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教版小学二年级国学教案
新桃小学2017--2018学年度一年级国学教案
备
课
教
案
教师:王佳佳 2017年8月29日 2
一、简介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炼,这些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份,他们称之为四章。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份。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3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份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份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千字文》第三部份讲述上层社会,第四部份讲述民间生活,在层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的角度去理解。
二、教学目的
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国学的魅力,采用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国学文化基础。
三、教学方法
平时以学校课程为主,加上早课前的诵读为为辅,以比赛,组织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
本学期共18课时。全文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四个课时。第一部分-------4 课时 第二部分-------4 课时 第三部分-------4 课时 第四部分-------4 课时 自由安排-------2 课时 4
第1课《天地四时》
第一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 天也;黄, 地之色也;洪, 大也;荒, 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â,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5(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闰余成岁(rùn yú chã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云腾致雨(yún tã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jiãwãishuāng)。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6(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2课:物中珍品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金生丽水(jīnshēnglìshuǐ),玉出昆冈(yùchūkūngāng)。剑号巨阙(jiànhàojùquâ),珠称夜光(zhūchēngyâguāng)。果珍李柰(guǒzhēnlǐnài),菜重芥姜(càizhîngjiâjiāng)。海咸河淡(hǎixiánhãdàn),鳞潜羽翔(línqiányǔxiáng)。二:理解句子意思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注释】①巨阙(quâ):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mî xiã)、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②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③柰(nài): 果木名, 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译文】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7(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总结
第3课:古代帝王
第一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龙师火帝(lïngshīhuǒdì),鸟官人皇(niǎoguānrãnhuáng)。始制文字(shǐzhìwãnzì),乃服衣裳(nǎifúyīshāng)。推位让国(tuīwâiràngguï),有虞陶唐(yǒuyútáotáng)。吊民伐罪(diàomínfázuì),周发殷汤(zhōufāyīntāng)。坐朝问道(zuîcháowândào),垂拱平章(chuígǒngpíngzhāng)。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②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③鸟官:少昊(hào)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④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
【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8 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shàn)让”。
【注释】①周发:西周的第一个君主武王姬(j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②殷汤:历史上商朝又称殷,成汤是第一个君主,他讨伐夏朝暴君桀(jiã)而建立商朝。③垂拱:语出《书·武成》:“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是不做什么而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皇帝无为而治的套语。④平章:平指太平。章通“彰”,彰明,显著。
【译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苍颉(jiã)创制了文字,嫘(lã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四、分组比赛背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爱育黎首(àiyùlíshǒu),臣伏戎羌(chãnfúrïngqiāng)。遐迩一体(xiáěryītǐ),率宾归王(shuàibīnguīwáng)鸣凤在竹(míngfângzàizhú),白驹食场(báijūshíchǎng)。化被草木(huàbâicǎomù),赖及万方(làijíwànfāng)。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9(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 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遐迩(xiá ěr):指远近。②率宾: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注释】①驹(jū):小马。②被(pī):通“披”,覆盖,恩泽。
【译文】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五、总结
第二单元:
第4课:为人之道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鸣凤在竹(míngfângzàizhú),白驹食场(báijūshíchǎng)。
化被草木(huàbâicǎomù),赖及万方(làijíwànfāng)。盖此身发(gàicǐshēnfà),四大五常(sìdàwǔcháng)。恭惟鞠养(gōngwãijūyǎng),岂敢毁伤(qǐgǎnhuǐshāng)。
女慕贞洁(nǚmùzhēnjiã),男效才良(nánxiàocáiliáng)。10 知过必改(zhīguîbìgǎi),得能莫忘(dãnãngmîwàng)。罔谈彼短(wǎngtánbǐduǎn),靡恃己长(míshìjǐcháng)。信使可覆(xìnshǐkěfù),器欲难量(qìyùnánliáng)。墨悲丝染(mîbēisīrǎn),诗赞羔羊(shīzàngāoyáng)。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偶成》
六、课堂总结
七、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与同学交流。11
第5课 : 建德立民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二、简介《千字文》
(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肃穆一样。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12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
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荀子《劝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13
第6课:资父事君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三)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二、简介《千字文》
(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14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
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上下和睦
教学目标:
1、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使学生能够有尊老爱幼、兄弟和睦、交友相投等。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5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
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说一说
有关上下和睦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一个。
八、总结
