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
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来源
实验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于2011年5月成立以马宗文校长为负责人的《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组,经初步调查,分析本校体育课活动状况,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申报,建立实验队伍,完善实验设备,组织专题学习。2011年10月,根据叙教局发[2011]81号文件《关于批准第四批普教科研课题立项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该课题被叙永县教育局批准立为县级科研课题。2011年12月8日在学校举行开题报告会。本开题报告分为六个部分: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课题组成成员及分工等。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活动是一种富有乐趣的社会文化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思维能力,使人精神振奋,增加乐趣,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平均每年长高4㎝以上,体重增加2㎏以上,胸围增加2~3㎝,尤其是大脑皮质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比一般青少年更完善。所以说,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健全体魄,而且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保证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 奠定良好的基础。人体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小学阶段,利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身体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就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锻炼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能适时地为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和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4、切实打破城区小学体育教学瓶颈的必经之路
实验小学是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有较好的实验基础。但我镇城区小学均处于大班额、场地小、体育器材和设备缺乏、体育教师不足、体育课中存在安全问题等现状,在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对体育课提出“开足、开好”的要求,规定小学每学生运动场地不小于2.3平方米,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然而在我镇城区,以实验小学为例,占地面积4239平方米,建筑面积5239平方米,学生人数1666人,无标准的跑道和运动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等现状,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产生了大班额现状十分严重,教学互相干扰,教师组织教学困难大等困惑。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研究现状 意义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因地制宜,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与最优化。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必须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健康体魄是青 2
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围绕“健康第一”,省内外的学校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小场地体育教育初探”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缺乏系统性、目的性。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国外新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我国自己的一些体育教学模式体系。
2008年5月,由重庆市市教科院体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2010年3月,《中国特色体育项目的创新与行动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特别立项的“十一五重点课题”。而这些课题的研究都或略了“小场地”这个定义。为此,我校特提出《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学校如何利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
2、如何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有一小时的运动。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原理
从教育学的观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体育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适宜的负荷,由此而产生的适宜的疲劳,这纯属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也是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必要条件。而没有强度、没有疲劳就没有效果;相反,超强度、过度疲劳则可能对身体有危害。正确选择运动过程中所进行的练习内容和完成练习采用的方法,能保证机体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和必要的情绪状态,对于消除疲劳,同样有良好的作用。本课题主要是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借鉴各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合理组合和运用场地、器材,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医学和生物学原理
在促进机体工作能力提高,防止因身体负荷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的措施中,医学、生物学原理占有特殊地位。3.心理学原理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借助于心理、生理的完善来取得一定的运动锻炼效果。为了达到目的,儿童集中自己全身精力,在复杂的条件下,表现出各种心理生理品质,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但是这些品质需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心理上的品质尤为重要。借助于心理上的作用,能够降低神经的紧张程度,减轻心理上的压抑状态,更快地恢复消耗掉的神经能量,从而对加速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中的恢复过程产生极大影响。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本课题首先是从满足社会的需要即从儿童的发展需要考虑,从各项体育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探讨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体育教学、课外训练、体育教学模式、原则、方法以及学生体育兴趣和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都是很有意义的。
2、创新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结论和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突破,取得新成果。
3、可行性原则
从自己所具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恰当的选择研究题目,保证研究的成功。
4、连续性原则
选择自己曾经研究过的内容,并在此方向上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探索,保持研究的持续性,形成研究优势,使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5、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对待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把全部心血倾注其间,乃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攻关奋斗。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向全体学生传授身体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2.增强学生喜爱体育课的兴趣。
3.发掘体育特长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研究能力
1、增强教师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加快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课题管理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研究由叙永县教研主管部门有关专家为顾问,学校教科室牵头负责总体设计,在校长具体指导下协调组织和实施。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副校长、教导主任、相关教师组成科研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研究、设计、实验指导和对教师的培训。设专职科研主任,形成校一级科研网络,学校领导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定期召开专题会,形成“计划——小结——期末总结表彰”的工作流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马宗文 实验小学校长(对课题进行统一领导,协调管理,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柯 兰 实验小学科研室主任(完成课题立项申请、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
易 红 实验小学教导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课题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管理)
薛 涛 实验小学副教导主任(参与研究工作,负责设计研究方案)郑 涛 实验小学教师(参与研究工作,负责收集图片、整理资料)
2、建立课题组
全校体育教师都是课题组成员
3、邀请市县教科室有关专家作教科研专题报告,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4、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成功教育理论等,引导教师开阔胸襟,树立全局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发展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习兄弟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全校学生体育情感和活动方式的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在小场地体育活动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个案研究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中得到发展。课题研究的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2年10月。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初步调查,展开样本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申报,对科研组人员进行分工,组织专题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组织开题,聘请专家指导,加强学习,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整理资料。阶段总结,思考新的问题原因,撰写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总结和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总结、研究报告、成果报告。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发布与推广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边远山区小学生大课间体育互动策略研究》的目标体系; 2.形成《边远山区小学生大课间体育互动策略研究》的操作模式; 3.形成《边远山区小学生大课间体育互动策略研究》学生心得体会集。
三、创新之处
1、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 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一是对班主任的考核;另一方面,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3、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4、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特有教育资源,争取学校体育特色的 形成。
第二篇:幼儿园怎样合理利用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怎样合理利用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1小时是户外体育锻炼时间。要达到最佳的户外体育锻炼效果,很重要的一个硬件设施就是场地。我园户外活动场地较小,不能满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给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利用小场地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呢?
