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打好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攻坚战
凝聚共识 汇集力量 打好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攻坚战
目前,我校教学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问题应运而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主要表现有:践行改革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有听课时就实施,没有听课时就束之高阁;传统践行模式仍受到青睐,我讲你听,台上教师展示精彩,自我陶醉,台下学生萎靡不振,我行我素,苦不堪言;探索学习形式根本不用,教师霸占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导学案的编制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质量差,不能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形式单一,不愿探索创新评价方式,致使学生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学习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贫乏,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差异性学习任务,致使高分学生少得可怜,及格学生的队伍日益缩减,学困生逐渐增多,师生关系紧张,学习风气不浓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改革推进的速度,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整体提升。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一鼓作气,坚定信心,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以巨大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更大的决心攻克传统教学利益固化的藩篱。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坚持教学改革不动摇,教学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一、围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的教学思路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校正在实行学生自主式的学习模式——“3623”课堂教学模式,即“实施三种课型、落实六个环节、变换两种课堂、达到三个 1 层级”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的模式。“三种课型”是:自学互学展示课、质疑拓展提升课、单元强化巩固课。“六个环节”是:
1、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个人独学解决70%的知识。
2、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再解决20%的知识。
3、展示交流:通过班集体群学再解决10%的知识。
4、质疑提升:在学生学会预先设计的知识基础上,与教师一起质疑、互动解决问题、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5、达标检测:教师依据学习内容,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做好习题设计。当堂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不留死角。
6、反思小结:学生谈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得与失,提出改进措施。“两种课堂”是:
1、小课堂:每一节课,课堂都包括多次学,多次教,多次练的六环节闭合循环。
2、大课堂:几课时分别进行学、教、练的六环节闭合循环。“三个层级”是指教师引领式、学生自主式、教师半扶半放式的学习课堂。
二、围绕提高导学案的编制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质量深化备课制度改革
新课标指出,教材是教学资源中的核心部分,不是课堂上唯一的法定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融入自己的智慧,积极审视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各学科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文科要有阅读,各科要有活动,要抓住根本、简单、开放,其目的是低入、多想、深思、高出。
1、语文课堂教学的金标是推进阅读。所以我们把传统的“语文分析策略”转向“语言文字实践策略”,解决好语文课文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一般解决,读懂课文,搞清字。第二层次是深度解决,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写作要做到讲热了就写,写最热的点。
2、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金标是根本(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思想发生处和情感涵育处),简 2 单,开放。所以我们把传统的“知识点策略”转向“思维点策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人人有网,网网有鱼,鱼鱼可比,皆大欢喜。
3、英语是活动的学科,英语课堂教学金标是大活动的策略。所以英语要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来学习,开展好学生自己的、整体的、有意义的和强烈的活动。
我校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教改风格:语文、地理、生物实行学案教学,数学、化学、英语、物理、历史、思品实行前置性作业教学。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学科导学案的编制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质量较差,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静下心来,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研究课标,还要研究学生;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讨论时要畅所欲言,直抒己见,汇集集体之智慧,达成共识,形成精品导学案和前置性作业。
三、围绕使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深化小组建设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依据学生特点组建学习小组,可分为四人组和六人组。六人组组建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 四人组组建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异质结对”。
1、明确组长职责,合理分工 学习组长的职责
⑴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习组长要求C层生或D层生学习导学案或前置性作业上识记层、理解层的知识,B层生学习导学案或前置性作业上识记层、理解层、运用层的知识,A层生学习导学案或前置性作业上识记层、理解层、运用层、拓展层的知识。
⑵合理分配学科、各环节的学习时间并进行过程监控。学习组长要限定各学科学习时间、各环节(独学、对学、群学)学习时间,做 3 到督导到位、指导到位,组织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同时组长(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⑶共同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然后给组内成员进行讲解。
⑷对整个班级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学习组长要反映给学科班长(科代表)。
⑸课上组织学习成果展示。六人组,学习组长主要让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四人组,学习组长主要让C、D层学生展示,以C层学生为主。
常务组长的职责
常务组长负责检查组内成员学习情况、做好学习情况记录,根据本组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一般采用定量评价。
2、自主学习流程
预习:⑴课堂后十分钟教师把学案下发后,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自学指导。⑵学习组长组织组内各成员独立完成预习,对于预习中一些不懂得、模糊的知识点一一标示出来,然后组内讨论、帮扶。共同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然后对组内成员进行讲解。⑶对整个班级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科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课下与科任教师沟通,由科任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课堂展示与点评:各学科教师都要培养自己的团队,担当自己课堂的主持人。⑴课堂展示:小组展示要弱者先讲,中者补充完善,强者概括总结。由个人杰出到团队优秀。大组展示要解决整个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师生质疑、互动解决问题、生成新的学习成果的过程。展示时强调班级纪律,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六人组,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四人组,主要由C、D层学生展 4 示,以C层学生为主。接到科任教师分配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然后再由该组A层学生或师傅补充。小组展示过程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⑵点评:展示后,点评工作主要由其它组A层学生负责完成。点评的学生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定,如学习内容表述是否清楚、完整、有条理性及创新点,声音是否洪亮,板书是否清晰、工整等。从而完成点评工作并赋予分值。
四、围绕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益相加大于二的效果深化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加大课堂观察分值,占评价总分的25%。教导处各学科主任将在平时以推门课的形式进行课堂观察,每学期各学科主任对每位教师至少要课堂观察两次,把平均分计入教师学期教学考评当中。
不断完善教学成绩考核办法。七年级教师以本学期期末教学成绩为基数,八年级教师教学成绩算账以上一学期期末教学成绩为基数,物理以本学期期末教学成绩为基数,及格率占40%,优秀率占30%,平均分占30%。九年级以本学期期末教学成绩为基数,优秀率占60%,及格率占34%,平均分占6%。
五、围绕更新教师思想观念和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深化教师学习制度改革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作为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创业。5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丰富知识储备,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真正成为业务精湛和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每学期每位教师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占评价总分的2%;必须参加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占评价总分的3%。
