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物理思维
对物理思想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 物理思想是人们在研究物质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世界观。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强调学生螺旋式发展形成科学的物理思想,掌握实验手段和物理思维方法的灵魂。本文认为以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对于高中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物理思想 螺旋式发展 物理教学 1.对物理思想的认识
1.1物理思想是人们在研究物质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世界观。是要通过对宇宙万物真实面目的不断探究揭示来指导人们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形成合乎事物原理的世界观。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观念和逻辑定式,甚至是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物理思想是对物理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理性本质的认识,是物理思维方法的灵魂,对物理的发生、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思想方法”包含“思想”和“方法”两个层次的概念,较上位的是理念、哲学层次的,本文称其为“物理思想”,较下位的是方法、技巧层次的。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物理知识虽然密切相关,但它们之间有区别。物理知识是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所依据的材料和解决问题的结果。物理方法是指从物理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是物理思想的基础,也是物理思想发展的前提,物理思想是一类物理方法本质特征的反映和灵魂,它须通过物理方法表现出来,在强调指导思想时候称为物理思想,在强调操作过程时称为物理方法。譬如守恒,在强调其价值时,我们认其为思想;在强调其应用时,我们认其为方法。物理思想是物理方法的提炼与简化,是“升级版”物理方法。前者是内隐的,后者是外显的。它们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合二为一的,应该是水乳交融,不存在脱离物理知识的物理思想,也不存在缺失物理思想的物理知识。事实上,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是同时呈现的,在教学中,如果把三维目标看做一个坐标系数,教师应该以物理思想为源点,来指导确定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在学习中,学生螺旋式形成物理思想,完成三维目标不是象坐标轴相分离的过程,而更应该是象一个四面锥体一样,以三维目标为三个面,在上升过程渐近靠近统一成一个顶点形成物理思想,也是学习的终点。
但当下,在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下,重物理知识技能,轻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大行其道,物理思想的巨大价值被掩盖,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迷茫。学生学习后,没有形成自已的物理思想,缺少思想的统领,脑子里只留下支离破碎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名称,或公式及解题技巧,没有达到物理课程目标的要求。研究物理思想的渗透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欲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前提就是要厘清头绪,准确深刻地领会物理思想的含义。1.2思想、教育思想、学科思想与物理思想
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只有思想才是永恒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思想的人。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2]
学科思想,学科思想是指由学科专家提出的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思想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学科思想指能够反映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对分支学科发展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基本观念和思想。
物理思想,它是物理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是学习过物理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思想,只有牵住了学科思想这根红线,才能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认识到其中的规律,再“教”知识或学知识,才能纲举目张。
思想是总纲,以教育思想为基础,在学科思想中体现,具体在物理学科思想中实践。1.3不同时期物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物理思想:以物质运动及其与时间,空间,与周围物体的关系及物质本原为研究对象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重视近身事物的具体观察,强调思维逻辑的作用,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察具体物理定律。
伽利略物理思想: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且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世界。他把科学实验方法首次引入物理学中。他运用数学知识首次提出了惯性原理,加速度等概念,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自由落体运动。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获得许多重要发现。他的发明和发现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牛顿物理思想:牛顿的科学观是因果决定论的科学观。在牛顿力学中只要知道质点在初始时刻的位移和速度,根据牛顿定律就可以预言其后时刻的运动情况,这是典型的因果描写。牛顿采用因果性的解释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是重要的一步。爱因斯坦指出:“在牛顿以前还没有实际的科学成果来支持那种认为物理因果关系有完整链条的信念。牛顿建立了物理因果性的完整体系,从而揭示了物理世界的深刻特征。”在决定论科学观的基础上,牛顿确立了他的物理框架,所谓物理框架就是对物理现象解释的一种标准。牛顿框架的核心是力和力所决定的因果性,认为找到了力的规律就是找到了对运动现象的解释。
爱因斯坦物理思想:他坚持了一个自然科学家必然具有的自然科学唯物论的传统,吸收了斯宾诺莎等的唯理论思想以及休漠和马赫的经验论的批判精神,经过毕生对真理的追求和科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求得对自然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的理解,是他生活的最高目标。统一性思想、简单性思想、相对性思想、对称性思想作为科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始终贯穿和广泛
