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摘 要:通过观察初中化学课题,从客观层面了解当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现状,总结出初中化学探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并针对一些重要问题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深层原因,并立足于现实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教学 对策
探究教学是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李雅茜在《影响化学探巧式学习实效性因素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经历多次的公开课和研巧课发现,当前的探巧教学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学生很难进行真正的完整探究。探巧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能将教师在探究教学课堂上的华丽表演转化为学生的朴实成长,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这一定义指出了探巧教学是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索自然的方式来实现的,其典型程序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表达交流、推广应用五个阶段。探究教学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的“形”,还要渗透科学探究的“神”,其中“形”指模拟科学探究的的基本程序来开展探究教学,“神”指的是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科学实践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的,并为他们所认同与遵循的稳定而又持久的也理和行为的倾向,是同科学本质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思想品质、巧为准则及职业道德的整合。主要包括求知精神、进取精神、求实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是基础,“神”是灵魂,没有前者则后者将失去载体,没有后者,前者会失去动力和方向,只有“形神”结合,才能把握探充教学的全貌。
二、探究教学实施问题原因探析
(一)教师因素:内外因素相互胶着。影响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因素有如下几点:对探巧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探巧能力,不能很好的把握探究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自身精力达不到。
1.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教师把探充教学当成一种模式,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但是无论是把探究教学当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模式、还是方法,大家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式”上。2.教师引导缺失,自身角色定位不当。有的教师认可新课改倡导的探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探究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大部分教师都会对探究教学津津乐道,然而,教师传统的教学习惯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探究教学的开展,他们习惯了给学生不断的“讲授”知识,导致在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偏位,过分强调自身、指导者的角色。3.教师工作量大。教师除了教学、批改作业以外,还要应对各项检查,整理各种文字材料,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不得不将大量的个人时间奉献给工作。教师的这些隐形工作都使得教师们身心疲倦,就更不用说花大量心思在每个班上扎化实实开展探究教学。
(二)学生因素:自身探究条件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被动,所需的探究基础知识不足,探究能力差等学生因素也是影响探巧教学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
1.探究意识薄弱。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固化,探究能力差,探究意识薄弱。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愿举手回答问题,而一个班上只有固定的几个学生经常回答问题,探究教学课堂上的探究问题也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薄弱,学习积极不足。2.探巧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课堂教学,习惯了“听”,不愿多“问”,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极差,不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能为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也影响着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恃别是在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方案、分析并解释现象阶段,若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会直接影响其探究能力的高低的。
三、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立足于现实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影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有人为因素又有物的因素,有校内因素也有校外的,因此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才能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抓住巧题的核也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对策。一是充分考虑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制改革不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目标和原则,由此确立了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在短期?仁悄咽迪值摹6?是充分考虑大班额短期内难小班化,班额过大是制约探究教学开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实施探巧教学时需立足现实状况,考虑一个折中的策略,来克服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三是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整体低下的探究素质。教师和学生的探究素质是可以提升的,所本文立足于现有的教师探究素质和学生探巧素质,而提出能让新教师、代课教师或者不懂探究教学的老教师一看就能学会的,让学生在短短一年内就能领会探究的策略。
(二)调整连堂课探究,课内课外结合。一是调整连堂课,减少完整探巧数量。对于40分钟课堂时间的的束缚,教师可以和学校商议,调整连堂课。在一些学校,化学课每周就有4节,这样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和其他教师协商调整课时,安排一次双节课,最好是在接近中午或者放学的两节课,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供给学生探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探巧活动中。二是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互促进。通过课外活动、课外调查、课外实验等形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三)挖掘生活素材,注入地方特色。《钢要》和《标准》都强调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体情况,结合学生兴趣,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资源,发掘和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活小素材。一是挖掘生活实验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就地取材,利用生活用品和废弃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比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巧,从废弃的电池中取石墨、巧片,用食醋代替醋酸。二是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探究题材。恩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中上游地区,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恩施市的现有资源及特色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特点,试着将恩施市的部分资源及特色作为初中化学课程,以期能促进新课改的进行,探巧教学的开展和恩施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探究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第二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铁岭市实验学校
崔学深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探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的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面向全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可促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近些年来美国在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考虑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强调科学为大众的思想。美国的《教育周刊》报道:“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理科课堂中使用身边实验的学生和参加问题解决小组的学生,比那些通过讲授和阅读教材的方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好的态度。年龄在10-17岁的中学生中,60%的学生说,如果他们能做更多的实验,并且和同学极其他人进行交流,就会觉得科学更加直观。有54%使用以探究为基础方法的学生说理科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相对而言,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这样认为的比率为45%。同时,在传统教育中接近25%的学生认为理科是他们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经历探究教学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仅占18%。”
2、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可有利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可以对科学在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的两面性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历史,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合作,形成自己的观点,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间的配合,更注意组际的合作,相互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艰辛,承受探索失败的挫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3、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自我价值。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此时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根据观察的现象学生马上就可以马上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 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麽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强调自主参与
