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材料
坚持德育创新 打造诚信品牌
德育是学校的统帅和灵魂,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校以少先队为阵地,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狠抓德育创新,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完善德育机制,狠抓制度落实
一是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德育工作行事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学生多元化评价方案》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学生,德育管理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登记,每周小结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规划,作为今后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健全班级、班主任考核评估机制,注重评价的真实 性、激励性,严格考核班主任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对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制定了德育工作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汇编,指导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制度扎实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指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制度行事。抓好常规活动制度建设,特别是进一步规范升旗制度,每周一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由国旗队的学生升旗,学校领导干部轮流作国旗下讲话,总结上周的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1、健全德育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各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德育工作,由德育副校长负责具体落实执行。
2、利用每次的班主任例会加强对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 制定周三下午放学一个小时集中政治学习的长效机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常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行为实施问责办法》等法律规定,同时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和《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经验谈。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有笔记,有交流心得。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文件,并要求我校教师写出了心得体会。
4、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民主评议工作。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不仅要求教师人人发言,而且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介 绍,树立榜样。同时组织“找师傅,认徒弟,好帮差,共进步”的活动,以此提升班主任的整体水平。班主任工作民主评议,主要由领导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四部分组成。评议后,将评议结果汇总反馈给教师,帮助他认识自己,正视不足,要求他结合实际,写出反思,激励他加强学习,争取进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更上一层楼。
三、丰富活动形式,提升综合素质
在建设好德育队伍德育制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我校以“爱国、守法、文明、礼貌、诚信”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德育活动。
1、利用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每周坚持召开一次民主自治的主题班会。主题的确立符合德育的形势和学生的实际。在班会上,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学校的主人翁的意识。同时,通过组织班会公开课的评比,提高班会课的质量。坚持抓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每周一个教育主题,努力提高升国旗仪式的效果,做到仪式规范,教育意义显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以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德育教育。
3、继续发挥校园志愿者团队。志愿者的学生在校门口设立仪表形象监督岗,并且对学生的自行车摆放、乱扔、乱 丢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以此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监督岗的成员实行轮流值班,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4、发挥少先队员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少先队员干部对上午、下午的课前纪律、两操的情况、课间的文明活动进行监督,按班级评比打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总评。引导班级之间竞争,产生优秀班集体,开创学校欣欣向荣的局面。
5、突出特色,形成品牌。中心小学的德育特色是“诚信”。
6、实施多元化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我校开展校园之星多元评价,让学生发挥特长,全面发展。每月评选一次,依托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后,发星级奖状;也可以是以学生小组推选某个学生的优点为依据,班主任给予评价,然后推荐到学校,经评定后,发星级奖状。在我校,学生个个都有成长记录袋,用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脚步。
7、按照《关于规范和加强中小学主题班会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召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
8、开展了“我讲诚信,净我校园”签字承诺仪式。
四、深入诚信教育,打造特色品牌
1、大力营造诚信教育氛围,建设了以诚信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以诚信名言、诚信故事布置校园,通过黑板报、手抄报、校会、主题班会不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踏进校园,即融入诚信教育的氛围。
2、编写了诚信教育的校本教材。以此丰富诚信教育的素材,使学生在阅读中不自觉地提高了品德修养,逐步内化成为诚信习惯。
3、组织了丰富的诚信主题活动。如:评选学校和班级的“十佳诚信学生”和学校“十佳诚信教师”,征集“我最喜欢的一句诚信格言”和举行“做诚信学生”征文比赛等。将学校“十佳诚信学生”和 “十佳诚信教师”名单进行公示,在为其他人树立榜样的同时,更推动了诚信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把德育教育内容拓展为安全育人、知识育人、环境育人。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过德育研究小组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德育研究小组的学习对校内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2、加强学校队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有效利用展廊、板报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育人资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3、搞好养成教育示范生评比工作,着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纪律卫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实现校内外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无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4、把“大手牵小手、共创新风尚”活动落到实处。
5、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礼貌和班风队伍教育。
6、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加强法制教育,继续开展自理、自护、普法系列教育活动。
8、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家教联合教育途径。
三、具体措施:
1、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思想,潜心研究,潜心工作,潜心奉献,爱生爱校,团结务实,以主人翁的态度,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不断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寻求合理的德育教育途径,争取家庭与社区配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3、科学规划德育目标,做到学校教职员工全面投入,学校行政会上研究德育为先,各线计划安排德育为主,学科教育为辅,渗透德育。
4、配合学校加强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德育素质。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素养。
二是开展学习优模活动,注重师表形象,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提高教师德育修养。
5、形成德育管理制度化,抓好班主任、辅导员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抓好后进生工作,通过教师学生反馈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6、抓好德育工作的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宣传教育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每班板报、班星每月更换一次,各中队在每月月末进行评比,纳入期末评优考核。
7、继续强化规范制度,抓反复,反复抓。
一是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等时间,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做到教育时间保证,教育内容落实,教育形式多样,教育成效显著。
二是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营造美好的育人环境,以“让每栋墙都说话、学校管理人性化”为主线,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8、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办好家长学校,建立与宣传法制制度,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宗 申 小 学
