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议讲练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职教论文(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23: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议讲练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职教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议讲练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职教论文》。

第一篇:读议讲练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职教论文

一、课题的确定由于入学基础差等原因,我校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难以入门,学习吃力,信心不足,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强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学、有所得,我们确定了这一课题。

一、课题理论基础读议讲练做是根据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既定的学习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大纲、教材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过程,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教育评价。促进教学。读议讲练做说明了目标教学规律,而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原理做出的实际结论,它指导着目标教学的操作。教学过程的渗透,教学原则的贯彻,保证了目标教学的正确实施,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是针对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二者相辅相成,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时,才能达到目的,而传统的教学缺乏这种意识,教师在讲课中,更多的注意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按要求完成教学进度上,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的落实放在了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主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对物理这门概念多、综合性、抽象性、实践性强的课程的学习感到乏味,并逐步失去学习信心。因此,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学生互动的过程。“教”是教师个体活动的体验,这些体验从领会大纲,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备课等方面体现。“学”是学生个体活动的体验,从心理过程看,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每个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不同的,也都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劳动,体现出来的“再创造”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及同伴的影响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显示出正态分布,但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时的帮助,85%的学生都能学好功课。目标教学认为,每个后进生都得到预防和转化。后进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早期已经落伍和后来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累积造成的,在后进生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缺陷和情感障碍积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是后进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后进生产的原因不断提示、矫正教学中的失误,对后进生采取诊断补偿,提示失误,补救教学消除缺陷累积的措施,从而逐步转化。三读议讲练做实施的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相信在部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都能掌握研究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承认每个学生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各不相同。要采取整体法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因材施照顾差生,并保证中等生和优等生的进一步提高。[!--empirenews.page--]

2、整体达标原则。在目标教学实践中,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必须要以认知能力、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诸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和设计,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达成,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目标导向原则:教学目标把教学大纲具体化,教材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教学其它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与教学目标对应。

4、结构优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学生应进行三方面的训练。(1)、知识组块的组织(2)强化组块之间的联系;(3)强化知识组块与学科组块之间的联系。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进行横、纵关系的整理进行必要的变式或综合问题的解决是完成上述三项训练的有效途径。

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培养其自学能力。同时,在目标教学中,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完成这些小问题,对于个别后进生,可利用相互讨论的时机进行个别辅导。

6、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有两种地位,即主导地位和中介地位。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

7、信息开放与过程封闭统一的原则。开放才能有序、有效。信息的开放性与过程的封闭性对教学有重要启示。在目标教学中,必须使教学双方信息开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要沟通,不断增强教学结构的功能;同时,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把反馈矫正,检测评价贯彻始终,使教学工作形成封闭的回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四、读议讲练做的教学模式

1、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拨精讲——学生释疑——学、知、行统一,内化为能力。

2、疑、议、谈、练、归纳五步目标形成模式。

3、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合作讨论解疑——教师归纳整理点拨、精心释疑——创设情境,提供实验演练——小结作业五环节模式。

4、教师精讲——出示提纲——学生阅读解答——组织讨论——归纳总结模式

5、读、悟、导、行模式此外,还有“读、议、归、练”模式和“读、讲、议、练”等模式。

五、实验的效果一年来实施目标教学的实践证明,优化导学达标的模式,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前提下,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我们在不同班级间进行对照实验,就以02——03学年为例,我校高一招收临泽一中招生后剩余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平均分成四个班。其中高一1、2班定为实验班,高一3、4班为对照班,学期终与临泽一中联考中,实验班平均分超对照班18分,及格率实验班超阶级对照班50多个百分点。其中实验班平均成绩接近了与临泽一中平行班平均成绩的距离(甚至有的超过)。由此证明,学生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empirenews.page--]这一课题的实施也培养了教师,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矫治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发挥了积极的有益的作用。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本课题承担以前,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的指导,曾多次组织调研,并举办全县性课堂教学展示和交流研讨,收到了较好的反响,并且纷纷扩散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当然,这一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对几种“导学达标”模式的结合使用还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没有形成一定深度的认识。这些还会有待今后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二篇:读、品、议、评、讲、练六字教学法

旅顺中学高效语文课“六字教学法”(讨论稿)

