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所谓积极性教学语言就是在教学中使用积极的词汇和语句表达积极的思想及积极的情绪,它包括激励性语言、赏识性语言、启发性语言等等,它是充满启迪、激发兴趣、开拓想象的语言;它又是最有效地调动学生、最恰当地发挥自己,从而体现出教师教学特色的语言。
积极性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它能制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听讲,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它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紧密配合、相得益彰的双边活动,促进教学任务 圆满地完成。
一、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都喜欢听好话、听表扬的话、听激励性的话,学生也是需要多进行表扬,多说些激励性的话,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少用、慎用批评语言,会促进学生自信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优点和长处的肯定与赞美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而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高效地进行学习,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作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会呼唤、鼓舞学生的,也会促使自己教学的成长。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经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应该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比如:当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时,我会亲切的说:“回答得非常好!”“你今天表现得真好!”再如上课时,当我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我会请学困生回答,当他回答正确时,我送他这样的一句:“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教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听课,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二、赏识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经验、合作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语言,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变无视自我为认识自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个性飞扬,信心十足,课堂气氛活跃。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赏识性语言有:“你真行!” “你很棒!” “你接受力真强!”“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说得太好了,了不起!”“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分析很透彻!”“你的点评很深刻!”“你的回答很精彩!”等。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三、启发性语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当学生
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例如,有一次在《孔子》课上,有一名学生胆子很小,平时从不回答问题,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全班举手的人很多,他也举了手,看到这种情况我很为他高兴,虽然他可能答不上,但我还是让他回答,没想到他回答的非常好,只是声音太小,我高兴的对他说:“你回答的非常准确,老师为你骄傲!你想不想让全班的都听到你精彩的回答呢?”这个学生听到老师的话高兴。于是声音洪亮地把答案重新说了一遍,全班学生并为他鼓掌。从此以后,我感觉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声音也洪亮了。由此看出,及时恰当的鼓励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2、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要准确。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言过其实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主要问题之一。不管学生回答的程度如何,总是说“好的”“不错”,这种言不衷的评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评价的语言应准确得体,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
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无声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还可以美化教师的形象。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无声语言,以提高教学效果。
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位男同学“走神”,我边讲边走动到他身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发,他立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专心听课了。再如,某次课上,结合教材阅读材料“15岁的肖某,私自与影楼签订了协议,允许照片用作商业用途……”,我提问“肖某的母亲能打赢官司吗?”,一位女同学起立回答说“能”,此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集体回答“不能”,她惊呆了,不知所措,我朝她微笑着轻轻点头以示鼓励,暗示她回答正确,可以继续说理由,“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她签的协议无效。”她的答案很完美,我立即走上前去,给予亲切握手,肯定了她的回答。
课堂上教师的神态 举止,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一举手,一投足,对学生来讲都是语言。走进课堂,教师脸上 带着亲切温和的微笑, 眼中饱含鼓励、期望和关注,及时用眼神与学生交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向学生们传递师爱的强有力的信息, 这样的体态语言同亲切自然的语气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学生会在老师的感染、鼓舞下将注意力牢牢地聚集在老师身上,使思维活力得以激发,从而取得积极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篇:浅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评价语言(最终版)
浅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评价语言
洪湖市第二小学
杨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可见教师的语言是否得当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尤其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更加举足轻重了。