2014年9月
第三篇: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面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而做人,道德是基础的、核心的条件。
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需要我们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求得实效。引导学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把做人和成才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塑造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合格人才。
一、学校教育是品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的全员意识
儿童进入小学后,其品德培养有两个任务,一是再教育的任务,即改造消极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不良品德;二是培养和发展良好品德。最基本的任务是教育和塑造、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品德。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小学是以正规的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带有社会性、强制性,在客观上为儿童品德的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孩子在入学前就有向往小学生活的意向,希望在小学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新玩艺,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开展更多符合自己需要的活动;再加上这个时期儿童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认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这都为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因而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增强全员意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每个教师都肩负着德育教育的工作职责。教师是既教书又育人的。我们如果无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在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课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体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这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有一些教师存在一种很不正常的心态,口头上大喊素质教育,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分数论能力。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位教师,如果在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则一切都好,可谓是一俊遮百丑;而忽视和偏废了教师其它的教育功效,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善恶是非等方面的教育;有些教师重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的塑造。这种重知轻德的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蕴涵。中学生为了上网以刀拭杀亲生父母、马家爵疯狂杀害室友、高中生把刀指向自己的同龄人等事件的发生,无不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德育教育与管理中,还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情感意识形成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提倡平等和谐、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公正严明,平等待人。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合情合理的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也会受到学生衷心的爱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合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教师的博爱之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要至诚、至正、至爱、至理。教师要先以诚信示以人,然后教人以诚信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师德正,学生则有善行。在教与学中,相互发展,共同提高,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创设、挖掘道德教育的情境因素,寓德育于知识活动之中
学校、班级是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有相互依存的责任关系,集体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的需求,能给儿童的行为提供具体的生动的榜样。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激励儿童积极向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少先大队组织,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儿童良好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组建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科技小制作发明等,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近生活、体验生活。按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培育儿童,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融思想教育、行为习惯、良好意识和情感的培养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这是非常符合儿童品德的形成规律和社会要求的,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文艺作品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寓教于知识教学之中。知识性、人文性相互统一,体现时代性,要充分利用可用的因素启发教育儿童,以提高儿童道德认识,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的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又不能把文化知识的转化过程变为品德教育课。应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中,各科间教学都应做到教书育人。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条件,配合家庭、社会促进儿童品德的培养和形成诚然,德育的出发点不是去约束人、禁锢人,而是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地发展人。德育工作细致而复杂,内容方式多种多样,教育儿童不仅靠学校,而且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精辟地阐明了育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树立以人为为本的思想,积极寻求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型人才。
第四篇:2014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2014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把德育教育内容拓展为安全育人、知识育人、环境育人。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过德育研究小组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德育研究小组的学习对校内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2、加强学校队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有效利用展廊、展板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育人资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3、搞好养成教育示范生评比工作,着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纪律卫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实现校内外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无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4、把“大手牵小手、共创新风尚”活动落到实处。
5、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礼貌和队风队伍教育,做好“
六、一”儿童节表彰工作。
6、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加强法制教育,继续开展自理、自护、普法系列教育活动。
8、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家教联合教育途径。
三、具体措施
1、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思想,潜心研究,潜心工作,潜心奉献,爱生爱校,团结务实,以主人翁的态度,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不断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寻求合理的德育教育途径,争取家庭与社区配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3、科学规划德育目标,做到学校教职员工全面投入,学校行政会上研究德育为先,各线计划安排德育为主,学科教育为辅,渗透德育。
4、配合学校加强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xx大有关精神,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素养。
二是开展学习优模活动,注重师表形象,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提高教师德育修养。
5、形成德育管理制度化,抓好班主任、辅导员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抓好后进生工作,通过教师学生反馈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6、抓好德育工作的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宣传教育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每班板报、班星每月更换一次,各中队在每月月末进行评比,纳入期末评优考核。[文秘范文]
7、继续强化规范制度,抓反复,反复抓。
