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

时间:2019-05-12 23:1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

第一篇: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

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 陈军绘,徐丽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中山 528404)摘 要:长期以来,在“概论”课教学中,由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教学制约着“概论”课教学效果。为了提高高职“概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实乃当务之急。文章在对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的探讨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6060(2011)06 -0112 -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概论”课教学中,由于过分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概论”课教学效果,为了提高高职“概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促使教学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加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实乃当务之急。本文拟从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原则、内容等方面探索其实施路径。

一、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一)“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增长知识,提高才能和努力多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堂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按照既定的社会实践教学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实践形式为载体,获得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直接体验和认知,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特征 1. 目标明确性

同课堂理论教学一样,将“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育大纲,制定“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要求任课教师依据社会实践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和授课计划,明确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等问题,切实构建从课堂教学通往生活世界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确保“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2. 职业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之一是职业性,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必须立足于高职生现在的专业、将来的职业,深入了解与分析学生专业、职业的实际,深入企业了解专业技能、企业组织、职业规范,把“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盘考虑和设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坚持职业针对性构建完善的“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3. 内容丰富性

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社会实践教学起步较晚,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特色,不能很好地展现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没有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教学内容流于空泛、抽象,很难体现创新性。“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思想实际,社会热点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成长的要求,拓展社会实践领域,丰富社会实践内容。

4. 操作灵活性

由于受到教学人数、教学经费、教学时间的限制,有些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无法做到全员参与,无法在学期内集中安排时间,“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操作形式要灵活多样,采取以点带面式与全员参与式相结合,假 期实践与学期内实践相结合方式。5. 考评的科学性

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教 师、主管部门领导、社会实践单位、家长等;考核形式多样化,包括面谈、演讲、辩论、分组讨论与小论文、调查报告相结合等方式;成果展示渠道多维化,包括

板报、广播、网站、报告、心得交流、比赛等。

二、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一)红色革命及军事教育

为了促进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概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在艰苦的历史岁月里,用自己的鲜血铸就的一部伟大的史诗。当代的大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亲身参与,才能充分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本地红色资源的分布状况,“概论”课关于红色革命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第一,参观红色基地;第二,走访民间革命老人;第三,走进部队走进军人。(二)多元模块互动式调研

社会调研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搜集有关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作为“概论”课的一种社会实践教学方式,社会调研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现实,“概论”课可组织学生进行多元模块式调研: 第一,区域模块———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第二,领域模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第三,时间模块———学期初、学期中、假期;第四,群体性模块———儿童、老人、妇女、农民工等。

(三)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服务是“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服务有利于广大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了解国情,开阔视野;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如下社会服务活动: 第一,社区义工服务;第二,“三下乡”服务;第三,企事业实习实训活动。

(四)先进典型人物访谈

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访问先进典型人物,用他们生动、鲜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教育学生,他们的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他们的事迹具有可亲、可近、可信、可学的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可作如下选择: 第一,党政机关人物专访;第二,企业家访谈;第三,名人名家访谈;第四,侨胞话统一访谈。

三、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和对策研究(一)路径探索

1. 如何整合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由于受“概论”课教师数量、课时、经费等方面的制约,“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较难深入开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合与利用社会实践教学资源。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许多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包括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都能成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好的把“概论”课社会实践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课时、经费等方面问题,同时还使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概论”课社会实践内容创新与发展的一个趋势。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如何利用整合社会实践教学资源中缺乏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整合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是创新“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路径。

2. 如何完善社会实践模式,优化“概论”课教学

机制 要保证“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概论”课教学机制;一是建立教学组织系统,它包括领导机构、执行机构、教学研究机构。二是建立正常的工作机制,保证实践课指导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方式、创建校内外实践基地、编撰实践报告文集、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拓展社会数据空间、改革考试方式、制定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社会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三是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确定“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学校、教务处、教学单位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制定一套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四是建立“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二)对策研究

1.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握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施原则 “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党委领导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注重实施原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1)社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原则

