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首先对进入职校学习就非常自卑,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相对不佳。在语文课上,也是兴趣索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尝试着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对于职业学生来说因为底子差学习起来更是困难,所以我先一段一段地学习,疏通后再要求他们背诵,全班同学形成比赛的氛围,其实他们做得也很好,利用一周的时间一篇古文全班同学就可以全部背诵下来的。因为职业高中每册有两单元的文言文,第二单元的文言文是略讲的,所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第一单元上,要求必须学懂会背,第二单元有时间就讲。与其两单元浑水摸鱼的都学习了,倒不如就非常深刻地学习一点东西,通过背诵让他们对古文的语感有了体会。
二、诗歌类文章的教学
诗歌类文章的教学,我常常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朗诵上,教给学生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诗歌的朗诵中去体会其中的技巧。在学生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都会开设一场诗歌朗诵会,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在朗诵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更为学生口语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名著类文章的教学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是经典名著,或者是名著的节选。我就让学生反复去读名著,然后针对名著发表自己的看法。开读书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在名著中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和最难忘的东西说出来,并讲明理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戏剧类文章的教学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戏剧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的各种知识和表现手法。我都会开展观摩戏剧录像的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古老艺术的理解。学生观摩了戏剧后,让他们表演比较简单的话剧,通过学生的课堂片段演出,提升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情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雷雨》一课时,学生自发地自导自演了话剧,效果很好,并且刻了光盘,形成了视频资料。
除了上面课文篇目教学之外,我还让学生完成文章的续写、开展况聘会等。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在灌输这样的理念,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真真正正地让我的学生学到东西,哪怕学会一点点也是进步,要从简单入手,从多样的教学手段入手。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学生不光特别喜欢我的语文课,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为职校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运用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探究
巢湖市槐林中学蔡孝林
摘要: 对话式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以自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成功的对话设计案例为依据作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理论上的梳理,借此表达自己对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对话式教学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 对话心得连贯精巧发散探究趣味包容
1997年第11期《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文章,对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由此引发了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在这次大讨论中,传统语文教育中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僵硬等弊端得以充分暴露。学者们认为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新的理论,通过新的方式来解决。他们一致指出对话式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现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显然,语文课堂要“对话”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开展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话呢?一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对话一定要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它是由语文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合作的教学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不能单方面的满堂灌,但好像也不能一味放任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自由地讨论,然后教师自己总结一下即可。也许这样的方法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行得通,而对农村的学生常常是等于没有上课,变成语文自习课了。因此,我觉得(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引导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课堂引导,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语文教师的各种课堂对话设计来实现的。好的课堂对话设计能够起到诱导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作用,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
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堂的对话发挥积极作用,使对话真正触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就很值得研究了。本文就自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的几个案例作点理论上的梳理,以期求教于方家。
