名教师只有在教育学生中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才有可能与学生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平等的
教育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体味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在“你喜欢怎样的老师,请按重要程度排列”中有86%的学生将尊重学生人格型教师放在第一位,放在诸如:对学生一视同仁、有创造性,思想跟的上时代、有幽默感、关心同学、衣着整洁、不拖堂、教学质量好,教学生动的老师、善于承认错误的老师、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的老师的前面。当前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在“老师是否常以纪律压制你”的调查中,73%的学生选择了“是”。我们在2007年6月份收集一个案例:教师长时间使用消极语言刺激学生,挫伤了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学生离校。在民主教育思想的框架下教师要有爱生意识、平等意识、和公正意识。
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能迅速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发展,进而从争相积极影响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等方面。尊重学生,就应尊重学生人性,将学生心理、心理规律作为教育教学的黄金
律令来遵循。信任学生,即相信学生能力和人品。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的重要需求。学生喜欢教师真诚地对待自己,讨厌教师动不动就怀疑自己。只有信任,才有坦诚。信任能增生爱,能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信任学生是热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理解与宽容学生,会为学生提供自我解释的机会,进而反省自己的道德选择,认识和改正或更好地坚持己见。学生有强烈的被教师理解的愿望。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才能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教师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要塑造一种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教师在正确对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㈢教师的性格特征影响着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中我们对这一因
素又加深了一层:性格温和、说话幽默的老师和性格暴烈、说话死板的老师相比,前者要受学生欢迎的多。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愿意与教师做朋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性格温和的老师。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性格温和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多能给学生爱意融融的感觉,他们能满足学生倾诉愿望和成人感,因此容易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脾气不好的教师常常容易发怒使学生产生敬畏心理,令学生在与教师搭建情感桥梁时望而却步。说话死板、常常板一幅冷若冰霜面孔的老师常心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打消学生与之交流的念头。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到:因此教师要完善个性,课堂内外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努力完善自己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高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老师。
㈣教师与学生交往的频度影响着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调查学生对教师信任程度时有95%的学生选择了“找不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者教师”,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特别远。师生关系与师生接触时间、空间、频度相关联。一般来说,空间距离越小,接触越频繁,则越容易相互吸引。教师有意无意地故意去疏远学生,限制双方相互交往的时空及频度,缺乏与学生交往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有的还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愿曲尊与学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有69%的同学感到“某位老师对我
冷漠”。教师在课堂外,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不多,缺少对学生家庭的必要了解,这通常是导致师生在交往中因为某些原因发生的误解或冲突,没能及时排除、沟通、造成师生交往的障碍的主要原因。由于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次数,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伦理道德的教育感染来影响学生,但同时也从学生的言谈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教师信任与钦佩,从而激发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业务上更加精益求精。同理学生从教师那儿体验到关心、爱护、帮助、信任也就更加激发自己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也就更关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发展,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另一方面要减小与学生交往的空间,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巡视,减小与教室后边学生交往的空间,定期让学生交换座位,改善因座位在后边的学生与教师交往频度低的负面影响。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增高家访的频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㈤学校的教育氛围影响着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一定影响。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把本人的思想、道德、文明、心态、人格、个性,诸如需要、理想、世界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本人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显露给学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便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等信息的
传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法则。在学校浓郁的育人氛围内,学生认可和接受教师对其人生价值、做人准则的渗透陶熏,这就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学校的宣传平台如板报、宣传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弘扬、优化师生关系的一个有效载体。城市学校由于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对学生美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村中学相对于城市学校的优势,只能依靠有限的黑板报、阅报栏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健康成长的沃土,从而引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进而将爱心扩展到施教的老师。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个触发点。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的好,有得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对班级的爱和自己班级教师的爱融为一体,进而也能将这种爱和尊重延续到其余学生所崇敬的老师身上,这必将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民群众的“教育事业”为思考问题的落脚点:关心学生,以热爱学生为荣,力争做一名不误人子弟的教师;踏实认真,以敬业为荣,力争做一名干事创业的教师;礼貌待人,以正派为荣,力争做一名有所作为的教师。从三个方面要求自己,全力打造优良的师生关系。从学校角度出发,在从制度和考评上,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督促班级进行文化建设。
四、讨论与建议
在研究教程中,有一些问题我们研究地还不是太深入,思之愈深,惑之愈困,在此提出讨论:
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不是等于放松对学生的正常要求?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教育合力的凝聚力往往不集中,34%的学生已演变为“留守学生”,对学生教育的施力者主要是家庭中的爷、奶辈,社会关系中的姑、姨亲戚和学校中的老师。
生活中爷、奶辈对学生通常缺乏管教力度,更不用说姑、姨亲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上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也使教师在教育中投鼠忌器。管教过于严厉,师生关系要遭遇紧张;稍一松懈,学生就会受到诸多不良诱惑,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但是我们还认为,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调查中有72%学生希望教自己的老师是“既和蔼又有严格要求”。从施教过程上看,要求不到位或不要求学生,不见得师生关系就融洽无比。从新课程改革工程对教师的要求的标准上看,要遵循了解关心原则、尊重信任原则、严格公平原则。教师在对待学生过程中严格而不压抑,严慈相济,严中见情,严中见爱,估计也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建设人才。
改变学校的评价制度从前景上能不能改善师生关系?在我南阳市农村范围内可行不可行?我们认为改变了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标准,改变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能改善师生关系。不难明白,教育的最终问题主要落脚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教师从升学,学科成绩的
羁绊下冲出来,就能加速师生关系向良性发展。但是,短时期不可能做到,各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的一个主要目标仍是教师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定位在教学成绩上。虽然,要成绩与塑造优良师生关系并无冲突之处,但具体在落实上,教师一般是顾此失彼,往往采用简单、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成绩与师生关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至于如何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五、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能行之有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教师心中有爱生意识、平等意识、和公正意识能行之有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3.性格和蔼、言语幽默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4.增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空间和频度能行之有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5.学校的教育氛围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很大程度影响。