应用于他的科学探索之中。[3]
2.以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2.1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从物理思想的视角和高度来把握高中物理教学,站在物理思想的高度看问题,可能获得“由授人以鱼变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物理思想是打开物理课程之门的“钥匙”。以物理思想统领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师生从纷杂物理概念规律定理公式中跳出来,站在更高的、更系统的视角看待物理课程,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研究真实、典型的科学过程,客观全面地理解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强调在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关注物理学家如何提出科学问题,他们在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环节;关注在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思想方法、研究规范,如何形成了知识系统;关注物理学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天成了什么思想,这些思想又是怎样发展并演进成为今天的物理思想。[4] 2.1.1高中物理学科体系设置的客观要求
爱因斯坦指出:“在建立一个物理学理论时,基本观念起了最主要的作用。物理书上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起源于思维与观念,而不是公式。”由此可见,物理思想观念在物理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爱因斯坦,英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物理体系性强,综合性大,注重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同时,高中物理学科十分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同时学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科间知识学习综合能力。物理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物理学思想上的“危机”都孕育着物理学上的一次重大的突破,而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会强烈地在当代乃至下一代的物理思想方法上留下不灭的印记。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定律或定理的产生往往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而在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总伴随着新的物理思想方法的产生,或用新的物理思想方法作为它的世界观的支撑点。物理思想方法是在物理学各个发展阶段中逐渐萌发出来并成长为这个阶段物理学最重要的,对促进和发展以后物理学认识有突出影响的物理学的主流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既体现在物理学家对他们研究领域和研究工作的思考、理解、认识以及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与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比较、切磋、争论以及逐渐为同行所认可的过程中。在一个时期占有突出主体地位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不仅给那个时期的物理学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且对以后物理理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所以,物理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同时要有物理思想理论指导作用的必要性。2.1.2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保障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忽视了学科思想的教学:强调知识的教学,却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陷入庞杂、零散而缺乏整合;强调解题技巧的训练,却又使学生的技能学习停留于浅表、机械的水平而缺乏创造。而物理知识一般来讲是枯燥的,只有钻入其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境界,才能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进入高中,如何才能保持对物理的兴趣,关键就是能否在“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层面上去学习物理。若不上升到这个层面上学习,物理的知识本身会给学生以“枯燥无味”的感觉,没有了色彩,没有了生气,进而也就没有了对物理的感情。而“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犹如调味剂,它能把学生带到快乐学习的境界之中。物理思想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工具,特别是高中物理:用力学,也只能学的一般,用心学,才能学的优秀。所谓用力的学,可理解为单纯的、机械的学知识,那么用心的学,则是学思想方法、学物理哲学。思想方法、物理哲学是由于物理知识深刻性的引发,而升华到“方法”、“哲学”层面上的思想认识。在此层面上学习物理,回头看一些具体的物理知识层面的问题时,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给物理规律以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以致提高人看问题的敏锐性和正确性。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很多哲学思想来源于物理学科内容,一些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始于物理规律的发现。就是思想方法的问题也是与物理知识交织在一起是分不开的,甚至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揭示物理规律的,是哲学思想向物理学延伸的最好例证。波粒二象性、量子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与思想方法、物理哲学交融在一起。特别是高中物理里面有些知识体系本身是比较深奥和复杂的,对于高中学生,要求系统掌握是不现实的。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时,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之中的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2.2以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 2.2.1高中物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渗透的物理思想有:
一、等效思想。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力的相互作用是等效的思想。等效电路、等效电源。