第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的问题要具连贯性,能帮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有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之感,那么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就高了。也许课堂起初学生回答问题感觉特别简单,但当一个简单问题引起他们简单思考回答完后,紧接着一个新问题自然而然又来了,一点也不感到突兀时,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怖心理就没有了,而回答问题的兴致也就有了,语文课堂教学对话也就精彩了。比如我在教学《囚绿记》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既简单又紧密相连的问题,上了一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
1、作者陆蠡在自己文章中记了一件什么事?(囚绿)
2、“囚绿”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把窗外的常春藤枝叶硬拉进窗内,占为己有欣赏)
3、同学们能从情感的角度为作者这样的古怪行为作解释吗?(至爱)
4、你是从文中哪些描写内容感受到作者的这份至爱之情的?(选房间、类比句、直接描写)
5、作者用类比句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很有艺术表现力,你能模仿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吗?说几句。
6、文本中的“绿”是一根常春藤,作者喜欢它,只是把它当作常春藤来欣赏吗?(不是)
7、那么常春藤的“绿”在作者心里有哪些丰富的意蕴呢?找书中句子。
8、这样的写法是什么样的语言表现艺术?(象征)
9、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对囚的“绿”的感悟是有一个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先呼“绿友”,再称“囚人”)
10、呼“绿友”是把常春藤的“绿”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朋友?(能给自己带来希望、慰安、快乐、爱、幸福、生命力量的朋友)
11、再称“囚人”是把常春藤的“绿”看成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了?(有赞美北方抗日人民之意,更是借之表达自己的人格追求,是托物言志)
12、同学们能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志吗?试一试。
这一课我一共设计了12个对话问题,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衔接紧密、由易到难,能回答上一问题就能回答下一问题,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第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的问题应当精巧,才能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我们知道高中阶段长期高强度的学习易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疲倦、厌烦的情绪,尤其易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缺乏学习兴趣。这时如果语文课堂所设计的对话平板而枯燥,那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不能全怪学生的。此时语文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就很重要了。如何引导学生能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对语文保有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对话设计上对症下药。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设计出新颖、特别、精巧的对话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好奇之心,它就是对症下药。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能让学生随着教学对话对文本产生好奇之心,就能增强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学习文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语文思维,从而诱导他们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进入到文本对话学习中来。例如我在教学《伶官传序》一文时到了鉴赏阶段,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翻阅史料得知晋王李克用“临终托矢”是在公元908年,儿子庄宗李存勖继承父业后公元923年称帝建国后唐,用了16年;过了3年,公元926年身死国灭。同学们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更为详细的事实依据吗?或者能从道理上做阐释吗?一时间学生们都抢着回答我的提问,后来我提醒学生们诵读课文后思考再作详细回答,所有学生都按照我的引导去积极阅读课文,那堂课真的是对话热烈,对课文的理解也特别到位。在学生们的脸上真的是全看到对文本学习的兴趣。
第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发展极具可塑性,此时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而语文课堂上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与语文课堂探索文本时设计的对话有密切联系。具有较强发散性和探究性的对话设计是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及时转向,不受定势影响而产生独特见解,提出新颖解析,提出新的观点,从而能标新立异的催发剂。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每堂课在学生理解掌握了课文的一般知识后,都能提出这样一些发散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力,那么我们就能在每节语文课堂上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们能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就提了这样一个极具发散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今天,我们都知道成语“鸿门宴”是指充满陷阱和杀机的宴席(赴会)。但在直接研读文本《鸿门宴》后却无这样的感觉,我想说的是文本《鸿门宴》没有杀机!同学们能不能研读文本,看看老师的观点是否有道理。
记得当时这一问,一下子调动了学生们阅读文本的积极性,他们显出极为兴奋地样子,仿佛能让人触摸到他们思维发散与探究时的血流涌动。后来我们整堂课都在热烈地讨论着。我们说项羽叫刘邦来鸿门赴宴只是为了道歉,而刘邦道歉了;我们说项羽叫刘邦来,只是为了要个尊他为王的面子,而刘邦喊他将军了;我们说项羽看到范增示意却不动手,是因为他觉得刘邦是有功之人杀他不道德,他绝不做不道德的事;我们说项羽不杀樊哙是英雄相惜,不拘小节;我们说项羽不乘机追杀刘邦是小瞧他的,随时可剿灭。总之,真的可从项羽的性格出发阐释“文本‘鸿门宴’没有杀机这个观点”。由此可见,带有发散性和探究性的对话设计是多么重要。
第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的问题要具趣味性,因为趣味性的对话能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并使其学有所获。例如我在教学《兰亭集序》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对话情景: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好《兰亭诗集》中的诗,有的是内容相关的其他诗词,也有学生自己准备好的喜欢的诗词;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兰亭山水景色,营造气氛;学生们感觉自己在曲水边;我们模仿曲水流觞来吟诗,轮流上黑板来默记书写《兰亭集序》片段。这堂课当时的情景我相信会令许多学生终生难忘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真理!
