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改革方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3:1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护理专业改革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护理专业改革方案》。

第一篇:护理专业改革方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对于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护理服务的范围逐步扩大、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才已成为国家紧缺的急用性人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应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鉴于此,对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教研室对护理专业承担《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因此仅以基础护理学为中心,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共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课程定位: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它为提高临床护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认识判断的执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病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是执业护师资格证考试中必考项目。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解释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思路

1.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角色已不仅局限于医院,还担负着对社区、社会人群进行疾病护理咨询、健康教育、社区保健服务等任务。因此要瞄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紧密依托医院,在产学结合中建设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

3.加大投入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建立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多媒体电化教学系统,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和开出效果,加强技能性训练;并与医院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系,将学生岗前实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顶岗实践与就业要求。

4.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体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有专业特点的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5.加强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和各实验教学模块的功能,优选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开展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

6、根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

7、建立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导向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使实验考核既注重实验结果,又注重实验过程,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PBL教学法”、“护患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增加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注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情景教学法

教师就所学的知识设定2-3个病例情景,然后学生根据案例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排演相应的护理过程。这种实训教学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患者的身心变化,为日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如各种卧位、保护具应用、搬运、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等实训项目,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以表演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

在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前,教师结合临床实践设计10余个病例,病例中涉及多项护理操作项目、各种心理护理问题。提前把案例交代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实训课中对模拟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培养同学综合运用《基础护理学》及人文课程理论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4.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护理学》教学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5.小组讨论法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护理学发展史”和“压力适应理论”两个专题采用此方法,教师预先给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分组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构建较为合理的理论-实践最佳课时比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训教学采用小组授课制,每组一名教师,学生15人,2-3名学生一个小组,每小组使用一套物品及动物,这样增加学生人均练习机会,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得到足够护理技能训练。

2.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师讲授实验要求,提供教学病例或案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查阅和分析资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3.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化管理体系

对于每个实验项目,不仅明确实验教师的职责,而且明确了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做到既有共性的管理目标,又有个性化的教学目的,师生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每学期定期进行实验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价

制定实验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每学期由开课班级学生进行评价与教学问题反馈,再将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相长。

5.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基础护理学实验室对已开设实验课班级实行全日制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可利用课后、节假日等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为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便利。开放实验教学不仅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理念。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主讲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录像观摩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学习知识的桥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如病理学教学中,播放“动物实验”电教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实验步骤及实验机制)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综合应用目标教学、直观教学(参观、示范、练习)、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见习反思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二篇:专业综合改革方案

专业综合改革方案

各系、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文件精神,学院决定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设目标

服务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服务发展、精致育人、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重点建设10个左右能在省内或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在省内乃至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引领性,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就业竞争力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建设要求

(一)基本原则

1.服务发展。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服务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强化特色。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充分体现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学校特色、高水平的重点专业,为下一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省内一流高职院校打下基础。3.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建设机制,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能力。

(二)建设任务

1.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行业、企业参与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以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施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引入第三方评价和国际专业认证,建立重点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探索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

2.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切实提高生均核心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将人才培养从粗放化方式转移到精致化方式上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3.着力打造一流师资。建设一支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树立行业影响力,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和培 训,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着力搭建一流平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特定行业、区域急需的人才和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重点,大力搭建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协同育人平台、技术应用中心、工程中心等,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及境外高水平院校等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科研促进教学。

5.着力产出一流成果。每个重点专业拥有若干名在全省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建成一批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形成一批技术应用创新成果,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

6.着力迈向省内一流。主动服务国家和黑龙江省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加大与高水平同类院校师生互访互换和学分互认。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参与职业教育标准制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三)建设内容

1.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1)调研、论证,确认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2)确定岗位群工作任务;

(3)分析、归纳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4)分析、论证、归纳岗位群的行动领域;(5)将行动领域转换配置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

(6)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难度范围的分类,构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框架;

(7)系统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8)系统设计基础理论学习领域课程;(9)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5.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6.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7.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8.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9.特色教材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10.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及教学管理。11.“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建设。

(四)建设规模及分布

1.学院拟新立项建设10个左右学院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其中,按产业相关的专业分布比例约为:第一产业5%,第二产业50%,第三产业45%。

2.在此基础上,优先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大领域相关 专业。具体分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个,现代农业1个,先进制造业4个,现代服务业2个,其它2个。

(五)项目管理

1.加强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项目管理,建立开放竞争申报机制、项目责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和绩效考核,对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重点专业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第2年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将给予黄牌警告并要求建设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整改要求的,取消立项;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确定为学院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不合格的将取消项目资格。

