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学习篇、道德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二单元
拥抱多彩的夏天
1、闲居初夏午睡起(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有 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5、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三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一、二)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第四单元
倾听秋夜的虫鸣
1、秋月
南宋
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寒夜
南宋 杜耒(lěi)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霜夜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第五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三、四)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
史,全在兹。
第六单元
追随诗人的脚步
1、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2、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花影
谢仿得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登山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5、题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第七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典籍篇(一、二)
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第八单元
寻找诗人的身影
1、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5、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二篇:二年级国学
二年级第一课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 的感情。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 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 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 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 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三、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 老师同学请教。
② 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③ 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④ 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⑤
⑤练习背诵。
二年级第二课
别董大
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 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 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 听。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 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齐读课题。释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探究诗意,感悟诗境
理解文路: 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学习写景的句子。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天、雁、雪)随机知道学生读好相关的语句。教师评:同学们修改的真不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呢? 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 情感呢?(凄凉、悲苦)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 1、2 句。是否这首诗就是带着这样悲情呢?往下看,谁来做高适,劝勉一 下董大?(指名读)评读。说说高适
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补充介绍背景,其实年轻的高适正处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 境地,这一局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自勉)虽然董大的才能暂时不被世人所喜欢,但有才华的人不愁找不到知己、伯乐。作者的劝勉充满了亲情,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板书:豪情满怀)
练习背诵
二年级第三课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 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 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 柳枝。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青天蔚蓝色的天空。鸣鸣叫。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含包含。泊停泊。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 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 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年级第四课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 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 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 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 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
3.指读:读诗还 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4.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 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 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 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 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 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 《诗经》中有“春日迟 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 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 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 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 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 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 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 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 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
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 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 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 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 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二年级第五课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教师板 演。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 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 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 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 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 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 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 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第二步: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 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 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 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 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 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 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二年级第六课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 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 的孩子。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 恋。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 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 《游子吟》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 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 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 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
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 爱?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 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
五、背诵古诗
二年级第七课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 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 “柳河东” 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 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 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 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的老人。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 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 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 自己的体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 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 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二年级第八课 寻隐者不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诗人,有谁说说看我 们学习过哪些唐代诗人的诗。(学生答)
2、你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唐代诗人,他的名字叫 贾岛。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寻的动画片)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古诗,跟我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再读 一遍(两遍)
二、学习古诗 通过刚才那个短片,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现 在大家根据古诗上的拼音自己读三边,读好后坐正举手。
2、好,大家读好了是不是,现在跟着老是一起吧古诗读一遍,寻 隐者不遇(学生)注意“隐”是前鼻音,“隐者“是隐居山林的人,有谁可以告诉我这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题目的意思是作 者寻找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没有遇到。大家再把题目读一遍(生读)第一句:(读)“松下问童子”“童”是一个生字,有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生)翻译: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齐读第一句)第二句:(读两遍)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翻译:我的 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第三四句:(读)“此”是平舌音,注意,读。那你们说说“深” 的反义词是什么?(浅)这两句的意思是,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 山中采药,可是山高云深的我不知道他在那里。
3、大家齐声把这首古诗读一遍(生)
4、大家读的真好,有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4 人)
5、他们读的好不好,大家把这首古诗再读一遍。(生)
6、读了这么多遍,有谁会背了吗?会背的的举手,好现在同桌之 间互相背,左边的先背给右边的听,然后右边的再背给左边的听(自由背)
7、有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
8、大家齐背(生)
9、古诗就学到这。大家把书韵流香拿出来,把古诗抄下来
二年级第九课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 的感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 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 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 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请学生自学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 “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 画“月” “霜” “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
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 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渔火”)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 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 贴“寺”
“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 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3、钢笔描红。
六、背诵课文。
二年级第十课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 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
1.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 下看到的景象。
2.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 子》。
3.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指 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 ;书写方 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 前/白鹭飞”的停顿。)
4.释题。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词牌名,这首词内 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
5.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 作上记号。
3.释疑。(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垂钓图”。用自 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 视指导,指名说。(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 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 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 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诗词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 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让我们 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 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 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显性的:白、青、绿;隐性的:西 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背诵这首词。
二年级第十一课 塞下曲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 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 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 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 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 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 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 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 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 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 《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 出来的? 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