“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又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贯通的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社会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和依托,理论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加以体验、印证、丰富和发展,共同服务于总体教学目的。“概论”课理论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理论上讲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理论灌输和启迪下较为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逐步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民情和党情,从而在理论上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则是根据课堂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实践形式为载体,使学生获得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直接体验和认知。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2)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在“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都具有主体性,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上。要想使“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同时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使其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教师的主体性是社会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力量保证,教师的指导水平是增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但要求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对政策形势的领悟力,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还要有较强的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并且要身体力行。“概论”课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大学生也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极大的尊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校、地方、社会三位一体原则

高职院校具有最贴近企业、最贴近地方经济、最贴近社会的优势,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大学生基本上来自地方,毕业后又留在本地工作,他们对本地的环境和文化有亲近感、认同感,容易从情感和理性两方面加深对本地域的历史认同和现实认知。利用高职院校的这一优势和学生特点,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就是要紧密结合本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社会实践教学注重加强学校、地方、社会三位一体原则。

2. 充分利用、整合地方资源,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特色基地 实践基地、调研基地、社区服务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概论”课只有充分利用、整合地方资源,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特色基地,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是有效组织实施“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坚持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原则,充分挖掘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建立于所在城市或周边区域具有典型性的革命历史遗迹,也可以建立于具有特色的企业、社区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可以设立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公园等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可以与落后地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在社会实践基地管理过程中,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推动实践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保证“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长足发展的有效机制。

3. 确立价值目标,形成合理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考评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教师的考评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社会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力等。对学生的考评主要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的考评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在考核评价中注重以下原则:一是考核形式多样化,体现客观性原则。“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考核应着重考察大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行为的表现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社会实践教学效果,可采用面谈、演讲、辩论、分组讨论与小论文、调查报告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演讲、辩论、分组讨论等考核方式更加注重个体经验的交流,有助于学生自我成长。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全面性原则。“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评价主体也相应是多元化的。对于教师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本人、同事、主管部门领导、社会实践单位等。对于学生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学生本人、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单位、同学、家长 等。针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完善评价机制,体现全面性原则。三是成果展示渠道多维化,体现实效性原则。对于社会实践教学成果,要提供多维化的展示平台,如板报、广播、网站、报告、心得交流、比赛等。总结成果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个总结概括,积累提升的过程。多维化的成果展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从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Z].2005 - 02 - 07.

[2]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0 -35.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40 -42.

[4]丁妙珍,申群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统合体系的构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94 -97.

[5]阳 华.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J]. 职教论坛,2010(8): 13 -15.

[6]郭跃军.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创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70 - 73.

[7]汪 杰. 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3): 122 -123.

[8]刘文娟. 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56 -59.

第二篇:高职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论文

摘要:在当期的教育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平台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说,网络平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路径

在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只有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整体需求。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差,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的教学现状,帮助高职院校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

1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优化传统高职院校教育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传统教学形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还一直停留在之前的教学状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逐渐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革,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但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传统管理思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一直停留在之前的状态,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传统高职院校教学形式的转型升级,给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优势,积极开展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活动,较之前相比,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整体效率,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使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高职院校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将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将大大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质量。但是从之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教学形式过于传统,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很多优质的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应用,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实效性。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高职院校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分门别类的整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喜好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优化路径

2.1丰富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升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作用

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经验的缺失是影响其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在运用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从而为以后更好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能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完备的基础技术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只有不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强大的基础技术支持,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预期作用,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2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机制

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教学平台的实际作用,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赋予不同权限,不同层级基于角色特点从不同方面构建,建立评价数据库,以大数据的形式进行智能化建立评价项目,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整体评价采用匿名、实名双选择制保证评价的保密性、真实性。师生互评,从教学质量、课堂效果等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条目出发,建立互评体系,并实现实时评价,动态反映,便于双方直接调整教学模式。教师互评,以相互听课,日常学术交流,建立评价体系,同样采用匿名、实名双选评价体系,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向为设计主体,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行政评价,以建立大数据的目的,实现学校管理层与教学体系的互动,也采用匿名、实名双选评价体系,设立两类型评价模式,教学层面评价以教师层级为主,实现对管理层的评价,行政层面,以管理层为主,实现对教学层面的评价,双方基于评价结果,直接实现互评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反映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作用,也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对于提升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平台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教学模式转型升级,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在具体的平台搭建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体系,及时反馈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促进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卢伟杰,冯宗传.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模式的优化路径[J].新校园(上旬刊),2017(08):47-48.[2]王小明.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2):516.[3]梁晶,陶蓓蓓,郭强.“天空教室”网络平台资源的教学策略研究——以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为例[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7(04):116-119.[4]姚晨光,李晓明,周密.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及其影响探析——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01):124-128.[5]杨玉宝,唐连章.整合共享应用——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6(06):40-45.