一、“六字教学法”的内容

读—品—议—评—讲—练

读,指的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教学的要求,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带着要求去读。速读,读准字音,初步整体感知,把握文脉。品读,圈点佳句,涵咏回味。研读,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或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品,指的是在读的基础上和教师的启发下,理清文本思路,品味佳句韵味,玩味写法妙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议,个人或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自自由表达对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看法,达到相互启发,引发思考,深化认识的作用。

评,指的是在全班,由个人或小组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开展对他人意见的评述,阐述自己的看法,不断补充,形成新的认识。

讲,指的是在学生读、品、评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阐述。让学生对关键和重点达成共识。

练,指的设计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当堂通过动笔练习去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教学目标。

二、“六字教学法”的要求

读,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征、课程标准及单元的重点,确定读的具体要求。并让学生速读,精读,研读。也可以朗读,诵读、美读。自读,齐读和分角色读。每次读要有不同的目的,读是为了感知,为了初步了解文本内容。避免盲目地读。读还要有时间的控制,根据不同的读法,确定阅读的时间。

品,要用简练的语言筛选能体现文脉的关键语句,做到把握文本的脉络。同时,做好批注。批注有夹注,题注,旁批,眉批,尾批等。指导读书方法,把方法落实到笔头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议,组织好学习小组,做好小组成员的各项分工。有记录员,有中心发言人,有补充发言人,有时间提示员,有组长组织协调。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分工。各负其责,协调合作。

评,先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对别组人员的意见评论,尽量均衡各个小组的发言。提出发言的时间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简洁明快。

讲,教师的讲是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启发或点拨,讲的是重点,难点和疑点和关键。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绝不代替。教师的讲主要是点拨,要与课堂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前后脱节,游离教学目标。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练,练习的内容要与学习目标一致,而且应该是学生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练要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学生在限时的情况下完成,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意识。

三、“六字教学法”的依据

(1)在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议、讲、练四字教学法的启发下,结合我校语文组多年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经验,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补充完善提出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2)教育理念依据。六步教学法是侧重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整个过程立足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或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去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化 1 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它的教学全过程为:首先学生课堂上自己读书,自己品味,自己议论,自己评议,自己练习。在独自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的形式下,逐步了解文本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构建文本。教师只是起到点拨或引导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读、议、讲、练”之间的关系是:读是前提,品是基础,议是关键,评是深化,讲是启发,练是应用。学生的思考活动贯穿始终。

(3)哲学理论依据。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理论认识首先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产生第一次飞跃,学生从涵咏、意会的“不可言传”达到“可以言传”,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这里的“读”是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也是对文本的感性认识阶段,而后面的“品”“议”“评”“讲”和“练”都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从而达到理性的认识,进入认识的第二个飞跃,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欲望,这两个飞跃的转化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动力。

(4)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认识的基础是经验,它即包括个体早期的各种活动所建立的图示,有包括个体后期的各种社会实践所获得的各种直接的经验(感觉、知觉)和间接的经验(理念、理论)。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首先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自觉思维,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是以整体结构为依据的直接而迅速的认识。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直觉、综合,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在新的问题的激励下,又经过一个过程从而形成新的综合,而六字教学法,从“读”开始,让学生在直接感觉的基础上,经过品、议、评、讲和练的过程,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逐步深化,从而达到新的认识,进入新的综合阶段。

(5)学科特色依据。语文学科从基本技能的角度看,从来就没有离开“听说读写”的技能。这个过程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训练的目标,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学习的显著特点。六步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技能和特点。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看,“感受、领悟、深化、运用”是学习语言的一条规律。指导学生去“读”,这是语言感受的前提,而“品”和“议”又是“领悟”的基础,教师的“讲”又深化了学生的“感悟”,而“练”是在运用中,提升和巩固了学生的认识。它符合语言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四、六字教学法的实施

“六字教学法”是我校语文各种文本教学和各种课型的的母课型。由此,根据不同文本特点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各种子课型。例如文言文教学,就可以“读—议—品—讲——背——写”等。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有所增减,有所调换。各个环节的实施也可以充实,但课型的基本框架不变。教师还可以在实施中不断地补充和发展。总之,根据学校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六步教学法要逐步成为我校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全组语文教师的共识,成为我校今后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提供评价的主要依据,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

