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

时间:2019-05-12 23: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

第一篇: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

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论文摘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提出“四三”制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并探讨其成效和不足,为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教学“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两千多年前,孔子最初实践了这一原则。唐朝学者韩愈、明中叶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清初的实学代表人物王夫之等人都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教学不拘形式,尊重学生兴趣,采取学生自动、自主、自学和自助的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也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学。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从业教育。由于高职教育存在着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许多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展开了讨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张新民教授认为,高职教育的类型、层次、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条件、环境等进行探索;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注意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职不同的生源、层次、学习方式等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必定有多样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有多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据统计,在中国知网中输入“高职、英语、分层”关键词后,可查到52篇符合条件的论文。查询结果显示,较早的研究是陆瑛的《论大学英语分层式教学》,发表在《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6年第2期,文章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其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在2002年第2期刊登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方华和韩玲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探讨》,提出了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和目标教学的概念,这是最早一篇专门讨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文章;最近一篇是何琦凤的《浅析如何完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发表于《技术与市场》2010年第7期;而在2001年,率先实施了“公共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的是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后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也相继对“公共英语”课程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的模式正日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有的学校已实施多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提出很全面、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也因时、因地和因人而异,分层教学还没有一致的定论,尚需继续探究和发展。本文拟以高职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公共英语”为例,结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具体改革情况,提出“四三”制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求教于方家。

二、“四三”制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在2005年9月开始组建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团队,进行“公共英语”课程“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段层进”的教改理念,申报了《高职大学英语“分段层进”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重点课程改革课题,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从2007级新生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对“公共英语”课程实施“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即学生班级“三层”制、教学目标“三层”制、教学内容“三层”制和评价测试“三层”制。实施内容如下:

1.学生班级“三层”制。新生入学军训后,学院组织一次英语摸底考试。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全面测试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务处根据学生的此次考试成绩和高考的英语单科成绩,按邻近专业编班的原则把学生预编入A,B,C三个层次的班级,A班学生成绩最好,B班次之,C班最次。每班50人,各层次占总人数的20%、60%和20%。然后公布预分班的学生名单,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再征集学生自己对拟分层次的意见,最后对各层次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整,得出新生第一学期的最终英语分班名单。分层以后的班级学生并非固定不变,每个学期结束后,教务处将根据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和学生自己的意愿,对各层次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整。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客观、科学、系统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意识,实施分层教学。

2.教学目标“三层”制。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三层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口头和笔头两方面都比较扎实,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的培养)外,着重在英语知识讲授和实用技能训练方面进行拓展和加深,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掌握词汇3400个以上。统一安排128个学时,分两个学期(16个教学周)进行授课,每学期周课时为4节。在第一学期,安排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CET-4考试,在第三学期学院开设与英语有关的院级公共选修课,为参加CET-6考试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

B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并不扎实,属于中等水平。对这部分学生,要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能逐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掌握词汇2500个以上。统一安排160个学时,分三个学期(16个教学周)进行授课,前两个学期周课时为4节,第三学期周课时为2节。安排在第一学期参加B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A级考试,第三学期鼓励参加CET-4考试。

C层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高考英语单科成绩未达到标准的入学水平。对该层学生应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锻炼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应付简单的交际场合,初步了解专业英语的概念,要求掌握词汇1600个以上。统一开设192个学时,分三个学期(16个教学周)进行授课,每学期周课时为4节。安排在第二学期参加B级考试,鼓励在第三学期参加A级考试。

3.教学内容“三层”制。根据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安排三种授课内容,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力争最大限度实现因材施教。A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用词、句法、篇章的理解和运用,全面训练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为通过CET-4做准备。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全部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专业英语的内容。如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增加单证、函电、报关、询盘和发盘等相关知识。对他们实行精讲多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对各学习小组(4~6人)提出任务,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实施任务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此外,在授课时要采用全英语教学,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答疑”。