六、围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深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优化评价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评价方法有:
1、评价的方法
(1)即时评价,不要延时评价,而要随机评价。即时性评价是有效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精准的有效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够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即时性评价可分为定量即时评价和定性即时评价。定量即时评价可以采用百分制或级别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回答得太棒了,一百分。”“你这节课表现真是太好了,可以评为优”等。定性即时评价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你这节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准确,真是太好了。”“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针对学生发言 “不及格” 时,教师提醒学生:“假如你的语速放慢一点,声音洪亮一点,效果会更好!”即时性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又鼓励学生永远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久而久之,课堂教学自然会“活” 起来,“火”起来。
(2)课上常态评价。
教师按照课堂流程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工作后,对以下环节进行评价:
第一、独立或合作学习完成学案情况。第二、展示的学生的板书、讲解。第三、回答讲解的学生声音、语速、准确。第四、聚焦能否迅速、安静、认真听讲。第五、组内互学及师友帮扶情况。第六、抢答、纠错、拓展
第七、组内展示的学生是否机会均等,还要加大中低层学生的赋分权重,以激励他们的课堂参与。
各科均用10分制对各组及组员评价,每节课各组得分及组员得分均控制在10分以内。一节课结束后,由学科班长,结合课堂情况,给各个小组打分,各个组内的学习组长结合课堂表现给组员打分,并在班内指定位置公布成绩,各组的综合得分及组内成员得分情况一周汇总一次,在各班墙壁外面展示牌上集中排序公布。
(3)小结性评价
下课前教师公布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并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做适当点评。
(4)总结性评价每月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议。
班主任根据各任课教师的汇报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向全班同学公布小组得分情况,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班主任要分析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月考评价。
这种评价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科教师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评价算法为及格率40%、优秀率30%、平均分为30%或25%(100分时为30%,120分时为25%)。第二种是班主任对学习小组各学科进行综合评价,算账方法及格率40%,优秀率30%,平均分所占的比例用30% 7 除以总分(总分600分平均分为5%)。
(6)课外常态评价。
涉及自我管理的效度评价、参与有益活动主动程度评价、组织活动能力和效度评价、关心集体他人以及文明礼貌程度的评价、课堂外在社会上生活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7)文字式评价。
教师应习惯在学生的书上或本子里写下
一、两句由衷的赞美,如:你真棒!等等;还可以用发放表扬信、奖励卡等。
(8)评“星”式评价。
一般一个月(或两个月)评奖一次,选出诸如“自信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等,并把那些孩子的照片作为桌面放在电脑上。
(9)称号式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称号的方式来表扬学生,例如:可以给表演生动的孩子一个“优秀小演员”的称号,也可以给评别人的表演最中肯的孩子“小小评论家”的称号。
2、评价要求
(1)评价是加分,不能扣分,也不能不给分。评分标准要明确,加分要有档次:最好的一般给3分,比价好的一般给2分,做了的一般给1分。
(2)评价不能只看学生完成的学习内容,还要看表现,观察闪光点。
(3)评价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评价不是死板的,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抓住重点环节评价,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评价。
(5)要做到评价主体广泛性。阶段性评价范围要广,尽最大可 8 能地涉及到每一个学生。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且具有激励性。
七、围绕初中现代文化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实践的研究深化班级文化建设改革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在班级特有的存在感呢?作为班主任,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涌动着生气、活力的学生向往的乐园,让学生在这里获得灵气、智慧、友谊,学会与人合作、大胆创新,使能力得到锻炼发展,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底蕴,班级有了文化,就有了灵动的精神,青春有了文化,就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
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管理文化:
(1)主题(2)班名、班徽、班训、班级宣言、班歌(3)机构(4)制度:班规、组规、课堂常规等。
2、评价文化:
(1)评价体系(2)课堂评价(各种打分表、标准、记录)
(3)表彰奖励(4)晋级制度
3、活动文化:
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没有积极向上的活动的班级是没有活力的班级,没有活力的班级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班级。班级的活动除按照学校、年级统一部署开展外还要自行设计一些具有多种意义的主题活动,如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学习活动等。
4、墙壁文化:
利用室内外的园地、专栏多方位展示班级风貌,要注意高品味、多角度、知识性趣味性结合、体现班级特色。每一个栏目、板块的设计都要有它的具体意义而不是随心所欲。
5、小组文化:
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培训一名得力的组长,制定本组的组规章程,制定小组共同的奋斗目标,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建立组内合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八、围绕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深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改革 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参与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社团组织,积极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搭建平台。使社团活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途径,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广阔舞台。
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规范学生行为,磨练学生意志为目的,为全面素质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继续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第二节课间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内容随季节不同而进行调整。
九、围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深化学生管理制度改革
为了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制定了《宽城二中加强课堂学生学习管理的规定》,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学生违反学习行为的记录,对于受到处分的学生班主任要进行诫勉谈话,对于没达到学校规定条件未处分的违规学生班主任要在班级通报批评。
十、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10 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深化课程管理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学都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与人文素养教育,尤其是音体美、语文、国学和思品等学科。同时要本着围绕本区域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服务学生,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十一、围绕打造一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教育质量超不过该地方的教师质量,因此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教师的专业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专业知识,即三流教师,他们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第二层次有专业能力,即二流教师,他们能培养出聪明的学生;第三层次有专业见解,即一流教师,他们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如何成为具有专业见解型的教师呢?。
1、保持良好心态。作为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名困,不为情惑,不为曲忧,做到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敬畏之心对待事业。
2、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11 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奋力创新创造。广大教师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4、培养浓厚感情。我们教师必须走向学生、走进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真诚倾听他们呼声,真实反映它们意愿,真心实意为同学们办事,在同学们中产生强大感召力。同时要向慈母一样关心、照顾、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5、砥砺高尚品格。作为教师就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文化积淀、伟大的人格力量塑造完善的形象。
