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3(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23: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3》。

第一篇: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3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解析

阳书政

(贵州省榕江县乐里中学

贵州

榕江

557205)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初中数学的内容又是比较基础的知识,涉及到的数学概念自然就很多了,从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就成了从多教师和教育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设计教学方案、概念引入、讲解、理解,再到巩固等五个环节探析数学概念教学。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引入;讲解;理解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也不同于科学家创造概念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方案和策略,使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进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范围。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首先,设计好教学方案

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学生的不同,故而他们的气质特征、个性特征、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制订出较好的教学方案,使多数学生受益。

二要从概念的实际出发。概念有具体概念、抽象概念,有的不能用语言精确定义(如直线、平面等),有的能用语言精确定义(如圆等)。不同的概念,其抽象程度不同,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概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其次,恰当的引入数学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良好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开始。概念引入的方式很多,要根据课题内容确定用什么方式引入。

1、故事引入。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这样引入: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这个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他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2粒米,第2格放4粒,第3格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直到128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你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国王真的没有这么多米吗?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由生动的故事热身,不仅能使学生心情放松,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展示与数学概念相关的具体、典型、生动、直观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钻研热忱,让学生在认真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感性。这就是我们来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分类。从生活中学生已经认知的事物引入,使增加学生接受新知的程度。再者,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融合在一起,凭借声像效应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枯燥的数学概念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呆板的图形,就会在学生的感官中“活”起来,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便可迅速向理性认识飞跃。

再次,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讲解一个概念以前,应使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条件?与其他概念比较,有无容易混淆的地方?它们与过去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些规定和条件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应当如何理解这些区别?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能归纳出哪些基本性质?各个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决定?这些性质在应用中有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概念的讲解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解概念时,教师首先要讲清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这些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或集合)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分别对事物集合的量和质的描述。如在自然数系中,偶数这个概念的外延是集合{2,4,6,8,„},它的内涵是“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只有让学生正确的理解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他们才能准确的理解概念本身。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我们常常用改变概念的内涵、外延的方法,用一般的概念来说明特殊的概念。这样既可以引出新概念,又可以复习旧概念。如在“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中增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就成为“矩形”的内涵,引出了矩形这个概念。

第四,正确的理解概念

概念讲完后,教师要及时地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定义;也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可以同一些 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应帮助他们沟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知识发展的脉络,把所学的知识加深巩固,并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度去认识它。

1、用类比的思想,比较概念,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将已学过的相关概念或易混淆的几个概念都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比较的目的,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共同分析、比较这些概念,分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区别与联系。让这些概念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中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让新的知识被同化为学生的真正知识。如在学习完正方形后,可让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再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讲授同类项的概念时,可以提出问题:x y与2yx 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开始学生往往回答不是,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同类项这个概念的本质,把相同字母与相同位置的字母混淆了。展示一些变式,通过变式练习,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概念的无关特征上,从而更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

3、利用好正、反例。正例传递了有利于归纳和概括的作息,在概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易于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把握这一属性,教师应根据情况设计恰当的正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从而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防止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为了加强对比,应同时将正、反例呈现给学生。如在方程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1)3x+7=13

(2)4x +x-1=0

(3)3x +5x-8 通过此题练习,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方程这一概念。第五,加强概念的复习和巩固

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必须通过解题,反复运用这些概念,才能使学生在认识上获得巩固加深,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结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从一个概念出发,把关联概念、派生概念串连成线,相互对比,既直观形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曾庆宝.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通讯,2006(6)[2] 曾海波.数学概念探索启发式教学.中学数学研究,2008(5)[3] 马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教学通讯,2008(4)

[4] 袁保金.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刺激”.数学教学通讯,2008(5)

第二篇: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框架结构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由如下栏目组成:

(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5)教学过程设计;(6)目标检测设计。各条目的具体含义如下。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当前“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的,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例如,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可以包含如下诊断:“学生在理解始点不在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时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需要设置)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

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的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6.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的习题、练习进行检测。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都要写明设计目的,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具体样例中可参考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

第三篇:国家级课题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

国家级课题: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建跃 主持)

教学设计框架结构

(试行稿,2007年1月)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由如下条目组成:

(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5)教学过程设计;(6)目标检测设计。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当前“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的,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这里,目标不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以1.…,2.…,3.…的方式逐条列出,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例如,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可以包含如下诊断:“学生在理解始点不在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时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的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6.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的习题、练习进行检测。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都要写明设计目的,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四篇: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实施策略文献综述详解

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实施策略文献综述

董维康 数学师范 23130319

摘要:数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自法,各种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完善有关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认识,本文试图在对各种观点归类、增长教师们对这方面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中学,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教学

