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 第一课时 公开课学案

时间:2019-05-12 23:1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诲人不倦 第一课时 公开课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诲人不倦 第一课时 公开课学案》。

第一篇:诲人不倦 第一课时 公开课学案

《诲人不倦》第一课时公开课学案

学习目标

1、领悟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2、体会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现实意义。

3、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学习固定结构的特点及翻译。

4、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蘑;述而不作。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上知()闵子骞()切磋()诲人不倦()不悱不发().....举一隅()贫而无谄()..

2、句读提示: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女与回也/孰愈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二、检查预习:

检查课文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三、研读文本

1、本文题目是《诲人不倦》,“诲”是什么意思?

2、本文围绕“诲”字讨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3、重点探讨“怎么诲”的问题,也就是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思考并概括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4、每个小组分别选取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原则,找到文中相应的章节,进行讨论,并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何现实意义?请举例说明。

5、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四、资料链接:孔子简介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2、孔子的思想:

“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思想,既以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

3、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4、“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6、子曰:“自行束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五、巩固练习

(一)、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通,释作。

2、女与回也孰愈:通,释作。

3、吾自卫反鲁:通,释作。

(二)、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厌

2、反 抑为之不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夫晋,何厌之有吾自卫反鲁 ..

3、与

4、而 吾与女,弗如也鲤趋而过庭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鲤退而学《诗》 ...始可与言《诗》已矣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其斯之谓与信而好古 ..

5、诸

6、退 告诸往而知来者求也退,故进之 ..闻斯行诸由也兼人,故退之 ..

7、其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其斯之谓与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三)、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其斯之谓与:,译:

2、绘事后素:,译:

3、素以为绚兮:,译:

4、则小子何述焉:,译:

(四)、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性相近也

2、习相远也 ..

3、有教无类为之不厌 .

4、抑.

5、诲人不倦而过庭 ..

6、鲤趋.

7、不学礼,无以立

8、不愤不启 ....

9、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0、不悱不发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12、女与回也孰愈.

13、赐也何敢望回

14、贫而不谄 ..

15、富而无骄兮 .

16、巧笑倩...

17、美目盼兮

18、素以为绚兮 ...

19、起予者商也

20、求也退,故进之 ..

21、由也兼人,故退之

22、述而不作 ....

23、窃比于我老彭

24、然后乐正 ...

(五)、默写自测

1、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冉有问:“?”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问‘’,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六、能力提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②获③鲜:

2、翻译句子: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译:

3、断句(在句中用“/”表示)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进度原因,这堂课是《<论语>选读》的第一节课,学生对于《论语》尚未真正学习。所以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共鸣会少一点,对于文本的探讨和思考也很有局限性。我考虑到这些因素也适当地降低了难度,让学生通过导学案了解《论语》和孔子,并结合课后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了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指哪些。基于此,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文本讨论孔子的教学方法后,各个小组生成了相对准确的答案,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课堂的探讨和质疑中逐渐深入地学习了孔子的教学主张,课堂气氛也十分的活跃。当然,课堂中还有较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对文本的探讨之余,没有进行适时有效地拓展延伸,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许可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探讨。其次,对于文本的朗读和文言字词句的重视尚有待加强。朗读时文言文的根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朗读尤为重要。所以今后要在这方面进行提高。

第二篇:公开课《雾凇》第一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但家庙镇中心学校 涂友莉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我们祖国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到吉林去感受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2、请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松)这是什么字?(添加两点水)我加了什么?这个字也念sōng。“凇”是形声字,“松”是它的声旁,表示读音;“两点水”是它的形旁,表示意义,与冰有关。我们往往会把它写成——(三点水)。两点水表示什么?(冰)凇就是严寒季节里,地面上物体表面凝结的小冰晶。

3、我们一起来写雾。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在黑板课题位置田字格上板书:雾)

4、齐读课题。那么,“雾凇”就是由雾气凝成的冰晶。

5、见过雾凇吗?我们来见识一下。出示课件,这就是吉林雾松奇观。想知道什么?(生质疑)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闻名全国的吉林雾松奇观。

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

1、自由读文。你们课文都预习了吗?读了几遍?同学们自主学习习惯非常好。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同位互相听读,你认为同学读得好的,就送她一个大拇指表扬表扬他。互相学习也是很好的学习形式。

读了这么多遍,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读书的收获。

2、读生字词

生字词都会读了吗?那好,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夜幕降临 零下 俗称 摄氏度 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 凝结 同位之间互相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谁来读读?(了不起,这里有许多多音字,你一下子全读对了。)强调多音字:模糊 一起读一读。

