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汇报大全
国学汇报
邓晓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机会在私立学校是很少有的,我很珍惜。
2018年4月16-17日,我和李斌校长一起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十多位国学界和教育界顶级专家,通过“朗诵VS吟诵”两种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文字美、音韵美、情境美、意蕴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位校长和老师献上了一场激情饱满的国学盛宴!
开幕式上,南海小学的孩子们一袭古装,通过声声吟诵,表达出他们对传统经典和中华文明的致敬。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时而如江水奔腾般磅礴,时而又如涓涓溪流般细腻,他们用赤诚之心演绎着经典,诠释着经典,传诵着经典。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校园上空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大家的心头荡漾。
开幕式后,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伟先生进行了题为《“五位一体”--小学国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赵院长指出国学经典教育系统以“五位一体”(教材、教师用书、教师培训、教学系统、国学专用教室)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学习链,是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开放性的教学系统,使国学教育成为了有生命力的教育。
赵院长的专题培训结束后,会议正式进入4月16日常规朗诵方式的观摩课环节。
第三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评比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卢慧丽老师和特级教师朱红甫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观摩课《千字文·龙师火帝》和《论语·学而不厌》。卢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优美的琴声、动人的神话故事,为大家展现了一堂多彩而精致的国学课;而朱老师用他生动幽默的授课方式,层层深入,展现了自己对经典独特的解读。在之后题为《在诵读中享受经典之美》讲座中,朱红甫老师指出,讲解只能使人了解表面,而诵读则能让人享受经典之美。诵读既是教学的方式,也是教学的目的。因为诵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有声语言表达活动,是一种由文字语言向有声语言转化的过程。著名朗诵艺术家苏洋老师做了“经典古诗文朗诵技艺”的专题培训。苏洋老师以专业的角度传授了古诗文朗诵的技艺,并在专题培训后,为大家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朗诵技艺。他的声音低沉浑厚,富有磁性;他的朗诵婉转悠扬,似水如歌,让听众完全沉迷其中,久久回味。
小学骨干教师李华伟的观摩课《论语·论<诗>》,如同初春的一抹阳光,暖暖地洒进学生和老师的心田;广东省骨干教师白皛的观摩课《笠翁对韵·一东》,音韵与动作相结合,有趣有味,让所有的音韵美都无声浸润在大家的心中。
古诗词吟诵教学专家陈琴老师的到来将会场的气氛带向高潮。在为大家展示的《诗经·木瓜》一课中,她那婉转动听的吟唱,绵远悠长,久久回荡,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令人神往。课后,陈琴老师解读了素读经典,对于日常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她认为:“诗教是教育的始业课程”,这一观点也引发了大家对母语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中学高级教师彭才华老师和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为我们带来精彩绝伦的观摩课《渔歌子》,两位大师时而幽默风趣,时而神情严肃,使我们也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之中。
在随后的微讲座中,袁友其老师进行了古诗词教学课例分析,彭才华老师基于小学古诗词进行了诵读教学,赵志祥老师进行了古诗词创新教学例谈。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度剖析,使大家全面了解古诗词,认识古诗词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于小学国学教育水平的理解和认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月17日,虽然天空中飘洒着丝丝细雨,却依旧不能减却大家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近900个座位,依然座无虚席。
这次学习,我看到深圳南海小学的孩子们素质很好,孩子本身有一定的吟诵基础,同时学习吟诵的热情高涨。希望以后我们带的孩子也有这么高的素质,任何时候拉出去都能得到别人的佩服和称赞。我也见识了大师们各种腔调的国学吟诵。有的调子很好听,有的勉强可以接受,有的却很难听。大师们教给孩子们的都是相对好听一些的调子。我发现,不管哪种腔调,要想让孩子们学会,都需要把这首诗当一首歌的歌词一样反复吟唱。所以我不得不感叹,大师们的吟诵技能都是时间磨出来的呀!
这次学习唯一遗憾的是,所有大师们的吟诵课都是给三年级以上孩子上的,没有哪一个大师告诉我们该怎样给一二年级的孩子进行吟诵启蒙,看样子这方面我们自己还要摸索。
两天观摩学习之后,广大师生依旧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这浓浓的国学氛围之中一首诗,一篇文,都在传承着中华几千年文明,也照亮着人生的成长之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经典,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戮力同心,一起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而共同奋斗吧!
