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名师之路 做幸福教师
走名师之路 做幸福教师
邵原二中 杨立峰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幸福的话题,就是如何通过专业成长,做一个幸福教师。我知道很多一线老师整日忙忙碌碌,疲惫不堪,而且缺乏成功的感受,日复一日的职业生涯磨灭了我们最初的激情与梦想。但对幸福的追求始终珍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取职业幸福呢?
我想幸福首先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职业的定位,都会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敏感度。我们是谁?我们是老师,老师是什么?老师首先是一份职业,是我们养家糊口的饭碗,但如果我们对教师的理解仅仅止于这个层面,我们距离幸福就越来越远。它是饭碗,但绝不仅仅是饭碗,它还是激情与使命。2009年4月30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的玫瑰园举行了全美年度教师颁奖典礼,在这个典礼上,新任总统与新任年度教师的两段致词感动了许多人。总统先生说:“我和米歇尔都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我们能够来到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像托尼,马伦这样的老师将我们引入了正确的方向”。而托尼老师说在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之后,很多记者都问他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心目中的好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托尼想了三个词汇,激情,专业和毅力。激情是夺目的光芒,无法让人视而不见,专业是技术保障,毅力是个性品质。但除了这些,托尼认为一定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才有了那段著名的颁奖感言:“真正优秀的教师具有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能够读懂故事,他知道每一个来到自己跟前的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
事。好老师不仅能够读懂故事,还能够把信心和成功写入孩子的故事,他帮助孩子编辑错误,和孩子一起创作更美的故事”。
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直想,一个这样的老师,应该是对教育带来的幸福特别敏感吧!
接下来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模仿、探索、创新、引领”。
我从小学起就特别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喜欢读课外书,小学时期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著。上初中时我遇到了知识渊博的李发杰老师和刘元林老师,由于这两位恩师的影响,我对语文的喜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并且立下了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愿望。怀着这个梦想,我考上了河南沁阳师范学校,于1998年7月毕业于河南沁阳师范学校,来到邵原镇王庄小学任教语文。
一、模仿名师,掌握教学规范
在王庄小学我遇到了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李全义老师,我的师傅。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步入正道比较早,很快掌握了教学的规范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其中技术是前提、是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个基础,才能升华为教学艺术。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学的基本要领还是必须掌握,因为只有“规范”了才能去发展创新。如何分析教材,如何设计教学,如何板书,如何导入,如何设计习题,如何课堂总结等,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迅速掌握。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除了阅读文学书也开始对教师的专业书籍开始感兴趣。那时没有理论专著,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报》等期刊
情有独钟,每次书刊送来我都和师傅抢着看,互相讨论读书感受。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顺利通过系列课达标,并且在上达标课时暂露头角,引起中心校领导的关注。在讲这节时,认真备课,记得当时写了两本稿纸,我反复磨课在王庄学区的4个学校都试过课。2000年在镇里做了我的第一次公开研讨课《丰碑》,当时参加的是各中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语文骨干教师,当时我记得我很好地落实了“注重自学,以读为主,品读感悟,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受到了领导们的赞赏,当然也为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我尝到了教研教改的幸福。
二、探索研究,初具教学特色
2000年我所在的学校申报了一项课题《小学语文“精讲〃重学〃巧练〃活用”教学法的研究》,虽然这个课题因为人事的变动没有结题,但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努力地思考着研究着这个课题,我在课堂中努力做到:
(一)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重学
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讲要在精字上下工夫,每个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精讲要做到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可以不讲的内容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表演,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2、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尽量不讲,或者稍加启发、引导即可。不要事事包办,认为这里重要,那里也重要,每个地方都要讲到。
3、应该着重讲的内容要认真讲,讲清楚,即把时间用在刀口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巧练活用起到巩固知识、技能,建立知识、技能牢固联结的作用。
1、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针对该节课的知识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练习。语文课一定要找到很好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说话和写作训练。实现以读导说导写,以说写促读,两者完美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2、练习要注意典型题的选择,这样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3、练习要注意量的控制,尽量避免机械的重复。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适当控制练习量,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成,这样有助于减清学生负担。
4、练习要做到分类推进,分类要求,对于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量不同,练习的难度不同,尽量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做有所获。
由于潜心研究,2001年在济源市说讲评大赛中,我荣获了济源市“说课、讲课”双项一等奖。从此以后我多次参加了送课下乡活动,先后到天坛、济水、亚桥、坡头、下冶等送课。2002年调至初中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这段时间我写了几篇论文:《济南的冬天说课设计》、《这难道就是理想的新课程吗?》、《再谈语言积累之关键》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三、实践创新,形成独特风格
