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迈向创新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迈向创新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迈向创新型大学”
2016年12月6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双一流’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陈瑞球楼开幕。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迈向创新型大学》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张杰校长谈到“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是过去10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为了迈向创新型大学而探索和实践的大学治理体系。他首先分析了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驱动力能否由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转型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这是中国研究型大学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如果中国研究型大学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源泉,实现向创新型大学的转型的话,就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上海交大自2007年起,历时两年多,学校与学院联动,经过四上四下的过程,完成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十年规划-《交大2020》,这就是交大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基础规划。接着,张校长分三个阶段陈述了交大对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总体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来说,建设创新型大学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
上海交大从2006开始启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以合同聘任制打破了传统的 “终身制”,并逐步向以 “Tenure-track”体系为核心的师资队伍过渡,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到全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启动由“知识传授”式教学模式向“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转变;在科学研究方面,则取消了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回归科学研究的本质,变论文导向的科学研究为好奇心驱动、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在评价体系改革方面,自2007年起,交大对各重要学科的创新发展水平启动了6年一个周期的国际评估,直接将交大的学科发展对标世界一流水平。这些举措大幅度激发了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
人事制度改革的三步走,交大首先是从增量改革开始的。自2007年起,交大筹集经费,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构建了交大师资队伍最初的“Tenure-track”体系。当引进的人才数目达到数百人的规模后,交大于2010年启动了人事制度第二步改革,“存量改革”,亦即在现有师资队伍中开展分类发展改革,从与学校规划发展目标匹配的目标定位、分类发展、考核体系、薪酬体系改革四方面着手,逐步构建以“Tenure-track”体系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在薪酬体系改革方面,交大从2010年开始启动改革,通过5年左右的持续努力,改革了教师的收入结构,在年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将科研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减少到10%左右,从根本上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大学的第一使命。人事制度第三步改革是从2015年开始,在对由海外引进的人才已实行“Tenure-track”制的基础上,和在试点学院对原有师资队伍进行分类发展改革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向“Tenure-track”制过渡,预计于2020年前后完成以“Tenure-track”制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交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已见成效,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人数达到了692个,原有师资队伍中的教师中进入“Tenure”体系的有268人,足见标准之高、选择之严。通过专门筹资建立的“SMC-晨星学者奖励计划”,交大在过去的8年内,持续支持了1383位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的发展。通过有效的人事制度设计,使得交大原有的师资队伍与海外引进的师资队伍在“Tenure-track”体系上的同台竞技和共同发展。
(二)第二个阶段:通过科研体系的改革,凝聚学校集体的创新能力
第二个阶段主要要通过科研组织的重构,激励师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把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凝聚成学校整体的创新能力。张杰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创新型大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第一阶段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交大师生的个体创新活力已经得到充分激发,已经完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学科框架的搭建,学校已经从原来的工科为主的大学转变为全方位的、在各个学科领域均有较强竞争力的、具有创新活力的大学。延续这个发展态势,到2020年,交大的主要学术指标完全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张杰在报告中说,交大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一所真正的创新型大学,而真正的创新型大学不但要体现在学术指标上,更加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对国家和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这就要求学校具有强大的整体创新能力。纵观世界顶级的创新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它们大都是在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的基础上,依赖长时间的自然演化和学术竞争,逐步形成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张杰认为,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建设道路,就是要探索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治理体系的改革,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整体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激励创新的文化。
出于这样的思考,在建设创新型大学的第二个阶段里,交大在《交大2020》发展规划中制定的发展路线图基础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17个学术领域确定了107个重要问题,凝聚师生投身有组织的“大科研”兴趣。从2012年开始,交大通过构建激励创新的新型学术组织,利用人员聘用制度、薪酬制度、人才培养、科研用房政策和国际科研合作政策等相应制度和政策激励,促进向有组织的创新转变,在上述学术领域陆续成立了20个左右科研大团队和交叉学科研究院,致力于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转化为团队和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比如,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交大组建了包括暗物质直接探测、青蒿素人工合成、激光核聚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团队;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交大建立了包括高新船舶和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水体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研究院、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高温超导应用研究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团队;在文理交叉学科方面,形成了跨学院的国家战略研究、城市治理研究、东京审判研究、质量发展研究、海洋战略研究、舆论学研究等研究团队和研究院。这些有组织的创新研究活动,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3、5、9、12”这组数字生动地反映了交大这些年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飞速进步。2014年,在高度竞争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中,上海交通大学的3个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认可;2015年,交大有5个教师当选为两院院士;2016年年初,交大有9个学科位列QS全球排名的前50位;“12”则是数周前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交大师生获得了12项一等奖。
