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答案 1

时间:2019-05-12 23: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论答案 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论答案 1》。

第一篇:教学论答案 1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若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小学毕业班中等水平的学生每分钟大约能读(320)个字。

2.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3.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决定其评估应以(定性)分析为主。4.(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5.我国宋代学者(朱熹)的“宽著期限,紧着课程”中“课程”意为“课业、进程”。

6.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称为(蒙学)。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11.对一节语文课要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要从教师的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重述训练)、(听辨训练),评价训练和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训练。

13.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抓好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与练习)和系统小结。

14.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15.迄今为止叙述是最为详尽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56)年颁布的,而(1992)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16.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怎样表达)这样一往一返阅读才算基本完成。17.指导小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入手。

18.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靠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的。

19.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背诵的条件是(熟读)和(理解)课文。20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历史继承性),一是(时代适应性)。

21.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方面)和(一般发展方面)。

22.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23.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24.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1964年叶圣陶先生呼吁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5.小学语文预习程序指导的六步骤是:(读、划、查、思、写、议)。26.古代识字教材“

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7.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28.小学语文教学评估要做到(科学)、(全面)才有实效。

29.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从作家的 3

书稿中学习修改)、(教师要给学生作修改示范)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30.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延续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训用一致性。

31.小学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3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3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3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3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3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不定项选择题

1.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ABC)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2.识字的质量标准是(ACDE)A.会读 C.会讲 E.会用

3.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ABCDE)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

4.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ACDE)A.语言 C.朗读 E.教态

5.常用的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有(ABCDE)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B.会拼写 D.会写

B.科研 D.板书

A.观察法 C.测验法 E.抽样法

B.调查法 D.文献资料法

6.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要求包括(ABCDE)A..训练学生说普通话 C.训练学生语句完整通顺 E.训练学生说话音量和语速适中

7.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ABCDE)A.延续性 C.针对性 E.层次性

8.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主要特点有(ABCD)A.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B.强调加强“双基”教学 C.提出选文要体现文道统一

D.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 E.第一次将“国文”改为“语文”

9.我国1923年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提出的教学目的主要有(ABCDE)A.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

B.启发想像思考 B.连续性 D.多样性

B.训练学生用词恰当 D.训练学生说话没有语病

C.引导读书兴趣

E.养成能达己意的表达能力

D.建立进修国文的良好基础

10.《急就篇》的主要特点有(BCD)A.生字的密度小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E.仅包含姓氏名字

11.1927—193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的类型主要有(AB)A.国民政府国语课本 C.《共产儿童读本》 E.《国语课本》

12.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有(ABCDE)A.分析教材的能力 C.课堂应变的能力 E.教学研究的能力

13.命题作文的优点是(BCD)A.容易审题 C.便于统一指导

E.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14.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AE)A.掌握字的形音义

B.理解字的发展

B.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D.便于统一讲评 B.设计教学的能力 D.语言表达的能力 B.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D.新文化读本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D.生字的密度大

C.学会造字方法

E.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 15.优化阅读结构的要求是(ABCD)A.教学结构要反映阅读教学的特点 B.教学目标要明确 C.教学思路要清晰 D.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E.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

D.使用普通话

16.识字的质量标准是(ABCD)

A.会读 B.会讲 C.会写 D.会用 17.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C)A.教材的选择 B.活动的实施 C.效果的评估 D.教法的确定

18.导课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动作”,要求(ABC)

A.导课要有针对性 B.导课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C.导课语言要简洁性 D.导课要有阅读性 19.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ACD)

A.查字典 B.看书 C.拼音 D.汉字构字规律 20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是(D)A.国文教科书—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

B.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 D.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

21、对小学生来说,出声朗读的作用(BCD)A.增加阅读速度 B.集中注意力 C.用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 D.训练语感

22、语文课外作业的类型包括准备型、(ABC)A.练习型的课外作业 B.扩展型的课外作业 C.创造型的课外作业 D.美术型的课外作业

23、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是(ABD)A.记分 B.等级 C.口试 D.评语