教师平日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评价语言,而这些评价又是惊人的相似。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都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如果一个教师能科学的艺术的运用好课堂评价语言,必然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好评价语言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要形式多样,不单一化。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评价就是口头表扬,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通过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适当的否定评价往往能引起学生一定的焦虑感,能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激励,增加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评价语言不只局限于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同样具有魅力。课堂中因为评价针对人、事、物都是多样的,从而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用语言、爱抚、微笑、手式等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自己的赏识及鼓励传达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如:巡视学生自主答题时,发现多种解法,可以靠近身,用心地去聆听学生讲道理;讲得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可以毫不吝啬的翘起大拇指表示赞许;表现不自信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或鼓励的眼神,或说相信你能行„„ 教师用自己形式多样的行为,灵活地表达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了学生的再思考。它拉进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从老师亲切多样的评价语言中感受到了关怀,感觉到了赏识,更感受到了那“无声胜有声”带来的动力。
二、评价语言要生动,不模式化。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听到“不错、你真棒、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都是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然而这些评价都过于形式主义化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评价应有的价值。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鼓励也不是一味的说好,而是应该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还能充分认清不足,而且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如:“余迅同学回答得虽然不对,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你并没有仔细的思考,再好好想想。”“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只能用一种方法解答,用多(或少)的数量÷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百分率;只有少数同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评价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学习效果,成绩优秀的要求用两种解法;中等学生要用鼓励的评价语言:做的很正确,你能否换种思路来解答,好好想想,相信你能行,还可以给予提示;对于差生,能用一种方法解答就很不错:你做得很正确,说明你听懂了,有进步。”
三、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习中,学生只要出力尽心了,我们都要诚心的为他们祝贺,真心地为他们高兴,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词语,不要含混评价和挑错评价。课堂上“节外生枝”、“出格”行为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才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如:“好,坐下吧”“不对”“很好”这种评价好不知道好在哪里,差不知道差在哪里,让学生迷失方向,评价的效果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挑错评价结果只能让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让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探究等活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真正渴望得到的是教师公平、合理、正确的评价。当我们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真诚地、客观的、赏识学生的闪光点时,学生对自己下的结论是具有积极性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到身心的愉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
总之,新课堂中的评价语言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无地放矢,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种爱。它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形成乐观、活泼、奋进、持久的学习品质,真正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愿我们在新课堂中用好评价语言,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真正作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营造出一方和谐与融洽的真情空间!
第三篇:浅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
浅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摘要】一堂语文课里,教师和学生相互交际特别多,双边活动频繁,而此时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也会特别多,如果运用好这些“意外”,则会使课堂营造出宽松适度、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反之,则会出现教师课无法继续下去,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变得极其低。这也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应变能力,甚至教师心理素质和海纳百川的胸襟。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很大心机和智慧。
【关键词】教学 课堂 氛围 话茬 对策 资源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处理偶发事件、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实习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一群天真烂漫又富于好奇心的孩子及处于变革之中的新课标教材,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教学机智,否则纵然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也很难真正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临场应变能力。它反应了对现场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得体合理的应付能力。机智同小聪明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运用教学机智的策略
教学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机智应变的策略应有所不同。突发事件大体上有三类:一是教师自身失误;二是学生的质疑;三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件,处于不同的情境,教师所采取的语言处理也应该有所不同。1.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对
