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多因素结合,多主体联动,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江西省安远县第二中学 廖章华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的高中思想政治也已经实施新课改,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政治课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那么怎样才能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么样才能使政治课充满魅力呢?怎样才能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政治课的乐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是我们所有政治教师的理想追求。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以下是笔者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多因结合主体联动 提升实效
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政治教师永恒的追求。本人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政治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与教师课前的有效备课、课堂中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采取有效的教法等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多因素结合
1有效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有效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理解课标。课标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三维教学目标。②研究教材。新课改实行一纲多本,这对我们备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取舍,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③熟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④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课件等。可以这么说,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因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要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事物或行动本身所引起的直接兴趣上。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宽松民主、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重视课堂导入。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这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思想政治课就会越上越活,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更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有效的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老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是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因此,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教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上的课等等。而更常用的是巧妙创设新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创设情景的方法也很多,如:创设问题悬念、角色扮演、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案例、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场景以及前沿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料等等,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方法。不过,情景的创设不管多有趣、多新颖,但不能离开一个原则:要紧扣教学内容。
2、让政治课堂充满时政魅力
时事政治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政治课结合时政教育,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那么如何让时事政治与课堂巧妙地结合呢?
首先,.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学习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要去挖掘,不能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4.3要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①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应明确分工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以达到相互启迪的效果。②精心选择合作、探究内容。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③加强对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游离于学生之外,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二、多主体联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能力。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较强的时事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能够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即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案。再次,应时刻注意时事热点,这也是与政治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政治内容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只是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死记硬背,只会事得其反,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关心时政,并能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四,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借助于教学媒体及工具进行教学的技能,加强计算机与网络的学习,力求做到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信息和资料,为做好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的。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体验情感。因此,一堂政治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开展了探究活动。近年来,政治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虽然教师们尽力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想在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但现实与设想往往是有距离的。
一、让政治课堂充满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教师为学生所接纳,具有人格魅力,关键在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学生关系的好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
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热情、宽容、富于同情心。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教师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学生之间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其实诙谐幽默的笑话、寓意深刻的故事更为他们所陶醉,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到:风趣幽默,寓庄于谐。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譬如: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傻瓜吃馒头的故事:傻瓜连吃了六个馒头不饱,吃完第七个饱了,恍然大悟:早知吃这个馒头会饱,何必浪费前面的六个呢?
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引导下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地处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设疑提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这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上,在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质疑思维,明辨是非,提高能力,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统一。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的时期,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求“教师采用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可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一定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这就必然改变以往的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合作精神,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
1.开展研究性学习
即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资料的查找、学生间的研讨、教师的辅导等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布置了研究性课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好评。
2.撰写小论文
