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11,412012 学 分:4分 总 学 时:72学时 适应专业:音乐学 先修课程:音乐基础知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音乐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和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史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开课时间在第四、第五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第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4学时)
1、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以及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2、理解并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乐舞”出现的主要原因和远古音阶;
3、了解并掌握我国远古时期民歌、乐舞和乐器的概况;
4、了解远古、夏、商时期的宫廷音乐、音乐家、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
5、重点掌握《葛天氏之乐》,《弹歌》。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8学时)
1、正确理解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实际上就是等级制度;
2、了解《诗经》、《楚辞》、《成相篇》的艺术特征和贡献;
3、掌握八音分类法、五声与三分损益率以及旋宫转调理论;
4、重点掌握周代“六代乐舞”的内容、用途,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在我国音乐历史上的作用,我国音阶的产生和先秦音乐美学的典范——《乐记》的内容;
5、理解并掌握周秦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6学时)
1、正确理解汉代乐府的形成与衰亡过程,掌握相和歌、清商乐以及鼓吹乐的兴起;
2、了解两汉三国时期的重要的音乐机构,音乐体裁、乐器以及器乐的发展状况。了解丝绸之路,东西音乐文化的交流;
3、掌握民间歌舞、百戏以及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的内容。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学时)
1、了解相和歌的继续发展和清商乐的演变;
2、正确理解故事歌舞的历史地位、中外音乐的交流、文人音乐的发展;
3、了解何承天的新律、荀勖的管口校正法。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6学时)
1、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概况,民歌和曲子以及山歌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理解宫廷音乐中的燕乐、雅乐、七部乐到十部乐再到坐部伎、立部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民间说唱音乐、变文、歌舞音乐、寺庙音乐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音乐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了解中外和民族间的音乐文化的交流概况;
4、掌握唐代乐器的发展,特别是古琴和琵琶;
5、掌握乐曲和乐律的发展,以及唐代曲子、大曲的发展情况;
6、了解著名的音乐家和现存的重要的音乐著作。
六、宋元时期的音乐
(4学时)
1、正确理解我国宋元时期的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
2、了解著名的音乐家姜夔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作品;
3、掌握元杂剧的发展,掌握戏曲音乐的体裁、发展和历史意义;
4、理解这一时期音乐与唐代音乐的差异;
5、了解乐器发展演变和新乐器的种类,以及器乐的成就;
6、了解音乐理论的重要成果。
七、明清时期的音乐(4学时)
1、了解明清时期器乐音乐、民间歌舞音乐的发展;
2、了解宫廷音乐、中外音乐交流的概况;
3、了解民歌、小曲、俚曲的兴盛和意义,以及文人们对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的意义;
4、掌握曲艺的五大种类、戏曲的四大声腔和梆子腔、皮黄腔、南戏的发展;
5、掌握朱载育的《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产生;
6、了解《唱论》、《谿山琴况》等音乐论著;
八、复习(2学时)第二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九、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8学时)
1、理解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的演变趋势;
2、掌握民间说唱音乐、戏曲以及器乐音乐在近代的新发展。
3、了解教会音乐活动和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乐队成立和中国的“军乐队”的发展;
4、理解并掌握学堂乐歌的内容、创作方法、有关的音乐家及其意义;
5、了解近代京剧的发展,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
6、掌握华彦均、李叔同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作品。十、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
(10学时)
1、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一批侧重教育和学术性的新型音乐社团,理解并掌握萧友梅的音乐活动和贡献;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和国立音乐院。
2、了解王光祈的理论著述、青主音乐美学论著和所代表的音乐思想;
3、了解新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相应教科书的编撰;
