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18:1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

二年级国学教案(上)

第1课

咏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年姓>节选之一》,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一》,方案二:会背全文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一》 板书设计:

1咏风

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教后反思:

第2课

咏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2、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3、知道百家姓的来源。【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以及查找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论语·学而篇>节选之二》,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第一小节。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二》 方案二:会背百家姓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二》。板书设计:

咏风

唐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教后反思:

第3课

入朝洛堤步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三》,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三》。方案二:会背古诗。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入朝洛堤步月》及《<百家姓>之三》。

板书设计:

3、入朝洛堤步月

唐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教后反思:

第4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2、3、背诵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云》和《<百家姓>之四》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

3、我能背诵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能读正确、读通顺。

(2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学情展示: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四》 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互读并纠正字音。2.学情展示:

3、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四》。

方案二:我会背《<百家姓>之四》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云》及《<百家姓>之四》

板书设计:

云 唐 來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教后反思:

第5课

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大林寺桃花》,能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大意:人间四月,闲花落尽,山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人们常埋怨春天悄悄归去,无处寻找,却不知春天已经转到这里来。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年姓>之五》,理解大意,了解百家姓名人贾岛的简介及故事。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五》,方案二:会背全文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及《<百家姓>之五》 板书设计: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教后反思:

第6课

栾家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2、背诵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古诗中描写的意境美。

3、了解百家姓名人房玄龄生病的故事。【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栾家濑》,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以及查找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栾家濑》,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六》 方案二:会背百家姓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之六》。板书设计:

栾家濑 唐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教后反思:

第7课

咏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七》,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七》。方案二:会背古诗。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柳》及《<百家姓>之七》。从本诗哪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解析: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诗人赞美了柳树,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后反思:

第8课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5、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

3、我能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能读正确、读通顺。

(2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学情展示: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八》 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互读并纠正字音。2.学情展示:

6、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八》。

方案二:我会背《<百家姓>之八》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及《<百家姓>之八》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后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国学教案

17、清夜吟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清夜吟》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所写。2.解诗题。

清夜吟:古代在乐府类古诗体中,有名为“吟”、“行”或“引”的作品。这都是乐府诗的题名,带有一定的韵律。例如,白头吟、梁父吟等。“清夜吟”在乐府题名中原来是没有的。这是邵雍根据诗的内容仿古歌谣而确定的题目(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多音字“少”的读音。3.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天心——夜空正中。风——微风。来——拂过。(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风拂过。(4)指名读第2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清意味——清幽淡雅的意味。知——领略。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两种相同的清幽淡雅意味,料想很少会人有领略。(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景象是:一轮明月与一池碧水相映有趣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18、舟夜书所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舟夜书的见》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见。2.解诗题。(1)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抒情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作者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无,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洒面上。(4)指名读第2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散——散开。作——变作,变成。(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

(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19、夜里阶下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繁星闪烁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夜里阶下》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2.解诗题。(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

3.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4.齐读《夜里阶下》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昧——昏暗。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天上的星星时明时暗,空中偶尔飘落下几点雨滴。(4)指名读第2句。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知——知道。相——互相。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梧桐树好像知道秋天要来了,叶子沙沙作响,好像悄悄地互相传递着秋天的信息。(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景象是:夜晚繁星闪烁的雨中景象。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七)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20、三字经

(五)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存治体”内容。

2、了解《大学》、《中庸》的作者,以及这也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了解“六经”、“三易”、“六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治平治”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理解并背诵以前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2、教师导入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治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3、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渎;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4、理解含义

(一)、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讲,指名讲含义。

(二)、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一起讨论。重点讲解。

(三)、词语解释

作——写作。中庸——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子思——名伋,子思是他的字,他是孔子的孙子。笔——执笔。不偏——没有偏差。不易——不变。大学——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曾子——孔子的弟子。修——修身养性。齐——这里是“齐家”的意思,即治理家庭。平——平天下,让天下安宁。治——治理国家。

孝经——书名,儒家经典。通——明白。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这六部儒家经典。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易——指《周易》。礼——指《礼记》。春秋——书名。讲求——学习,研究。

连山——和下文中的“归藏”“周易”都是书名,祥——详尽。

典——古代文体,用于记载典章制度。谟——古代文体,用于记载君臣之间互相勉励的言论。训——古代文体,用于臣子劝谏君王。诰——古代文体,用于君王发布训诫和命令。誓——古代文体,用于出兵站发布誓词。命——古代文体,用于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