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紧跟时代。“照本宣科”对政治学科而言是自掘坟墓,因此必须加强时事政策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报刊杂志,阅读新闻,如《中国青年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然后结合课本的有关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并将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新课改并不是让教师从幕前退到幕后,使教学彻底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更不是让课堂教学一下子从“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流于表面上的热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教育,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投其所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议学情分析在提高课堂教学重要性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我省 “五严规定”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才是学生高考成功和素质全面提高的一把利器,“投其所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首先就是备课,而备课中最重要的是备学生。只有抓住了学生,我们课堂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何抓住学生就就有投其所好的作用了。
【关键词】:投其所好备学生学情分析有效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我省 “五严规定”的大背景下,我们高中英语教学改变之大的地方莫过于课时数的大大减少,现在一周四五节课要完成以前十来节课的教学任务,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至少提高百分之六十以上,才能既要完成以前的教学任务,还要达到减时增效的目标。这就是现实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从思想到环节都要来一次全新的思考和改革以求在确保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了解学情,方能运筹帷幄。
备课先备人。军事经典“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我们英语教学的备课环节中同样有很强的的指导意义。在我们进行有效备课的过程中,如果真正地做到“知己”,对自己的的教学特点有真切的了解;做到“知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以学为主,有效备课”。
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倾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薄弱点,等等。有了这些一手的资料,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够做到知识讲解有针对性。
在备课环节中,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接受新知识所必须具有的相关基础,哪些教学目标中知识和技能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哪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真正做到有效备课。
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并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二、了解学情,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情。
开学之初就要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情调查是了解学情的很好的途径。同时测验或考试后在班级上进行学情调查,教师一定要提前设计好学情调查包括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如实反馈自己的思想和学习及对教师希望及建议等。教师要及时阅读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属于共性问题就在在备课的时候对相应的问题做好准备,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结果分析 1 对英语感兴趣吗? 感兴趣 40% 一般化 52% 无兴趣 8% 2 学习有什么困难? 语法 58% 阅读 25% 听力 25% 3 遇到困难怎么办? 问老师 60% 问同学 48% 自己查 47% 4 经常回答问题吗? 主动回答 10% 有时回答 42% 很少回答 48% 5 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与老师思维同步 89% 专注听讲 80% 抓紧记录 85% 6 经常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课前预习19% 认真听讲课 82% 课后认真复习37% 7 以什么方式记忆最有效? 活学活用 48% 边读边写 29% 死记硬背20% 8 订错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老师先讲,学生再订 20% 老师讲时学生订错 15% 学生先订,不会再讲 65% 9 学英语的时间为 20-30分钟60% 40-50分钟 30% 1小时 10% 10 复习英语的方法 做题,73% 看书或笔记 20% 动口动手或听 7%
(二)平时观其行,听其言,了解思想倾向。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在课堂互动或课后辅导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一方面,通过教师细心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全体或者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能否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等;另一方面,通过细心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学反思《“投其所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地在备课环节进行有效的反思,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以增强备课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检查作业,了解学习情况
众所周知,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作业也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在以后新课的备课环节中及时地改善或调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
作业布置应注意以下三点。作业要有全面性:布置作业形式不能太呆板,机械,要灵活多样,如随堂书面练习,口头回答练习,也有课后书面练习,社会调查材料,课后笔记整理归纳小结等。作业要有层次性:针对前期调查到的学情,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我们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作业要有时效性;我们布置的作业要为我们的备课服务,所以要求作业要有时效性。
通过作业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作业正误情况,在将来的备课中就能明白学生缺什么我们就重点讲什么,从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我们英语教师都熟悉英语考试选择题较多机读答题卡之后可以生成正答率和各个错误选项的比例,这就为我们备课提供最直接的数据。这样的表格不仅具有原来的功能,同时由于有了姓名更方便在课堂上反馈作业检查也对不同学生进行点评。尤其是那些被表扬的同学上课注意力明显提高,这也就提醒我们教师尽可能从不同角度予以正面积极的点评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
三 预设课堂,做好预案
我们已经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社会经验、情感体验、成长体验、能力发展、个性差异等等。那么又怎样把关注的目光放到备课当中呢?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们教师备课时,总是考虑自己怎样说和怎样做,很少考虑学生怎样学。因而容易出现备课内容与真实课堂分离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该想得更深一些、更细一些,更多一些,预设课堂生成,提前做好预案。
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在备课过程中,一个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角度。要考虑的是学生会这样想。
预设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课前备课的关注点。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不可或缺。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学会合作。合作学习能够将新知识、新信息通过合作小组这个特定的学习形式,进行高速度、大密度、快节奏的“传递”,做到资源共享。课前备课就要着眼于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教师要确立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在备课时时刻不忘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备课环节的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变接受式的学习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我个人觉得我们淮海中学校长经常说的“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上”一句话最能体现其真谛。在“五严”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那么提高课堂效率的使命必然落在教师备课上。而备学生更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1、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3(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出版,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3、实用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大系编委会1999《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4、胡文仲.2000 《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5、钟启泉、吕良环.2002《外语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6、张兼中 1996《外语教育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打造生本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生本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标提倡教学要“以生为本”,现阶段的小学体育需要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对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提高。本文将从新课标下的几个角度出发,对如何创造新课标下的有效体育课堂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个体差异;团队精神;自主性;创新性;有效教学
我国新课标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共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体育课堂上的“以生为本”,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如今课程理念高度关注学生差异,无不是在追求一种促使个性差异化发展的途径。