戴勇2012、10、31

第三篇:“启、读、议、讲、记、练、结” 结构教学法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以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宗旨,尽可能在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以教师为主导方面,授课前教师要统揽全局,处理好教材,勾画出知识结构网络图,上课时要围绕教材提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在以学生为主体方面,主要体现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学生要认真阅读、熟悉教材,上课时主动获取知识,注意方法论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化,并学会运用。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开始就是“启”。所谓“启”,是指启发性设问,教师通过设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议论教材、边读、边想、边议,达到对所学新知识的初步了解,并留下一些疑难问题以待进一步解决,这就是所谓的“读”和“议”。所谓“讲”,即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所要阐述的事理的高度认知。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强化记忆并学会一些记忆的方法,譬如一些文学常识、名言警句、段章词汇(时间不允许可以课下另抽时间,但课堂应有一些时间)的记忆,即所谓的“记”。接着是“练”,即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最后是“结”,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结论化总结,是理顺知识、强化记忆,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最后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做到:“启”是开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讲”是解疑,“记”是积累,“练”是应用,“结”是整理,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

[基本观点]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的性质决定于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必须而且尽可能做到最优化;发展学生思维是教学的核心。这种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点拨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教学气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合格加特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理论依据] “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1998年第1期《教育研究与美德》)。“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中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重论为方法论,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相融关系,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最优化为基本特征。

[可行性分析] 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一般的认识过程,人是主体,客观世界是客体,主、客关系比较简单。而教学过程因包涵着三个基本因素,即教师、教材、学生,这就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主客关系复杂得多。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也是客体。教师要教好课,就必须设法解决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的矛盾,这就是教师主导论。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是认识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这两个客体,学生不仅学习研究教材,也在研究学习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就是学生主体说。也可以这样说,即将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复合体,那么教材就是客体。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复杂的主客关系,因此,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把握教学过程的实质。教师主导论主要从教师的主体角度片面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说主要从学生的主体角度片面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二者都具有片面性,都没有完全把握教学过程的实质和规律。而主导、主体并重论较为全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应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符合主导、主体并重论这一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师生双方有机、协调地贯穿于整个学过程。

为什么说“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教学法顺应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阶段要求,合乎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感知阶段是学生在掌握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教师的启发、诱导,加上自己读、思、议等活动对所学教材初步上升到理性阶段。理解阶段一般是经教师的重点讲解,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巩固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记忆所学的新知识。当然,记忆还可以通过课外得到更深层次的强化。但是,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记忆时间,并指导其记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记忆是理解到运用的中介,掌握知识不只是为了理解的需要,更是为了应用的需要,正如一台电脑没有输入程序就不会工作一样,人脑不记忆,知识的运用也就谈不上。另外,从培养能力角度讲,巩固阶段不仅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由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分类,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记忆这一巩固环节。运用阶段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培养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变式的运用,并在重视学生应用知识正确性、准确性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速度和效率。当然,上述四个阶段并非如上典排列,可依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作为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而言,应注意学生掌握知识诸阶段的完整性。具体教学中,一般来说,感知和理解阶段问题不大,巩固和运用阶段则较难落实。所以,有些教师课讲的不错,学生也听懂了,但课后一问学生则三不知,这就是教学效果没有落到实处。“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阶段得以完整的落实,保证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之所以科学合理,还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应包括指导法这一现代教学原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管完成授课任务,不注重对学生自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素质教育和一些现代教学方法论都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会观察、记忆、思考、运用和操作等方法。而“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正是体现了教法应包括指导学生学法这一现代教学法原理,也是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所在。

综上所述,“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

[适用范围]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基本上适用于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把这一教学法作为一个僵化的模式去到处套用。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变化,随着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也必然要有灵活多样的“变式”。但是,不管“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的适应性有多么广泛,它都应符合评定教学法优劣的根本标准----最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能达到学生智能最优化的发展。例如,用“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可以首先自学、预习,发现和提出难点;学习体育、音乐、美术可以首先练习动作,模仿教师的示范,发现自己的难点,然后,学生经过议论,质疑,经过教师的指导,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疑难得到解决,很快便完成了从理解知识向转化技能方向发展。[适应课型]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一般适用于讲授新课,对其它类型的课,应因课制宜,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譬如技能训练课、趣味习题课等本身就是训练课,它注重的就是“议”和“练”,其它结构则可适当从简和从略,但必须注意的是“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积极巡视课堂,发现共性问题,辅导学生,指导学生,顾及全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程序与方法]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为实例,其基本实施程序和结构如下:

(一)、“启”

“启”就是启发思维,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开始。教师通过启发性设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提出课题的矛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大脑处于最佳接收状态,属思维的启动阶段。具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划分“启发研究过程”、选择“探究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水平层次的有机联系的问题、素材,另外,教师的表情、态度、语调、节奏等要与课堂内容配合一致。

就“启”这一阶段,教师还要适时采取诸如情景、权威、游戏、猜谜、手势、表情、眼神、色彩、声调、音乐与节拍等这些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适宜于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学习气氛。

如学习新课《荆轲刺秦王》。教师一上讲台,不告诉学生讲什么,而先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让学生用一分钟时间诵读: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此地”指何地?谁别燕丹?作者称颂的“壮士”又是谁?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再亮出“底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板书课题、出处),看看作者是如何生动地再现荆轲这一壮士深沉刚毅、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的,又是怎样赞颂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这一侠义行为的。以诗导入新课,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优美而伤感的爱情叙事诗,情节与情调跟名曲《化蝶》相近。上课一开始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化蝶》这首乐曲,乐曲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到了江南三月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里,学生如乘春风。随着柔和真挚的抒情音调所描述的梁祝三年同窗生活,音乐的美妙也使学生分享了梁祝的幸福与甜蜜。在缠绵的柔情里,学生感悟到了“十八相送”的心心相印。随着乐调沉郁的加浓和打击乐器的骤起,学生明显流露出惊惶与不安,这时教师适时示出“纯真美好爱情毁灭的开始----马家提婚”。随着凝重而沉郁的音响的迭起,学生感到压力的增大和抗争的坚决。楼台相会如泣如诉,悱恻凄婉,唤起了学生无尽惋惜。尾曲琴弦流泻出清澈晶莹的音符,再现了梁祝双双化蝶,在蓝天下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图景,使学生对梁祝悲剧产生了无限的同情,也增强了对毁灭美好爱情的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憎恨。趁着《化蝶》激情学习《孔雀东南飞》,学生很快就分析出主人公刘兰芝不仅美丽,而且善良、勤劳、能干、有教养,并为这一神形俱美的形象所深深感动。特别是兰芝无咎被遣,面对无情无义的婆婆,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精心打扮,悲往肚咽,而见了小姑子却泪流不止,不屈与温良具有极高的美好价值。在“启”这一阶段,教师不能仅简单地掌握一些“启”的手段,还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深入了解学生,为“启”创造条件

教师要启发学生,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自身特点及其积极因素,根据师生己有的条件和可能,提出与学生内心需求相适应的问题,从而做到难易适度、方法得当。

2、善于激疑,启发思维

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有探求矛盾的要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这种教学思想,是认为只有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求知,又想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下,教学活动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智力。

(二)、“读”

“读”即阅读,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基础。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朱自清先生说:读“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从教育实践看,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加欣赏趣味,有利于熟悉语言结构,丰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借于语气和表情表达文章的神采,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刘大櫆《论文偶记》里说:“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以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诵之,神气出矣。”阅读是由少积多,由感至悟的过程,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对阅读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如何加以组织和处理。阅读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理解词句,主要是学习语言,了解其内容,抓住重点,增长知识点。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并不是简单的读,而是带着问题来读,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边读边想。

在读之前,教师已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启”的方式把课文的重难点提出来,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时教师来回巡视,行进间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学生的思维活动沿正确方向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阅读一般采用段章阅读方法(较短的文章可全读),但其首要条件是课前的整体阅读,以利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读”还可以分为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和师生共读等多种方式。

学习优美的散文时,上课开始,让学生看课文,也可以跟教师轻声念。这时教师利用收录机播放优美的轻音乐(针对课文应有选择性),教师凝神听几秒钟后,朗诵那些文章的精华之处。声调飘逸潇洒,无意合乐而丝丝扣合乐调,时轻时重,轻者如耳语,但情致婉转沁人,如微风皱波;重者如山撼,但激情澎湃感人,如天崩地裂。