24、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C)A.进行识字训练 B.进行阅读训练 C.进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D.进行读写训练

25.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A.符合时代的需要 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6.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A.综合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27.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ACDE)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28.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ABCD)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

29.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ABCDE)几个方面。

A.认真读书的习惯;

B.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C.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D.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

E.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0.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包括以下(ABCD)几个方面。

A.理解词语的能力;

B.理解句子的能力;

C.理解语言结构能力;

D.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E.一定的阅读速度。

3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教学目的包括(ABCDE)。

A.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正确的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

D.发展学生的智力;

E.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教学大纲具有四大功能(ABCD)。

A.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B.进行教学的依据;

C.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D.考试命题和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E.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

33.《开明国语课本》是当时编的较好的教科书,它的特点是(ABCD)。

A.有浓厚的“儿童重文学”的创新;

B.有利于学生读写;

C.有利于教师教学;

D.全书图文并茂;

E.有押韵。

4.1948年11月出版的边区小学国语课本有三个优点(ABE)。

A.密切联系抗日战争的解放战争的实际;

B.密切联系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

C.偏重政治;

D.不够儿童化;

E.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边区群众生活实际。

35.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ACD)。

A.综合性;

B.多元性; C.阶段性;

D.实践性;

E.开放性。

36.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原则;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7.要求小学生掌握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科学应依据是(ACD)。

A.《汉字频度表》;

B.《大众常用字汇研究》;

C.《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D.《常用字表》

E.《语体文应用字汇》。

38.正确的写字能力包括(ACDE)。

A.正确书写基本笔画;

B.正确用钢笔书写;

C.掌握笔顺规律;

E.使用书写工具。

39.好的教学结构特点是(ABCDE)。

A.教学目标明确; B.教学思路清晰;

C.教学环节简单、实用;D.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E.有鲜明的特点。

D.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40.理解词语主要指理解下列词语(ABCD)。

A.对表现中心有重大作用的词语;

B.熟词在新课文中有新含义;

C.在课文中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语;

D.影响对课文理解的词语;

E.通俗易懂且口语中常用的词语。

你的选项为:A 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4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 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4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D)的形式 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 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4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 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B)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45.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ABC)

A.笔画笔顺 B.偏旁 C.间架结构 D.汉语拼音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D)。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2.人教出版的全国通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安排学习(A)了常用汉字。

A.2500个; B.3000个; C.3500个;

D.认识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会用;

3.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D)。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义务教育大纲》; 4.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历程是(D)。

A.国文教科书--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

B.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

D.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5.《千字文》的作者是(A)。

A.周兴嗣;B.史游;

C.王应麟;

D.佚名;

6.中国《蒙学读本》比驰名西方的夸美曲折的课本是(D)。

A.五百年; B.一百多年;

D.一千多年;

C.二百多年;

7.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B)为指导。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 8.“文”与“道”的统一是(C)。

A.文等于道; B.文加道;

C.文中有道,道中有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D.文不等于道

9.要使小学生获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B)方式。

A.讲授; B.训练;

C.模仿;

D.理解;

10.义务教育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分别为(B)。

A.400、700、600; C.400、600、300;

B.400、750、550; D.300、400、500;

11.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是(C)。

A.字音教学;

C.字形教学;

B.字义教学; D.别字教学;

12.小学生错别字有多种类型,未来写末来是属于(E)。

A.减少笔画; B.增加笔画;

C.同音相混; D.左右颠倒; 13.阅读能力的核心是(A)。

A.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能力;

B.认读书面语言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E.形近相混。

14.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

A.理解课文培养想象能力;

C.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B.读懂课文培养记忆能力; D.从读学写,培养作文能力;

15.一个单元组教材的学习要体现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即(B)。

A.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

B.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

C.从分析到抽象再到综合; D.从分析到概括再到分析; 16.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A)。

A.读书; B.写字; C.作文; D.听故事; E.学拼音。17.阅读教学要以学生(B)为基础。

A.认真观察;