一 交错班级户外活动时间
场地是开展户外活动必备的条件,幼儿园必须为教师提供能满足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最低限度的空间,使教师能按需要在场地上组织幼儿开展诸如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平衡多种方面的活动。我们根据本园场地小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交错的办法,孩子分批使用场地,使他们的活动空间加大,幼儿不至于因场地的限制而影响锻炼,从而保证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较好开展。
二 年级为单位锻炼
户外活动时,每个班通常同时为幼儿提供6种左右的活动内容,出于便于管理的目的,我们划分区域,使进行相同活动的幼儿相对集中。试想,如果把一块不太宽余的场地分给两个班,再由他们进行班级内部划分,一些需要较大场地的跑跳等内容时,就不能很好地安排下去了。我们采用以年级为单位,两个班孩子混合活动的办法,这样活动场地也相对宽松一些。
三 教师利用墙边、墙壁、柱子、过道开展一些集体性强、活动量小的体育活动
活动场地小,仅靠现有场地是不够的,我们充分挖掘幼儿园里现有的空间来组织幼儿锻炼。利用墙壁、柱子让场地向立体发展。如用墙壁开展攀爬和投掷等活动,用柱子之间的间距开展跳皮筋、脚蹬悬挂物、用拉力器锻炼上肢等活动。我们还发挥楼梯、坡地的使用价值,如用楼梯进行上、下楼梯的协调性练习。我们在二楼平台设计跳格子,在屋檐下挂上小串铃让幼儿用脚去触击;利用低矮的花坛,让幼儿练习走平衡;在室外过道,安排幼儿开展垫上运动或踩高跷;组织幼儿围着墙边的树开展滚大球或运球走的活动……,这样做,分流了幼儿又省下了较整块的场地,可供开展其他活动。
四 开展民间体育活动
幼儿园根据现有场地小的特点,开展了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如跳皮筋、跳竹竿、踢毽子、跳房子、打弹子、丢沙包等)、徒手活动(如城门城门几丈高、踩影子、赛龙舟等)、替代器具活动(如用空易拉罐装上小石子用胶布封好口制作成响罐,替代小足球,踢响罐的场地要求远远小于踢足球所需要的场地)等,这样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符合现有的场地条件要求。
五 开放大型运动器械
每个幼儿园都有大型运动器械,大型运动器械集攀登、钻爬、走、跑、跳、平衡为一体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运动发展,它深受幼儿的喜爱。户外体育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把占较大场地的多功能大型运动器械用起来,这样做,不仅减少了人多的压力,同时也较好地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六 规定运动线路
要在有限的活动场地上组织多种活动,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具有行进性特点的活动,如运球走、跑跳绳、袋鼠跳、夹包跳等活动,一定要指定行进线路。如玩跑跳绳的幼儿全部在指定的一块场地中进行南北方向的行进跳,也可以在某项活动外圈,沿一定循环线路行进跳。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场地又可以避免碰撞,使幼儿在较小的场地上也能较充分地不受干扰地活动。
七 调整运动器具
有的运动器械使用时占地面较积大,不利于活动的组织,可以通过调整运动器械的方法,使活动顺利进行。如“跳跳球”活动,由于场地小,孩子们甩出的小球常常会打架,拴球的绳子也会相互缠绕在一起,既影响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时只需稍稍改动,就可以做到既不影响锻炼目标,又占地方少,做法是只要缩短一些拴球的绳子,几个人在不大的场地上就可以玩得很好。
八 变化活动方式
由于场地偏小,对于那些占地面积大的活动,有的可变化其活动方式。如“小飞轮”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小飞轮”为酸奶盒子压扁而成的,可抛飞较远,用于锻炼幼儿的臂力)但由于地方小,抛飞“小飞轮”,势必影响场地上其他孩子的活动,可以改抛飞“小飞轮”为向上抛接,从上空旋转而下的飞轮一样有趣,而且同样达到锻炼臂力的要求。
以上是我园两年来实践、调整、再实践后总结的一些做法。合理利用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户外活动空间的拓展、自制体育器材的投放以及户外活动形式的创新,使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九 总结反思提升
一处好的活动场地,若不注意规划创设,没有多样的器械投放,没有引导探索,可以说这块场地并没有体现它的价值,是对场地资源极大的浪费。反之,通过共享、合理布局创设,提供丰富的体育锻炼器械,并探索器械的不同操作方法,只要因地制宜,从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周边环境进行考虑、探索、运用,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操作方法。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三篇: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周鹿中心小学2014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坐落在周鹿镇辰河桥旁,现有学生512人,分设18个 班,分别为二、三、四、五、六年级,共有教师26人,其中二位教师任教体育学科。学校开齐开足了课程,二年级每周一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每 周二节体育课。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安排了一次大课间活动,学校坚持每天两课两操,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日没有体育课的年级学校另外安排一小时的 体育活动,教导处严格督导教师按课表上课,不准体育课放野马或改上其他课,每学期期末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测试,并做好记录。
二、体育活动的开展
我校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体育活动,每天值周教师都组织学生认真做广播体操,磁带坏了就口喊,学校几经周折现在终于又买来了新磁带,各班都张贴了眼保健 操图,要求各班主任教师督导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一遍眼保操,学校统一播放音乐,一年级班主任要认真教好学生眼保操,以保护学生的视力。体育教师要切实上 好每一节课,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一二年级要教好广播操,我校六年级在陈根球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分 小组设计了班徽、班歌及运动会方案,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其中最好的方案举行了一次班级运动会,学生积极参与,各展所长并乐在其中,目前学校制定了冬季长跑方 案并正在实施,为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已设计了学校冬季运动会方案,即将召开运动会。学校发动学生自带跳绳、毽子、呼啦圈在课间自由活动,为解决体 育器材缺乏严重问题,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在三河村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争取了一笔资金,暑假及时添加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课活动的内容丰 富了。
三、怎样做好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工作