第三篇:概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范文模版)

概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一、社会思想道德状况

1、区域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调查、评价和改善

2、当前社会职业道德的状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是否过时?(到一些大企业调查)

4、乘公车主动让座情况——论让座的得与失

5、青少年国家民族意识与爱国心调查

6、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

7、当代青年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8、当代青年的恋爱观调查

9、高校“道德银行”探讨(创办意图、运作模式、业务范围、工作流程等)

10、群体环境中大学生心理调节

11、高校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危机

12、青少年的网络观与网络活动状况

13、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14、在校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与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15、青少年上网成瘾状况调查

二、社会经济形势

1、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行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农业等)的影响调查

2、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状况调查

3、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4、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5、金融危机后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6、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7、农村耕地流失状况调查

8、海外侨胞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9、区域(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10、本地区特色产业(制造、种植、养殖、传统工艺等)发展状况调查

11、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12、家庭经济收入变化

13、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14、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15、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三、社会生活

1、城乡幸福指数调查

2、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3、城乡社会治安状况调查

4、城乡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

5、城乡流动人口状况调查

6、某地(城镇、街道、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

7、本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8、某地或家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调查

9、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调查

10、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11、农民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及维权情况调查与研究

12、农村计划生育状况调查

13、农民经济收入结构调查

14、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15、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

16、大学生自愿者服务发展现状

17、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发展现状

18、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

四、文化教育

1、社区文化建设状况

2、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3、本地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4、农村或城市社区封建迷信存在方式及存在原因的调查与研究

5、当代青年对传统孝道伦理的认同状况调查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影响调查

7、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调查

8、现代传媒对青少年影响调查

9、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1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11、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12、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教育现状

13、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

14、地方艺术形式的发展现状

15、宗教在地方上的影响现状

五、生态环境

1、地方生态环境现状

2、农村的垃圾污染及处理现状

3、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

4、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现状

5、电子产品的污染现状调查

6、土地沙漠化的现状

7、草原退化的现状调查

8、城市雾霾天气的调查

9、机动车发展及其影响的调查

10、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调查

六、其它

第四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叫周庆海,2005年7月毕业于雁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5年9月经过县招聘考试到城关小学任体育教师至今。2012年初经过竞聘我成为了局教研室的兼职体育教研员。下面我将结合咱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我8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体育课的目的

体育课的灵魂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陶冶情操。

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和优化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后,在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体育课堂变活、变新。从而达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

三、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但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一些体育教师感到棘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整体健康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如何选择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那么在具体的操作上应该是先定各级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这些目标选择教材;还是先选择教材、再根据这个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来确定教学目标呢?在原来的教学大纲中是同时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只需将这些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过程就可以了。而新课标的所有教学目标都没有说明直接对应的具体的教学媒介应该是什么,所以事实上我们只能是先规定了目标再由授课者根据这些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由此引申,为了完成这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大目标,我们只能将其分解为几层小目标,最终的可操作性目标也就会由一节课来完成。那么为了完成这许多不同层次的目标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者只选用某个运动素材的某个部分或功能,比如我们可以用篮球的往返跑提高心肺功能。因此一名体育教师面临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应该是每一节课、每个最小目标。

2、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对运动的爱好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才能逐渐形成。例如小排球教学中,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本身的乐趣。而现在我们则可以采用改变比赛场地,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同时修改比赛的规则,废除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把技术动作的教学穿插到比赛游戏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排球运动。又如以前大篮球不能走步,现在完全可以走几步;以前投入篮筐才得分,现在碰到篮筐就可以得分。看学生的特点,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爱上这些运动。

3、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新课标认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以纳入选择范围。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若某项技术对学生要求太高,学习有较大的难度,和生活联系又不紧密,就不具备较高的实效性。