三、建设经费

综合改革专业建设所需资金由学校、系部、合作企业共同解决。

四、申报条件

实行限额申报,原则上每个教研室不超过1个。申报专业应为系重点发展建设的专业,建设成效良好,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相关产业、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大,专业设置5年以上并连续招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2.申报项目的相关专业已经进入院(系)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正在重点建设。

3.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区域支柱、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行业背景,与相关产业企业的合作基础良好,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在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4.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5.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资源统筹有力,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措施。

五、成果评定与奖励

(一)专业建设成效的主要示范点 1.专业调研报告和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2.人才培养模式。

3.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4.精品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5.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

(二)成果评定

项目建设结束后,由项目组提出结题申请,并上报结题报告及支撑材料和结题答辩用PPT,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材料审核和答辩,评审结果分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4个档次。

(三)奖励

对完成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团队,学院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评审结果为合格、良好、优秀的,依次奖励600课时、800课时、1000课时。对于评审结果为不合格的建设团队,将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付出的劳动,给予400课时以内的奖励。

六、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申报程序

(一)系内遴选和申报

各系按照推荐限额和申报条件,确定申报专业、填写有关的申报材料、制作评审用PPT。

(二)学院组织专家评审

学院招开评审会,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

(三)公示及立项

专家评审通过后,在学校网上进行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由学院发文正式立项为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2016年4月8日

第三篇: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

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经过这种“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训练,学生的机加工技能和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机械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针对多种加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调整,如果仅仅在课内的理论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每种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课内实践,学生理解好掌握容易。

4)实施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抓好过程和结果控制,确保了实训质量。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所有实训项目资料齐备,组织教师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实训计划、日程安排和考核办法;实训中,每班保证至少两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做好实训进程记录和考核记录。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3.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和综合实习,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毕业综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途径,如何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技能,以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实习环节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实习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企业生产常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掌握常用机床的正确操纵方法和机床附件的使用。能正确选用刀具、量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加工工艺。了解各种机床的维护保养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某些典型现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方法。了解实习所在工厂现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改革情况。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现场零件的加工工艺及特点。实习方式采取“学生自主择点,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学生择点后,学校与实习单位签定“实习协议”,并由实习单位监督实施“实习计划”。采取这种实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毕业时择业及就业,并加强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实习方式,使不少同学在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用工合同,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组织管理:学生毕业综合实习实行“两级管理”。一级管理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与学校签定的“实习协议”,负责学生的日常劳动纪律考核及实习计划的落实,并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遵守纪律、实习完成进度等情况,并填写“实习鉴定书”。二级管理是由学校派出专门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协调解决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检查学生实习计划落实、考勤、劳动纪律等情况,认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及学校提出的宝贵意见,根据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协商调整修改实习计划,并指导学生最后落实一至两类机床重点实习操作,为实习考核作准备。每个实习点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不少于两次。实习考核:实习考核分两步进行。一是由巡回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在实习地进行现场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进行考核,巡回指导教师协助组织落实,并根据实习计划提出考核内容,由实习单位填写考核记录并加盖公章汇入学生个人档案,学生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第二步考核为“操作证”考核,此项内容在学生实习完后于毕业分配前回校集中考核,学校请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相应工种的“操作证书”,使大部分同学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技能操作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以“能力”为本位,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机械加工行业的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那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在课堂教学中 加强引导,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锻炼,在专题讲座中得到教诲。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学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学练结合、学做结合的方式,设立课内实践和实训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并且在专业课之前开设基本工种实训,在专业课之后开设专项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改变“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做法,提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

2、课程综合化改革

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按照先进、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如:《机械基础》课程综合化,即将原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中的有关内容,以“典型机构”为主线进行融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综合化,即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内容,以“典型零件工艺”为主线,进行课程综合。实践证明,课程综合化,对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具有明显效果,特别适合中职教学的要求。

3、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如:《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配有德国的MTS仿真模拟加工软件,可以在软件中进行切削参数与刀具的选择、加工轨迹控制与全角度机床加工过程的演示;《机械CAD/CAM》课程配有相应的设计与加工软件(Cimatron、Solidworks等),该课程在机房授课,学生边学边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造型设计与模拟加工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改革考核办法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基础类课程如“机械基础”,采取全系统考的方式进行。2)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 实施细则,理论考核中采用笔试、口试、实作等多种方式;

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过程考核与结果(作品)考核相结合,以实作能力来确定考核成绩。如:“机械CAD/CAM”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了利用Cimatron软件上机考试,杜绝了学生作弊现象,真实的反映出其水平,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仿真操作与实做作品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5、教材改革

