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

时间:2019-05-12 23:2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

【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策略】

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和学生聊李白,背诵李白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了一个丰富的,丰满的李白,同时也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

二、会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

[1][2][3]下一页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 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第三篇: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古诗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1

今天,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古诗词三首。上学期每周的晨诵,我带领学生诵读了很多古诗词,让他们打着节奏,配上手势,抑扬顿挫地朗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很浓厚。翻开课本第一课,我还没说什么,教室里就呈现出他们摇头晃脑,高低吟哦。我也没做声,微笑着看着他们自己读书。他们读了一会有很多同学好像就会背诵了,然后停下来,看着我。我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有关古诗词的文学常识,然后就和大家一起赏析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近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李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此时,学生吟诵着古诗,我看着他们,这时眼里心里只有这群纯洁活泼的孩子,全然没有世俗的纷扰,这不正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2

本学期只有短短的三个半月,而在这紧迫的开学第一课里,我遇到的就是一篇古诗教学——《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达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由此寄情山水,抒发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这短的时间里让四年级的孩子迅速理解诗意,并由此产生对诗歌的兴趣呢?这无疑是值得探究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决定从诗人入手,首先让学生回忆李白背一背李白的诗,使学生多角度、重新认识了李白。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乡愁满怀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有情有义的李白,既而非常自然地带领学生去认识更丰满的李白,去了解李白的内心深处。这样开课,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接着我准备从诗题开始,通过抓“诗眼”的方法,带领学生紧紧抓住“独”字,先行体会诗人那份孤独寂寞之情。

然后又通过在诗中找“诗眼”的方法让学生交流诗中能体现“孤独寂寞之情”的“字眼”。学生很快通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的“尽”和“闲”字,体会出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仿佛在对他说:——”让学生在本子上写,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在写话中把体会到的作者孤独之情用文字表现出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但课堂教学中也充满了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朗读不够充分,诗文朗读韵味不是很足,节奏不够清晰,语速快了一点。我注重了诗意的体会,却缺失了让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感受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熏陶。我想,如听录音,多示范,让学生在意境之美的熏陶中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应该是我以后教学诗文注意的地方。

反观全课,情感的基调奠定的是不错,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很积极,如果说就学生本节课的发言来说,应该是有不少很精彩的,但毕竟这是日常课,我觉得这节课在面向全体时做得不够,有部分学生始终参与不到课堂学习中来,对诗的情感体会也不到位,这也是我的日常课堂经常出现的问题。

总之,诗路漫长,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坚实的去实践!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唐代的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李白。李白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我们学习过的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那我们来背其中的一首。

2.那在你们心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课件)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去认识一个失意的,孤独的李白。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独自坐在哪里?敬亭山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注意把诗句读通顺。

2.个人读,小组读,听录音读,合作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感悟,理解诗意。

1、这首诗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释,借助注释,请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2、同学们都讨论完了吗?那老师提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那就证明你真读懂了。

3、第一个问题:四句诗里哪句诗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人?(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板书:鸟飞尽)(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中看出来的。

师:“孤云”是什么意思?“闲”呢?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生:一片白云也悠闲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板书:云去闲)

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的孤独寂寞)带着这种孤独寂寞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2生读)

师:读的很静寂,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5、第二个问题:“互看”是相互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他和谁在相互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相互看着。

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静静的看着李白”“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 生:不满足

师:“两不厌”可以说成“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的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三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师:是啊,此时此刻,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是变成了诗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书:以山为伴)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2生读)我们一起来读。

7.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课件介绍背景:做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7、复习回顾:

1、老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2、男生说诗句,女生说诗意 反之如此。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四)拓展升华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五)小练笔

李白就这么久久的坐着,静静的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的,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也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请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所想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tíng

shān

2、《独坐敬亭山》作者_____ 朝诗人______,从《独坐敬亭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能体会到诗人孤独的心情。诗中用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比作自己的知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辨字组词 孤()狐()亭()享()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实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实录

一、课前谈话: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 李太白)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T: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T: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S:思念家乡。

T: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S: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T: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S:潇洒的李白。S:很爱游玩。

T: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T: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1、读题。解题。

(1)T: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2)再读题。

T: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读得很慢)T: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1)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T: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T: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学生比较紧张)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3)齐读。(4)质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S:为什么相看两不厌?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S: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S:为什么只有一多云飘来飘去? S: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

T: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T:请同学们读课题。(S读)(5)独:说词语。

S:孤独、独自、独一无二„„(6)再读题。

三、细读。1、找

T:下面的古诗里面分别也写了作者一个人,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的读,一个一个的划。S找 2、交流:

S: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T:这句话写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还有么?

S:孤云独去闲的“独去”。就是说„„(略)

T: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径庭山啊?!S:死气沉沉 S:清闲

3、指读。齐读。

T:最后的云也不见了,李白的心里悠闲么? S再读。

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两不不厌,只有敬亭山!T:还有么?

S:“只有敬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没有!T:有鸟么? S:没有!T:还有么?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两个人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厌。„„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谁也看不厌。

板书“厌”字(繁体字)

T:一张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给你怎样的感觉?S回答(略)T: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谁来读。S读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S再读。

四、研读。1、体会孤独

T: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孤独)T: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S:“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T:我们一起读前两句。

S读。

T:那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S:再读。

过渡:

T: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S(略)2、介绍背景

T: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背诵全诗。

下载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教案及教学反思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