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早期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小班早期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我们80%的知识都来源于阅读。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比较迅速,学前期是阅读教育的关键期,国内外有关阅读的各种理念层出不穷,有关阅读的争论也一直都未停止过。在小班分享阅读实践过程中,我边学习,边反思,总结出游戏法、多元导入法、情景表演以及绘画、表演、歌唱、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渐渐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逐步提高阅读的水平,过渡到会自己独立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 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游戏活动,强调的是享受阅读,孩子们可以凭借色彩、图画、声音等途径来理解事物。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学龄前孩子乐于接受的。游戏式、分享式的读书,不但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延伸和扩展至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健康情感的开发。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既是小读者,也是小作者;既是小画家,也是小演员,他们和老师、同伴、父母一起,以书为道具,轻松游戏、亲密共读。所谓分享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应该只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这也是分享阅读所强调的“分享”。
我园小班孩子通过一年愉快的分享阅读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变浓厚了,对图画书细节部分的观察也变完整了,有时还能发现画面中色彩不突出或较细小的事物,大部分幼儿都能较清楚完整地说出自己对图画富有个性的理解,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反复阅读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常见的字、词和简单的句型。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了阅读书名、作者、绘画
者的习惯,学会了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幼儿用完整的句式说话,还会用许多有趣的词语呢,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在孩子身上表露出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从而也发现了分享阅读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好处:适合低龄幼儿学习,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说话,学会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蕴涵着较深的教育价值。我在分享阅读实践过程中,边学习,边反思,总结出一些幼儿既感兴趣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法——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知识经验的准备。
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孩子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孩子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读本的阅读理解。作为教师,应先了解孩子目前所拥有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知识经验有多少,他们还需要哪些信息,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玩与读本知识点相关的游戏,帮助幼儿做好活动前知识经验的准备。如:读本《我的影子》是一本较好的阅读素材,读本中蕴涵着三个知识点:一是影子和人的关系,让幼儿理解人和影子相对比较“高”“矮’;二是理解我们做什么影子就做什么;三是影子怎样不见了。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影子。白天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晚上,在月光和灯光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树影、人影、车影„„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子,影子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阳光下追逐自己的影子,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影子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未必会去留意。他们是不是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影子,是否思考过影子和自己的关系呢?对于影子的形成这一科学现象,让小班孩子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和分析了读本的重难点后,我便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有机地将教材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玩、做、看、比较等多种方法,丰富有关影子的知识,为后面的阅读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前,我先带幼儿到阳光强
烈的地方玩“影子变变变”的游戏,从游戏中让孩子们得出结论:阳光强烈的地方,我的影子比我高;阳光弱的地方,我的影子比我矮;背光阴凉处,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见了;我们做什么,影子也在做什么等。
事实上,孩子在阅读任务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识经验,不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生活经验,还包括在阅读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提示,他们所回想起来的熟悉的汉字、词汇、概念、知识和言语经验等。老师要时刻注意有意识地利用孩子已有的经验,促进当前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一次成功的分享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前期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元导入法——激发幼儿阅读前的兴趣点。
在阅读读本之前,我们可以根据读本的难度、类型和幼儿发展水平等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导入,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
1、根据读本故事的主题,以游戏形式导入。
小班孩子好动、好模仿。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阅读《毛毛虫去散步》前,我首先与孩子们一起玩“手指印画”的游戏,当小朋友们看见我的大拇指能变出毛毛虫、蝴蝶、小鸟的图案后,都觉得既好玩又新奇,他们都想尝试用自己的手指也来变一变。于是,孩子们几个一组,用各种颜色的颜料了变出各种可爱的动物。体验了手指印画的过程,孩子们在阅读大书时兴趣盎然,观察更仔细,思维更活跃,表达更丰富。
2、巧妙地以故事名称引入。
一般来说,故事的标题是一个很好的导入线索,在开始介绍一本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个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如果故事的名称在幼儿的口语中是不熟悉的,可以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举一个例子,以帮助幼儿理解。例如