如教读《听潮》一文的“海怒图”,用兴奋、急促、有力的诵读,突出“力”的强音,来展示大海的壮美与力量,将无声无形的文字读成有声、有形、有力的波涛涌动着的海的画面,读出大海的魂魄,从读中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欢快和炽热,感受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情感目标得以强化。

教师在指导“读”这一阶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好阅读提纲

设计阅读提纲,应把握学生思维的方向,充分发挥提纲作用。

第一、设计提纲的起点是“思”,其内容应逐渐从表象具体到抽象概括,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第二、设计提纲的重点是“抓”,其内容要反映教材的重点、难点,起到给学生提供阅读纲目、要领,引导学生抓住“主脉”进行阅读学习的作用。

第三、设计提纲的着眼点是“练”,其内容要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起到指导学生在联系、变化中运用课本上的思路、方法和动手做题的能力训练。

2、指导学生读要有序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阅读要有顺序。即:先总、后分、再集中。也就是说先通读了解文章内容,接着再按阅读提纲分散阅读,明确各段间的联系,最后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

3、教会学生几种阅读方法

粗读----把文章浏览一遍,扫清字词障碍。读后能把主要内容的梗概、大意复述出来。

细读----逐字逐句的读。读后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把重点、关键词语佳句等圈、点、勾划出来,并能给以透彻理解。

精读----反复阅读课文。读后能明确文章的中心、特点,并掌握所阅读内容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深读----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将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整理。读后要求写出小结和小论文思想心得。

(三)、“议”

“议”即议论、讨论,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关键。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思维的活动过程。讨论是在“启”、“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进行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要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要点,还必须让学生进行讨论。苏联学者雅格德钦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民主、平等、活泼、愉快是创造之芽萌发的温床,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摇篮。”

由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会程度不同,所以同一问题可能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非,以求得正确的结论。讨论同时也改变了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讨论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亲口尝“梨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手、口、眼、耳)和思维器官(大脑),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证明新知识和结论的活动,把对教材的认识层次引向深入。教师在这时的主导作用就是组织学生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此阶段活动形式主要有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我根据课本上所规定的学习重点出了三个问题,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把这三个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讨论。

⑴奥楚蔑洛夫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场的?你能从这一环境的特点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情况吗?

⑵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几次?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这样多变说明什么问题?

⑶这篇小说主要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主要人物的?

之后,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讨论,最后对这三个问题作出正确、圆满的回答。在进行课文总结时,我告诉了学生设计三个问题的思路:一是阅读小说就要注重小说的三要素,尤其要重视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二是注意把握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和文后练习中的问题,这是最方便的工具;三是要注意问题的顺序和题目之间的衔接。使学生在讨论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又如学习《祝福》一文,提出“祥林嫂是怎样死的”问题,学生有“冻死的”、“饿死的”、“自杀的”、“精神崩溃的”等意见。接着让学生各自阐述理由,相互补充,经过边讨论、边思考,最后形成正确答案:肉体、精神、心理的重压和摧残,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维、牢固准确地掌握知识。

在“议”这一阶段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讨论问题力求符合教材重点和学生思想实际

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具有调节议论的方向和节奏的作用,适时把握教材重点,紧扣教学内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要有明确的议论要求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议论要求,认真组织,具体指导,否则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分组讨论时要求小组长先行一步,在开始讨论时作引导性发言,不使议题偏离课文,并把议论中提出的新见解、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要求其他同学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冷静听取和思考他人的意见,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争论和辩论,当发现别人的意见被证明是正确时,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贵在坚持真理。

3、指导讨论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所讨论问题的中心点。恰当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及已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针对讨论题目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鲜明的论点。让学生认识到重在理清思路。

教师要组织好对重点问题的全班讨论讨论题目首先应是从学生中来,而且在学生中要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见解,这是学生对所讨论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其次,讨论题目应同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吻合,这是使学生通过讨论有较大收获的基本保证。在全班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直接参加讨论,但“引而不发”,起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因势利导的作用,使学生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4、教师要有变通能力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哪些必要的引导以及关键处的点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有时也往往始所难料,因而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变通能力,驾驭学生思维方向。

(四)、“讲”