(一)“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以前滚翻为例,如果教师采用了通过教学使7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成坐撑,其余同学能在帮助下完成或者是双脚分开的方法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更能体现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差异性的存在并使其发展。
(二)“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过程。
1.适时表扬,促进差异发展。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在一次技巧教学中,一位新来的女学生由于基础差,她非常认真并极其努力地去做后滚翻动作,结果完成得一塌糊涂,旁边观看的学生都捂着嘴就要笑出声来了,我发现之后马上制止这种嘲笑,并真诚地告诉那位学生,在过去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第一次的技巧动作能做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应该为你鼓掌,旁边的同学似乎明白了,并报以一阵鼓励的掌声。虽然从那以后这位女孩子的体育成绩也一直平平,但她对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喜欢,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此时的表扬和鼓励就有可能成为促使学生发生转变的契机和动力。
2.发展优势,明确个体发展方向。每个学生都可能在某方面存在发展的优势和潜能,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的这种优势并帮助他们明确方向。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体操器械有一定的恐惧,看到篮球却意外的惊喜,有的学生在长跑时常常落后,但他在短跑中速度却快于其他人。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他们的优势的时候要给他们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在他们相对较弱的教学内容中要设置努力目标,促使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方向上实现自我超越,在弱势方向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使之成为关注点。
(三)“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评价。
林语堂先生提出要“相面打分”。不通过考试手段给学生打分,他让学生站起来,端详片刻,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就历历在目,于是便给出了这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相面”包含了学习态度、进步与否、平时努力情况等诸多过程评价因素,是与当今学习评价理念想吻合的一种评价方法。不以一次终结性考试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等,这是从评价的角度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的举措性之一。当学生因自己的态度、努力和进步而获得积极的评价或夸奖时,他会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一节课完成后,要根据课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该教学内容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该部分内容是否在本课中充分地完成了,如果完成了,它一定程度上是否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完成,那么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积极地进行修改和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有效教学
当代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共同分享与合作,跟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时间也很少,自我中心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管是在课堂上的游戏中还是其他时间,在进行一些需要相互帮助完成的任务或者游戏时,往往看到他们相互责怪、埋怨的情景,体育活动大部分都在实践中进行的,对团队精神的需求大。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从自身行为出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调整改进体育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消除因隔阂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有目的地设计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真挚的交往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1、课前灌输团队意识,加强团队精神教育
课堂教学中,准备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础,预备铃响后不马上集合,有的集合了还在队伍中说话,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影响整个集体的活动,我们可以用一个实例或故事来让学生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如举例子:在一个罐头瓶里,放进六个乒乓球,每个球用细绳系着,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瓶里全部取出。几个小组的同学,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里从瓶里取出,结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谁也出不去!只有一个小组成功做到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六个人形成一种配合,依次从瓶口出来。这道测试题考的就是团队有无相互协作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只有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要符合集体的利益,才能和谐地完成目标
2、课中运用游戏和比赛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中教师讲解或让学生反复练习固然可以使他们掌握动作方法,但练习次数过多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增加他们的练习负担,实践证明持续效果并不理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所学动作,学生不仅对所学动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在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小组比赛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游戏和比赛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例如:学生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后,有意识地安排运球结合传、接球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每一组的学生先按队伍的顺序进行运球,到终点后传、接球,终点学生接球后再运球回来,当时学生比赛相当激烈;在做第二次的时候,我不要求学生按站排的顺序,由小组讨论队伍的前后站位,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理安排比赛阵容,有的把运球好的安排到前面,有的小组把运球的跑的快的安排到后面。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充分的体现了团队精神。
3、课后表扬与鼓励,激发团队意识
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最好的教育时机。我们要收集课上所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学生的行为,进行语言的鼓励和表扬,突出的同学要发表扬卡给学生。例如:在水平一《篮球:原地运球》,以手递手传球接力的形式将球放入球框中,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将球放得最整齐最迅速,奖励那组每位小朋友一朵“大红花”。这样的表扬与鼓励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巩固。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有效教学
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源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创设目标激励
目标有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也有笼统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与设置太高或太低的目标相比,设置有一定难度的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更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为学生设置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2、实施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中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故事化,师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并融入角色中进行生动活泼地演练,使学生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在无声无息中得到陶冶。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境,开始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做游戏(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们用跳绳设计、创造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里面,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有效教学。
3、实施分层教学
“自主学练”这种方法体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能够让教师制定有层次的、有分类的教学计划。在分层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练习,这样就可以让教师避免盲目地制定计划。在分类上,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地发挥。例如,在二年级《单双》教学中,教师安排了跳格子、跳台阶、“石头剪子布”游戏(2个人一组;石头剪子布,赢的学生向前双脚跳一次,输的向后双脚跳一次,没输赢的,2人分别向前单脚跳1次;以到达2人约定的终点先后分胜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形式,这样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后心情舒畅、回味无穷,收益颇丰,教学目标也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在课堂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实现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 “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发明家„„”他还告诉那些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才可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1、教师要善于 “宽容”和“倾听”
