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语言在衡中的应用
积极语言在衡中的应用
——参观衡水中学心得体会
赵永辉
10月11日,我随高三备课组前往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一路上,我们谈论衡中真象别人说的那样连续十几年创造了高考神话吗?
12日早晨,我们五点钟就早早的起来,匆匆前往衡中参观他们的早操。到了学校,我们个个都不觉得赞叹起来。在跑操前许多同学手上都拿着书或卡片在背,跑操时,简直象是阅兵式,一万多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有一股压倒一切的气势,紧凑、响亮、有力、精神,那场景令人震撼。
早操后,学生迅速有序的回到教室,开始早读。四千多名来学习的老师簇拥在教室门前参观,学生们仍然心无旁骛的认真学习,十分投入。后面黑板报上写着:“梦未圆、岂敢松懈;恩未报、怠慢可耻;战期中、我们一起向前冲!大学,拼了!”。讲台的课程表下面写着:“用梦想去赌,我怎么能输”。学生的积累本上印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连学生的学案、练习题上都写着“人每天都在被命运安排,其实人每天都在安排命运,小心谨慎”。我们也参观了许多班级,几乎每个班都一样,各班级门口都有班风、理念、班主任宣言等,如:“用爱心塑造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等。还有对遵守规范的强调:“规范成就梦想,规范铸就辉煌,规范创造奇迹,规范赢得未来”等等。校园各处亦如教室一般,诸如“用欣赏培养自信,用激励促其成功”、“抢先机,日日勤学苦练;比状态,步步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学业,用心血赢得聪明;用激情塑造自我,用坚韧挑战极限;用拼搏保卫尊严,用信念铸造辉煌”、“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袭来冷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办法总比困难多”……随处见到的宣传标语、文化展示等,给人很强的文化内涵熏陶。
震憾,感动。震憾于学生们跑操的气势和学习的刻苦;感动于学生未来的追求、对国家的责任和做事的认真有序。
2013年高考衡中考取了104个清华北大,连续十多年是河北省第一。该校的校训是:追求卓越。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实施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我的教学怎么办?我的回答也是“变”。可是怎么变呢? “学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想办法使学生开始想学习和树立目标。积极的语言让衡中激情四射,积极的语言让衡中的师生潜能无限。就让我们一起用积极的励志语言唤醒学生的探索精神吧,使他们开始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快乐发展,我们也能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第二篇:浅析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及其在大学生幸福感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完善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快乐豁达的情绪等积极心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而且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幸福感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Seligman Sheldon)和劳拉·金(Lawra King),他们定义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1]。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的最大追求是使一切生命过得更有意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生活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从而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2]。
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和途径。
二、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诠释
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在这里,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也包括积极的状态。作为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理解并解释幸福和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临床上的尝试,积极心理学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而不是矫治心理缺陷。因此,与以往心理学重点研究心理疾病不同,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才是人生至高的目标,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非目的,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取的。
三、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有积极心向才会有更多的幸福感
个人的幸福感的获得不可能离开社会条件,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是主观幸福感产生的物质前提。物质生活条件的缺失,不会有人的生活,更不会有人的幸福生活。此外,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的成功都是获得幸福感的不可缺少的载体。但是,环境永远具有相对意义,无法确定多少财富才能让人幸福,谁都无法
回避家庭矛盾和事业的挫折。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是人们面对大体相似的环境,但主观感受却大不相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心理学家们提出,追求幸福重在发展心智。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幸福感的获得以人的认知能力为基础。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对生活的认识及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体验,也就是一个对生存环境的认知,是个体在现实活动中运用智慧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缺少产生幸福的条件,而是缺少体验幸福的能力,获取幸福应重在心智的发展。人的认知模式是一个积极的、动态的过程,幸福者与不幸者在如何运用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
幸福是相对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学者在幸福感的研究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人的认知结构决定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从而影响幸福体验。心理学家们指出:“人不是被动地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的生活事件都是‘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分析和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过程,多样化的认知操作与动机过程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3]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在认知结构中,必须确定两种信念:1.清醒地认识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认知倾向决定着情绪的性质;2.在认识生活情境时必须有获取幸福的心向。就是主体积极地把外部的信息与追求幸福的信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当人们具有主动地寻求幸福的心向时,常常会赋予普通的或消极的生活事件以积极的意义,以提高幸福感水平。正是这种心向决定着人们幸福体验的个性差异,有积极心向的人,对环境的评价倾向于正向偏移,即在环境发生积极变化时,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环境发生消极变化时,会更快地消除不幸感。当环境没有变化时,他们能体验到更多的愉快情感。