尽管取消了对发表论文的奖励,上海交大的SCI论文数和卓越论文数还是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15年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国际论文总被引数,达到全国高校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总项目数、总经费数、面上项目数以及青年项目数等都连续数年全国高校第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交大充分激发了的创新活力。与此同时,交大的文科建设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在过去的10年里增长了5倍,2016年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会突破1亿元,跨入国内文科科研经费大体量高校的行列。近年来交大在世界几大排名系统中的名次也在快速上升,整体实力快速逼近全球百强。2014年10月,张杰校长受邀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自然》上撰文介绍交大“三步走”人事制度改革、激励创新活力等方面的情况,引起国际高等教育界对中国创新型大学建设的高度关注。
(三)第三个阶段:通过制度激励的治理体系改革,营造人文关怀的创新文化
张杰校长在报告中对交大如何通过“三大转变”营造一个能够持续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进行了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说明。张校长指出,大学的本质决定了大学一定是以学术追求为灵魂的学术共同体,是高智商、多元化、长周期的复杂体系。因此,创新文化需要建立在对大学的治理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体系,完善资源配置的支撑体系,推进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和激励模式方面的三大转变。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将原来自上而下的创新动力机制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机制,而这依靠递进式的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支撑。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大学治理的核心在于激励师生的创新活力、凝聚学校的创新能力和营造人文关怀的创新文化。交通大学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以三大转变为核心内容的制度激励,目的是激活学院的创新活力、激活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从而凝聚学校整体的创新能力。制度激励设计的心理学基础是基于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需求层次”的理论,对于不同需求的教职员工给予不同层次的激励。通过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营造一个“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前后逐步变成一个靠制度激励产生内生驱动力的创新型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交大正在经历着更加根本的改革。通过交大致远学院、交大密西根学院、交大巴黎高科学院等试点学院,探索着不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致远学院通过创新性的整合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与科研的整合、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并采取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创新举措,包括开设由名师主讲的导论课以扩展学生视野和发掘学生内在兴趣、通过贯穿四年的各种小班研讨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本科生参与前沿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潜质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好奇心的动力。至今为止,致远学院学生就读期间,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4篇,获得国家和国际各类奖项285个,359名毕业生中90%以上选择了继续深造。“致远模式”于2014年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期,致远学院又荣获两项全球教育创新奖,评委会对致远学院项目的评价是:“致远学院的使命是将‘好奇心驱动的学习’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如何促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有学习追求和自主创新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为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学习动力与激励手段。致远学院营造了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致远学院现已从原来仅以基础学科方向为主扩展为辐射全校的“致远荣誉计划”,将进一步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近期,致远模式在已有近20个致远卫星实验室的基础上,在国家“双创基地试点项目”支持下,全面启动“致远创新研究中心”建设,致力于进一步强化激发学生奇思妙想的交叉学科创新实验研究平台,尽快让全体交大学生从中受益。交大每年有7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类的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激励。
在报告的结尾,张杰校长提出,自1996年百年校庆时树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以来,上海交大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交大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理念,可以简单总结为 “1+3+4=内生驱动的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理念。其中“1”就是完善以制度激励为主线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3”就是实现三大转变,“4”就是创新型大学四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也是创新型社会对创新型大学的要求: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卓越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卓越的社会服务创新体系。
张杰校长引用他最喜欢的一段冯友兰先生的文字作为讲演的结束语:“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张杰最后坚定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不远的将来变为现实。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一流创新型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全体交大人共同的梦想,也是我们发展的决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在座的朋友们继续关心和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已获得授权,感谢“最好大学网”平台的共享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查询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2012年毕业典礼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2012年毕业典礼的讲
话
亲爱的2012届毕业生同学们:
四年前的夏天,那个鲜红的EMS信封让我们相聚在交大,录取通知书上有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这个大家庭,与百年学府共同迈上新的航程,这里将是你成为社会栋梁的新起点!”