第二篇:国学汇报5
读圣贤书,做儒雅人
---------长青实验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资源。我校遵循“经典诵读与教学改革相契合、民族特色与时代要求相融合”的原则,努力寻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之中,围绕“读圣贤书,做儒雅人”的德育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开展国学教育,在“思想”上要统一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长青实验学校国学教育组织机构,制定了国学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教育教学部门分工合作,合力推进国学教育工作的落实,每周五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和部署,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开展国学教育,在“诵读”上下功夫
1、固定时间统一读: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统一诵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业余时间自由读:回家后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的读给父母听,并请家长记录在德育作业的“圣贤书日日读”一栏中,记录下读书的进度和效果。让小手牵大手,学生带动家长学国学,也让大手拉小手,家长鼓励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我校家长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大有人在。对《弟子规》等国学内容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学生第一次回家读给父母听时,家长都感到很惊喜,非常高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受到表扬,增强了自信心,读书兴趣更浓了。还有的学生回家后,当起了小老师,教父母读《弟子规》,告诉父母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不让父母喝酒,不许父母说脏话,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带动了一个家庭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家庭整体素质。我校更是抓住这样一个契机,利用家长学校资源,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先认识到位,了解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知道怎么学,如何配合老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培训后,家长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了主动意识,有的家长还主动去书店购买相关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我校国学经典教育的开展受到了家长的普遍好评和认可,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和市级“中华文化经典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3、课前歌声唱着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许多读本都有音乐光盘,何以利用音乐课和班会课教会孩子唱歌,把一篇篇古文古训变成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在课前放声歌唱,更简捷、更亲切、更快乐。
4、评比制度激励读:学校设立读书小状元,分学年,分读本,分阶段进行全校表彰奖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自信心。
三、开展国学教育,在“感悟”上得深化
1、校本培训师感悟:“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就从教师的培训抓起。让教师先领悟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足不出户就能收听收看到中国第一国学大师翟鸿燊的精彩讲座。同时主动与教育局和推广中心取得联系,寻求专家帮助和引领,让此项工作与时代接轨,与先进链接。
2、校本课程生感悟:学生会读、会背未必解其意,教师们就自主研发出带有注音和注解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百家姓》、《千字文》等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对教材的需求。学校还利用校本课,选拔资历颇深的老教师进行专职讲解,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知其然,解其意,方能行其事。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感悟国学内涵。
3、开展活动强感悟:国学教育更要彰显少先队的模范先锋作用。由大队部组织的“《弟子规》伴我行”主题队会和“国学经典故事会”等活动,都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红领巾广播站更是紧扣国学教育主题,设立专栏,天天播,日日讲,宣传到位、讲解到位。孩子们在各项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强化感悟国学真谛。
4、兴趣小组学感悟:声乐班的小合唱《入则孝》、舞蹈队的《中国娃》、演讲班的《中国精神颂》、习作班的《〈弟子规〉有感》、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的专题活动。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特长,也让学生在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进一步领悟感受国学精神。
5、校园文化促感悟:一进校园就看见高大的孔子像,时刻提醒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我们老师的老师,是最受尊敬的人,有的老教师见到孔子像,自动肃立三鞠躬,触景生情用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学生。宣传板上的国学内容、教学楼内的《师说》、《劝学》、走廊里的古文古训、楼梯间的《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接龙等等,无一不彰显国学魅力,让国学经典教育,触目可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再次促进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与理解。
四、开展国学教育,在“行动”上求实效
1、国学知识见实效:就拿《弟子规》来说,我校已经达到人人会
背诵,个个会默写,中高段会解读的程度。对《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诗经》等书籍的阅读量,也在与日俱增。国学知识百题竞赛也由,第一次拿回试卷让教师做答案,学生背答案,转变成现在的教师人人会做,个个会答。
2、行为习惯见实效:在《弟子规》的诵读和学习中,我们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之中,用《日常行为规范》来解读《弟子规》内容,用《弟子规》内容来精炼《行为规范》。如:《行为规范》第2条“尊敬父母,关爱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就可以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順承;”来指导学生的行为。第6条,“诚实守信„„”要学生做到“凡出言,信为先”。第9条个人卫生要做到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等等,让学生用朗朗上口的《弟子规》来约束日常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秩序井然,环境卫生整洁有序,教师不在时,学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有了明显提升。家长也反映,孩子们不仅语文成绩提高了,而且养成了好习惯,其他学科也有进步,在家里比较听话、孝顺,更懂事了。
张海琦同学就是其中一位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跟年迈的姥姥一起生活,12岁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买菜、洗衣、做饭等本不该属于她的家务活。在姥姥病重住院期间,她白天上学晚上还要到医院陪护,给姥姥打水、喂药、洗脸、洗脚、梳头、捶背,就连护士和同房病友都为她的行为感动,白天主动帮她照顾姥姥。就是这样她也没被生活的困难压倒,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今年又被评为
全省十佳自强女孩,她的感人事迹已被刊登到《龙江人口》杂志上,并在哈尔滨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巡回演讲,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她说:“其实我没做什么,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弟子规》中说的去做,是老师和同学帮助了我,是学校培养了我。”
是的,国学教育博大精深,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读圣贤书,做儒雅人”做一个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知书达理、勤学上进的谦谦少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国学教育的精髓,让国学教育在我校焕发出时代精神。
