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阅读动机与阅读教学
中学生阅读动机与阅读教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中小学校园图书馆的开放,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讲,当他们步入琳琅满目的图书馆,真的是感觉眼前一亮。但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进入书海中,并非扑在书上如饥似渴的吸收书中的营养,他们往往表现为:在书架前匆匆走过很长时间却找不到自己喜爱的书,有的偶尔找到一本书,但两节阅读课还不到,他们往往唉声叹气,一副恹恹欲睡的样子。此时大多数教师往往怪罪学生“没有耐心”“不懂珍惜机会”„„等。孰不知,学生的这种现象与农村孩子缺乏良好读书习惯以及与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心理有关。学生虽然有着较强的阅读要求,但他们起步教育较晚和受环境影响,不懂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吸收精华,如不进行必要指导不仅会影响阅读课开设的效果,还会妨碍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指导阅读,下面我谈几点我的教学体会:
1.增强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感悟书是“甜”的。
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目的。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效果则迥异。首先要注意图书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初选择一些科普读物离学生实际较近内容的书或名人传记等。这类图书学生兴趣较浓,而且对学生知识水平故事等限制较少,往往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需要。然后循序渐进,让学生深入读文学作品、名著,但同时也应掌握由易而难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现有知识水平,避免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学生阅读目的往往会提高到扩大知识面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时,学生的阅读就会博而不杂,精而求身,读而有思,思而致用。
2.让学生体会阅读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悟书是“甜”的 有人说“成功是一种习惯”,但关键是第一次。有了第一次成功,才会使成功成为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阅读的成功。比如,掌握一个字、一个词,学会了一种写法,懂得了一个道理„„都是阅读成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表扬,特别是缺乏阅读动机的学生更应如此。所以,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让我们的学生也感受到书是“甜”的。读书是甜的,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我相信,一旦学生真正的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它们所产生的能量将比所有的阅读指挥来得快捷,来得有效。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唯其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是快乐地习惯,有意的阅读、专注的阅读。其次,要使学生培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助读、助记,留下读书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好,在写读书笔记时,有两点是值得教师注意的:
(一)、注意检查实质是一种督促,以使学生坚持一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注意学生阅读的独立的阅读感受。学生是独立的个性,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另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受是很脆弱的,我们不能当头一棒打死,应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学校图书馆阅读教学是学校教学功能的一个重要阵地,激发兴趣促成阅读;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创设条件,促进阅读;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还是我们教师确实务实、求实的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学生阅读的广阔天地。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日志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分析
张利生
聆听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分析》专题讲座,使我对信息技术教学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同样也有优势,我们应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期末总结是每个学期末必做的一个作业,总结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尽情发挥的作业;教师对作业的及时评价、反馈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就感,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关键要素。
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讲解,而且让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老师的讲解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具体细节操作,可以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开发细节。作业的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的限制,留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吸引学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二、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
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习理论
强调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习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3。需求学习理论
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固有的需求和内在压力,而不是由外在的奖励和惩罚。那么,人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理论:
一个人,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爱、自尊、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
需求学习理论:
当学生投入精力到学习中,主要是想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成就、归属、影响力。
四、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
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此外,玩计算机游戏是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事情,为此,我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
(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1.即学即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即学即用是激发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信息技术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文字处理之后,拿到自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第一篇文章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会给他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学习的兴趣,即间接学习兴趣。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创新的环境,应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吸引学生去创新,通过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善于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要设计一些环节来显示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经常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50名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篇: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表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表
这个测验主要是了解您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符的答案。以便获得心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
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1)是(2)否
第四篇: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作为中学生,面临今后巨大的升学压力。为了解他们在此环境下的学习动力,探索如何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其余三名同学在商场对12名随机抽取的13岁-17岁的同学进行了口头问卷调查调查。此次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结果显示,12名同学中约2名同学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学习.10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同学中6人是为了将来找到好工作,其余四人是为了父母的期望。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压迫,还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约17%同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30%的同学是为了远景目的,20%的同学是为了父母。这种状况对于保证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是不利的。
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2.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3.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4.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
