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范文》。

第一篇: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范文

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

德育和心理教育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在现阶段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这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有实效的方法去感染教育学生。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健康成熟的情绪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正常的竞争心理。加强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人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各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呢? 第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

青少年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但又容易偏激,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克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以理育情

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利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知情交融,情通理达。针对学生中的消极情感,老师也要阐明危害,教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从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调节。

2、以情育情

情感具有感染性,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老师要能以情动情,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恰恰当地表达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中、生活中老师对学生的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情感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3、以意育情

老师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毅力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以高尚的情感抑制庸俗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培育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4、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集体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优美的校园、校舍情境,和谐的同学交往、师生之情、天伦之情,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动态的各种文化活动、班级活动等都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5、以行育情

经常参加社会的、科技的、体育的、艺术的、劳动的等各种实践,可以养成丰富健康的情感。

根据以上对情感的培养,我们在德育活动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情感品质教育,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读书会、主题班会、演讲会等,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域环境,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等中的教育成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他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第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品质

健康的情绪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有丰富的情绪;三是具备良好的主导心境;四是有调节情绪的能力。不良情绪的类别很多,如过度焦虑、恐惧、嫉妒、敌意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对待。现阶段的学生中不良情绪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坦然的面对,不可采取“不认账”的态度。要知道长久地压制消极情绪还会诱了出过度的情绪反应。

1、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宣泄,比掩饰和压抑效果要好。当然具体的宣泄方式是多样的:合上眼睛听听音乐;在公园里散步;与知心的朋友作一次“坦诚的谈话”;记日记;阅读一本好书;甚至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等等。

2、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凡是长期心情不好的人,都是想得多而有效行动少的人。因此为解决不良情绪,必须采取建设性行动。凡是可满足自己需要的、自己感兴趣的、自认为有意义的、能促进人际关系改善的行动,都是建设性的行动。

3、正视现实,把握现在。正视现实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的消极情绪平静下来。而现实感强烈的人很少追悔过去,也很少为将来焦虑。因为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将来的还未到来,最重要的是抓住现在。第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总是有明确的目的,即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主体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意志总是能够对人的内部活动实行调节和控制,即能够调控认识、情感等内部心理活动,也能调控学习、劳动等外部实际活动。积极的健康的意志活动一般具有如下品质:即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和意志的自制性。并且这几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青少年的德育活动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并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作一定的意志努力,即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要在困境中磨练。古今中外,凡有伟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从艰苦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另外,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有恒心。只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勇于面对挑战,最终一定会成为成功者。其次,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要贯注于实践中磨砺,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契机,如室外活动、体育比赛、内务整理等,老师都要在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让他们积淀一些磨难的经历,养成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品格。第四、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现今社会虽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但竞争并不排斥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并不排斥团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的竞争应当是理性的,是实力的竞争,一个人要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就必须具备利他精神与合作精神。社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时要努力纠正商品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学生真正懂得学会与人相处,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真心诚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学会生存的基本规律,谁不遵守它,谁就将无法适应社会,甚至无法生存下去。经常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探讨班级同这的合作、宿舍舍友的合作、男女同学的合作、师生的合作、与社会人的合作。组织学生献爱心活动:把爱心献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当有人因家境变顾发生困难时,同学们纷纷捐钱捐物;学习成绩优秀的会主动帮助学习暂时落伍的同学;班上同学生病住院时,大家争着上医院陪护等,使同学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的同学情谊,使校园充满着团结协作,充满着爱、洋溢着爱,同学们平等相处、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理,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心上几种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德育和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更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贯彻于学校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的。德育中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但要与其它各育相互协调和渗透,使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协同发展;而且要把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

第二篇: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是硬任务,升学成绩是硬指标,而德育渗透是软任务、软指标。大多数教师担心寓德育于教学会打乱正常的学科教学,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其二,有的教师对“十年**”中读语录、贴标签的做法十分反感,一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就把它简单地同过去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挂起钩来,思想上总“热”不起来。其三,不少教师虽有积极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体操作。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程式。现在要在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内容并将之灌输、渗透给学生,他们感到“吃力”,特别是理科和外语学科似乎难度更大。于是自然产生了“等一等”、“看一”的想法。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