六官——指《周礼》一书中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章。治体——政治体制。

(四)、译文

写成《中庸》的,是子思。“中”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就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写成《大学》的是曾子,它从修身养性、整治家庭讲起,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结束。弄明白《孝经》,熟记四书之后,才可以去读像“六经”这样的更为深奥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被人们称为“六经”,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研究这些儒家典籍。人们所说的“三易”,具体指《连山》《归藏》《周易》这三种《易经》的版本。《尚书》里的篇章使用了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它们的文辞都深奥微妙,不易读懂。周公撰写了《周礼》这部著作。它有六章,记载了周朝六大官职系列和整个政治体制。

5、再读

(一)、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二)、学生赛读。

(三)、师生拍手读。

(四)、再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一)、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一句,学生接下一句。

(二)、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一句,老师接下一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四、扩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反思

第三篇: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增广贤文》

(二)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弟子规》

(一)教学内容:

《弟子规》从“惟德学”到“渐相亲” 教学理念: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文化积淀,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明辨笃行,让华夏文明之火代代相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教学评价:

1、喜欢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熟练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认真看教材。

二、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 《弟子规》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弟子规》

(二)教学内容:

《弟子规》 :从“读书法”—“求确义”。”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古文融入学生生活,感受古文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5、教师点拨。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速度不要太快,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四、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哪一句去做。

五、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读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随园诗话》(读书)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随园诗话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教学内容:课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古文融入学生生活,感受古文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5、教师点拨。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速度不要太快,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四、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要学习王戎的善于动脑思考。

五、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读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四篇: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

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齐读课题。释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探究诗意,感悟诗境 理解文路:

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天、雁、雪)

随机知道学生读好相关的语句。教师评:同学们修改的真不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凄凉、悲苦)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1、2句。

是否这首诗就是带着这样悲情呢?往下看,谁来做高适,劝勉一下董大?(指名读)评读。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补充介绍背景,其实年轻的高适正处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地,这一局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自勉)虽然董大的才能暂时不被世人所喜欢,但有才华的人不愁找不到知己、伯乐。作者的劝勉充满了亲情,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板书:豪情满怀)练习背诵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春夜喜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 唐皇朝衰落的开始。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的。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二、朗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句分析

1. 《春夜喜雨》“喜”在哪里。

《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其中“喜”字是关键,直接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之情。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其中“好”、“乃”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联直接写听觉。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夜”、“润”最能 体现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四、练习背诵

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 3.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4.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观察

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教师板演。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第二步: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

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今天老师和大家

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

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

爱?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

五、背诵古诗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教后记:

寻隐者不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诗人,有谁说说看我们学习过哪些唐代诗人的诗。(学生答)

2、你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唐代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寻的动画片)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古诗,跟我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再读一遍(两遍)

二、学习古诗

1通过刚才那个短片,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现在大家根据古诗上的拼音自己读三边,读好后坐正举手。

2、好,大家读好了是不是,现在跟着老是一起吧古诗读一遍,寻隐者不遇(学生)注意“隐”是前鼻音,“隐者“是隐居山林的人,有谁可以告诉我这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寻找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没有遇到。大家再把题目读一遍(生读)第一句:(读)“松下问童子”,“童”是一个生字,有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生)翻译: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齐读第一句)第二句:(读两遍)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翻译:我的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第三四句:(读)“此”是平舌音,注意,读。那你们说说“深”的反义词是什么?(浅)这两句的意思是,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可是山高云深的我不知道他在那里。

3、大家齐声把这首古诗读一遍(生)

4、大家读的真好,有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3—4人)

5、他们读的好不好,大家把这首古诗再读一遍。(生)

6、读了这么多遍,有谁会背了吗?会背的的举手,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背,左边的先背给右边的听,然后右边的再背给左边的听(自由背)

7、有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

8、大家齐背(生)

9、古诗就学到这。大家把书韵流香拿出来,把古诗抄下来 教后记: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请学生自学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背诵课文。教后记: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1.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看到的景象。

2.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子》。

3.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书写方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停顿。)

4.释题。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词牌名,这首词内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5.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释疑。(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垂钓图”。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诗词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让我们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显性的:白、青、绿;隐性的:西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背诵这首词。教后记:

塞下曲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教后记: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教后记: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教后记: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有背诵古诗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就请大家来比一比,看水背的古诗最多,不能重复。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两首古诗。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 ”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教后记:

池上

教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教后记: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轮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忆江南》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感觉怎样?那你觉得这些图描绘的是什么地方? 师:老师给你们看的是江南的六大古镇 周庄、乌镇、同里、南浔、角直、西塘。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着江南,有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经担任苏杭州两地的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

3、师生配乐朗诵诗词

师: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师: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二、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手拿道具)

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2、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并用“嗯”轻声哼唱歌曲。学唱第一段

3、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声试着唱唱歌曲,唱完后请说说最难的一句歌词。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解决本课难点。

5、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师:同学们,江南的景色是如此之美不如我们划着小船唱着忆江南去江南古镇游玩一番?