在不影响整体学习前提下,允许学生的小搞笑,“胡思乱想”。教师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放下“长者”身份,用“童心”去体验,用“童言”去交流。而体育的魅力正在于它能消除深层心理的压抑与束缚,保障心灵的自发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体育课具有空间大、活动强、转移频繁和室外上课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前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充分“备好”学生,以美观大方的图形、清晰的线条、新颖的情景道具等醒目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增添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创新激情。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喜悦。如:本学期,体育课中举办了一次“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展示,这次评比我采取让成绩差的学生当评委,成绩中等的学生作为主考官(技能动作都是来自上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技能展示。通过有序的组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在角色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旦发现学生有勇敢、突出的行为就毫不吝啬地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予表扬和鼓励。
4、教师要善于积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师生关系,崇高的教师威信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把激情、微笑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有时我们一个规范、流畅、优美的示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尤其是有一定难度和惊险性的动作更能博得同学的钦佩和赞叹。例如:在一次后滚翻课上,我为学生示范后滚翻起,示范完毕,学生们以雷鸣般的掌声送给了我,嘴边还不停地说“老师好棒”。这样,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体育的有效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师应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本意识和有效教学意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性,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在体育课堂上得到锻炼,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的要求,也是其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促使学生获得最优发展应将“关注差异融入体育教学”---赵超君 3.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李凤琴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14-11-22 点击数:317
[摘要]从有效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善用“迁移”、巧用“共情”、活用“生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迁移策略;共情策略;生活化策略
为了推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需要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 进步或发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效率、效果和效益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有效率指的是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省时 的;有效果指的是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学生学有所得,并且爱学、会学;有效益指的是教学能充分适应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学生学的东西 有价值、有作用;它们就好比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互相依赖,互相支撑,缺一不可。本文从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相应策 略:迁移、共情、生活化。
一、善用“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迁移是指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发挥迁移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将已 经获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为 迁移而教”的口号并不过时,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理念与办法。尤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很多软件及模块都有一些相似和共性的内容,如果在课 堂教学中重复这些内容,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而善用迁移,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不断更新的内容,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有 效地增进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类迁移。1.概念迁移
有些概念和术语出现在不同的软件中,含义其实是相同的,比如Flash、Photoshop、金山画王等软件中“图层”的概念,如果学生已经在其他 软件中完全掌握,教学时就没有必要详细讲解;有些则是有区别的,如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中“模板”的概念,教学时要 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术语在不同的软件中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其实相差不大,如Word、Frontpage中的“书签”与 Dreamweave,中的“锚点”,无非是叫法不同,教学时只要进行联系,点明即可。2.技能迁移 Windows系统下,遵循着“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实现某些功能,即使是在不同的软件中,操作也是相同的。如对象的选中,一般用CTRL或 SHIFT键配合单击可以实现多选;再如对象的复制、移动,一般都能通过剪贴板或按键配合鼠标拖动完成。教师如果能适时进行总结提炼,在新内容的教学中就 可以运用迁移,放手让学生尝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3.方法迁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的软件层出不穷,教学中涉及的软件只能算“冰山一角”。教师不可能把每个软件的使用方法都教给学生,教学时用好迁 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同一系列的软件(如Word、Powerpoint、Excel同属Office系列套装软件)、同一用途的软件(如 Frontpage与Dreamweaver都是网页设计软件),或同一风格的软件(如VB、VFP都是可视化的编程软件),它们的共同点较多,课堂教学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以往软件使用的经验、方法来学习新的软件。比如,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无非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 设计程序,就像同样的意思是用汉语还是英语表达一样,教学时要紧紧抓住“算法”即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核心,实现迁移。
二、巧用“共情”,改善教学效果
共情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问题和情感的能力;它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从本质上缩短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教学依存于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受学生的学习基础、智能水平这样的认知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师生双方情感与心理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瑞 安斯、弗兰德斯、西尔斯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共情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相关性。具有高共情能力的教师能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从而改善学生在 学业上的表现:学生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更容易产生兴趣,更愿意多花时间去学习;学生的行为表现更为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学生的成就更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 堂不应只有程序操作、人机对话,更应有丰富的教学情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达到改善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的共情能 力,具体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情感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小学生往往是喜欢老师才喜欢他所教的课。然而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可能还远不及语文数学老师,原因 何在?一方面是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课时较少,教师“副科”心态较重,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与学生接触不多、交流不深;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多的是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的眼神、语言等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机器的阻碍而变得较少或不流畅,也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信息技术教师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投入情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注意拉近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多用积极的面部表情与体态语,言语上多对学生表达期望与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对操作有误的学生耐心点拨,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向上的课 堂氛围。2.情势理解