引言: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概念教学有多种策略,根据概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增长这方面知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而言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新课改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往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的要求。正因如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成果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在新课改这一大形势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能够提供相应的借鉴和思考,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数学概念

(一)奥苏贝尔的数学概念认知理论

数学概念的认知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的课题,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认知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数学概念学习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是概念同化。

概念的形成: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同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这种使学生学习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的同化。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发现学习的过程,概念的同化是接受学习的过程。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不断地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最后掌握本质特征,放弃非本质特征,这个过程的时间比较长。

概念的同化则是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事物的知识和概念来理解这个新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比概念的形成花费时间短。(二)APOS理论模型

美国的学者杜宾斯基等人在数学教育研究实践中发展起来一种APOS理论。

杜宾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是要进行心理建构的,这一建构过程要经历以下的四个阶段:操作(Action)阶段,过程(Process)阶段,对象(Objeet)阶段,概型(Scheme)阶段,简称APOS理论。

操作阶段(Action):理解概念需要进行活动或操作,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过程(Process)阶段:是学生对“活动(操作)”进行思考,经历内化、压缩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

对象(Object)阶段:是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到了概念本质,对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和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进行新的活动。

概型(Scheme)阶段:此时的数学概念,以一种综合的心理图式而存在于脑海中,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特定的地位。这一心理图式含有具体的概念实例、抽象的过程、完整的定义及与其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APOS理论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数学学习理论,核心是引导学生在社会线索中学习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情景,从而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思想。

APOS理论对数学概念所特有的思维形式“过程和对象的双重性”做出了切实分析,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真实的思维活动,是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学习理论。

二、数学概念教学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盐城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郑步春副院长在研究概念教学的特点时,认为概念教学一般有以下五个原则:

1.重视概念的引入一一现实性、直观性原则

中学数学概念无论如何抽象,实际都有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原型。在教学中,既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如负数、数轴、对称、切线概念等),也应该注意从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问题出发(如负数、无理数、复数概念等)来引入概念。这样,从学生熟知的语言和事例中提供感性材料,引导他们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概念的实质。

2.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科学性原则

为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必须作出辩证分析,用不同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例如,对“种十类差”定义的概念,应揭示其种概念与类差,使学生认识被定义的概念,既有它的种概念的一般属性,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性,同时要讲清概念中的每一字、词的真实含义,这样,把握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也就能进一步掌握了概念的本质。

3.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一系统性原则

数学概念是随着数学知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学习数学概念也要在数学知识体系中不断加深认识。从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中来学习概念,可深化对所学概念的认识。

例如,因式一一公因式——因式分解一一化简分式一一分式运算一一解分式方程;一次函数一一二次函数一一有理分式函数一一指数函数一一对数函数一一三角函数一一反三角函数等概念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明确概念的系统性,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记忆。

4.注意概念之间的对比——比较性原则

有些概念是成对出现的,两个概念同属于一个种概念且呈矛盾状态(如正数与负数,乘方与开方等);有些概念是由概念的逆反关系派生出来的(如指数与对数,导数与原函数的概念等);有些概念是由某一概念通过逐步推广引申而得到的(如任意角三角函数由锐角三角函数推广而来)等等。注意对相近、对立、衍生概念之间的比较,特别是通过反例来纠正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错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概念。5.加强概念的运用一一应用性原则 中学数学的运算、推理、证明等都是以有关概念为依据的,在教学中,应加强概念的运算、推理、证明中的应用。有时围绕着一个概念要配备多种练习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去进行应用。先巩固性应用,后综合性应用,在应用中达到切实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仙桃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时武教授在“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把概念课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基本步骤: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认识概念、运用与巩固概念、课堂小结。1.引入概念

导入新课,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所以每个执教者必须认真地研究导言。导言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问题启发式,谈古论今式,对比引入式,直观启发式,甚至开门见山也是一种形式,具体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2.建立概念

建立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另一种是概念的同化,而建立概念常常采用概念形成的这种方式,概念的的形成是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经验的肯定的例证中,以归纳的方法概念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3.认识概念

概念定义了,但并不等于认识了,为了全面地完整地准确地认识概念,必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它,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所以同化是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第一,从定义的重要词句上剖析,找出其内涵和外延;

第二,从结构上进行剖析,建立与原认知结构的联系; 第三,从反例来剖析概念,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

仅仅从正面去同化概念还不能够完全理解概念的意义,仅仅记住词句,符号,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反例辨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命题判断与两种形式,通过变式利用外延检验概念。