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 合唱)(1)学生学习轮唱歌曲。

(2)学生边看老师指挥边学习演唱创编的二声部旋律 歌词。教后记:

第五篇:二年级上国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1.《夏日绝句》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重点: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四、教师小结。

2..《大风歌》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诵读与欣赏:《大风歌》。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欣赏

1.汉高祖刘邦大家都知道,他与楚霸王项羽一争天下,取得了胜利。在他称帝后第七年,返回家乡,设宴招待家乡父老。酒过三巡,刘邦信口唱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谁知道是什么?

2.对,就是只有三行的《大风歌》,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读正音。3.对照下面的注释,你能说说读句的意思吗?

(大风刮起来了啊,天上的云到处翻滚飘荡。我用威力平定了天下啊,现在回到了故乡。怎么才能得到众多的猛士啊,来守卫国家的四方!)

4.《大风歌》正是刘邦英雄本色的显露,“大风”、“云飞扬”、“猛士”使人感受到叱咤风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又使人感到他那恢弘的气度,这两组艺术形象的融和,构成了《大风歌》雄浑深沉的意境。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导朗读。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自由练读,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这美。6. 配乐诵读。

二、教师小结。

3.《企喻歌》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三、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四、小结:

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4.《马诗》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四、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6.《军城早秋》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句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3.组织班级交流。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跟读。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7.《咏寒松》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范云的作品《咏寒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全班齐读古诗。

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再请学国画的同学结合水墨画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3)指导朗读。(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7)、练习背诵。

四、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作品。

五、拓展延伸。

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及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松树的国画,并题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赞松诗。

8.《题墨竹》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载的《题墨竹》,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1)介绍作者。(2)介绍背景:

三、重点认知

(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2)范读。(听录音)(3)练读。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c、再读(比一比谁读得好)(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介绍诗意。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并进行拓展阅读。

1、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唐代.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宋.陆游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

3、背诵并默写古诗。

9、逢老人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义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10、小松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小松(唐 王建)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四、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学生对抗赛

11、画鸡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义。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唐寅,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精通诗,画。《画鸡》是他一首题在画上的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风的公鸡形象;后两句描述了由公鸡啼鸣而生发的联想和感触。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诗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红冠、走将来、平生、轻言语、千门万户。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诗句背诵

7.拓展训练:照着诗句所描写的,我们也来画一画大公鸡的样子吧.12.航天飞机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2、通过学习,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知道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特点。

3、知道收集有关航天飞机和飞机的资料。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能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用第一人称介绍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前置性学习纲要:

1、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查一查:要求查处词语的意思并抄在书上。俯冲 呼啸 腾空而起 释放 回收 究竟

3、写一写:识记生字,抄写文章一类字并组词2个。

4、说一说: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5、画一画:

(1)、画出打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打上“?”

6、主题探究:(1)航天飞机有哪些特点?

(2)假如你就是航天飞机,该怎样来介绍自己? 拓展: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简要介绍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探究:航天飞机有哪些特点? 全班交流:

(课文介绍了航天飞机的样子、飞得高飞得快、本领大三个方面的特点。)生回答,补充。有感情的朗读有关段落。

(三)、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1)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过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段话)(2)从哪个词语看出飞机一定要了解航天飞机的?(说说“究竟”是什么意思?用“究竟”造句。

(3)听了智慧老人的话,飞机是什么样的表现?(4)默读第四节讨论:“代替不了”是什么意思?这里指谁不能代替谁?

(四)、小组合作探究:假如你就是航天飞机,该怎样来介绍自己? 同桌练说,展示。(从三个方面)

(五):拓展:本课是一篇科学小品,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有关的知识以及航天飞机的特点,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最新成果。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飞机的类型及特点。你搜集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新收获,和大家交流。全班交流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他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大胆的去创新、去尝试。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那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为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老师期待你的成功。

下载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国学

    二年级第一课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 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

    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学习篇、道德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背诵 1. 画鸡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2.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马秀英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

    北教版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

    1 新桃小学2017--2018学年度一年级国学教案 备 课教案 教师:王佳佳 2017年8月29日 1 2 一、简介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

    国学教案

    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 通过看故事、听故事,讨论交流,学习与人相......

    国学教案

    “走进端午,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鼎湖中学 符晶晶 肇庆鼎湖中学 526070 ***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