在阅读故事《淘气的小猫》时,我们可以先问幼儿“什么是淘气?淘气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很淘气吗?为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更能引起幼儿对阅读故事的兴趣。
3、以故事封面、插图引入,让幼儿猜故事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和谈论故事的封面来引入故事,首先引导幼儿先充分观察封面。如《今天穿什么?》读本,我先出始图书的封面,问孩子:“你在图上看到了谁?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手上拿着什么?她拿着这么多衣服想做什么?你觉得这个故事可能讲了件什么事情?”然后,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孩子们此时非常想知道自己所创编的内容与故事内容是否吻合,阅读图书的兴趣就非常高涨,阅读时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
三、创设有趣的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孩子是“活的”,教师也该是“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减少预设的成分,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指导,使活动真的“活起来”。如《化装》(小班下)是一本“活动体验式”的图书,内容领域涉及“社会”和“语言”,图画情节是顺序性——变化性,文字难度一般,图大于文。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阅读”和“体验”作为两条主线,使阅读中有体验,体验中有阅读,两者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整个活动共有四部分组成:以小图形式分析角色特征——化装游戏——大书导读——亲子共读。
在《化装》活动进行时,我在活动室里提供了较多素材,如图书、道具、音乐、表演区等,并创设了相适宜的环境:如张贴多张表演者的妆容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提供不同类型的道具、服装,让幼儿自选表演等。分享阅读强调的是“感受”与“享受”,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到有教师与孩子的碰撞,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有孩子与孩子的交流。我将书中的主要角色前置,用一
个恰当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强化角色特征,目的为下一环节的大书导读减负的同时,情境式的游戏情节,为活动增色不少,它把阅读与体验融为一体,幼儿在体验中学习。为此,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活动前,都应尽量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或探索活动,努力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或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四、大书阅读过程中的提问与回应策略
1、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参与讨论
所谓开放性问题,指的是不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回答,也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它比封闭式问题更能促进孩子进行观察和思考,更有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想要引导孩子们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那么,就可以提细致一些的开放性问题。在大书阅读时,我们往往都会很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图书中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忽视一些“次要”的信息,这些“次要”的信息对于幼儿理解整个故事中的情节至关重要,如《上床睡觉》这个读本中,讲了几个动物在两棵椰子树之间吊了一个吊床,并搭了一个楼梯,小蛇、小狮子、斑马、河马、大象一个接一个上床睡觉,最后床塌了,小动物们都住进了医院。在第一页的图书中,小蛇准备上床睡觉是幼儿马上就能观察到的主要信息,而吊床上依次放的四个不同花色的枕头也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因为接下来要上床睡觉的动物身上穿的衣服的花色和枕头的花色一样。引导幼儿关注这个信息,幼儿就能猜出或通过对比观察中知道该谁上床睡觉了,在培养幼儿一一对应能力的同时,幼儿可以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鼓励幼儿快乐地继续阅读下去。
在大书阅读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发问,去和幼儿交流,而一旦问得
巧,问得对,就能够和孩子产生互动,引发幼儿思考和探究。在这种开放性、启发式的问题下,孩子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而且,在这样的互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习得了阅读的技巧,发展了阅读的能力,真正发现了阅读的妙处,体会到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乐趣。
2、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灵活的弹性反应
从分享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就幼儿的回答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对孩子的回答迅速作出判断。因为过于果断和权威的判断会破坏幼儿进行思考的动机,或者阻碍幼儿说出哪写还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当问题具有很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对于老师来说,对孩子们的回答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孩子口中得到的答案,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个。例如,在《虫虫虫虫爬》这个读本中,我问孩子:“毛毛虫在这儿做什么?”有个孩子说:“毛毛虫在睡觉”,事实上,毛毛虫并不是在睡觉。这时我就把这个答案当作一个可能的答案来接受,说“毛毛虫可能是在睡觉”。然后鼓励孩子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让他继续观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以及把孩子的回答判定为“好”或者“不好”。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回答看成是一种信息加以考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指导。有些时候,在孩子正式朗读之前,并不需要肯定孩子的回答正确与否。通过提问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可以在孩子心中制造一点点迷惑,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预测和故事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否一致,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轻度紧张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阅读。
五、通过反复阅读、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孩子的阅读经验。
在孩子学会独立阅读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创造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活动来拓展阅读经验。例如:如:我教完读本《今天穿什么?》之后,觉得还有许多知识点未涉及到,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延伸活动:
1、游戏:配对。通过让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衣服,然后把不同季节的衣服送到画有四季不同特征的柳树图片上,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使幼儿知道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
2、表演游戏。准备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场合、不同职业穿的衣服实物若干,教师先分别出示各种衣服,提问:这是什么衣服?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季节、什么人物)穿的?然后,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进行表演。如:四名幼儿分别穿上春、夏、秋、冬穿的衣服,进行自我介绍:春天天气暖和了,我穿上了薄毛衣;夏天天气炎热,我穿上了小汗衫„„然后,四个小朋友齐声说:“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同样方法表演不同场合、不同天气、做不同的事情穿不同的衣服以及不同职业的人穿不同的衣服。
3、美工制作活动。幼儿通过粘贴、绘画、拓印等形式装饰了四季不同的服装,并制作了夏天的太阳帽、小拖鞋。
4、穿衣服比赛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趁机组织幼儿开展了穿衣服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堂好课不在于活动设计多么新颖,而在于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从现场的信息反馈中,发现某些特别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的孩子,并在集体活动结束之后,立即展开拓展延伸活动,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做到这点,首先应具有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因此,绝不能上完一个活动就了事,而应该保持一种敏锐的觉察力,有针对性地去处理好一些集体活动中无暇顾及的个性化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幼儿园在进行分享阅读时,首先应该教会幼儿如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其次,分享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早期阅读方法,特别强调尊重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组织幼儿阅读时,教师要积极地通过鼓励、赞扬等方法促进幼儿进步;应以“开放性提问”、“情景表演”、“图画讨论”等多种引入方式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并以灵活多样的游戏和拓展活动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体验轻松愉快的氛围,体验和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通过有效的大书阅读和理解,孩子们会渐渐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逐步提高阅读的水平,过渡到会自己独立阅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第二篇: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阅读是发挥幼儿的想象的主要方法;阅读能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能力;阅读是幼儿了解社会及生活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使幼儿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快乐。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3―6岁是儿童口头�Z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如何更好地培养3―6岁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8437.htm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教学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30-01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这些年,通过对幼儿早期阅读的不断学习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幼儿的语言是一项终身技能,需要我们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培养。在幼儿园活动中,老师应当增强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良好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对我们未来的工作也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创造优质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1 提供适合幼儿阅读的材料
现在,我们能找到许多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言语一般是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的文字代码,鲜艳的图案、有趣的动物、多变的图形都是他们的最爱。多种多样的读物可以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也可以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早期阅读的材料不应该以数量取胜,而是应该选择材料的质量,一本绘本通过多次阅读也能让幼儿得到许多不同的感受。结合幼儿园开展不同的主题,我们也会在阅读区投入相关的读物,如:在开展小班主题《六个好宝贝》时,投入绘本《可爱的身体》《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身体里面有什么》等。
1.2 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阅读场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活动区内的阅读区,幼儿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是孩子的阅读场所,幼儿园的各个地方都应该为孩子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午餐后,孩子们喜欢去走廊里晒晒太阳,我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绘本,有时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一个故事,有时是几个孩子一起分享一本书。在幼儿园的走廊里、楼梯边上老师们都进行了绘本的推荐和一些绘本人物的展示,我们班里的孩子在看到认识的绘本人物会高兴的说出这是谁,以及他身后是哪个发生的故事。开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2.1 加强对幼儿阅读的引导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孩子们对阅读接触较少,在阅读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书本拿反、不会一页一页翻等。笔者在孩子们自由活动、午睡前、离园前等时间与他们一起进行阅读,利用投影仪给孩子们进行展示。在孩子们用餐后,笔者会请孩子们自己选择班级里提供的图书或者是孩子们自己带来分享的图书进行分享阅读。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自由交流并互相交换图书,这是幼儿之间有了更紧密的互动。在讲故事的时