B.独立思考;

C.强迫记忆;

D.坚强意志; E.努力读书。

18.在西方,“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含义是(B)A.学科 C.课业

B.跑马道 D.课型

19.既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又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措施之一的是(A)A.正确的写字姿势 C.爱惜写字用具

B.正确的执笔方法 D.认真的写字态度

20.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应当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是(C)A.课内外的关系

B.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C.文道统一关系 D.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2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2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2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2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2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2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2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9.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是(C)A.写真情实感

C.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

B.全批全改

D.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

30.体现围绕学法设计教法的阅读教学结构是(D)A.变序阅读 C.听—读—讲—练

B.“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D.导读—扶读—自读

3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表达和(D)A.记忆 C.想像

B.注意 D.思维

32.小学生阶段,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C)A.直观动作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B.多元思维 D.抽象复杂思维

33.叶圣陶先生在论述“语文”学科定名时提出“听说读写宜并重”是在(A)A.1964年 C.1978年

B.1956年 D.1986年

34.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D)A.语言交际 C.语言生活

B.语言体系 D.语言文化

35.说话能力构成要素包括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和(A)A.组织语言能力 C.理解能力

B.记忆能力 D.观察能力

36.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C)A.教材的选择 C.效果的评估

B.活动的实施 D.教法的确定

37.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的(A)A.低年级 C.中年级

B.高年级 D.中高年级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时间是(B)A.1985年 C.1978年

B.1986年 D.1996年

39.明确提出文教工作“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纲领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教育纲领》 C.《学校系统改革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纲领》

40.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B)A.白话文 C.言行一致

B.言文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第二篇:教学论答案

教学论作业答案

西师教材:魔鬼有爱

1、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叫做()。

1.2.3.4.A.接受式教学 B.发现式教学 C.对话式教学 D.问题式教学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

1.2.3.4.A.形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预设性目标 D.结果性目标

3、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1.2.A.道尔顿制 B.导生制

3.4.C.导师制 D.文纳特卡制

4、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这种评价称为()。

1.2.3.4.A.形成性评价 B.客观性评价 C.主观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5、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种评价叫做()。

1.2.3.4.A.封闭性评价 B.客观性评价 C.目标性评价 D.档案袋评价

6、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

1.2.3.4.A.范例教学 B.对话教学 C.协商教学 D.分组教学

7、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叫做()。

1.2.3.4.A.主题教育 B.合作教研 C.教学过程 D.探究过程

8、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课程叫做()。

1.2.3.4.A.外围课程 B.校本课程 C.核心课程 D.地方课程

9、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能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是()。

1.2.3.4.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创生性目标

11、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这叫()。1.2.3.4.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方式 D.班级授课制

12、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叫做()。

1.2.3.4.A.国本课程 B.生本课程 C.校本课程 D.国定课程

13、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1.2.3.4.A.分组教学 B.班级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后辅导

14、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叫做()。

1.2.A.课外活动 B.教学

3.4.C.社会实践 D.课后辅导

15、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叫做()。

1.2.3.4.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潜在课程

16、以下要点可以说明()。

在知识方面,有助于融合学科领域,恢复人类知识经验的完整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处理知识激增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完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目的;它由于比较注意按照学生的心理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保持密切联系,考虑了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综合课程不仅包含学术性的知识,还包含着情感的、道德的以至于社会的经验,故有助于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有助于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内容;有助于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1.2.A.学科课程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B.活动课程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3.4.C.综合课程具有单方面的作用 D.综合课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叫做()。

1.2.3.4.A.自学辅导模式 B.合作探究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情境教学模式

18、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叫做()。

1.2.3.4.A.道尔顿制 B.表现性评价法 C.对话教学评价法 D.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9、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1.2.3.4.A.个别化教学 B.团体化教学 C.集体教学 D.小组教学