二、数理思想(包括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在运动合成与分解中,化曲为直思想。
三、守恒思想、转化、转移思想。在能量转化转移过程中,能的守恒,物理学发现的这个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和最普遍的法则,支配着迄今我们知道的从石块的下落到原子核反应以至宇庙的演化等一切自然现象,为我们看待一切自然现象提供了统一的观点。每一种守恒定律,必然有其伴随的物理对称性。
四、对称思想。在电磁场理论学习中,空间场的分布对称性。
五、模型思想(物理模型、理想模型)。质点、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思想。2.2.2螺旋式发展过程策略,形成科学的物理思想
布鲁纳提出“螺旋式教学”,就是采用与学生思维方式相符的教学形式,随着学段的提升,不断拓广和加深学科的内容,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的教学模式。“螺旋式上升”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在要求,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核心追求,通常是课程设计者的指导思想。设计者在课程设计和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注意到了物理学科的螺旋式特征,他们重视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连续性,通过“螺旋式”的课程和课程内容设置,为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创造条件。[6]
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掌握复杂概念、深层知识等系统理论。物理学知识体系螺旋式发展,物理教材初高中螺旋式按排,学生的物理思想、思维能力必须按螺旋式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物理思想进行有效的联系和对比,需要构建螺旋式上升高中物理教学体系,“螺旋式发展”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解水平的阶段性的综合反应,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思想。只有通过螺旋式发展完善物理思想,才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绽放螺旋中心的花朵——伴随学生终身的物理思想。
在物理思想形成上遵循螺旋式发展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开始以前,先全面考虑学生初中学习情况和高中阶段要求,进行高中教学整体规划,对学生的学习物理,形成物理思想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
首先,初步掌握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及思维特点,进入物理思想螺旋式上升的第一快速上升期。这阶段对学生的目标要求是从初中物理的学习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包括初步熟悉进而掌握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形成初步的物理思想。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水平,物理思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适的阶梯,让学生逐步体会初高中物理在知识要求、学习方法和思维特点方面的异同,并慢慢掌握之,逐步形成物理思想雏形。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问题大多是单一的对象,单一的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对思维能力要求高,要有更高的全面完善的物理思想的指导。
其次,熟练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及思维特点,形成比较成熟学生自己的物理思想。牢固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理解物理规律、公式的意义和应用条件。以上目标总体要求宏观表现为学生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环境,从螺旋的快速上升期过渡到螺旋的平衡发展期,初步形成学生自已的物理思想。接着,实现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及思维特点的物理思想的再次转型上升,进入第二个物理思想螺旋的上升期,到高二阶段,充分利用电磁场、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识学习形成学生物理思想的第二次转型升级,以期达到能力的再次大幅上升,全面发展学生自己的物理思想。在电磁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将学生带入“场”的想象中,进入微观世界的思维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最近发展区”的理念,从场的对称性和力学的等效思想分析入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场和微观世界的物理思想,实现物理思想的转换。通过力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内容学习,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既考虑部分又
考虑整体的物理思想,实现物理思想的再次飞跃。体会牛顿经典物理简单和谐完美的思想。通过原子物理的学习,活跃学生的思想,初步实现从经典物理的思想向量子化思想的转变,体会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
最后,高三总复习阶段,是全面实现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物理思想完善的阶段,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螺旋,也是升幅最大的一个螺旋,为进入高校深造,进入更大一个螺旋的学习和研究做好准备。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站在物理学的高度看待力、电、热和原子物理,形成综合能力。既能用牛顿的物理思想运动规律和天地统一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也能用守恒定律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分析解决问题。既能用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问题来思考问题,又能用控制变量全面思考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把握物理知识的这种螺旋式结构,并通过探讨螺旋式结构与物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认清物理学习,思想形成的螺旋式发展的特点,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层次性建构,使学生对物理思想的形成,实现“螺旋式发展”的高效性。2.2.3联系、对比、整体统一形成物理思想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学生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以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思维,思维的作用就是将模糊的、疑难的情况转变为清晰的、确定的情境,也就是形成科学的物理思想,指导物理学习过程。[6]