B班每单元减少一篇阅读理解,并对课后练习做适当删减,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A级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句型、句法要重点操练,学会各种应用文体的套写和仿写。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展现专业相关知识,把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教师对学生实行精讲精练,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C班的课堂教学要着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当降低,教学进度相应放慢,主要补习初高中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词汇,选用起点较低的教材,主要锻炼学生能开口说英语,听懂简单的日常对话。力求让他们经过一学年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英语B级考试,到第三学期争取参加A级考试。对他们则以听说为先导,采取情景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教研室以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团队为主力,组织全体英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充分研究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目标,明确各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仅需了解的内容,还有选讲或自学的内容。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协调性,为成功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4.评价测试“三层”制。一方面,三个层次班级因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不同,期末考试也应分别进行,各自命题;另一方面,各层的试卷要注意检查同一层次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把期末试卷设计为达标题、分层题和挑战题三个难度层次,总分为100分。必做题属检测本层次达标的基本要求,相对简单,占50分;选做题则体现难度分层,每道题的分值视难度而定,在达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但不会超纲,总共40分;挑战题的难度较大,已超出本层次水平,与上一层次的达标题难度相当,占10%。这样设计的试卷既可较准确地测试出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检查出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内部差异,同时挑战题也能给那些突出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实行分层评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各层的学生来说,分层评价增加其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进步,激发更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实施“四三”制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使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知识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班级上课,极大地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各班级的英语课堂进度基本能保持同步,全班学生能统一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与研究,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而且,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授课内容。

2.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面对学生水平相对一致的班级,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去,制订更有针对性、更优化的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好教学,灵活地使用相应的策略,提高授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对来自不同专业、英语水平尚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教学,课堂组织和随机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于“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本身,也会引发教师的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3.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实现了教学相长。“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课堂的重心不再倾斜于小部分的优等生上,教师很容易照顾到课堂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学生也会觉得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更容易组织教学,学生也学得更轻松。

实施“四三”制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优势,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分层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个敏感的话题,容易使人联想到不公平的等级制度。所以在分层前要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层的目的和意义,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发生群体抵触事件,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二,分层教学使因材施教得以实现,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实现。在分层后的班级中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任课教师应在班级内进行二次分层,合理组织教学。第三,分层后的班级由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是临时组合的班级,只有在上英语课时才在一起,这不利于形成固定的班风和学风。班上没有安排专职的辅导员,任课教师要兼顾学生的管理工作,容易分散精力。第四,由于分层班级的英语课相当于全院公选课,教务处按固定的时段排课,导致英语教师的课表几乎一样,不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习。另外,按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不同的原建制班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和周次都不尽相同,对因实习、实训缺课的学生难以分别补课。

四、结语

“四三”制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在我院实施行之有效,它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新形势下的灵活运用,是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也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丰富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引发了人们对分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第二篇: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初探

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获得整体提升。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为基点,对分层教学策略展开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应用探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极为复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高低不一。针对这一现状,为不使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理想成为空话,必须摒弃原有的“按专业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简要概述

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施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进行区别化设计,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以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换取另外部分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与学生的英语基础相符合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呈现一定的层次性特征,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兴趣、接受能力、自我评价和期望值上有所差异。绝大多数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期望自己能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也有学生认识到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甚至有学生评价自己只具有初中英语水平。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们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依照《新世纪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程》的教学安排,有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慢,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有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以后,很多学生因为遇到困难而丧失了学习的勇气。正因如此,有必要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升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与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符合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做出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有极大的英语水平差异,所以将英语教学课程分为A、B两个级别,并对学生实施分级指导,其中,A级是标准性要求,而B级是过渡性要求。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他们实施A级标准要求;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对他们实施B级标准要求,随着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将随着提升,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均达到A级标准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运用能力为依据,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使高职英语教学做到有所侧重,从而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

落实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策略,能有效规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高职院校教学实践表明,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检测新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在学生入学之初,可以对新生进行统一的英语测试,建议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层次选择班级。依据英语成绩的不同,可以将全校学生分为三个或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不同的教材;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认知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表明,人人都有获取成功的愿望,当具备50%的成功把握时,人们的“求成型”动机表现得最强,将引发人们的挑战欲望。对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使他们选取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和教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性格。

