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数与式”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初中数学“数与式”教学设计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MMMN-PS9V-KHRQ-WUM5
一、注意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统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之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全面具体。
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觉得首先应该要突出“全面”的特征。也就是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这节课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都有所体现
在目标制定上,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对教学要求的具体化,也就是:用具体显性的行为动词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清晰的表述出主要的过程经历,以及列出伴随过程而进行的方法掌握、能力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但是对于实际教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而服务。更要看重点知识、技能、方法是否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达到了目标所提出的要求等等。
二、注意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复习的基础上,安排发现公式的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结果为两项的算式特征,并尝试归纳规律、形成猜想;最后,又引导学生从代数、几何角度证明猜想,形成公式。这四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学生接受的也比较自然。
三、对公式、法则、概念等知识的特征剖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重视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剖析。对法则、公式特征的剖析不仅是对前面知识得出过程的一个总结梳理,让学生对于特征规律形成全面认识,而且也是下面知识应用的一个必要准备,学生必须在应用前明确知识使用的条件要求,才能避免用错知识。
四、注意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一段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后,给学生布置适当数量的练习,既能起到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又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其次,例题和练习在编排上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五、注意发挥好课堂小结的总结提升功能
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都需要对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提升以及拓展延伸,以便使学生对整节课的脉络建立起系统而清晰的认识。可以说,课堂小结的重要功能就是总结提升,因此课堂小结是任何类型的课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时课堂小结只是简单的做一下知识的回顾,找几个学生说说就过去了,也不管学生说的全不全、准不准,没有体现“针对性”和“总结提升”的功能。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有条理的从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认识。
课堂小结可从提问开始,这种小结的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的平台。之后,教师将学生凌乱的所得所想进行梳理,分别从梳理知识体系和归纳思想方法这两方面进行小结,每一部分都是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还有就是对“特殊—一般——特殊”方法的总结是建立在本节课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总结的,这也利于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很有好处。
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我也是觉得有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会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在借助用几何图形面积解释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采取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就是个亮点。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思考的要求: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述。
第二篇:初中数学“数与式”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初中数学“数与式”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节好课,有诸多环节组成,作为教学总设计师的老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要关注每一个环节,注重细节,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更多地从学生这一面去考虑如何设计教学。在数与式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有很多细节,如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知识应用的针对性,以及课堂小结等。我认为着生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式”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规律、公式、法则和算法。为了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和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索规律、公式、法则,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通过经历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等的探究过程,加深对规律、公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的好与差,由学生来检验,由学生来决定。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在一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一到两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者到学习中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及时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老师的负担就减轻,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效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篇: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心得
学习《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心得
通过学习《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课程,我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1、初中代数的三大部分内容“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是紧密相联系的。“数与式”是“方程与不等式”及“函数”的基础,一次式对应着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一次函数,二次式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分式对应着分式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而“方程”与“函数”又是紧密相连,一元一次方程对应着一次函数,分式方程对应着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对应着二次函数。认识到了这点,在实际教学特别是初三中考的复习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三者的联系进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个系统性的认识。而要很好地实现这三者的联系教学,我觉得可以以变式练习的形式进行,比如利润问题的解决,当利润已知时,往往是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而当利润未知时,往往要建立二次函数来解决,那么在这种题型中,就可以以改变条件的方式进行变式练习。
2、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要十分重视。很多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差,有些还依靠计算器,所以运算能力下降。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知道做这道题,可是算到后面就总是错”这就是运算能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运算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让学生对运算规则认识清楚,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训练,不要让他们养成依赖思想。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镇三中 邓海群内容提要: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重点,重视民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问题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步骤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总结深化——练习巩固。
关键词: 问题教学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从诸多课堂教学实例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问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问题,离不开问题教学法。本文拟就问题教学法进行诸方面的探讨,以为个人今后的教学和诸多同仁共同学习研究。
首先谈谈什么是问题教学法。既为问题教学,重要的要解决“问什么”“怎么问”“由谁问”的系列问题。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讲道:“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 —结论,从而把问题教学程序化、模式化。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本人认为,问题教学法应是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问什么,以学生为核心,由教师和学生双向取舍;怎么问,由学生经过深入思索和探究得出问题,经过筛选和归纳后提出。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注重对学生问题的收集和归纳,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合作学习。
进行问题式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了解问题式教学法的几个特征。民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是“问题式”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惯例,要求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提出问题,行进于讨论问题,终止于解决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提出问题,是问题式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 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为什么使用“问题式”教学法?这一点在开篇已有提到,仍要深入阐明。因为只有理解了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贯彻。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方式。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强,所以它不能像文科教学那样注重听说读写,而是注重逻辑思维和训练和培养。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求解问题,衡量我们学习数学的成效也主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来评价。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提出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学习的数学是由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组成的知识系统。数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基本形式是不断地提出数学问题,并在相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和精心组织起来的。教师可以逆向地超越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说明在以往条件下事件发生的状况和特点,揭示认识主体的意图、目的、思想与抉择等进程的信息,同时与学生共同探求数学对象的特性、关系结构和规律。学生是在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数学的。
数学对象来源于实践,但又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而是对它们从量的侧面某些本质特征进行抽象化、形式化、模式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它们进行研究。这一过程本身促使个体的思维水平经由直观动作 思维阶段、直观表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阶段向辩证思维阶段发展。数学问题应适当增加来自现实生活的实例,有利于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进而认识到数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的内部动力。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等问题,这无疑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自终贯彻这样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数学源于生活,其认识过程是沿着“从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从宏观到微观,由感知到感悟。”逐步形成其理论体系,并最终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操作主要有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总结深化——练习巩固几个步骤。即: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或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或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3、反思小结深化问题
4、巩固练习掌握问题。
下面以“方差”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问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的总体设计
方差知识学习过程可表示为:实例=>方差知识=>方差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方差知识是中心。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总体构思如下:首先,举出两个实例,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需要的已知知识和解决的思路;其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出方差的概念、基本公式、统计意义;第三,总结出利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组织实施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例1:有两个女声合唱队,各由5名队员组成。她们的身高为(单位:cm):
甲队:160,162,159,160,159 乙队:180,160,150,150,160 如果单从队员的身高考虑,哪对的演出效果好?