一个心智发达的人面对客观情境,更多地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对于种种不可抗拒的事件,主动地寻求自身的解脱,这是一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智慧。真正幸福的人是个智者,有积极心向的人才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幸福感教育就是让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自我、认知社会,在不断地摸索和探寻中取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衡。其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的理念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非常切合;与看似相对立的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也不矛盾,它是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当然,幸福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靠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开展感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幸福观。感动是人之善心的一种体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不幸福,他们不缺乏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而是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就是因为周围的幸福唾手可得,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懂得感受和珍惜。这就需要在高校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同学们具备感受真善美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做到以人为本,把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2.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仰,确定明确的生活目标。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是学习,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把自己的命运与之联系起来,才
能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事实上,缺乏幸福感的大学生主要是缺乏理想和信仰。大学生在经历高考后,就失去了目标,理想的缺失,就失去了幸福感。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让学生体会人生目标和理想在实现过程中的积极感受,这也是幸福感实现的基本主体条件。
3.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从关注社会与自然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人文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幸福的真实把握。所以,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应避免说教的单一方式,在德育过程中溶入历史、哲学、美学等各个学科。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人文教育的实施提供优良的环境。
4.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的提高获得幸福的感受。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与不足,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成长进步、友谊与爱情等方面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做到既不盲目自负,又不无所作为,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心理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适、自我排解,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这都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说[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2]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2003,(2):82 [3]高兆明.幸福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第三篇:语言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
语言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
江芹
大家知道,语言是交流感情的工具,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人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武器。
那么,作为护士我们少不了要拿语言去交流,时刻都少不了随时随地与患者交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交流呢,又怎样才能与患者作好交流呢?我们医院护理部加强语言修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语言技巧,作好心理护理是目前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护士的语言技巧与患者
1、热情而诚恳的语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本需要,是进行沟通的前提。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特别需要在入院时就取得病人的信任。病人新入院时对病房环境陌生,加之疾病的折磨,非常忧虑,痛苦,急躁甚至恐惧。所以,我们要用安慰性语言,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及同室病友(这个环节我觉得很好,它可以让病人有住院如串门的感觉。甚至同室病又还会协助我们做一些工作),尽快清楚其因环境引起的不适感,如果此时从语言中已经显出你态度可亲,尊重爱护病人,再加之操作准确,病人就会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因此会对你本人更加信任,无形中会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对医院的信任,从而树立战胜疾病,争取早日康复的信心和希望。
2、耐心的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病人正确的认识疾病,是巧妙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关键。病人入院后对疾病,药物及生活等方面存在各种疑问。对此,护理人员要有耐心,该解释的一定要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要给病人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
3、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谈心,有利于了解和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巧妙的运用语言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一般的说,每个病人都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和思想活动。护理人员应当经常巡视病房,关心体贴病人,与病人谈心,深入到病人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病情,与病人沟通时说出的话才会有技巧、力度、达到迅速有效沟通的目的。
比如:。
1)运用安慰性语言:对需要求助的病人,安慰性语言的力量生动、有力、易于引起患者的共鸣,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2)运用鼓励性语言:对悲观失望的病人,适时的鼓励是对其心理上的支持,对于调动患者战胜病魔的意志和勇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劝慰性语言: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手术的疼痛或有危险而产生恐惧心理,进行拒绝治疗。面对患者这一心理障碍,护士应使用劝慰性语言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
4)暗示性语言:有些患者往往因为自己的疾病好的太慢而灰心。这时,护士若能抓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缓解的依据,及时予以积极暗示,将会消除其悲观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语言艺术是与患者作好沟通与交流的首要条件,美好的语言能温暖病人的心,(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会对病人的康复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护士要使用充满自信、体现诚意、恳切的语言,发挥语言的心理效应,给病人温暖、信心和力量,使病人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顺利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其实与病人沟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很难在短时间说完,临床实践表明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件事情以及所有护理操作,都包含着沟通与交流的内容,它随时随地会给病人心理产生影响。因此,掌握语言艺术是作好优质服务的前提。
我们病房的一个阑尾炎术后患者说:“我们去过了好几家医院来到这里,就是看好了这里的技术和服务,这里的服务真不错”。可见这服务的魅力了,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语言魅力、技术魅力和服务魅力。”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可见这服务的魅力了。所以要多学习和掌握语言艺术,我们中山医院护理将为您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第四篇: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语言的应用