4、掌握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刘天华、王光祈、青主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特点和贡献;
5、理解并掌握解一些音乐教育界其他人的音乐创作情况和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刘天华国乐器改进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6、了解大同乐会在改进国乐中的一些建树。
十一、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政治区域的发展
(16学时)
1、了解工农革命音乐活动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群众音乐运动。了解左翼音乐组织的结成和活动的开展;
2、了解沦陷区、国统区的音乐教育与音乐生活略况,若干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了解关于“新音乐”及其民族形式的讨论和相应音乐理论著述。
3、掌握马思聪等音乐家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特点和贡献,重点掌握洗星海、聂耳的音乐道路、音乐创作和作品;
4、掌握这一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及秧歌剧、新歌剧的创作和重要意义;
5、了解延安鲁艺音乐系和各解放区文艺、音乐团体组织的成立,文艺整风后解放区音乐创作的全面丰收。
十二、复习
(2学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宋元时期的音乐,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政治区域的发展。
难点:周、秦时期的音乐,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
四、教学参考书
1、陈应时、陈聆群主编,中国音乐简史(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3、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2月。
第二篇:《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 第一编
中国古代音乐(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 古乐器 第五节 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 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 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36学时)
(1.琴曲《流水》
第三章
秦、汉时期(6课时)(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乐府 第三节 鼓吹 第四节 相和歌 第五节 百戏中的乐舞 第六节 乐器的发展 第七节 音乐理论成就 作品欣赏: 1.琴曲《广陵散》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课时)(公元220——公元589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 音乐思想 第四节 清商乐 第五节 古琴音乐 第六节 歌舞戏 第七节 乐器 第八节 乐律学成果
作品欣赏: 1.琴曲《酒狂》 2.琴曲《胡笳十八拍》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6课时)(公元581——960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宫廷燕乐
第三节 民间俗乐 第四节 音乐理论 第五节 记谱法 第六节 音乐机构 第七节 著名音乐家 第七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作品欣赏: 1.琴歌《阳关三叠》 2.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第六章
宋、元时期(6课时)(公元960——1368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 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第四节 说唱音乐
第五节 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第六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 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 音乐论著 作品欣赏: 1.郭沔《潇湘水云》 2.琵琶曲《十面埋伏》 第七章
明、清时期(4课时)(公元1368——1911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戏曲的发展 第三节 民间歌舞、说唱 第四节 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重要曲谱
作品欣赏: 1.江南丝竹《三六》
第二学期(36
学时)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公元1912—— 1989年)第八章 中国近代音乐(8课时)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2课时)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一、西洋音乐的传入
二、学堂乐歌的兴起 作品欣赏:(2课时)1.《中国男儿》 2.《光复纪念》
第三节 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1.沈心工 2.李叔同
作品欣赏:(2课时)1.《兵操》 2.《竹马》 3.《送别》 4.《春游》 第四节 京剧的发展 作品欣赏:(2课时)1.《红灯记》中的片段 2.《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
3.《沙家浜》中的《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 第九章 中国现代音乐(14课时)(公元1949年—公元1989年)(2课时)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 第三节 声乐创作(4课时)
一、城市小调
二、群众歌曲
三、抒情歌曲和艺术歌曲
四、少年儿童歌曲
五、合唱音乐 作品欣赏: 城市小调: 1.《满江红》 2.《苏武牧羊》 工农革命歌曲: 1.《工农联合起来向前进》 2.《共产儿童团歌》 群众歌曲:
1.《五四纪念爱国歌》 2.《大刀进行曲》 3.《游击队歌》 4.《八路军军歌》 5.《到敌人后方去》 6.《咱们工人有力量》 抒情艺术歌曲: 1.《问》 2.《卖布谣》
3.《教我如何不想他》 4.《长城谣》 5.《玫瑰三愿》
6.《日落西山》 7.《松花江上》 8.《嘉陵江上》 9.《在那遥远的地方》 10.《卖报歌》
11.《歌唱二小放牛郎》 合唱:
1.《黄河大合唱》 2.《在太行山上》 3.《长恨歌》
第四节 器乐创作(4课时)
一、刘天华,阿炳的二胡、琵琶曲创作
二、钢琴和其它器乐独奏音乐
三、器乐重奏、合奏和大型器乐曲创作 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 1.《光明行》 2.《二泉映月》 3.《大浪淘沙》 4.《牧童短笛》 5.《渔舟唱晚》 合奏音乐 1.《春江花月夜》 2.《森吉德玛》
第五节 歌剧、舞剧、秧歌剧和电影音乐(2课时)
一、歌剧、舞剧、秧歌剧音乐
二、电影音乐 作品欣赏:(2课时)1.《麻雀与小孩》
2.《小小画家》 3.《可怜的秋香》 4.《兄妹开荒》 5.《白毛女》 6.《渔光曲》 7.《毕业歌》 8.《义勇军进行曲》 9.《铁蹄下的歌女》 10.《天涯歌女》 11.《四季歌》
第六节 音乐论著和音乐美学思想
一、音乐论著
二、音乐美学思想
第十章 中国当代音乐(14课时)(公元1989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声乐创作(4课时)
一、歌曲创作
二、合唱音乐 作品欣赏: 群众歌曲: 1.《歌唱祖国》 2.《学习雷锋好榜样》 3.《我们走在大路上》 抒情艺术歌曲: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我为祖国献石油》 3.《马儿啊,你慢些走》 4.《唱支山歌给党听》
5.《玛依拉》
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7.《乌苏里船歌》 8.《北京颂歌》 9.《打起手鼓唱起歌》 10.《祝酒歌》
11.《在希望的田野上》 12.《我和我的祖国》 13.《我爱你塞北的雪》 通俗歌曲:
1.《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2.《乡恋》
3.《请到天涯海角来》 4.《让世界充满爱》 合唱音乐: 1.《祖国颂》
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第三节 器乐创作(6课时)
一、器乐独奏音乐
二、器乐重奏、合奏及管弦乐作品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 1.《喜相逢》 2.《姑苏行》 3.《江河水》 4.《彝族舞曲》 5.《战台风》 6.《新疆舞曲》 7.《庆丰收》
重奏音乐: 1.《春天来了》 合奏音乐: 1.《翻身的日子》 2.《丰收锣鼓》 管弦乐及大型音乐作品: 1.《红旗颂》 2.《梁祝》 3.《黄河》 4.《草原小姐妹》 5.《嘎达梅林》
第五节 歌剧、舞剧、歌舞和电影音乐(4课时)
一、歌剧音乐
二、歌舞,舞剧音乐
三、电影音乐 作品欣赏: 歌剧音乐:
1.《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2.《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吹杀人》 3.《江姐》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4.《洪湖赤卫对》中的《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音乐:
1.《白毛女》中的《序幕》
2.《红色娘子军》中吴菁华的“主题”音乐 3.《沂蒙颂》中的《我为亲人熬鸡汤》 电影音乐:
1.《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
2.《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红日》中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4.《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 5.《阿诗玛》中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教学建议及说明:
大纲中的课时分配不绝对,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第三篇:中国音乐史
来”;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答: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
16、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答: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答:《长恨歌》1932年—34年,上海“一"二八事变”,黄自。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答: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电影和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重点)答: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华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西方风格的音乐)的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1939年,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20、什么叫“秧歌剧”?答:1940年代初,在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新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小戏,其特点是:以故事化的歌舞表演为主,人物,情节,化装,表演上都比较简单,一般在露天的广场演出,其音乐多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填词改编,其内容大多与抗战,生产和反帝反封建相关。其代表性剧目有《兄弟开荒》、《夫妻识字》、《周子山》等。