20、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

1.2.3.4.A.发现式教学方法 B.讲授式教学方法 C.研讨式教学方法 D.协商式教学方法

2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这叫做()。

1.2.3.4.A.课程评价 B.教学评价 C.学习评价 D.作业评价

22、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这叫()。

1.2.3.4.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合作学习D.小组学习

23、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以上这些是()。

1.2.3.4.A.发现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B.接受教学的主要优点 C.对话式教学的主要功能 D.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

24、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叫做()。

1.2.3.4.A.教学准备 B.教学设计 C.教学组织 D.教学评价

25、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叫做()。

1.2.3.A.教学方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程序

4.D.教学组织形式

26、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使用,称为()。

1.2.3.4.A.开放课堂 B.活动课程 C.班级教学 D.个别教学

27、容量较大的、常规的、一般持续较长时间(如一学期或一学年以上)的课程,叫做()。

1.2.3.4.A.短期课程 B.长期课程 C.微型课程 D.讲座课程

28、以下要点可以说明()。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1.2.3.4.A.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B.教育的历史制约性 C.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教学的开放灵活

29、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叫做()。

1.2.3.4.A.研究性学习B.分组学习C.讲授—接受教学 D.协作性学习

30、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2.3.4.A.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 B.传授当地民间艺术 C.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D.培养和发展个性

31、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2.3.4.A.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B.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

C.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D.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32、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2.3.4.A.外围组织与边缘组织的关系 B.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 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 D.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33、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2.3.4.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B.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C.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 D.教学内容

34、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这些属于()。

1.2.3.4.A.教学管理的内容 B.课程的基本结构 C.课的基本操作程序 D.教学评价的程序

35、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

1.2.3.4.A.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B.教学设计 C.教学设计的评价 D.教学设计的竞赛

36、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1.A.行为主体 2.B.行为动词 3.C.情境或条件 4.D.表现水平或标

37、活动课程的优势有哪些?

1.A.能够在较短时间系统掌握书本知识。2.B.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

3.C.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4.D.能够帮助学生

38、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这些属于教学艺术的(1.A.个性特征 2.B.个人特点 3.C.共性特征 4.D.性别特征

39、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A.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B.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炼、准确、生动等特点 3.C.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4.D.要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讲授较多的书本知识

40、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1.2.3.4.A.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B.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 C.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D.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41、学科课程的优势是什么?

1.2.3.4.A.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B.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C.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D.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

42、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1.2.3.4.A.个性化 B.创造性 C.模仿性 D.优效性

43、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2.A.课堂教学管理 B.课外活动管理

3.4.C.课外学习资源管理 D.课堂纪律管理

44、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1.2.A.√ B.×

45、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1.2.A.√ B.×

46、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1.2.A.√ B.×

47、教学过程的功能就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功能。

1.2.A.√ B.×

48、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1.2.A.√ B.×

49、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上要点可以说明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2.A.√ B.×

50、(1)一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2)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集体,培养集体主义品质。(3)以班级为组织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竞争、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4)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5)班级教学往往是与上课的教学活动形式联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五个要点可以说明个别教学的优点。

1.2.A.√ B.×

51、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中的主要课程类型。

1.2.A.√ B.×

52、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1.2.A.√ B.×

53、教学设计即传统备课。

1.2.A.√ B.×

54、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1.2.A.√ B.×

55、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1.2.A.√ B.×

56、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就只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

1.2.A.√ B.×

57、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1.2.A.√ B.×

本题参考答案: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

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3.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4.形成性目标

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6.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本题参考答案:

1、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导生制

导生制的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3、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

7、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8.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1、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个性化。创造性教学是教师对他人的赶超与突破,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2分)

(2)创造性。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学工作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颖独特。(2分)

(3)优效性。教学能够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1分)

2、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⑴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2分)⑵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2分)

⑶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一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教学目标。

三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即根据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各自的优缺点,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一般说来,三种教学目标形式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者之间相互补充。

四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五是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表述。

(每个要点1分)

4、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5、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分)(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2分)(3)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6、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1分)(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1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1分)(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2分)本题参考答案:

1、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2分)、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2分)、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1分)。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每个要点1分,答满4个要点得5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每个要点1分。)

4、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每个要点2分,答满两个要点得5分)

5、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2分),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2分),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1分)。

6、接受式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1分)

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1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1分)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接受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1分)

其缺点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及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1分)

第三篇:中学历史教学论答案

名词解释

1.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在深刻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可以称作课时授课计划或备课笔记。对克服教学的盲目性、游移性,加强目的性与计划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说课

就是让教师以语言的为主要的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的课程的内容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达自己的执教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简言之,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3.导入

导入指教师在一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效果,都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关系。一段精彩的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渴望探求知识所以然的心理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

4.课堂组织技能

一般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措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并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成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5.课堂结束技能

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技能。

6.备课

备课是对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实习工作的学生,在新课改教学实施过程中,备课尤为重要。认真备课是历史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历史教堂效果的起点和基石,也是保证历史课堂效果的关键性环节。

7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理解。而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也可以分为材料兴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紧密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53)

8.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因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而中学历史学科是由鲜活的人物、时间组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进一步凸显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一面,有效减少历史课“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和朦胧色彩。

9.中学历史教材

中学历史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新课程下的教材倡导广泛意义上的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种历史教学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

等。其中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历史教材的主体部分。历史教科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教学材料。辅助教材包括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课外读物、练习册、历史地理图册等。

10.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是指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是历史整体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因素之一。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等优秀品质。

11.讲解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需要运用分析、总和、比较等方法对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概况、自然环境、民族分布、科学技术等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这种对历史概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方法就是讲解法。讲解法的特点是针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如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论证。如果教学能把讲解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合理的结合,就能推动其他教学活动的展开。(123)

12.讨论式提问

讨论是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最民主的方法。大家围绕教学内容各抒己见,创造课堂高潮。讨论式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取并总结多方面的意见对扩大其思维宽度有很大帮助。此外,还能在学生体验被关注的喜悦之时培养其尊重他人、礼貌倾听的好习惯,这对其人格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简答题:

1.课标的使用。(70)历史课程标准是确定历史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评级的标尺。

第一,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

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课程实施的依据。从这一点上说,教材是服从于课程标准的。在关于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当教材与课程标准不相符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其二,在分析教材

时,应首先分析课程标准。

第二,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因为该部分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

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第三,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第四,注重课程标准的弹性。历史教师要使用“标准”,就必须吃透标准,在领会其

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2.板书的设计要求包括哪些方面?(176-177)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它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板书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教师首先要

考虑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写入板书中,尽量使用大小标题,或者用重点符号加以突出。

第二,板书应该井然有序,独立构成完整的历史线索。可以把各种史实按发生的先后,或

按事件的前因后果关系,注意排列下来,构成逻辑性强,阐明事理发展经纬的独立完整的历史线索。

第三,板书既要强化历史基础知识,有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历史课的任务就是通过讲授

历史知识,培养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精神。有些历史知识要多次强调才能巩固,有些历史概念古今中外又有所不同;另外,历史课要上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四,半数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半数是归纳史实的提纲,是一本浓

缩的教科书。

第五,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板书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归纳总结的结果,通过抄写板书使

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208)

第一,不重视教科书,一昧地追求课外史料的堆积。从而忽视教科书上本来就有一些

重要的史料。

第二,不顾忌重点,盲目加大课堂教学容量。重点难点也没有突破,大容量导致了低

效益。

第三,缺乏时效性,课件过于华丽。一个好的CAI课件,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

提下,应该文字取舍精当,动画清晰和谐,音乐优美,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而有些课件便脱离了这些,使得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分散,重点不突出。

第四,只重视课件的形象直观性,忽视了对演示内容的概括。因此,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完全抛弃传统教学。多媒体技术只是起着辅导的作用。

而适当的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重视演示课件,忽视对学生思维的点拨。

4.列举几个历史教学方法。(37-49)