4、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体育和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变性。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5、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另外,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6、选择教学内容要具有文化性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如果教学内容选择适当,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能起到沟通学生心灵的作用。例如,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一场篮球比赛,与教会学生如何运球、投篮技术同等重要。

7、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注意可置换性

许多体育项目和内容都是相通的、多变的,选择时要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如练习上肢力量,掷羽毛球、沙包可以,打保龄球也行,甚至利用废报纸团、废布团练习投掷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8、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条件

新课标中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每个学校的场地器材各不相同,条件差的学校很多练习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①一物多用,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体育器材的功能可能不止一个。所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发挥多种功能,是缓解器材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跳板可以在跳远教学中用作学生体验腾空感觉的辅助器材。跳绳可以用来做热身操,也可以用来发展跳跃,也可以当作投掷物,还可以用作标志物和用来拼图。一块垫子,可做钻越的障碍,还可当作投掷的目标。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方法。

②自制小器材

结合实际,制作一些小器材,能改善教学的条件。例如,用易拉罐制成沙罐、用布质的手提袋制作沙袋、用竹竿做成体操棒、用废车胎制成障碍物,在不常用的高单杠上编织攀爬网„„只要稍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提供方便。

③充分利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 教室里的课桌椅,学生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还有生活中的废旧报纸、自行车胶圈、汽车车胎、塑料袋、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都能成为体育教学的器材。如利用废旧汽车车胎来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在用汽车车胎布置的场景下,学生开始跋山涉水(跳过车胎、跨过车胎、钻过车胎、绕过车胎),达到目的地。这样的课使学生在学练中找到了乐趣,又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大家动手又动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

四、在继承的基础上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

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就是要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创新、降低难度、简化规则等手段,从整体健康出发,创造出新的适宜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1、跑的教学内容的优化

跑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应把枯燥、乏味的竞技化的跑步改造为带有目的性、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如将短跑改造为各种奔跑游戏,弯道跑融进十字接力中,起跑改变为各种姿势的快速启动和各种躲闪练习,耐久跑改为各种追逐游戏(如捕鱼)或球类游戏(如更改规则和降低难度的橄榄球)等。另外,还要注意开发跑的多种育人功能,在实现参与目标、技能目标、健康目标的同时,关注心理和社会目标。

2、跳的教学内容的优化

跳跃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它给学生带来了欢乐,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跳跃与游戏结合,淡化田径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规范性,在跳远和跳高的活动中,不以腾空姿势冠名,而是在跑动中自然地急行跳远和跳高,以发展跳跃能力为目标,在游戏中学习跳跃技术,如“开火车”“青蛙跳荷叶”等等,这样以跳跃游戏为载体,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3、投掷教学内容的优化

投掷项目对场地、器材有一定要求,除用纸飞机、自制保龄球、沙包等代替垒球和铅球练习投掷技术和力量以外,还可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情节进行教学,如原始人的围剿猎物游戏,具有时代气息的海、陆、空联合大演习(低、中、高三种投掷目标)等,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都可以大胆采用。

4、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

体操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改造这部分内容时应与生活实际和自救自护相结合。如各种滚翻的合理运用。也可以通过各种体操动作的组合(如钻、爬、翻越各种障碍等)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灵活性,提高生存能力。

5、球类教学内容的优化

球类的基本技术对小学生而言要求有些偏高。而对球类运动的参与应是重点。改造此项教学内容时,应以游戏和比赛(可适当简化规则)为主,力求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简单的比赛规则,从而带动简单技术的教学,这对于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是很有益的。

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新兴运动项目

新兴运动项目的选择可以根据民族特点,或者是所处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学校都可以选择滚铁环、呼啦圈、定向运动,太极拳、踩高跷(双池、回龙康城)等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的灵敏性、爆发力、判断力都得到发展,同时也使之接受了新鲜事物,开阔了眼界。

六、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的事情,而且也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与“不动”是课堂的核心。新的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怎样选择内容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版块中将一部分空间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肯定。

七、体育教师要加强责任心,努力提高思想素质

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复杂而艰巨的,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不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产生将规范化的教学变为“放羊式”教学的错误认识,对体育教学内容也是随便选择。所以在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真正领会到体育课程改革的精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取得优秀的成绩。