尽管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深思熟虑,但是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开放式教学。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教师想不到得失误,面对后一种失误,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躲过去,其实这种失误往往是可贵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这些失误,从容地对待,所谓“塞翁失
1马,焉知非福”,教师要做出恰当的处理以开辟一块新天地来扭转失误,圆满完成任务。例如:在此次南苑实习的时,给三年级得孩子上第一课时的《一面五星红旗》中,开头是教生字词这一块,在教“系”的多音字时,本身“系”有两个读音,在组“xì”这个读音时,我告诉他们组词有“系鞋带”,可事实上组“系鞋带”是读“jì”,当时有同学在讨论这个读音,可是我没有注意,继续教下去。当一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也再次问我“系鞋带”到底是哪个读音。为了确定,晚上我查阅了有一定权威的字典,确定是读“jì”。为了弥补我的失误,在开始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复习完上节课的生字词时,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上生字词的时候,老师故意读错了一个字,你们知道吗?”因为大部分学生不确定,所以说道:“老师注意到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都知道了,有一些却不知道,知道的一些人里有一小部分同学做的很好,查了字典,可是另外的一部份同学却没有去证实,仅仅只是怀疑。昨天老师故意说错的词语是 ‘系鞋带’的系这个组词。同学们,学贵置疑啊!学习贵在会有所怀疑,咱们古今中外有多上伟人,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袁隆平等,都是因为他们有这种置疑精神,作为祖国花朵,中国未来脊梁的你们,更应该有这种‘置疑’精神······”就这样,教师偶然的失误被掩盖得严严实实。现在想来,如果后来我置之不理,那会因为我的小小失误给学生带来知识点的不扎实,而我这种处理失误的方法,也很顺势的给学生灌输了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不失为是两全齐美的方法。
2.学生质疑的应变策略。
现在的小孩子,对新来的实习老师都特别感兴趣,对新老师的课大多会积极主动配合,尤其是在有班主任在场听课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想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来一起完成这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故意刁难的。对于老师的提问,他们往往会突然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未深入思考,确实不懂而提出的,而有些问题的提出,或许带有故意为难教师的意图。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妙语反击,也可和学生一起切磋讨论等应变策略,这样不尽解决了课堂中出现各系列问题,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变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顽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出怪声音、搞小动作、交头接耳,甚至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这些与教学主流不相符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讲课的情绪,也扰乱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曾有一位男同学在给二年级上课时,坐在前排的一小男生在那节课特别的会搞小动作,经常前后转位子,老师多次提醒他都不听,屡教不改,甚至后来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红领巾系在头上,把头包起来,左右炫耀,最后该实习老师实在忍无可忍,就很粗暴把这行为不良的同学拉到角落里罚站。我想这个典型的案例也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一味地对这些学生加以指责,那么不但消耗了其他学生的时间,还大大影响了教育情绪。有时,我们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巧抛绣球,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有利资源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 “尴尬”、“节外生枝”、“突发事件”等,名师们到底是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来从容应对这些问题的?那些原本让我们捏一把汗的“课堂意外”变成了一次次的锦上添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网上搜了一些资料,整理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当课堂中出现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或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令人讨厌地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教
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
2.教学机智体现在 “急中生智,坏事变好事”。
在教学中,尽客教师精心地去预设,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复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柏继明老师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离下课还有两分钟,马上就在大功告成了,可柏老师问到:“哪位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李娟站起来说:“请问柏老师,我们能不能说正方形是由长方形进化得来的
3呀?”柏老师听了这句话,傻了眼,当时他只听说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具体是什么意思不太懂,此时,柏老师立马警告自己要镇静,不要失态,于是,他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能回答李娟的问题?”结果有个被班上公认的小博士胸有成竹地说:“你说的是什么呀?进化指活的东西,长方形、正方形是死的东西,怎能说是进化呢?只能说是相互转化。”会场向起了热烈的掌握。柏老师马上说:“你这小博士名不虚传啊!小娟,你明白了吗?”小娟高兴地点点头。柏老师也松了一口气,转危为安了。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
总之,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精深的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等品质。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学机智,并让它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久贵.教师如何当好“主持人”[J].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1)
[2]教师·主持人·多角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2,(1)
[3]刘庆泰.“导演、主持人、参与者”与“领衔主演”——谈“主体性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4]段晓丽.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多重角色[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1)
[5]王雅玫.英语教师与主持人[J].太原科技,1998,(3).[6]赵友法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关系“
[7]名师工程.教学提升系列.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8]周娴华、周达章编著 班主任案头必备丛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⑼金文曦.与名师对话,学习用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效率(2010年)