二年级第十二课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 《望洞庭》 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 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 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 湖。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 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 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 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 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 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 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二年级第十三课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认识 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 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 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 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二年级第十四课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 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生活的情感。有背诵古诗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就请 大家来比一比,看水背的古诗最多,不能重复。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两首古诗。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 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 yóng; ”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 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 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 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 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二年级第十五课 池上 教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2.揭题 : 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 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
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 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 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二年级第十六课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意境美,学会背合唱歌曲。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 光的秀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忆江南》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风景图,请你欣 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感觉怎样?那你觉得这些图描 绘的是什么地方? 师: 老师给你们看的是江南的六大古镇 周庄、乌镇、同里、南浔、角直、西塘。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
2、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古代的文
人墨客都非常眷恋着江南,有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经担任苏杭州 两地的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忆 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
3、师生 配乐朗诵诗词 师: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 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师: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4、教师示范表演唱(手拿道具)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 它唱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一、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汇报
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五、探究诗意,感悟诗境
理解文路:
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天、雁、雪)
随机知道学生读好相关的语句。
教师评:同学们修改的真不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凄凉、悲苦)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1、2句。
是否这首诗就是带着这样悲情呢?往下看,谁来做高适,劝勉一下董大?(指名读)评读。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补充介绍背景,其实年轻的高适正处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地,这一局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自勉)
虽然董大的才能暂时不被世人所喜欢,但有才华的人不愁找不到知己、伯乐。作者的劝勉充满了亲情,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板书:豪情满怀)
练习背诵
绝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四、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青天------蔚蓝色的天空。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含------包含。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春夜喜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 唐皇朝衰落的开始。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的。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二、朗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句分析
1. 《春夜喜雨》“喜”在哪里。
《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其中“喜”字是关键,直接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其中“好”、“乃”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联直接写听觉。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夜”、“润”最能 体现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四、练习背诵
绝句(迟日江山丽)
一、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 3.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4.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观察
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教师板演。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第二步: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
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 子吟》,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
五、背诵古诗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教后记:
寻隐者不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诗人,有谁说说看我们学习过哪些唐代诗人的诗。(学生答)
2、你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唐代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寻的动画片)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古诗,跟我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再读一遍(两遍)
二、学习古诗
1通过刚才那个短片,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现在大家根据古诗上的拼音自己读三边,读好后坐正举手。
2、好,大家读好了是不是,现在跟着老是一起吧古诗读一遍,寻隐者不遇(学生)注意“隐”是 前鼻音,“隐者“是隐居山林的人,有谁可以告诉我这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寻找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没有遇到。大家再把题目读一遍(生读)第一句:(读)“松下问童子”,“童”是一个生字,有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生)翻译: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齐读第一句)第二句:(读两遍)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翻译:我的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第三四句:(读)“此”是平舌音,注意,读。那你们说说“深”的反义词是什么?(浅)这两句的意思是,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可是山高云深的我不知道他在那里。
3、大家齐声把这首古诗读一遍(生)
4、大家读的真好,有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3—4人)
5、他们读的好不好,大家把这首古诗再读一遍。(生)
6、读了这么多遍,有谁会背了吗?会背的的举手,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背,左边的先背给右边的听,然后右边的再背给左边的听(自由背)
7、有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
8、大家齐背(生)
9、古诗就学到这。大家把书韵流香拿出来,把古诗抄下来 教后记: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请学生自学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 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背诵课文。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
1.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看到的景象。
2.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子》。
3.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书写方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停顿。)
4.释题。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词牌名,这首词内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
5.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释疑。(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垂钓图”。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诗词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让我们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显性的:白、青、绿;隐性的:西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背诵这首词。
塞下曲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教后记: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有背诵古诗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就请大家来比一比,看水背的古诗最多,不能重复。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两首古诗。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
”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池上
教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轮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忆江南》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感觉怎样?那你觉得这些图描绘的是什么地方?
师:老师给你们看的是江南的六大古镇 周庄、乌镇、同里、南浔、角直、西塘。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着江南,有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经担任苏杭州两地的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
3、师生配乐朗诵诗词
师: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师: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二、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手拿道具)
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2、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并用“嗯”轻声哼唱歌曲。学唱第一段
3、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声试着唱唱歌曲,唱完后请说说最难的一句歌词。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解决本课难点。
5、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师:同学们,江南的景色是如此之美不如我们划着小船唱着忆江南去江南古镇游玩一番?
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 合唱)
(1)学生学习轮唱歌曲。
(2)学生边看老师指挥边学习演唱创编的二声部旋律 歌词。
《悯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齐读“辛苦”,板书。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
二、初读,理解诗意
1、齐读,读准字音。
2、再读,你读出了什么?
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山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
1、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晚年,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烧掉自己不满意的。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2、释“行”,质疑。
(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
1、导语激情
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
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2、表情朗读:(个体读、群体读、配乐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结: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请同学们齐背这首诗,并在脑海中想像他美丽的图景。
清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
2、会背古诗,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古诗录音磁带、古诗配画一幅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和学生交谈,引出主题.——春天都有哪些节日? ——清明节,你们知道吗? ——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青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做杜牧,他写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
1、放录音古诗——清明,并且让学生回答: 从诗歌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图片,教师讲解古诗含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清明节那天下起了雨,路上的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去上坟、扫墓,来怀念去世的亲人或朋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尽管心情郁闷,但依然怀着积极乐观的精神活着。因此,遇见牧童便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牧童指着远处说:“杏花村哪里有”。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闭目暇思,慢慢体会诗中的含义。
四、学生展演,理解背诵古诗
五、教师小结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种风俗习惯,也是寄托对去世的亲人或朋友的怀念,除踏青、扫墓外,还有荡秋千、插杨柳、放风筝、植树等活动。明年的清明,我们自己动手栽下一颗幼苗,来怀念去世的亲人或朋友吧。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 杜甫《春雨》,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草》
二、知诗人、解诗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江南春。
1、简介杜牧
2、读了课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江南在哪儿?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听听看大家读得怎么样?(先指读两人,再带读,然后小组读,最后齐读。)
江南的春天有哪些美丽的风光,你能看着书上的插图,从远到近说一说吗?