概念的同化一定要咬文嚼字,从里到外,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从结构上对概念进行同化,还要通过反例辨析检验概念。4.运用与巩固概念

通过运用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概念、深化概念、巩固概念,掌握运用概念解题的方法,因此老师应注意典型例习题的配备,特别是那些蕴含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题应与概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自然渗透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

一般是:出示例题一一分析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方向一一师生互动探究解题途径一一动手操作尝试解题一一规范步骤、总结反思一一迁移拓广、类上指导一一课堂生成练习5。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知识体系,对任一新知识要让学生懂得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中去;

第二,方法体系,本节内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尽量地总结出来并形成一种认识和技能;

第三,应用体系,学以致用,要总结出适用的对象以及操作要领。

课堂小结语言要锤炼,条理要清楚,最好是朗朗上口,如若总结成口诀则更好。

(三)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可以从各个角度来阐述、分析,但每一方面都必须从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过程规律和数学概念的构成基础出发,通过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建构相应的数学概念。应从数学概念构成、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实践的整体出发,而不是仅仅从某一侧面出发。1.注重数学概念的构成特点

学习数学概念的最终目标是掌握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时只有汁重数学概念的构成,分析数学概念的结构特征,才能使学生掌握其本质而不是背诵其定义。迪尼斯把数学概念分为纯数学概念、记号概念、应用概念,但无论怎样分、数学概念都具有特定的性质。它既是自然概念,又是科学概念.因此,大部分数学概念具有稳定的结构,有些概念,如自然数、无理数等,在早期学习时,可能无法给出其科学定义,但它们的本质属性,内部的稳定结构学生仍然是能够认识的。这里讨论的结构主要指概念的本质属性和这些属性的构成规则。主要指数学概念的逻辑意义下的内容,而非布尔巴基的结构理论。从数学概念的逻辑构成角度出发主要讨论以下教学策略:

①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②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定义、名称、符号;

③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的逻辑体系。2.注重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特点

教学数学概念最终要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建构自我概念网络。这必须通过学生自我自理活动来完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过程特点来设计。在教学中,注重分析概念形成的各个阶段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自觉地形成概念,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定义,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地向抽象层次转化,完成过程甲对象的凝聚,而不是仅以实例或表象代替概念。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理论,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教学注意点:

④注重直观材料的使用; ⑤注重原型与变式的作用; ⑥注重表象与定义的统一;

⑦准确使用数学语言,促进学生自我建构; ⑧加强概念联系,形成概念网络; ⑨加强数学概念运用,形成概念体系; ⑩对学生错误要有正确认识。3.重视概念的反馈过程

练习设计避免单调,力求形式多样化一一选择、填空、判断、辨析、设计情境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希望一线教师多关注相关的教学理念,生动恰当地引入概念,准确细致地讲清概念,在浸洗运用中巩固概念,在概念体系中深化概念,提高概念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学才.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J],成功(教育),2011.1 [2]李善良.现代认知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2.3. [3]李莉.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层次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3 [4]曹时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数学,2007.12 [5]曹时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探讨续[J],中学数学,2008.1 [6]张耀.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J]运城学院学报,2005.2 [7]徐向君.数学概念学习研究[J],中学数学,2004.5 [8]董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任务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 [9]伊莹.谈中学数学概念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10]金峰.中学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教学策略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8 [11]安校胜.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学周刊,2015.24

第五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_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苗安平

摘要:我们透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教学”或 “低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旨在利用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重构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一是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以教学思想引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二是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与实施,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地在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在教学实践中受教学任务和考试质量的牵引,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改革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效益差。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无效教学”或 “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跨越,进而实现从关注形式化的目标向关注实质性的目标过渡,从只关注知识目标向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的文化素养过渡,从关注考试目标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过渡,从关注短期的目标向关注学生未来的目标过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探寻

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表现在: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简单罗列;二是对知识和方法要求掌握的程度不清,即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研究不透,表述不清;三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空洞而不具体,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不善于将这些隐性目标显性化。

2、教学设计中缺乏问题情境设置。多数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直奔主题,采用讲练结合,不够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善于应用数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致使数学教学空洞无味,学生无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4、教学过程未体现学科本质。似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小结解题步骤和方法,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价值和提炼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不充分,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5、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今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6、课堂教学效果检查未得到落实。课堂教学中更多体现完成教学内容性任务,一节数学课上完以后,学生实质上收获了多少,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程度如何、问题何在,教师基本上不太清楚,只感觉到还可以,或者不太满意等情况。问题在于未落实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查,未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也就不够清楚。

7、数学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在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为此,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二、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

