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中的“自学互助”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中的“自学互助”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蓬溪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在艰难中行进着,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效果始终与周边县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故而教体局的工作者们借鉴了周围县市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了一套行的教学模式——“五环四互”。“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在蓬溪县的多个学校已试行了近三年时间,取得了显著地成绩,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还不成熟,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本文旨在通过对“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中的“自学互助”环节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加以分析,为促进“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在农村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农村 “五环四互” “自学互助” 【正文】:
“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是蓬溪县教体局名师工作室的心血,他们是借鉴了周围县市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这一套可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其学习的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输灌、消极等待,转变为在学习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生之间成为互助的合作伙伴,通过“互助”、“互导”、“互究”、“互评”的学习活动,体现“兵教兵”、“兵帮兵”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了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权还给学生、展示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问题的探究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参与面广。该教学模式在县城和一些一类学校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而在农村学校实施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熟练地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敢说、能说,会说”的好学生,使农村地区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现将把我在“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自学互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做一些分析,以便让“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
所谓自学互助,是指学生在充分的自学之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帮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激活思维,从而达到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的目标。本文将从“自学”和“互助”两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
一、自学
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一直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练为辅。自从去年到蓬溪县文井小学观摩学习了“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以后,我的内心一直有一股冲劲,感觉到教育的曙光就在前方。然而在教学中,每次我布置的课前预习和课中自学,效果都不好,点名回答时,学生总是支支吾吾,一翻他们的书,上面一点记录也没有。后来经过几次谈话,我了解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预习,有的同学看了一遍书认为就是预习了,结果一到上课就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让我焦头烂额,后来我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以及回忆名师堂岳文老师关于如何预习的建议,又结合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生的自学:
(一)学生方面:
第一、预习时要动手翻。我们可以针对新的学习内容,有计划的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的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比如说老师要教“小数乘法”,我们在老师讲课前一定要回想整数乘法的法则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如果回忆不起来,就要找来旧课本复习。
第二、预习时要动手画。我们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定律”以及不懂的地方做用铅笔一些标记,比如用“___、﹏﹏﹏、???”等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明确的告诉学生教科书中含红色字的句子就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第三、预习时要求学生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画一画,动手做一做,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四、预习时要动脑想 我们在预习时要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我们要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第五、预习时要动笔练,即要求我们能针对新知识,自己从课后的习题
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可以是低于书上难度的基本题,甚至有的预习的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二)教师方面:
在农村小学数学的“预习”上,老师应该做到像岳文老师讲述的那样,当学生根本就不会自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带”着他们去自学,这样让学生逐渐地有课前预习的意识;当有很多学生都有了预习的想法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想预习,那么这时教师就应该“拽”着他们去预习,让他们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当学生们都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基本知道了该怎么去预习之后,教师就应该“推”着他们去预习,让她们逐渐熟练地掌握预习的技巧;最后就是“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掌握要学的知识。
总之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将要听课的内容有初步领会,扫除知识障碍,对难点和重点经教师的讲解,启发指点能更深刻的领会,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互助
本环节是“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互助,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以达到认识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想在这个环节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组建健康积极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四、五人,但必须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从而形成互帮互学的局面。
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教学媒介的互动等,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上的.但我在教学“互助”这个环节中也时常出现很多的困惑,比如说,课堂上处理不完学生的自学作业,学生之间不知道该怎么交流,交流一些什么,有的小组直接对答案,甚至有的学困生不参与交流,以及学生不敢和教师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着“互助”环节的有效实施。我认为要很熟练的运用这个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取互问的方式进行互助
首先就要要求教师要用活教材,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然后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好合作学习的素材,其次是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倾听、敢问敢答的习惯。不要教师一说开始交流,小组内的成员都在说,就没有人在倾听,或者没有一个人敢问敢说,这样就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最后,如果组内成员通过交流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跟教师进行交流,在农村学校这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与教师交流,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以倾听者的身份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适时给予点播。这样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就更密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就会更融洽,整个课堂都会互动起来,教学效果肯定比由教师单一地讲解好很多。
(二)利用互查的方式进行互助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学生的作业增多了,教师在课堂上肯定是处理不完的,那怎么办呢?其实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内互查的形式,这样既减轻了课堂上教师的压力,学生又得到了在小组内交流的机会,如果发现了问题,小组内成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助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该大声地喊:“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吧!”