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直接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主体构建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他们面队实际问题时,能更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例如,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开展探究时,让学生从已掌握的“化学反应时常会看到气泡”这一知识,在探究实验时从金属和大理石分别与酸反应放出气泡,探究出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等会造成腐蚀。第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探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构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着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重视收集实证资料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如开展“酸雨对植物的危害”的探究时,除了部分同学的资料介绍,教师还可以准备好用“酸雨”浸泡时间较长的植物叶子,让同学们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真实了。
二、探究式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实验时,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上喷稀盐酸,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色,这一反一复的颜色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酸碱反应的欲望。
(二)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条件。例如,第一个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教材中的做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掌握倾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出不同于课本的实验方案:(1)将蜡烛放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2)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另放在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创造,但学生的探究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在这里,学生能学习和理解核心内容。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走动和与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来积极的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在多样化的学习的前提下,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强调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并选择保证他们积极思考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查找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知道什么时候进行讨论和转化新的问题,保证课堂进程向学习目标前进。
(四)通过教师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的听和说同等重要,有时教师的听比说还重要,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教师就是心灵上给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它的意义原远远不是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带给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倾听是理解,沟通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宽容,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不能使学生感到气馁,要使 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对话要善于等待,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学生要说“你能行”,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再想一想,用另一种方式再试试。
所以,我们在实施化学新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培训资料 [3]《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10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只是循规蹈矩地做做这些实验,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扼杀他们创新的热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变“验证”为“探究”,经常进行实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对一些实验进行探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与探讨
例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的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弊端:1.该实验在敞口的烧杯内进行,不利于向学生说明反应过程中及反应后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不利于解释“质量守恒”。2.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颜色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且反应时间较长。在课堂演示实验时,不利于后排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实验改进:仪器装置图如下图。药品为酚酞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蒸馏水。
操作:在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在2支滴管内分别吸入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插进双孔塞后把塞子塞上锥形瓶,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锥形瓶把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瓶中,明显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接着将整个装置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取下锥形瓶再把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看到红色消失的同时又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然后将整个装置再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二、灭火原理实验的探讨
在讨论灭火原理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通过人教版教材实验7―2很容易理解,但对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可以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汽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中冰冷的水面上,此时学生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熄灭。为了使观察的现象更全面,我又把小铁盒取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汽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这样前后两次对比,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三、分子运动――氨分子扩散的探讨
在人教版教材第50页活动与探究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盛有酚酞溶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太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太多。对于这个实验我作了如下改进: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现象明显,又节省了药品,而且还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其中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四、开发家庭小实验的探讨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我,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我:“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这些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创造一个趣味实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丛生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进而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改进实验习题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在以往的实验习题中,都是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事实,以便于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而现代实验教学改进之后,学生实验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用量上设置不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再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实验习题只是一个跳板,改进实验习题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分门别类地看问题、归纳问题,让学生更容易地延伸发展,这是现代实验教学的精髓。学生实验
这种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如何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课?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明确目的,精心准备。在进实验室前要求学生掌握这次要做的实验内容,要明确这次的实验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实验前将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将这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药品、各个操作步骤的大体时间分配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把握实验的关键点,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备,如氧气的制取,详细地将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并用带导管的塞子把试管口给密封好;(3)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面;(4)加热试管;(5)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6)将导水管从水中取出来;(7)熄灭酒精灯。第二,认真指导,培养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到全面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详细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及时认真地思考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以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学生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①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②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验证实验结果,而是通过实验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不能简单的要求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这是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不局限于已有知识,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这一课时,由于前面已经给同学们讲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也给同学们讲述了要制取气体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考虑,因此在上课时,首先给同学们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然后自己设置方案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但考虑问题的思路及方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对之前实验的改进,从而使学生设计出很多套其他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这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注意安全