四年后的今天,你们学成之时,我们相聚在此,见证你们在交通大学的成长,祝愿你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与你们中的一些同学相识在步入大学之前,2007年,我第一次以交大校长的身份到各地的中学演讲,你们中的不少同学,在那时就听过我的讲座。当年同学们向我提问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曾亲口向大家许下了大学对你们的承诺,这也意味着我和交大对你们负有更大的责任。
昨晚在人人网上,我看到有一个名叫《晒晒交大人数得着的幸福》的帖子,细数四年,转眼间你们即将毕业,撷英园里花开花谢、思源湖畔垂柳如烟,总有一些地方,一些故事,在你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成为你们一辈子珍藏的记忆。你们应该不会忘记新图和包图里那明亮的灯光,菁菁堂里相声专场的欢声笑语;你们也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校园里最骄傲的军绿,那年十月世博园里最可爱的“交白”和“蓝莓”。当然,你们更不会忘记东川路800号的校门,南区宿舍楼下散发着奇特气味儿的植物“石楠花”,教超门前那条总给你带来意外惊喜的“天使路”。有人感慨,F08生逢其时,因为你们是交大第一届从大一就开通网络的学生;也有人感叹,F08生不逢时,你们到了大四才赶上睡觉也能享受空调的好日子……
你们是第一批90后的交大人,也是第一批即将走出校门的90后,你们个性鲜明却又不事张扬,思想独立却又配合默契,是你们创造了让我们骄傲的荣耀:在你们中间,有获得ACM全球总冠军的电信学院吴卓杰同学,有获得挑战杯特等奖的材料学院臧浠凝同学,有创办雷锋学社的机动学院夏明伟同学,有奔赴西部建功立业的化工学院米日姑﹒亚森同学,有原创音乐才子船建学院王斌同学,有开创“同去网”的数学系陈婧姝同学和电信学院董沫同学……你们在不断的挑战中超越自我,为百年交大又增添了无数精彩的篇章。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鼓掌,为自信有为的90后鼓掌,为你们的梦想鼓掌!我提议,请给身边的同窗一个深深的拥抱,让这个温暖的瞬间定格在记忆中!我提议,请给父母师长发一条短信,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和谆谆教诲!
四年来,我们一直有一个信念,学生是交通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们坚定的追求。正是从你们这一届开始,学校建立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也正是从你们这届开始,学校创办了致远学院,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计划……学校所做的一切,就是期望你们砥砺一等品行、探求一等学问、创立一等事业、成就一等人才!
今天,在你们即将结束大学生涯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够深切地感知并触摸到,交大给你们的思想和人生留下的深刻印迹。交大也许不能提供你想要的所有知识,但交大带给你的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成为你们一生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
同学们,与你们四年前入学时相比,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时代,从一个主要由廉价劳动力投入和自然资源消耗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主要由科技、文化、知识与技能投入的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四年来,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未来仍将面临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就在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履行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神九问天,蛟龙入海,处处体现了交大的科研成果、处处活跃着交大人的身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负责火箭系统吊装指挥的付朗是我校2008届校友,“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是我校1958届校友。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成就中凝聚着交大人的心血,闪耀着交大人的智慧。去年底在徐汇校区落成的“钱学森图书馆”记载了我们敬爱的学长服务国家、奉献人民的伟大一生!
交通大学的使命,是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交通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交大使命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我希望你们不要仅仅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而要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把民族的崛起作为奋斗的动力,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发展并勇于担当的交大人!