历史教学法多种多样,简单地列举一下几种。

⑴移花接木法:即启发学生从相关、相近的学科中找出类似的内容。

⑵百家争鸣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待同一件事情、同一人物总会产生许多不同看法、见解和评价。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打造能激发出潜能的平台,最终使学生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做出思考、判断并使其思想条理化。

⑶蚂蚁搬家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于一个较大的问题,学生单凭自身的力量很难独自解决问题,而用“蚂蚁搬家法”可以集思广益,分组探讨,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⑷动感地带法: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要培养学生大胆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人以遨游历史海洋的机会。

⑸拿来主义法:新课程中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已经远远超越课堂、课本,已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⑹历史故事演讲法。

⑺辩论对抗赛法。

⑻历史“发现教学模式”:是以通过学生的发现获取知识为主要特征。比如历史概念的获得;历史规律的获得;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对历史的价值判断。

⑼“问题中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学课堂中,一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贯穿其中。⑽“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⑾历史比较教学法: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对比,找出区别与联系。比较法主要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事实比较和反事实比较;一般比较与特殊比较。

⑿历史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5.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129-131)

组织课堂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不可背离科学规律进行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发问,否则将使严肃的教学流于庸俗,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导致教学的失败。

(一)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设计和提出问题,做

到有的放矢。

(二)可接受性原则 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

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

不同深度的问题。

(三)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按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设计提问。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单纯的记

忆性问题;识别性问题;推理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四)学生主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作

用。可以分为三种:引导学生探索真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

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五)趣味性原则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注意遵循以下一些原

则: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具有激趣性;化难为易,保持兴

趣。

6.教案的功能(83-84)

写好教案是教师备好课的重要前提,教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因为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参考资料时,获得的知

识是杂乱无章的,如何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则需要教师编写教案,从而使只是条理化、系统化。

第二,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教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益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的过程。从而为教师不断改进工

作,提高业务素质打下基础。

第四,编写教案可以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以及有关部门的检查与指导提供依据。从这

一角度看,对于教师自身成长与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论述题

1.历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23-24)

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中历史课程体现的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一步接收高级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学习化社会打下基础。而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普及,是为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发展的规律。

关于历史课程的特点,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时空的确定性 历史知识既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这就决定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曾经是特定时间和空间下发生和存在的,而现在则不存在或只

留下痕迹。要对历史上的客观事物进行认识,都要在一定的时空观念下进行,这是历史认识的首要特点,脱离实践和空间都是错的。对于过去发生的,我们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进行间接的认识,这就是历史课程的时空确定性。

第二,相对的系统性,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对象时广泛的,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和

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具有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在认识上

必然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要逻辑和内在关系。当然也

要注意它的系统性的相对性。

第三,广泛的社会性,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知

识具有认识上的社会性特点,是源于社会历史,反映社会历史,认识社会历

史,并且受着社会现实存在和发展的影响。

第四,潜在的发展性。虽然过往的历史是特定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发

展之中的。历史知识就其内容和形式上说,都不是完全封闭和绝对的,而是

具有潜在的发展性。

2.怎样开发历史课程资源(55-56)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关于怎样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科书

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是基本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成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主体。

第二,教师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利用者,更是

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促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学生是教学资源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主题之一,这一方面指学生的存在是教学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

第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家庭、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

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他们能在不同的层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第四,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第五,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六,重视利用学生自身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

3.说课与教案的关系(192-193)

说课与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许多共同点,我们有时往往分不清他们的区别,甚至有的教师把教案拿来读一遍,就以为是说课,这是不正确的。

从目的上讲,说课与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与教案都要求教师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与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手段的实现,而说课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说课与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是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则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于教育目标不相关的理论知识。

4.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24-29)

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历史知识具有时空的确定性,相对的系统性,广泛的社会性以及潜在地发展性。

学习历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不可分割的。而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实现问题的解决,就是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历史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贪渎与价值观”三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一是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即用识读、记忆、体验、比较等;二是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真确识别历史地图等;三是史识和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即怎样看待现实中的问题。而高中也包括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维学习法。

