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的课堂教学方式
外国的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和中国的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的学生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规规矩矩在教室坐上一节课,他们相对随意和活泼,课堂秩序的管理,这对于很多新手汉语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第一,可以接触不同文化,通过文化碰撞产生灵感;第二,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发扬民族事业;第三,行万里路,游览世界;第四,加深对汉语的了解;第五,加深对自身文化的领悟;第六,培养世界眼光和豁达的胸襟;第七,可以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总的来说,汉语教学的“乐”是大于“苦”的,当然个中苦乐,还是要我们以后亲身去体会。
上世纪80年代,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发生了几件大事。大事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大事之二,是在高等学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这两件事,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研究不能跟风。外语教学常常跟风,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科学研究也不能跟风,不要不顾实际情况,看别人研究什么问题自己也去研究什么问题。这样做,很可能劳而无功。
哲学层次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我们的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刘润清先生说:“你如何看待语言,你就会如何教授语言。如果你认为语言是一组规则系统,很可能你就强调形式教学;如果你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你可能更强调语言的功能教学;如果你说语言是习惯的形式,你会推崇听说法(句型操练);如果你认为语言是人脑中特有的机制,你会提倡认知法。”
关于语言学习的本质,关系到学习论,当然也很重要。你认为第二语言是怎么学会的,你就会采取相应的方法。
总而言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研究上,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到理论,不切实际的空谈,无论说得多么漂亮,也不过是说说罢了。
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2.口语和文字的关系;
3.外语和母语的关系;
4.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5.掌握运用外语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参阅:章兼中,1983,《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42~243页)
第二篇: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生活活泼(歌曲、故事、猜谜、游戏,模拟表演电视配音等)。通过不断变换的方式,调节小学生大脑活动,减少单调机械重复的刺激给小学生带来的疲劳。
论情景教学法及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要
现代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视听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创造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情景教学法在当今国内外的语言教学上运用很广泛,并已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总结。情景教学法通过吸收国内外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实际,已经成为被广泛英语的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将情景法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情景法;小学英语课堂;运用
一.引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应用于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这就要求教师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找到问题中现实中的兴趣点,把带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适时地激发兴趣,这是目的。通过激发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基于此,我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了情境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境即“情境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于恰当地表述,难于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情境交际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如:会话,歌曲,绕口令等。同时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继续学习。
二.情景教学法
2.1.情景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情景,而学习语言更离不开情景。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concrete settings),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唯智主义的框框,其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一,语言来源于情景。语言的意义来源于社会情景,它是社会情景在人们头脑中意识的反映。正是社会情景才使得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使得语言具有实际的交际价值。语言只有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才具有确切的含义。
第二,交际在情景中得以完成。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交流思想,就是借助于情景来实现的。除客观的真实情景外,情景还可以用表情、动作、实物、图片、投影和电视录像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义,使之变得更为简单、便捷和快速。脱离一定的情景,孤立地记忆单词、背诵句型是难以完成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的。
第三,情景对话是掌握英语语义的最有效的手段。要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是情景对话。在情景中根据运用语言的需要进行对话,最能体现言语的交际性。也正是由于情景才使得对话情意交融,生动形象。
2.2 情景教学法的通用操作框架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是以设计教学情景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1]。
第一,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是学生接触新的语言材料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新的语言概念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呈现实物、图片、幻灯、投影等静态情景来帮助学生感知新的词汇和句型。以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听音仿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这是语言学习的输入期。
第二,情景操练。情景操练是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的练习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新的语言知识的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动态情景,如录像、多媒体视频以及体态语言等让学生做机械性或替代性练习,以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这是语言学习的半输入/半输出期。
第三,情景运用。情景运用是学生对新语言材料的活用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期。这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故事性的情景,如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言学习的输出期。
2.3.情景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时,都免不了用汉语为中介把英语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实际上还是用汉语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直接比照英语的词和句,则可以避免这种心译过程。
直观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应当注意的是,直观教学要灵活多变,丰富多采,教师既要有备而来,预先准备好一些实物或图片、幻灯片,又要善于临场发挥,捕捉“道具”,如学生的文具、衣物、现有的设备、景物等,并辅之以简笔画,使直观教学充实且不流于重复。
例如:在进行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及Good night的句型操练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钟的简笔画,随着时针、分针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做出准确的反应;因为简笔画可随时更改,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又如,在教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时,设制一个会转动的可固定在墙上的小圆卡,里面有不同颜色的小扇形,并固定一个始终不变方向的指针(如图),拨动小圆卡让其转动,停住后让学生们说出指针所指的扇形区的颜色。2)趣味性原则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能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添趣味性而设制的游戏等,应具有科学性——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应围绕怎样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来设制,不能为单纯逗乐而盲目设制。
3)、实践性原则
小学英语课时少,时隔长,这对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很不利。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别让学生们的口、眼、耳、手闲着。
给全班学生各取了一个英语名字,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的之感。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使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开辟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举行诸如英语晚会、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创制英语小品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多说、多看、多听。
2.4.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不高。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那样,“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李岚清,1996)。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读、听、说、写能力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情景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有看到、听到、甚至摸到的学习对象,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的对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更需要学生利用口、耳、眼、脑全方位地感知学习对象。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1981;1982;1985)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论。克拉申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有语境(Context)的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上,克拉申强调的是外部语言环境。从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关系来看,人的语言器官和大脑的发达程度给人类学习语言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丰富的文化社会环境则给后天的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俊明,1992)。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为这两者之间架设一条行之有效的桥梁,而这个行之有效的桥梁就是语言环境。塑造良好语言环境的手段,无疑是情景教学法。正如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克拉申,1982)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即快节奏、大容量。这也是符合克拉申上述理论的。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幻灯、教学电影,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获得最大量的信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
