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学习者的综合素质,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行动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可以说,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
我们常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器”又是指什么呢?成为一个称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哪些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呢?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和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仅从表层来看,教师的学历就普遍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当然,学历教育不是短时间就能突击解决的,学历也不一定能直接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就越发显出其重要价值。然而,纵观课改以来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其中存在目标不够明确、内容和顺序安排不很合理等问题,某些重要方面经常被忽视而导致效果不够理想。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还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因此,讨论基本修养的问题对中小学英语的自身发展,对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从语言能力、语言学基础理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师德修养等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虽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的素质还不止这些,这里谈到的几点可以看作是一些最基本的前提。
一、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首先是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级,那么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这个二级要求再低。也许有人会觉得强调这一点有些多余:小学英语教师怎么可能达不到小学英语毕业要求的水平呢?可是,如果真的拿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逐项考核目前在岗的英语教师,也许结果不一定如想象得那么乐观。从课改以来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看,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构成中,转岗和兼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语言能力,恐怕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的语音很成问题,说和写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强。对于刚刚开始学外语的小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语音语调和对一种外语的基本认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做好。现在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就很欠缺,是“没啥可教”的问题。用大家熟悉的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教师的“桶里水不够”,而不是“不会倒”。因此,在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时,对教师进行课标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等培训的同时,非常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把英语语言水平提高到起码的底线。语言素养非一日之功,教师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汉语修养也不可忽视。虽然英语教师教的是英语,即使有能力全英语授课,良好的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应该是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况且,从目前情况看,要求小学英语全英语授课,在多数地区还不现实。
二、普通语言学理论修养
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语言学基本理论的修养可以帮助教师在更大的背景上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增强教学中的自觉性。使教师教学中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然,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和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常识。比如语言的本质和属性,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世界语言的简单类型分类和亲属分类,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语言的对比,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语言和言语,语境对言语意义的影响,语用学常识,以及语言的内部结构(包括语音学知识,词汇学知识,语义学知识,句法学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等。虽然这些知识不属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对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英语语言和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然而,眼下适合中小学英语教师自修语言学的文献资料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组织编写一些内容通俗、形式简明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读本,对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效果应该会有帮助。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语言从来就不可能离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教英语当然离不开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英语教学由“死”到“活”的桥梁。我们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中看似对等的东西实际上很少有完全对等的。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词什么意思,一句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对谁能说对谁不能说,这里面都大有讲究。不是英语的brother就是汉语的“弟弟”,英语的Good morning!就是汉语的“早上好!”。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并且在教学中时时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也需要特别指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仅包括英美文化,更应该包括中国的文化, 无论从教师的自身修养,还是从英语教学的需要来说,基本的中国文化修养都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必修课。
四、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如果说前面的三点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把握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知识和教学法修养则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怎么教更好”的问题。要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了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句法结构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常用技巧。要了解这些教学流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当时特定的语言教学需要,这样便于理解把握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长处和局限性。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也更有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再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根据,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会更灵活多样。
需要注意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和目前常提到的教学法如听说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法等,多数都是从西方引介到国内英语教学中来的,这就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和本土化的问题。实际上,根本不会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法”或者什么“外语教学的最优模式”。无论什么教学法都会有它的适用环境和对象,也都会有其局限性。对于教学法理论,特别是国外的理论,要学习要引进,更要思考要辨别。谈到教学法的改进,人们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赶时髦”的怪圈,比如认为新的教学法就是先进的,就是好的;认为传统的就是过时的,就是落后的。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认识。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在了解熟悉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地的教学实际,包括教师本身的条件、教学环境、课时、教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等,对各种方法进行筛选和合理吸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不断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风格。
五、教育学与心理学修养
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安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努力最终还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只有学生“爱学”又“会学”,教师的“教”才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让学生“爱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个侧面入手,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激发动机和内驱力、引起注意、培养和保持兴趣、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保护学生自尊心、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等等。再如,要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合理分配注意、利用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形象思维的运用、多感官的刺激等等。这些都依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记忆、注意、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意志品质、创新能力、伙伴关系、个性特征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又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根据。比如小学语音教学中教不教音标,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写,语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等等具体问题,都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不仅在微观的技术层面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有深层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上面所谈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理论基础,帮助解决“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另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书之外同样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修养,恐怕很难胜任这一工作。而且,这一修养也有利于教师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提高反思能力,有利于“教学相长”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六、人格魅力与师德修养
