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艺术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当前部分艺术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加强中专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师,应积极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中专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好动,好表现自己等等。而体育教学正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利用体育课提供有利条件,将德育的丰富内容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修养,是当前每一位中专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专体育教学中,具体利用哪些途径实施德育教育?中专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有哪些特点?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中专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体育课课堂常规是必须强调学生遵守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如课前整队集合,严格考勤、考核制度等,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2、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广泛,而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如通过田径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操、武术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和良好的自控能力;通过理论课中奥运会、中国体育发展史、名人与体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3、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主要讲述动作要领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上球类课时,可采用比赛的方式组织教学和练习,这样能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精神;体操队列、队形内容,可采用观摩、汇报、评比的形式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课堂中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识等都会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存在着“骄”、“娇”二气,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如在800米达标测验中,有些同学由于缺乏拼劲,最后以几秒之差而未达标;在练习跳远时,怕鞋子搞脏,从而不认真练习,教师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纠正错误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5、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被学生接受,还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6、身先士卒,做好表率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中专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是体育教学的特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的育人作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同时,把握时机,针对学生实际的思想变化,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从而取得最佳的育人。
2、动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直接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同时学习活动还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情绪、意志、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暴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实施德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应势利导,教书育人。
3、竞争性
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体育课中经常采用竞赛、评比的方式组织教学,这充分体现出竞争性。而竞争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意志、心理因素和道德品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针对学生在比赛中种种表现,对其实施德育教育,将会取得独特的效果。
4、身心合一性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同时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运动生理负荷将伴随不同运动心理负荷的特点和发展心理素质与个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合理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使学生既学习了各种运动技能,又取得了理想的育心效果。
体育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融于体育之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在运动之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没有德育的体育如同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是不存在的。作为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针对当前中专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和充实德育教育的内容,积极转变体育教学中唯技能论的观念,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
第二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益智的作用,而且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的孩子因家长溺爱和娇惯,养成了怕苦,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良习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应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1.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在队列队行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阅兵式、军营生活等影片,让学生通过体育课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祖国是一种民族情感,是家国情怀,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内在情感需求和持久发展动力。
2.进行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
体育教学一般是以班级形式组织的集体性活动,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鲜明的集体性。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竞赛,都意味着为集体争取荣誉的时机和责任担当。
儿童和少年在体育活动中,从实际行为表现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许多思想、态度和情感,因而体育教学比一般教学有更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实际机会,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穿过隧道”游戏时,我通过让学生观看集体配合好的组与配合不好的组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从而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也可以在平时的活动、游戏、语言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发挥较好的教育效果。
3.进行民主法治和组织纪律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安排教材的组织教法时,特别在游戏和体育比赛中,每个人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规则都要受到批评教育,这使儿童少年开始接触到的民主和法制的教育。
同时,体育教学中,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各项规则,加强队列队形等教学与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遵纪守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时刻要求学生把遵守课堂、游戏等规则作为活动的首要任务,并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提醒他们,让体育教学更具实效。
4.进行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多,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较高的现代生活中,体育课是最能锻炼学生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的品质的好场所。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400米跑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比较娇惯,年龄小耐力不足,他们一听400米跑都很发愁,更何况再去跑,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些肚子痛之类的借口不想跑,此时我给他们讲“马拉松”的由来、讲解放军的战斗故事、讲世界冠军刻苦训练的故事等,鼓励他们自信起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此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发掘其思想教育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体育知识,宣传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颂扬我国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通过武术、气功等民族体育教材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教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等教育。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因运动项目的不同,其教育的效果也不同。
如:田径项目中的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是小学体育的长跑项目,在教学中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讲清长跑的技术要点、对运动系统及身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中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均需在同伴配合下方能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结合师德素养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是学生身边的第一榜样,切不可不拘小节,把粗、懒、散等不良习气和作风当作小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既要有一般教师的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有健康而有朝气的体魄。
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和增强学生对仪表美的正确认识。教师上课的用语力求文明、简练、且有较强的逻辑性,来培养儿童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例如,对待那些能力较低,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以任何理由侮辱漫骂他们,同时还得教育其他学生要关心帮助他们。对待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袒护他们的缺点。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来培养学生对为人处世的正确观念。
3.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接力跑的过程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等,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4.结合榜样的力量激发德育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一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感人的体育先进事例,利用“讲、问、说、仿”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行有目标,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利用讲、问来给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的优秀体育名人。例如:篮球明星姚明;跨栏王子刘翔等人。再就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爱的体育名人。
然后就是让他们模仿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让他们了解女排姑娘的奋斗精神,这样一来,既增长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生年龄小,单纯活泼,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应聚焦“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育人”的高度备课,掌握好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形象地将“道德法治”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养,培养学生从小学会体育健身技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2 . 3 .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2 . 3 .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3 .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3 . 2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 ,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 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3 . 3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结束语: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
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
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
”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
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
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3.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4.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5.收放器
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
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
师表的榜样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
效果。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在实施中,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使教与学和谐发展;这次改革,使我们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模仿到自身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把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而且要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特异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创造性。在此,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明确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②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在室内课中,可介绍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一是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体育发展史。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是从旧中国国力衰败,蒙受“东亚病夫”之辱,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富民强,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各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在向世界顶峰冲击,使得我国在国际各项体育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是用中国体育健儿在各大型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申办奥运会成功等历史和事迹去教育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首先,体育教学是在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影响集体的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要夺冠军、争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因而在教授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应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
其次,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游戏,大都有主题思想,教师要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对于消耗体力的内容,如耐久跑、越野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障碍跑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单杠、双杠等项目,可培养勇敢、果断、机智的优良品质。在这些活动中用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思想和优秀运动员坚持锻炼、磨炼意志、创造伟业佳绩的事迹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庄重之美,尤其在教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因而教师应挖掘、揭示美的内容。在调队、集合时,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公物等优良品质,并在课中抓住突发事件,表扬先进行为,制止不良倾向,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环节。
总之,育人是教学的核心,只有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