21、什么叫“新歌剧”?答:以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上演为起始标志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风格特征的歌剧体裁,新歌剧产生于西方歌剧与边区秧歌剧相融合的实践基础之上,其音调广泛地采用了中国民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和戏曲曲艺音乐教材,并吸纳了欧洲歌剧中戏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如咏叹调,宣叙调的不同功能应用,人物的主导性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弦乐队的应用等)。新歌剧的代表性歌剧作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小二黑结婚》、《柯山红日》《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
(中国部分)
填空
1.“八音”是周代开始的乐器 的分类法
2.《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等是我国作曲家聂耳的作品,他较著名的歌曲作品还有《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器乐作品有《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3.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圆篇》中
4.洗星海早年留学法国,他最著名的两首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两首交响曲是《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
5.《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经典著作。
6.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钢琴曲是《牧童短笛》
7.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8、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四大声腔是指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9.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艺术家。
10.南戏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地区。
11.《延安颂》是郑律成的代表作之一。
12.《二泉映月》是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13.李延年是汉代乐府里的音乐家。
第四篇: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古代:
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嵇康《广陵散》: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我国持续使用到20世纪的传统记谱法是工尺谱。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活动中心是瓦子(娱乐场所)、勾栏。
鼓子词是一种说白与演唱结合,以唱为主的说唱形式,流行于宋代,因伴奏乐器而得名 元杂剧的结构是一本四折:由唱、白、科三部分构成,是以说唱为主的戏剧。元曲的表演形式由 曲(歌唱)、宾白(语言)、科(动作)组成。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 唐代的音乐机构:大乐署,鼓吹署(都由太常寺掌管),教坊,梨园 唐代歌舞大曲结构包括散序,中序,破
明清合奏乐只要有,鼓吹乐,丝竹乐,拉弦乐,锣鼓 相合大曲的结构 解,艳,趋,乱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
约在乾隆、嘉庆年间,短篇鼓词在清闲的八旗子弟中盛行形成了“子弟书” 古琴在古代称为 瑶琴、七弦琴、玉琴 瑟,弹拨乐器 笙,吹管乐器
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弋阳腔的音乐属曲牌体
昆山腔 南戏清唱腔调)评剧 源于河北地区,《杨三姐告状》在北方轰动一时,成为评剧的代表作品。成兆才 越剧 主要伴奏乐器是二胡《黛玉葬花》
豫剧 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常香玉。又称河南“梆子” 昆剧 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
河南坠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坠胡
汉族的说唱音乐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北方秧歌,南方花灯,采茶 弹词的老三调:陈调(陈遇乾)、马调、俞调
梆子腔也被称为西秦腔,乱弹、秦腔。秦腔的领奏乐器是板胡 秧歌有高跷,地秧歌两种表演形式,音乐一般有小场演唱,锣鼓打击乐,唢呐吹奏三个部分,舞蹈有大场,小场。
戏曲唱腔的三个特点:抒情性、叙事性、戏剧性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陈砚秋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胡
说唱音乐中,影响最大的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表演形式: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走唱,群唱
云南彝族四大腔:海菜,山药,五山,四腔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萧友梅 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问》《“五四”纪念爱国歌》 赵元任“中国舒伯特之称” 《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1915年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发表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
聂耳 “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根据《倒八板改编的)《翠湖春晓》,舞台剧《扬子江风暴》插曲《码头工人》,《卖报歌》。《梅娘曲》为话剧《回春之曲》,与田汉一起为《桃李劫》写的主题歌《毕业歌》