责任是一种坚持,这种坚持需要你们一往无前的气魄;责任是一种砥砺,这种砥砺需要你们百折不挠的勇气;责任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需要你们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责任更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需要你们对于国家、民族、人民最最深切的爱。
成长于交大,服务于国家。我期待在时代命题解决路径的建构中,能够看到你们的身影和印记;我期待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时常激荡起你们的争鸣;我期待在人类福祉的不懈追求中,始终回响交大精神的弦歌!
在前天的VOS晚会上,有位同学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从徐汇到闵行,这里有我深爱的母校,我的足迹曾到过她每一个角落。最短的毕业旅行,最长的时间穿梭!”在你们即将踏上征程之际,我特别推荐你们再到校史馆、教学楼、图书馆里去看一看,看看走廊上那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交大人,正是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照耀了交大的天空,照亮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前行的道路!
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如此。
我深信,你们必将如此!
第三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在这座新落成的体育馆里,我们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喜庆而神圣的时刻,我谨代表全校五万名师生员工,向在座的4176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大家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终于顺利毕业。同时借此机会,向所有为同学们的成长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向所有把心血和希望寄托在同学们身上的家长们,向所有关心爱护交大、支持帮助交大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最近的交大校园散溢着浓浓的毕业气息,饮水思源BBS上留下了许多同学用心抒写的毕业感言,这些帖子中充满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无限依恋、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母校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我读了以后非常感动。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四年前,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作为同代人中的佼佼者,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四年来,作为按学院招生、大平台培养的首批同学,你们亲眼见证了母校的发展,亲身经历了强强合并,亲自参与了校庆110周年和闵行战略转移等重大事件。你们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昂扬向上,勇于实践,在生理、心理、学业和思想上不断走向成熟,成长为父母引以为荣和社会高度认可的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在你们中间,许多人参加过义务献血,许多人担当过青年志愿者,许多人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学业与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你们中间,还涌现出了“临终关怀协会”优秀学生群体,捐献自己骨髓、救治他人生命的袁喆同学,立志自强自立、努力回报社会的陈恩桃同学,等等。你们用金子般的人品,用自己-1-的聪明、才智、真诚和汗水,用自己无可替代的努力,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社会责任,为母校增光添彩。事实证明,你们无愧于“交大人”这一光荣称号!母校感谢你们!母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母校将把你们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份精彩,都珍藏在记忆深处。
同学们在成长,交大也在成长。这座新落成的体育馆可以作证,经历了三个世纪的跨越,交大今天正在努力实现自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交大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我们确立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和管理学科为支柱,农、经、法、文等学科各具特色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人才强校、交叉集成、服务社会、国际评估、闵行发展等基本战略;明确了“内涵发展”的工作主线。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了医工、医理、医管等学科交叉,基本完成了生命医学领域未来优势学科的战略布局;我们顺利实施了闵行战略转移,并以此为契机,把学科布局调整、创新体系重构、资源配置改革、管理模式探讨、大学文化营造与校园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始终坚持学校的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积极筹建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为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并先后组建成立了核电研究院和核电学院,空天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今后,交大的办学目标仍将围绕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展开,以便在全球化条件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在资本、技术、自然资源之外,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既具数量与成本优势,又具质量和学科优势的高层次人力资源。这就需要搭建一流的学科平台,为一流的人才的培养和汇聚创造条件。为此,学校需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规范制度管理,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勇于探索国际评估,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精心培育交大文化。我们的想法,就是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扬光大“思源致远”的优良传统,有步骤、有力度、有成效地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
你们是交大人。相信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需要大家一如既往,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母校发展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开始新的人生旅途之际,我想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代表母校送给大家几句话,作为临别赠言。
第一句,不断学习和进步。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更新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习为终身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学术水平。作为单位的骨干和国家的栋梁,交大毕业生必须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把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
第二句,留住激情和梦想。同学们即将离开校园,步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无论你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放弃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激情和梦想。唐文治校长在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致辞中提出:“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
才,当为第一等人才”。在这里,我郑重地建议大家,永远留住你们当“第一等人才”的梦想,干“第一等事业”的激情,做“第一等学问”的信心。
第三句,理解选择与责任。我这里想说的是,人生的选择总是与责任同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选择成为当代人既无可逃避又无从放弃的权利。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选择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艰巨挑战,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交大人义无反顾地选择——是永远与祖国和人民站在一起,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与之相关的一连串选择,我们都必须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决不逃避,决不弃权。这就是交大人。“选择交大,就是选择责任”。
第四句,珍惜时间和生命。今后的几十年,对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是多么宝贵而重要的一段时光!不知大家是否想到,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有志气有抱负的交大毕业生,一定要为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身。希望大家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真心待人,用心做事,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活出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希望大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在你们的身后,祖国关注着你们,母校关注着你们!