以上谈了教师的“能教”和“会教”的问题,最后谈“德”的问题。“德者,才之帅也”,没有师德,教师的“能教”和“会教”之“才”便没有了“帅”,教师的其他修养也就因此失去了灵魂。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对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师生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教师的品德和智慧、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师德修养是所有修养的第一前提,在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中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对师德修养似乎有所忽视。对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师培训所注重的不应该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与每个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
师德修养的内涵丰富而深远,难以简单地言说,这里只举其一二。(1)高尚的品德。没有崇高的品德就不可能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即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高,也不足成为优秀教师。健康的身心,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品德的基础。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之大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1]。这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对教师和教育事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2)永恒的爱心。“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爱每个学生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实际教学实践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遵循这一原则并不容易。“赏识教育”和“理解教育”引起的巨大反响,正能说明社会对爱的教育的企盼。(3)严谨与敬业。学生对教师不是“听其言而信其道”而是“观其行而亲其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严谨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敬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4)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知识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脑筋僵化、知识陈旧的教师不可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学相长”不是教师被学生的需要逼着学习,而是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六个方面虽然是分开来陈说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阶段性地学习和训练。但实际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的时候是综合在一起的,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六个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师德是其他所有修养的灵魂。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语文数学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急需提高,诸如英语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优化,在岗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简洁而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等等问题,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在岗教师积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就可能成为及时的补偿。
第二篇: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
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
上传: 兰天 更新时间:2013-3-4 10:42:43
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 高中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体育、美术和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材以新课标为基础,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一.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如著名音乐教育家缪裴言,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却非常热爱和喜欢音乐教育事业。他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缘于他对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懈努力,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当然,这种爱并不是顺从、溺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信任、尊重、期望和正确的评价上,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只教书不教人,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而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所以,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
“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新课标》改变了原先以音乐知识与欣赏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所以,原来那种能“弹琴、”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是片面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及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唱、弹、跳”的专业技能之外,通过自学、培训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它有关的技能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师
三、广博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知识素质构成,包括娴熟的业务知识和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又要有一定的谐和独到见解对相邻学科有广深的涉足和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所淘汰。俗话说:要给人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去学习,与时俱进,而传授一些过时、落后的技术和知识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应努力做到广而博,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通过学习,构筑有利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综合是基础教育中的一种基本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广泛综合其他相关的共同元素,整合成音乐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完整和谐发展的空间。四.具有与姊妹艺术相关的知识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很自然地就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联系到了一起。因此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新课程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音乐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中也提出应将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等课程统称为“艺术课”,因此,这次课改除了颁布《音乐课程标准》外,还颁布了《艺术课程标准》,其中就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
音乐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诗歌、戏剧、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五、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认为,教育的成功归功到底决定于教师,而不是决定于教科书和方法。教育理论是教育者实践的积累,而实践又是理论的源泉。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老教师要迅速更新旧观念,新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等方面来充分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
第三篇:语文教师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思考
素养是人们在环境和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修养,由各种基本品质和能力构成。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他们的素养制约着语文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大致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语文专业素养,语文教学素养,语文科研素养,它们会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蕴涵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一、仪表整洁大方,教态亲和得体。
教师的言谈举止、服饰仪表是教师个人内在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外部反映,是教师文化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学生来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师来说,生活细节也是大事,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检点自己。教师衣着应整洁大方,妆容应自然充满朝气,面带微笑授课,举止要端庄得体。服饰过于流行或与众不同,妆容如登台表演,面部表情僵硬呆板,肢体动作没有或者过于频繁……这些不合适的表现都会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干扰,甚至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语言清晰准确,表述流畅自然。
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教师完成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实践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载体。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普通话的准确,音高恰当,抑扬顿挫生动曲折。表述形象正确没有歧义,提问语言科学清晰指向性明了。语言表达体现语文学科的美感,体现语言与时俱进的特点。这里并不是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如演员舞台表演一般,但是课堂语言重复啰嗦,表达词汇贫乏,音高单调,提问语言模棱两可,只会让学生生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讨厌语文课堂。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追求准确、科学、形象、优美。