其音乐作品分为:救亡歌曲、劳动歌曲、抒情歌曲、儿童歌曲。张曙 我国近代第一部大型歌舞剧《王昭君》 任光 《渔光曲》《打回老家去》《彩云追月》 黄自 合唱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 清唱剧《长恨歌》 声乐作品《玫瑰三愿》《花非花》《思乡》《思春曲》
冼星海 毛泽东提名的人民音乐家,四大合唱曲:《黄河大合唱》1939、《九一八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下山虎》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悲歌》《烛影摇曳》《病中吟》《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闲居吟》 成立了国乐改进社,出版《音乐杂志》
谭小麟写的《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是中国人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第一次获奖。郑志声管弦乐队伴奏合唱《满江红》
李叔同 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创立了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第一部三部合唱曲《春游》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三大音乐体系:中国乐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黎锦晖 流行音乐鼻祖、“黎派”传人、中国歌舞音乐的开拓者、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最成功的是《小小画家》;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 李海鹰 《澳门》《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 汪立三 钢琴曲集《他山集》《东山魁夷画意组曲》 潘振声 《一分钱》《小鸭子》《嘀哩嘀哩》 施光南 《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用彝族音调写了《月光下的凤尾竹》 雷振邦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冰山上的来客》插曲、《五朵金花》 李焕之 合唱《东方红》、《春节组曲》
沈心工 我国最早写乐歌题材的作者之一 歌集《学校歌唱集》,根据杨渡的名篇作曲的学堂乐歌《黄河》,作曲《竹马》 徐沛东 《爱我中华》《得民心者得天下》
吕骥撰写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是中国近代论述民间音乐的分类和研究的著作 朱践耳写的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的五个乐章:《六盘山》《井冈山》《大柏地》《十六字令三首》《长征》
我国第一部音乐史著作《中国音乐史》作者叶伯和 我国作曲家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怀旧》 《军港之夜》 词 马金星 曲 刘诗召
华彦钧 二胡曲《二泉映月》 琵琶曲《昭君出塞》 朱践耳作曲《翻身的日子》 秧歌剧《兄妹开荒》作者安波 第一部芭蕾舞剧《和平鸽》
《在希望的田野上》词 陈晓光 曲 施光南 《新编“九一八”小调》 吕骥 《团结就是力量》 卢肃
《爱我中华》词 乔羽 曲 徐沛东 《祖国颂》 词 乔羽 曲 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 曲 刘炽 歌剧《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大海啊故乡》词曲 王立平《大刀进行曲》 曲 麦新
电影《风云儿女》两首插曲《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 秧歌剧《夫妻识字》 马可
《我爱你中国》是《海外赤子》的插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山林》 曲 刘敦南
俞丽拿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首场演奏者,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军乐合奏曲,作者郑律成 《原始狩猎图》 曲 钱兆喜
双管独奏曲《江河水》被移植为二胡曲,在《东方红》中使用 《军乐稿》 李映庚 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 江文也 钢琴套曲《乡土节令诗》是我国现代音乐史的“康塔塔” 《喜洋洋》 刘明源 《静夜思》 黎英海 曲
我国近代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作者李四光
小提琴曲《思乡曲》马思聪创作的《蒙古组曲》的第二乐章
古代
《杜十娘》是单弦牌子曲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 《昭君出塞》是四川清音 郭沔 《潇湘水云》 姜夔 《扬州慢》《杏花天影》 《阳关三叠》又称《阳关曲》《渭城曲》,是唐代流传最久的声乐作品 第一部昆曲剧本是《浣纱记》曲 魏良辅 词 梁辰鱼 管平湖 古琴演奏家 “管派”风格
为笙创作的第一首独奏乐曲《凤凰展翅》 作者胡天泉、董洪德。获得了金质奖 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陈旸乐书》
第五篇:中国音乐史
远古及夏商音乐
1.音乐的起源: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说、游戏说、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无意识)说、情感表达说。2.远古乐器:A、吹管乐器(骨笛、埙、角、蘥、龢、言)B、打击乐器:(鼓、磬、钟、铃、缶)
3.简述贾湖骨笛:它是远古乐器,出生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目前共出土骨笛35件,它是由丹顶鹤的尺骨所制,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距今9000多年至8600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6个孔左右,能吹奏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距今8600至8200年左右,它有七孔,能吹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8200至7800年左右,能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若干变化音。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现在仍能使用的乐器。