(二)开设多样的选修性英语课程

人类天生就具有求知的愿望,将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有益的探索。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发展进程中,为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可设置多样的选修性英语课程,如英美文学选读、英美影视欣赏、英美文化等,能够充分调动起高英语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良好的英语基础之上,学习到更为丰富的英语知识,具有更为浓郁的英美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不但如此,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该项能力又包含两个层面,即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可设选修英语课程,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看齐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水平进行分层,一般而言,会分出三到四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进行班级设置。但也鼓励学生到更高层次英语水平的班级进行听课,从而更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尽力消除学生分班后的不良情绪,使得学生们明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因身处较低层次而感觉懈怠,而是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在积极探索中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

(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进程中,应摒弃原有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应该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有序开展,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人们有了更多与外宾或外伤直接交流的机会,对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对英语教学方式的有益探索。

(五)随着学习的深入做灵活调整

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成了英语课程学习的主体,因为各自学习兴趣、爱好、志向和水平的不同,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随着英语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在开学一周和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层次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深入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分层教学对学生实施层次性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有效应用。对于各个类别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模式都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都有所提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教学,也是对广大教师的有效规范,这有利于教师们实现学习和创新,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助推力量。

第三篇: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

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职业核心能力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尝试进行了以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职业核心能力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结合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3852.htm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项目化教学

一.引言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以及社会职业需求的多样化。随着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职业不稳定性,作为就业者一部分 的高职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和职业流动。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具备所有职业所共同需要的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共识。

随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突显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和研究重点之一。

二.职业核心能力和项目化的概念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概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国情和职业构成的差异化,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制订了不同标准。

美国指的是运用与支配资源、处理人际关系、获取使用信息、理解复杂关系、运用技术的能力。英国指的是支撑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变和过渡的“关键技能”。澳大利亚指的是收集分析处理信

息、交流与分享、规划组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新技术等能力。

在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具体涵盖与人交流、将开展八项核心能力(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源于美国,兴于德国。它是以工作项目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英语核心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以项目为教学单元构建课程体系,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构建一个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为背景,以师生共同参与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项目化教学步骤:

笔者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将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图1:项目化教学步骤:

步骤:确定学习目标,设计项目

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讨论

步骤:项目任务的展开与控制,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任务:项目成果展示学生语言技能,职业技能展示

步骤: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

任务:归档或应用 记录归档 应用实践

三.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1.在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中心转变的原则:

(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咨询者等角色。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2)从以教材为中心转为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不再以教材为中心,也不以学生系统掌握语言内部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是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形成子项目; 然后对项目任务所对应的细节知识进行序化讲解和任务示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

(3)从以课堂为中心转为以实际项目操作为中心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驱动,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开展为要求对知识进行序化,把知识对接在项目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融为一体。

2.在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控好以下三个设计要点

(1)项目需求分析。确定这个项目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2)任务分解。确定要把这个项

目分解成哪些任务,以及每个任务要涵盖哪些知识点和技能;

(3)注意小结。由于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的,很容易造成知识不系统,因此一定要 通过小结来归纳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项目化教学教材选择说明

1.项目化教学选材说明

本项目化教学设计主要取材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陈萍教授主编的职场通用英语篇。该教材是为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化教学改革而编写的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以校园和职场为背景,融通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强调对高职学生核心技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按单元呈现的形式,本系列教材以幕为单位串联起一幕幕校园和职场微电影。每一幕围绕一个大的项目任务而展开。通过视听说,阅读,翻译,写作,配音来帮组学生开展学习。

五.项目化教学设计

1.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本项目化教学的故事主人公为Sam,应届毕业生,现应聘到一家服装公司成为市场营销专员Market Specialist.。其他人物包括Sam的女同事Helen,25岁,职位也是Market Specialist。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经常和Sam一起合作完成工作,在一些业务问题上给Sam帮助。Robert:男,32岁。职位是Marketing Manager,是Sam和Helen的上级,业务能力强,资源丰富,经常给予Sam指导以及帮助解决业务难题。Johnson:男,38岁。职位是Human Resource Manager。负责公司制度解释、人员调配、员工奖惩、招聘等所有人力资源问题。Christina:女,26岁。职位是Executive Secretary,负责安排会议、制定日程表、传达General Manager指示等所有行政工作。本项目包括7个场景,共有14个任务构成!Sam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红线。