(连绵起伏的青山、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数以百计的寺庙、碧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清澈的河水、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风飘扬的酒旗、火红的灯笼、青翠的柳树„„)
四、想意境、悟诗情
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你能用这种感情把这首诗读好吗?
南朝的统治者,想借助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的稳固。可事实上,南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到如今,只剩下了当时建造的这许许多多富丽堂皇的寺庙,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欣赏一段视频。
如今的唐朝,又在走着当初南朝的老路,你认为诗人此时写这么一首诗,究竟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情,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五、诵诗句、背诗文
让我们跟着录音,看着图,轻声地吟诵这首诗。
谁愿意跟着音乐优美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开火车读、小组读。)
这样,你还能把这首诗吟诵出来吗?自己先练一练。(指读、齐读。)
六、作业布置
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告诉他们这首诗写了什么
乐游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上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导入
2、解题:乐游原,地名,长安城南,唐朝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纠正字音。
2、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合作。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意不适)指导诵读,读出“意不适”(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2、感悟景美 学生闭目想像:
夕阳洒下的的金辉,这是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像,并表达。
3、悟诗人愁
面对美景,诗人有何感慨?为何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补充诗人背景,交流。
4、情景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即学生)夕阳如此之美,你心情为何不好还有所愁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愁国家大势将去等
5、读诗韵
深入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联系诵读。
《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3、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
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
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朗读。
6、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第四篇: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全校迎来了更多的学生,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第五篇:二年级国学教案
17、清夜吟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清夜吟》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所写。2.解诗题。
清夜吟:古代在乐府类古诗体中,有名为“吟”、“行”或“引”的作品。这都是乐府诗的题名,带有一定的韵律。例如,白头吟、梁父吟等。“清夜吟”在乐府题名中原来是没有的。这是邵雍根据诗的内容仿古歌谣而确定的题目(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多音字“少”的读音。3.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天心——夜空正中。风——微风。来——拂过。(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风拂过。(4)指名读第2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清意味——清幽淡雅的意味。知——领略。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两种相同的清幽淡雅意味,料想很少会人有领略。(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景象是:一轮明月与一池碧水相映有趣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18、舟夜书所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舟夜书的见》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见。2.解诗题。(1)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抒情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作者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无,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洒面上。(4)指名读第2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散——散开。作——变作,变成。(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
(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19、夜里阶下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繁星闪烁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夜里阶下》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2.解诗题。(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
3.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4.齐读《夜里阶下》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昧——昏暗。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天上的星星时明时暗,空中偶尔飘落下几点雨滴。(4)指名读第2句。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知——知道。相——互相。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梧桐树好像知道秋天要来了,叶子沙沙作响,好像悄悄地互相传递着秋天的信息。(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景象是:夜晚繁星闪烁的雨中景象。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七)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20、三字经
(五)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存治体”内容。
2、了解《大学》、《中庸》的作者,以及这也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了解“六经”、“三易”、“六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治平治”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理解并背诵以前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2、教师导入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治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3、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渎;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4、理解含义
(一)、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讲,指名讲含义。
(二)、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一起讨论。重点讲解。
(三)、词语解释
作——写作。中庸——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子思——名伋,子思是他的字,他是孔子的孙子。笔——执笔。不偏——没有偏差。不易——不变。大学——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曾子——孔子的弟子。修——修身养性。齐——这里是“齐家”的意思,即治理家庭。平——平天下,让天下安宁。治——治理国家。
孝经——书名,儒家经典。通——明白。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这六部儒家经典。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易——指《周易》。礼——指《礼记》。春秋——书名。讲求——学习,研究。
连山——和下文中的“归藏”“周易”都是书名,祥——详尽。
典——古代文体,用于记载典章制度。谟——古代文体,用于记载君臣之间互相勉励的言论。训——古代文体,用于臣子劝谏君王。诰——古代文体,用于君王发布训诫和命令。誓——古代文体,用于出兵站发布誓词。命——古代文体,用于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
六官——指《周礼》一书中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章。治体——政治体制。
(四)、译文
写成《中庸》的,是子思。“中”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就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写成《大学》的是曾子,它从修身养性、整治家庭讲起,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结束。弄明白《孝经》,熟记四书之后,才可以去读像“六经”这样的更为深奥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被人们称为“六经”,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研究这些儒家典籍。人们所说的“三易”,具体指《连山》《归藏》《周易》这三种《易经》的版本。《尚书》里的篇章使用了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它们的文辞都深奥微妙,不易读懂。周公撰写了《周礼》这部著作。它有六章,记载了周朝六大官职系列和整个政治体制。
5、再读
(一)、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二)、学生赛读。
(三)、师生拍手读。
(四)、再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一)、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一句,学生接下一句。
(二)、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一句,老师接下一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四、扩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