第五、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的问题要具宽容性,不能是假对话。语文课堂上对话绝没有标准答案,唯一思路。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或不完整是非常常见的。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说不对,更不能全盘否定甚至加以讽刺,而应当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要给予学生积极地回应,保护学生的对话积极性。语文教师要有宽容心,但也绝不能玩假对话。教师可以用启发的手段来提醒学生,比如: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再仔细想一想等等,让学
生能继续思考,获得正确答案。对于有创见性的答案,尤其要给予鼓励,切不能照本宣科,因不符合标准答案就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是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一个会思维创新的学生才是真正有思想的学子,这是学生身上最宝贵的事物。
以上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设计的思考,是我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粗浅得很,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摸索的地方。我将加倍努力,继续学习,深入探究,心系语文,追求更高。
参考文献:《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主编:倪文锦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论文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 探究; 合作; 课堂教学; 体会
论文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改变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本文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霸占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3.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点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三个关键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向性和研究性,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如何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好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师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空间
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4.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与“自主”。要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在知识本身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互相配合,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参考文献:
[1] 钮绪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与新课标契合途径的研究——以《语文教学论》课程为例[J].语文学刊.2010(15)
[2] 刘年喜.试论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3]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4]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4)[5]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6] 杜惠蓉.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有效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7)
第四篇:谈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谈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曾几何时,忽然出现了一种非常时髦的“„新‟文化”,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席卷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在“„新‟文化”潮流领导者那里,他们总是善于将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拿来贴上“新”的标签。这样,一切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下子就都变成了“新思想”、“新理念”,然后刻意地去解释一番,便产生了许多“新创意”、“新举措”,接着便又可以造就出一番“跨越式的发展”,进而充分凸显一代改革家的锐意和睿智。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新‟文化”的出现,给中国语文教育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譬如:关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行当,应该是古来有之,但是一旦被某些人贴上“新”的标签,继而被大加鼓噪之后,便成了他们通向改革殿堂的敲门砖,而且“改革者”还不惜将其敲得粉碎,使其面目全非──霎时间,素质教育便成了音、体、美的教育,创新教育便成了割断民族历史和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甚至汉语文的母语教学都要实行“双语教学”──不久他们便“创”出了一派“新”的天地:莘莘学子汉语文的素质不如音、体、美的素质,“日流”、“韩流”、“欧美流”、“物欲”横流,惟独“中国流”遭遇了空前的冷落,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显现出空前的弱化景况,美国人讥云:“英语快要成为中国的母语了”……种种现象,无不让人扼腕太息!
在这种景况之下,潮流领导者们似乎也觉出情势不妙,很快又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弄出了一套“全新的理念”──“三维理念”。笔者虽然确实不知道古人是否有过“三维理念”方面的概念,但是,2002年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系统地提出过这种理念,同时,从孔子开始的中国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教书育人”是不争的事实,而“教书”就是教学“知识和能力”,“育人”除了各种文化知识之外,自然就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其中也没有谁会在“教书育人”时不注重“过程和方法”。那么“三维理念”到底“全新”在哪里?当然,旧瓶装新酒本来倒也未可厚非,问题是潮流领导者们是一定要领导潮流的,既然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那就定然是普通中学语文教师(包括普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们)所不懂的,那就定然要由他们来向普通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指导性的解读和长期的岗位培训,而且“不经过岗培不能上岗”,“岗培考试不及格者要扣发奖金”云云。根本不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学者、教授和各级教育行政干部们培训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中外行培训内行已谓之甚,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封建意识在21世纪初中国教育圣地之泛滥,可见一斑,21世纪初中国中学教师的价值地位之低下,亦可见一斑。当然,这些人对中学教师进行“岗培”的效果如何呢?他们中有些人在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时,过分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淡化了“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甚至有些权威部门编发的《高中新课程培训考试学习资料》还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解读成了什么“终极目标”,并以此去“岗培”和考核全省的高中语文教师,这种误导的影响是恶劣的──笔者在不久前听过某重点中学的一堂“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展示课”:对于苏轼的《赤壁赋》,执教者用于文言“知识和能力”教学的时间,竟然还不到12分钟,其余时间就全都用来搞什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了,而且在课后的评课中,竟然还有许多中学的教师代表对其大加褒奖,认为该课很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些人在解读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语文课堂自学:无论什么内容,教师干脆一概不教,完全置“教师”之天职于不顾,还美其名曰为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凡此种种,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岗培”结果可见一斑,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亦可见一斑。
毋庸讳言,诸如上述时髦的“„新‟文化”,是造成当下一代未成年人语文素养低下、思想品质轻浮的罪魁祸首,甚至就连一味秉承传统、裹足不前的所谓“×东现象”,也不过是面临强势的“„新‟文化”而患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恐惧症而已,因为若干年来,诸如上述一直走强的“„新‟文化”给中国语文教育教学和未成年人思想品质方面带来的戕害的确是触目惊心的。