小朋友们预习得很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要再奖励你们多音字。出示课件。

饱和 当年 笼罩 情不自禁 谁会读?强调多音字:当年

3、书写生字

同学们词语读得真好!这里面有几个生字你能写好吗?(出示电子书田字格生字)

指导识记字形。

师范写:“凝”“雾”(与“ 零”对比)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三个字描红一遍。

这个同学写得又快又好!瞧,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

4、读课文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光词学得快,而且字也写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好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你们可是小评委哦。(读中出现问题,立刻解决。解决后让其再读。读得好的,要表扬。)采用指名读、挑战读、推荐读、找有进步的同学 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读得真流利。读了课文,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那课文每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你们能读懂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2、生默读课文。

3、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板书关键词:美丽 形成 赞叹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

1、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雾凇的美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品读。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想一想,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雾凇的美。

3、大声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得真投入,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4、你画的是哪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个具体词语当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1)理解“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透过“洁白晶莹”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颜色的美。你看到了颜色)

点击图片,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还很透明呢。像水晶、像玻璃、像钻石„„美吗?请你来读读这个词。把词语送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真好)

理解“银光闪烁”,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让我们一起赞美一下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雾凇。(齐读)继续交流,你有什么体会?(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缀满”枝头也就是说雾凇挂满枝头。数量真多,十里长堤上挂得满满的,多壮观的景象。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读一读吧。

多美的雾凇,多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引读)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5、图片感知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想去看看吗?(课件)

同学们已经陶醉其中了,老师听到了大家啧啧赞叹的声音。作者雾凇的颜色和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现在你能用你的语言把你眼中的美表达出来吗?(想像一下你脑海中的雾凇美景来读,老师相信你能读的很美;对啊,就是要突出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啊;对,语速放慢一点,就更美了;想像一下,这是我国的美景啊,要挺起胸来,读出自豪的语气„„)

6、配乐、齐声背诵第一自然段。

看来,此时吉林雾凇的美在同学们心目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内心对雾凇的由衷赞叹。

7、引读第3段

这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的雾凇给吉林的冬天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人们漫步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五、总结

这么美的雾凇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六、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第三篇:桥公开课第一课时

《桥》教学设计(第二稿)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的句子描写中体会出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当时情况的紧急。

3、体会到这座桥不仅仅是一架普通的桥,而是一架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桥。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最近看过什么书?说一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说,认识小说。请同学们轻声读读上面这篇小说:

敲门声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是忽然想起了敲门声„„ 3.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什么疑问?语言简洁、结尾巧妙

这就是一篇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微型小说,就是谈歌的《桥》,板书课题。

5、谁来读课题。(指名读)我们一起来。(齐读)

6、质疑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对啊,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反馈:

清瘦 沙哑 胸膛 咆哮 狂奔 狞笑 豹子 放肆 势不可当 3.交流主要内容。

三、感受人物

1、可见主人公是——老汉,那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说说你的眼里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指名回答,出示)

2、交流 你能结合句子说说你眼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冷静。

哪里尤其让你感受到老汉的冷静?“一座山”

你知道山有什么特征吗?(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像一座山,为什么把老汉说成一座山?(写出了老汉的镇定)

对呀,镇定的老汉虽然不说话,可是此时心里却是满腔言语,你能猜想他在想什么吗?

此时的老汉冷静是因为他的责任(板书),因此他像——一座山。(引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老汉多冷静。

齐读。你瞧,老汉一心为百姓,镇定如山,责任如山,形象高大如山。过渡:你还看到了怎样一个老汉,找出句子来品读。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我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的老汉。为什么呢?(老汉也是党员啊。排在了后面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进一步)

你发现老汉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吗?(冷静、声音响亮)指名读:你能读出老汉的冷静、声音响亮。你再来读读这句。

对比感受:老板沙哑地喊话:“这个桥非常窄!我们要排成一队,有秩序地过桥,请大家不要拥挤,所有的党员要排在后面呀!”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课文语言的简洁,更能突显主人公的形象)当时情况是紧急的,话能多嘛!对呀,不能。你很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人物的语言,很有洞察力,不错!

对呀,语言的简洁,更能体现老汉的冷静、镇定,我们一起来。一声声指令犹如镇定剂一般安抚着人们,体现了超越自我的大爱啊!(齐读)

而语言简洁也是微型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板书:语言简洁)过渡:你还看到了怎样一个老汉? 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哪里尤其看出来老汉的特点? “冲、揪、吼”你看出了什么?