2006年,我调到济源市邵原镇花园小学担任教导主任,2007年我参加了济源市组织的为期三年的“三级课”验收工作,顺利通过首批市级创新课验收。在上市创新课的时候,得到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海燕老师的鼓励,说我很有素质,很有潜力,并且叮嘱我多多听取名家讲课名家讲座,多多研究名师课堂实录,多读理论专著,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于是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外出培训,积极运用远教资源观摩名师课堂,利用网络研究模仿名师课堂实录。研究着,感动着小学语文界大师们的风格,我结合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在学生面前彰显出来。我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形成了有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即“重视自学、挖掘魅力、精巧讲解、巧妙练习、贵在积累、灵活运用”,有激情、幽默、能够不断反思的有着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
有风格的教师在专业的发展上,研究要领先与他人,思维要活跃与他人。我还积极参与济源研修茶座的网络研修。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教学反思。
几年来我积极撰写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感悟、读书体会等有1000多篇,其中精华日志100多篇,2009年、2012年我被评为“济源市网络研修先进个人”。
这期间我的文章《问出来的精彩》发表在《教育时报》、《校本研修有效模式的初步探索》发表在《河南教育》等专业期刊上。课件《女娲补天》获得河南省课件评比一等奖。辅导的学生有5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书画竞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在 08年“济源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课”活动中作示范课受到好评;09年我荣获“河南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在济源市名师培养对象选拔中,我被评为济源市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在市大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我做了“花园小学六个百工程经验介绍”。2010年我被河南省小语会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1年我被济源市教育局评为“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济源市
一创双优先进个人”。
四、引领新人,为了更多孩子
2011年我调到邵原实小担任业务副校长。当时学校不满三年教龄有35人,他们和当年的我一样年轻。作为学校的业务副校长,我总在想,学校怎样才能留住青年教师的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让我们的山里娃娃享受应有的教育?让城乡教育能均衡地发展呢?我想,心动不如行动。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年轻老师,使他们尽快成长。
每天上完课,我总是抽出一些时间来,到年轻教师中间去,和他们交谈,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组织活动,从净化心灵到教育行动,帮青年教师树立起“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并且从方法上指导他们。
每学年,我总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让老师们学习。如“全国最美教师的事迹”,“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事迹”等,观看影片中,让老师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为教育守得住宁静和清贫。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五个三”的培养模式。我深深明白,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不辞辛劳。
近几年的省市优质课比赛中,实小的赵婧、张晶晶、卫晶晶等十多位青年教师老师都获得了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奖励。在济源市素养提升活动中,张晶晶、卫晶、翟楠楠获得市级“教学新秀”称号,翟玉梅、高小燕老师荣获“教学能手”称号。
2012年我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获得市级一等奖,2011年在济源市暑期青年教师培训班上,我为青年教师做了《我是如何做好山
区语文教学工作的》专题讲座。2011年获得了河南省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在济源市课改成长论坛上,我作了题为《多策并举抓教改,一心一意促发展》的课改经验介绍,受到省教研室领导高度评价。2012年荣获“济源市优秀五星党员”称号。2015年荣获“济源市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市文明教师”、“市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被聘为“河南省小语会会员”。还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目前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知道这只仅仅是起点,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做好人,读好书,上好课,做好教研,写好文章,不断引领指导学习身边的年轻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为了心中的名师梦不断追求!
人生需要事业,没有事业的人生是悲哀的;事业需要成功,不求成功的事业是麻木的;成功需要动力,缺少动力的成功是短暂的;动力需要奉献,充满奉献的动力是永恒的。
最后讲个故事给大家听: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老板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去。老板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以这种方式结束他所热衷的事业令人感到遗憾。木匠完工后,老板来看房子。老板把大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
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我们也是一样。
启示:
1.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
2.我们都是木匠,每天都在创建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3.最后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4.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前路漫漫,青年教师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更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人生的美丽。
大家都很熟悉《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如同不断寻找“奶酪”,教师也应该不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只要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鲜活起来,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这里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爱自己就栽培自己!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做幸福教师!