2.项目化教学设计实例

项目化教学名称:Sam职场升职

在本项目化教学中,按照主人公SAm从高职毕业生应聘到公司职员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划分为职场初体验到升职记七个场景,并在此7个基础上设置14个任务!本项目设计的标题为Sam职场升职记。

图2:Sam职场升职记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Sam求职记

教学内容:

任务一:求职请教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听力练习,指导学生获取细节信息细节,锻炼学生获取细节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力,获取求职对话相关细节

学习资源运用:口语对话案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形练习,提高口语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任务二:求职广告阅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收集及查询资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获取求职信息

学习资源运用:口语对话案例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任务三:写求职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写信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如何写英语信函

学习资源运用:英语求职信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任务四:求职面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听力练习和对话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拟情形练习口语

学习资源运用:口语对话案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形练习,提高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任务五:接到offer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offer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用人单位提供的offer相关信息

学习资源运用:英语offer案例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任务六:接受offer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复信函写信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如何恢复信函

学习资源运用:回复Offer案例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写信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当今传承与创新并重的�r代,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学生在职业化和真实的语境中应用语言,在体验知识和技能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有能有效加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巩固英语的实践运用,还能对知识进行搭建和迁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强化知识结构,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职业英语核心能力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化学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五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班级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组学生的实际,依据信息论关于人体机能的五个阶段:信息输入,信息交流,信息放大, 信息反馈和评价,确定了“分层教学”新授课课堂模式的基本程序――“五段式教学法”,即:分层设疑、依纲探究――分组讨论、引导点拨――启发诱导、归纳小结――分层练习、评讲深化――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一、分层设疑,依纲探究

1、设疑激趣。思维自疑始,教师应用各种事例、实验等巧妙地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依纲探究。应针对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在提问角度和难度上有所区别。如:在《氯气》一节中,三个层次组的探究提纲为:

基础组:

1、氯气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

2、制取氯气的原料是什么?

提高组:

1、制取氯气实验用了哪些仪器?

2、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用什么物质做干燥剂?

超越组:

1、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

2、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和启普发生器有何异同?该装置适于制取什么样的气体?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制气装置?学生自学时要做到: 逐字逐句认真读课本;积极思维动脑想问题;随时思考动笔画重难点;读完课本尝试做习题;不懂的地方及时问。

二、分组讨论,引导点拨

1、四人小组讨论。此环节相当于信息论中信息交流,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的方式是由前后排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每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主持本组学生讨论。各小组依据提纲,交流和讨论学习的体会和遗留的问题。

2、教师引导点拨。当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下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其方法如下:定向阅读。讨论到一定“火候”时,可诱导学生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重读课本。提倡边读,边思考,边分析,边讨论。通过增设实验、改进实验、重做验证实验,并再读课本, 辨清模糊认识。

三、诱导分析,归纳小结

小结是信息的放大,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认识层次也是比较低。因此, 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归纳, 将零散知识点, 串成线,织成网,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四、分层练习,评讲深化

通过各种形式训练,了解学生学习知识达到的程序,并及时矫正,促其知识的内化。在信息论中,此环节相当于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1、分层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不同难度的三套题目分别对三个层次组学生进行测试,取得反馈信息。

2、评讲深化。试题评讲方法:一是教师将三套题答案公布出来, 让学生自我批改,自我评估;二是小组长掌握答案,同学间互批。小组长组织本小组讨论,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巡回指导, 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和补偿性教学。评讲内容:每节课准备1~2 道压轴题,教师着重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或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悟出道理。

五、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或概念有较好领会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有一定难度、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创新之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新情景,用课堂里获得的知识, 改变条件, 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随堂解决或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现象。如:

1、久置氯水应该有什么变化,写出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之,化学教学采用“五段式”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五篇: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转自http://blog.163.com/yxezfzh@126/blog/static/***65444105/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默认分类 2010-09-25 18:15: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不能“以分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以认知评价为主,忽视对良好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一刀切”,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定量”,忽视“定性”;评价过程单一,强调静态,忽视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评价结果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了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是“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评价项目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仅重视认知评价,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信心、习惯、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见表

三、表

四、表

五、表六);二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淡化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各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四是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我们的理念是:着力于多维评价,着眼于长远发展。分层次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及教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1)考试评价:要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标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实验中,平时月考检测实行“分层式”,各个层次考题不同,即“一卷三层”,就是一份试卷中分为A层必做题,B层必做题和C层必做题,但都应体现双基。期中、期末采取“统一式”,作为层次班流动评价因素之一。

(2)学生成绩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方面,自评:互评:师评=3:3:4;主要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潜能及其它能力;先定量得分再化为定性结论的优秀、良好和合格三等。定量方面,原始成绩的四次平均分。

(3)教师绩效评价:①行政班评价:行政班平均分×50%+行政班及格率×30%+行政班优秀率×20%=行政班综合得分。②层次班评价:层次班平均分×50%+层次班及格率×30%+层次班优秀率×20%=层次班综合得分。③层次班教师评价。定性方面,师自评:学生评=5:5。定量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同层:(2个班期中综合分+2个班期末综合分)÷4=学期综合分,异层:(1个班期中综合分+1个班期末综合分)÷2=学期综合分 二是提升幅度分,同层:(2个班期中进退分+2个班期末进退分)÷4=学期提升分,异层:(1个班期中进退分+1个班期末进退分)÷2=学期提升分

同时,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还设立加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老师实行加分奖励制度。也就是对每学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制度,并以此作为该教师年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每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教师、在一些重要杂志和学术报刊发表文章的教师、学部举行的命题比赛、解题能力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等等,都可以加上相应的教学分值。

表三:教师课堂观察检核表

目 说

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1、参与有关的活动

2、初步理解

3、真正理解并掌握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1、积极

2、一般

3、不积极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1、经常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1、能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1、强

2、一般

3、不足

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能

2、一般

3、很少 表四:看我今周的表现

姓 名

班 级

周 次

上课认真 ☆☆☆☆☆ 完成作业 ☆☆☆☆☆ 与人合作 ☆☆☆☆☆ 活动中表现 ☆☆☆☆☆ 自我整体评价

家 长 观 察 在孩子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情况前打√

()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数学教师和同学。()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堂的表现。()乐于完成家庭作业。

()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说明:表中涂星部分由同桌操作,“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部分由家长操作并签名。)表五:学习情况学生互评表

姓名: 是 不是 学习态度

他/她喜欢上数学课吗?

他/她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他/她上课认真吗?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

他/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吗?

他/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学习策略

他/她喜欢查阅数学资料吗?

他/她在课后跟同学讨论数学吗?

在小组活动中,他/她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吗?

他/她在学习中会想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总评

很好,我要向他/她学习。

不错,我相信他/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他/她需要努力,需要帮助。

填表人

表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表。

名: ☆☆☆☆☆ ☆☆☆☆ ☆☆☆ 自觉预习

专心听讲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

能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填表日期

上课大胆踊跃发言

6、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课前准备、班级管理、课后辅导、作业收发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个别学生时常上课晚点、忙着赶课、心情浮躁。铃声响了,人数到不齐,物品带不齐,作业收不齐,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课后要找个别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也找不到人。为此,学部就如何加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职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专门召开研讨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从而对“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具体办法是:(1)自备学习袋。针对刚开始分层时,经常有学生忘记书本,文具等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专用塑料文件袋,把分层上课所用的一切物品放在里面,即使遇到上室外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遗漏学习用品。

(2)分层选干部。B层、C层次班分别推选举一个班长和两个学习长(每个行政班1个),A层次班每班一个学习长。他们负责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3)分层上晚修。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住宿班的学生如果回行政班上晚修,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晚修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4)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首先,班主任除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发短信汇报学生学情一次,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第三,兼任分层学科科目的班主任有义务对班级内非自己所任教层次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必要指导。