候引导孩子们观察封面、环衬,再一页一页的进行讲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幼儿进行阅读的时候,笔者会有意识的向幼儿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观察和理解,改变幼儿自己阅读的无目的性。
2.2 通过图片、动画等引导幼儿
孩子们进入中大班后,对阅读有了一定经验,于是笔者在阅读区的门口我们张贴了一张“我会这样做”的图片,通过图片上的小朋友的动作,让孩子知道阅读时的一些好习惯:轻拿轻放、一页一页翻、不撕毁图书等。孩子都十分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班级的图书区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孩子们扩展了阅读面。过了一阵子,我们班的孩子都十分喜欢参与阅读活动,阅读区也变
成了班级中的热门区角。这样有目的和计划地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保证了阅读材料的定期更换,并给了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幼儿能够将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活动中。
2.3 家园共同配合
幼儿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时,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开展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阅读,通过照片分享、家长老师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为了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了解阅读对幼儿未来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家长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逛逛书店,和幼儿一起选购他感兴趣的读物,帮助幼儿养成爱看书、经常看书的习惯,这样孩子在家长潜移默
化的用乡下,也会爱上读书这一活动。重视家庭阅读,让幼儿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引导家长在家每天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家长进行适当的讲解与提问。这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家长也能通过亲子阅读活动了解幼儿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可以进一步的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幼儿进行阅读。如,在进行主题活动《图形宝宝》时,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自制绘本,在班级内展示家长与孩子的绘本作品,并进行绘本故事内容分享;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将有意思的绘本传阅到每个家庭,请家长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第三篇: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
浅述早期阅读教育中的教学策略
[摘要]早期阅读教学需要科学的策略,它们包括联想策略、语义策略、复述策略、表象策略等。
[关键词]早期阅读;教学策略
近年来,早期阅读逐步受到国内外幼教界的广泛重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首次提出早期阅读教育的观念。目前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早期阅读能力在3-8岁就形成了,而人的阅读发展又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的发展:一个是阅读技巧的学习,另一个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方法的学习。一般来说,8岁以前的儿童最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技巧,这样他们在以后就可以通过阅读去学习各学科的知识,获取各方面的经验。因此,在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孩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然而,儿童不是天生就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运用教育策略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运用教育策略,深入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探索和研究,以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
一、运用联想策略,开展前阅读活动,引发幼儿关注书面语言
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联想策略指的是向幼儿呈现具体直观的事物,引发幼儿推想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换句话说,就是启发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相似、对比、接近、关系、配对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借助具体直观的实物形象,感知实物与汉字相似的结构,推测并阅读汉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活动范围的增加,孩子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越来越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越来越多,一旦出现新的信息,很快就能引发他们的经验联想。例如:在学习儿歌《伞可以做什么》活动中,教师先出示汉字“伞”,启发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实物伞,引导幼儿观察实物“伞”的结构,感知实物伞的伞面、伞柄、伞撑以及汉字“伞”的相应结构,很快,幼儿都能够对实物和汉字进行比较,发现实物和文字之间的相似关系,并能正确地阅读汉字。这种经验的获得有利于幼儿产生探索文字的好奇心,实现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
(二)采用看图匹配现代汉字的方式,使幼儿了解汉字的含义,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图片是一种直观的书面语言信息,具有图解文字的功效,因此,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借助于图片经验采用文字配对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联系,能达到理解和阅读的效果。例如:早期阅读《从图画到文字》活动中,我们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象形文字和现代汉字,如:人、山、水、火、月、日等,采用看图匹配阅读汉字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观察简单的图形标记、象形文字以及现代汉字,感知图片与文字标记的相似,并尝试判断推测汉字的读音和含义,了解文字的起源,增长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幼儿还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热情,从而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汉字的阅读兴趣。