第八课: 坚守情操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三)并尝试背诵 16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二:教师范读 三:理解文义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堂延伸
学习赵康静纯净心意的故事
六、课堂总结
17
第三单元
第九课:都邑二京
教学目的:
1、学生的民族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大地
2、激发自豪感,促使学生建立爱国主义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二;教师范读 三;理解文义:
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阁高耸如飞,触目惊心。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五彩的天仙神灵。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账幕对着高高的楹柱。登上台阶进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团团转,像满天的星星。宫殿中大摆宴席,乐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 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隶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四:师生诵读 五:课堂延伸
古代宫殿 六:课堂总结 18
第10课:罗将相槐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人高尚的情操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
三:教师范读 四:理解文义
七、宫廷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他们每户有八县之广的封地,配备成千以上的士兵。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许多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富强安宁。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19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堂延伸 西伯候的故事
七、课堂总结
第11课:霸主名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
2、促使学生爱上在历史,主动学习历史,进而促进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二、教师范读
三、理解文义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20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堂延伸
晋献公的故事
六、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
第12课:九州山水
教学目标:
1、学生的民族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大地
2、激发自豪感,促使学生建立爱国主义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二:教师范读 三:理解文义
九州处处有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五岳中人们最尊崇东岳泰山,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钜野,望湖上湖南洞庭。江河源远流长,湖海宽广无边。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21(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堂延伸
泰山
六、课堂总结
第13课:治本于农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二、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三、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22(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5、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延伸 诗歌《悯农》
六、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第14课:立身谨敕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学生自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3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故事链接:三省吾身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七、课堂小结
第15课:顺从自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鵾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4
三、学生自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故事链接:王充读书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七、课堂小结
第16课:颐养天年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絜,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5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6、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归园田居
五、课堂小结 26 第17课:处世箴言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理解文义
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不能疏忘。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给别人写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问题要详细周全。身上有了污垢,就想洗澡,好比手上拿着烫的东西就希望有风把它吹凉。家里有了灾祸,连牲畜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对抢劫、偷窃、反叛、逃亡的人要严厉惩罚,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27
五、拓展活动:清明节
五、课堂小结
第18课:行善积德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竝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二、教师范读
三、理解文义
吕布擅长射箭,宜僚有弄丸的绝活,嵇康善于弹琴,阮籍能撮口长啸。蒙恬造出毛笔,蔡伦发明造纸,马钧巧制水车,任公子垂钓大鱼。他们的技艺有的解人纠纷,有的方便群众,都高明巧妙,为人称道。毛嫱、西施年轻美貌,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行善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长存,子孙安康全靠你留下吉祥的忠告。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应付朝廷委以的重任。如此无愧人生,尽可以整束衣冠,庄重从容地高瞻远望。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味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编完「千字文」乌发皆白,最后剩下 “焉、哉、乎、也”这几个语气助词。
28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堂延伸
粥阴骘功的由来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七、课堂小结 29
30
第二篇:北教版 二年级数学 文具店教案
第九课 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与乘、除法的意义。
2.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买些什么?文具店都卖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今天呀,袋鼠妈妈也开文具店了,我们大家看看他的文具店里都卖些什么?(学生一起回答)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他们也要来买东西,首先是小兔,你看他蹦蹦跳跳的走过来了。我们去看看她买了什么?我们看看还有谁来买铅笔?(多媒体)(评析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主观察)把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跟大家交流一下。(1)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2)我还知道小猪买了3枝笔。(3)小熊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老牛和大灰狼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说一说吗?(学生举手回答)老牛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大灰狼也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助小猪跟小熊来解决买文具花了多少钱的问题。①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咱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
师:灰太狼:1.小兔花了多少钱?2.灰太狼是小兔的几倍?