六、过程性资料
1.学生调查问卷2份 2.老师调查问卷1份 3.问卷分析表2份 4.学生征文3篇
5.教师论文证书1件 6.学生辍学案例1例 7.教师寄语20条 8.学生心语12条 9.教师论文1篇 10.教师研究心得3篇
第三篇:新课程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学的开展
新课程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学的开展
贵州省六盘水盘县乐民镇乐民中学
章臣龙
我在乐民中学任教八年的英语教学中,针我校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滞后,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英语教育也成了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刻认识到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急需提高和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很好的在新课标下开展农村英语教学呢? 一,听力教学在农村中学的开展。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很基础又很重要的环节, 但英语教学中, 师生出于升学需求, 教学目的多在于应试而教与学, 对日常的听力教学与训练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培养。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然而听力训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因此强化语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和词汇量,听力基本功首先应包括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跟读录音,让他们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重读、弱读、意群甚至韵律。在听磁带跟读时,要鼓励他们积极模仿磁带中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不要只满足于听到了录音内容。在老师布置活动任务时要学生听清听懂听得完整。二,农村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
在农村的学生中,大多数害怕说,羞于开口,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最重要的是有耐心,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常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其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语言交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好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语言环境,加强口语训练首先,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其次,教师要面带笑容,以先入为主的态度,用标准的语音语调吸引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其学说英语的积极性,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有想说英语的欲望。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常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其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语言交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语言环境,加强口语训练,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三,阅读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教与学。在农村中学中,英语阅读是一个极为薄弱的 环节,学生接受信息相对落后,阅读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头戏,不抓不行。不但要长抓狠抓,而且要深抓重抓,一抓到底。在我任教的这个乡村中学里,很多学生都是进入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他们对这一科比较新奇,我们要有效地利用他们对待这门新学科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四,怎样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开展写作训练。
多年来,我发现在我们农村学生面临写作的问题:汉语影响、生词造句;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培养学生的英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成了初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我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尝试了“词、句、篇”三步曲的写作教学: 巧记单词 按照语言学习规律,英语写作教学的次序应是:词―句―篇。“词”是基础,“句”是过度或桥梁,“篇”是目的。整个训练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多钻教材,多花心思在学生身上,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寓教于乐,我们的英语教学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第四篇:郭店一中 杨丹悦 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郭店一中
杨丹悦
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摘要:我是2010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回到家乡的一名特岗老师,从事农村化学教育三年多的时间以来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由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各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农村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 , 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我认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程 专业素养
一、应对课程资源的不足
首先,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的缺乏,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 PH 计,就连老师也没有见过。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农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象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或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学生活动指南。教师用书不仅是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好助手,更是让教师发挥创造潜能的助推器,学生活动指南、学生练习册帮助学生尽快的以新的学习方式投入新的学习,比如上教版的《学生同步学习手册》为学生提供了内容提示、问题与启示、练习与实践、阅读与思考等多个学习栏目。
二、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课程改革
在农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和“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依然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思想,而且得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想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制定教学目标。、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像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实物、图片、模型等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景。
-2-、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的联系。
三、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化学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农村中学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研究往往就很难进行。更不要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也难以做到的。有些问题,既使是教师也不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才刚接入互联网,且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根本就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进过网吧,而进网吧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而已,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根本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思维呆板迟钝,几乎不具备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科学素质。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肥皂泡,只是一个漂亮的气泡而已。
在农村中学,一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仍然存在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教师理解新教材、建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素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认真参加新课程的培训,更新思想,转变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改变了教师是课程从属者的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乃至课程本身。、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必需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驾驭和使用新教材。、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学、心里学的相关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课改地需要。
四、与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要与实验区的老师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中学的教师切忌单打独斗。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坚信,为了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实施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林岩松