第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这方面功能的开发在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对个人而言,要求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世界和人类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5.对中学历史教学论这一课程的看法。

第四篇:教学艺术论答案

一、答案:教学被称做是一门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因为教学与艺术具有相似之处:

1.对象的相似。艺术的对象是整个现实世界,但关注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精神世界;教学的对象也是人,而且是青少年一代。艺术讲求深入生活和了解人,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教学也讲求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手段的相似。艺术以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为主要手段来表现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教学也离不开这些表现手段,尤其是电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图象、音响、色彩等直观因素发挥出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拥有的知识越丰厚,越扎实,知识面越宽,知识的掌握能力越高,他们的授课内容就越生动、具体,在教学方面的选择余地就越大,其效果也就越明显。

2、要求适当的教学行为。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当然,在学生数量比较多的班级里,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复呈现信息,特别是以重复和复述主要规则和解题技巧的形式循环进行,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对问题的讲评必须具有高度的清晰性,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要尊重学生。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

一、问清原因。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二、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方式。如:学生生病了,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学生困倦了,也可以让他们睡上一会儿。学生厌学睡觉,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如用幽默的语言或者“单词接龙”等小游戏之类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屡教不改者,就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来协调解决。

三、不断学习,多与学生沟通。处理好问题的方法是有的,越来越大的审美作用。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就会体现出独特的教学艺术及其风格。/

3、功能的相似。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有三大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教学也具有这三个功能,并藉此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特征的相似。艺术具有三大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教学也具这三个特征,也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知识形象化、也贵在“动之以情”,也需要创造才能。其次是因为教学艺术具有特殊之处:

第一、教学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环节都具有特殊性。教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是教师,手法是传授、培养和发展,构思体现在备课之中,内容是表达的方式、方法,产品是有效的教学过程。教学艺术的表演要求教师进行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包括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因素在内,而表演中要考虑伦理价值,即做人的示范,教书育人。教学艺术的欣赏,表现在教师不仅作为学生欣赏的对象,其本身也是欣赏者、感受者。教师欣赏的对象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艺术比一般艺术更复杂和高超,具有特殊性。它既包括依据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灵活加以运用而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又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而形成的技能、技巧,还包括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等。因此,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

二、答案:影响成功教学的因素有:(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要想进行成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是进行成功教学的关键。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

在此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我想那就会显示出更加强劲的教学效果。

3、教学风格的揉和。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就应该取各类教学风格之精华,克服其不足之处,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形成教学风格的集合,即揉和才是较为完美的。/(二)、教学计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计划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详尽周密的计划安排决定着一件事的成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注意计划不能定得太高,否则不容易实现,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计划要分步进行,要根据每一步计划的效果才来采取下一步的行动。有时候计划还需要进行一些变动。/(三)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但它似乎已被人们忘却了。其实,教学环境对成功的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室,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随着年级的升高,还应该不断地变换教室的布置。因为教师组织安排教室的方式反映了他们的教学方法,同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答案:

A如果要是我 我就会问学生们:“谁能自告奋勇的帮老师。把黑板擦一下”?同时你可以找点事,假装在忙;这样问有几点好处:

1、语言比较委婉2。给藏黑板擦的同学台阶下。3。实际当老师找不到黑板擦的时候。藏黑板擦的同学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样还可以给藏黑板擦的同学一次机会。让他好好的表现。当他擦完黑板后。可以表扬他(感谢某某同学帮老师擦黑板)。这样还可以拉近你们的关系。收买人心。

B我个人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是有原因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不管,肯定是不对的。而张老师动不动就责骂或惩罚学生:用讽刺的言语刺激班长,并且罚站,这种做法也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与学生平等对话,有时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它。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好学、乐学。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很多问题的解决。

课堂提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教师提问要以学生为主,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情况拟题。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其知识结构入手。设计提问,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要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一定的兴趣。