英语科在实施“高速度、大容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十分强调英语课德育功能的发挥。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外语组教师指导学生翻译一些浅显的爱国主义文章和诗词,排演爱国短剧小品。低年级学生用英语朗诵歌颂民族传统美德的儿歌;高年级学生进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的英文写作竞赛和英语演讲比赛。一首首爱国颂歌从学生心田飞出,一篇篇爱国的文章从学生笔下流出,抒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炽热情怀。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编成课外阅读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在老师策划的“我做导游”的活动中,学生用英语纷纷介绍黄河、长江、长城,介绍优秀的民族文化,介绍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学生陈琼芳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已经或将要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标志,是我们中学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内容。”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他们讲负数时,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讲圆周率时,告诉学生祖冲之的贡献;解二元一次方程,介绍“方程”最早使用的也是中国,在《九章算术》中就已出现;讲几何时,讲国旗的制作与计算,并让学生亲手制作一面国旗。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仅要重视发掘教材蕴含的教育因素,把德育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重视寓德育于课外活动之中,寓德育于社会实践之中,寓德育于社区教育之中。不仅要立足于课内的“言德”,还要注重课外的“身教”。总之,要形成德育的氛围,就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第三篇: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论中专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专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作为中专语文老师,在新形势下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针对中专生应重点在“渗透”上下功夫,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那么“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润物细无声”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呢?其原因有二:第一、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注重的是文道统一,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象政治课那样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它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只能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一点一滴地逐步加深和提高,与语文训练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第二、由实施的对象所决定的。中专教育实施的对象是中专生,他们有自身的特点。中专生是比较特殊的学生阶层,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学生,也不同于大学生。现在的初、高中生,他们对语文的认识,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种外在的压力——升学。因此,不管怎样,他们对语文知识及其思想内容都要无选择地加以接受;大学生,年龄较大,所受的教育时间也相对较长,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专生,许多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专学校的,既不要担心升学与否的问题,也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语文是基础课,可学可不学,尤其认为语文中的思想因素意义不大。要使他们接受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尤其是接受语文中的德育因素,那就全靠语文教师手中那根“魔杖”了。

那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说“听”。每一次在开始讲授新课的时候我都要对本课的作者进行介绍,那么这是一个绝佳的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比如我在对《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进行介绍时,是这样说的:“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散文家、文学家、诗人、学者这些咱们就不多说了,有著作为证。那为什么还说他是民主战士呢?”经过这么一问,有些知识掌握比较广泛的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通过共同回忆,老师补充,大家明白,朱自清在清贫中、在病痛中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以贫病之躯公开宣布自己拒购带有灵魂收买意味的美援面粉,唱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因此被称为民主战士。最后老师做总结性强调,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从朱自清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真谛。通过这些总结,我看到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

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在介绍作者时,我从他的生平开始说起,“在他短短四十几个春秋里,身处乱世,饱经忧患,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 遭遇妻离子丧、母死兄亡,人生的悲苦,身世的可堪,形成了郁达夫忧郁敏感的性格。国仇家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自觉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尽自己的能力作了许多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正因为郁达夫充满爱国热情,爱国成为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才促使他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才使他在遭遇人生的种种不幸和痛苦时没有倒下。”最后以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所写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结束了作者简介。在我说的过程中,我可以感觉的到同学们的热血沸腾了,我想这热血是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沸腾的吧。

我还常常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时,我找了一些新疆经典的民歌,又找到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的《走进新疆》的视频,通过这些音乐、视频让学生们了解祖国西北边疆的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情感,这就是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因为我们对祖国的爱最早是从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开始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论我们以后走到哪里,都会对故土家园产生刻骨铭心的热爱和依恋。因为“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故乡的土地是可爱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迷人。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对家乡故土的爱扩展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就会发现自己的祖国无比可爱,是令人赞美、自豪的一片国土。再说“说”。现在的中专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语文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看和说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老师寓德于教的目的,真可谓一举两得。那到底怎么做呢?我尝试着利用一些影视作品。影视片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它通过表现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意境来感染人,使人们在欣赏评论影视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以其直观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比较庆幸的是笔者的学校每到周四就放一些爱国主义的影片,比如《焦裕禄》、《鸦片战争》、《十月围城》、《建国大业》等,多是比较流行的、反响比较大的爱国题材的影片。看完电影之后,我会利用语文课举行小型的讨论会,先请一位同学把主要的故事情节叙述一遍,然后让大家各抒己见,说一说这部影片哪一点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哪一个片段比较感人,感人在哪里;哪个人物的性格你比较欣赏,欣赏的原因;他(她)和你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你可以从他(她)身上学到什么。从学生们的答案中,老师可以发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在最后进行点评的时候,可以因势利导,加以纠正。