农村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从自身做起,切实利用好“五环四互”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学到“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枯燥的数学学习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汤平2016.3.11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
【摘要】“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一些探索。【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互助教学 运用策略
一、“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意义
小学数学中所谓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使课堂形成生教生、生帮生及生考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学生正值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高度发展的阶段,实施“自主-互助”教学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在富有乐趣、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二、“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㈠ 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开始“同学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知道吗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呢”,学生就会根据生活实际回答“冰箱”“电视机”„„。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其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点以及不同点,并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后进行每个组之间的比赛,回答最多最准确的可以“惩罚”回答最少和准确率最低的组别。在比赛机制的刺激下,学生纷纷表现出很强烈的热情,积极与组员进行讨论研究,并在最后比赛环节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㈡ 教学过程探究化 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机械的记忆和单纯的模仿,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而这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或是合作学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操作和交流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获得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加快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这样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去动手做出属于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再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同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例如“同学们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一下会怎样呢”“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那可不可以用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可以探究出求面积的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将探究任务完全交由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积极开拓思路,自己的想法与同伴的思路进行冲撞,进而可以提升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㈢ 教学评价多元化
小学生对教师表现出来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敏感度,有时教师随意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就可以对学生影响至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的重要性,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以成绩论英雄,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其可以带着轻松愉悦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多元化评价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具有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价,同时生生,师生之间也要形成评价系统,保证生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让学生在民主、自由、轻松、尊重、信任的环境内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每一位学生具有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肯定,例如有的学生求解的最终结果不正确,但是不能否认学生思路的独特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肯定评价“想法非常特别,值得表扬”。或者是生生之间的评价“你这样求解比我的简单好多啊,我要向你学习”,甚至是不服的声音都要保留“你这个过程也就比我的少了一步而已,下次我肯定比你的还简单”„„评价多元化可以保证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在不同的声音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可以不断前进。
三、“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流程 数学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用时1—2分钟)2.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用时2—3分钟)3.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用时5—8分钟)4.汇报交流,点拔归纳。(用时5分钟)5.题组训练,巩固提高。(用时8分钟)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用时2—4分钟)
这是以自主、探究、交流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把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思想、情感、问题、知识广泛交流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而产生问题的条件主要是好奇和怀疑,也只有好奇和怀疑才可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要精心给学生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刻意制造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联想。使之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把新授知识点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教师进行筛选,确定解决本节课知识点的必要信息,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做,让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容易产生解决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问题呈现出来以后,教师不要急于点拨讲解,更不要立即让学生小组讨论。一定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解决。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难易,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有成效的结果。也可能学生通过思考,自己不能解决,但这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不要忽视这静静的2—3分钟,这是解决问题的开头,开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三)合作探究,互帮互助
自主互助式教学法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学习。教师可把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互助组,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人数不要过多,否则讨论时就有的只当听众,小组长也照顾不过来。这一过程分两个环节:
1.组长交流,统一结论
学生自主尝试后,小组长要首先及时交流结论,若班额较大,分组较多,小组长可再分组,3—4人一组为宜。因为小组长都是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的结论若一致,就能说明结论是正确的。若不一致,立即讨论,统一思想。这时教师要及时掌握情况,保证小组长带回各组的结论准确无误。这个环节用时不会太多,但却非常关键,它关系着结论的准确性。
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回到各组后,要立即检查组内成员的自学成果,若知识比较简单,都能理解掌握,检查一下就可以了。若存在问题,小组长和学会的学生就要充当“小老师”该讲的讲,该说的说,该做的做,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没有问题为止。
(四)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汇报交流是建立在小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找2至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研究成果(不要总是安排组长)。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将本节课知识重点、难点纲要信号性地进行板书,并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
(五)题组训练,巩固提高。
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第一组练习题以填空、判断为主要形式,是较简单的基础性题目,第二组练习题以思考、计算为主要形式,是应用性题目,第三组练习题以自编、研究为主要形式,是发展实践性题目。