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语言的应用
摘要:人们常说,语言是一门艺术,如何运用这门艺术,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在课上通过合理的语言利用,不但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好的效果,而且能够使我们和学生们走的更加的贴近,让教师们富有亲和力,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更是仅次于肢体语言艺术的非常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完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言艺术
亲和力
一、体育课种语言的重要性
1.1
体育教学中合理与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以前的旧观念,不要一味的想着我们是教师,他们是学生,我说的话你们必须要听。有的教师在上一节课觉得的很累,把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但是相同的内容,另一名在语言上诙谐幽默,简洁扼要,善于用语言掌控的老师,就变得十分的简单,他只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在课上合理的运用语言,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会被调动起来了。而且在这样长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还会起到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比我们整天喊在嘴边的,要实效的多。1.11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上学的时候,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给我们讲课,主题是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会站到学生的身边去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当时还不太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体会到了那句话的意义,站在学生的身边,就是要我们与学生更加的贴近,在教学中,学会与学生平等,作为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喜爱。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他的老师平易近人。这主要通过教师在平时与学生交流中展现出来。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语言代表人的思想、品德、性格和风度,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学中,经常会和学生们一起聊天,探讨,我经常和他们说:“老师在课上要是有问题,你可以在课下和我说。还有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都要学会尊重对方。”等等。而且我时常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这样就能很好的拉近我们的距离。
二、教学中语言的种类 2.1鼓励性语言能够让同样的事情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鼓励,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在传授过程中,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停地练习,而且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刚刚掌握一点点,就迫不及待跑到教师身边来展示。但是掌握不好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正确的引导可以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记得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总是对于的那些理解动作慢的学生很生气,都是一味的凭借自己的声音来对他们大声的说教。有一次,我在教低年级学生跳绳的时候,一个学生竟然学了1个月都没有学会,我当时态度很坚决,就是凭借自己强硬的语气,告诉他,你在学不会我就怎样怎样的,后果可想而知,他依旧没有学会,而且对于我这个老师,反而是很害怕。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很失败。不过。当我再次回到低年级,教学生跳绳的时候,同样出现了一名女孩子,同样是怎样练习也学不会。我看的出来她自己也是很着急,而且有一种在别人面前不敢跳的想法,因为同学在笑话她。于是我找来几个会跳的学生,然后和他们说:“你们是同学,是要互相帮助的,但是咱们这位同学不会跳,我们应该怎办呀。”之后学生们陆陆续续的有人叫她,作为一名教师,我还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的这种努力学习的好品质,不管他是否有进步,我都会用鼓励的语气和他进行交流。开始我并不感到有任何好换,但就在一次我和他的家长聊天中,我惊讶的发现,他的母亲说,他家孩子以前不喜欢跳绳,但是现在回到家里,就会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这名学生找到我,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她会跳了,当我叫她给我展示后,我给予他很好的评价,这时的孩子脸上露出的喜悦。这就是一件事两种语言运用导致的不同结果。而且,后者的教学,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你这个教师态度,甚至是你这个学科。
2.12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你真棒,太好了,加油等语言,在技能的锻炼和学习中,会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的质量。平时,我们通常使用很多的语言作为激发学生的方法。作为小学生,他们的特点就是运动技能掌握较少,而且心里不成熟。当一名学生在努力后却没有取得成功,有些气馁时、当学生想要逃避困难时、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激励的语言就会起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以及及时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这就使得激励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发彰显。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完广播体操后,老师叫学生到前面做示范,这时你会发现,无论是会的还是不会的,他们到前面都会缩手缩脚,低着头,有的孩子甚至你怎叫她他都会站在原地不动,而且由于低年级,有的同学会随着老师一起喊他到前面去,结果可想而知。老师会对她们说,大家不要紧张,在大家面前做示范,那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呀,勇敢点,无论你做的怎样,老师都不会说你的。在听到鼓舞后,学生会小心翼翼的做完,这时候,我们要趁热打铁。继续发挥语言的作用。首先,老师会让全班的学生给这位同学鼓掌,告诉大家,他很勇敢,做的很棒,大家要向他学习等表扬的话,然后在对大家说,不过他有一些问题,有谁能够上来给他纠正一下。这时学生会积极地举手,帮他纠正,当一切借宿以后,你会刚才帮里听着教师点名的紧张气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踊跃情形。同学们会越来越有信心。而且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检查。
2.13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扼要,把我们的术语简单化
我们所说的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体育的语言就是一门学问,在我们体育中,有好多的专业术语,我们要在平时上课中把他给口语化,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明白老师说得话,能够理解教师在说得动作和所学是什么。例如:教1年级学生投沙包是,教师对学生说,听到老师喊3时,我们大家把沙包投出去。练习后发现,如多孩子的姿势依然是向上抛接沙包,于是教师把投改成了扔,这一下学生就明白了。2.14 启发性语言的应用
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足球训练课中,用“形如狡兔”来形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以求取胜对手。又比如在立定跳远的学习中,告诉学生我们要向一只小青蛙,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青蛙的样子。
三、在体育教学中对语言运用的感受
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合理的使用语言,是现在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他鲜明的反映出体育教师在教学汇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些不符合在教学中出现的语言,会慢慢的被淘汰。在课堂上如何灵活的展现语言的魅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2010年第九期《浅谈在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应用》