第二篇:走科研之路,做一名创造型教师
走科研之路,做一名创造型教师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松江七中汪晓慧
作为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技能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铺路!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是我们的大部分老师都会同意的做法。但是对于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时间的增加上,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疲乏,让教师自己感到劳累!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我们教师有必要而且必须走上科研之路,努力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
在肖川博士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重复只会让教师觉得枯燥、单调、乏味,只会失去教育教学兴趣,学生也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生活的快乐。”
是啊,我们一直听到学生抱怨学习的乏味,苦恼,也经常性的听到我们的教师抱怨教学的劳累辛苦!是的,现在我们的学生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作业,而我们教师大部分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试卷!的确是苦了学生,累倒老师!
作为教师,如果只是停留在上课,批改作业上,便永远也走不出疲劳作战的圈圈,而直接导致的结果也就是学生跟着受苦受累!
要走出这个怪圈,我们教师必须走出去!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到这,我们有的教师肯定又要问了:“平时忙着上课,批改作业什么的,已经够忙了!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研究那是专家们的事情!”
在我们一般人眼里,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一线教师只是理论的实践者,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情!
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极其严重的误区!我们所说的教师要走上科研之路,并非要我们的教师去研究深刻的理论。诚如我们大多数人所想的,我们只是理论的实践者。我们要做的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反省,以及时纠正教育教学中问题。如果不去研究分析实践的过程、结果,又如何能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又如何能够真正将理论和实践做到最好的结合,发挥理论知识最大的功效?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主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绝对不乏棘手的或是困惑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如何解决的?是如何进行处理的?我们每天都在做,只是我们大
部分的教师忽略了自己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在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隐含的巨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教师能及时的记录我们的这些经验,并及时的进行反省、分析,并形成文字,那么,你这些经验便是你的财富,也是你研究的基础!
所以说,我们教师不是缺乏研究的时间,因为,你的每一天的工作其实就是你研究的一部分;也不是缺乏研究的材料,因为,你每天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你每天面对的学生,解决的问题就是你最最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
走科研之路,做创造型教师,是我们教师职业化的要求,是社会赋予现代化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然而且唯一的道路!
第三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观摩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15年中小学“名师之路”培训学习。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区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区领导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几位名师和专家的报告,经历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一,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幸幸福福做教师”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把教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作。有了对教育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转化为教学工作中的热情,你就会体验到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动力。
第二、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根基,对学生的爱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基本功阶段,第二阶段是教学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学生成阶段,而第四阶段就是教师品德阶段。没有对学生的爱,你的课上得再好,荣誉得的再多,教学基本功再扎实,教学设计得再好,也不可能达到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教师品德阶段,甚至连精彩的课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现。
感受之二:变,有变革才有创新。
第一,改变思维模式,有了新思维才会有新行动。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学转变成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改变对教材的理解,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挖掘蕴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断地开发新的教材资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合拍。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各种素养的养成……
第二,改变角色定位。让老师从课堂的中心进行合理的位移,转变成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由原来的“主演”转变成“导演”,变成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恢复学生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张扬个性,发现自我。第三、转变备课方式。“一堂课备一辈子,一辈子备一堂课。”从单纯的备教材转变为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各种教学资源,另外还要备自己,备教学设计。备出挑战传统、异想天开的课,备出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课,为学生的成功引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同时也为教师自己的幸福积累资本。新课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行列中,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老师的职责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进步。
第一,反思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记得一位专家说:“你努力地教一辈子的课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要坚持写几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长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反思、善于反思,要让反思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第二,善于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我们上的、听的每一节课都有其精彩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以后备课的资源,任何一堂课也都会有疏漏、失误之处,课下冷静思考,剖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和解决方法就会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还可以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有利于对教学的再设计。感受之四:读,会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第一、读书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读各位专家的教学设计、教育专著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课堂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主要的来讲。”可见教师要担当历史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仅仅满足于学习和研究过的某一专业,是根本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职业本身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知识和不断增加新知识。科技迅猛发展,新知识迭出不穷,所以,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学习、了解、掌握大量的学科知织,使自己成为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厚的“T”型人才,从专业型教师逐步向综合型、学者型教师过渡,以适应未来社会和教育系统内部的竞争。这次培训,除了知识、理念上的收获,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无止境,教学无止境。
第二、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成为我们的指路明星。特别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多读书是不可缺少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定是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教师。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让书香伴随我们的教育事业一路同行。感受之五: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要有自己的协作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体。教学,不应是孤军奋战,教育研究更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努力。
第二、合作创造和谐。教学是一个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难免会产生落寞感,势必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悲伤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时,需要有人点拨,困难时,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为他人的成功祝福,为自己的成长欢呼,体会合作带来的和谐与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共同行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一天的培训结束了,狼吞虎咽下的知识还来不及“反刍”。培训给我指明了一条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丽的风景。
第四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两天名师之路全国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培训心得。
在这两天几位老师给我们上了精彩的观摩学习课。第一位讲课的是深圳宝安区的骨干教师李雅凡,她讲了精彩的《变照片为黑白画》一课,在课程中利用老师自己的照片转变为黑白画,体现出了黑白画的黑白分明、简练概括魅力。在创作环节,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在大纸上创作。最后感觉孩子们的画面很有震憾力!