这一环节的操作过程与第二、三个环节是类似的,出示几组题,就有几个反复。流程为:教师出示练习题组——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组长交流统一答案——组内互助,全部过关。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对于定理、公式课的总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教给他们怎样总结,总结什么?如:教给他们要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这些收获包含对定理、公式的理解,规律的总结,解题方法、技巧的运用,今后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课堂小结标志着本堂课的结束,但知识是需要实践的,是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知识延伸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运用的技巧
随着自主互助式课堂的开展,在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分小组-定任务-抢时间-讲方式。
分小组:小组按异质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组成,组内实行分工负责制,而且实行轮换制。各小组自己制定规则,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一员,大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大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定任务:使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如何设置问题则是关键,问题太大、太难、太易都不好,失去交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上精心构思,精心研究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样学生合作时就会问题突出。
抢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单位时间里分组交流活动一定要有时间控制,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就会有紧迫感,让学生有适度的亢奋,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交流中形成抢答的情景,这个“抢”是在单位时间内争时间而不是乱发言,这样课堂既活跃又有效。
讲方式:小组活动应当根据不同讨论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强多种方式的训练,灵活应用于各种学习任务中。使学习过程条理化,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争辩式,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归类,相同意见为一方相互争辩,表达不同见解,让思想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些问题可以采用轮唱式,既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依次发言,学生每人提出一个答案,然后比较筛选,评价最佳答案。
“自主-互助”式教学法,解放了学生头脑,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构建起多元开放、充满合作与交流的小组集体文化,形成了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内在凝聚力和群体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活化,又要十分关注探究过程,辅以有效的评价,促使学生不断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把每个孩子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参考文献】:
[1]陆昌然.新课堂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实例[M].宁波出版社,2003 [2]项元乃.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 [3]王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谈[M].山东教育,1996 [4]颜秀云.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学研究,2013 [5]秦卫萍.实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3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
【摘要】“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
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本文就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运用策略
一、“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意义
小学数学中所谓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使课堂形成生教生、生帮生及生
考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
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
学生正值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高度发展的阶段,实施“自主-互助”教学非
常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在富有乐趣、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二、“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㈠ 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实
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把学生
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开始“同学们已经学
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知道吗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呢”,学生就会根据生活实际回答“冰箱”“电视机”„„。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组让
其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点以及不同点,并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
和正方体,最后进行每个组之间的比赛,回答最多最准确的可以“惩罚”回答最少
和准确率最低的组别。在比赛机制的刺激下,学生纷纷表现出很强烈的热情,积极
与组员进行讨论研究,并在最后比赛环节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㈡ 教学过程探究化
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机械的记忆和单纯的模仿,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而这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或是合作学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操作和交流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获得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加快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这样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去动手做出属于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再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同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例如“同学们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一下会怎样呢”“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那可不可以用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可以探究出求面积的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将探究任务完全交由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积极开拓思路,自己的想法与同伴的思路进行冲撞,进而可以提升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㈢ 教学评价多元化
小学生对教师表现出来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敏感度,有时教师随意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就可以对学生影响至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的重要性,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以成绩论英雄,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其可以带着轻松愉悦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多元化评价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具有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价,同时生生,师生之间也要形成评价系统,保证生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让学生在民主、自由、轻松、尊重、信任的环境内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每一位学生具有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肯定,例如有的学生求解的最终结果不正确,但是不能否认学生思路的独特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肯定评价“想法非常特别,值得表扬”。或者是生生之间的评价“你这样求解比我的简单好多啊,我要向你学习”,甚至是不服的声音都要保留“你这个过程也就比我的少了一步而已,下次我肯定比你的还简单”„„评价多元化可以保证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在不同的声音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可以不断前进。
三、“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流程
数学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用时1—2分钟)
2.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用时2—3分钟)