6、依法规范教学。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用法治理念和法制思维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让依法教学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各位老师,改革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充满着荆棘,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必然会有坦途和陡坡,有平川和险滩,有直道和弯道,这就需要我们爬一道道坡,过一道道坎。教学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变为现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一步步变为现实。我相信,只有我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干下去,我们的教学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篇: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
主要观点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为如期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良好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良性循环;才能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特别是继续推进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涉及对外开放、涉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
●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任务,不仅要加大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这一重要部署,对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分认识打好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的重要性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把深化改革作为突出的重点任务,这是充分考虑我国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任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深化和推进改革的自觉性。
深化和推进改革,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系统地推进体制改革分不开的。开放也是改革。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才有今天这样繁荣发展的局面。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首先要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必须坚持和依靠改革。目前,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还很多。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些严重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才能巩固和扩大宏观调控的成果,从根本上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良性循环。要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使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更大的台阶,也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通过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深化和推进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0多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改革之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已经取得的进展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例如,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性障碍;现代产权制度不健全。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服务领域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合理,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在宏观调控体系方面,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宏观管理制度和方式还不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履艰难。在收入分配方面,调节分配的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矛盾突出。在社会事业领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任务还相当艰巨,等等。这些都说明,深化体制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体制转换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种种新问题和矛盾复杂纷呈的局面,也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和改变。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坚决地推进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新体制的进程。党中央已经提出,从明年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仅剩下15年时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为如期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化和推进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来的,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机制,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多方面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形成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发展。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走出新的发展路子,开创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大力推进改革,构筑和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按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筑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保障的要求,《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并对这些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重点方面的改革任务,关系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必须奋力攻关。
继续推进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巨大,毋庸置疑。同时,长期以来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地区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二是经营方式粗放,投入多、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弊端没有革除。因此,必须着眼于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要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形成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优化结构、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基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改组和重组,发展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确立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市场决定为主的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要进一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建立有利于经济集约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调控方式方法,包括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实行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金融杠杆对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和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作用;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强投资信息引导、健全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投资执法检查,以有效遏制盲目投资、过度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为,减少无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了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区域互动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等。