实例2.为了选拔一名优秀学生参加英语知识竞赛,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甲乙两名同学进行5次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90, 92, 88, 92, 88 乙:94,86,88,90,92 根据两人的成绩,应该派谁去参加竞赛?
第二步,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1.解决问题所用的已有知识:平均数,极差;2.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弄清楚谁最稳定的问题;3.思路与方法是什么:考虑这组数据中的各数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第三步,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方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的各数与其平均数的偏差的平方的平均值;2.方差的统计意义:方差反应了一组数据的分散或波动的程度。方差大,波动大,数据越分散;反之,波动少,越集中。3.基本公式略4.计算出两组数据的方差得出结论:在平均数相等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越稳定,这是取决于派谁去比赛的根据。
第四步,反思小节深化问题: 1.利用方差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先求出数据的平均数,再计算方差,最后比较方差的大小,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2.;可以利用方差解决问题的常见案例:凡是要考虑数据的波动程度,稳定性,整齐与否的问题,均可利用方差来解决。3.巩固练习: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了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甲 :9,10,11,10,7,13,12,8,12,8 乙:8,13,12,10,11,12,7,7,9,11如果你参加了这次考察,请回答:哪种农作物长得比较整齐?
问题教学法的精髓在于,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法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是适用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当然由于学生的素质有限,在实施的过程中必将受到各种阻力与挑战,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第五篇:IT职业人需要关注的四点问题
IT职业人需要关注的四点问题
IT行业与绝大多数其他行业相比,瞬息万变,IT人员除了齐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外,不得不考虑以下几点问题:
一、IT人的薪资问题
每个阶段都必须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谨慎管理,看看自己的薪水是否与自己的技术水平相符,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感到更加自信? 钱总是重要的,经历了几年工作之后,是否对IT行业失望,连买房结婚之类的事情都不敢奢望? 最糟糕的是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起薪水平未增反降,是否有更多的想法? 随着宏观经济从高速发展期向稳步调整期过渡,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多数行业开始了新一轮洗牌,企业要在这一轮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严格控制成本。IT产业目前平均薪酬涨幅为13%,从学历分类来看,博士和MBA学历的员工薪酬涨幅分别是14.48%和9.27%,大专和大专以下员工的薪酬待遇有所好转,涨幅分别是23.23%和14.58%.而硕士(不含MBA)学历的员工薪酬却下降了14.61%,本科学历员工的薪酬仅增长0.76%。
二、职业规划
相关人士称IT人有四个职业发展阶段:1.探索阶段:20~25岁之间;2.确立阶段:25~40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3.维持阶段:40~55岁;4.下降阶段:55岁以上,退休临近的时候。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该考虑不同的事情。对位入座,你在哪个阶段? 是否已经考虑不同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千万别跟唐骏比,打工中能不能有第二个“皇帝”,那个“皇帝”是不是你也不要在意,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认为自己是“皇帝”。
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求职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密切相关。从刚踏出校门求职的大中专学生,到游弋于就业边缘的社会人,明晰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求职者能够摆脱就业苦恼,实现就业目标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功课。
三、IT人健康问题:
有多少人了解,在信息万变、科技日前月异的环境下,IT从业人员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IT人自言,多见电脑少见人,网络是IT人生存的重要空间,喜欢用网络来解决生活问题。由于长期接触电脑,身体处于不同状态,引发电脑综合症,如视力下降、头晕目眩、脖颈酸痛,无规律的饮食习惯等等。
四、IT人职业态度:
IT人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烧钱、裁员、复苏的阶段,几乎走过了一个正常企业在几十年内才能经历的过程,现在是Web2.0的时代,大小网站风起云涌,但当中的80%还没有实现盈利,盈利的也随时被踩下去的可能,也有弄不好被人收掉的可能,凭借家底和风投苦撑,IT人到底还是不是一个好职业,谁也说不清楚。你是否在乎以下4种出身:家庭出身、城市出身、教育出身、职业出身。并能决定自己的后两者,然后决定你的下一代的前两者。貌似体面的职业,但穷;不体面的职业,但有钱;你选哪种? 估计大多数人选择前者。在工作中,你是否看见马云不懂电脑的这样一个人,也能把阿里巴巴弄上市,也想弄一个网站,心想马云都不懂技术,我比他懂技术多了,搞不好那天我也发财了? 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很了解了公司运作流程和运营模式也想自己出来做一番大事业?
由此,职业者对职业的情感性的评价和概括,敬业精神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是如此重要,你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职业资产、职业发展、职业归属、职业信誉、职业生涯。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