物理思想是一种智慧,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智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经历,认真感悟过程,自主建构物理知识体系。高中生获得物理思想的基本方式与目标要求是“感悟”。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领悟,有的则是瞬间开悟。学生只有内化物理方法,才能领悟物理思想。
例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科学家的物理思想认识不同对比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提供不同观点之间自由讨论、争论、启发的机会,使学生明白问题出现的思想原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这不单单是知识性问题,它涉及到人平时生活中的观念甚至是处事哲学。不懂物理的人,往往被错觉所左右,如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伟人都如此。就是现在的学生,并不受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影响,但却有亚里士多德一样的认识。以致有的学生一方面能机械的做着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题,另一方面却又违背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学生一旦碰到比较复杂的题则“一定”做错,其实还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思想问题没有解决。牛顿第一定律的思想地位,要远远高于“单纯知识性”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的人文思想,这有利于学生激发灵感,形成专心致志、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学术思想精神。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必须让学生得到更好表达观点的机会,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螺旋
式发展”形成自己的物理思想。3.总结
我们后人应用科学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归纳前人的物理思想,应该依据物理思想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结合教育思想理念,有效融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螺旋式发展”形成科学有用的物理思想。参考文献: 1.倪光炯、王炎森《物理与文化: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3.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爱因斯坦)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rPvJT8cNDcZkaLs86TZVueMoyGEYuHf1ZCsjVxlpnqIDPL_VZ9pELacEYZJ9xQnlxocGD1CCNf2ubIki2dMfkT30K-qe4pQz1SaiF82S-K 4.冯华.以物理观念统领物理教学 《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10 5.夏良英.构建螺旋上升式高中物理教学体系的探讨 《物理教师》2014.9 6.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林锡波 男 中学物理高级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 66337949@QQ.COM
第二篇:开启物理思维的智慧大门
开启物理思维的智慧大门
——河南省信阳高中张春丽
内容提要:“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是解决物理难教难学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培养物理思维,要从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来潜心引领方可成就学生最终的思维智慧。
关 键 词: 物理思维品质方式方法智慧
一、提出物理思维的背景
一位教育家说: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面对高中物理教学,则往往忧喜参半。校园里流传着三句话,第一句:“物理是对学生伤害最大的一门学科”;第二句:“当初就是物理学不好才无奈学了文科”;第三句:“某某同学物理学的那么好,太牛气了”。是的,物理,令人“痛”也令人“牛”。
1、物理的“痛”
物理难教难学,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教师们常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们往往感到头痛万分。仅举几个现象为例:
痛1:太抽象、难理解
物理概念大部分很抽象,如电势能、电势、电场、磁场、引力场:磁通量等;再比如,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学生没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总是很难真正理解。
痛2:太理想,难应用
物理总是采用理想状态或理想整化模型,其目的是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如质点、理想气体、纯电阻等,而现实生活中这些理想化模 型并不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很难迁移应用。痛3:能听懂、用不上
无论老师讲什么,似乎都能弄懂,可是一到自己解决问题时,不是一筹莫展就是一做就错,什么经验和方法都用不上了。
痛4:综合强、难融合高中物理对数理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大量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既要求用函数形式表达,又要求用解析图象表述,而且不同的图象表达不同的物理含义。解决物理问题时,时而要用到函数、微积分思想、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时而要列出很多的方程,而且方程的数目还得与未知量的数目相匹配,还得很有方向地去求解否则前功尽弃等等,如果是一个纯数学的问题学生往往不觉得难,然而一旦用在物理情境中却总难自然融合。
痛5:耗时多、难入门
有调查显示,约有82.7%的学生在开始时对物理学习是有兴趣的,学习也刻苦努力,甚至做了大量的题,但物理就是学不好,于是觉得物理太难兴趣也就减退了。教师体会到物理这门课程难教,往往是总感到学生对物理迟迟不能“入门”,即使是很用功的学生,到了高中快毕业了,分析问题时仍然没有清晰思路,思维往往比较混乱。相反的现象,大凡物理学习不吃力的学生,其共同特点就是能很快“入门”,“入门”之后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学。在做大量重复的题目时,他们有时可能显得“懒”,但仔细观察他们在分析每个复杂新颖的题目时往往推理性很强,思维很严谨,思路也很清晰,可以说他们是思维上的“勤快”者。由此可见,学生物理思维水准的高低直接干系着物理的难易。
2、物理的“牛”
尽管物理的“痛”这么多,大家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物理学的好,脑瓜就聪明”。
匈牙利物理学家乔治.马克斯博士说“物理学的方法经过几个世纪的考验,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物理学的毕业生已被证明他们有广泛的兴趣,有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重视不同领域现实的能力„„也许在每个已问津的领域中都有自己的专家,他们比物理学家更在行,但是,在复杂的、未知的领域中,物理学家应当被认做是最出色的人!”