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离开母校了。今天在座不在座的你们的师长们,还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和你们说。这里,我想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母校愿意永远和你们在一起,陪伴你们走遍万水千山。谢谢大家!
第四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德为先,科学尚实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德为先,科学尚实
2012级新同学们:今天,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交通大学,在父母、师长、同学的见证下,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大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追求真理的升华。所以,我想对你们说的话,也从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大学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心。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心的最后堡垒。
第一个问题,交通大学校名中的“交通”二字告诉我们什么?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泰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阐释的是一种宇宙观和价值观,是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认知,是对自然规律的独特感悟。发轸南洋公学、跨越三个世纪的交通大学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成长于国家复兴之中。我们的老校长、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提出“立国之要,以教育为命根,必学术日新,而国家乃有振新之望”,并以“明德为先,科学尚实”作为大学的使命和教育宗旨。
一百十六载,交通大学承载了“储材兴邦”的建校理想,光耀了“当为第一等人才”的办学理念,彰显了卓尔不群的气度、格调和胸怀,创造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培养了数十万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交通大学的愿景是成为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科技成果和人文思想交相辉映,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贡献卓著的大学。我希望你们在交大养成的是科学的精神、人文的情怀和领袖的气质。这一使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明确而迫切!
“交通”为名,“大学”为道,我想问你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大学究竟是什么?曾担任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总教习的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在他心中,大学是学术的象牙塔。美国著名的思想家艾伦·布鲁姆认为,“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在他心中,大学是思想的源泉,是国家的智库。今天,大学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心。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心的最后堡垒。
大学里真正的必修课,是“闻道、问道、悟道”。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知识与生命的本源、世间万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和经世致用的原理,也就是真理。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有不懈地追求和发现真理,生命才有意义。
在这样的一所大学里,你们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求学岁月呢?这是今天我要问你们的第三个问题。作为师长,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由衷的建议。
《礼记·大学》有言:“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获得和创新知识,就必须认识、研究事物,必须接触事物并探究它的道理。在大学里你们真正的必修课,是“闻道、问道、悟道”。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知识与生命的本源、世间万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和经世致用的原理,也就是真理。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有不懈地追求和发现真理,生命才有意义。
闻道,就是传承知识,学习前人发现的真理。“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交通大学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师,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了无数从交大走出的英才。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你们中学的校长代表和大学的老师也都在现场,我提议,让我们一起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些教导过你们和即将教授你们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并送上节日的祝福!今天在场的,除了中学、大学老师,更有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父母和长辈,他们可以说是你们人生的启蒙老师,今天,他们怀着比你们更激动、更复杂的心情见证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建议让我们以长时间的掌声,向在现场、以及远在家乡的父母长辈送上深深的感谢和祝福,这掌声定能传过万水千山,把你们的那一声感谢和珍重送到他们身边!