周代音乐
4.六代乐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初时的《大武》。
六代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它们在周代宫廷的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而声调平缓,表现一种庄严、平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5.颂乐:重大典礼使用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其他重要的典礼之中。
6.雅乐:是周代的一种宫廷音乐。它主要用于祭祀与各种典礼活动。
7.郑卫之音:原指郑为的民间歌舞音乐,它实际上是一种保留的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后是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民间俗乐,因为由女性表演,故又名“女乐”,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逐渐取代了雅乐的趋势。8.南音:是周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民歌。9.九歌:是楚国南部民间祭祀的大型歌舞曲。10.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11.八音:是古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成“金(钟、鎛、镛、铙)石(编磬、离磬、玉磬)、土(埙、缶)、革(土鼓、足鼓、楹鼓)丝(琴、瑟、筝)、木(柷、圄)、匏(笙、竽、巢)、竹(箫、管、篴)
12.曾侯乙编钟:全套65件,分三层悬挂,总重量达5134斤。每枚钟能在正鼓部与侧鼓部分别敲出相隔三度的两个音,总音域达五个八度,十二律俱全,中间的三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半音列。钟上有错金铭文。这不仅说明周代的乐律学已有高度的发展,标志着周代乐器制造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13.三分损益法:以弦乐为计算基础,连续损益得出的春秋时期产生的计算乐律的理论。14.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被称为律。15.儒家音乐思想:以礼为本,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它既强调其一,关于音乐的来源。其二,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其三,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其四,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
16.墨家的音乐思想:音乐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主要思想是“非乐”
17.道家的音乐思想:大音希声。秦汉三国音乐
18.汉代掌管音乐的两个机构:太乐,乐府。岳府的主要任务:采集各地民谣,加工配乐,还从事创作新乐,进行演唱演奏。19.汉代鼓吹从乐器配置和运用场合来看,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短箫铙歌、箫鼓四类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合奏为主。
20.相和歌:原是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通称。形式:a.原始的民歌,只是清唱,无伴奏。b.在徒歌形式上加以帮腔,称为“但歌”c.在徒歌基础上,再进一步加上乐器伴奏,并有演唱者手执称为“节”的乐器而歌,这才真正为相和歌。
21.相和大曲包括三部分:艳、曲和解、趋或乱。唐大曲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
22.汉代相和歌最常用的调式:平调、清调、瑟调。相和大曲的名称和歌词,现今尚有保存在《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史籍中 23.琴,也叫七弦琴,后世或称为古琴,是我国重要的古代乐器。古琴逐渐成为文人的代表乐器,作为文人有修养、高洁秉性的象征。文人琴家有:马相如、刘向、桓谭、蔡邕、蔡琰、嵇康、阮籍。
24.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汉代蔡邕《琴操》中载有《聂政刺韩王曲》,琴家以为即今日之《广陵散》曲,于东汉末而成大型的古琴曲。
25.蔡琰(蔡文姬)的琴《胡笳十八拍》
26.秦汉重要的乐器有:琴、箜篌、琵琶、笳、角、铜鼓、锣。27.嵇康的《声乐哀乐论》是中国音乐思想史中的一部极富思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音乐不能表达人喜怒哀乐的表情。嵇康强调音乐有“单复”、“高埤”、善恶”、“猛静”、但如何,都要归于“和”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声,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的平和之心,他以平和之美,作为音乐的本质特征。
两晋南北朝音乐
28.清商乐,也叫清商曲,简称清商、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29.吴歌,又称无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吴歌的结构通常是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有部分是五言三句或长短句的。
30.西曲,也称西曲歌,它采自荆、樊、邓之间,是以湖北中西部向西涉及湖南、四川、贵州一带的民歌与舞蹈,其曲调较多,内容多抒发游子思归、别离之情、长江流域丰富的物产等。31.清商大曲所用调式:平调、清调、瑟调,合称为“清商三调” 32.北歌,又叫“真人代歌”,是北朝宫廷音乐的代称。这些北歌又与原来的横吹曲相互融合,发展成一些军乐,即“鼓角横吹曲”。北歌风格豪放刚健,语言质朴坦率 33.百戏即类似现代的杂技。
34.南北朝时陆续进入中原的主要有龟兹、西凉、疏勒、康国、安国、高昌、天竺、高丽等国的音乐,而以龟兹乐影响最大。35.西域音乐在此段历史时期广泛传入中原,有以下原因:其一,战事频繁。其二,“和亲”,其三,经商。其四,佛教东来。36.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器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锣、钹、星、达卜、唢呐。