根据本专业特色自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中职系列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在无法找到适合的教材时自编讲义,现已用的较好的讲义有:《车工实习》、《车工技能训练》、《机械制图》等。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着培养目标,经过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满足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如:车工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电工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室、焊接实训车间等先进设备;并加强软件建设,配置CAXA软件电子图板软件50套、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50套、CAXA实体设计软件50套、UG:SOLIDEDGE软件50套。

并且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指导书齐全。加强校企合作,现有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八个:融力集团、汉智数控加工设备、广成电气化设备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采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及近年来的师资引进,现拥有专业教师13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3人;专职教师双师型比例为56%,老、中、青比例为1:5:7,结构合理,师资力技术应用量雄厚。全体教师积极致力于专业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钻研业务,教学组织严谨,课程施教规范。

近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先后承担了学校教研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撰写专业教学研究论文23篇,编写教材3本。

五、专业特色建设

1、专业建设中除重视教学设计与实施外,注重“学用一体化”建设,通过“学练结合、学做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关课程中根据职业能力忽然职业岗位的需求在理论教学中安排了适量的课内实践,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设立实训专用周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学生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了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以切实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2、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组织了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中级焊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绘图员、中级数控车工等证书考试。

3、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六、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制造业实用人才。但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还需不断深入,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还有待继续完善等。我们要在现阶段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第四篇: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

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

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教、学一体化”。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实行项目式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进行准确、熟练、规范的操作。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推动教改的进行。

(4)教学文件的改革

我们通过外出交流、上网查阅、校内研讨等多种形式获得大量的资料,对现行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修改。先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总体方向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集思广益,制订出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方案;项目式教学方案应强调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动态管理,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5)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职校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低,但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因此,我们将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有熟练维修操作技能的操作工人”。这一定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对“用”与“学”的双向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项目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考虑如何使教学满足“操作工人”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应当包括对汽车工作原理、结构的了解,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掌握汽车各部位的解体方法和步骤,正确判断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极限,快捷准确地查阅维修资料,掌握装配与调整的方法和步骤,利用主要检测仪器检测、诊断故障,并能制定维修操作的完整工作流程以及正确而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堂中教师角色变主体为主(指)导

“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指)导”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从讲台上讲授、灌输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

2.项目的选取要适应企业的需要

汽修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操作性强,社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项目式教学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院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名教师来自企业,他们都能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习场地、设备,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确定实验实习项目,制作配套课件,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训练。实现了教室与工场的贴近、教师与师傅同堂、课程与设备配套、真实与虚拟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作好充分的准备。

3.教具的选择要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能

在进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时,我们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现场教学。把各种机构、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学习效果的考核应灵活多样

考试考核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别考核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法。

三、通力合作才能收到效果

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项目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对本课程要有一个系统的思路,发挥创造性,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学生的特点并相应设计出教学方案。

当然,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牵扯面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能完成的。要取得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使各科教师的理解和达成共识,必须经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开发、实训实习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全体教师的团结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方案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一 前言

高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而理论知识则以够用为度,这是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计划是普通本科的“压缩版”,课程内容是大专教材的“粘贴版”的现象。教学模式仍以灌输——接受为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封闭的学习环境,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结果除了冠冕堂皇的“文凭”和“证书”之外,所谓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考试的完结而从头脑中烟消云散,学习也因单调重复、机械记忆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动机;根据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强调实践、探究的各种研究型和应用型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的一股不可阻挡潮流。

二 改革的基本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系的主导专业,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根据学院领导的指示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作为我系的改革试点专业,力求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机电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含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针对目前我们对现状的调研,发现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距离,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考核;让学生怀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工学结合,加强项目训练(基于学习的工作)环节和顶岗实习(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环节。

三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当今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流行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建构时的情境与将来应用时情境的相似性,决定了知识使用的熟练程度,学习的情境影响知识的功用;知识在应用之前,就应当建构成能够随取随用的形式。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陈 1

述性知识是静态的,使用价值是潜在的,要使陈述性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就必须把它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基于这一思路,根据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决定将本专业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图形软件模块、机械制造模块、电气维修模块。

(一)基本素质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必要的数学知识;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开设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够用为目标)文写作(选修),演讲口才(选修),企业管理(选修)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二)图形软件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知识;具备熟练看图、二维作图、三维作图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AUTOCAD,MASTCOM、slid等)。

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国家中级制图员证书》

(三)机械制造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知识,械零件从设计、机加工工艺的编制、到机床上动手加工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础(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切削机床与液压传动、数控机床与编程;选修:现代加工技术,专业英语。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做一次大型实践项目训练,从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写——机床上操作加工;以专业指导委员会认可通过为合格,斟酌。

(四)电气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工厂机床电气控制及供配电的相关知识,具备机床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安装、调试和维修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及应用),工厂供电。选修:计算机接口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AUTOCAD和PRO/E的UG、具备机,机械制造基,金属