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体育活动有利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身心,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但体 育活动的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体能和技巧的要求,不少项目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潜在的不安全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是体育工作 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要弄清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患有心脏病或其他严禁剧烈运动的疾病的学生不得上体育课,每次体育活动前要先热身,体育课师生要穿运动鞋,不准穿裙子或高跟鞋,运动前要让学生系好鞋带,体育课前应摘下胸针和各种金属、玻璃等饰物,口袋里也不要放尖锐的物品,以免碰伤、划伤。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有很强的安全知识,并且掌握体育运动有关的安全知识,具备事故处置能力,每节课上根据授课内容、容易发 生的事故及其危害向学生进行反复强调,要讲清动作要领,做好保护措施,时刻注意学生活动情况,上课前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隐患,上课前要注 意分组进行训练,事先和其他体育教师通气,划分好场地,尽量做到互不干扰,对易发事故、危险性较大的场地上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四、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特色
我校由于学生数少,教师少任务重,集中开展体育工 作的机会少,为此,我校除大型活动外,如学校运动会等。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要求各班主任每学期都要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如向学生进行饮 食卫生讲座,手足口病预防讲座,如何预防血吸虫病讲座,学校每周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小清理,每两周进行一次大清理,每年学校组织一次血吸虫病检查,学校还开 展了“我和小树交朋友”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爱树护树意识,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及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六年级经常制作一些以环保、健康等为主题 的手抄报,各任课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视力,课堂上不时指导学生端正写字、看书姿势,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教师要不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做好记录。在体育活动方 面,我校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相距甚远,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争取开创体育活动新局面。
第四篇: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99更新时间:2009-10-26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运动与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园的运动是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可根据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发展,儿童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许多儿童由于长期运动不足身体虚弱、超重或出现肥胖等不良症状。今年三月份我园的幼儿出勤率仅为89.17%,发病率高达约4.45%,我们也发现我园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大多处于你训我听,你教我学,你管我服的被动地位,缺乏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这是运动质量不高,幼儿身体质量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园体育活动场地十分开阔,我们将利用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变“废”为宝,形式多样地组织幼儿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勇敢精神和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在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照《纲要》健康领域中有关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的指导要点,逐步落实到实施过程的各环节,从而培养本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快乐体育理论》指出不快乐的体育活动,丧失了体育活动原本最重要的价值,丧失了对儿童的吸引力;不快乐的体育活动,压抑了积极的人格的成长,培育了畸形的、消极的、反抗的人格。因此,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将以《快乐体育理论》为指导,在活动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扬体育活动的快乐特性。
3、德国奥古斯堡大学的一位教授一再强调:“儿童需要运动,儿童热爱运动。”所以,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4、陈鹤琴曾经说过“在活动前,应首先确定儿童是主体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教师组织体育活动就要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主动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指导原则: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幼儿园体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
体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2、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有效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消耗过大或过小的运动都是不足取的,经常开展有适宜运动负荷的体育活动,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3、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手段的采用等,要符合本园幼儿的特点和本地的具体条件。
4、循序渐进的原则
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都是由低到高、由少到多逐步提高的。其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因此,组织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推进、不断提高的规律。
5、多样性原则
在体育活动中要利用多种内容和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活动。采用多样化原则,有利于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我们提出的“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是指利用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等,创造性地开发,变“废”为宝,形式多样地组织幼儿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废弃物自制体育游戏器材
一些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包括一些废弃物),有着很好的利用价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利用这些废弃物自制适合幼儿活动的体育游戏器材。在各班组织开展自制体育器材的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制作潜能,丰富幼儿体育游戏器材,为幼儿体育锻炼时有多种选择创造有利的条件。