除了受教于师长,我还建议你们博览群书,特别是阅读经典。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是人类文化科学发展的积淀,在于它所包含的超越时空的精神理念。读书的过程,就是与古今中外贤人智者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我希望你们读书不要被实用的目的和单一学科所局限,只有自由的心灵和多元文化的滋养,才会孕育出无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书赋予你们的力量,让你们有可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成为新的领袖人才。
问道,就是独立思辨,善于质疑。思辨,是古今中外伟大科学家和思想家所具有的显著特质。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思想家培根指出,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知。这是闻道与问道的辩证。
质疑是创新的种子,如果伽利略没有不顾一切打破亚里士多德的旧说,就不会有牛顿经典力学;如果不是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经典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质疑善问也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由之途,在善问的过程中,你们会更具科学的态度,更富前瞻的眼光,激发出更多的创造火花。
世界一流大学几百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全人教育理念,其精髓就在于构建文理相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成功者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悟道,就是要领悟践验,培养全人。悟道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领悟和发现真理的过程。大学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领悟中形成主导自己未来人生、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交大有很多第一流的专业学院,但是,对本科生,我特别要强调通识教育对领袖人才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世界一流大学几百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全人教育理念,其精髓就在于构建文理相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成功者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欧洲的文艺复兴之所以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因为人文思想的解放而促进的多学科发展。
大学精神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有机结合。“悟道”领悟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高屋建瓴的视野,是人类的价值观,这也是领袖气质的核心。对善于领悟的人来说,学问都是相通、相辅和相成的。而所谓人文情怀,其核心是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从人类整体乃至整个宇宙的角度思考世界,它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为基础的一种超越性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闻道、问道、悟道”,是你们即将追寻的大学之道,也体现在交通大学“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育人理念中。在中华文化深厚的传统中,读书人或者说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期许始终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你们,2012级交大新同学,中国未来的新希望和新力量,今天我要重提北宋大儒张横渠说过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所表现的知识分子的襟怀、器识与宏愿,是对人文情怀和领袖气质的最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扬帆启航吧,你们的大学生活从现在开始!
第五篇:打造创新型团支部(大学团支部)
展现支部风采 争创魅力支部
************学院
二、创新型团支部应该具备的条件
首先,一个创新型团支部应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团支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学习,创新从何而来,所以要引导全体团员青年首先树立五种先进的学习理念:
一、学习是发展的基础,即“学习为本”的理念;
二、时时处处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即“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四、相互学习交流,即“团队学习”的理念;
五、学习重在创新,改进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为,即“创造性学习”的理念,真正从源动力上激发起全体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团支部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团支部成员善于学习,才能为下一步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一个创新型团支部必须是一个思维活跃,敢于探索的团支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对团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团干部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的束缚,敢于和善于推陈出新,不断提出创新想法。当然,创新不仅需要语言的巨人,更需要行动的巨人。我们不需要蛮干,而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老办法用来解决新问题是创新,新办法解决老问题或者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都是创新的应有之意。有时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一种果敢的勇气和持久的耐性与永不知疲倦的追求精神,而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甚至行百里至九十就放弃最后的努力,最终也必然难以享受创新带来的胜利果实。
最后,一个创新型团支部应是一个有制度、重团结的团支部。没有合理的制度作为保证,一个团支部很难凝聚在一起。只有以制度为导向,适当约束团员,才不至于使团支部行为涣散。一个人的创新是有限的,一个集体的创新则是不可估量的。团结有了创新的剑则可攻无不克,勇往直前;创新有了团结的盾则可坚韧顽强,永立不败。二者紧密结合,才能让创新型团支部有不竭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怎样在团支部中创新