三、“分层走班”,师生越走越精彩

1、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C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下等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A、B层学生分别调到B、C层,逐步实现了“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2、逐步改善了非智力因素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解放”了优秀生,也“解放”了中等生,更“解放”了学困生,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作业,中等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从学习困境和学习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见表七)。表七:分层前与分层后学生课后疲劳发生率对比表

观察人次 早期疲劳率 显著疲劳率 总疲劳率 分层前 384 51.8 10.7 62.5 分层后 384 32.6 1.3 33.9 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值

-19.2 -9.4 -28.6

表中数据说明,分层教学学生疲劳率的发生比传统教学要低得多。所以,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有效值大幅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满意程度,A、B、C三层均达95%以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前后,例如C班已由75%提高到96%以上;自评能力提高程度:分层前后,如B班则由70%提高到90%以上;作业减负满意度:分层前后,A班由58%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习惯,通过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同学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例如,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作业的习惯,课上自觉提问的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分层备课时针对各层学生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讲解思路、寻找规律、讨论疑难、分析错误的机会,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强化,肯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的进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学生在比较平等、轻松,没有压迫感的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所以“问题”意识日益得到了强化,养成了肯问、好问的习惯,提高了会问、善问的能力,既能“有疑处见疑”,又能“无疑处见疑”。

4、全面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分层走班”教学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年的“分层走班”教学,正逐步朝这个目标迈进。现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各层次的学生压力减小,身心愉悦,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力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值。从下面数据对比中(见表

八、表

九、表十)可以看出,六年级上学期三次测试各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表八:六年级数学期初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50%)及格率(30%)优秀率(20%)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C2 36 36 100 88.6 C3 29 29 100

C4 29 29 100

C5 29 29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4 33

0 B4 23 23

0 A1 16 16

0 21.1 A2 13 13

0

年级平均 314 314

表九: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4.5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9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3

B3 33 33

B4 24 24 100 62.5 A1 16 16 37.5 0 A2 12 12 年级平均 313 312

表十: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7.3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3 32

B4 23 23 100

A1 16 15 63.4 60

A2 12 12 100 25

年级平均 312 310

因而B层每学期结束后都有部分学生升入C层,甚至A层也有个别同学直接升入C层,C层队伍不断壮大。还是以第一批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六年级为例,经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各个层次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四年级刚分层时的起始成绩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A层的进步特别明显,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19.5分,及格率提高了,优秀率提高了;B层的教学瓶颈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9.8分,及格率提高了15.6个%,优秀率提高了,从而在4个B层次班中又扩展出一个C层次班;C层的优生率大幅度提高,95分以上的学生占85%。所以,现在A层和B层学生正明显减少,特别是A层学生,现在每个班只有11至12人,形成了倒金字塔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分层前的第四和第五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36人次;而分层后参加的第六、第七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99人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获奖等级上也有了突破,共有4人次获全国二等奖,2人次获深圳市特等奖。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通过“分层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摒弃了“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的数学质量观,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数学人人都能学”以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础”的数学质量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9月以来,参加“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老师,共撰写经验总结或案例70余篇,交流或获奖论文十余篇,有45人次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辅导员证书,2人次获深圳市优秀教练员证书。现在,“分层走班”教学不仅成为高段数学老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学部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和源动力。

四、“分层走班”,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思索

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实施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在学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师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招留生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分层走班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它有着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目前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深化,还有一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提升,以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班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模式、数学学习中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模式。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实验教师,以更为敏锐的理性和更为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分层走班”教学的深化研究实践中去,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开辟一条光明之路、胜利之路。

下载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三教学工作总结样板

    东莞万江美江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3)英语 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人:邓小丽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深度思考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深度思考 摘 要:通过对高职英语“走班制”分层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改善当前面临的问题,使“走班制”分层教学新模式在我国高......

    论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论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听说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提出高职院校可以尝试进行以听......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的迅速传播,使我们中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概述和概念 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所谓分层分......

    成人高职教育教学双元制组织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成人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着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基......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林梦如 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统一、固定的课程表,学生学习时间和内容完全自定,整天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