教师共情能力的核心是对学生认知、情绪、意图等各方面情况的理解与尊重,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教师的角度理解了,这样学生才 能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对教师产生知识信仰。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由于程序性、操作性很强,如果一味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老套”,容易产生厌 倦感、疲劳感。教师应当“吃透学生”,并根据所教的内容,创设适合当下学生的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Powerpoint中“设置动画效果”时,教师精心 设计了导入环节,先播放已经设置了部分动画效果并配以剧情简介的《喜羊羊》演示文稿,一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全班的情绪,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 为这个演示文稿设置更为丰富的动画效果吗?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该教学设计的PPT素材来自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是部很受青少年欢迎的动画片,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总之,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设计,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与 学协调达到最好的效果。3.情境创设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共情的重要技巧。中小学生爱玩是天性,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教育游戏,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得知识。比如,在Powerpoint“设置动画效果”一节,教师借鉴“愤怒的小鸟”游戏情节,在教学时用PPT设计这样的游戏:小鸟出现一小鸟上弹弓一小鸟弹出 一击中绿猪一绿猪消失,将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四种动画方式全部融入到游戏的情境设计中。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既生动又很有乐趣,教学效果大大改 善。中小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而对不喜欢的内容,不管老师说有多么重要,他们都“一概拒之”,因此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非常重 要了。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性较强的实例。
三、活用“生活”,产生教学效益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同时,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经验的相 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一方面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 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是现实的、有用的,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的效益。所谓教学效益,不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或学了多少,而是看 对学生当前或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实际影响,这是教学活动的价值体现,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活力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如下一些策 略。1.生活类比
信息技术的一些理论或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两个变量值的交换,为什么要引进中间变量,学生初 学时难于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类比,将两个变量比作两个杯子,而变量的值比作杯子中的饮料,现在要将两个杯子中的饮料互换,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办 法学生很快就能想出,再用一个空杯子作为中转。借助于这样的类比,有了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事物依托,于是变量值的交换须引进中间变量就不难理解了。再比如,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很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运用,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生活类比:将对象看作是某个人,那么身高、体重、肤色等就是其属性,吃 饭、睡觉、运动就相当于方法,针对其发生的事情可以看作是事件。2.生活案例
关注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是构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一为“信息”,二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确定的,而信息是可 以选择的,我们应当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处理任务。比如,在课堂上使用学生的照片、学生亲手录制的声音和视频来讲图片、音视频的处理;针对所教 班级学生的某次考试,通过算总分、排名次、统计不同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等任务,进行Excel的函数、数据分析、图表统计等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由于融入了 生活案例,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是具体的、可亲近的,也让学生发现了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必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产生积极的影响。3.生活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之根本,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只有回溯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才能显示其应有的意义。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当培养学生的拓展应用能力,强 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展现信息技术的现实魅力。比如,在学完Word制表后,要求学生做一张班级课表供自己使用,座位安排表供班级使用,成绩 记载表供老师使用;节日将至,在课堂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Office软件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节日贺卡,送给师长或同学;用Photoshop 为学校即将举行的某项活动设计海报„„这些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正是教学的效益所在,它能发挥样本示范的作用,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使学生的学习既动脑、又动情、更动手,教师就要善用迁移,使学生学得聪明;善用共情,使学生学得积极;善用生活,使学生学得有用,从而真正达成有效教学。
第五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
我阅读了《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有效教学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学设计基本工具的介绍,主要探讨了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基本工具和基础知识;第三部分主要是探讨动态的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如何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评价等。本书的特点是深入浅出,一方面从不同学科探讨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吸羧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有助于教师掌握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感受深刻是第七章《课堂提问过程》,告诉我们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
课堂互动策略的运用对实现有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选择的课堂互动策略主要有:
一、情感领域的课堂互动策略。
这一类的策略是通过情感的调节与运用促进课堂互动,主要有:
1、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会决定学生的自我期望,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
2、多表扬,少批评、惩罚。表扬要注意“物有所值”,不可表扬满堂飞;批评要注意“莫伤自尊”,也不可“放任自流”。
3、加强非语言交流。课堂中的非语言交流在互动沟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非语言的沟通。
4、鼓励学生自治、自尊、自信。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始终要注意学生的“三自”培养。
二、教学领域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互动这个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
1、在课堂的准备与指导阶段,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认识课堂目标与内容,准备好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材料。
2、进行有效提问。提问策略是互动的重要内容,是互动技能的具体体现,而且是教师课堂互动的基本功。只有围绕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为目的的提问,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提问。
3、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反馈,这是保持互动继续进行下去的条件。
4、加强课堂语言修养。在课堂互动中有相当部分内容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课堂互动的成效。
三、管理领域的策略。
在课堂互动中,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促进良性课堂互动。
1、运用课堂竞争策略。争强好胜是青年学生的特点,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挑起学生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小团队竞争,往往能使互动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重视课堂合作策略。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特别重视的学习方式,因为小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所以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课堂互动策略的运用对实现有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选择的课堂互动策略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