“讲”,即讲授、讲解、讲析,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解疑阶段。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达到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所要阐述的事理的高度认知的过程。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讲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这一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也最高。教师在讲授中应力求熟悉教材,精心设计。内容上要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结构上要求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语言上要求清晰、鲜明、准确、简练、生动。同时,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水平,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讲解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精讲,对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基本不再讲解),要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说明,对一些重点词句、典章要释出处、明义理,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教材充分理解,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高度认知和理解。

如讲解《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全文的重点就在一个“说”字上。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用轻松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乃是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结构层次而言,开篇简洁概括的交代“说”的背景,结尾一笔带出“说”的结果,这都不是重点所在。因为触龙的忠心耿耿、娴于辞令,以及他那处事之谋、劝谏之巧,主要是从这一部分来表现的;赵太后那始而专横气盛、泼辣固执,终而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形象,也主要是通过这一部分来刻画的。突出本课讲读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一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入手,明确哪是重点段落;二要引导学生思考触龙是分几步进行劝谏才达到预期效果的,每一步的意图何在;三要引导学生把握触龙进行劝谏的各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关系,特别要诱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诸如“以子相托”、“媪爱燕后”等谈话内容的隐含信息,以及这些谈话内容与父母应如何爱子这一谈话主旨间的内在联系。

又如讲析《故乡》一文中海边少年闰土的形象时,紧紧抓住“深蓝”、“金黄”、“碧绿”、“银”这四个色彩迷人的词语,动情地描绘海的阔大和圆月的美丽。随着描述,许多同学不由地勾勒出一幅幅有景有情的立体画面,有位同学突然说此时此景的闰土,就是那位海边勇斗老龙王的神勇少年哪吒!由此大部分同学都能意会出这幅珍藏在作者心目中二十余年的神异图画,特别是画幅上的那位神勇的少年,后来麻木、迟钝、木偶人一样的变化。这正是深深挚爱着家乡的作者写下那句名言的动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要为水生和宏儿有新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地探索下去。

教师在“讲”这一阶段,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要有示范作用 教师讲解时要干净利索,精辟扼要,一针见血地突破关键性知识,不可拖泥带水,切忌破句、颠倒等不合语法的现象和不时插入“嗯嗯”、“那个这个”之类。语言要文雅,要饱含情感,要有文味。

2、配合手势和表情

以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表情配合讲课,尽力做到神采飞扬,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3、给学生指明重点与难点

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解,要给学生指明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地把握。

(五)、“记”

“记”即记忆、识记,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中的积累阶段。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强化记忆并学会记忆的方法的过程。

记忆依据人们的活动有无目的任务,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也没有运用有

助于记忆的方法的一种识记。无意记忆具有很大的选择性,那些在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适合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事物,对人的影响就深,就往往容易记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无意记忆的这种特点,努力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无意记忆的效果,不断积累丰富知识。但在一般情况下,有意记忆比无意记忆效果要好得多。所谓有意记忆,是指有识记的意图和明确的任务,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一定的记忆方法进行的记忆。培养学生有意记忆的能力比无意记忆更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学会制定明确的目标,学习时能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在“记”这一环节,教师教会学生方法很关键。方法记忆,即采用各种手法,运用想象、比较、分析、归纳、图表、编歌诀、顺口溜以及抓重点词语和中心句等方法,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快速、准确的提高记忆的方法。

如学习“修改病句”这一块时,教学生记修改方法。可编以下歌诀(《修改病句“十看”诀》):一看语义贯通否,前后矛盾是常病;二看成份残缺否,主干枝叶辨分明;三看用词恰当否,词性词义和褒贬;四看搭配恰当否,主谓谓宾最常见;五看语法合理否,习惯说法要考虑;六看修饰恰当否,定主状谓配合好;七看联络适宜否,关联词语用妥当;八看是否有歧义,表意明确是宗旨;九看否定词几个,单是否定双肯定;十看是否有杂糅,句式单一表意明。

在“记”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识记任务

识记有无明确任务,对识记的效果影响极大。有明确识记任务,就记得快、记得牢;没有明确的识记任务,就记得慢、不牢固。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记忆的基础是联想和联系。理解记忆是在分析多种材料的关系中进行的。把事物的各种关系反映到头脑中,和已有的记忆素材联系起来,建立的联系越多,记忆得越快,保持的记忆越牢。通过理解记忆,所获得的知识不是片断零碎的,而是前后联系,逐步走向系统化。