第五篇:浅谈高职院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学概论》 课程教学

论文摘 要 《社会学概论》课程因其实用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多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的开设课程,而高职院校因其独特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更对概念和理论系统比较复杂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在高职《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更好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既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又因其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目前我院的物业管理专业将《社会学概论》作为必修课程。对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包含概念和理论系统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求知欲较弱、学习急功近利等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高职更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帮助学生适应迅息万变的社会。

对此,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改善《社会学概论》这种基础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潜心的探索与实验。

一、一种教学理念——学生参与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满堂灌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学界反思,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讲,特殊的学生特点更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明确了学生参与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明确学生需求是学生参与的根本

明确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用心去体察学生的需求。

对于《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科性质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合理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社会学只是为了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不能像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样从事相关的职业。他们关注的是了解与社会、自身、生活和专业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进而能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适应迅息万变的社会,而不只是掌握理论。

2.创造参与机会是学生参与的前提

在《社会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将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中央,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求教师对教学课题有所选择。一方面要能够与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联系学生所掌握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应用知识实际,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中,这样学生就会倾注很大的热情在学习中。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参与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也能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潜能。如下文所示,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创造机会,除此之外,教师可引用一些活泼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到“社会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借鉴心理学中的“我的生命线”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甚至未来的成长历程和规划。学生在体验心理游戏的形式中,发现了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朋友、同学、老师等多群体的影响,对社会化的过程有了真切的理解。

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优化组合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顾名思义就是借着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社会学相关理论,本人在《社会学概论》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法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和社会情景的了解,进行角色演绎。

在“社会互动”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表演一段生活中的互动场景,如社会冲突,合作、竞争、强制等内容,以及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沟通方式,对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有更加直接的认识,角色扮演完成后,由教师和本小组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反馈评价,各小组结合情景模拟效果,展开交流切磋,提出质疑,分享成果。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交流,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文化”一章的学习中,笔者就提出选题——“谈谈你家乡的文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文化元素,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从饮食、娱乐、名声、姓氏等角度阐释自己眼中的文化,将专业视角和普通生活结合起来,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准确,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把握选题,确切有效;把握预习,有备而来;把握方向,避免离题;把握时间,充分讨论;把握评价,及时反馈。在讨论前、讨论中、讨论后整个过程中动态监控,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社会问题”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选择当前比较热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几位成功就业和无法就业的应届毕业生的自身状况和求职过程的案例,要求学生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认真研究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和自身了解,探讨自己对就业问题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度和职业准备。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型教育,集科学性、实践性、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促进了教学相长,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灌输知识的缺陷,是《社会学概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法。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一般流程为“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最终评价”。“

在“城市社区”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城市社区的特点、发展现状、趋势等作为学习项目由学生独立探究的项目。首先,经过师生共同设计和论证,将项目主体确定为“现代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然后,学生经过社区调查和前期资料搜集,分组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或者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或者为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或者为和谐社区建设;或者完善为社区教育和卫生等,并根据目标确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第三步,项目实施阶段。根据项目目标,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奔赴社区现场,完成进一步资料收集。第四步,汇总资料搜集的结果,撰写社区建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小组成员和其他小组要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利于提高下一次项目教学的质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对社会学的方法有所体会和了解,它改变了之前的闭门造车的做法,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课堂上、理论上都无法学到的东西,还有助于营造企业岗位氛围,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振江,徐文涛.情景模拟教学—— 案例教学的拓展和深化[J].未来与发展,2010(9).

[2]欧阳晓明.提高社会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简介:赵会鹏(1985-),女,河南郑州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下载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路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i2013-2014学年“概论”课社会实践计划

    2013-2014学年“概论”课社会实践计划 利用社会实践周、五一和周末等时间,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较为开放性的社会调查题目,要求学生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一.社会实践选题 1.从......

    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探讨(范文模版)

    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探讨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着数据资料整理的量化......

    儿童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

    少儿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 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画代表着东方艺术的一个特点,有很高的造诣和优良的传统。共风格多样,名家辈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 为了弘扬这一民......

    浅谈高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特点与方法

    浅谈高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特点与方法 摘 要: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与信息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教师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把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特点,有......

    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引言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毕业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后获得一种工作技能,成为今后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寇向英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户县 710300)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教师结构......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索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一门政治要求较高、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