⑽潘静薇 新教师课堂教学探析,2009年3月,第32卷,第二期。
第四篇:语言机智课堂组织中运用.
语言机智课堂组织中运用
课堂教学需要组织管理,这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得力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话语不多,却能把学生组织管理得井然有序,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能有效地进行;而有的教师管理学生时,尽管语多声大,学生却不予理会,课堂纪律不佳,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势必受其影响。究其原因,自然涉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语和体态语——在课堂组织管理中所发生的思想、言行产生制约、引导作用。
语言从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文字表达的语言(书面语)、借声音表达的语(口语)和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让人明白其义的语言(体态语)。教学语言主要是指后两种:口语和体态语。体态语又称态势语或身体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两种语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则叫教学语言机智。
教学语言机智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即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生活阅历、文学素养和接受心理水平等因素,否则,非但达不到其运用目的,还有可能适得其反。(2)灵活性强,虽然语言机智的运用要受到时间(一节课四十分钟)的严格限制,但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时间段运用却并不受任何限制。(3)幽默性强,教学语言机智的运用为了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路以求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超常效果。这一目的性使得幽默成为教学语言机智的内在要求。根据教学语言机智的上述特点,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种时机大胆灵活地对它加以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下面将以实例加以论述。● 导入新课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该如此,要起到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作用,使学生涣散游离的心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在教授“词的音形义”知识单元时,我先向学生讲了一则笑话《捐官答上司》:有一天上司巡察下情,问一捐官:“现在百姓如何?”捐官赶紧回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上司说:“我问的是黎庶。”捐官忙回答说:“梨树很多,可结的果实却不大。”上司不耐烦地说:“我不是问你什么梨杏,我问的是你的小民。” 捐官忙起身答道:“我的小名叫狗儿。”在学生的哄笑声中我问:“闹出这样的笑话呢?”然后自然地进入正题讲解知识点。
由于知识单元本身比较枯燥,趣味性不浓,学生学起来容易厌烦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听课时往往精力不够集中,易开小差。但在课前加上这段生动的导语,让学生在一笑之后明白“词的音形义”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起求知的欲望,并在意志力的作用下保持精力的集中。● 应急
尽管每位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都会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并非一成不变的,有可能出现未曾考虑到的事件。情急之中,一时也难以找到其它好的办法来处理。语言却是教师随身携带的好助手。得力的教学语言常常能在三言两语中将事件平息于无形中。使教学秩序恢复正常。
我在高一时主持“一分钟讲演”,由于是初次搞,同学们都很紧张,没人愿“打头炮”,只好点名。那位被点名的同学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嗖”地站了起来。“呯!”他把邻座桌面的一瓶宣传色碰到了地上。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他尴尬地愣在那儿。看到这种局面,我灵机一动,说:“哈!我们的第一炮打响了——一鸣惊人!好!请大家用掌声欢迎他上台演讲!”气氛扭转过来了,他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稳定了情绪,从容地走上了讲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上述突发事件面前,教师能因势利导,幽默地把与演讲无关的宣传色瓶落地与演讲联系起来,恰到好处地使尴尬局面变成了热烈的气氛,使一起突发事件于幽默的话语中化解。可想而知,假如老师责备、批评或者挖苦几句,那将会大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尴尬的局面更为尴尬,甚至使活动无法再进行下去。
体态语主要有头部运动,面部表情,各种眼神、身体姿势、手势和足步运动等非语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主要起辅助性作用,辅助教学口语更强烈、更丰满、更确切地表达教师意图,强化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从许多实验中取得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有时还能发挥口头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一些有难度的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时用体态语言来代替赞同与否的简单化表示效果会好些:以点头、微笑表示赞同,则不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用沉默、摇头表示不赞同,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因受到批评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将教学口语和体态语分开来阐述只是为了使论述更条理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二者往往是同时运用的,口头语言为主,体态语言为辅,共同表达教师的意图,强化教学效果。
时至今日,光波、声波,电子波都成了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载体,但是,不管什么时候,语言都在课堂教学中起提纲挈领、启迪思维、诱导引路的作用。因而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教学语言,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口语和体态语)素养,更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运用语言机智,充分发挥其功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活泼、有序、高效率。
第五篇:浅谈幽默语言在商务谈判中运用
浅谈幽默语言在商务谈判中运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务谈判日益频繁,商务谈判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对个人的发展、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幽默则是谈判辩论的润滑剂。
【关键词】商务谈判;幽默语言;语言技巧