2、提问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要注意提问的深度。教师要在把握教学目标、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巧妙地设计,让提问起到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已有知识、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知识迁移等作用,有时还要在课堂提问时能注意到全体学生的情况,总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给每位学生以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充分展示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4、要注意提问的态度。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做到神态自然安详,以亲切的眼神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以表扬为主。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题答案1

1、在一节数学课上,张老师准备给同学们讲授“三角形”这个概念。张老师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三角形’,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呢?”说完,张老师拿出一块三角板,说:“这就是三角形,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它有多少个角,几条边。”很快,同学们就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接着,张老师又问:“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什么关系呢?提示一下啊,我们已经学过了直线与直线之间有两种关系:平行、相交。”“相交!”几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张老师点头笑了,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有三个角”和“有三条相互连接的边”,接着再导出三角形的定义。最后,张老师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三角形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有什么是三角形状的?”过了一会儿,林红首先站起来说“我家的旧自行车中间的架是三角形的。”接着,小冬也站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请问: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

分析:教学原则:

1、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材料中张老师以准确无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教学要求,通过对“三角形”这一概念的讲解、引导,揭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教导学生认识“三角形”这一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概念。

2、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张老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向学生们展示了三角板这一直观教具,并且通过提出问题(观察三角板有几个角和几条边)引导学生把我三角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

3、贯彻了启发性原则。张老师在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时,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既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张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这个基本概念后,就让学生想想他们家里的东西有什么是三角形的。这就把刚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材料中张老师主要运用了讲授法。他通过“三角形”这一概念的描绘,解释,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三角形”,最后导出“三角形”的概念。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一次,仲由(即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遇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上面的论述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对现在的教学又有哪些启示?

因材施教。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进行方式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对现在的教学的启示:

第一,教育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及当时要解决的问题做出恰当回答,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既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既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类型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情况,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其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又要看其将来的发展,掌握学生发展的规律和问题的成因。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点是任课教师只了解掌握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学习基础、学习倾向、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而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思想品德、身心特点知之不多,从而影响着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对此,中小学要改变按学科分设教研组的单一方式,可以增设年级组,平时的教研活动以年级组为主,以便同一年级各任课教师加深了解,共同研究学生情况,增强教育合力。同时,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以保证学科教学的系统性。此外,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桥梁作用,班主任应定期召集任课教师研究班级学生的教育,让各任课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既要坚持共同要求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统一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反映,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尺度;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我们必须坚持在统一要求下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因材施教实现统一要求的方针。教育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确保因材施教方向明确、措施得当。当前,要注意克服统得过死的弊端,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发,制定义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并允许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培养目标。对义务教育的教材建设,国家不搞统一编订,应试行省一级编写、国家审订制度。此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必要的补充和重要的途径。义务教育各学校应该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从本校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加到课外活动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在各自的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像孔子那样“敏而好学”、“每事问”、“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大面积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试分析: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要求?

答:陈老师让“吃不饱”的学生王超单科免修,上地理课时他可以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一做法体现了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贯彻这一原则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多方面、整体地和用发展的眼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同龄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从而为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基础。

(2)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面向学生大多数与区别对待相结合。(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4、王老师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已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王老师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已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请分析王老师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答:王老师运用了启发创造原则。启发创造原则的贯彻要求是:

(1)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创造性地学习。(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下载教学论答案 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论答案 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论1

    美术教学论复习纲要 填空题 一、美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P17 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美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

    论教学设计1

    论教学设计 10教育班 陈佳慧 10114011005 教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要开始一节课或者是一时段的教学,教师首先是要了解并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以......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成任务答案1范文

    个人学习计划(初稿): 我在幼儿园学校担任幼儿教育教师,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

    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 „„„„„„„„„„装„„„„„„„ „„„„„„„„订„„„„„„„„„ „„„„„„„„„„„„„„„„„„ 线 „„„.邢台学院2013--2014......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答案(范文模版)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答案 一、 1. 答:现代课程理念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

    007204职业教育教学论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B 6.C 7.C 8. A 9. B 10. B 11. C 12.......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 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力: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