37.琴曲《碣石调•幽兰》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乐谱,也可以说是“文字谱”,注明是梁代丘明所传
38.乐律学的发展:荀勖笛律,何承天的十二等差律,钱乐之的360律,沈重的360律,纯律音阶。隋唐五代音乐
1.太常寺是唐代长官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常卿主管。
一、大乐署。
二、鼓吹署。
三、教坊是宫中训练、。
四、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机构
2.宫廷音乐重要的形式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法曲、大曲等、3.隋初颁定七部乐分别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和文康伎七部。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伎、高昌伎、龟兹伎、疏勒伎、康国伎、安国伎、扶南伎、高丽伎。
4.唐代重要的法曲《霓裳羽衣曲》,其结构分为三大部分:a.散序、b.中序、拍序、歌头c.破或舞遍
5.大曲的结构大致与法曲相同,其区别可能在两个方面:其一,大曲与法曲在结构上更为庞大;其二,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大曲都更为热烈奔放,而法曲显得清雅,这可能与后者部分音乐源于宗教音乐有关。
6.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参军戏有苍鹘和参军两个角色。参军戏的唱腔一般选用当时流行的民歌、曲子或大曲的片段,它已经具有某些后世戏曲的特征了。7.隋唐文人音乐主要包括词乐与琴曲两类。
8.说唱是一种有说有唱的艺术。其歌唱部分常是一种叙事歌曲,其说话部分或用散文,或用四六文体。
9.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用说与唱的形式,将佛教经文或教义讲唱出来。通常是七言四句,也有五言或四言的。按其听众不同分为“僧讲”和“俗讲”。10.重要的记谱法: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舞谱。11.乐律学的发展:新音阶;俗乐音阶;犯调;移调。
12.隋唐音乐专著;a.《乐书要录》,一部通俗性的音乐理论专著。B.《教坊记》,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事的著作。C.《羯鼓录》,唐代南卓于宣宗大中二年完成的记录羯鼓由来、唐代羯鼓名手、逸闻趣事,以及一百二十八个羯鼓曲名的一部羯鼓专著。D.《乐府杂录》,唐代段安节所撰写记载唐代歌唱家、演奏家等问题的唐代音乐见闻录。
13.音乐思想:白居易首先肯定音乐可以反映政情与民情以及政治的好坏,决定人民喜怒哀怨的感情,而人民感情又决定了民间音乐的欢乐与悲伤。它的这些观点,继承了儒家的音乐思想。明清音乐
1.少数民族主要的歌舞:a.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一种,是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乐器伴奏有达卜、那噶喇、哈尔扎克、喀尓奈、塞它尔、喇巴卜、巴拉满、苏尔奈八种。晚期流行的木卡姆通常由《木卡姆》、《穹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甫》四部分组成,曲调为七声音阶,节奏多遍,复拍子为其主要特征。
2.囊玛,藏族民间歌舞,是一种大型的歌、舞、器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其曲调比较固定;歌曲曲调典雅,节奏舒展;舞曲急速而欢快。伴奏乐器有竹笛、扎木聂、扬琴、特琴、根卡、藏京胡及马串铃等。3.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常在节日、宴会上表演。4.堆谢是藏族的民间歌舞。
5.明清说唱是继承宋元说唱而发展创新的,现存三百多曲种大多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从他们的某些共同特点来看,可归纳为: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杂曲、走唱、板诵八大类;就其音乐形态而言,可分曲牌体、板腔体与综合体三大类。6.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板腔性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或三弦。明代及清代前期的弹词多为长篇说唱,演唱者自弹三弦或琵琶,也有増用二胡、四胡协助伴奏的。清中叶嘉庆年间著名弹词艺人有陈遇乾、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等,被誉为弹词界四大名家。
7.鼓词主要流派有子弟书、梨花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梅花大鼓等
8.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其演唱方式,以一人独唱较多,亦有数人合唱或递唱的,常用乐器有琵琶、筝、弦子、月琴、笙、笛、鼓、板等。
9.道情渊源于唐代道曲,始于南宋的曲艺,用渔鼓、简板伴奏,宣扬道家思想
10.琴书是明清时曲艺的一种。曲调因地而异,有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
11.杂曲伴奏多用三弦、琵琶、四胡。
12.走唱指的是一些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的说唱形式。
13.板诵是一些没有歌唱性旋律,只是按照一定的节拍,朗诵有节奏有韵律的诗体故事的一些曲种。
14.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和昆山腔。
15.乱弹剧的声腔最重要的为梆子腔。A.梆子腔,乱弹剧代表声腔之一,因用枣木做成,又称“秦腔”。它一般都有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特点。B.皮黄腔是乱弹剧的重要声腔之一。C.二黄腔在湖北与西皮合流,形成汉剧。D.二黄与西皮进一步发展,吸收昆、高、梆子诸腔,在北京形成京剧。
16.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因形成在北京而得名。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带去二黄腔。
@1/周代的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