3.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用时5—8分钟)
4.汇报交流,点拔归纳。(用时5分钟)
5.题组训练,巩固提高。(用时8分钟)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用时2—4分钟)
这是以自主、探究、交流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把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思想、情感、问题、知识广泛交流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而产生问题的条件主要是好奇和怀疑,也只有好奇和怀疑才可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要精心给学生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刻意制造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联想。使之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把新授知识点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教师进行筛选,确定解决本节课知识点的必要信息,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做,让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容易产生解决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问题呈现出来以后,教师不要急于点拨讲解,更不要立即让学生小组讨论。一定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解决。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难易,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有成效的结果。也可能学生通过思考,自己不能解决,但这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不要忽视这静静的2—3分钟,这是解决问题的开头,开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三)合作探究,互帮互助
自主互助式教学法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学习。教师可把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互助组,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人数不要过多,否则讨论时就有的只当听众,小组长也照顾不过来。这一过程分两个环节:
1.组长交流,统一结论
学生自主尝试后,小组长要首先及时交流结论,若班额较大,分组较多,小组长可再分组,3—4人一组为宜。因为小组长都是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的结论若一致,就能说明结论是正确的。若不一致,立即讨论,统一思想。这时教师要及时掌握情况,保证小组长带回各组的结论准确无误。这个环节用时不会太多,但却非常关键,它关系着结论的准确性。
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回到各组后,要立即检查组内成员的自学成果,若知识比较简单,都能理解掌握,检查一下就可以了。若存在问题,小组长和学会的学生就要充当“小老师”该讲的讲,该说的说,该做的做,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没有问题为止。
(四)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汇报交流是建立在小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找2至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研究成果(不要总是安排组长)。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将本节课知识重点、难点纲要信号性地进行板书,并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
(五)题组训练,巩固提高。
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第一组练习题以填空、判断为主要形式,是较简单的基础性题目,第二组练习题以思考、计算为主要形式,是应用性题目,第三组练习题以自编、研究为主要形式,是发展实践性题目。
这一环节的操作过程与第二、三个环节是类似的,出示几组题,就有几个反复。流程为:教师出示练习题组——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组长交流统一答案——组内互助,全部过关。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对于定理、公式
课的总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教给他们怎样总结,总结什么?如:教给他们要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这些收获包含对定理、公式的理解,规律的总结,解题方法、技巧的运用,今后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课堂小结标志着本堂课的结束,但知识是需要实践的,是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知识延伸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运用的技巧
随着自主互助式课堂的开展,在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分小组-定任务-抢时间-讲方式。
分小组:小组按异质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组成,组内实行分工负责制,而且实行轮换制。各小组自己制定规则,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一员,大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大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定任务:使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如何设置问题则是关键,问题太大、太难、太易都不好,失去交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上精心构思,精心研究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样学生合作时就会问题突出。
抢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单位时间里分组交流活动一定要有时间控制,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就会有紧迫感,让学生有适度的亢奋,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交流中形成抢答的情景,这个“抢”是在单位时间内争时间而不是乱发言,这样课堂既活跃又有效。
讲方式:小组活动应当根据不同讨论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强多种方式的训练,灵活应用于各种学习任务中。使学习过程条理化,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争辩式,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归类,相同意见为一方相互争辩,表达不同见解,让思想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些问题可以采用轮唱式,既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依次发言,学生每人提出一个答案,然后比较筛选,评价最佳答案。
“自主-互助”式教学法,解放了学生头脑,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构建起多元
开放、充满合作与交流的小组集体文化,形成了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内在凝聚力和群体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活化,又要十分关注探究过程,辅以有效的评价,促使学生不断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把每个孩子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参考文献】:
[1]陆昌然.新课堂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实例[M].宁波出版社,2003
[2]项元乃.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
[3]王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谈[M].山东教育,1996
[4]颜秀云.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学研究,2013
[5]秦卫萍.实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3
第四篇:小学数学“自学互助”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学互助”模式研究
开 题 报 告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龚 斌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教育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新方法确让教师们很困惑。不少教师丢掉了原来的“师教生学”的教学方法后,在课堂上先提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先看看书,在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教师逐一讲解。其实这样的自学没有任何作用,学生学得的知识依然是教师“灌”进去的。《大纲》要求,要以人为本,要高效课堂,我们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要彻底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
一、选题的目的和实践意义
柳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四十多位教师,其中年轻的高学历教师有十多个,教师整体素质相当不错。但是,新课程改革已推进多年,部分教师的课堂变化不大,教学观念还很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填鸭式”“满堂灌”等现象还存在,靠拼时间、拼体力、拼健康抓教学成绩,致使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融洽,课堂涣散、效率低下。要办好素质教育,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营造学生自己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我们数学教学教研组正在积极倡导和研究“自学互助”教学模式。
二、同类课堂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教学模式
姜堰市溱潼二中“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互导”模式,裴迪娜的发展性教学,也澜的开发课堂生命潜力教学,王敏勤的和谐教学,上海的研究性教学等。
(二)国外教学模式
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模式。