一直以来,很多行业中搞物理的人也被认做是最能克难攻坚的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智慧。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无论是眼前还是将来,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是他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物理,是令人痛还是令人牛,其关键的区分点就是是否擅长思维!这也是本文选题的重要原因。
二、对物理思维的有关认识
目前,国外的一些思维科学研究较多关注的是思维的品质,受到国外研究的影响,国内也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思维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切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培养措施,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业成绩以及整体的科学素养。
1、我国物理教学大纲对培养物理思维的要求
我国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体现在物理教学大纲的层面上,也是在逐步发展和深化的。1956年的大纲提出了培养解题能力和实验技能;1963年的大纲又增加了培养思维能力;1978年的大纲对培养能力的提法比较完整,并在执行过程中突出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学大纲对物理思维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由此可见,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2、关于物理思维的概念
物理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再通俗一点讲,就是对观察过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等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并反复加工、去粗取精,把感性认识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就是物理思维。
3、关于物理思维的品质、方式及方法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物理思维品质主要包括物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物理思维品质结构中的各要素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作用而达到均衡的发展就构成了物理思维的智慧。
根据思维科学的研究,角度不同,对思维的方式的划分也不同。例如,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抽象思维、物理形象思维和物理直觉思维;根据思维探索方向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聚合思维和物理发散思维;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常规性思维和物理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目的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上升性思维、物理求解性思维和物理决策性思维等等。
在物理学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相对完善的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在成为物理学本身发展的工具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其它学科、社会思潮以及社会生活。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大致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科学推理、臻美、等效等方法。
三、培养物理思维的主要对策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不是顺其自然的事,需要从物理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
来综合设计、构架并实施,否则难有成效。
1、要有武器——渗透思维方法
光一味泛泛地强调培养物理思维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着实的依托 即要有管用的武器才行,这个武器就是要渗透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以下举几种思维方法的渗透。
例1:渗透过程分析法①分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分析分析就是分开来析,各个击破”。
②抓中间:阶段的划分有时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物理过程的转折的中间状态,或者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有时可能是极短暂的过程)。事实上,中间状态往往就是一个转折点,抓住了它,往往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③找关系:从内在联系上把握每一个物理子过程、中间状态的因果关系以及遵从的物理规律,步步为营,在严谨的推理过程解决问题。
例2:渗透因果分析法
①因果对应: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而这些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因果比例关系。学生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②因果互求: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发展多向性思维。
例3:渗透归纳、概括法
心理学研究结论显示,学生认知结构是否理想的标尺,往往就是看是否达到了“三化”(概括化、清晰化和系统化)的层次。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甚至物理问题进行比较、梳理、归纳、概括,寻找其共同的本质的习惯。因为概括化的东西才可能更清晰、更系统,在以后不同的变式情景下才可以一眼看穿本质并迅速解决。例如,解决某一类问题,根本大法是什么,巧妙方法有什么,稀奇方法有什么,容易在哪儿摔跟头,等等,要引导学生的物理思维中不断概括形成自己的一套应对策略。
例4:渗透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例如电与磁的类比、引力与库仑力的类比、卫星系统与玻尔原子系统的类比、重力功与电场力功的类比等等。运用类比的方法常能起到点化疑难、灵感突发、开拓思路的作用。
例5:渗透假设推理法
尤其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通过大胆假设,比如物理过程假设、物理条件假设、临界状态假设、矢量方向假设等等,往往能忽觉柳暗花明,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要有抓手——锻造思维品质
光有武器还不够,还要有使用武器的着力点即要有抓手才行,这些抓手自然就是要针对思维品质的各要素来进行强力锻造。这是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困难点。以下仅举几例。