(三)采用观看表演的方式,理解阅读内容,感知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和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具体形象的表演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阅读的内容,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早期阅读《早上好》,教师采用操作表演的方式:让身穿不同服装的四国娃娃玩具逐一边鞠躬边用不同的语言问候早上好,使幼儿通过视、听两方面感知动作、含义和语音。孩子们对外国语言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地模仿学习中、英、德、日四国问候早上好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了四句问候语,知道它们所表达的共同含义,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服装文化和文字结构,而且能感知到书面语言文字和口头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二、运用语义策略,引导幼儿探索识字规律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早期阅读不是进行专门的认读汉字训练,但是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阅读经验将有利于幼儿识字。语义策略就是指在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对其进行语义编码,从而提高识记效果。
(一)观察相同偏旁的汉字,初步了解构成汉字的简单规律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例如:认识常见的“口”字旁的汉字,采用出示唱歌、喝水、吹蜡烛、吸饮料等动作图片,并结合出示相关的汉字,启发幼儿阅读图片,理解含义,尝试推测认读相应的“唱、喝、吹、吸”等汉字,知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字旁,都与嘴巴的动作有关,这样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汉字的识记效果,还能引发幼儿猜测“口”字旁的其他汉字。将这个经验延伸扩展,我们还开展了认识“木”旁字、“宁”旁字、“足”旁字等前识字活动,这些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能帮助幼儿了解形成有关书面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出现的汉字开始特别关注,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会主动地认读周围环境中的汉字,并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猜测不认识的汉字,可见,幼儿阅读汉字的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二)认识自己的名字,感知姓名、口语与具体幼儿的关系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逐渐对自己的名字感兴趣,认识和学写自己的名字渐渐成为幼儿的需要。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关注自己的名字,例如:观察值日生安排表、评比栏、幼儿美术作品、幼儿操作材料上的名字,使孩子熟悉自己名字的结构。此外,我们还组织大班的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关注同伴的名字,哪些小朋友的名字是一样的,哪些是自己熟悉的汉字,使之成为有意义的过程,培养幼儿乐意观察姓名,知道名字代表某一个具体的同伴。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学习写自己的名字。在幼儿园教师也会给幼儿提供写自己名字的机会,并关注孩子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运用图夹文的形式,尝试通过图片语义,猜测书面语言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只凭口头语言的传输欣赏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图夹文的形式向幼儿呈现完整的阅读材料,能为幼儿阅读书面文字语言提供直观形象,为幼儿今后独立阅读书面语言起铺垫作用。
图夹文是将书面语言中的关键词语,用小图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小图片可以放在相应的文字旁边,也可以替代相应的关键词语。小图片实质上成了书面语言文字的直观标记。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能根据图片的性质对其进行语义编码,很快就在图片、文字和口头语言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从而帮助幼儿了解书面文字的内容,感受作品的结构,有序地记忆并讲述材料。例:童谣《小板凳歪歪》――小板凳歪歪,上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上面坐个奶奶„„这篇童谣朗朗上口,简练易懂,我们在每一句童谣的关键名词旁边配上相应的图片,虽然幼儿不认
识文字,但旁边的小图片直接暗示着这些关键词语的内容,这样,幼儿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感受到儿歌句末与句首重复连接呼应的关系,同时这些图片还可以帮助幼儿记忆和把握儿歌语言的顺序,为幼儿以后独立、自主地阅读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观察和学习相应的汉字,有利于幼儿对书面文字的关注和朗诵
有趣的图文并茂的故事、有实在意义的文字,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例如:阅读故事《国王生病了》,讲述一个国王生病了,医生建议他多多运动,并开了一张运动计划表,教师重点引导幼儿阅读运动计划表上写有“星期一――星期日”的汉字,并向幼儿提问:医生给国王开的运动计划表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相应的汉字后面画上简单的图形,如:“星期一”的后面画一座山――表示爬山、“星期二”的后面画一匹马――表示骑马、“星期三”的后面画波浪――表示游泳等„„在文字和图片的提示下,引发幼儿的口头语言以及表征意义的联想,从而有利于幼儿逐步认识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后来还能边阅读运动计划表,边表演相应的动作。这种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综合式阅读联系,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运用复述策略,培养幼儿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
复述在幼儿阅读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过多枯燥无味的复述,易造成幼儿负担过重、注意转移、失去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只有科学地运用复述策略,引导幼儿通过默读等内隐的或诵读等外显的练习,以及用自己的言语记述学习材料,才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一)选择重复的阅读内容,有利于增强幼儿阅读的效率好的童话故事,和历史悠久的民间故事一样,情节中往往有重复出现的结构,这些特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占帮助幼儿建立对情节发展的预期,有利于幼儿记忆和复述。例如:童话《小房子》讲述了一只小老鼠和四个逐一出现且大小不同的动物朋友住进小房子的故事,动物们的语言和动作相同,只是住进小房子里的人在不断地增加。阅读和倾听这些重复对话和情节,成人可能会觉得单调,但是,幼儿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并且乐此不疲,在重复和预期中,他们能够较轻松地跟人和复述,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二)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开展有效的复述活动,能维持幼儿对学习材料的注意,有助于幼儿将学习材料保存在记忆中
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特点,我们经常采用以下五种方式:
1.自主阅读复述。例如:幼儿独立阅读、结伴交流阅读、以小组的形式轮流阅读等方式,能让幼儿接近阅读材料,初步了解阅读内容,体验和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
2.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故事《我被亲了好几下》,根据画面文字内容“爸爸亲妈妈一下”“我的鞋子亲石头一下”“我的头被鸟大便亲一下”„„配―上相应的动作画面,让幼儿边听文字讲述,边逐一观察欣赏动画画面,从而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情景,有利于幼儿正确地复述阅读内容,对以后开展的仿编活动也能起积极的引导作用。