不错,一冲,一揪,一吼,将老汉的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男生读老汉的动作,女生读老汉的语言,来感受老汉的特点。

对呀,老汉的大公无私让他看起来似可怕的豹子。

④你瞧,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冷静的、有着责任感以及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大爱。

四、感受环境描写

1、文章除了写老汉,还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画出直接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摘录一两句你觉得值得欣赏的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过渡:你喜欢哪个句子?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写得十分简洁。

谁能读好这个句子。真好,读出了雨下得急,让人措手不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对啊,雨那么急,那么快,那么猛,那么狂,带给村庄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呀!

过渡:你还欣赏哪句暴雨或洪水的描写? ②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什么是“狞笑”?凶恶地笑。洪水在狞笑,你感受到什么?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的可怕!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死亡。人们的生命岌岌可危呀!过渡:多处的拟人,让洪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可怕的魔鬼,正慢慢吞噬着这个村庄。文中还有哪里写洪水的?

③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妙? “舔”。从这个舔字你体会出了什么?水慢慢侵蚀着人们,从脚已经及腰了,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姿态。面对大自然的在灾难,人们畏惧但又无奈。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此时,水,已经到了人们的胸膛,直逼村民的性命,而文字却不动声色地用了哪个词?——“爬”。

水,悄悄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人们的胸膛。你读出了什么?

对呀,人们的生命时刻存在着威胁啊!情况是多么的危急,谁能把这种紧迫感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⑤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你感受到什么?洪水的凶猛。从哪里感受到?什么是“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洪水怒吼着,奔腾着,是多么让人可惧可怕。

谁能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指名读。对呀,洪水的来袭让人难以预料,又难以抵挡啊,齐读。

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你最欣赏这句话的哪个词?跳舞。

为什么用得好?你读出了什么?洪水时兴奋的,水势是逐渐高涨,而人们却无能为力,人们处于恐惧中而又无可奈何。

3、你瞧,这就是文中描写山洪和暴雨的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语言简短)

正是暴雨、洪水的句子简短如诗,老师将它变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其中的韵味。

五、1、文章明明要写的是老汉,为什么写那么多洪水呢?

(环境烘托)对呀,突显一个人物,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来烘托。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了微型小说,也让我们感受到微型小说的一大亮点——语言简洁。透过这短小精悍的文章,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位镇定如山,责任如山,形象高大如山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2、现在你知道为何以“桥”为题了吗? 老汉不禁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更筑起了一座连接共产党员与老百姓之间的心灵之桥,更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2、那么,在这凶猛湍急的洪水暴雨中,老汉及村民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四篇:桥公开课第一课时

《桥》教学设计(第三稿)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的句子描写中体会出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当时情况的紧急。

3、体会到这座桥不仅仅是一架普通的桥,而是一架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桥。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最近看过什么书?说一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说,认识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上面这篇小说:

敲门声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是忽然想起了敲门声„„ 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什么疑问?

3.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微型小说,就是谈歌的《桥》,板书课题。

5、谁来读课题。(指名读)我们一起来。(齐读)

6、质疑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对啊,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

三、感受人物

1、可见主人公是——老汉,那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说说你的眼里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指名回答,出示)

2、交流 你能结合句子说说你眼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冷静。

哪里尤其让你感受到老汉的冷静?“一座山”

你知道山有什么特征吗?(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像一座山,为什么把老汉说成一座山?(写出了老汉的镇定)

对呀,镇定的老汉虽然不说话,可是此时心里却是满腔言语,你能猜想他在想什么吗?

此时的老汉冷静是因为他的责任(板书),因此他像——一座山。(引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老汉多冷静。

齐读。你瞧,老汉一心为百姓,镇定如山,责任如山,形象高大如山。过渡:除了这一句,还有那一句让人看到了一位冷静的老汉?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我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的老汉。为什么呢?(老汉也是党员啊。排在了后面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进一步)

你发现老汉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吗?(冷静、声音响亮)

指名读:你能读出老汉的冷静、声音响亮。你再来读读这句。

对比感受:老板沙哑地喊话:“这个桥非常窄!我们要排成一队,有秩序地过桥,请大家不要拥挤,所有的党员要排在后面呀!”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课文语言的简洁,更能突显主人公的形象)当时情况是紧急的,话能多嘛!对呀,不能。你很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人物的语言,很有洞察力,不错!

对呀,语言的简洁,更能体现老汉的冷静、镇定,我们一起来。一声声指令犹如镇定剂一般安抚着人们,体现了超越自我的大爱啊!(齐读)

而语言简洁也是微型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板书:语言简洁)过渡:你还看到了怎样一个老汉? 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哪里尤其看出来老汉的特点? “冲、揪、吼”你看出了什么?

不错,一冲,一揪,一吼,将老汉的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男生读老汉的动作,女生读老汉的语言,来感受老汉的特点。

对呀,老汉的大公无私让他看起来似可怕的豹子。

④你瞧,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冷静的、有着责任感以及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大爱。

四、感受环境描写

1、文章除了写老汉,还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画出直接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你觉得哪一处的描写最好?