例1:抓细节——锻造思维的深刻性
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应当把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作为培养其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因为深刻性是其它要素的根基。首先,在常态的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不断纵深理解、全方位理解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所有内涵及外延要有全面精准的理解;在常态的物理现象分析上要引导学生养成由表及里、层层剥壳的递推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纵深发展。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看书、做题等学习过程中养成很抠推理细节的习惯,让学生在一次次严谨的推定论证中学到深刻的思维.这样,就不会再轻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了。再次,培养学生开发物理错题的习惯。剖析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过程中的细节,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特别的对比、归因和概括,学生自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要害和规律,这既是物理思维活动的修正、批判,也是物理思维活动的再深刻。
例2:抓变式——锻造思维的灵活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唯一,许多物理问题的结果也并不唯一,许多看似不同的解决思路、方法物理本质却相同。在常规教学中一定要在变式上做足文章并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一题多变”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敛散的变通性;“一题多解”让思维与方法具有系统的流畅性;“一题多问”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深透的严密性;“多题归一”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清晰的概括性,旧题变新点、新题还旧点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在变换中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选择和优化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也同时锻造着思维的批判性。
例3:抓快准——锻造思维的敏捷性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能够积极、迅速地展开思维操作、调用所学的内容、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敏捷高效地解决问题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至关重要。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学生无论在知识还是在方法上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知结构体系。与此同时,一旦学生的敏捷性受阻,尤其是在一番番苦思冥想又告吹时,即将孕育的将是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因此,适时地为学生再设置一些思维障碍和思维陷阱将非常有利于思维品质层次的再提高。
3、要有通道——介入思维诊断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道路只要畅通,目标就容易达到。我理解的思路,就是所有思维品质得以展示、所有思维方法得以应用的一个通道。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畅通的物理思路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我的一位优秀学生在回答“解物理大题的经验”时,说了句很朴素的话:“就那样一点一点地推,推着推着就推出来了”。这里体现的就是一种畅通的物理思路。
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入门”问题,教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去放大、去解剖,去仔细诊断学生的思维在哪个环节卡壳或脱节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跟踪学生的思路,就要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选准思维的“发生点”起步,在思维的“转折点”上用力,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当教师真正拿出耐心、舍得花时间去听听学生讲一讲他是怎样思考才做出题的,即使没做出题但已经想到了哪一步,细致地去跟踪诊断,学生的很多问题就明显暴露,有公式记错的,有想当然根本不推的,有做题套题的,有考虑不周全的,有主观臆造条件的,有缺乏把复杂过程分解成子过程习惯的,有研究对象相互干扰的、有缺乏耐心推了几步就没信心再推下去的等等,五花八门。走进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对症下药,教师的指导才真正会成为“灵丹妙药”,学生的物理思路被一步步打通了,就像中医上讲的“疏通了经脉”,学生也就自然“入门”了。
4、要有网络——转换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转换是物理思维灵活机制的一个鲜明特点,它要求学生能及时地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向,转换思维的方式,以更简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并解决问题。研究方向的转换、研究角度的转换、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等,学生既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又能对形象的问题洞察出抽象的本质,还
能在这种抽象与形象的逐步渗透中不断孕育着物理的直觉思维,如此不断的训练也同时优化整合着学生的整体思维网络。
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时隔离法与整体法的交叉使用,研究过程选取时全程法与分段法的交相辉映,电路分析时整体法与局部法的有效融合;再比如,短暂过程怎么来放大研究,复杂过程怎么来细化研究;怎样在动态变化中寻找到静态的特征,解决问题时顺向程序性思路怎样,逆向思路怎样,双向交汇式怎样等等,只有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都被激活了,思维网络化的灵动性就会呈现,解决问题时八面玲珑,信息的流畅性、选择性、预见性、批判性甚至创造性都将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用两句名言来结束本文。恩格斯:“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爱因斯坦:“你能不能看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愿我们的物理教学不断散发思维花朵的芬芳!愿我们的物理教学不断彰显思维智慧的魅力!