3.借助提问的方式,建构起复述的提纲,帮助幼儿掌握复述的要点。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小房子》过程中,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谁来了?――它看见了什么?――它说什么?――小房子里的人说什么?――后来怎样了?使幼儿根据提供的线索,清楚有效地复述阅读材料。
4.在幼儿基本了解阅读内容后,师生分角色复述阅读材料中的对话或情节。教师与幼儿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5.幼儿扮演角色,在表演活动中愉快地复述文学作品。例如:在幼儿熟悉《小房子》故事后,教师可以用玩具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小房子,并提供相应的动物头饰让幼儿扮演角色,用身体语直和口头语言表演复述故事;还可以利用木偶、指偶扮演小动物表演。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多重能力得到培养。
四、运用表象策略,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
所谓表象策略是指引导幼儿依据文字材料的表述内容进行绘画、图解或在头脑中将学习材料形象化,然后再根据形象材料的内容进行语义概括,这样在大脑中便会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搭配(语义和表象双重编码),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一)通过阅读有趣的故事画面,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前书写描画活动,培养幼儿对前书写活动的兴趣
在前书写活动中,我们采用有趣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描画或练习简单的汉字笔画,例如:添画栏杆“I、―”,鱼勾“』、[”,鱼刺“/、\”等,通过轻松愉快的书面描画游戏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增强幼儿写写画画(近似于书写)的经验,培养眼手协调,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孩子终生学习打基础。
(二)尝试用绘画或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尝试与同伴合作制作图书,建立起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逐步培养幼儿书面表达的能力
例如:故事《国王生病了》,在幼儿阅读医生给国王制定的运动计划表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给国王制订运动计划表。7人为一小组,每组有一套写有“星期一――星期日”的汉字白纸,启发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鼓励幼儿想出一个运动项目画在纸上,例如: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等,最后,将幼儿的运动计划订成一份完整的运动计划表,让幼儿按照星期一――星期日的次序,在小组或集体面前交流计划表。如此,引导大家愉快地投入阅读,充分体验阅读和交流的快乐。
(三)依据原有作品的结构,进行迁移和仿编,并学习用图夹文的书面表达方式仿编故事和诗歌,为幼儿学习用书面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提供路径
例如:诗歌《秋天的颜色》――菊花(图片)l兑:秋天是黄色(黄色标记)的。枫叶(图片)说:秋天是红色(红色标记)的。松树(图片)说:秋天是绿色(绿色标记)的。大地(图片)说:秋天是彩色(多种颜色的彩色标记)的。师生共同观察、阅读图夹文形式的诗歌,了解诗歌运用文字、图片和标记的表现方式,为幼儿进行书面表述扫清了障碍。然后,鼓励幼儿参与仿编诗歌,并启发幼儿也运用图夹文的表现手法记录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操作材料:xx说:秋天是xx色的。让幼儿在纸上能够大胆地进行仿编表述。如:苹果(图片)说:秋天是红色(红色标记)的。梨子(图片)说:秋天是黄色(黄色标记)的。„„还可以将幼儿仿编的诗句订成一本诗歌集《秋天的颜色》,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在图书区、在爸爸妈妈面前讲述自己描写的诗歌。这一张张图夹文书面信息里,蕴涵了孩子们对阅读的理解,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的关注,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展示了孩子们大胆的笔触,标志着孩子们的语言阅读综合能力正向着书面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运用一系列多元的教育策略,不仅能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习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而且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小班语言教学策略
浅析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策略
编码:14014 研究类型:B3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3、4岁的小班幼儿是接受普通话等语言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该年龄段是幼儿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语言的发展总是和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的。儿童在发展认知能力、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过程中,语言发展才具有了动力和原由。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有限,大多数幼儿在语言表达上不够准确甚至只会说短语在与别人交流方面有一些困难。很多孩子听不懂老师讲的普通话,也不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小班语言教学的具体实践主要通过教师灌输一定的词汇和模板造句实现,忽视了语言的自发性形成与交际性形成。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参加各种语言活动,学习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恳求。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环节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为幼儿真实而能丰富的语言环境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
【关键词】语言教学;幼儿园小班;语言环境;日常生活;早期阅读;规范语言榜样
一、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是幼儿语言开始规范化的基础教育环节,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开始获得大量词汇,还可以使其为中大班,乃至整个小学的全面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与人交往。
(一)搭建情境,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气氛和情感氛围的总称,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儿童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具体而言,在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一般可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和问题情境来实现情境的搭建。
首先,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以游戏的形式为儿童搭建一个情境,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自然地体会相关的概念和经验。