5.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6.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问题解决带到具体情境中去,教
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他们充分自主性,当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时,那种成就感会激励他们继续奋斗。
2.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一般情
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给予恰当评定。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维护学习动机,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激励方式材料来自百度百科
第五篇: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报告
前言
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乐意学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强度有关。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一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的目的总体介绍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学生面临今后升学的巨大压力。而且,当前的中学生家庭往往又是家庭的中心,在父母的呵护比以前更为明显。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分析出他们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动力源泉,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去激发他们在一个健康的心里条件下的学习动机。
二 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
一)、本次问卷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学校、学习及自身的一些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自我价值衡量,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形式
(调查问卷表详见附件一)。
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卷12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108份,抽取其中100份。各项统计结果和分析具体如下:
1、接受调查的学生对考试态度:
从图1(1代表A、2代表B、3代表C、4代表D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这部分占45%;可是也有很大的比例占38%的学生面临考试时感觉自己非常的紧张;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带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的动机还不是很明确。这也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大问题。由于现在面临升学的压力、以及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成绩往往还是用分数去衡量,所以部分学生听到考试如临大敌,感觉很紧张。
2、其他同学对自我价值衡量的看法:
由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自我的衡量,而他人也会有一个衡量标准。许多学生会非常在乎别的同学对自身的看法,从图2中(同上)可以看出很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别人的看法非常重要,这部分占24%;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占43%;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占21%。所以对于部分学生如果能适当的表扬也会激发他学习的动机。对于那部分无所谓的学生,往往是对自我价值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同时也是对自己信心的不足。
3、对待有挑战难度的学习态度 本次调查还特意设置了几道对待学习态度的题目,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占70%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学习,当遇见比较难的任务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占24%能够执着的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很少部分学生消极的对待,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对待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时的态度
通过这道题目也可以分析出现在学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上面的那道题目相似,这道题目是问当学生碰到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题目是如何一个态度。从图4中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和同学进行先讨论,这部分占调查的41%;还有部分的学生采取自己动手,占34%;当然部分的学生是依靠老师,自己往往不经过思考就找老师。这有时和以前的填鸭式教育相似。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希望学生能学的活,尽可能的自己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待老师布置的练习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真的对待老师布置下来的练习,因为只有温故而知新。练习是对课堂上知识的温习和巩固,同时也能为下步学习打好基础。现在由于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往往很多学生不能把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如现在在学校周围的网吧就是对学生的最大诱惑。占调查的56%学生能够认真的去对待,也有23%的学生只是偶尔做。还有部分的学生采取的是选择自己不是很会做的思考。具体见图5:
6、对待课堂上解决难题的态度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对难题都抱有尝试和参与的良好心态。对了解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尤有热情。有部分学生学习并不是主动为自己而学,以为学习是应该履行的义务,对学习不具有主观主动性,更多的以为学习是老师或家长分派的任务,因而把解决难题做为应该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心态还好
7、对于其他同学厌学的原因自我看法
通过这道题可以从侧面分析出现在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往往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同,有部分学生往往厌倦学习。这次调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觉得学习太枯燥、负担重,每天又要完成作业,认为学习没劲。这占42%;还有一部分认为是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占27%;所以当前的教学任务是寻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这次的调查也是为了寻找一条途径去改变学生厌学的动机。
8、对于学习成绩下降的影响因素 由于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遇上波折的经历。有些学生会从自我的角度去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还有部分会把这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如家庭的关心、社会的动荡等等。这次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够正确的分析自我因素,认为是自己的学习努力不够,占42%;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家庭父母关心不够或是老师上课兴趣不够。当然这与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影响,使得现在老师还是以分数来衡量,毕竟现在考大学还是以分数来决定的。
9、对于感兴趣的科目的影响因素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形势,所以有相当部分学生受这种因素的影响,把学习的目标瞄准了今后。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中学所谓主要的科目上,如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电脑。所以他们感兴趣的科目往往就集中在这部分,这受考大学和今后就业形势的影响。当然还有部分的学生认为是老师上课比较生动,才使自己对这些科目感兴趣。
10、对于上学的目的调查
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来上学是为了来学习本领、获取新的知识,这部分占36%;还有一大部分认为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好工作,占37%;这也代表了现在的主流,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今后自身的发展。
三 附 件
附件一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表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 年级:
性别:
同学,你好!
本问卷的目的是想了解你们对学校、学习及自身的一些看法。请你仔细阅读以下各题,考虑哪个选项最适合你的情况。请注意:本问卷不记名,所有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是代表你的个人意见,请你不必顾虑,认真作答。谢谢你的配合!1.上课时,尤其是进行测试或考试时你感到---------------------A 非常紧张
B 心情放松
C 无所谓
2.对你来说其他同学认为你很优秀并且很有能力---------------------A 非常重要
B 相当重要
C 一般
D 无所谓
3.当你从事一个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时,你会-------------------------A一定要完成B 努力去做,但不成功也无所谓
C 敷衍了事
D放弃 4.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你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时------------------------A 向老师请教 B 与同学讨论 C 自己慢慢琢磨
D 不想去尝试着解决 5.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A 认真对待 B 偶尔做
C 简单的做难的不做
D 从来不做
6、如果你在课堂上努力解决难题,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A 我想老师对我留下好印象。B 那是我应该做的。C 难题很有趣。D 我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解决它。
E 如果我不努力攻克它,我会感到惭愧。F 尝试和参与很有意义。
7、如果班上有同学不喜欢上学,你觉得主要是什么原因? A 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了头。
B 觉得学习枯燥、负担重,每天又要完成作业,所以学习没劲。C 学校制度严格,班级中又有班规,使他感到不自由。D 结交了社会上的小青年,没心思学习。
E 他也想学习,可是管不住自己。F 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考糟。
8、你认为什么因素最容易使学习成绩下降?