2、指导学生把识记和试背结合起来

背诵是语文课中一种重要的记忆手段。反复多遍地进行背诵,自然就能熟记。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教师进行讲解后,则要求试背。在试背中,有个别段落、句子背不出来时,再重读。这样反复强化,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强记忆能力。

(六)、“练” “练”是练习、训练,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应用阶段。即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它不单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也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课内练重点教材,练系统知识,练易错、易忘、易混淆的东西。练的题目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当堂练课后复习题,具体作法是将习题放在密切相关的教材之后处理,这样能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还便于根据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利于将教师和学生从繁重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二是练精选的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1----2道。前者属双基题目,其目的是找出知识内在联系和探索解题规律;后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钻研、搜索新知识的能力,深化已学知识。“练”要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力争课内解决问题。通过“练”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抓住解题的要领,明确解题的思维方法,总结解题的规律,熟悉解题的步骤。

设计练习要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多方考虑,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每一道习题要能承担一定的训练任务,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应注意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形式的多样,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这里仅就语文课堂听说能力的训练举例如下:如选择学生敏感的话题,让学生精心准备后,开展辩说;或让学生模拟答记者问训练提问的技巧和应答的得体;也可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每天由一名同学将搜集到的内容课前抄在小黑板上,并由他们进行讲解、评点,每人五六十天才轮一次,负担不重,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则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练”这一环节,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习题要有梯度

练习题的排列要有一个梯度,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层到高层,就是先做基本概念题,再做变换题,后做综合题。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双基,变换题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题练习的目的是理清新旧知识纵横的联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习题、选择练习时要有针对性,以便让学生分清易混淆的知识、概念。

3、习题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能力

练习不要一成不变地用现成的习题册,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要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题量要适中

练习不足对学生学习不利,练习量过大会加重学生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厌学和抄袭等不良现象发生。

5、及时检查落实

无论布置何种形式的作业,教师的检查都必须落到实处,且不拘形式。切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有可乘之机、敷衍了事、滋生不良习惯。

(七)、“结”

“结”即总结、小结,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整理阶段。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结论化总结的过程,是整堂课内容的浓缩,是理顺知识、强化记忆,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最后总结。“结”一般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即让学生通过回忆所学内容、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以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整理、归纳中进一步消化和提高,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知识的合理内涵,熟悉知识的适用范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从各种事实出发,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各种规律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澄清糊涂和混淆不清的概念,而且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结”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

分析比较,加强联系,发现规律,找出关系。

2、注意针对性和全面性

教师要把容易忽视和混淆不清的知识进一步强调,指导学生把新知识进行条理化的全面归纳,把新旧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教学法,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在这一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的七环节是统一的整体,但在课堂实际运用中,其实施结构与程序又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几个环节重新组合。如:可用“启、读、讲、练、结”形式,“启、议、讲、练、结”形式,也可用“启、读、练、结”等形式。另外,“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七环节又不是孤立的,不能“读”只是“读”,“议”仅是“议”,“讲”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要“讲”中有“启”,“讲”中有“练”,“议”中有“记”,教师的启发指导贯穿始终。

“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破除了“填鸭式”的旧教学方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为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并重论”。“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教学的束缚,打破了“满堂灌”的沉闷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纳入了科学化,即教学目的具体化、教学重点突出化、教学方案设计科学化、教学方法选择灵活化、师生双边协调化、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便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因生制宜、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理解力,充分培养学生的智能。

第四篇:问讲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

浅谈“问讲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以《晚游六桥待月记》为例

淮海中学 朱小会

内容摘要:“问讲练”教学模式真正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本文主要浅谈“问讲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晚游六桥待 月记》为具体操作实例。

关键词:“问讲练”

教学模式

《晚游六桥待月记》 一

“问讲练”教学模式产生背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语文教学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几点基本理念: 第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第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第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越来越突出人文性的一面,语文课文文质彬彬,精彩纷呈。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新形势,我们要做好“问讲练”教学模式。“问讲练”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各科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结构随意性大、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不能凸显的教学现状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二

“问讲练”教学模式个人理解

“问”:主要发出者为学生。教师课前,须留下一定的问题,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利用资料书、工具书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如若还有问题不能解决,做上标记。可课前,也可在课堂上把这一问题向老师、同学提问。把学习时发现的问题在课前或课堂上呈现出来。