继续推进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改革任务仍相当繁重,特别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还很艰巨。主要问题是,目前政府及其部门仍然管了不少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还过多;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一些部门之间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复,职责不清、权责脱节,办事效率不高;各级政府事权、职权范围界定不够清晰,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等等。为什么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其他方面改革的关键环节呢?这是因为:政企、政资不分的问题不解决,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也难以真正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职能和管理经济的方式不进一步转变,难以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进入后过渡期,经济管理必须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办事,这对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因此,必须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现代政府的要求,着力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政府不应该管的事一定不要管。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政府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二是政府应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任何市场经济国家,没有政府不对经济加以宏观管理的,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又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变革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尤其不能忽视宏观管理。既要加强宏观管理,又要改善宏观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正确行使经济调节职能,主要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的同时,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三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管理的职能与权限。四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公正、透明的工作制度,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继续推进涉及对外开放的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客观需要。要着眼于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与政策,健全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依法管理涉外经济活动,形成稳定、透明、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要提高水平,“走出去”要提高竞争力。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继续开放服务业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要加快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其他国际经济法规、惯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国的经济权益和安全。
继续推进涉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现实情况看,特别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助贫困人口,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也要靠深化改革。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理顺经济社会关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和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恰当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和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推进污染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等等。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这些方面的改革方案,并认真付诸实施。总之,一定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和协调
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任务,不仅要加大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注重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规划。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统筹推进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这就要求深化改革必须有总体设计和全面部署,以加强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处在攻坚阶段的改革任务十分复杂和艰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涉及全局,有些改革既涉及生产关系又涉及上层建筑,既涉及国内体制、制度和政策,又涉及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为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顺利推进,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改革风险,必须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规划。同时,还要看到,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深层社会矛盾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为了协调好各方面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也需要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为此,一是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一定要从大局出发,齐心协力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保证改革措施相互衔接、规范操作,促进改革的综合配套、协调推进。二是加强对重点改革、配套改革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加强对地方和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三是在总体改革规划和重点改革方案指导下,鼓励和支持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造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
注重把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深化改革要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制度创新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对于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建立一整套新的体制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各项改革都要着眼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并及时把被实践证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改革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把各种成熟的改革成果及时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社会经济活动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2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一定要继续坚持。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发展成果也会失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会继续暴露出来,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改革和发展都要坚持积极稳步前进的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注意把握改革的节奏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时机,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对一些重大的改革问题要进行反复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改革方案和措施切实可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奋发进取,我国的各项改革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坚持以改革为各项工作的动力,一定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第三篇: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
——四部委负责人答记者问
------------------
2011年3月9日
来源: 新华社
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A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要从行政、审计、信息化三方面加大新农合管理力度
“中国目前的新农合筹资水平还比较低,但使8亿人受益,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制度。”陈竺说。
他介绍,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从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要求,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将提升到70%,报销上限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门诊统筹将进一步推开。他表示,“这是要花很大力气的”。
B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陈竺说,据测算,目前农民约80%的疾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救治。如果把县医院建设好,做到90%的疾病,包括一部分比较疑难的大病也能在县医院得到救治,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新农合的效益。因此,今年要把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网络的龙头--县医院的建设作为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陈竺说,在“保基本”的同时,也在探索保一些重点疾病的救治。例如,对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由新农合报销70%,民政部大病救助基金根据家庭情况给予20%补偿。“农村儿童‘两病’保障实施半年以来,到去年底,已有4000多名患儿得到救助。其中白血病480多例,完全缓解率超过了四分之三,先天性心脏病将近4000例,手术成功率很高,绝大多数情况下治愈率超过了95%。”陈竺说。
他指出,新农合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管理能力不强,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信息化手段也还跟不上。今年要从行政、审计、信息化三个方面 C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加大管理力度,使得群众不仅能“看得上病”,而且能“看得好病”。