1、何谓有效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下已是我们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何为有效教学?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2、有效教学的维度:一是看是否有效果,也就是说预期的目标与结果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和出现。教师的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比如你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没有,有没有学生起来响应你、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了,或学生起来应答了,说明你的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反应,无动于衷,你的这个教的行为就是无效果的。二是看是否有效率,教学专家认为,教学效率=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公式中,“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着眼点应该在分子上,提高分子的量来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不认真或讲得精彩不精彩。其次是将效率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时间上。学生有没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已有经验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不可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只有在“最近发展区”里进行活动,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才有可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有效益,体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有水平、有质量。最后是教学有效率应该体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它追求更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应用。

3、有效教学的特征和条件: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的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

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懂、听明白。有效教学的特征:一是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达成后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二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让学生享受智力活动的乐趣。三是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成复杂水平的理解。四是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直接的反馈。五是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所学的东西系统化。六是使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产生进一步的愿望。

4、有效教学理念:一是有效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意识。二是有效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追求“有效”需要教师时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样更有效”,它同时要求教师追求对现有教学时刻处于“不满意”审视状态,不断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三是有效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追求教学效益,不单纯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调整,而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持下整体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它需要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整体改进的观念。四是“有效”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加强教学活动监控,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益。五是“有效”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具体地说,它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与改进三个阶段,而第一个阶段都以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方式来支撑。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课堂数学教学有效性指什么?“有效教学”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上位概念,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既要具有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践行“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此,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所以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依据有效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以教学思想引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第二,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数学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经验表明,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重复,重复经过变式得以发展。这里的变式也是用问题来驱动的,变式问题为数学学习提供了认知台阶。不断变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变异空间,有助于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建立实质性联系;循序渐进地解决一系列的变式问题,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模块。因此,问题教学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三,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映。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数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能主动提问,有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能体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建构过程及应用价值,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

第四,反思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理性和批判的意识,不仅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滋生地,教师要在这个大平台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使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2、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与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的教学预案。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上课前准备的备课——教案设计。

首先,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是备教材,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切实避免对一般学生就教教材,而对优生就脱离教材的现象,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数学学习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备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可见,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忽视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无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确定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标具有显性和隐性目标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或《课标》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隐性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处理好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或《课标》,领会《大纲》和《课标》精神,制订好显性目标;二是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的使用要准确,便于测控。只有确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达到掌握学习目标。高中数学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学习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和进步的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全体学生,突出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和进步。为此,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交流、常总结”的方法.(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但不能降低要求.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对于较浅的典型问题要注意引申推广。(3)勤交流。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4)常总结。良好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方法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引导学生小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经常总结归纳,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四,精心研究和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数学课教学策略总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是有一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思维价值;三是有一组递进性的课堂练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四是有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结,体现数学的规律性;五是有一个和谐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体现数学学习民主性。现对高中数学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提出五步教学策略:(1)新课教学(探究归纳教学):第一步是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这一主题(内容)?这是教学的起点,实现对学生的激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是回答如何研究该主题(内容)?这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让学生感知研究的过程,体会研究该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是回答主题(内容)的学科本质、过程方法、及学科反映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就是要总结并进一步阐明主题(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本质,强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观;第四步是回答如何运用该主题(内容)、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步就是要通过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解决问题的步骤;第五步反馈练习。另外对于新授课,我们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设计3-5种不同的课型,避免强化疲劳。如讲练型、问题探究归纳、自学辅导答疑、合作学习交流等,任何方式连续使用3次就会产生疲劳,6次产生高度疲劳,这些课型交替使用,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改变,避免重复性强化疲劳,以提高教学效率。(2)复习课教学的程序(分析演绎教学):第一步是理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构;第二步是把握知识的学科本质;第三步是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第四步是展现规范的答题示例;第五步是反馈练习。(3)讲评课的基本程序(点评校正教学):第一步是明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典型错误是哪些?);第二步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第三步是设计纠正错误的具体措施;第四步是具体进行简洁的讲评(引导分析思路,展现思维过程,指明学生思维障碍);第五步是反馈讲评实效(配以类似问题学生现场练习)。

第五,设计问题教学情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了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已有经验,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经验,教师需要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表明文字、符号、数据转化为图文效率提高60%-120%,图文和情境并用效率提高到300%。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解决真正的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情境有兴趣型,探究型,体验型等方式,问题情境可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问题要有意义,目的性要强,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二是问题直观而符合学科特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能领悟数学本质。三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跳一跳,够得到”,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遵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四是问题入手较易,设计有递度,开放性强,探究空间较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五是体问题能提供数学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假如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2×0.1)×2=O.1×2(毫米)=107374.1824(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又如:余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如下问题:

问题1.正弦定理给出了三角形边角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是怎样证明的?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解三角形问题?