另外,“问”的发出者还可以是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来问,优化课堂提问。好的课堂提问,一定是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的,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当然,提问不宜面面俱到,要善于选取利于学生理解重难点的问题。

“讲”:最主要发出者为教师。当然“讲”的时间不宜长,大概控时为15~20分钟。“讲”可以是教师自己主讲,也可以辅以学生讲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启发式进行点拨,或按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在“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有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练”:运用迁移理论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指导训练,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当然可以是课堂练习、也可以是课外小练。课堂训练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巩固新知识。课外小练也要注意及时反馈,早做完早知道答案更好一些,甚至可以让学生当时知道结果,这样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 “问讲练”教学模式具体操作

《晚游六桥待月记》在教学过程实践了这一教学模式了。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是一篇短小的古文。本文的教学目标为: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感受西湖春月之美;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理解西湖春月之美。

“问讲练”教学模式操作之前提:要想打造一堂有效的“问讲练”课堂,必须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那么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预习这篇课文,预习任务也很明确。预习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课文诵读、解决字音、梳理课文大意。如果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要做上标记。

用描写、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导入之后,我们就开始认识作者。作者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这一问题由学生介绍、讲解。教师补充作者的美学思想:独抒性灵、不拘俗套。

“问讲练”教学模式第一轮:

问:回归课文,提问学生:有没有还没有解决的字音?

讲:基本上学生都回答没有。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如若发现字音问题,则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予以明确。

练:几位学生读完之后,则全班学生齐读。“问讲练”教学模式第二轮:

问:小组相互交流,针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就讨论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向教师提问。讲: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予以解答。对于古文中常见的重点的字、词、句,重点讲解,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为,有两种读音。两种读音,因不同词性读不同音。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这句中,为,念第四声。词性为介词,翻译为“被”。

这句句式为被动句。译为: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春寒抑制而推迟开放。说到被动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几篇古文中的被动句: “于”表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见”表被动: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为”表被动:梅花为寒所勒。练:几个同学上黑板翻译句子。

其他同学这两句翻译,在积累本上写。余时为桃花所恋。(被动句,“为”翻译为“被”)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判断句)

针对翻译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教师继续讲解。直到学生没有疑问。“问讲练”教学模式第三轮:

问:教师提问全体学生:作者简介中,我们说作者的美学思想为:独抒性灵、不拘俗套。从本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审美情趣?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代表全组发表意见。

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讲解明确:

① 由石篑多次劝他去赏宋梅,袁宏道却为桃所恋竟不忍去,此其不俗之一也;(在这一点讲解中,要穿插讲解古人心目中“梅”之内涵。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赏梅”为文人雅士高雅之举。而桃花经常与女性、爱情相关,桃花似有轻佻之意,“赏桃”在文人眼中似乎不若“赏梅”高雅。)

② 杭州游人多在午、未、申三时游西湖,而袁宏道却认为朝、夕二时,才是西湖最为浓媚的时刻,这又是对时人趣味的一种背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此其不俗二也;

③月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能以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即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诮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练:阅读《湖心亭看雪》。两篇古文都非常短小精炼,同写西湖美景,两篇古文的 作者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故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问讲练”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也成为自主学习的探寻者,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场舞台剧,在“问讲练”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这场舞台剧的主角,教师只是导演。

第五篇: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教学教案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下载读议讲练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职教论文(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议讲练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职教论文(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共5篇)

    “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 我们学校是“农民工进城务工、打工子弟学校”,全校大约80%的学生是农民工的子女,他们为了生计跟随父母,更换学校频繁,独立自主......

    初中数学读议讲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析[5篇]

    初中数学“自读—互议—精讲—组练—检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南部县三清小学 张光明 任教初中数学 10年,感慨颇深,我个人认为能把数学学好的,就 一定能把其他科目学好, 但......

    议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议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翁成福 马锐 来凤县高级中学 445700 摘要: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

    物理教学-浅谈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几点心得体会

    物理教学-浅谈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几点心得体会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计算机多媒体软......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结题报告 长胜中学 肖艳强 一、课题的界定 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ics)、音频(Audio)、视频(Vi......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作用浅谈 郭琎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论文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等方面能......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章丘市刁镇中心中学 孟反勇 摘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二、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