他们的这些研究体现了教学的发展性、合作性、多元性、激励性、创新性等特点,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借鉴意义。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1、课题界定:本课堂旨在形成“以人为本,课堂高效,培养人才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互相帮助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2、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自学互助”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在教学中让“铺垫练习,创设情景----自学提升,发展思维----成果交流,互解迷惑----知识归纳,画龙点睛----典型训练,反馈效果”这五个环节更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四、研究的重难点
1、研究重点:“自学提升,发展思维”这个自学环节教师该如何去辅导,提高学生自学效果;“成果交流,互解迷惑”这个环节教师如何把握学生交流和互相解答疑惑,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做好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问卷调查,以便发现问题,修改模式。
2、研究难点:教师能否完全丢掉“满堂灌”的旧模式,用全新的模式去教学。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通过观察、引导、反思、评价,问卷调查和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试验对比法:本课题运用调查研究来研究“自学互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对试验班级和对比班级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
专家指导法:聘请他校数学教师和领导进行现场听课指导,予以正确引导,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献研究法:收集目前其他各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讨论,查阅各种教育理论文献,记录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联系我校实际,不断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经验和理论依据,确保课题能顺利开展,起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六、预计达到研究的目的和突破。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要从以前的“老师让学”的圆圈中走出来,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
2、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学生从堆积如山的作业训练中解放出来,作业当堂练当堂改,尽量不留课外作业。
3、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要让学生自愿的去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被动去学习,去思考。
4、改变教师的辅导方法。一个班学生有几十个,如果教师都自己去辅导,恐怕“千手观音”也忙不过来,要是让学生自己互相辅导,结对帮扶,可整体提高辅导效率。
5、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要彻底放开原来教学模式中的神圣地位,主导教学地位,改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辅导者,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开题准备阶段(2013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2、召开课题专题会议,布置研究任务,明确各自职责;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计划;
4、课题组长撰写开题报告。
(二)实验研究第一阶段(2013年7月至12月)
1、研究讨论出教学模式;
2、按教学模式设计教案,在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授课,对比研究修改模式;
3、对模式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块专项研究;
4、参加全乡“比教学”活动;
5、调查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授课的意见和想法。
(三)实验研究第二阶段(2014年1月至4月)
1、讲授全乡示范课,将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2、将模式各个环节研究形成论文成果和教案、导学案成果;
3、召开课题小组会议,汇报研究工作开展的详细情况,交流研究心得体会;
4、撰写结题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4年5月至6月)
1、收集课题各成员研究成果和有关研究记录数据等;
2、填写结题鉴定表,申请结题。
八、课题组分工。组
长:
龚
斌:负责课题的全面组织和指导工作,主持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成员:
汪名全:负责教学效果调查、反馈、总结工作
周慧:负责收集教师学生意见和建议、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以及使用效果评估、总结工作
段坤鹏:负责各种文本整理、讲授实验课
肖
杰:负责研究的费用及后勤保障资料收集、研究和撰写等具体工作。
九、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1、教学模式框架论文;
2、优秀论文、教案、导学案等;
3、调查报告和分析报告;
4、开题和结题论文。
十、课题开展的条件保障。
1、本课题负责人:龚斌,系竹山县柳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政教主任,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5年。现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和小学部安全卫生常规工作。2012年参加了“国培计划”,在武汉崇仁小学跟湖北数学名师余荣老师学习一个多月、参加了湖北省义教工程数学专题培训、多出外出参加数学培训、听课。积极探讨新教学模式,执教的数学课《掷色子的秘密》和科学课《保护听力》曾代表柳林乡参加全县教学评比。在本课题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能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对课题研究能起到指导作用。目前正担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能保证研究时间。
2、参加本课题的成员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乡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师的精华力量。其中周慧同志负责的课题已经顺利结题,有丰富课题研究经验;汪明全同志曾多次组织全乡教学比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所有成员均为学校数学教师,研究时间能得到保证,他们教育思想新、教育理念新,具有很强的管理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完成好本课题的研究。
3、资料与设备:学校图书室有大量的图书,每位研究成员都有电脑,有大量的互联网和教育网台资源,有大量的办公和数据处理的软件,有班班通、微机室和电教室。这些先进的设备,能保证课题更好的开展,会取得较好的成果。
十一、客观存在影响研究因素。
1、学生习惯了“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对“自学互助”学习方式比较陌生,不能很快的进行角色转换,影响课堂有效性。
2、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时间,会影响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效。
3、学习地处边远山区,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教师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也会影响课题研究工作的效果。
十二、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3、《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 》
4、《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5、《湖北教育》、《十堰教育》各期
6、教育网上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北牙中心小学
黄想林
多媒体是多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它包括文学、图表、影视、声像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综合运用。随着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的建设,我们学校也有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粉笔、黑板、书、嘴“四位一体”的局限,以直观、形象、快捷、高效的特点表现出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现代优势。下面谈一谈我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的教学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教学,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增强了美感,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
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三、运用多媒体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突出重点,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多媒体,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
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而借助多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进行多方面的课堂练习,增加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在毕业班综合复习阶段,因为学生手中的资料不够集中,无论在黑板上抄写或指导查找资料都要浪费课堂时间,且效果不佳,我把综合复习制作成课件,将习题当堂投放讲解,这样既直观又集中,给学生留下了印象的深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巧妙而又科学地切入图文声像,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可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收到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