长青实验学校 2013年4月8日
第三篇:国学兴趣小组汇报
蔗洲小学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资源。我校遵循“经典诵读与教学改革相契合、民族特色与时代要求相融合”的原则,努力寻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之中,围绕“读圣贤书,做儒雅人”的德育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国学经典教育活动,通过这学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国学知识的了解:
参加国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回家后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的读给父母听,并请家长记录自己读书的进度和效果。让小手牵大手,学生带动家长学国学,也让大手拉小手,家长鼓励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我校家长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大有人在。对《三字经》等国学内容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学生第一次回家读给父母听时,家长都感到很惊喜,非常高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受到表扬,增强了自信心,读书兴趣更浓了。还有的学生回家后,当起了小老师,教父母读《三字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传统美德了解,也带动了一个家庭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家庭整体素质。
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训练:
1、固定时间统一读: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统一诵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课前歌声唱着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许多读本都有音乐光盘,何以利用音乐课和班会课教会孩子唱歌,把一篇篇古文古训变成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在课前放声歌唱,更简捷、更亲切、更快乐。
3、评比制度激励读:学校设立读书小状元,分学年,分读本,分阶段
进行全校表彰奖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国学小组中不但培养学生的朗诵以及背诵技能,还引导学生掌握了许多关于国学的基本知识,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特长,也让学生在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进一步领悟感受国学精神。
四、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国学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校内举行朗诵大赛,以及关于国学知识有奖竞答比赛,国学组的同学取得了优秀成绩,一二三等将的学生比比皆是。
五、开展国学教育,在“行动”上求实效
1、国学知识见实效:为了使学生能有所收获,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对于学生所选的篇目我们严格把关,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以及名诗人的文章,确保诵读的质量。学生们在诵读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我们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尽量背下来,为激发兴趣还为诗文配上音乐,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2、行为习惯见实效:在《弟子规》的诵读和学习中,我们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之中,用《日常行为规范》来解读《弟子规》内容,用《弟子规》内容来精炼《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秩序井然,环境卫生整洁有序,教师不在时,学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有了明显提升。家长也反映,孩子们不仅语文成绩提高了,而且养成了好习惯,其他学科也有进步,在家里比较听话、孝顺,更懂事了。
六、工作反思
国学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
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出花、结出果。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国学兴趣小组 2014年5月
第四篇:国学特色汇报材料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打造内涵发展特色
陶行知先生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办学要有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的主张。可见,办学有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办有特色的学校就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学校发展的前提。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的特色工作做以汇报。
一、千淘万漉,明确内涵发展方向
学校特色是学校建立品牌、提高社会区分度、提升声誉的重要途径。特色项目的确定既决定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方向,也决定学校最终能否形成“特色”并不断取得“特色效应”。
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国学经典的诵读与积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诵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有效补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在经典国学的积累、诵读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更能从中汲取营养,丰厚底蕴,提升内涵,并为终身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我们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最
终将我校的特色项目确定为“经典国学传承特色学校”。这一特色项目的确定,为我校的特色办学明确了发展方向,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位,使我校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二、咬定青山,传承经典国学文化
(一)结合课程改革,夯实特色建设基础。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新课改的操作者,对课改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进一步更新理念。选准以经典国学教学为突破口,按“人人参与、突出重点”的思路,组织教师人人参与培训,学习国学有关知识,掌握诵读方法及要领。根据本班实际选择性地补充国学教材的内容。并要求教师的最低积累量与本班学生同步,教师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与学生一起欣赏、诵读、积累国学经典,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书海,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国学经典篇目,并进行适当拓展。
2、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
我们把国学开发为校本课程,并编入课程表。每班每周一节国学课,授课内容以《小学生必背120首古诗》为主,并根据不同年级来确定补充内容。低年级重点内容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中年级为《论语》《中庸》《大学》及《增广贤文》的部分篇目。高年级为《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部分篇目和部分经典古文名篇、经典白话文名篇。同时我们还每班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以增强国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选用了已有的出版物作为国学课程的教材,因为中国经典文化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已有出版物里面会有比较专业的鉴赏知识,适合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地学习和运用。但是,国学作为校本课程,除去我们要积累诵读的经典篇目以外,我们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把国学的丰富内涵根植到每一个人的心灵,让师生在无形中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因此,我们计划明年全面推出新的校本教材,目前校本教材的编写正在策划中,新的校本教材不仅根据不同年级选择经典国学篇目,还会加入名作欣赏、名家风采、现代诗歌、外国文学名篇、我的学习感悟、自创诗文等内容,把对国学经典的积累诵读拓展到中外佳作欣赏的欣赏与积累,进一步丰富校本教材的内涵,拓展师生的学习维度,为师生、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做好奠基。