医改三年政府投入任务有望圆满甚至超额完成
王军说,新医改实施三年来,全国财政新增投入11342亿元,比测算的8500亿元将增加28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3659亿元,比测算投入增加341亿元。
王军表示,医疗卫生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4.57%提高到2011年的5.35%,提高0.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2.28%提高到2011年的3.18%,提高0.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这个比重的提高,比绝对额提高更难”。
在投入结构方面,王军指出,财政投入体现了向基本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建机制倾斜以及向中西部倾斜。
D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这几年我们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软件建设,支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等。中央财政三年投入将超1100亿元。”王军说,为了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特别是一些困难县的财政支出压力,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级财政都尽力给予支持,县级财政也千方百计调整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医改。
王军介绍,从去年开始,中央财政还对财政困难县实施了“低保”政策,即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如果一个县在民生需求,包括医改的资金需求方面达不到财力最低保障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补齐。“去年中央财政拿了475亿元,今年中央财政要拿775亿元。”
王军说,中央财政这几年还不断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2009年比2008年增长29.4%,2010年增长17%,今年增长18.5%。“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了,意味着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县的进一步倾斜。”
E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两年新增城镇参保人数1.14亿,向“全民医保”迈进
“目前,我国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超过12.6亿人。仅2009年、2010年,新增加城镇参保人数就达到1.14亿人。”胡晓义说,两年增加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这是了不起的。“我们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据介绍,过去三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则高达到1068亿元。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630亿元,2010年增收586亿元。
胡晓义说,这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同时,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F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胡晓义表示,今年力争住院大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并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县支付的医保最高限额也不会低于5万元。与此同时,还要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
争取两年内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孙志刚说,这几年国家大力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包括全科医生的配备。今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准备通过两年的时间,争取在全国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配上合格的全科医生。
他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政策,进一步稳定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
他表示,中央非常重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2009年和2010年,中央安排资金共支持
G 中国牛仔裤服装:显瘦牛仔裤(http://)提供此文
了近2000个县级医院、近20000个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现在百姓在基层看病的就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
他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该始终坚持人民利益为大。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彻底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同时又避免回到“大锅饭”。要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H
第四篇: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共识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共识2013年11月27日来源:甘肃日报特约评论员 侯万锋 原标题:【评论】陇上评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共识
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谋发展上来,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是全面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改革,旨在激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创新,进而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不断攻坚克难。
纵观世界历史,改革始终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虽然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目标、手段、内容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改掉错误的、不合时宜的东西,革除落后的、影响发展的阻碍。具体而言,即从思想、体制、政策等方面入手,把不合乎时代潮流、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彻底改掉或予以调整。
改革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35年来,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破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要有底线思维。改革不是把外国自由主义的东西搬来,也不是完全否认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效,更不是把不适合我们的模式套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上。运用底线思维,谋划全局改革,既要从世界看中国,也要从中国看世界,既要着眼负面后果,又要侧重防范体系。“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触碰底线,要在实践中创新、调整、总结,地方竞争与中央统筹相结合。底线思维昭示我们,改革必须创造适合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稳定发展繁荣的道路、体制、制度和机制。是不是改革了,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改革是否更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后的国家是否更加富强了,人民是否更加富裕了,社会是否更加文明了。
凝聚新共识,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前提。改革不是你死我活、东风压倒西风的进程,而是形成谅解互助、合作共赢的局面。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凝聚共识进而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正视现实,我们面临全新而复杂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尤多,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不发展的问题更加需要汇集改革力量,凝聚改革共识。如此,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砥砺前行;如此,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之路畅通无阻。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不仅需要坚定信念,而且要有百折不回、矢志不渝的改革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波折,必须坚定,不能动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能前进,不能倒退。改革既要敢于啃硬骨头,又要敢于涉险滩;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也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35年来,我们一路闯关。站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我们勇往直前。
深水前行,遇难弥坚,方能攻坚克难。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发展任务依然繁重,改革的使命鼓舞我们攻坚克难。改革面对的“硬骨头”,硬在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仅是利益增进,而
是要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深刻调整,这需要攻坚克难。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应急应付,而是长治久安的制度建设,也需要攻坚克难。改革是对既有格局的打破与革除,不可能四处开花,只能选择重大节点率先突破,然后以点带面,积累条件,逐步展开,更需要攻坚克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图景,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要把改革的新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靠实干。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谋发展上来,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第五篇:论改革共识的凝聚深化
论改革共识的凝聚深化
王洲洋