问题2.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夹角,怎样求第三边? 问题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Ⅰ)若A900,b3,c4,则a?(Ⅱ)若A600,b3,c4,则a?(Ⅲ)若A1500,b3,c4,则a?

问题4.一般地,在ABC中,已知b、c和A.怎样求a?

问题5.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你能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表述你的发现吗?能给出证明吗? 问题6.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何求它的三个角? 问题7.在上述结论的证明方法中,何种证法更简洁?

教学中如此形成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的问题链,用问题导引学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适当的困难,体验探究的过程。

第六,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和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变式训练,是指教师通过对已学习的数学问题进行改变——变式,让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改变后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数学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 2930

学目标。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变式有多种形式,如“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变式的常用方法有“变式设问”、“变更题目”、“变位思考”、“正误辨析”等。在设计高中数学变式训练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控制难度;既要体现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又要以把问题控制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又要控制变式问题的数量;既要让学生体验问题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又要把握好时间和告知结论的时机。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变式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效率。另外设计数学课堂效果检测,把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检测性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个评价,是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便于我们把握教学情况,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效果检测,可采用方式两种,一是针对每一个教学问题的检测(课中),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检测,检测以后,发现教学问题,实施信息反馈教学,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设计教学检测题时,一是要突出重点,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二是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检测评价功能,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水平;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设计练习检测要有新颖性,发挥练习检测的动态生成效果,真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方法有所感悟。

3、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激情讲解,体现学科本质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现行数学课本虽然简洁精炼,严谨科学,但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语言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用词干瘪而不丰富,声调平直而无节奏,学生听起来更加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就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接受。所以数学教师上课也应充满激情,语言亲切和蔼,语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要有徐疾起伏,这样才会给人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感染之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时,努力揭示和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提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数学学科的本质就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数学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解决任何一个教学问题后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提炼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方向和目标明确,信心较足,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第二,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质疑的前提是教师要善于置疑,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认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要经历三个段,即推动、引导、自主,一是教师设计好数学问题,推动学生实践和探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三是学生自己去研究、合作、交流以达到解决问题。实现这一策略,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他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课堂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启迪;当学生发生争议时——倾听、提醒;当学生探究出现错误时——纠正、调整;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激励。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滋生地,教师要在这个大平台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使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如何结合教学过程的行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

(1)适当留有“空白”。课堂探究中,学生往往因自身的主观直觉,或受思维慣性的影响,而生成他们自认为正确,而实质上偏离正确知识的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应该采用延迟评价或暂停教学的方式,给课堂留下冷场空白,为学生提供利于反思的空间,自觉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往往能意识洞察到原先观点的缺失之处。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的思维经常进行反思,反而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

(2)适时制造“逆境”。顺境使人顺应现实,逆境使人反思现实。无数事实证明,逆境对于人成才有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在课堂上往往会因为学生思考的片面性,或审题时的点到为止,使学生出现偏离正确的方向或不能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此时教师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人为的制造一些“逆境”,让学生进行思辩,在学习反思中增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深度。

(3)鼓励学生“猜想”。数学知识之间总是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或内涵相似性,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反思以前学习过的类似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同时要重视学生获得猜想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获得猜想的个性化思考过程,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充分的个性化的体验,有更加合情的推断。

第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变“人灌”为“机灌”,一是展示数学运动变化过程,如有关立体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二是展示学生问题,如学生练习与检测题的解答,便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等。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和归宿,用之恰当,用之有效。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4).

[2] 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7(12).

[3] 张晓青.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网上查阅),青岛十五中,2008(12).

[4] 邹广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五个方面(网上查阅),江苏省高邮中学,2008(12).

下载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3(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探析3(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用启发式原则设计一个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

    利用启发式原则设计一个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 姓名:方雪艳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现代化教学手......

    buxing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共5篇)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建跃执笔 一、研究的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义教阶段的课标教材已在全国范围使用;高中课标......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研究第四次会议会议纪要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研究第四次会议会议纪要 时间:2007年5月11日——14日地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参会人员:钱珮玲,张金良,薛红霞,张曜光,邵光华,郭慧清,陶维林,白涛......

    梯形概念优秀教学片断(范文模版)

    优秀教学片段“梯形”概念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其中有一个对象还有另外某个属性,从而推论出另一个对象也可能具有这个属性。它是一种根据事物的相同点,从......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初探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初探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有关知识及教学经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多种行为方式组合.它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课堂教学技能按......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他将创新教育提高到何......

    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正处于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在校党政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贯彻“两全”方针,以学校计划为依据,按照“依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