高中语文新课程是在过去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是过去高中语文课程的一种发展变革,是在一种更为科学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发展变革课程结构和教学评价机制的产物。从宏观角度来看,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变,还是“语文”;其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没有变,还是“教书育人”。从微观角度来看,“语文”是什么?是语言文字也好,是语言文学也罢,现在的高中语文与过去的高中语文,其定义也没有什么两样;教什么书?育什么人?教的还是语文读、写、听、说之书,育的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性质决定的。虽然现在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已经不是过去的高中语文课程,但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就是过去我们所从事的语文素质教育的延续和发展,过去我们所从事的语文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征,现在的高中语文新课程也仍然没有改变,这应该是普遍共识。
因此,笔者认为,凡事必须继往而开来,守正而出新。中国的语文教学已经走过几千年辉煌的历程,新中国的语文教学也已走过了几十年的改革之路,从孔子到叶圣陶、吕叔湘,到钱梦龙、于漪、魏书生,他们创建的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和诸多成功的经验,应该是现在我们漫步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坚实阶梯,应该是现在我们借以登高而成为教改巨人的“肩膀”,也应该是现在我们研讨和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出发点。
虽然改革和创新永远是我们奋勇前行的旗帜,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我们不能把“新课程”那个“新”的文章做过了头,更不应该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顾语文课程自身教学的目标和规律,而在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反常态地去耍弄令人头晕目眩的各种花枪,那样的结果只能是搅了局,乱了套,而让工作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普通教师去四处捕风捉影,无所适从。无可否认,2006年四月中旬海南省的语文新课程实验展示课所存在的大多问题应该都与此有关,说到底,就是因为把“新课程”那个“新”的文章做过了头。
另外,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味地秉承传统,裹足不前,同样是有悖于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随着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巨大变革,“素质教育及其创新教育时代”──实际上的“应试教育时代”所奉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转变,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完成高中语文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全部教育教学的任务。如何在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转变?这个问题牵涉面较广,请恕笔者在此不能备述,但是综合迄今为止的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应该可以在理论方面达成以下四点共识:
(1)确立正确的高中语文课程理念,进一步强化语文读、写、听、说的训练,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和张扬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的指导思想。
(2)全面把握和科学整合语文必修模块与选修系列教学体系的重难点,准确定位每个必修模块与选修系列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的必要前提。
(3)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紧紧抓住既富有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学价值又富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现象,紧紧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爱好,去构建和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的基本保障。
(4)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科学地开展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课堂上富有教学价值和效益的师生互动,是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的命脉所系。
在此,我们必须要理顺几个关系:第一,正确的课程理念和指导思想是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和张扬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切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指导思想”;第二,对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而言,要培养和张扬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进而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建立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要建立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就必须全面把握和科学整合语文必修模块与选修系列教学体系的重难点,准确定位每个必修模块与选修系列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三,假定某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那么,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紧紧抓住既富有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学价值又富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现象,紧紧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爱好,便是科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第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根本点在于教师尊重并满足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和爱好,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紧紧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爱好,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科学地开展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课堂上富有教学价值和效益的师生互动。第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爱好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并满足,学生“主体”地位就不可能真正得到体现,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课堂上富有教学价值和效益的师生互动 ──实际上,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课堂教学”。因此,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科学地开展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课堂上富有教学价值和效益的师生互动,是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的命脉所系。
从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无论是“海南现象”也好,还是“×东现象”也罢,除了上文说及的那个文化方面的外部因素之外,其自身的问题应该大多出自没有很好地理顺上述几个关系,所以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后,还有两个问题必须说及:
第一、建立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是目前我们都还没有去做但却必须马上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正如有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对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缺乏具体的要求,就是在它的《课程目标》中也没有明确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标的”,当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样没有明确的“标的”。这样,我们要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其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非调动相当一批既富有新课程理论素养又富有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集体行动而不能完成。在这里我们还须明白:过去高中语文课程的有关教学要求是必要借鉴,对各自使用的新教材展开全面研究和必要的整合是基础工程,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爱好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核心关注点。