今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多元的百家争鸣的多元社会。生活在其中的成员,唯有把个人的观念、意见、主张、情绪与感觉,通过幽默的文辞、贴切的语句、动人的声音、理性的态度和富有情感的肢体动作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个社会才能更繁荣、更进步,而我们个人也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成功的一生!幽默的言行特征为什么会引人发笑,至今为止,人类学家都无法解开这个谜,但是幽默却以惊人的作用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类世界。人是需要沟通的社会性动物,沟通离不开各种语言的交流,其中口语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自然而然,口才才是沟通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幽默口才是口才能力当中最优质的层次。幽默口才之于处世和社交,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它能打开初始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游刃有余,在交际沟通中进退自如,在激烈的辩论中轻松获胜,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灵活应对,在温言趣语中俘获爱人的芳心,为家庭生活提升幸福的浓度。掌握幽默口才的使用艺术,良好人际关系和商务谈判关系的建立将水到渠成。
1商务谈判中为什么要运用幽默语言
什么是幽默?幽默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它体现的是一种才华,展现的是一种力量,它是文明的产物。王蒙先生曾这样诠释幽默的内涵:“幽默是一种成人的智慧,一种穿透力,一两句就把那畸形的、讳莫如深的东西端了出来。它既包含着无可奈何,更包含着健康的希冀。”幽默是以愉悦的方式向他人表达思想的高度与真诚,它就像是一座与万物沟通的桥,可以填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自己减负,为他人送去欢心,可以赢得一个智慧型的美好人生。它之所以被称为一种智慧,是因为幽默带来的笑声完全不同于小丑在众人面前的耍宝,它需要在智慧积淀的思维基础上,以优雅的风度来呈现出自己的睿智。运用谈判的幽默力量,就是在谈判中采取幽默姿态,缓和紧张形势,营造和谐友好的气氛,从而缩短双方的距离,淡化对立情绪。幽默可以形成良好的气氛,让大家精神放松,进一步拉近两边关系。对谈判双方来说,这些都是有实质意义的。
2.幽默谈判语言运用技巧
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化解僵局的有效措施或手段。比如,当谈判陷入僵局,气氛非常沉闷时,谈判人员如果说上几句诙谐的话,幽他一默,或讲上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可能有效调节谈判气氛,使大家在紧张之中忘情地一笑,缓解心理压力,精神得以放松,最终谈判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促使谈判走出僵局。
2.1活跃气氛,使严肃的问题轻松有趣
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一方武器短缺,他来到华盛顿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请求军需物质方面的接济。会谈在第二天进行。次日凌晨,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特大号雪茄,作沉思状。没想到罗斯福突然进来,丘吉尔赤身裸体肚子还露出水面。两人相视都不禁一愣。丘吉尔却微微一笑,说道:“总统先生,大英帝国首相在你面前可真是没有半点隐私啊!”说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这轻松的瞬间,让人忘却了战争,忘却了艰难,开始真诚的合作。所以,这次谈判非常成功。
2.2迂回技巧―声东击西,迂回取胜
声东击西是幽默技巧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包含答非所问、欲此说彼、装聋作哑、装傻充愣等。这种技巧当中运用了所有幽默思维逻辑方式,可以说是大多数善用幽默、口才极佳的人最常用的方法。
2.3反问手法―只问不答,有效转换局面
反问是一种用问号做武器的修辞方法,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见,只问不答,因为答案很明显不需要回答。它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鲜亮。
反诘进攻,往往能比正面提问更有力量,更具有强烈的批判和讽刺的作用。很多时候,还可以用反诘转守为攻,造成心理上的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气势,置对方于被动的地位。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肯定式反语;否定式反语;步步逼问式和诱发反问式。
2.4 反语手法-有力回辩
幽默的语言,具有愉悦美感的作用。幽默大师萧伯纳在街上被一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肇事者吓得不得了,连忙向萧伯纳道歉,萧伯纳却对他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那就成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史册啦!”
幽默的语言可以借机反讽,可以用做斗智的有力武器。幽默的用反语温和地讽刺对方的蠢话,其中蕴涵着说话者善良的气度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反语是指所说的道理或所举的事例全是和真理明显相违背的。这种手法贵在故意送明显的悖谬给对方,使对方在明星的悖谬中省悟到自己也同样错了,因此而改变主意。
3幽默言辞在谈判中的注意事项
3.1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
适当地幽默言辞能博人一笑,能让别人快乐,也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但是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越国界的活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鼓励和谐。中国人通常将谈判作为实现双方的相互信任,从而建立和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工具。而西方人交流方式比较注重现在、自我和实际行动。个人完全可以代表公司做出决策,西方派出的谈判代表通常有足够的权力,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直接对谈判的议题做出决策,但是中国决策机制往往不是这样。所以,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在处理问题要极其灵活性,做到幽默但不俗套,是它能够为谈判提供真正的养料。
3.2价值观差异对谈判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幽默语言等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也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客观性、平等和准时等观念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厌恶。在时间上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谈判的效率。西方人十分看重时间,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和财富,认为时间是有限的,比较守时。在谈判前,往往会制定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而中国谈判人员认为时间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中国谈判人员会更期望谈判进展缓慢,时间灵活性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谈判前,熟悉掌握对方不同的情感价值观念。
4.结论及展望
谈判是一门融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也是一门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能与技巧的艺术。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叙事清晰、论点明确、证据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够有力地说服对方,取得相互之间的谅解,协调双方的目标和利益,保证谈判的成功。而幽默则是才华与智慧的闪耀,也是交际语言的味精和润滑剂,具体来说,幽默可以使谈判气氛思想活跃,提高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未来的谈判中,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打破谈判中的僵局和其他问题,就可以获得谈判的主动权,从而达成谈判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洪磊,商务谈判成功之道2012,184~185
[2]李代广,最新商务谈判实战操作细节 2009,281~283
[3]闪中阔,会说话沟通的高手,2005,12
[4]尚微.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