2×4=8(元)
小牛:1.买了几支笔?2.一支笔多少钱?
2×3=6(元)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会就替小猪和小熊解决了问题,他们肯定很感激你们,你们太棒了!②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灰太郎用的钱数换成倍数说一说:
例如:A小牛花用的是小兔的3倍 B 灰太狼用的是小兔的4倍
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几倍”是什么意思。
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元钱,也就是2×3=6(元)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三)练习巩固,深化知识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朵花。
2、Δ的个数是Ο的2倍,О有()个。
3、白马的匹数是黑马的的4倍,白马有多少匹?。
4、小兔拔萝卜:
5、小蜗牛找家:乘法口诀
6、帮蜜蜂找答案:
7、母鸡36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4倍,公鸡有多少只?36÷4=9(只)
8、红珠子的个数是绿珠子的几倍?6÷2=3
9、踢足球的人数是18人,它是打篮球人数的3倍,打篮球的有多少人? 18÷3=6(人)作业: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了小动物以及生活当中关于倍数的数学题,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自己的知识解决自己的难题。多多观察生活,从中学到能多的东西。板书: 文具店
(1)小牛
2×3=6(元)
小牛花用的是小兔的3倍
(2)小熊
2×4=8(元)灰太狼用的是小兔的4倍
第三篇:二年级国学教案
17、清夜吟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清夜吟》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所写。2.解诗题。
清夜吟:古代在乐府类古诗体中,有名为“吟”、“行”或“引”的作品。这都是乐府诗的题名,带有一定的韵律。例如,白头吟、梁父吟等。“清夜吟”在乐府题名中原来是没有的。这是邵雍根据诗的内容仿古歌谣而确定的题目(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多音字“少”的读音。3.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天心——夜空正中。风——微风。来——拂过。(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风拂过。(4)指名读第2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清意味——清幽淡雅的意味。知——领略。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两种相同的清幽淡雅意味,料想很少会人有领略。(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景象是:一轮明月与一池碧水相映有趣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18、舟夜书所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舟夜书的见》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见。2.解诗题。(1)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抒情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作者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无,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洒面上。(4)指名读第2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散——散开。作——变作,变成。(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
(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19、夜里阶下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繁星闪烁的美丽景色。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夜里阶下》中描绘的美丽景色。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2.解诗题。(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
3.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4.齐读《夜里阶下》这首诗。5.解词连句知大意。(1)指名读第一句。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昧——昏暗。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天上的星星时明时暗,空中偶尔飘落下几点雨滴。(4)指名读第2句。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知——知道。相——互相。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梧桐树好像知道秋天要来了,叶子沙沙作响,好像悄悄地互相传递着秋天的信息。(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景象是:夜晚繁星闪烁的雨中景象。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七)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
20、三字经
(五)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存治体”内容。
2、了解《大学》、《中庸》的作者,以及这也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了解“六经”、“三易”、“六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治平治”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理解并背诵以前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2、教师导入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治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3、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渎;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4、理解含义
(一)、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讲,指名讲含义。
(二)、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一起讨论。重点讲解。
(三)、词语解释
作——写作。中庸——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子思——名伋,子思是他的字,他是孔子的孙子。笔——执笔。不偏——没有偏差。不易——不变。大学——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曾子——孔子的弟子。修——修身养性。齐——这里是“齐家”的意思,即治理家庭。平——平天下,让天下安宁。治——治理国家。
孝经——书名,儒家经典。通——明白。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这六部儒家经典。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易——指《周易》。礼——指《礼记》。春秋——书名。讲求——学习,研究。
连山——和下文中的“归藏”“周易”都是书名,祥——详尽。
典——古代文体,用于记载典章制度。谟——古代文体,用于记载君臣之间互相勉励的言论。训——古代文体,用于臣子劝谏君王。诰——古代文体,用于君王发布训诫和命令。誓——古代文体,用于出兵站发布誓词。命——古代文体,用于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
六官——指《周礼》一书中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章。治体——政治体制。
(四)、译文
写成《中庸》的,是子思。“中”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就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写成《大学》的是曾子,它从修身养性、整治家庭讲起,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结束。弄明白《孝经》,熟记四书之后,才可以去读像“六经”这样的更为深奥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被人们称为“六经”,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研究这些儒家典籍。人们所说的“三易”,具体指《连山》《归藏》《周易》这三种《易经》的版本。《尚书》里的篇章使用了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它们的文辞都深奥微妙,不易读懂。周公撰写了《周礼》这部著作。它有六章,记载了周朝六大官职系列和整个政治体制。
5、再读
(一)、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二)、学生赛读。
(三)、师生拍手读。
(四)、再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一)、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一句,学生接下一句。
(二)、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一句,老师接下一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四、扩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增广贤文》