第二、紧紧抓住富有语文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现象设计课堂教学,是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转变的基本保障,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富有语文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现象”,上文已经说及,就是既富有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学价值又富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现象。而这种语言现象,才是语文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点,是语文课程本质特征最为集中的体现。紧紧抓住这种语言现象设计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突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根本特征,才能真正在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把“教书”和“育人”高度融合、高度统一于无形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可能上升到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则是我们一生必须为之追求的。在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些学校或某些教师因深感课时不足而采取诸如走马观花、做夹生饭,甚至大量删减课文篇目、降低教学要求等等做法,笔者认为,这实际上都是对语文课程本质特征认识不足的表现,也是对高中语文“新课标 ”和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认识不足的表现。另外,之所以有些教师经常会在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耍尽各种花枪,最终学生的语文成绩却还是江河日下,其根本问题就是没有紧紧抓住富有语文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现象去组织课堂教学,说到底还是由于对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和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理论认识方面产生了偏失而造成的。因此,牢牢地守住语文课程的本质,才能正确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才能在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树立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转变,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高。
第五篇:职业高中语文
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下测试题
2012-05-20 09:37:36|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下测试题 制卷:寿县炎刘中学 冯立龙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成绩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氤氲(yūn)娇妍(yān)坟冢(zǒng)B 袅娜(nuó)庇(pì)佑 龟(jūn)裂 C、紫绡(shāo)恃(shì)仗 笑靥(yàn)D 噪(zào)起 欢谑(xuè)幽咽(y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区区小事 生死忧关 为虎作伥 B、养尊处优 挑拨事非 枉费心机 C、兴高彩烈 一枕黄粱 各行其事 D、人才辈出 委曲求全 仗义执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咱们认真 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②地质学家曾到天山 那里的地质地貌。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位阔太太。
A、核计 考察 化妆 B、合计 考查 化装 C合计 考察 化装 D、核计 考查 化妆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骗取扶贫资金,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B、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C、学校里一夜之间那些好看的名花名草都不翼而飞,提起此事,让人气愤不已。D、旅游途中,那些奇峰异岭扑面而来,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下子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我还故乡呢!B、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随风飘摇。C、总之,“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要改成“月到中冬分外明”,才比较合乎事实。D、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6、下列句中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使科学的瑰丽美景能为更多人所共享。B、龙门石窟凝结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C、没有可以分享的快乐,只有独自承担的磨难。D、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近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7、下列句子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永,北宋词人。他创作的《雨霖铃》又叫《雨霖铃慢》,此调为唐教坊曲。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C、“唐宋八大家”分别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欧阳修、曾巩。D、古代诗歌的“行”,又叫“歌行”,本来是古代一种歌曲的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径须沽取对君酌。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阅读理解(19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然后答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9、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举例说明。(3分)
10、文中用了很多叠词,不仅富有表现力,而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感。如“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的“田田”形容了荷叶的密度。请从文中选择另外两个叠词进行赏析。(4分)
1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在文中寓含了什么意义?(2分)
12、文中加横线的“泻”和“浮”的表达效果分别是什么?(4分)泻: 浮:
13、这段文字的写景格调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4、说说划线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修辞效果。(3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然后答题(24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③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⑤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5分)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是故②无贵无贱 无:
今其智③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乃: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
余⑤嘉其能行古道 嘉:
16、分别解释下列句中“道”的意义(4分)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7、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没有古今意义的一项是()(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圣人之所以为圣
18、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9、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可怪也欤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其出人也远矣 20、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9分)
A、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表达与交流(16分)
(一)默写(10分):
1、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
2、东船西舫悄无言。同是天涯冷落人。
3、乱石穿空。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二)、将下列句子变成一组整句。(3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有关;而一般人的灵感,时常是霎时的喜悦。
变换句式:
(三)、假若你去应聘一家大型超市收银员工作。你将如何简短的推销自己。写一段话,字数在50——100之间。(3分)
四、写作:(45分)
材料:高二某班学生李××近期经常上网,夜不归宿。白天精神恍惚,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请从网络的利弊角度分析写一篇议论文,帮助李××正确对待网络,扭转不良现象。
要求:
1、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2、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