PLC),(单片机原理,法律和道德修养,公。

PRO/E。选修一至二门相关软件课程(。

该模块是集中进行还是分解进行可,机床电气控制(含

是否可作选修课程可斟酌。

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证书》。

四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项目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由指导教师在实施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该教学法是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模式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理,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目标。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与了解制作,来学习并掌握构筑于该项目平台上的相关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是:(1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实施项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成为这方面的“行家”成果为驱动力,学习者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应的预期时,学习才能成功;(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为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在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体验和感悟,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生发灵感;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从强调学生“学”的方法上入手,这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实质,项目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和创新能力;(6)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要几个人或更多人进行合作,有效地学习。

基于项目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选定项目、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项目教学要达到所需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想,使他们自主地实践、体验和创新,从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学生兴趣;(3)项目教学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它是以项目为导向,3)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教学项目涵盖了一系列相关的基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具体、3

选用实际可动手的项目为平,并形成与所希望获得的成果相探究和体验,)要确立学生“自觉自为”的思旨在把学生融入有以现实的、学生生(4)以真实情境履行专业性的职责,(5从而发展实践能力促进经验的交流及更2)教学项目必须紧密2)以引发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动手实践完成项目的)以项目为中心,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与现实问题情;(实践性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探究活较大的项目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通常需这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1(真实和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的一系列行动构成,切忌越庖代俎;(4)项目教学应注重创新性,项目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应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5)项目教学应采用协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协作、交流和讨论中完成自我教育。

五 课程总体布置

(一)在校学习训练五学期,在校期间包括考证和各种在工厂的实践训练环节,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期。

(二)机械制造模块要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签约二至三个固定的实习单位。

(三)教学环节及考证安排: 第一学期:计算机考证; 第二学期:中级制图员考证; 第三学期:PRO/E考证或数控考证;第四学期:中级维修电工考证; 第五学期: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毕业设计。

根据以上计划安排相关课程,校内必开课和公共选修课(如毛、邓、三,体育,企业管理)按学院规定执行。

六 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教学改革激励体制加强对老师的培训,组织学习高职教学理论,提高对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使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求老师加强学习,二是针对各门课的特点和学院的条件,出了具体的要求,三是学院要制定相关的激励体制,老师参与的积极性。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使老师的劳动得到充分认可,以提高

4(二)明确责任,严格把关各环节的质量,以确保改革效果

建立教学模块负责人制度,建立专业课程的主课教师制度,成立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明确任务,把握质量,并与学院的相关激励机制挂钩。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比于原来单调的一支粉笔教学,多媒体能把现场图片、声音、动画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操作,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堂讲到的相关机械、零件、电器元件,工作场地的情景,都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对于各种运动构件的运动方式、机构的工作原理,在教学时,以用动画加以演示。站,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不尽的教学资源。

(四)加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学校的教育不单纯是教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适应社会、与社会知识的结合,学环节,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相结合,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管理,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处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以提高。2007年12提前思考酝酿。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2学院为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可以成为老师们取之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005年5

在教学中,请各相关专业教师按时参加并10月28经常浏览相关的专业网我们应注意专业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活动

资源工程系2007-12-4

2006〕[2000]2号..新建对于课可在每个教

号.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师都学会了我们应该鼓励老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们还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教学的作用,与同行交流教学体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强调知识在社会上的应用,我们把教学与管理相结合,月号晚上在三教楼教师休息室开会研讨,16日

下载护理专业改革方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护理专业改革方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方案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根据学院“以质量求发展,办特色,创名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实践......

    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草稿) 我院正大力推进“单科精进”教学改革,各专业正全面落实。目前,我院机电工程系数控加工专业学生自2008年以来呈逐年递减,生源压力较大,数控加工专......

    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关于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看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种教给学生怎样对汽车进行维修,怎样对汽车进行检测等的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强调技能性的工科类专业。 为使我校的专业学生达......

    0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讨论会会议议程(共5篇)

    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讨论会会议议程 主持人:邓俊芬(护理教研室主任) 会议时间:2013年2月26日 会议地点:7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护理......

    护理专业

    专业:护理实习医院:南开医院班级:0808 姓名:刘婉玥学号:200801230809成绩:护理临床实习报告 病例名称:一例十二指肠溃疡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病历摘要 患者,李平富,男,69岁,汉族,天津......

    护理专业

    1.护理学导论(韩丽莎吴 瑛) 2.护理学基础(吕淑琴尚少梅) 3.中医护理学基础(刘 虹) 4.健康评估(吕探云王 琦) 5.护理科研(肖顺贞申 杰) 6.护理心理学(胡永年刘晓虹) 7.护理管理学(关永杰宫......

    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