2012-8-25
参考文献:
1、《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闫金铎主编,梁树森著;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等主编;
3、《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作者简介:张春丽,女,1969年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华中师大物理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新课程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基础教育物理教学研究中心组核心成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中小学首批名师,信阳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1本,主编及参与编写全省、全市高中物理教材及学习资料9本;主持省级、市级重点科研课题3项,在省市级作学术报告十余次。
第三篇:初中物理创新思维的启发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周易》思维与物理教学[小编推荐]
《周易》思维与物理教学
【摘 要】《周易》是一部很深奥的哲学书,人要变得聪明有智慧必须学习它,用它来分析我们的过去、预测将来,把祖国下一代培养成为聪明的一代,智慧的一代,就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易学思想,培养他们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恒古常新;时读时新;道;阴阳对立与转化;创新;预感;思想
岁月流逝,古今中外有什么书能像《周易》一样恒古常新,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含义,时读时新,是我国先哲们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通人事的关于自然规律的智慧结晶。是对世间自然现象与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因此《周易》反映的是自然变化的规律,世间万事万物都要顺天而行,所以恒古常新,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群经之道”,其思想综合了我国古代的儒教、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与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上帝唯
一、真主唯一”明显不同,上帝、真主与普通人之间有着严格的分界线,普通人是不可能越逾社一条分界线而成为上帝、真主的,而《周易》思想是一种混沌思想、平等思想、太极思想,普通人与圣人、贤人之间是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只要你诚心去修身、修炼,是可以成为圣人、贤人的,中国有句古语叫“人人皆可为尧舜”。其中所蕴藏的哲理与智慧是耐人寻味和发人深醒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周易》包罗万象,是一本世所罕有的古代哲学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它,只是不知道而已,有句俗语叫做“道,日用而不知。”《周易》遵循的就是天地自然之道,我们走路时两脚的一动一静、两手的一前一后;吃饭时嘴的一张一合;使用筷子时的一夹一松等等,都遵循着简单的规律进行,任何事物都是顺天者昌,逆天则寸步难行,你见到过谁走路时两脚都离开地面,两手都往同一个方向甩,吃饭嘴只张不合的吗?故不懂《周易》的人是道日用而不知。
《周易》是用两个简单的二进制符号――(1)、――(0)来表示数、二者的重叠变化来储存信息的,阴阳变化孕育大规律、周而复始演预过去和将来,是对各种自然现象与规律的高度简化而抽象出来逐渐积累的形成的国学经典,饱经沧桑,相传至现在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思维明显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西方人把物质世界是唯心的与唯物的,而我国的《周易》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而是介于唯心与唯物两者之间的心唯主心思想。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左脑主思维,右脑主象思维,西方文化是注重左脑发展的形体思维文化,走的是数论的路子;而东方文化是注重右脑发展的取向思维文化,走的是气论的路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提升,以下几方面是我个人学到的《周易》知识与物理学综合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心得体会:
一、《周易》与新课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现代社会提倡素质教育,抛弃以前的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多方面的接班人,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易”道为主干的儒、道、佛中国古文化。江泽民主席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提出了治国平天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天人合一”思想,治国如此,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更要如此,用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去教育下一代,培养下一代,使民族的东西永放光茫。
创新是要以科学方法、合理的想象为前提条件,去猜想末被发现的新事物,最后再以客观存在的事物去证明之,得以求证的猜想才是你创新的东西。
二、《周易》与生活中的物理
《周易》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医学、军事、术算、建筑、物理、风水、炼丹等,物理学只不过是它的一小部分,我国古代的物理造诣很深,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西方向东方学习的时期,随着近代西方文明的日益崛起,西方文明成为人们学习的主流,而东方文明逐渐的抛弃了。历史表明,文化的衰落就代表着民族的衰落,民族的衰落也代表着文化的衰落,现代中华民族的崛起,将带动民族文化的重新崛起。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民族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要注意民族知识文化的教学与传承。
三、《周易》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周易》思维是一种直觉、感觉、意识的右脑思维,而现代人的思维主要是以逻辑的、数理的左脑思维为主,左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右脑其本上末被利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注意学生左右脑的合理利用,把《周易》思维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右脑思维。
《周易》里的八卦采用最简单的二进制数表示,与电脑一样可以储存很多信息,人以群聚、物以类分,八卦,古人为我们编好的八个箩筐,可以装进世间万事万物,八卦有可能是电脑的祖先,莱布尼兹就是受到了我国八卦的启发,才发明了用0、1来表示数的二进制,后来才有人发明了电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其中蕴藏了世间的一切自然规律,万物都依它进行。每个人学《周易》都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由于《周易》是古先哲们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通人事推演而出的,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所以具有普遍性,也是《周易》恒古常新的原因,只要你略知一