接着来自深圳福田区的校长胡陆葆讲的《心想事成的小鱼》培养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引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提升人文修养。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一步一步的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体会水墨情趣,水墨变化中展现孩子们的童趣,最后用孩子们的作品做成整个一本绘本画《心想事成的小鱼》,而这些小鱼的心愿也正好是孩子们的心愿,极大的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让我最影响深刻也是最感动的是来自台湾的陈致豪的一节课《外太空奇遇记》,从课堂的开场音乐就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整个场面很热,这种状态能很好的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其次陈老师的语音诙谐幽默,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另外让人最感动的是陈老师的课堂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习惯问题,在美术课长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课堂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细节问题全部注意到了,这其实是我们小学美术教育中最缺少的部分,而现在出现的误区是把技法理论甩不开,但是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的笔墨情趣,童真童趣,以及习惯的培养,比如怎么使用颜色怎么样把颜色挤进颜料盘,这么细小的细节,都是我们平时最容易忽略的细节,但是又是那么重要,陈致豪老师在课堂中也是不厌其烦的去教去讲,这些正是我们去学习的去改进的地方。
另外在任何时候不能遗忘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而是要把传统艺术文化创新,所以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们传统民俗艺术的美。
整个培训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氛,学生们对民俗艺术很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就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
来自天津的 魏瑞江老师上了《流水作画》魏老师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术课!他的课程很有震撼力!课前让学生们整齐报数,报数就是一条流水线,他要带着学生们流水作画。每个人的画纸不是固定的,纸上写上号码,每个同学画一部分再传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根据上一位同学的画面来添画。流水作画体现同学们之间的默契。
学生们的思维被一张张画纸打开,老师给了学生们想象力的空间,一张张画纸里面有学生们无数的思维想法。这样画了一会,绘画方式改变了,画纸不动,人移动。让学生们动起来,这样的美术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结束后,魏老师现场拍卖了两幅学生作品,学生们都很开心自己的画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魏老师的这个环节设计的很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向魏老师学习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
美术名师的成长路径,做到四个修:修理、修艺、修心、修德。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
通过本次《名师之路》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课堂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的美术课程!
第五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名师授课心得体会
王家楼小学 丁 腾
在2014年的12月6日至7日连续两天,我参加了“名师之路”走进榆阳---小学教学语文研讨活动。本次培训的内容非常周全:从优秀示范课到教学常规管理,从互动交流到合格教师的素质,从教师教学工作,到开展课题的研究,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在各方面对我们加以培训。北京、深圳、榆林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为我将来的努力初步地指明了方向。通过两天的培训,我获益颇多,也对教师这个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听完谢业莉老师的古诗授课,不仅深深的影响了我对课堂的教学,也让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责任。面对我们大部分刚刚上岗不久的新教师,赵志祥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课让我们树立起了认真备课、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里发展。教师应规范教学过程,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关爱他们。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赵志祥老师说的:其实不论什么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人们常说“教师是良心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中的就是榜样和标准。在某种年龄阶段,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其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责任,是教师之本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的基本任务。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教师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性感,“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更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师爱,是教师之灵魂。这种爱要求是一种崇高的爱。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们要把学生装在心里: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
爱与责任,相得益彰。“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辨证的统一。“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全体教师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篇章,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师在付出了无私的爱的同时必将收获无限的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去灌溉祖国未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