(2)将自制器材融进幼儿体育活动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体育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在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考虑器材的丰富性、适合性、层次性、游乐性、特色性、创新性、结合性、品牌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较优的体育活动效果,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全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小班年龄儿童55名,中班年龄儿童98名,大班年龄儿童90名。
2、研究时间:2008年3月——2010年6月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辅之于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确立课题,向教育局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
2、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形成研究共识。
3、制定实验方案。
4、前期调查分析,为课题开题做准备。
5、课题开题。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10年4月)实施阶段
1.结合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创造性地加以开发利用,丰富幼儿的体育游戏器材,并将其运用到一日的体育活动中。
2.结合一些开发利用的体育游戏器材,课题组成员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形成系列成果集。
第四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课题结题阶段
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总结评定课题,形成研究报告,基本实现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
1、安全制度:课题组成员带领或布置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师生的安全。
2、资料收集制度:各成员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有用的资料。如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案例设计及分析、论文、小结等。
3、汇报制度:要认真按执行计划开展活动,及时向课题组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便调整修改研究方案;课题组也应严格按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定期研讨和小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汇报、请示,以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阶段性成果形式:教师自制体育器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优秀论文
【
第五篇: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模版)
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一系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活动,提高体育运动基本能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文体生活,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机构设置
1.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桑
副组长:陈
组员:各班班主任、教师
2.安全保障小组
3.4.三、活动主题
我健康 我阳光 我成长 我快乐
四、活动要求:
1.全校各班级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领导小组在适当时候要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2.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方法,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基础建设,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不足,认真落实课程要求,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结合学校实际与特色创建,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找和挖掘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途径,使校园文化与课程活动、学生与体育老师关系共同和谐发展,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化、个性化。
4.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要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强化活动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
五、活动项目
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特点以及师生全员参与场地器材需要的实际,快乐大课间活动开展内容暂定为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游戏、跳绳、踢沙包、毽子,跳皮筋、做课间操、眼保健操等传统体育项目。
六、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快乐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的全过程。
2、科学性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大课间的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七、活动措施
1、阳光体育活动第一部分(大课间活动):采取两项体育技能与课间操等相结合的30分钟全校阳光体育活动;
2、切实落实好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落实体育课的汗、多、乐;
3、由学校教导部门牵头落实体育活动课;
八、活动器材
1、跳绳、沙包、毽子等
2、各班根据学校活动的课表安排可向体育器材室提前预借当日活动器材,活动结束前五分钟必须交回体育器材室,各班不准自行保管。
3、各班不能利用此活动收取任何费用但可向学生收集适合本班学生运动的实用性运动器材。
九、活动保障
1、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经费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2、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为了使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学校制订具体可行的措施方案,就具体时间、活动项目、活动次序、安全防范等事宜做出周密的安排。每学期学校都要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活动有要求,有记录,有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把握发展方向,年末进行总结,保证阳光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有组织、有目的、高效率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