二、终生受用无穷。现代有人用《周易》来研究自然科学,发现《周易》中蕴藏有牛顿运动定律和超相对论,由于很少有人能精通物理科学和《周易》,这一发现一直未能引起学子们的重视,以至我们的民族文化衰落,崛起任重而道远,进代的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对《周易》给予了高的评价。物理学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学好物理对以后的学习及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物理知识有许多是可以从《周易》里找到它的影子,教师要能利用《周易》思维进行现代的物理启蒙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周易》是东方文化的经典,堪称群经之首,是我国古先哲们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感知,对开发利用人的右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右脑主控人的感觉、直觉、潜意识的取向思维,是比左脑主控的逻辑、数理思维高一层次的思维方式。人是具有潜能的,潜能就是预感预知能力。现代研究发现,人与老鼠有90%左右的基因是相同的,老鼠的预感是非常强的,能预知未发生的事件,像地震,老鼠是能预知的,所以,地震房屋倒塌老鼠是不会被压死的。人类原来是有预知能力的,只不过后来人类的这种能力退化了,由于古人接触、学习的文化就是易文化,经常使用右脑,所以古人的预感是比现代人强的,现代人基本上不学老的那一套了,右脑比古人退化了,左脑却很发达,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这人呀!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现代很多人认为《周易》是迷信,是古人留下来的遭粕,不应该去学,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你就错了,那是因为你不懂,才说它是迷信,什么是迷信,现代人把“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说是迷信,但是有些从我们的民族文化――《周易》里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周易》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人利用它创造了奇迹,文化极度繁荣,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绝大多数已成为治世名言,并且开创了很多太平盛世,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现代西方文明已发展得很完善,而东方文明却还是一片空缺,作为炎黄子孙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用先人的智慧对一切问题重新思考,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侯新杰.科学教育本质的实现途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J].学科教育.2004(07)
[2]侯新杰.STS教育与物理课程[J].学科教育.2004(02)
[3]刘克文.试论科学的本质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科学.2003(02)
第五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思维是健康人大脑所具有的基本技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思维活动和其它活动一样,总是由个人的某些需要引起的。如果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由需要所引起的思维活动,这种需要称为认识需要。认识需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新问题。此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状态,也就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成为我们广大教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思维情境:
1.通过“存疑”来创设思维情境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都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系列的“设疑——问疑——解疑”的活动过程。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就会引起认识的需要。在每一节新课学习之前,先安排一个自学过程或预习过程,同时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在阅读教材过程中产生疑问。
2.通过实验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编排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真理,然后再来探讨它们的理论依据,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大气压强》这一节教学中,安排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空瓶吞蛋实验、小试管在大试管中逆水上升实验等,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及现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物理史和物理故事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发展的历史是物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物理方法和物理智慧的历史。介绍物理史上的伟大发现、发明和思维进程,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钻研创新精神;介绍物理史上的物理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教学因素。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安培把马车当黑板的故事、牛顿的“苹果落地”故事等。
4.通过生活或生产实例来创设思维情景
生活与生产实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因素,如果能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或生产实例要求学生去解决,就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设计楼梯过道开关、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火箭、测定家用电冰箱每天消耗的功率、自制指南针、自制电铃等。
5.通过激发物理的美感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美学因素极其丰富,物理学天地不愧为大自然赐给的与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美的世界。苍穹彩虹、海市蜃楼,多美的物理现象;汇丰大楼的日光照、光的色散表现出物理学的和谐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理论,充分显现物理理论的深刻简洁美„„物理美不仅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讨、研究新问题的要求。
6.通过揭露矛盾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学也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就能较好地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需要。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晶体与非晶体的互相转化等体现了哲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7.通过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许多问题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由已知通向未知或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的,我们在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求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如浮力知识是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自然延伸、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的深化、分子运动论是热现象知识的微观解释等。
8.通过揭露学生原由认识上的片面性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有些概念和规律,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但还没有认识它们的本质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习这类概念和规律时,可通过揭露学生原由认识上的片面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当然,创设思维情境没有一定的模式,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入钻研教材,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学生,多开动脑筋,定会创设出能引起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思维情境来。
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