第五篇:关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的大教育环境影响和衡量教育成果标准的不一致,加之留守青少年的日益增多,使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形势严峻,德育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关键字: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日益增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人才的储备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就以德为重,以德为先,正所谓德高才能望重,德才须兼备。而面对现实的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过分的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德育教育工作,这是极其危险的,既是对素质教育的不完整理解,更是教育资源一种浪费。对此我们针对农村初级中学的德育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经济大潮席卷全国,外出经商和打工已成为时下农村不为时髦的话题。而在众多学生家长外出捞金的同时,潜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留守儿童的居多,代管、寄养等农村儿童生活方式的存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德育教育工作已成为空谈。对于学校,普遍重视文化课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只是泛泛之谈,德育教育工作陷于停滞状态,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
1、社会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同识
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好些年,而素质教育的首要应该就是德育教育。德才兼备是我们需要人才的类型,而怎样做到德才兼备,恰恰从教育的一开始就未形成良好的完整的体系,至少在农村的学生中是缺失的。这就是社会认识不同造成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政策的制订都是从国家的实际出发,是囊括了德育教育起码的内涵。可是“歪和尚念错经”,到了执行政策的环节,恰恰就由于认识的不统一、衡量教育成果标准的不一致、师资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与地,1
校与校内在的不良竞争,从而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难以形成。第二,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的限制,良好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快的得到普及、传播和推广,大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果展示和相互学习并未形成有效地制度,加之“分数万岁”“升学率万岁”的学校外在衡量标准的干扰,德育教育工作步入低谷。
2、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同轨
初中过程中的青少年是心理、生理变化极快的一个阶段,对人生、社会、家庭的认识都是具有跳跃思维的。如今农村青少年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受感染能力也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而纵观学校的德育教育制度却有其心无其力,其现有的教育引导模式影响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机制难以形成,许多德育课程的都被统一划归为“副课”,教育理论也缺乏适应时代的新内涵和新活力,与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不能同轨。
3、家庭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同步
家庭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受现实环境的影响,父母外出的因素实在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发展,其父母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德育教育模式荡然无存。加之农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年幼与年老并存的生活方式无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或不服管教,或放任自流,缺少监护人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交流,致使家庭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同步。
二、研究的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老师15份,学生20份。针对留守青少年的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采取个别谈话、了解其对人生、社会、身边事物的看法等等,走访了个别留守儿童的家长,对近几年学生的变化进行了交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情况来看:30%的老师所在学校没有开设德育教育课,70%的老师所在学校开设德育教育课,但是每周只有一节,只是流于形式而已;80%的老师觉得上级教育部门并没有对德育教育工作有过足够的重视;100%的学校有家访制度,但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80%的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学校承担的责任;60%的家长对学生只要求
成绩上的进步。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德育教育工作并未得到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重视。
2、德育教育工作只是学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基本上都作为副课来对待。
3、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阵地,其设施不齐、制度不全、经费不足以及追求“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的思想制约了德育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4、部分学生家长概念模糊、认识不足,过分的追求成绩,淡化了家庭环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此外,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40%的学生为留守青少年;90%的学生热爱学习;70%学生时常感到孤独;50%的学生愿意和父母交流;50%的学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40%的学生所在学校经常开展文体活动;80%的学生热爱校园生活;20%的学生有过被关心和帮助的经历;10%的学生帮助过别人;90%的学生愿意和老师谈心;30%的学生有过和老师谈心的经历。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1、目前农村留守青少年数量较为庞大,德育教育工作形势严峻。
2、学生整体发展较好,对学习充满信心。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家庭、生活环境的缺少关爱导致青少年内心空虚。
4、校园文体活动开展不足。
5、校园内学生的互助友爱精神不强,榜样力量没有充分得到彰显。
6、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机制亟待完善和全面发挥作用。
四、意见或建议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长期且贯穿于文化课教育当中的庞杂的工作,它既要求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教育部门的投入和关心,又要时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此,根据调查的实际和当今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大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宣传,倡导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判和教育成果衡量标准,使全社会都能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切切实实把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去,树立有才先有德、有才必有德的坚定信念。
2、建立起完善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上下统一、地区统一、校校统一,保证一定的经费支出,把德育教育工作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中去,使制度健全、设施完善,从而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一致,合力工作。
3、从学校内部管理着手,健全制度,安排充足的德育教育课程,完善问题青少年和留守青少年的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学校要引入教育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从小事着手,无限放大“善”的一面,使学生看清真、善、美、假、恶、丑,正确引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注重师德教育,以身边老师榜样的树立,感染和熏陶学生的认识,对于学生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说服为主。对留守青少年要合理的进行谈话和谈心,切实从日常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同时,注重宣扬我国几千年的深厚文化以及礼贤典故,树立起艰苦奋斗、的意识。
5、强化班会和德育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身边的新鲜的好人好事让学生们加强沟通与交流,弘扬高尚道德品质。学生间交流可能比说服教育更有效果。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发展状况可能不尽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提升道德品质,教师或班主任积极弘扬高尚道德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做好家长座谈和家访工作,要通过召开家长学习会,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或者心理老师讲解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家长转变观念,看清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让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之爱的伟大。
7、对于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掌握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青少年成长变化的新理论,要善于从发展中汲取有益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学校或者老师的交流和信息共享,相互取经、相互进步,相互提高。
参考文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