团支部的创新体现在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组织体系、创新制度领域、创新服务领域等方面。而要在任何一种创新中取得成就,非付出莫大的艰辛不可,而我们并不感到孤单,因为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无尽的享受。A
多元活动促亲情——创新活动载体
人与人之间的邂逅是多么的难得,值得我们去珍惜身边每一个人。我们来自
全国的兄弟姐妹能够相聚在郑大,并分在同一个班级里,又是何等的不同寻常。在缘分的天空下我们相识相知,我们将要一起在这里度过4年美妙的大学时光,如今我们不仅是一个整体,我们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友情与亲情,在共同学习之余,我们需要更好的互相了解。而除了常规的各种交流会,创新型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于此,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班级曾一同去领略新郑始祖山的自然风光,在班级内部与专业之间举办篮球友谊赛,在学校美丽的夕阳广场开展户外草坪交流会。
一个人登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一帮人登山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那可以使人快乐而且很有成就感。在登山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班级的凝聚力在这里也再次体现出来了。山中的美景甚多,同学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然也少不了“喀嚓喀嚓”的声音,将那一刻刻变成永恒。富有激情的篮球友谊赛给热爱篮球的同学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在那一刻,青年大学生的活力与激情骤然迸发出来。在风景优美的夕阳广场,时间早已记下了我们欢笑的点点滴滴,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讲话更是提升了自己的口才能力。这些创新型的活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更好的创新型活动。B
绝知此事要躬行——创新工作思路
毋庸置疑,大学是人才的摇篮,而班委、团委、学生会、各种社团则是大学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新生开学之初,不少同学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了各种面试,加入了班委、学生会的队伍。经过了时间的历练后,如今他们的各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不少同学虽然努力,但并未通过各项面试,也有部分同学并不想参加活动,那么他们的综合能力就很难提升了。在这样一个事实情况下,我们要使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他们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来,亲身体验班委团委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性,这一方面锻炼了各位同学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消除了同学与班干部之间的隔阂,增进了大家的亲密性,可谓是一举两得!C
我的地盘我做主——创新组织体系
要展现出团支部的独一无二性,首先就要贴近实际,为班级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系统,如为每个班级确定自己的班训,班歌,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等,这不仅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更能让全班同学凝聚在一起,富有激情。
在这学期的一次班会中,我们班委与团委把《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文字改成了我们班的班级誓词:
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道桥二班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们自己。少年强则国强,我强则班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进步则班进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道桥二班,风雨同舟;壮哉,我道桥二班,团结如钢!
当全班同学起立大声朗诵这气势磅礴的誓词时,每一个同学都激动万分,那时我们的心都紧紧连在一起,我们都在心中暗暗发誓:我要为我们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自己的生命绘色添彩。那次成功的班会之后,毋庸置疑,我们班级的凝聚力明显提高。
D
有规矩方可成方圆——创新制度领域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不是故意用来约束人的,而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于是,我们制定了“09级道桥二班百分制实施细则”。每人起初100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人为本班争得的荣誉或个人在各种竞赛中取得的成绩
为本人加分,凡在上课、早操以及其它集体活动中缺到、迟到的以及做事有损班级形象的视情况做相应的减分。
本制度的实施不仅得到了团委张老师的大力支持,更是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情拥护。从那一刻起,迟到早退的同学不存在了,作业也积极上交了,而且同学们再次找到了前进的动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期望让自己的分数越来越高。一时的放荡不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经习惯了涣散的生活,而适时的约束正是打破这种习惯的最佳方式。E
新兴科技巧利用——创新服务领域
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载体,尝试建立“团支部博客”,将团支部的“家”安在博客上,做到新兴网络媒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博客可设有情感绿洲、娱乐天地、生活杂谈、书籍阅读、知识学习、体育相关、实事快评、论坛相关、博客相册等板块,同学们可以在博客上热评时政大事,记录主
题团日活动,表达爱国热情,共享学习资料,调侃班级趣事,交流时尚动态,品味抒情美文等互通有无、增进情感。
这样,团支部博客就成为一个没有传统藩篱、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良地”,使得团支部内部成员之间突破交流的心理障碍,实现交流零距离,方便大家表达思想和吐露情感。
俱怀壮志,欲上青天揽明月
创新是一条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曾不只一次的跌倒,但总会再一次站起来,因为希望一直在我们心中,梦想一直在前方为我们导航。我们也曾有过辉煌,但曾经的辉煌是背后的灯光,照亮现在,却照不见远处的未来。现在,我们怀揣梦想,许下诺言,为之奋斗;将来,我们会实现愿望,锐意创新,迈向辉煌,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型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