(二)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弟子规》
(一)教学内容:
《弟子规》从“惟德学”到“渐相亲” 教学理念: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文化积淀,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明辨笃行,让华夏文明之火代代相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教学评价:
1、喜欢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熟练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认真看教材。
二、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 《弟子规》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弟子规》
(二)教学内容:
《弟子规》 :从“读书法”—“求确义”。”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古文融入学生生活,感受古文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5、教师点拨。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速度不要太快,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四、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哪一句去做。
五、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读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随园诗话》(读书)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随园诗话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教学内容:课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古文融入学生生活,感受古文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5、教师点拨。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速度不要太快,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四、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要学习王戎的善于动脑思考。
五、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读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五篇:二年级国学教案(xiexiebang推荐)
二年级国学教案(上)
第1课
咏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年姓>节选之一》,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一》,方案二:会背全文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一》 板书设计:
1咏风
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教后反思:
第2课
咏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2、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3、知道百家姓的来源。【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以及查找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论语·学而篇>节选之二》,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第一小节。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二》 方案二:会背百家姓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二》。板书设计:
咏风
唐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教后反思:
第3课
入朝洛堤步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三》,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三》。方案二:会背古诗。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入朝洛堤步月》及《<百家姓>之三》。
板书设计:
3、入朝洛堤步月
唐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教后反思:
第4课
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2、3、背诵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云》和《<百家姓>之四》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
3、我能背诵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能读正确、读通顺。
(2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学情展示: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四》 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互读并纠正字音。2.学情展示:
3、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四》。
方案二:我会背《<百家姓>之四》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云》及《<百家姓>之四》
板书设计:
云 唐 來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教后反思:
第5课
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大林寺桃花》,能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大意:人间四月,闲花落尽,山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人们常埋怨春天悄悄归去,无处寻找,却不知春天已经转到这里来。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年姓>之五》,理解大意,了解百家姓名人贾岛的简介及故事。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五》,方案二:会背全文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及《<百家姓>之五》 板书设计: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教后反思:
第6课
栾家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2、背诵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古诗中描写的意境美。
3、了解百家姓名人房玄龄生病的故事。【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栾家濑》,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以及查找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栾家濑》,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六》 方案二:会背百家姓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之六》。板书设计:
栾家濑 唐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教后反思:
第7课
咏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七》,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七》。方案二:会背古诗。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柳》及《<百家姓>之七》。从本诗哪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解析: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诗人赞美了柳树,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后反思:
第8课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5、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
3、我能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能读正确、读通顺。
(2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学情展示: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八》 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互读并纠正字音。2.学情展示:
6、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八》。
方案二:我会背《<百家姓>之八》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及《<百家姓>之八》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