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教学设计,是指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等活动的一种优化的构思。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体现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反之,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课程改革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旧的师生关系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变得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是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新教材为师生发展提供了平台,以此为媒介必须搭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设计符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研讨中发自肺腑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学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但反思以前的教学,对一些考试常考的所谓的重点知识,一味地强化训练,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形同一个知识的接受器,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又累学生又乏味。新教材实验以来,我注意了与学生的交流,发展同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
二、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能只追求知识结论,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我国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深深体会到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只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要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他们的发现和体验才能解决问题,任何人不能包办代替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避免学生处于“被告休眠”的状态,让他们主动参与、体验和独立探索。而主动参与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问和总结,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高中化学《碱金属》中《钠》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可将这节课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课:将演示实验安排在新课开始,作为新课的设问引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设思维情境的作用。而将教师的“钠”演示实验改为请学生做的“学生式的演示实验”,起到鼓励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探索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及钠和水反应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然后顺水推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主动找问题。如:(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2)钠为何会变成小球?(3)小球又为什么会四处游动?(4)为什么还会发出“嘶嘶”的声响?(5)将酚酞滴入反应容器里,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呢? 随即可引出一系列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钠为什么会与水反应如此剧烈?水太少会怎样?它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它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变成什么物质?在空气中应怎样保存?等等。经过学生讨论后再进行分组实验以检验他们的不同猜想。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可见,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且真正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要体现现代教学特征
时代学生是指我们的学生处于科学技术口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体现时代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适应新时代的愿望,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高一化学中《能源问题的探讨》为例,就可以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先提出一般问题,并提供网上路径、相关资源,让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文字、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随着教学的深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列举的问题: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哪些?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哪些?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分别有哪些?
2、从网上收集能源信息:(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电能)
3、下载专家对新能源的设想:太阳能,地震能,台风能,雷电能等等。
4、处理网络信息:把收集到的知识以化学为主干线,发散到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各学科间的整合点。
5、探究性的问题:人类每年消耗3.75×10 9t的石油,石油的燃烧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如何解决此类污染?寻找绿色能源的进展如何?分析各能源的利弊。
6、拓展思维。学生经过研究、讨论,观点活跃,得出多种答案:(1)最理想的新能源莫过于氢,它燃烧后会放出大量的热能且生成物是水,但廉价的生产氢的途径目前难以实现;(2)可以培养一种细菌之类的生物物质,实现能源再生,既无污染又能成为有用的新能源;(3)把机械功转为能源,利用工业余热;(4)充分利用电能,城市多用公共电车、自行车,学生从网上查到的资料中得知:小汽车消耗的能量及产生的污染约是公共汽车的5倍;(5)用一种方法收集自然界放出的各种能量,然后用于工农业生产;(6)用太阳能、水能、风能做能源,例如,风车、水车。通过以上的交流、学习,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地球上,常规能源的供应是有限的,且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环境起了严重的污染。如何制止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寻找新能源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这样的化学课学生愿意接受,易于理解,在应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可见,对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资源进行再利用的方法,并对信息与知识进行不断的新加工、组合和整理,努力创造探究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知识网络的建构,知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实际应用能力。既巩固学科的双基知识,拓宽知识面;又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实现化学教学的多元化、趣味化和优质化。
四、教学设计要体现教与学反思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不能光凭经验,要不断换“脑”,明白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例如,从理论上说,课前教学设计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贯彻执行计划好的教学设计,而是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体现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的再认识,再思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强调教学反思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近年来,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传统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失误,归因于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的失败,忽略了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思。事实证明,我们把一切都归咎于学生、家长,这显然是不妥的,教师必须从自身找问题。因此,我们要经常问自己“这节课,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还可以作怎样的修改?”问学生 “老师这样的课,你喜欢吗?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教高中化学《硫酸》—节时,我发现我的学生不愿意阅读:课本和归纳知识及学习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的现象,就思考怎样才能通过教学设计改变这一现状。根据学生在初中已对酸的通性和对浓硫酸的吸水性有一定的了解的实际,决定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并让学生通过自学找自己出不懂的知识,课程由科代表主持,让不懂的同学提问,由会答的同学解答;让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再由回答的同学进行答辩。即使是学生解答有错的地方,我也不出一言半语,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若遇到学生不能解释的问题,就让学生回去再思考就这样,通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答辩同学间的疑难,虽然课时增加了,但效果确非常好,达到预想的目的,更加重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难免会遇到不少学生问一些自己在上课反复强
调的知识,这时候,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责怪学生。
思,是用心灵去耕耘的良田。教育的荒废就因为缺乏心灵的浇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里的失败并不是一般的失败,而是经过思考、有过反思的失败,失去思的失败是没有价值的失败。教师思它表现在教学中的点滴进步;表现在学生眼神中的渴望;表现在不断成熟的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要将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设计要不断丰富,我们的责任重大。新课程改 革还未成功,你我还要努力!
(附作者简介:林岩松,男,中学化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