该说“读”了。我常常推荐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比如《青年文摘》、《读者》、《特别关注》等思想健康向上的,在这些杂志中有有关时事的评论、有关于励志的、有关友情、亲情的„„我也建议学生们常看报纸,让他们养成读报习惯,关心时事要闻、关心国家大事。鉴于男生爱看武打小说,我会推荐他们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本人认为从这些武侠小说中是可以感受的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内容,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格方面)”、“士可杀不可辱(气节方面)”、“一诺千金,生死以之(诚信问题)”、“路见不平,舍身相助(社会正义)”等等。当然在看小说上面我有时间要求,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看,否则将受到严惩,可以在语文晚自习的时候看。女生爱看的言情小说,我会推荐她们看一些我看过的作者的作品,比如席绢的、于晴的„„本人认为在好的言情小说中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情商,还可以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环境的渲染方式等,有益于提高写作技能、而且可以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不管是什么小说,我都会要求他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且我会在语文晚自习的时候和他们讨论这些小说中的情节、内容,问问他们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再顺势加以引导。

最后说“写”。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写作题目,我会在讲完课的剩余时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的写一些内容,比如对报纸上的一些热门新闻的看法,对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小说)的感想,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师说„„这些都是写作内容,字数、格式没有严格的限制,只是要求写真话。老师的任务就是抓好写作后的批改工作,在批改中“纸上谈心”。一方面,老师要有耐心、热心和诚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形势,以达到共识,另一方面,要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文章中,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教师也不要忘记给予表场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更加充满热情和信心。

综上所述,中专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这可以说是实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第四篇: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闫 涛 2009年6月26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

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弱拍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品质,开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人享受良好的教育,最终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

一、以情激情

一切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情感的支撑,教学与情感犹如生命与阳光。师生之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信息,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调控作用,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投入的多与少。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

1、直接激趣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利用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借助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录像播放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等图片,讲述我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体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隆隆炮火中前进的悲壮激昂的歌词,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讲讲每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心情,产生唱国歌、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

2、音画结合

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鲜艳生动活泼的投影片配合音乐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乐描写和影像描写融为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第二册《谁唱歌》根据歌曲内容自制复合投影片。投影片上描绘的是一副美丽的春光图。老师抽拉图片配合选取好的音乐把学生带到这美丽的场景中。学生根据画面,在老师的提问中说出此曲表现的内容。首先出现美丽春光图,听到了“喳喳”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一组同学答到:“喜鹊”,同学说的同时拉出喜鹊伴着叫声。拉出小鸟问同学它怎样唱歌,同学一起模仿。鸟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就模仿出了这几种动物的叫声。有的学生还根据旋律自编了小牛、小羊、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利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它不仅使光、声、色、形融为一体,而且能够输出的物体形象信息与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让学生亲身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演激趣

用演奏或表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音乐课有不同于其它文化科学课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地。音乐游戏中按节奏编曲,曲调创编接龙,即兴舞蹈等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充分重视了他们的创造性,更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当学生学会读谱知识和歌曲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表现。二年级的同学学习了C调各音并掌握了各音的位置,我放手让他们在电教版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很多学生能够准确地把代表各音的小动物贴在正确的位置。有个小女生还自荐到电教版上演奏了一曲《太阳》,下面的小朋友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强、弱、次强、次弱)为她伴奏,气氛活跃。三年级的学生学会《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纷纷到台上表现一番,尽管有的同学创编的动作有些欠妥,但我也给予了鼓励,使得不敢表现自己的孩子、胆小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鼓励,也加入了创编的队伍。乐器合奏、打击乐伴奏、集体舞组合都是学生们展现自己的方式。一个单元后的活动课,真正地成为了学生发挥创造性成果的舞台。

二、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在每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开头开的好,学生有兴趣了,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顺利进行。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取得感知以形,晓之以理的效果。

1、谈话导入

在教唱《只要妈妈露笑脸》这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喜欢妈妈的哪些?大部分同学都说喜欢妈妈高兴的时候,很容易的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教师的神态和手势、眼神等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孩子们在比如,我在教唱《我是草原的小牧民》时,我当时穿着蒙古服装在课堂的开始给同学们跳了一段蒙古舞,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2、故事导入:

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小乌鸦爱妈妈》引入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乌鸦妈妈和小乌鸦,乌鸦妈妈每天很早起床给小乌鸦找吃的虫子,来来回回很辛苦,在乌鸦妈妈的精心养育下,小乌鸦慢慢长大了,但是乌鸦妈妈随着小乌鸦的长大而老了,有一天,乌鸦妈妈病倒了,小乌鸦对妈妈说要照顾妈妈说完飞向了天

空。我反问同学们小乌鸦去干什么去了,接着我就说一起来看看小乌鸦去干什么去了,播放小乌鸦爱妈妈动画歌曲。” 通过这样的导言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

3、游戏导入: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对他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捉迷藏》一课中,我用布把一个同学的眼给蒙上,让他找其他的同学,大家很有兴趣的参与了这个游戏,游戏约5钟后我就导入歌曲《捉迷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兴致一直保持到下课时,课堂气氛很高。

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两只老虎》的教学中,请两位学生戴老虎头饰跟音乐扮演老虎,另外也可以用录像、投影等方法引趣。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改变以往以教师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不要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只有大胆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不怕做不好,也不多加指责。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识谱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较多。其次,树立信心。要想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树立信心。不同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我采用“不平等”竞争法(获胜机会均等的方法)。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孩子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象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培养信心的同时激发了攻克下一困难的兴趣。学生是带着热情、梦想以及畏惧到学校上学的。学生最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被老师、同学接受,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必须帮助他们疏导影响学习的情绪。

记得在上《渔光曲》一课时,我领着学生随音乐做海浪的律动,大家手牵着手做得非常投入。突然,教室里发出一个女孩的尖叫声:“老师!他推我!”只见一名男生窘迫地站着等候发落,所有的学生都把目光聚焦在他俩身上,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在等我发话。

是的,我完全可以好好教训他一顿,让全班同学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对于已觉惊惶的男生A来说,这样的摧毁和打击也许是无法修复的创伤。他还会喜欢上音乐课吗?他还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吗?我想到了正在上课的内容《渔光曲》,我难道不能以海一样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孩子成长必然会经历的非常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者的责任啊!

我微笑着说:“老师发现A同学今天非常有创意,别人都在演浪花,他却在演海里的鲨鱼追逐小鱼呢!”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学们都善意地哄笑起来,A同学不好意思地抓抓脑袋,点了点头。小女生有些尴尬,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音乐继续进行,令我侧目的是,孩子们的表演完全挣脱了原来的模式,有的演划船,有的演潜水,还有的表现海带„„眼前的“海鲜”活起来了,我心里一阵感动,我相信从此孩子们一定会插上现象的翅膀,努力求新求异„„

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把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音乐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艺术化打开思路。音乐教育不仅是对于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包括增强审美素质和美育能力,尽力培养自身的高层次审美知觉力和创造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采取多种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的各种形式,让他们更多的体会到创造、参与的乐趣。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达到求真务实,对学生坦诚相待,追求真理、真情、真言。新形势下,党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只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人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教育经验和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力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音乐教育之路。

第五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茶陵县尧水学校 杨艳芳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今时代,德育教育是一面具有伟大的号召力的旗帜,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恰当地把握时机,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德育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取德良好的效果。

一、要注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时,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金色的鱼钓》,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我在教这段话时,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又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二、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我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如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把握,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准确把握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我就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事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挽回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要注意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各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我在教《桂林山水》时,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使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要把语文课文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以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同时,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外,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一定要争气》后,要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社国的本领,学习了《列宁与卫兵》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学习了《寒号鸟》则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办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这些都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与教学创新》沈晓辉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出版社 叶存铃

下载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个性心理的培养于德育之中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探讨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探讨 摘 要:育人先育德,德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根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放在与英语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寻方法、找途径,使英语教学与德......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对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的操作有极大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将德育寓于物理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物理组王红强 德育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品质是人们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物理教育中的德......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麻池小学谢必武 我所任教的科目是语文,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科目。它注重的是文道结合,所以,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我可以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达......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幻想的时期,对于未来,对于这个广褒的世界,他们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五篇范例)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作者: 程红景 单位:汝州市四高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英语作为一种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它同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只要教师留心就......