与英语、语文等学科不同,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成千上万种化学药品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如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等,它们有的无毒、有的微毒、有的则剧毒无比;有的易溶、有的微溶、有的不溶;有的不燃、有的难燃、有的易燃……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先生在发明TNT的实验中,因TNT爆炸痛失弟弟,自己也身受重伤;居里夫人历经千辛万苦提取出来的镭元素,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所以,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和自己的安全,在做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都要告诉学生注意事项,以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如在做氢气的制取实验时,因为氢气是可燃气体,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明火;又如在做磷的自燃实验时,因为白磷有剧毒,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千万别让白磷沾染衣物与身体。
俗话说得好:“眼看百遍,不如动手一遍。”所以化学教学中的许多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除教师演示、抽学生演示外,只要条件许可,我们都在实验室中上,让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进行新课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玩”实验。让他们在化学课中体验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群.初中科学小组合作学习型问题构建的实践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五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研究
摘 要: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学好化学用语对于促进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化学用语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师要研究初中化学用语的特点、分类、功能,分析目前教学中的困难,应用有效的化学用语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用语 研究
化学是研究物质分子、原子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有着独特的用语,这是化学学习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化学,首先就要学习化学用语,这有助于他们正确书写,并能熟练运用化学用语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用语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化学成绩和今后的化学学习。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花费了较多的精力来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但效果并不明显。研究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化学用语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从总体上看,化学用语具有通用性、抽象性、形象性、直观性、工具性、简洁性和专一性的特点。
化学用语不同于我们平时使用的语言,它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是化学工作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所包含的信息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例如,自然界中水是无色无味、可以直接饮用的,在汉语中我们用“水”来表示,而在英语中就要用“water”来表示,在化学领域里则用“H2O”来表示。同样一种物质――水,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但其化学用语却都用“H2O”来表示。化学语言相对于复杂抽象的化学事实而言可以用具体的符号来表达。如Na和Cl的离子化合物就可以用化学电子式的形式来描绘。
另外,化学用语可以压缩大量复杂的化学描述,用简短的化学方程式完整地表述。例如,将铁放在硫酸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铁丝表面形成了一层红色的物质,原来的硫酸铜溶液也由蓝色变成了浅绿色,同时,铁的质量变重了,溶液的质量变轻了。从微观角度上看,由于铁原子失去了两个电子变成了铁离子融入液体中,而铜原子得到的两个电子附着在了铁上。这样复杂的文字描述可以用简短的化学方程式来描述:Fe+CuSO4―Cu+FeSO4。化学语言的专一性体现在:一个元素只代表一个含义,如“P”在化学领域,它仅代表磷;而在物理领域,P既可以代表压强,又可以代表动量,还可以代表功率。
二、初中化学用语的分类
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种类主要包括:表示元素的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和表示物质变化的方程式。其中表示元素的符号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如O、C、CO、O2-;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有Fe、MgO、NaCl等;表示物质变化的方程式有Fe+CuSO4Cu+FeSO4。
三、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功能
1.促进学生学科学习
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化学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前提。只有学好化学用语,学生才能在化学学习中快速地理解知识,更好地应用知识。例如,在“碳元素”一节内容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多且较零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化学用语作为引导,就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化学用语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要想掌握化学用语,就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化学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学生更要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3.为抽象化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支持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和认识很多看不见的物质。这些物质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如电子云的概念。还有很多化学物质是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但可以借助化学用语符号来辅助学生认识,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等。
4.化学用语可以辅助学生解决化学问题
在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些化学问题如单纯地从文字角度来描述则较为烦琐,学生也很难理解,而利用化学用语则可以简洁、明了地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便于学生高效地理解化学问题。例如,NaCl中掺进了Na2CO3,想要将Na2CO3除去,我们可以用什么试剂来实现呢?如果仅从文字角度去分析这一问题,很难找到突破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这是一道除杂的问题,分析出反应前后的物质,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具体思考如下(见图1):
四、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困难的原因
1.不当的教学和评价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试卷测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教学结果,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关注。对于知识的传授也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化学用语时有一定的难度,从而造成了学习化学的困难。
2.化学用语本身的问题
化学用语是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它是用抽象的概念来表示实际的物质,如果不能将化学用语与所表示物质的意义联系起来,那么符号自身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由于符号自身的抽象性,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3.教师关注不够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对于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化学用语,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习惯上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过多地关注于知识层面上的教学,而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却关注很少。
4.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他们能将具体事物和抽象问题分开来看待,但这种思维发展并不成熟,很容易受表面问题的困扰,难以深入知识的内部。另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也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研究,在学习化学用语之前,学生就接触了很多化学用语,如日常生活中的O2、H2O、CO2等标识,以及生物课中学过的光合作用等,这些都是学生早期接触过的化学符号,但并没有形成科学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尤其在学习物质的分子构成、原子构成、离子构成等内容时,会出现较大障碍,如很多学生会将金属单质写成Fe2或Al2,这是不对的。
五、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将抽象的化学符号与现实中可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用语,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化学用语。例如,在学习CaCO3+2HCl―CaCl2+H2O+CO2↑这个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如可将化学用语与微观结构和宏观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先了解宏观物质的反应变化、碳酸钙和盐酸的性质以及各种生成物的性质,再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生成物的特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H2CO3,但却不稳定,会生成易溶于水的CaCl2和CO2气体。当然,教师还可以从量的关系和微观方面来对此作进一步解释。
2.灵活运用练习―反馈策略
化学用语知识学习的关键就在于能够灵活应用,因此,仅仅理解其内涵是远远不够的。就化学方程式而言,仅仅会书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大量练习达到熟知的水平。在平时练习中还要注意对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总结与反思,尤其对于练习中的一些错误问题,更要及时地做好改正和反思。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反馈而仅依靠大量练习的学习是无效的。对于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形式。例如,在学习CaCO3+2HCl―CaCl2+H2O+CO2↑这个化学方程式时,首先,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通过多种练习实现熟练书写;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联系;最后,根据两侧的元素符号配平方程式。
3.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
在向学生讲解物质的分子和构成原则时,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模型构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构架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助于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丽.“化学用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2(2).[2]吴国庆.浅谈化学用语的教学[J].教学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