A 父母从不或很少关心自己的学习。B 自己不够努力,学习习惯不好。C 课程多、难,适应不了。D 老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9、① 你是否有最喜欢的课程? A 有 B 无 C 介于两者之间
如果有,是哪门?(没有可不必作答)②你喜欢的原因是:
A 这门学科很重要 B 考好了会得到奖励
C 老师讲解生动有趣 D 学习起来很轻松
E 学了有用 F 对这门学科本身很感兴趣
10、你认为自己来上学主要是为了:
A 学本领,获得新知识 B 将来找个好工作 C 喜欢读书 D 学校好玩
E 考大学 F 得到老师的表扬 G 父母让我来的 如果你还有其它想法或建议,请写在下面:
谢谢!祝你身体健康,学习愉快!
四 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每个人对学习的目的都大同小异,大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有部分学生由于还没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真正动机,所以往往有那种消极态度。这或许和当前实行的能力、素质教育有关,不像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有那种厌学的情绪。当前的教育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得许多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而学习的态度和心态都还较健康。在自身出现波折时能够分析出问题的所在,从自我寻找原因开始。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人活到老就应该学到老。我们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可置否的成为重点。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教学活动也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双可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教学效果高低都有密切关联。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在各种各样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动。如有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而学习,有的为了兴趣而学习,有的为了得高分、评三好而学习,还有的为了获得父母的称赞、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人类的好奇虽然也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但他们的好奇心会转变为求知欲。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人们会引起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当然,教师高水平的教学,学生独立钻研精神的培养也是发展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自我有效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自我有效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自我有效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求和需要同他人(或群体)争胜的行为特征或心理倾向。竞争包括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同龄人的竞争。同学之间的竞争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对学生的自尊、荣誉构成威胁,因此是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也不能过滥地使用这一手段,因为同学之间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带来的厌力较大.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会直接挫伤学习情绪和动机。有些老师喜欢将全班学生的成绩张榜公布,排名次,虽然对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的确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应认识到它的负面效应。同龄人的竞争和社会竞争,主要是指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带来的形响,比如升学、就业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奖惩,奖是指用愉快的事件(或刺激)鼓励、激发个体正当行为的发生;惩是指用不愉快的事件和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恰当的行为的发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就非常主张通过奖惩对学习行为起强化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奖惩必须运用得当。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并没有直接地卷入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但它却通过集中注意。做好学习准备和调控学习努力程度等影响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发展学习动机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五
对策——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激发求知兴趣。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研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这里就不再多阐述。
②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有效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a.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b.树立成功的榜样。这里的榜样示范不是学习优良学生示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获得成功的学习行为来激发自信心,增强自我信念。C.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③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归因是学生对他人或 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目前有人归纳了几种比较好的归因训练方法:a.团体发展法。通过3-5人在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让每个人填写归因量表,要求从一些常见的原因中选出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关系最大的因素并对几种主要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同伴帮助等)所起的作用作出评定。由一名教师对他们的自我评定和归因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出归因差误,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归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b.强化矫正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归因。对积极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C.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看归因训练的录像,引导他们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由于归因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变量,它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通过归因训练矫正不良的归因倾向将有助于学习动机的端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④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促使其形成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一条基本教育规律。这就要求:a.要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发挥知识和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使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b.要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水平、教改的成效以及校风、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影响。一个具有良好校风的学校环境和一个好学上进、温暖融洽的班集体,都能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c.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形成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
(一)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且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在学生做作文时,教师可教给他们一些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写作顺序等方法。如果学生有过失败的经历,应该让他们从小的;容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着手,同时让学生自己记录一下自己每一步的成功,教师也应该为这些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二)设置榜样
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的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使学生掌握成就动机高的学生的想法、谈话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如学习敢于冒险,不伯失败等等品质,提高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榜样的设置要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即向该榜样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又不是轻而易举,起不到榜样的作用。(三)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坚持学习。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布鲁纳所重视的学习动机,就是指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例如,讲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奇妙用途,使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掌握有关技巧。LOGO语言在一开始时就能吸引学生之处就在于学会了几个简单命令之后,立即可以作出美丽的图案。
2.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在参与活动时,学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角色的要求又促进了他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青少年参加国际数理化和信息学的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中,许多都是从课外活动小组中培养和选拔出来的。
(四)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前苏联的莫洛佐娃在一个六年级班上,利用男生们想做海员又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组织有关的主题活动。在海军活动的游戏中,要求孩子们学习各种有关的知识(历史、地理、航海、摄影、制模以及音乐等等),大大地促进了学习需要和认识兴趣。这是培养后进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经验。有时后进生似乎什么长处都没有,教师要用极大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利用对该点的发扬光大,迁移到学习上。当然,这里要确保教师所发现的发光点是准确的,对该类学生提供的奖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学生们应该知道他们要对活动结果负责,他们的表现有一个明确的衡量尺度。(五)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相反,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在一些任务中的失败能够促使学生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的策略,发展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就是学习无助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如学习无助感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产生的,小学生刚入学时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概念,因为没有人在入学前会对他们说,你不会成功。一开始,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坏运气或任务太难。渐渐地,在他们重复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他们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便会产生一种无能,无助的感觉,在这种感觉支配下,学生们便不愿再去学习,再也不去尝试了,造成了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帮助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使他们成为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而且要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3.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