如在小班儿歌教学活动“五只小鸭”中,由于儿歌内容重复的词语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数字变化规律,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手指游戏,并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有五只小鸭爱玩水,沉下去浮上来少一只,小鸭的妈妈嘎嘎嘎,四只小鸭游回家;有四只小鸭爱玩水,沉下去浮上来少一只,小鸭的妈妈嘎嘎嘎,三只小鸭游回家„„”通过有趣的手指游戏让幼儿非常自然地感知了儿歌所描绘的情境和蕴含的数字变化规律,为幼儿感知和理解儿歌内容,并初步学念儿歌,搭建了有效的情境。
其次,教学强调儿童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应以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支持,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因此,不断提出挑战性任务,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并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
(二)借助图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示”作为幼儿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中介因素,在抽象的语言符号和语义内容之间建立了一种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表现的方式,以其形象、简洁的特点,将抽象的文学作品直观化,为幼儿理解、学习、掌握文学作品搭建了平台,从而促进了幼儿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发展了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快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来让幼儿接受并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发展幼儿语言的倾听、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和积极互动的,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举手发言的幼儿缄默不语时,有的教师一顿训斥“以后想好了再举手"。这样久而久之便会造成消极后果,导致幼儿变得不愿举手。其实,当幼儿举手发言而答不出来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原因,给予积极的策略支持,出现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情况时,教师可用分组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说话欲望。另外,对于能够积极举手发言的幼儿,教师应适时以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多给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敢说、喜欢说的倾向。
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以简单为主,不会把话说得很完整,很规范。但幼儿善于模仿,教师要鼓励孩子多模仿。在生活中鼓励他们多与成人交流,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依据小班幼儿喜欢被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想说、敢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的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
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亲自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
如: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又如:吃香蕉时,先不让幼儿剥皮,而是让他们拿在手上观察。并提问:“香蕉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呀?把它横着放像什么?竖着放呢?”
四、为幼儿树立规范语言的榜样
语言是先吸收,然后再模仿而成的,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孩子们,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就像是成人的一面镜子,你哭他哭你笑他笑。
(一)语言要轻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尖声叫或者扯着嗓子大声说话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们会大嗓门说话?是不是平时成人对他们的语言刺激也是这样的分贝,怕孩子没听清就大嗓门说话。然而,声音越大孩子们的注意力越不集中。老师应根据课堂情况,有意压低声音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理解老师所授内容的主要意思。另外,聆听轻柔、优美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孩子乐于倾听,也只有学会了安静地倾听才能学习别人的语言,了解如何去表达。
(二)语言要清晰,指导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当孩子说不清楚时,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如老师在教授小班语言《毛毛虫》这一课时,老师问:“毛毛虫第一天吃的什么食物?”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食物吗?此时,孩子对老师这一要求很容易做到,他们会很顺利地说出。或许你会觉得很麻烦、很累,但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一点都不会拒绝说这些话,因而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建筑在爱心上的耐心是值得的。
四、我们要为幼儿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进行小班语言教学中发现,有些幼儿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除了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提醒家长注意日常生活的用语规范,他们是孩子的第一导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使用语言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自由、轻松,充满着爱和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能力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被教育教学范畴视为重点培养能力之一。为促进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育,幼儿园需根据孩子的兴趣设立专门的图书室,以及班级图书角。教师适当的给予孩子启发、鼓励,可以更好的辅助孩子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绝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断、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课程。我们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尽量真实的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论文2013 [2] 努力创造良好的幼儿语言环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 现代幼教
第五篇:小班早期阅读《上床睡觉》
小班分享阅读《上床睡觉》
设计意图:
《上床睡觉》是分享阅读中一本非常经典的读本,同时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读本,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有画面的直观信息,有隐藏其中之一的推理信息,有可供想像的开放信息等。它主要讲了很多小动物上一张吊床去睡觉,直到吊床掉下来,动物都住院了。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么多的内涵,如何在一次活动中合理有序的展开呢?由于本活动是第一课时,我主要挖掘的是孩子们的推测空间。让幼儿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也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是解决一一对应,能根据动物衣服的花纹和枕头配对。开始部分我先展示动物图片的形式,让他们观察动物的衣服,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幼儿从视觉的角度很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体会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每个动物的身后还放了梯子,为引题做铺垫,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次活动目标之一是幼儿观察图画中呈现的细节,来推测相关情节,学习如何利用图画线索读图。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教学,不断地抛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幼儿置身于故事的情节之中,所以当看到每一页时,我都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去引导幼儿读图,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来全面地、自由地、自主地观察画面,而不是用“狮子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呀?”这样一些指向明确的问题来框住幼儿的思维,而是问孩子们:狮子上去后可能会睡在哪里呢?为什么?因为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得到的东西,比老师明确要求后观察到的东西,要有意义,有价值得多。对于那些隐藏其中的推理信息,我则是用强烈的反问来激发幼儿的推理动力,(如幼儿说到这是个鳄鱼医生),我就反过来问他:“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它是个医生的?”让幼儿根据鳄鱼的穿着和配件来推断出它是个医生。
另外,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我还注意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提问,有时候幼儿观察不到的东西,我不会直接用明确的提问来让他们告诉我,我会用一些动作、表情等手段来辅助他们,激发他们。比如第四页,我要让小朋友通过观察小动物的表情,来猜测它们的心情如何,可是画面上小动物的表情并不是很明显,大部分幼儿是观察不到的,于是我一边提问,一边学着小动物的样子,做出很害怕的表情,这时候再让幼儿来猜测小动物的心情,小朋友就会受老师的启发,往比较合理的方面去猜测了。
阅读活动是孩子解读->体验->表达的过程。尤其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环节,为了巩固句式“谁上床去睡觉”我让幼儿进行了情境体验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扮演故事中小动物戴上胸饰,一边说句式一边站到椅子上做个造型上床睡觉,整个过程的前后呼应以游戏情景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故事的情景中,以自身的体验,获得了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此外,本读本还涉及到其它领域的知识,我想在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中保证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延伸更多的学习内容。
小班分享阅读《上床睡觉》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在游戏中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2、理解一一对应,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动物体形特征。
2、材料准备:大书、《上床睡觉》PPT、小动物胸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胡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图片,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穿了什么颜色和花纹的衣服。(引出梯子)它们这是在干什么呀?要爬到哪里去?
二、观察分析大书画面
1、播放PPT1(吊床),瞧,这是什么?原来它们想上床去睡觉呢。这张床跟我们小朋友睡的床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这张床是用网编织成的,两边分别绑在椰子树上,叫吊床)吊床上还放了什么?有几个枕头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这些枕头的花纹都一样吗?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⑴出示第一页,谁会第一个上床去睡觉?(小蛇)小蛇是怎么上去的?心情怎么样? ⑵出示第二页,小蛇刚刚躺好,接着又来了一个小动物,它是谁?(狮子)它上去后可能会睡在哪个枕头上呢?为什么?
⑶出示第三页,小狮子上去后,到哪儿睡了?小朋友们猜对了吗?两只小动物正准备睡觉的时候,谁来了?你怎么知道会是小斑马?小斑马也来了,它是怎么上床的,小朋友能不能来学学小斑马上床的动作?
⑷出示第四页,接下来会有谁来睡觉呢?(河马)为什么?你们猜对了吗?真棒,还真是河马,它的脸上有什么表情?小蛇和狮子看到河马要上床,它们什么表情?会对河马说些什么呢?河马这么重,上床睡觉后吊床会变的怎么样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河马最后会上去吗?
⑸出示第五页,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上床睡觉的小动物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怎样?(一个比一个大、重)猜猜比河马还要大的动物会是谁呢?(大象)哎呀,大象也来睡觉了,动物们欢迎它来吗?你从那里看出它们不欢迎的?为什么?如果大象也睡到了床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⑹出示第六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砰,吊床„„它们都„„动物们好害怕、好紧张,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动物摔下来害怕的样子。动物们摔下来以后会怎样呢?
⑺出示第七页,咦,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这是医院?动物都怎么啦?它们哪里
受伤了?受伤了应该怎么办?迁移幼儿受伤后的经验。
三、师生共同阅读大书
1、这个故事有趣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这是封面,这本书的名字叫《上床睡觉》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看看都有谁来睡觉了?结果怎么样?我们翻到第一页,四、故事表演。
现在,动物们都出院了,它们想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你们欢迎吗?瞧,就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呢,让我们一起带着小动物来表演上床睡觉吧。请小朋友把动物胸饰夹好,在每一个小动物去睡觉的时候,一起说XX上床去睡觉,并站到椅子上做一个造型,最后砰地一声小朋友从椅子上轻轻地跳下来,不让自己受伤。老师扮演鳄鱼大夫:“啊!今天没有一个小动物摔伤了,我可以去睡个好觉了。”
附故事:有一群小动物刚洗完澡,穿上漂亮的睡衣,准备上床睡觉了,小蛇最早到,它刚一上床,小狮子也来了。正当两只小动物准备睡觉时,小斑马来了,接着河马也来了,眼见着床慢慢地往下沉,这时最大、最重的大象也正慢慢地往床上爬去。结果,砰的一声,小动物们全都重重地摔到地上,住进了医院,小蛇的身体受伤了,小狮子的胳膊受伤了,斑马的腿受伤了,河马的头部受伤了,大象的鼻子受伤了,在鳄鱼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小动物们很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