三、知识积累丰富,思维敏捷灵活。
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合格老师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基本积累。教师对自己所教科目的知识要融会贯通,还要把握这一学科的研究方向,学习方法等。这样不仅丰富教师的专业积累,还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在一堂语文课中,教师丰富的知识积累表现在专业知识掌握准确无误,传授内容能旁征博引,一堂课知识点的分布合理,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厚度。当然知识的积累还要依靠教师敏捷灵活的思维,传授过程能把握契机,因势利导,教学效果自然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板书科学简洁,呈现明晰生动。
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一堂课的内容,在学生们的共同参与中,教师的板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板书设计切忌复杂,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切忌对书本内容的机械重复,让学生感到厌倦;切忌生搬硬套教师自己的板书设计,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优秀的板书应该字迹工整美观,既有文本中相关的简单知识点,又有师生共同思考的智慧结晶的呈现。它应该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随着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优秀的板书还是学生们日后复习时能帮助他们有效回忆甚至能温故知新的学习资料。
五、课堂调控得法,师生互动恰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则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师是否有责任心。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该观察到课堂的方方面面:学生是否到齐,是否做好了课前准备,学生此刻的状态怎样,有无什么突发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到所有的学生,能否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进程,有没有回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师生互动设计是否科学可行……课堂教学结束之际有没有忽略作业布置、作业单发放、解决学生疑难、安排学生的有序离开等诸多问题。要想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的组织,师生的互动的确很重要。当然,要提高语文素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只做到这些恐怕远远不够,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才能接近我们的目标。
第四篇: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三、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五、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挑战。如何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真诚而不是虚伪,自然而不是做作地来尊重自己,树立起新时期的“师道尊严”,可能需要比我们的前辈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爱心和真本事“挣”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与四少”。
一、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的师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产生感情,学生也才会将这种爱反馈回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教师的爱源于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才能使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日常行为时刻传递着和表达着爱意。总之,尊重是师生互敬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是培育学生人格的良方。
师爱不但要起于心,更在重于行。爱心要渗透到我们教书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管他的家庭地位高低,不管他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都要平等对待。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育人讲细节,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第三,要有爱的修养。认真备课是爱,关心学生生活是爱,有时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甚至严厉的批评同样是爱。这些关爱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一样,甚至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但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得到。因此,踏实地工作,和对学生的真诚挚爱之心,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成就事业的基石。
二、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牢骚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牢骚满腹,“怨气”太重:学生成绩下滑,埋怨学生基础差,智商低;学生不遵守纪律,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家长不配合;工作不顺时埋怨他人的多,埋怨自己的少;分析原因时讲客观多,检查自己主观原因少。人们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换句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急躁,不发牢骚,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好的经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吸取。古人尚且知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不懂得反思,不愿意反思的教师,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反思过程中,要多一些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想一想学生的感受。当“尊严”受到挑战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一下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人和事,做到“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三、多一些储备、少一些应付
现在在学校中存在一种“吃老本”的不良现象,这些人认为自己什么样的班也带过,什么样的课都教过,什么样的题都做过,“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于是吃起老本来,新知识不学习,新信息不听取,居功自傲,故步自封。这就是所谓的庸师。“生不教,师之惰”,学习在于勤奋,教学在于认真,所以身为人师,担任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博览群书,勤于学习,“胸有诗书气自强”,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一个教龄达三十年的老师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问他用多少时间备这堂课,他的回答是:“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用一生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这一点在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学术水平。除学科专业知识外,我们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理科教师,如果能把人文科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就事论事的传声筒,而是喜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大家”。
四、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
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给人的印象,是他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外在显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也变的谦逊敦学,温文尔雅。一个满嘴脏话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讲话文雅。一个袒胸露背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仪表整齐。学生的言行是容易受影响、被感染的,也是极有弹性的。“小毛驴随主人脾气”就是这个道理。必须避免随意性大、言行不着边际的坏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使学生懂得,办严谨、规范、有章法、有秩序,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做哪种事业都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因此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内,必须讲规范,不随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实现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学习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养后的感想
学习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养后的感想
国培初中英语学习回顾
(二)通过学习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养:内涵与提升途径之后,聆听了李静纯专家的精彩讲座。观看了精彩课堂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己通过反思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以前的英语教学中,我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手法老套,方法简单。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后我认识到,英语教学处在一种改革,创新,发展的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英语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小学英语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可能,从使用最多的实物,动作,图片,幻灯,录音,录相,表演,多媒体课件以及师生会话,歌曲,游戏,比赛等手段,如组织学生进行日常对话,打招呼,学生一起做游戏等等。随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
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会细心观察周边的一切可以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内容,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在备课时进行
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要敢于迎接挑战,也要敢于创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每一步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使自己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输在英语学习的起跑线上。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充分认识到学无止境,通过自学和继续教育深造,具备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技巧的能力,研究英语教学法和语言教学规律的能力,争取做一位合格的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