2014年第3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改革共识是人民群众与整个社会对于改革的总体看法、基本观点和共同态度。改革共识能否凝聚深化,关系到改革开放大业是否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社会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要求我们下大功夫凝聚改革共识,确保在新的改革征程上,继续保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思想意志、共同的实际行动,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重大任务如期完成。
一、保持改革意志的坚定性
《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首改革开放伊始,我们不能不佩服邓小平同志改革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有一段精辟的讲话:“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由此可见他改革的意志何等坚定。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必须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胸怀中国梦,一路克难行。
二、坚定改革目的的人民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公平更广泛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都非常鲜明地凸显了一切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这也非常明确地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态度作为改革的指挥棒,人民高兴的事情全力去做,人民希望的事情设法做好,人民不满的事情主动改掉,人民反对的事情坚决不做。坚决反对假借人民名义进行改革实则谋取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及个人私利的行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深入反对“四风”,始终保持良好作风,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增强改革推进的协同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广泛性、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制,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决定》特别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系统性、关联
性、耦合性研究。如,《决定》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但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相配合。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积极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
四、强化改革步骤的有序性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必须科学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抓住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取得突破,牵引和带动其他各方面改革,从而确保各项改革协同、有序地向前推进。要注意遵循认识发展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大局、扎实推进。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跬步致千里,积小胜为大胜。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紧研究提出方案适时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对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法规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好路线图和时间表,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的程序不乱、步骤不乱、秩序不乱。
五、扩大改革参与的社会性
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决定》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等,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和主张,突出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群众作为推进改革的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真正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制定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遇到改革难题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请教问计,切不可只靠少数精英关起门来搞改革,更不能异想天开、凭主观愿望拍脑袋行事。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专家学者在改革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改革建议。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协商,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改革上来。
六、增进改革角色的互换性
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科学理论武装而进行的自我革命。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必须革陈旧观念的命,革不合理制度的命,革利益固化的命,这些都是在革自己的命。这就要求我们既当好改革者,又当好被改革者;当好改革的促进者,不当改革的阻碍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担历史重任,服从大局,敢于牺牲,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自身做起,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始终坚持从全局看问题,出台重大改革举措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而不是只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利。坚决克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七、适应改革创新的无限性
《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靠创新驱动的,创新从来不会止步。这就告诉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的改革创新能力,尤其要大力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
改革创新的能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创新思维的力度,决定改革开放的空间、深度和广度。要深入到文化层面解放思想,深入到灵魂深处转换思想,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发展文化,不断培育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文化土壤,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那些党性强、改革意识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学习和实践,争做改革的表率、创新的表率,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领导改革开放的行家里手。
八、保障改革环境的宽松性
《决定》指出:“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创新支持创业、服务主体的各类措施,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广大干部营造宽松、宽容的工作环境。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改革人才,不以成败论英雄,大力倡导容错意识,更好地激励干部在改革中勇于探索,攻坚克难,使改革在探索中前行、在容错中求进。各级党委要一身正气,做到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敢为事业用人才,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警戒庸懒者,惩治腐败者,形成人人争着抓改革、个个自觉比贡献、万众一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九、确保改革风险的可控性
总书记指出,“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同时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排除各种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切实增强战略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又坚决守住底线思维,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图谋。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掉,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减少改革失误带来的风险,降低改革成本。
十、落实改革评价的群众性
《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改革是否成功,只能由群众来评判。这就要求:改革的决策要由群众来认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反映群众愿望,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谋划改革思路,提出改革举措。群众不满意的改革方案不能实施。改革的过程要由群众来监督。改革方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向群众公开,让改革在阳光下进行、在大庭广众下操作,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改革的成果要由群众来共享。直面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聚焦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弊端,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在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要“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仔细考虑群众利益如何保障。改革的得失要由群众来评说。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时,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改革工作的重要尺度。干部的优劣要由群众来评价。尊重群众的话语权,让干事者有机会,改革者有舞台,不让空谈改革、投机取巧的人得好处,不让锐意改革、群众满意的人受委屈,真正把善于推动改革发展的好干部选拔上来。■(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建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