过渡:你喜欢哪个句子?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写得十分简洁。

谁能读好这个句子。真好,读出了雨下得急,让人措手不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对啊,雨那么急,那么快,那么猛,那么狂,带给村庄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呀!

过渡:你还欣赏哪句暴雨或洪水的描写? ②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什么是“狞笑”?凶恶地笑。洪水在狞笑,你感受到什么?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的可怕!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死亡。人们的生命岌岌可危呀!过渡:多处的拟人,让洪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可怕的魔鬼,正慢慢吞噬着这个村庄。文中还有哪里写洪水的?

③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妙? “舔”。从这个舔字你体会出了什么?水慢慢侵蚀着人们,从脚已经及腰了,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姿态。面对大自然的在灾难,人们畏惧但又无奈。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此时,水,已经到了人们的胸膛,直逼村民的性命,而文字却不动声色地用了哪个词?——“爬”。

水,悄悄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人们的胸膛。你读出了什么?

对呀,人们的生命时刻存在着威胁啊!情况是多么的危急,谁能把这种紧迫感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⑤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你感受到什么?洪水的凶猛。从哪里感受到?什么是“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洪水怒吼着,奔腾着,是多么让人可惧可怕。

谁能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指名读。对呀,洪水的来袭让人难以预料,又难以抵挡啊,齐读。

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你最欣赏这句话的哪个词?跳舞。

为什么用得好?你读出了什么?洪水时兴奋的,水势是逐渐高涨,而人们却无能为力,人们处于恐惧中而又无可奈何。

3、你瞧,这就是文中描写山洪和暴雨的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语言简短)

正是暴雨、洪水的句子简短如诗,老师将它变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其中的韵味。

五、1、文章明明要写的是老汉,为什么写那么多洪水呢?

(环境烘托)对呀,突显一个人物,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来烘托。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了微型小说,也让我们感受到微型小说的两大亮点——语言简洁、环境烘托,透过这短小精悍的文章,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位镇定如山,责任如山,形象高大如山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告诉了我们怎样才是以为人民的好公仆。

2、现在你知道为何以“桥”为题了吗? 老汉不禁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更筑起了一座连接共产党员与老百姓之间的心灵之桥,更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2、那么,在这凶猛湍急的洪水暴雨中,老汉及村民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文中的结尾又将是如何呈现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五篇: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案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张玉芹审核人:董丽丽姓名:班级: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过程】 1.实验探究

(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放出大量的,玻璃管上得气球先变后变

实验结论:天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文字反应表达式:。符号表达式思考问题: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红磷,锥形瓶底放入少量的沙的作用是:防止溅

落物炸裂瓶底。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溶液由蓝色变为。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经过实验证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这个规律叫。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现象:烧杯中有大量产生。

结论分析:反应是有大量的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仍然。

反应表达式:。符号表达式(4)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燃烧,发出光,生成。

实验分析:由于有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的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但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讨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化学反应前后有:

“六个不变”宏观方面: 总质量不变、微观方面: 的种类不变、不变、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方面:改变;微观方面:  “一个可能改变”可能改变【当堂检测】

应用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现象“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D、水结冰质量不变

4、实验表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这一实验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应用2确定物质的质量

5、在化学反应A+2B = 2C+D中,6gA和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A 18gB 24gC 12gD 16g、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应用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7、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2Y3B、XY3C、X2Y6D、X2Y4 应用4 确定物质的组成8、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有机物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9、某有机物4.6克充分燃烧后生成 8.8克二氧化碳 和5.4克 水。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 有氧元素 课后反思

下载诲人不倦 第一课时 公开课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诲人不倦 第一课时 公开课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课第一课时学案★

    佳二中2013级政治学案 必修4 第二单元编写教师:备课组审核:教研组审核: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自主预习案 【学习目标】1.讲解并记忆传统文化的......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学案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学案 编写人:城关小学 五年级 黄丽娜 审核人:黄丽娜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妒忌、推却、神机妙算”等词语。 2.能通......

    相反数第一课时学案

    相反数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数轴说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及对应点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并归纳出a的相反数为-a。 3、能利用......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an en in un第一课时公开课

    汉语拼音第12课 ɑn en in un ün 第一课时 时间: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第1节 地点:104班 授课老师:苏锡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复韵母ɑn en in un ün及其四声,读准音,......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公开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归纳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爱因斯坦外......

    《树和喜鹊》公开课第一课时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的读音;会写“单、居”2个字。(重点) 2.通过联系上下......

    《九色鹿》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定稿

    一、导入: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走进敦煌,就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