第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到的知识易巩固
克拉申曾经把能否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并认为输入应该是有趣而密切相关的(1982)。这就涉及到习得者的心理因素。它是建立在习得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刺激其学习兴趣的一种输入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在语言学习中,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补充。在许多中外结合的家庭中,儿女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讲两种语言的事例有很多,这证明了诸如兴趣、环境、亲情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正是运用了将视、听、说融为一体的这一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把学生注意力、兴趣引导到学习对象上,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易于巩固。
三.应用
3.1情景的创设
3.1.1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挖掘其内涵,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设计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性趣和能力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因为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所以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波的交际活动,使学生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全部以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印象。3.1.2 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接受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其次,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大量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语感;利用电脑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在教学“购物”这一情境对话时,我就和两个学生在超市里录了一段话,同学们看了,感觉很真实,都很兴奋。运用电话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信息,从而加大了教学密度。
3.1.3组织科学的教学方式,优化情境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上,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优化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教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开辟英语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电化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朗读、表演的时间和机会。
3.1.4通过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情境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我就把几个动物,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做成头饰,并把他们的声音录了下来,编成一个故事。当要教的动物出场时,就放录音,让带头饰的学生上台,再教此动物的单词。每个学生过关后,再继续将故事。学生既听了故事,又学会了单词,心里自然高兴。3.1.5运用体态语言来引导情境。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组织班级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的、最真切的感受。3.1.6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课堂上适当的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地参与教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比较乐意的事情,因此,游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的种类很多,我们最常见的有击鼓传花,抛魔盒,找邻居等。虽然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和句型的操练提供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游戏可以演变出不同的类型。要设计并组织一个成功的游戏,教师应注意题材的选择,游戏规则的运用以及教具及多媒体技术的配合,同时还要提供适当的反馈,使游戏既具有明确的教育作用,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3.1.7 引导反复实践,深化情境。
英语课的实践性很强,而“练”才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在英语课上反复实践,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如:我给学生各取了个英文名字,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打招呼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境”这一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通过情境教学,还可以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第三篇: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浅谈
摘 要:改变原有单纯传授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讨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出高效自主学习的原则和运用策略,以改善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数学自主学习
一、建构主义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如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以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丰富和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目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一)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 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在这里用来形象的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作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的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邻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邻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抛锚式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显示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所以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的比喻为“抛锚”。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有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第四篇:外国驻穗代表处计税方式[推荐]
外国驻穗代表处计税方式(依照新税收管理办法)
............................................................................................................................................................................阅读:513 创建时间:2010-12-24 更新时间:2012-1-16
1.计算公式:
营业税收入额 = 本期经费支出额/(1—核定利润率—营业税税率); 应纳企业营业税 = 收入额 × 企业营业税税率; 堤围费 = 收入额 × 堤围费税率;
所得税收入额 = 本期经费支出额/(1—核定利润率—营业税税率);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收入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城市维护建设费=应纳企业营业税×7% 教育费附加=应纳企业营业税×3% 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纳企业营业税×2%
2.现行计算方法举例(2011年1月1日起):
假设本期经费支出为100元,计算要缴纳的税收 营业税:100/0.8×5% = 6.25(元)堤围费:100/0.8×0.09% =0.1125(元)城市维护建设费:6.25×7%=0.4375(元)教育费附加:6.25×3%=0.1875(元)地方教育附加:6.25×2%=0.125(元)
企业所得税:100/0.8×15%×25% =4.6875(元)
税费合共:6.25+0.1125+0.4375+0.1875+0.125+4.6875=11.8(元)即代表处的税收约占经费总支出的11.8%
第五篇:《外国诗两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4、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分组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四、新课讲授
1、教师提示: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5、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明确: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6、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明确: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夏)蝈蝈的乐音
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冬)蛐蛐的歌儿
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外国诗。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三、新课讲授
1、分析诗歌内容,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明确: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品读诗歌:
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拓展延伸: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分析: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四、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
〖板书设计
夜
叶赛宁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反复吟咏)
溪水 月色 大河 小溪 青草
静谧、美丽(安适、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