3、实现学科整合。
学校在抓好国学课的同时,还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在国学课任课教师培训的同时,我们也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培训,扩大参与面。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适当地渗入国学内容,如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同时,把岳飞、文天祥、陆游等爱国诗人的作品引入其中,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文的涵义与诗人的精神境界。如音乐课堂上,就会适当加入一些以古诗为歌词的歌曲,让学生去体会诗词的韵律与美感。学科间的整合,使国学经典的积累途径不再单一化,而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体会继而积累运用。
(二)组织多彩活动,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不竭的原动力,新课标也将培养兴趣,激发情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的学习中来,每周的一节校本课程课,我们力求新、活、趣。老师们激情地诵读、生动地讲解、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幽幽古韵声中,学生们被带入或亮丽、或深情、或感伤、或幸福的意境,让学生回味无穷,使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累诵读能力,各个班级都制定出每月标准积累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积累,班级还会根据积累量进行月评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的教师还运用了分类积累的方法,如描写景物的,描写友情的,描写爱国情怀的等等,还有的教师运用了分层积累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积累目标,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每个班级还组织学生对自己积累的诗文进行配画、改写、续写等,高年级的同学还会尝试创作诗文。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有着自己特色的积累本,每个班级每学期也会制作一本有着班级特色的积累本。同时为了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诵读能力,班级还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诗文诵读比赛,情景表演比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积累与诵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在其中。
三、前路漫漫,上下求索,走出特色新路。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的经典国学积累诵读活动始终在开展,但是还缺少系统有效地管理,从今年年初,我们把这一活动定位于我校的发展特色,才开始逐步走向正轨,因此,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国学教学体系,完成新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使这项工作实现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结合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发展品位与内涵。
再次,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参与面,由小学辐射到中学,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为学校特色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经典国学传承特色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坚定地走下去,不仅要把学校带上一条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更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把中华经典文化代代传扬下去。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打造内涵发展特色
——丰满区实验中学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丰满区实验中学 2010年12月3日
第五篇:国学.汇报材料
国学立品,培养有民族根基的青少年
——河北蔚县蔚州镇东关完小国学经典教育经验汇报
屈晓峰
各位领导,大家好!
根据县局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安排,我将东关完小开设《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妥之处,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我汇报的题目是:《国学立品,培养有民族根基的青少年》。
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等等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就没有资格说他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今天的青少年缺的并不是知识,他们往往只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不知道培根还有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现在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学校开设《国学启蒙教育》,主要目的是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富有特色的多元化教育,而多元化的教育又需要多元化的办学。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随着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的发展和竞争力只有在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才具有优势。创办特色学校就成了学校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的途径,而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 位的学校变革活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和基础,学校文化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所在。所以,办好一所学校,就需要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这才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标志,也是追求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长久之计。东关完全小学建校20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勤奋团结、求真务实”的办学风格,让每一位从东关完小毕业的学生都要养成“朴实、勤奋、进取、拼搏”的良好品格。如今站在教育现代化的前沿,走向课程改革的纵深,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将20多年来积淀的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探寻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髓,又适应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我们认为学校文化特色应该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中寻找和建立。东关完小建校以来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之根基,需要传承并发扬光大。而现实课程的推进,已要求学校不能再单纯的传授知识,需要落实“三维”目标,培养人文教育。根据教育局小学教育“办特色、强素质”的要求,东关完小制定了“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基点,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形成完善人文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我们的人文教育特色定位是:以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滋养人和塑造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完整人格的人。实质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教育尊重生命,关注人的精神,培养高尚品德,塑造健全人格。这一特色文化的实施以国学为主要平台,辐射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比如学校的管弦乐队、军乐队、英语角、诵读队等)。“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我们就是要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圣殿,用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修身、立德,培养 健全品格,塑造有民族根基的中国人。我们就是要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儒雅大气、感恩孝敬、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勤奋进取的良好品质。我们的具体做法分为两步:
一、引领学生走进国学经典,净化心灵,培育道德。
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校开设《国学启蒙教育》的校本课程,并且分年级编写了教材,一年级为《三字经》、二年级为《弟子规》、三年级为《笠翁韵对》、四年级为《千字文》、五年级为《论语1》六年级为《论语2》,每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国学启蒙教育》精讲课。二是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学校统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这段时间里面各班级的语文教师都要组织本班的学生集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篇章由语文教师在学校规定的内容里面自行选择,学校低年级段的诵读内容为:《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中年级段诵读内容为《弟子规》《笠翁韵对》《千字文》《唐诗三百首》;高年级段诵读内容为《弟子规》《论语》《宋词》《唐诗三百首》以及其他中华传统美文。对于《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我们致力于把它上成生动有趣的“读经课”,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总结提炼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法,比如低年级的拍手诵读法,中年级的配乐感情诵读法,能者领背法,高年级的情景再现诵读法等。这些别开生面的诵读形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还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诵读竞赛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质量。
国学经典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培育的育人课。诵读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涵养学生性情,提高道德修养,丰厚文化底蕴。我们要求国 学经典教育在教学中要做到两结合,一是必须把《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精讲课与日常诵读活动相结合,对于我们的学生毕竟这些国学经典篇章是陌生的,有些篇章中的词句学生仅仅通过诵读是不能够深刻理解的,我们要求《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教师要上好每一节精讲课,这些教师的课前备课功夫要做足,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要找到最科学、最合理、学生最容易接受理解的注释,要把国学经典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讲解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理解到这些篇章的文化精髓,再通过每天的诵读记忆巩固这些经典篇章。二是必须把日常诵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天的诵读要与儿童的叙事心理相契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想象,提高道德的敏感性。所以,在低年级段,教师们将每天的诵读课链接了美德动画故事,中外童谣等内容,设置了“明镜台”“反光镜”等活动项目,让学生与生活中的美德亲密接触,规范道德行为。比如,在《弟子规》学习中,分版块,分主题进行教学,落实养成教育。在“入则孝”单元中,孩子们用“反光镜”与自己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在经典中找到了正确的做法。一些顽皮的孩子经常犯错误,惹父母生气,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后,表示要像《弟子规》中所说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去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中年级段,教师链接了童话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以“我学经典”为主题定期举行班会,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国学经典中的美德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高年级段,教师链接了中华美文中的散文名篇、经典影视等,启悟学生心灵,引导学生以“经典伴我行”论坛辩论、演讲等形式,联系个人生活 实际,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在周六周日收看《百家讲坛》中国学专家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的精辟论述,让学生多方位,多渠道领悟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二、引领学生践行经典,涵养大气,塑造人格。
要让学生以中华文化修身立德,必须让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践行,让国学经典“制乎外,养其内,行诸外”。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国学教育的系列活动。例如:结合《国学启蒙教育》教材,举办励志、爱国、孝行、礼仪、勤学、交往等内容的主题队会;开办“校园环境,我的责任”“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等国学主题思想论坛。其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系列教育活动是国学经典教育的一个衍生,它以国学经典中的传统美德作为思想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纪律、文明礼仪、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等四方面的行为规范。我们组织学生在全校开展了“怎么样做才是文明礼仪好少年”大讨论,让学生诠释“好少年”内涵,明确做“好少年”的目标。在班级中设置“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日常行为习惯记录表,有专人负责记录本班同学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期末对每个班级评选出“遵守纪律标兵”“文明礼仪标兵”“团结友爱标兵”“勤奋学习标兵”进行隆重的表彰,为他们颁发奖状,将他们的事迹材料、照片在学校的橱窗里面进行展示,以表扬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校园墙壁上还张贴了《荀子》《论语》等对于学习、励志、做人等道理的经典篇章和语句,并在傍边加上了白话文的注释,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以此提示 全校的师生都要学经典,学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在这一系列国学教育活动的熏染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格和文明儒雅的气质,课间文明玩耍,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校园里面到处呈现出师生互敬、生生和谐的氛围。
我们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诵读古诗文,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现在国学经典教育在我校已形成了一项“文化运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诵读队”,所有的教师每天都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主动担负起了传播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我们的宗旨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倡导的育人境界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意思是: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用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近三年,我校每年通过“读书节”(每年1月第一周的周一)的启动仪式,组织师生“诵读经典、表演经典”,节目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我校的校本课程《国学启蒙教育》深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并先后获得“市校本课程研发优秀奖”和“县优秀校本课程”奖。
各位同仁,我校只是众多开设《国学启蒙教育》的学校之一,通过学习交流,我们将借鉴兄弟学校好的方法、途径,继续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启蒙教育,期以优美文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成为学生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