2、浅谈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艺术—王冬香
3、成功教育2009年第8期《浅谈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语言的运用》
4、《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好语言艺术》 —王福东
第五篇: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语言是入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通过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眼睛、仪表、动作神态等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 I起共鸣。《史记·乐书》记载:“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可视为体态语言。正确合理地使用体态语言,以弥补“言之不足”的局限性,对教师来说,对课堂教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态语言的作用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 信息的总效果=7% 的文字+38% 的声音+55%的无声(人体)语言。由此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优美的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特征,更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得体的体态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体态语言 首先,要善于用传情表意的眼神与学生直接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对学生的直视、斜视、环视、怒视等都分别表达了不同语言。教师眼神中的期望、鼓励、赞扬等语言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和自律,而教师眼中的鄙视、蔑视、轻视等目光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自卑和消极的情绪。教师双目炯炯有神,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而一味低垂眼皮只看教案,或眼神漂浮于窗外,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聪明的教师会用眼神关抚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不存在“被遗忘的角落”或“被冷落的人”。教师还应该根据讲课内容变化眼神,讲到悲伤处,眼神应是忧郁的;而讲到激越处,眼神则应熠熠有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感受讲解内容和意境。另外,某些情况下教师的目光更像快速发出的指令,如对做小动作的学生投以严肃的目光注视他、制止他;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期待他、鼓励他。教师也应观察学生眼睛,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正如美国的爱莫生所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到一切。
其次,以微笑做面部表情的主旋律,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以最形象、最灵敏的方式,把人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迅捷充分地反映出来。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教师面部表情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微笑。教师要做到“用爱的微笑,去征服、激励学生的心灵。”对于“后进生”,教师的一次微笑给予的是鼓励;对于“中等生”,教师的一次微笑给予的是肯定;对于“优等生”,教师的微笑给予的是信心。微笑所表现出来的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对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第三,以手佐势,强化视觉冲击力,引发情感共鸣。手是会说话的工具,也可以说是人的第二张脸。手势是指教师用手以及身体的连带部分表达的动作。自然得体地运用手势,可以提高教师讲课的艺术性。故有人又把手势称为“教师讲课的第二语言”。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讲:“手有时比嘴会说话”。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时期的一次演讲时用手指做成一个“V”字,意即“Vieto~”,代表胜利,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以至于成了世界性的通行手语。又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在黑板上写完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向他的学生们挥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是文章最为感人的一幕!韩麦尔先生只是做了一个无声的手势,这个手势却蕴含了无尽的悲哀和无奈:山河破碎,我们美丽的语言将被禁用,— — 此时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的挥手定格成为凄美的谢幕,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读者也会有感于这个无声的手势而触发心灵的震颤,唤起强烈的共鸣。由此可见手势“以无声状有声”,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恰当使用手势不仅可以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更能传递心声,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增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和感染力,进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四,以优美高雅的举止,陶冶学生性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举止是指一个人的姿态和风度,实际上是个人言谈、动作、表情、衣着打扮等外在形象的综合体现,通常反映一个人思想和文化修养上的层次和高度。课堂教学中,教师稳健的步伐,挺拔的身姿会给学生以激越之感,能振奋学生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有意变换姿势或位置给学生示意或启发,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景。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举止,其自身具有的多重性,如道德意义、审美意义、人格魅力等,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进自己的举止,做到“腹中诗书气自华”,以达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正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无意间叫到一位男同学。这位同学阅读时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你读得太好了!”于老师快步走过去,微笑着和这位同学握手,无比诚挚地说,“即使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如果可以,我们想请你再为我们读一遍。” “快步走过去”“微笑”“主动握手”“请你⋯ ⋯ ”,这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体态语言,以及在大庭广众之下私毫不担心降低自己的威仪而表扬学生高超的有声语言,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名师的一流教艺,更看到了其高雅的姿态、磊落的胸襟、可赏的谦逊。“美由心裁”,这种美好的体态语言,定会产生过目不忘的持久魅力。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胸襟和痴迷,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风范。那种意境高远的体态语言,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好的精神调节剂,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及陶冶。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相貌美高于色泽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的确,课堂上需要营造宽松和谐而又积极高效的教学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容、庄重稳健的举止、健美的身体、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亲善友好的表情、传情表意的眼神等体态语言,都是促成这种氛围的调色板。合理使用这些体态语言对拉近师生距离,处理教与学的矛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和使用得体的体态语言,提高自己授课的艺术性,为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提供必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